第一篇:富拉尔基区海格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方案
富拉尔基区海格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方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特色有三个前提;一是要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三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色学校建设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学校向更高的层次努力,是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提高自己的办学品位,谋求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地发展的一种办学行为。通过认真学习,我们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着眼于学校的科学发展,为教师的职业幸福,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存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本校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并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的创建规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特色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特色教育,以让学生得到均衡、完整而且有个性的教育的原则,为全面落实区教育局“实施素质教育质量工程”方案,从学校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出发,在“追求科学发展,创建特色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美育建设、校本课程等特色项目,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
二、工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三年内初步构建以“自主预习——交流展示——达标训练”教学模式为核心特征的区内农村特色学校。为学校今后的科学发展、教师职业幸福和事业发展、学生将来的社会生存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
一年内基本完成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自主预习——交流展示——达标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
二年内基本完成品德、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
2、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工作:
一年内完成校本教研基本制度的建立工作。
3、校本课程开发和实验工作:
一年内基本完成学前、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二年内基本完成实验工作。
4、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三内基本完成建设一支德艺双馨、全面、个性发展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为在名师和专家型教师带领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5、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三年内基本完成以美育为突破口,以德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
三、创建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4月——5月)
1、理论学习,经验借鉴,提高认识,统一认识;
2、自我反思,发现问题,认识校情,确定目标;
3、制定各项具体工程规划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2年7月)
1、按照各项工程方案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各项工程方案;
3、建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档案,做好创建过程记录;
4、定期做好各项工程各个阶段总结工作。
(三)总结评价阶段(2012年8月)
做好特色学校创建各项特色项目工程三年工作总结,进行自我评价和申请区级评估鉴定工作。
做好特色学校创建三年工作总结,进行自我评价和申请区级评估鉴定工作。
(四)发展提高阶段(2012年9月——)
在特色学校创建基本第一阶段任务完成后,谋划第二阶段以后发展规划,在内涵发展上、可持续发展上更上一层楼。争取达到市级以上特色学校的目标。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反复实践 根据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学习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基本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2、计划周密,及时总结
及时制定各项工程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修改方案;定期做好各阶段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特色学校创建实验工作。
3、领导带头,改革创新
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作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要带头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要亲自制定各项改革方案,带头进行改革实验,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
4、骨干带动,实验研究
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校本行动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建立自己的学科教学模式。
5、同伴互助,寻求引领
按照校本教研制度,开展教师之间合作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教学研究的作用,探索跨学科教学研究活动的方式方法。寻求“深海行动”小组的专业引领。
6、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坚持每周六上午与“深海行动”小组研究交流。坚持利用“深海行动”群等方式进行网络教学研究。
五、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组长:郑友山
成员:刘志宝、王凤英
(二)指导小组:教师进修学校“深海行动”小组成员。
(三)工作小组:组长:郑友山
副组长:刘志宝、王凤英
成员:关彦斌、李凤艳、汤民德、单晓军、王丽萍、陈健、焦忠宇
富拉尔基区长青乡海格小学 2010年5月
第二篇: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文化濡染心灵礼仪修身立人
——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特色学校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按照市、县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现就我校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思路,遵循教育规律,鼓励学生有更多的个性发展,以创建特色学校为契机,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创建背景
中都素有“文化之乡”之美誉,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存耕堂”、“云霄阁”、“周公塔”等已被列入省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及第七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女子五枚拳”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都的村村落落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心,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十番音乐、山歌、船灯、舞狮、书画、诗词等,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的红红火火。我校依托这些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寻找中都文化、感悟中都文化、实践中都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与县局部署的“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活动相互结合,让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文明使人美丽,礼貌让人快乐。而目前学生中多为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只顾望子成龙,淡化以至放弃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对人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否立足的重要条件。我国是礼仪之邦,“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人在讲礼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所以吸收民族精华,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化濡染心灵礼仪修身立人。传承文化与礼仪修身相互结合,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文明的礼仪举止,成为谦谦少年君子。
三、创建主题
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主题为“文化濡染心灵礼仪修身立人”。学校依托中都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扮靓校园文化,让文化濡染学生心灵,这一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氛围。
四、创建目标
在开展经典诵读、写字教学、口算、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基本办学特色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选择“文化濡染心灵礼仪修身立人”特色办学切入点,把开展“寻找中都文化、感悟中都文化、实践中都文化”活动与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机整合,让我们的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文明的礼仪举止,两者相得益彰。
1、通过构建书香校园,营造师生乐读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用书香熏染学生的人生底色,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
2、以中都特色文化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的情操,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3、通过抓好学生的文明礼仪细节,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五、创建原则
1、特色学校建设,应立足于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充分利用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不断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2、特色学校建设,要着眼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健康人格和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和彰显,不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个性发展。
3、特色学校建设,要实事求是,立足本校,符合学校和本地实际,遵循教育和特色发展规律,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不断积淀、丰富、张扬学校特色。
4、特色学校建设,要面向全体,发动师生广泛参与,上下联动,部门协作,使全校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六、实施步骤
第一步为基础建设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2年1月):重在规范办学的管理,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人力和物质基础。
第二步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初级阶段(2012年2月—2013年8月:以创建特色项目为目标,充分发挥自己一或二个优势项目,并把特色项目化为对全校师生的素质要求。
第三步为创建深层次特色学校阶段(2013年9月—2015年8月):以特色项目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形成鲜明特色、风格独特的学校办学,全体师生各有特长,并且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
七、工作要点
围绕特色学校建设着力打造两大亮点工程:文化濡染心灵,礼仪修身立人,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和谐生动的发展。
(一)环境营造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基本目标就是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班风,带动和促进催人奋进的精神,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我们将通过“书香”的浸润,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书香”的滋养,让师德的馨香浓郁悠长,让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脱去俗气,真正变得高尚、纯粹,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根据县局对活动类课程安排的指导意见,我校结合实际,每天早晨安排课前二十分钟时间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从活动类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写字教学,夯实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写字水平。
2、加强校园显性文化建设,营造特色氛围。
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点的显性标志。
(1)在宣传栏内开辟作品栏,悬挂学生的美术、书法、电脑作品、手抄报等;布置“文化中都”展室,展示学生收集、整理、创作的本土文化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品味本土文化的精髓,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
(2)教学区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3)宿舍区走廊张贴宿舍文明礼仪、制度等,宿舍内发挥学生智慧与特长,自主设计宿舍文化环境。
(4)结合学校环境构筑三条“德育墙”,除设置两图、守则、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外,创设以“文化中都”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文化墙,彰显本土文化和当地名人。
(5)加强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为学校特色建设增添内在动力。
(二)传承中都文化,以本土文化濡染学生心灵
学校是传承文明的地方,学校文化这棵参天大树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因此应体现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为此,我们在绿化、优化、美化的基础上,引入地方人文资源,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用本土资源扮靓学校环境,让本土文化与经典文化互补共生。
(1)五枚武术系北方五枚武术流派,该武术流派在中原一带早已失传,却在闽西汀江流域的上杭中都得以继承。五枚武术具有动作灵活、快疾如风、变幻莫测等特点。为了使这一中华武术瑰宝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我们将其引进校园,促进青少年生动活泼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
(2)客家十番音乐、山歌、船灯、舞狮等内容新颖,有特色,曲调优美。把这些乡土艺术引进校园,有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文体活动的开展。
(3)中都素有“文化之乡”之美誉,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存耕堂”、“云霄阁”、“周公塔”等已被列入省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及第七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女子五枚拳”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十番音乐、山歌、船灯、舞狮、书画、诗词等,我校依托这些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寻找中都文化、感悟中都文化、实践中都文化”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表现,评选“文化之乡好学生”,在此基础上推荐参评县“著名苏区好学生”。
(三)强化礼仪教育,以礼仪修身促进学生立人
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教师榜样示范。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带头使用文明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等。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让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教师坚持每天十问:我提前备课了没?我进课堂前穿戴整齐了没?我上课迟到了没?我课堂上关注了差生了没?我上课接听手机了没?我拖课了没?我及时批改作业了没?我体罚学生了没?我严守学校制度了没?我今天课外阅读了没?做到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2、从“把话说好,把路走好,把课上好,把字写好,把操做好,把地扫好”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的养成将有助于孩子们一生的成长。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总有个规范。因此,我们将“六好”大行动的要求高高悬挂在德育墙上,将具体细则下发每个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习惯。
3、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好习惯。
孔子曰:“道之以正,齐之以礼”。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我们发挥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要求学生知晓与养成如下礼仪: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升旗礼仪、穿着礼仪、行走礼仪、集会礼仪、赛场礼仪、餐桌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假日旅游礼仪等。通过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从他律走向自律,由被动走向自觉,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4、营造和谐的养成教育环境。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八、工作措施
1、充分认识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成立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并做好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把特色项目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确保特色项目建设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张守琼
副组长:郑启家何伯文丘福全
成 员:丘小青邓建军钟敏光何宜昌何永祯何喜梅丘建湘郑永洪
丘永保陈世阶丘勤雄
3、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师生的生命及发展,开展以五枚武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演练,“存耕堂”、“云霄阁”、“周公塔”等文物的探索与研究,并以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在“五节一赛”活动中予以展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
4、借助当地党政打造“文化中都”品牌战略,搭建中都文化大楼、诗词协会、古基五枚武术、仙村十番音乐、客家山歌、船灯等实践基地,成立传统文化的教材编写小组,编制传统文化进校园教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做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校园特色。如: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整齐的标语铭牌、宣传栏、德育墙、教室宿舍的布置等,一定要突出主题。
6、建立检查指导机制。要建立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7、建立考评机制。要制定特色项目建设考评方案,对参与特色项目活动的教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和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
8、建立激励机制。要对积极参与特色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先进教职员工评选活动,对特色学校建设成绩突出的教职员工给予表彰奖励。
九、预设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文化濡染心灵礼仪修身立人”为特色的办学理念。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五枚武术在学校得以传承发展,成为师生强身健体的喜爱运动。诗、书、画成为学校普及性项目,经典吟诵、山歌对唱、船灯表演、十番音乐弹奏成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情操的重要内容。通过持续的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形成一种“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仪,处处讲礼节”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传承文化与礼仪修身相互结合,我们的学生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文明的礼仪举止,学校成为充满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特色鲜明的农村寄宿小学。
中都中心小学
2011年10月
第三篇:海格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程方案
富拉尔基区海格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程方案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讨论稿)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和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革的过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一门课程,是建立在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基础上的,它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目的。如果忽视了校本课程的这种差异性和个别性,也就失去了校本课程的灵魂。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要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
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开发背景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主要的根据如下:
1、国家方面:开发本校本课程是按照国家要求进行的,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是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决定的需要。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至此以前,一直都是官本位国家设置的一级课程,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纲一本一统天下”。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势在必行之举。
2、学生方面: 开发校本课程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些都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发挥的教育。如何才能人尽其才,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仅仅靠整齐化一的统一要求是不可能奏效的。因为强调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虽然能够保证整体教育质量,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方方面面能力都有提高,但它有时却不可避免地制约了一些在某些方
面很优秀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也就是阻碍了他的个性特长向极致的发挥。比如说,这个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是“打乒乓球”,但学校没有开设这一课,他的这方面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培养、发挥和展示,慢慢地,久而久之,其特长便被扼杀了。由此可见,只注重统一性的单一的国家课程,在培养个性化人才方面,显然是存在着很大缺陷的。必须从培养个性化卓越人才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把统一要求与个性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认真处理好整体素质教育提高与个性特长发展的关系。而校本课程在这样背景下的应运而生,不能不说充分显示了它的历史必然性。通过调查我校部分学生(包括学生家长)确实需要开设这门课程,有调查报告为证。调查报告见附件。
3、教师方面:我校部分教师具备开发这门课程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前年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校本课程论证中,我学校李凤艳老师开发的《快乐作文》、朱莲晶老师开发的《快乐剪纸》通过区级论证。
4、学校方面:按照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条件能够开发和实施这门课程,在《富拉尔基区海格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方案》中已经把开发和实验校本课程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项目之一。
二、指导思想
按照《富拉尔基区海格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方案》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特殊需要和特长发展为目标,以凸显学校特色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而努力。
三、工程目标
三年内基本完成部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和实验工作,四、课程门类
(一)美术《快乐剪纸》课程
(二)语文《快乐作文》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体育课程
(五)音乐课程
五、开发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5月月)
具体任务: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标准;学习开发校本课程的典型经验。
(二)计划阶段(2010年年6月)
具体任务:制定部分学科课程开发规划、校本课程开发阶段计划、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方案、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标准(指导纲要)开发方案。
(三)开发阶段(2010年7月——8月)
具体任务: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
2、组织编制部分学科校本课程标准(指导纲要);
3、组织编制校本教材(包括学生用书和教师教学参考书);
4、组织编制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5、组织论证开发的校本课程基本材料。
(四)实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具体任务:按照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规划、计划和方案认真组织开发各学科校本课程;记录开发过程,在开发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修改开发规划、计划和方案;做好阶段总结。
(五)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8月)
具体任务:撰写个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报告;进行自我评估;向区教师进修学校有关部门申请论证并通过论证。
(六)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
具体任务:将通过区级论证的校本课程在学校内实施。
六、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反复实践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基本理论指导实践活动。
2、计划周密,及时总结
按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修改方案;定期做好各阶段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3、领导带头,改革创新
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验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要带头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和实验工作,要亲自参与制定各项校本课程开发材料,带头进行改革实验,带头实施校本课程。
4、骨干带动,实验研究
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开展校本
课程开发工作,带头实施校本课程。
5、同伴互助,寻求引领
按照校本教研制度,开展教师之间合作教学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寻求“深海行动”小组的专业引领。
6、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坚持每周六上午与“深海行动”小组研究交流。
坚持利用“深海行动”群等方式进行网络教学研究。
七、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组长:郑友山
成员:刘志宝、王凤英
(二)指导小组:教师进修学校“深海行动”小组成员。
(三)工作小组:组长:郑友山
副组长:刘志宝、王凤英
成员:关彦斌、李凤艳、汤民德、单晓军、王丽萍、陈健、焦忠宇
富拉尔基区长青乡海格小学
2010年5月
第四篇: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十八中创建特色学校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初中新课程改革为依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教科研引领为突破口,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践行“特色立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实践性研究,彰显学校体育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培养学生特长和终身体育发展的兴趣、习惯和品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健康人文校园,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创建目标
1、理论目标
⑴探索给养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实践性研究与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的关系。⑵构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与提升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
2、教育改革目标
⑴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使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⑵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提升办学品位,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3、学生培养目标
⑴贯彻 “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和“阳光校园”的理念,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⑵增强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品味。
三、特色项目:
我校是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女子篮球队曾代表十堰市参加全省中学生女子篮球赛,获第六名优异成绩。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提炼学校体育特色文化的理念,我校在体育特色文化的培育过程中,结合本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着眼未来,提炼出学校体育特色文化的理念为“健体、明德、益智”,学校的体育精神为“合作、竞争、超越”。二是积极营造体育特色文化氛围。以学校篮球场为体育文化宣传重要场地,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篮球赛;主动承办较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奠定和巩固学校 1
体育项目优势地位;利用黑板报、橱窗和海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宣传,与当前的体育形势和学校正在开展的体育活动相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创建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宣传活动,深化“特色”课题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体系。
2、围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3、围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开发校本教材,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依照学生兴趣爱好,开办特色班级,逐步形成特色氛围;
4、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开展系列活动,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育人目的。
四、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特色”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张扬。
2、渐进性原则:各个特色班级的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逐步彰显特色,不能急功近利。
3、协调性原则:由领导小组制定制度,学校各部门整体协调,密切配合,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五、创建步骤:
1、确定特色项目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宣传发动,明确创建目标和特色内涵,形成规划。以现实基础为平台,认真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分析论证我校的学科优势和环境条件,准确定位体育特色学校的特色方向。
2、形成特色学校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制订具体的创建计划,落实创建措施,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开展特色活动,形成学校特色,逐步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架构,将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环境建设、科研建设等因素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注重发挥教育评价功能,制定与特色学校建设目标要求相匹配的评价体系。
3、提升特色品位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不断完善体育特色学校体系,丰富内涵,注重创新,使学校品位和知名度逐步提高。
六、创建措施:
1、宣传发动,全员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宣传。根据学生的兴
趣爱好分班,动员每一位师生都行动起来,都来积极参与体育特色项目的创建活动,促进特色的形成。
2、慎重选择,规范运作。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特色项目的选择、策划、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复杂而艰难。我们首先要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慎重选择特色项目,然后依据特色定位抓好校本课程建设。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教学内容,将特色教育纳入相关学科课堂。同时,要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保证特色项目的规范运作。
3、发挥特色,彰显优势。在创建特色活动中,要不断学习,调整方案,改进方法;要引入激励机制,彰显特色优势,引导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要充分发挥特色学校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特色学校建设过程内化为师生自身素质的优化与提升的过程,从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4、保障经费,稳步推进。在创建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在活动中要分工明确,把具体要求纳入到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目标管理体系中,在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环节上要科学规划。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要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学校各部门整体联动,密切配合,保障特色创建方案的有效实施。
市十八中
2011-11
第五篇:2014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2014和平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凉州区2014年教育工作要点》精神和《和平中学2014工作安排》的相关要求,整体推进我校的特色建设,进一步突出我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特色立校、特色强校战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特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为关键,以信息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管理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提出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并使之成为学校贯彻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增长点。
二、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1、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发展平台:
(1)继续结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采用自学和集中培训等学习方式,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参与信息技术研究工作的梯队。
(2)研究不同学科教师的培训需求,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符合学科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保证教师学得会、用的上,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培训工作,每次培训都要将培训的详细内容在网上公布,接收教师和学校的监督。
(3)积极鼓励教师撰写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与教学反思等,参加省市区的评选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有关信息技能竞赛活动。
(4)组织好凉州区教育局多媒体课件竞赛评比活动,为教师提供多元 1
化的发展平台。
2、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展示平台:
(1)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继续抓好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常规检查工作,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以任务驱动学习”的学习模式,研究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改革方案。
(2)满足学生的信息化学习需求,尽力满足其他各个学科使用微机室进行学科教学活动的需求。
(3)以兴趣小组为主阵地,认真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青少年信息技术系列的各项竞赛活动,期末进行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成果展览。
3、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1)继续做好校内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重点进行资源库建设,整合学科组、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校内资源库,满足教师的需求,研究校园网资源的有效分类和快速检索的问题。
(2)对分散在学校内部的各类音像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对其中与学科教学紧密相关的部分资料进行数字化,丰富校内资源。
4、以课题研究为指导,带动学校网站的建设:
与教导处合作,联手建设学校网中的学科资源库,充实论文库、教案库和试卷库。初部准备在网上开辟教导处的相关材料收缴处,教师在上缴文本材料的同时,在网上上缴电子稿,有信息处负责相关材料添加到资源库中,便于今后的检索和使用。
5、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1)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进行尝试性的改革,以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和利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应用软件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利用学校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同时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
(2)明确每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任务,确定每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必需完成的2-4项综合性作业,以此作为教学工作的主线,同时作为考核的依据。
(3)信息技术教学与班级网站中的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相结合,每项信息技术作业必须有40%以上在班级网站中得到展示。
凉州区和平镇中学
2014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