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吴河村地方节日习俗

时间:2019-05-12 12:5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宿松县吴河村地方节日习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宿松县吴河村地方节日习俗》。

第一篇:宿松县吴河村地方节日习俗

宿松县趾凤乡

吴河村地方节日习俗

吴河,俗称吴家河。地处宿松县东北角,距白崖寨4公里。与太湖县大山乡毗邻,宿松到太湖至湖北省英山县的主要省道贯穿吴河,属大别山区。全村有21个自然村庄,21个村民小组,现居住人口1387人。

自然村庄有:罗家岭、鲁屋弯、李屋、上店、前屋、后屋、前榜、榜上屋、新屋、车家河、灵宝庵、周家社坛屋、周家老屋、苏家坪、韩家岭、小垅里、荷叶弯、乌牛树弯、汤家山、红杉坞、安坪里。

这里七山一水二分田,周围群山环抱,地势北高南低,崇山峻岭之上,茂林修竹,松杉遍野,獐兔成群;四季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珍果诱人。天然形成一河二冲,村民多数沿河而居,少数定居在山沟山坞里,最少的自然村庄只有一户独居。全村有贺、周、李、黄、余五姓,其中贺姓人口占86%。千百年来,邻里和睦,民风淳朴,自然村庄都是以同姓聚居为主。地方特色浓厚,就民俗节日来说,全村相差无几,祖先流传下来有许多风俗规矩,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移风易俗,吐故纳新,很多带有封建色彩的慢慢消

失了,现就笔者所知一直还保留的相关习俗摘录如下:

一、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第一个节日(旧时男方送女方彩礼三节之一),家家户户以姓氏合居村庄祖堂为中心开展活动,从腊月初八吃腊八粥除尘开始,就准备年事,进入二十后年味更浓,二十三送司命,二十四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备年肉(杀猪腌腊肉),二十七熬糖又做粑,二十八吃年饭(俗称玩年),二十九讨债还钱,三十日(除夕)辞岁(上祖坟),贴春联,晚上祖堂设宴敬祖宗(俗称喝细酒),家庭吃长寿面,守囫囵岁,给压岁钱,三十日接司命。初一迎新年,初四送祖宗,初七过小年。

二十八日,凌晨四点左右,早有管年的逐家逐户敲门打招呼“发财,起早发财!”,通知大家做好准备。各家各户毫不怠慢,把准备好的年鸡、年鱼(一般是白鱼,有“白手起家,大富大贵之意”)、米粑、鲜肉、豆腐、鲜果,好酒等,用托盘拜放整齐,恭恭敬敬呈到祖堂香案之上(不能放错,比如鸡祭头鱼祭尾,饭上前菜在后,酒壶嘴不对祖宗等),待家家户户供品到齐之时,三声罄响,祭祀开始,点红烛,烧香纸,燃放烟花炮竹,叩拜天地祖先。据说当地吃年饭有二十八早上,二十九晚上,三十中午,三十晚上四种;二十八早上是旧时大户人家的做法,让雇佣的长工吃完年饭好回家过年。

初一出天方(迎新年),零点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全屋老小聚集祖堂,“管年的”准备糕点和点心,用托盘摆放整齐,在祖堂备好香案,零时一到,点红烛,烧香纸,燃烟花,放鞭炮,拜天地祖宗,祈求新年天降鸿福,四季发财,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新年天一亮,人人春风满面,个个喜气洋洋,著新衣,穿新鞋,见面问好,互相祝福,小孩向长辈行礼讨赏(喜糖、香烟、糕点之类),家家桌上摆糕点,左邻右舍串门拜年,敬茶敬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俗称拜年,一般是根据亲属关系,最尊敬最友好的亲戚朋友先拜,路远的普通亲戚后拜,一直顺延,当然主要亲戚争取在元宵前拜到,否则有失礼节,故有“拜年拜到二十边,驼一耳根一路烟”(意思是挨一记耳光就一溜烟跑走)。

初一上午,全体媳妇在年老派长的带领下在祖堂拜祖宗(也称妇女出天方)、必须按三跪九叩的礼仪拜祖宗;新媳妇拜年老派长的妇女,学习她们的礼节和传统手艺,也是以老带新,相互认识、相互介绍,相互传授有关文化和礼节,将所有的各种非物质文化和礼节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

初七是小年,过小年是一家人庆祝一下,当然要炒一些咸鱼腊肉之类的好菜,现在外出打工的人一般都要过小年之后才走,其一是表明年已过好,其二有“七不出八不归”之说。正好初八逢双逢八,外出打工是出行,有讲究的,一

般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要进气”(做事认真,不随随便便,不做则已,一做就成)的人一定要请先生择日,至少要查查黄历选择黄道吉日,能逢双逢八更好,所以正月初八,十八,廿八出门的人相对较多,有取吉祥发财之意。初七下午一定要在家门口放鞭炮,据说不是为了庆祝节日,而是有特殊意义,好像是要驱走猛禽野兽,祈求六畜兴旺。过去家家户户养鸡养猪,周围山林里早晚经常有豺狼、野猫出来,入户伤害或者叼走家禽家畜,所以放鞭炮时要一边鸣放一边大声喊“毛狗(豺狼鹰鼠之类)que xi(撵走使之跑远之意),毛狗que xi”。

二、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元宵节又叫花灯节,白天舞狮玩龙灯,晚上张灯结彩看大戏(黄梅戏)。朝(早)饭过后,龙灯狮子灯一班接一班,东庄的“狮子”走了,西村的“黄龙”又来了,家家户户得准备好鞭炮和糖烟礼品打发。过去元宵前后乡村剧团自编自演,巡回演出都在元宵前后进行,一个村庄一台戏,有时也有唱上三天三夜的。用大门和木板搭一个简陋的四五米见方的露天舞台就可以开演了。夜幕降临,不等锣鼓闹台响起,全家出发,搬椅子凳子,拿火桶火炉,早早到台前抢占位子。二胡“咖公(像方言叫外公)、咖公”调好音后,报幕员走上台前,向大家公布今晚的节目,一般都是族长们早已选定好的一本大戏外加几首小曲,比如《五女拜寿》加《打猪草》、《闹花灯》,《秦湘连》加《王小六打豆腐》、《杉木水桶》等。台上鼓乐与演员节奏合一,台下笑声与喝彩此起彼伏。戏到关键时,“打头子”的人出场了,往往是“俏皮鬼”托着盘子,一边走一边点头向大家祝福:什么“新年好”、“恭喜发财”、“心想事成”、“家庭幸福”之类的话。长辈们都准备好了小钱,硬币,当从自己面前经过时多少丢一些,这种人俗称“捉猫儿的”,嘴皮子利索、脸皮子厚,好话坏话听着都不生气,总是满脸堆笑,希望别人多给一些,一个也别想躲过。十点左右,灯光昏暗,锣声鼓声唱声渐渐的小了,小孩大都在火桶里或是大人们的怀里睡了,台下的人也渐渐的少了,总有几个戏迷一直神采飞扬,噔着大眼,和着唱词,还不时喝彩,将近子时,曲终人散。山村又恢复以往的宁静。

三、花朝节(二月十五日)

春回大地,群山披绿,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住在山里的人不怎么羡慕桃花红,李花白,但钟爱兰花,兰花,生在幽谷,芬芳沁人。春兰一支,夏兰一树,每当花朝时节,人们纷纷走进大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总有意外的收获,或采到了山珍,或瞅到了野茶,或采到了兰花。姑娘们总喜欢用红绳子系着兰花插在头上,喷香喷香的,小伙子们闲不住,提着篮子赶快到山上转一圈,半晌回来,举着篮子向别人炫耀。倘若放在房间,插在花瓶里,满屋生香,当然更重要的目的是送给畈上的亲戚朋友,还有心爱的姑娘。四、三月三(三月初三)

传说三月三是鬼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是要十分小心的,而且要早早收工,不能摸黑,以防撞到鬼,因此有晚上吃水雀粑,煮面条的习俗,说是吃了面条会把鬼的脚缠住,不会招惹鬼怪的。水雀粑(俗称打鬼粑),用生长在菜园,田地里的一种水菊草拌糯米粉做成,用粽叶垫,蒸笼蒸,包腊肉、豆腐、竹笋、咸菜等芯子,刚出笼的水雀粑蛮好吃的。因为各家的馅不一样,所以味道不一,有百家百味之称,特别诱人。

三月三望鬼火。这天,到了傍晚,家家户户早早关门,但迟迟点灯,好像这样吉利一些。大胆的中年人会摸黑出门到坟地边去望鬼火,第二天一大早,总会听到一些让人恐惧的消息,有说是东山坡某某地方有鬼火,是男的,白色的或先白后蓝一窜一窜的,又传西边某某地方有两个之说等等,大家便猜测可能是正在生病的某某老爹可能会老,或是某某也许要出事,大家脸上表情凝重,不敢多言,将信将疑。权当茶余饭后消遣之娱,毫无半点先见之明。

五、清明节(以日历为准)

清明节是民俗节日中的一个重大节日,luan(拢,培土之意)坟挂纸(插花),祭祀祖先。一般规矩是三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由各姓氏宗族族长确定日期,在清明节前后进行。有“前三后四”之说。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住在何府何

县,清明节都会一起参加同宗祭祀祖先之仪式,逢大祭之年,清明节特别隆重,杀猪宰羊,备三牲三鲜三点(点心),请锣鼓乐队,举彩旗族旗,备彩花礼炮,全体出动,浩浩荡荡。人是越多越好,先到宗族祠堂,烧香叩头,祭之以礼,再到各家祖坟山,一般因人多路窄,往往不到坟前,望坟以祭之。

清明节祭祀是宗族交流的主要方式,宗族以“年尊派长”为序,大家和睦相处,不管生意还是交往中存在多大矛盾,做清明都会在一起,以大局为重;同宗本是一家人,祭祀活动不管进行到哪里,所到村庄宗家总会宾客相待,敬茶敬烟,留吃留住。即使素未谋面,也是一样。因为“一笔难写两个姓”,“不是因为人多,我们应该在一个锅里吃饭呢”。

六、端午节(五月初五)

门口插蒲草艾叶是风俗,摘粽箨包粽子,粉蒸肉,小麦粑,包皮蛋,染红蛋,鸡蛋糕,绿豆糕,喝雄黄酒,都是端午习俗。一年三大节,端午节第二,女儿回娘家,新女婿上门,端午节必到。特别是新女婿送彩礼,旧时男女双方定亲认亲讲究男方给女方送节礼,端午节之前,媒人受男方之托,和女方长辈商量礼数,男方派4人或6人(双数),挑着礼担上门,礼品或600(外包内心麻饼和有心糯米粑各半),或800不等,放在贴着大红喜字的格萝里,礼品一般是猪肉,烧酒,麻饼,包心糯米粑,冰糖白糖,糕点、衣料等,女方要设宴款待新女婿及随行送担子之人,这是一桌正式酒席,八仙桌八个位,尊卑有序;八大碗八道菜,从古至今(一碗香菇二碗鸡,三碗圆子四碗肚里,五碗鸡子六碗酱干小炒,七碗鱼八碗斧头脑肉)。大席喝酒总要猜拳喝令,慢喝好劝,非把客人陪好为止。女婿无碍(新女婿是会受到丈人特殊保护的,一定不会喝醉),送担子的人可要当心的,女方陪酒之人总有理由让男方贵客喝酒(劝酒无止境,喝了一杯时,执壶长会说,“好事逢双”,必喝第二杯。什么“三杯通大道”,“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顺”„„),新亲新戚,初次上门,男方的人不好推辞,敬酒总是要吃的,明知是“挨宰”,敢怒不敢言。“抬头嫁女,低头娶媳妇”嘛!,最后大多数都是歪歪颠颠回府。七、六月六(六月初六)

六月六,好日头,晒衣晒谷防霉变。传说六月六的太阳光特厉害,只有这一天把生鸡蛋放在太阳里晒,可以晒熟。所以六月六晒衣物可以去霉去虫。于是家家户户晒箱晒柜,四五月都有一个梅雨季节,放在箱子里的棉衣棉被受潮,需要翻晒一下留存才好,这一天晒的衣被,人穿了不生病。也有的人选择这一天洗头,说是头发乌黑不生虱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六月六尝新。一般是新种的瓜果,早稻成熟,吃新收获的粮食,以示庆祝。比如做新米粑吃。八、七月半(七月十五日)

七月十五谓中元,做寿方(寿材),送寿礼,送寿灰。

上坟烧香,给祖先烧纸钱。

送寿礼,指女婿给丈人送的寿礼(九刀凿钱印的表纸、九个鸡蛋、九斤手擀油面、一斤九两猪肉)。寿钱是很讲究的,传说女婿要跪着用“钱凿”在裁好的表纸上打印,一般七行五列,不能在桌上或者凳子上打,这样谓之“锤桌子打板凳”,是大为不妥的。丈人和丈母娘在阴曹地府用了女婿的钱,女婿定会发达,有说必须跪着打才灵验,当然毫无任何依据,不过流传而已。

送寿灰,指女婿送给岳父岳母送生石灰,在岳父岳母健在的时候,女婿把生石灰送到丈母娘家,待丈人丈母娘归仙之时放在棺材里,说是在阴间地府冬天不冷。

月半节吃过午饭之后,家家上坟烧香叩头,烧纸烧冥洋烧金银元宝,放鞭炮。傍晚在自家门口烧纸叩头,用3根香1凿纸放一起,一字排开,尽量多放几处,说是给没有上祖坟山的祖先(死在外面的)和无后代的孤坟野鬼烧的。

九、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一年中第三个大节,买月饼,送月饼,吃月饼赏月亮。同样女儿回娘家,新女婿上门(若端午行过了大礼,这次就不必那么隆重),但叔岳,伯岳,七姑八嫂都要备一份礼。

家家户户白天吃月饼,晚上赏月亮,那天月亮总是特别圆,也特别亮,所以有人借月做文章——“摸秋”,这天晚

上,地理的冬瓜要当心被人偷的。有人想生儿子,好心的兄弟叔伯或者三姑四婶便干起了偷冬瓜的勾当,悄悄地把人家的冬瓜偷来,放到想生儿子人家的屋里藏着,常常是得到冬瓜之人不是偷冬瓜之人,偷冬瓜之人不是想要得到冬瓜之人,这好像是在做一场游戏,路边的大冬瓜没有被偷,园里又大又好的冬瓜也不是被偷的对象,第二天早上能听到骂声,骂得越厉害越好,若是偷了冬瓜没有被骂,估计生儿子希望不大。

十、重阳节(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我们这里没有登高的习惯,重阳节又叫黄花节,敬老节。是儿孙孝敬长辈的节日,大多数选择这一天或提前给老人准备一些过冬的棉衣棉鞋,买一点老人喜欢吃的糕点,鱼肉之类,过节当天陪老人一起吃饭,唠家常。

当地山上有一种栗子在重阳前后成熟,叫重阳栗。重阳节有吃炒重阳栗子的习惯。把重阳栗风干,使之瘦身变甜,然后每粒划一道口子,用砂糖石子做拌料和工具,先焖后炒,香甜可口,是一种地方特色美味。

贺春铼 2015.5.18

第二篇:【精品】节日习俗作文

【精品】节日习俗作文合集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节日习俗作文 篇1

在春节到来之际,每一个地方都会过春节,由于地方不同,所以春节的习俗也不一样,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春节习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年货上市,以娘娘宫为中心的宫角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这儿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子到了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则来“洗娃娃”的。只要从娘娘宫栓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是节前必做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十二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爷像,点火烧了,等到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这又叫“灶王码子”,年复一年。

吊钱儿:吊钱是用彩纸剪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损坏,否则一年都会不吉利。

“破五”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响,让邻居听见,以示正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身上,要除掉“小人”才行,初五晚上放炮,也有辟邪免灾的意味。

以上这些就是天津的春节习俗,不知道大家都了解了吗?

节日习俗作文 篇2

听说汨罗江因为屈原选择这里做长眠的所在,天天都有人扔粽子到河里,江水都发臭了,不知道屈原的魂魄受不受得了?

每年都会举行的划龙舟大赛,从练习到正式比赛,天天敲锣打鼓的,不知道屈原的耳朵是不是受得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天也是诗人节。屈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对后世的影响有这么大?知道自己的自杀是错误的示范吗?

太多的疑问,想问屈原本人了,希望他能跟我托梦一下,把我心中的疑惑解答清楚,不然我好难受啊!

节日习俗作文 篇3

史料显示,上古的夏殷周时代,对“正月”的具体时间安排是不一样的。夏以今农历一月为正月,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小寒;周则同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却是从冬至开始,因此冬至这一天,也就是当年的“元旦”。

周以后,计算二十四节气,都从冬至开始,这样冬至便成了“岁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经是“正月”。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说的来头。

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确有一段时间把“冬至”视为“岁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视为“岁除”。当冬至节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式微之态时,原来那些习俗,便渐渐融入了后来盛行的“春节”之中了。

冬至具备“阳气始至”的特殊特点,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开始萌动。因此,在冬至日吃汤圆,又何尝不是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呢?因此长了一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节日习俗作文 篇4

春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每年的春节都一样。过年这天我们穿好新衣服去跟长辈拜年,要说好话祝福语。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春节。

节日习俗作文 篇5

农历三月十五是冀南漳卫河畔的庙会,热闹非凡,虽比不上南京夫子庙会那样正统,北京城隍庙会那样隆重,上海静安寺庙会那样肃穆,苏州玄观庙会那样神奇,成都青年宫庙会那样富有生气,但在当地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庙会了。

这庙会的历史和由来源远流长。相传,在卫运河岸一个极普通的村庄里有一女子,聪慧贤良,专为百姓解忧排难,成了当地传诵和拥戴的“奶奶”。后来,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她,就在河的堤坎上建一奶奶庙。据说,当时的庙会很隆重,可惜现在看不到那样的景观了。以前,庙堂的建筑庄重古雅,房脊抬梁坚固如磐,四棱上线,双檀双挂,飞檐拱脊,整个庙宇巍峨通灵,气势恢宏。院内松柏苍劲,椿槐古拙,古色古香,四周翠柳依依,紫藤攀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庙内,侧卧正堂的奶奶,眉清目秀,雍容华贵,形象动人,殷重慈祥,呼之欲应。身边簇拥着善男信女,空悬丝绸灯盏,额前摆着丰盛的贡品。胸前横着“治病救人”、“功德无量”、“千载难逢”的匾额。

日月递进,斗转参横。悠悠岁月像奔泻的漳卫河水,携着两岸的陈腐淘淘而去,这奶奶庙饱经大自然风雨雷电的洗礼,非但没被遗弃和泯灭,却又得到修复和新建,奶奶又重卧正堂,接受着众人的叩拜和许愿。

三月十五庙会这一天,一大早,那些从几十里以外赶来的老太太,扭动着奶奶辈的“三寸金莲”潮水般地向庙址集拢。她们有的抬着花轿(轿内睡着奶奶的化身),舞着彩旗,有的携带香火贡品,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到了晚上更加热闹,老远看见香火升腾,烛光辉映,靠近庙堂的路旁早已布满香火,锡箔,元宝的摊点,阻你无法行走。

我也被裹进拥挤的人流,加入了被熏陶和教化的行列。先是被“呼嚓—呼嚓”的打扇鼓声响所吸引,挤到围观的人圈,只见那奶奶们抖着手中的扇鼓,绕行“8”字,口中哼着歌,十分壮观。紧接着一伙年轻人,也加入了“8”字型行列,只是他们的动作不够逼真和虔诚,竟闹得满场轰笑,一时破坏了严肃凝重氛围。

前来参拜的人点燃的香火红光冲天,烟雾升腾,使人们呛了喉咙,熏出了眼泪。我发现在跪拜和烧香的行列里,不但有老年香客,还有七八岁的孩子被妈妈和奶奶强迫摁下磕头,看着孩子那茫然眼神,觉得那清白无瑕的幼嫩心灵也被升华和洗礼了一番。

走出香火缭绕的庙宇,登上堤坡观望,正有明月高悬,夜风在春寒料峭中微微吹动,似乎庙堂正冥冥地昭示着历史嬗变的阵痛和辉煌的悲壮。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上,有无数值得怀念和拥戴的形象,后人为他们修庙、立塔、建寺、树碑以倾吐敬仰和倾慕之情。这么多年了,沿河两岸的人们还把幸福和命运托付给奶奶这个冥冥中的偶像。我想,这么多人到这里来,其诚意到底如何?我断定,其中有的是诉诸衷肠,渲泄积愤;有的是占卦问卜,以求逢凶化吉;有的是借助奶奶的神力求医消灾,驱魔避邪;有的则是乘兴来看看热闹……

人类是如此渺小,如茫茫宇宙中一现的'昙花,随着自然法则生灭。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当人类处在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内心沉静的渴望愈来愈强烈。滚滚红尘,一切当随缘。随,顺从;缘,机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世间最可贵的是现在,如何把握珍惜现在,全在自己。

漳卫河水默默流淌,香火还在升腾、蔓延,扇鼓声传向天际。这盛况一直要持续到天明,迎接明天河两岸盛大的经济贸易交流大会。

从庙会上回来时,我想:这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奶奶庙会,一方面显示着文化的悠久,一方面又表现着封建迷信的扩展和延续,似乎科学越发达,一些人的封建迷信意识越浓厚,这阴差阳错的链环是多么神奇和超脱啊!

节日习俗作文 篇6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十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让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

节日习俗作文 篇7

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节日习俗作文 篇8

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里也有很多有趣的习俗,过年挂对联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都知道,挂对联时都要在门上贴一张“福”,不过要倒着贴,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因为这表示福到的意思,是不是很有趣?

对联的挂法大家一定很熟悉。对联一般都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批自右向左,因为上联和下联是竖排的,应该以右为上。而横批是横排的,就应该自右向左。

对联的发展还经历了三大阶段呢。第一阶段是对偶阶段,第二阶段是骈偶阶段,以及最后的侓偶阶段。杜甫的《登高》就是标准的侓偶“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通过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对联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春节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呢。

节日习俗作文 篇9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 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 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节日习俗作文 篇10

元宵节有很多很有趣的活动,放许愿灯、吃元宵,属于这个节日的活动一结束,就表示过年也告一段落,大家要乖乖的工作和上学,期待明年新年的到来了。

我编了一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大家听听看,我是不是很会说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中有一个地方,名叫元宵岛的地方,他们跟我们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非常的爱吃汤圆,不管早、中、晚餐都要吃汤圆,有趣的是,那里的汤圆都是飘在半空中,想吃多少都有,吃到你撑死为止。

有一天,有两个小朋友阿元和阿宵,突然灵机一动,把要给国王的汤圆,拿去油炸,没想到国王吃了后,居然说很好吃。

从今以后,人民都变成吃炸汤圆,并且纪念阿元和阿宵,所以把他们挂掉的那天取名为元宵。

你吃过炸汤圆吗?试试看吧!那是阿元和阿宵发明的美食哦!

第三篇:【精品】节日习俗作文

【精品】节日习俗作文合集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节日习俗作文 篇1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节日习俗作文 篇2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节日习俗作文 篇3

今天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做《北京的春节》。看着文章中那喜庆温馨的'春节,我也不禁想起了不久前过年的景象。

我的家乡在河南武陟,武陟过年最有特色的,就数祭灶和过元宵节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家乡的特色风俗吧!

祭灶,就是我们所称的“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督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春节中的命运交到灶王爷手中。所以,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天上多说好话,便为灶神设香案、放鞭炮,并为灶王爷准备好上天的干粮(灶糖和烧饼)。这就是第一大特色——祭灶。

第二大特色就数正月十五闹元宵了。在武陟,我们每年的元宵节都不挂花灯,而是在大街上舞龙、舞狮。这场景特别热闹,引得了很多观众:两个人拿着一个“狮子”上蹿下跳,前翻后滚,就像一只真正的狮子在庆祝元宵节;舞龙则是一堆人拿着舞龙棒,把龙的形态举止模仿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到了晚上,人们总是吃上几个大汤圆,祈祷新的一年能圆圆满满。

这就是武陟过年的特色习俗,看了我的介绍,你是否心动了呢?如果心动了,那就请你快来我们武陟参观吧!

节日习俗作文 篇4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节日习俗作文 篇5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来我的家乡,就可以看到重阳节正宗的民风民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正是看老人、饮雄黄酒的节日,我们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鸡打鸣、太阳出来时,我们迎来了重阳节,姥姥听见公鸡打鸣,便拿了几根艾草挂在门头上,还说:“艾草不上头时,不能说话,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开始打扫房间了,随后,又用了几根艾草扫了扫屋里的地板,我也学着姥姥拿了几根艾草,姥姥边扫边念着俗语:“艾草扫一扫,蚂蚁蚊虫都往外跑。”

刚出了屋门,姥爷拿毛笔,在我头上写了一个“王”字,还说:“写上这个,妖魔鬼怪都不敢骚扰你。”

临近中午,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们挨家挨户串门,还可以要两三块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里变得和春节一样热闹,亲朋好友都来家中聚餐,厨房里也开始“叮叮当当”忙了起来,顿时,开始了一段交响乐:“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声音此起彼伏。

吃饭时,客人们井然有序地坐着,饭也是琳琅满目:有糖醋鱼、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鸡等,只见姥姥给妈妈夹菜,爸爸给姥爷倒酒,小孩子们也吃着五花肉、火腿,大家其乐融融,这场面,如果你看了以后,你会觉得十分温暖。

太阳悄悄爬上了老枣树,我坐在摇椅上,听姥姥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就这样乘着凉风,晒着太阳,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四篇:有关节日习俗作文

有关节日习俗作文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节日习俗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日习俗作文 篇1

寒食节形成了丰富的风俗、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

百姓上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寒食节具有以下特点:

1、节日形成早。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2、延续历史长。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3、文化内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活动多。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5、流传地域广.回顾历史的发展,寒食节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脉络之一。因此,从历史研究、社会研究和旅游观光等多个社会活动层面来看,寒食节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值得人们注意。

1、社会、历史价值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

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丰富多样的寒食活动,充实了社会生活,增进了社会人际和谐关系,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对促进民族团结和政权巩固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伦理准则,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

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此外,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假七日踏青春游,演变为今天的“旅游黄金周”;

由寒食禁火,演变为今天的护林防火;

由寒食插柳,演变为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

由蹴鞠,演变为今天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2、文化价值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节日习俗作文 篇2

在春节到来之际,每一个地方都会过春节,由于地方不同,所以春节的习俗也不一样,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春节习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年货上市,以娘娘宫为中心的宫角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这儿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子到了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则来“洗娃娃”的。只要从娘娘宫栓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是节前必做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十二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爷像,点火烧了,等到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这又叫“灶王码子”,年复一年。

吊钱儿:吊钱是用彩纸剪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损坏,否则一年都会不吉利。

“破五”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响,让邻居听见,以示正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身上,要除掉“小人”才行,初五晚上放炮,也有辟邪免灾的意味。

以上这些就是天津的春节习俗,不知道大家都了解了吗?

节日习俗作文 篇3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少数民族有他们独特的习俗,各国的习俗也不一样。

节日习俗作文 篇4

史料显示,上古的夏殷周时代,对“正月”的具体时间安排是不一样的。夏以今农历一月为正月,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小寒;周则同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却是从冬至开始,因此冬至这一天,也就是当年的“元旦”。

周以后,计算二十四节气,都从冬至开始,这样冬至便成了“岁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经是“正月”。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说的来头。

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确有一段时间把“冬至”视为“岁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视为“岁除”。当冬至节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式微之态时,原来那些习俗,便渐渐融入了后来盛行的“春节”之中了。

冬至具备“阳气始至”的特殊特点,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开始萌动。因此,在冬至日吃汤圆,又何尝不是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呢?因此长了一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节日习俗作文 篇5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的节日自然有很多传统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常去郊外踏青、扫墓、祭拜祖先等等。

每到这一天,姐姐、哥哥和我跟着爸爸一起回到老家,然后随着大人们去扫墓。大人们挑着祭品,我们小孩则边走边玩,一路上鸟语花香,笑语盈盈。突然,我们眼前一亮:前方有几颗杨梅!我们连忙跑过去,一看,许多杨梅都已经成熟了!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杨梅吃,大人们则在一旁休息。吃饱后,我们觉得很开心你也可以投稿,走路也更加轻快了。

最好玩的是扫完墓后吃饭时,大人们找来一些树枝做成筷子,用来夹糯米饭吃。另外,用来祭拜祖先的鸡蛋、糖果、饼干之类的,也都成为我们小孩的囊中之物。

清明节是我们祭拜祖先的.节日。在怀念祖先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所以我喜欢清明节!

节日习俗作文 篇6

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节日习俗作文 篇7

元宵节前的饭桌上总有几分不同:糯米粉、铁盆、木板、水杯——开始做元宵了!

妈妈总是那一句“揉一点面放一点水,揉到元宵的感觉时,停水续揉。”

在我面前的铁盆里。装着白沙般的面粉。在我左手指间乱摇一阵,掌心缓缓向面粉拍去,无论怎么用力掌心都不能压到盆底。

随手一捧粉屑,立刻如流沙般从指尖划过,用另一只手轻抚一下,才明白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

这难办。我想。

“倒一点水?”我自言自语,一边专注地看着妈妈那双泛黄的手。只见十只手指干净利落地一推,一揉,手指从四面八方向面粉挤去。她平缓的气息一呼,一吸,把看似易散的面粉都听话地掌握在手中。

我也不闲着。雪白的右手紧紧握住杯子的腰杆,左手更是小心谨慎地托住杯口,紧皱的眉头似乎能随着上扬地手移动着,多倒那么一滴也要狠狠滴骂自己一下。

此时,杯中的水好比生命的源泉。沐浴了水的面粉好像活了起来,几下轻推慢揉,几次“雨水”滋润,那如沙般的面粉仿佛让那魔棍轻挥几下,竟变成了一堆巨大的庞然大物——这就是元宵的稚型。

“再把面团揉几下,记得要往一个点揉,用力!”妈妈两手互相摩擦着,细声细气地提醒,马上就好了。

我双手合并着,坚定的眼神自动锁定了方位,腮帮如警示般股三股,雪白的掌心“刷‘地朝面团的白肚皮上刺去,只感觉得血管像打了气般“快要炸了”,没想到,面团软而富有弹性,推在上面跟抹在脸蛋上没什么两样!

此时此刻,我的手指好比牙齿,而面团已经有了元宵的味道。

紧接着,妈妈如鹰爪般的手抓在面粉的一点,捏出了一两个白的深的深洞。轻而不急的一撕二撕,刹那面团一分二,而分四,八个白团静卧不动——最乐的一刻“揉元宵”来了。

这时,可谓“全家动员”,五个人、八个面球,球在两手之中左游右逛,无头苍蝇般前扑后退,时而扁圆时而细长,在这千揉百磨之中,圆形的元宵完成了。

八个“雪球”在木板之上排成一线,有谁能想到,再“推”、“揉”的锻铸下,竟会如此美丽‘和谐。

许久后,厨房里的铁锅脚踩火焰之上,在里面蠢蠢欲动、不停翻滚的热水下,鹅卵石块般的元宵静静在水底围成一圈,只为等待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节日习俗作文 篇8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我的心里高兴地不得了,就情不自禁的向妈妈问起有关春节的习俗,于是,妈妈认真的讲起春节的习俗。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听了妈妈的详细讲解,我十分意外,原来,过春节,还有这么多仪式呢!

第五篇:少数民族节日习俗

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4月15日的萨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

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

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

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节、目脑节。

28、柯尔克孜族: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29、土族:春节、端阳节、二月二等。

30、达斡尔族:春节、二月

二、端午节、农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饭”(欢庆丰收之意)节、春节、走坡(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牛生日节和后生节。

32、羌族:春节、农历十月初一的年节(羌族以十月为岁首)。

33、布朗族:开门节、关门节等。

34、撒拉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5、毛南族:春节、中元、清明节,分龙节又叫五月庙,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

36、仡佬族:春节和八月节等。

37、锡伯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38、阿昌族: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39、普米族:大过年、大十五节、转山会、尝新节。

40、塔吉克族:肉孜节(开斋节)、台合木兹瓦司脱节(又叫播种节)、兹完尔节(又叫引水节)、巴罗堤节(巴罗堤、即八月)。

41、怒族:春节、鲜花节、祭谷神、祭山林节。

42、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43、俄罗斯族:复活节、圣母圣诞节等。

44、鄂温克族:敖包会、那达慕、米阔鲁、春节等。

45、德昂族: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等。

46、保安族:开斋节(也叫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47、裕固族:因信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宗教节日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传统节日除“点格尔汗”仪式和定期的宗教节日外,还有春节。

48、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唱哈节,其他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盂兰节、中秋节等。

49、塔塔尔族: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撒班节(犁头节)。

50、独龙族:卡雀哇(独龙语,皇节之意)是独龙人一年中惟一的节日。

51、鄂伦春族:主要有春节,也过端午节和中秋节。

52、赫哲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吃猪头等。

53、门巴族:“达娃觉尼巴洛沙”、“达娃当巴洛沙”和“雀可节”(即望果节)。

54、珞巴族:藏历年、洞更谷乳木节、旭独龙节等。

55、基诺族:特毛且(过年)、新米节等。

下载宿松县吴河村地方节日习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宿松县吴河村地方节日习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日习俗作文合集(最终定稿)

    【精选】节日习俗作文合集六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

    中国节日习俗

    一、‚四时八节‛ ‚四时八节‛,是益阳本地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原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便是‚四时‛。‚八节‛呢?并非指二十四个个节气中的春分、秋分、立春、立夏、......

    杭州节日习俗

    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朔,俗称“年初一”,今为“春节”。一年之始,旧时有“履端”之说,最为重视。凌晨男子开门放火炮后,制素“斋供”,至厅事酬神。点燃香烛,鸣放鞭炮,称为“拜天地”。......

    有关节日习俗作文范文大全

    有关节日习俗作文6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

    节日习俗作文汇总大全

    节日习俗作文汇总九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

    【热门】节日习俗作文(大全)

    【热门】节日习俗作文十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

    节日来历和习俗

    节日来历和习俗春节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

    地方春节习俗

    东北 东北的春节习俗除了和北方许多地区一样之外,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 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