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本研究对教师合理布置作业的建议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科研论文
本研究对教师合理布置作业的建议
课题小组成员 夏薇漪(负责人)
高凌凤 任静玲
指导老师 屠天源
2009.2 摘要: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它是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传统作业在布置上存在不少误区,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试色彩浓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中应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作业形式多样化;把握能力差异,确保作业的层次性;增加实践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学习兴趣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作业,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去感受成长的乐趣是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相关教育现状、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对教师合理布置作业提出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建议。
一、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
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有这类想法的教师认为作业的类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然而,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前,各类学习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适量,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力。在质方面,教师应进行认真地筛选,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具有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而教师应该以此为导向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当然,如此一来,势必要占用教师们更多的备课时间。不过,能用一个人的辛劳取代几十个人的低效辛苦还是非常值得的!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学生更是如此。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照本宣科地布置给学生,学生做在本子上,然后统一交给教师批改,再发回学生手中。作业的内容、数量、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强制学生实施。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的规定完成,没有选择权,总是处于被动完成任务的境地。从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来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某些知识内容,形成相应的解题技能,只具有这样的目的显然是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数学作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通过调查发现:口头的,书面的,独立完成的,小组合作完成的,联系生活实际的,具有探究性的等不同形式的作业能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何乐而不为呢?
三、把握能力差异,确保作业的层次性
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要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多层次的数学作业。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可以根据作业的不同要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对某些学生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困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而产生厌学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需要操作、猜测、验证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教师必须关注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
四、增加实践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只布置枯燥的、理论性的书面作业,忽略了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的作业。事实上,学生最不愿意进行机械的抄写,最不愿意背诵、记忆纯粹的概念。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如果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把来自于实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巩固掌握所学的课本知识,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实际问题中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才能通过作业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普通的作业,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作到“轻负高效”。数学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数学原理与实际操作中学数学。作业若能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就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知识得到巩固,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要求老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量,开拓知识视野,拓宽知识面,成为一名学习型老师。惟有如此,老师才能布置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能的作业来,才能培养出具有真实本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美芬,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5):40—42
2、李胜,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作业布置,中学数学教学,2005,(3):20—21
3、教师布置作业“18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6):8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合理布置作业
如何合理布置作业
教师:李敏丽
最近有老师反应说个别孩子们不写家庭作业,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遇到过。怎样的作业才是合理的,布置多少作业等等。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课后我们给孩子留一部分作业这是合理的,但作业的量,还有层次,就是我们考虑的。如果有很多重复的作业,那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给学生造成负担,还可使学生产生厌学,甚至和老师对着干。还有的学困生完不成作业,第二天到学校抄做作业。这样一来既没有启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起不到好的效果。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不在少数。但是还有不少家庭把孩子看成掌上明珠,只要孩子吃好喝好,不生病就行了,对孩子的学习听之认之,一看孩子晚上作业多,就不乐意了,作为老师实在是众口难调。
通过几年的摸索总结,自己总结了一套布置作业的方法
(一)少 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适当的作业,每节课上,我总是针对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的认知规律,布置相应的作业。如:一样的作业,有些孩子必须做,有些孩子选着做,有些孩子不用做。这样以来,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作业相应的就少了。
(二)精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精选练习题,不是把书上或资料上的习题统统抛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活 根据数学学科应有的广泛性特点,把作业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实践去探索。如:学过长方形面积之后,布置让学生测量自家的客厅有多大,看铺满客厅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孩子们一放学就直奔家里,进行测量和计算,第二天让学生汇报。学生们兴趣很高,家长反映也比较好。
所以,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想使孩子乐意家长满意,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就必须动一番脑子,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与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甚至家庭实际结合起来,使孩子看的见、够的着、用的上、做到目的明确,形式多样,吸引学生乐意完成,就是我们的目的了。
2016.10
第三篇:浅谈如何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专题
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
数学作业作为一个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反馈的平台,是一项很有潜力的教育和教学资源,身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每天都在家庭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能发现新的问题,为此,我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作业设计的现状
通常的数学家庭作业布置方面存在些许不合理的地方:
1、统一的数量和标准,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也不管学生完成时是轻而易举还是心力憔悴,教师对每个学生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要求一律相同。
2、形式上的雷同,每次作业几乎都是书面作业,写写算算,缺少变化。老师对于学生的不信任,书写作业可以直观地从表面上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3、强制完成,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性太强,就是为了通过检查,不完成作业就成为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学生没有参与作业布置的权力。
4、内容的散乱,对作业的布置不加选择,不能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布置有针对性的,形式各异的作业。同一类型的题目反复布置,优生做题做的烦躁,困生却一再尝试失败,因此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逆反心理,把家庭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如何布置作业
1、控制作业数量和。有的学生似乎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实际上是作业量的多少的问题,每个学生他的接收能力是有差异的,写作业的时间和质量也是有差距的。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不再去埋怨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是对作业的数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不搞题海战术。
2、控制作业的质量。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发现自己所布置作业的质量,从而进行深刻的反思。第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是对当天教学活动的高度概括。因为,每一天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核心的。例如,今天学习的题目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那么要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就是15×18,27×13等等。这样做既能对作业量进行控制,又能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巩固。第二,有的题,不仅应具有代表性、针对性,能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还应该将这些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给他创造一个生活情景,让他感兴趣,从而乐学。这样,学生才不会让一些枯燥的数学题毁坏了学习的兴趣。
三、如何运用评语激励学生。
对于数学作业,我只是偶尔用到评语,平常只是用等级来评价。但是,通过比较发现,在运用了评语后的学生学习氛围是更加积极主动的。
1.图案传达意思。
运用一些简单而生动的图形符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事先预设几种不同的图形符号,告诉他们每个图形符号所表达的含义,让他们通过图形符号来形象地感受老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及其它学习方面的要求。例如,小红花表示“你做得好极了”,笑脸表示“你真聪明”,大拇指表示一种赞许或肯定。这种评价方式简单有效。2.语言表达意思。
本着简约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课堂表现,用无声有形的语言文字,向他们传递老师的赞赏、激励、引导、启发、提示、期待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以激发他们的数学热情,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总而言之,在作业的评价上,要以鼓励等正面引导为基础,既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又要切合学生实际,既要重视学法指导,又要体现教师风格,从而实现教育功能。力求简约的同时注意针对性,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贯穿始终,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力量,感悟数学方法,最大限度发挥数学评语的激励功能。
总之,家庭作业是提高学习效率一个有效的平台,教师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巩固为灵活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负担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初中英语作业的合理布置
初中英语作业的合理布置
摘 要: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的必要的巩固手段,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外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作业布置要避免低效和无效的作业,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和针对性,作业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英语的整体学习。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作业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关键字:英语作业;布置;学习兴趣
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然而,在过度注重升学率的教育制度下,必然导致题海战术,进而使学生的作业量激增的现状。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进一步提高作业的合理性、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教师对英语作业的布置予以更加深入的探究,如何才能使英语作业的布置更为合理且易于学生接受呢?我将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形式,谋创新。
要想消除学生学习过程的疲劳感,多感官并用是个好办法。作业的形式可以是语言的,文字的,图画的,符号的,音频的、视频的等。也可以是体验的和操作的。比如学生学习了“指路问路”的句型之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诸如双人对话的口语型作业,也可以是词汇、地名填写的文字型作业,以及阅读并画出简要地图的图表型作业,甚至是学生录音的音频作业也未尝不可。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提高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总之,要改变传统的封闭式作业,使学生脱离死记硬背、枯燥重复的学习英语方式,注重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其一。英语作业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将学习中西文化差异融入作业中。比如中国与外国的春节和圣诞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有关这两个节日的信息的网络作业,从而以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看待相同的事物,增强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刻体会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既学语言又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保质量,控数量。
首先,教师布置的作业质量要过关,要注重作业的意义性、难度性和相关性。新颖并适合学生能力和经验水平的作业被认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作业。作业的难度要适宜,要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率、成就感。所布置的作业要准确地反映课堂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有针对性,从而成为课堂知识的有效巩固和补充。
其次,布置作业的数量不宜过多。过量的作业不仅占用学生的大量课外时间,还束缚了孩子的身体,对处在发育期的中学生不利。同时大量作业必会产生重复,违背心理学上的认知规律。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精心设计,布置及时,数量适当。作业要有启发性、代表性和典型性,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心理学实验表明,适当的过度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但应保持75%的幅度以内,多则有害无益。
三、重差异,分层次。
由于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同一作业,对于优等生来说是易如反掌,驾轻就熟,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布置作业时也应分一下层次,可以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层或上、中上、中下、下四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难度的作业。优等生可给一些能力题、拔高题;差一点的学生可给一些基础型、巩固性的题。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除了难度分层,英语作业的布置还可以按作业量分层和作业时间分层。至于学生属于哪一层,让他们自己选择。同时还可以实行层级滚动。
纵向上看,初一学生更适宜布置抄写和朗读的作业。比如书写英语字帖或录制音频文件。初二学生由于有了一定基础,可以布置课外阅读和背诵的作业,扩大语言积累和培养阅读能力。对于初三学生,可安排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操练书面表达力,为中考做准备。实践证明,这种作业的布置方法对不少学生有促进作用。当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巧妙一些,照顾全体,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以及时的监督。
四、趣味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加了趣味性的作业,学生做起来速度快、效果好,因此我们应该把枯燥的机械性作业转变为有实效的趣味性作业。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让学生大量的直接的接触英文材料,并予以实践,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如在讲授“be going to do”句型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布置了“你来表演我来猜”的作业,要求学生第二天在课堂上表演,学生做了精心准备,表演生动,语言流畅。同时,为了体现语言的实用性,我在当天又布置了用此句型制定自己的周末计划,并遵照执行的作业。第三天,学生的计划都“出炉”了,并“上了墙”,在接下来的周末里,学生都依次执行,并体验了有计划生活的乐趣!事实证明,结合教材,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在开放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正是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所在!
总之,作业是课堂效果的延伸。随着素质教育的加深,要改变陈旧的作业观,呈现全新的作业形态,拉大作业的“长度”和“宽度”,使作业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觉活动,一种乐趣,一种能力培养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赵艳荣.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业布置[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 李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作业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第五篇:作业批改布置建议
怎样布置和批改作业才能科学有效
完成作业对学生来说是痛苦无奈的事,批改作业对教师而言更是繁重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让这些弊端减少一点,有效性提高一些呢?试试下面的方法。
一、布置作业
1、现在常用的作业布置方法的缺点:学生学习情况不同而面对的作业一样,致差生感吃力而优生觉乏味。
2、提倡正确的作业布置方法——弹性作业。
例如对七个生词的练习可设计为三种类型:一类作业:抄写生词及解释各三遍。二类作业:用生词各造一个句子。三类作业:写一段话,用到其中至少五个生词。要求:在以上三种作业中,至少选做一类。教师在检查中重点表扬做三类和二类作业的学生,并展示其优秀作品,以鼓励学生逐步向难度较高的作业倾斜。其他科目参照这种方法。
二、作业批改
1、现在的作业批改方式有以下不足之处:
反馈时间过长;反馈信息不全;校正措施不力;“搬运”现象严重,作业形同虚设。
2、提高作业批改有效性的方法:
(1)批改认真仔细,对不正确和不全面的地方,公正的写出正确全面的答案。让教师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2).教师批改作业蕴含感情,对学生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应进行鼓励,在批改作业中真诚的写出激励性评语。
(3).批改及时,在新一课开始之前,教师应得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信息。
(4).批改方法力求多样:精批细改、自我批改、分组批改、当堂面批等。(全收简批的方法弊大于利)。积极地对作业批改进行改革,例如:在作文批改中可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讨论集体修改、分小组讨论修改、同学之间相互批改等形式,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中来,使他们能通过发现他人错误从而深刻认识到自身写作时的不良习惯及不足之处,并能引以为戒、积极改正。从而逐步养成写作文的正确习惯。修改后的作文一定要学生重抄写一遍,要从小养成正式提交的作业应保持页面整洁的习惯。
(5).批改形式不断翻新:巡改、回批、轮流面批等。
让教师精心细致的批改、温暖阳光的激励性评语、充满挑战的弹性问题,使学生能喜爱做作业,并为能被老师亲自批改作业而深感荣幸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