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2: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财经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财经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第一篇:新疆财经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新疆财经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规划任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新疆财经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一、学校“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工作规则和校长办公会工作规则,不断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健全考核机制与问责制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教学管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事分配、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注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围绕“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整治“三非”和“去极端 1

化”等系列活动,构建了维护学校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了校园和谐稳定。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不断加强。学校连续24年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建设先进集体。

(二)加强学科建设,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学校实施了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腾飞计划和新兴学科专业振兴计划,积极促进各学科协调发展,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建成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以及8个校级重点学科和4个重点培育学科。成功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拥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专业硕士学位11个,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学位授权点建设目标,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学位体系。初步建立了学术学位研究生主文献库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制度。健全了研究生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与“三助”体系,建立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与学术奖励机制。MBA教育克服不利因素,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13年,学校EMBA入选“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20强;2014年,学校MBA学院荣获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和《环球商学院资讯》杂志社评选的“中国最具价值的30所商学院”称号。

(三)加强人才工作,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得到改善。已有正高职称教师89人、副高279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5.5%。45岁以下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提高至86%。招聘特聘教授7 2

人次、讲座教授4人、主讲教授2人。共引进博士20名、硕士66名。以定向、委托培养等形式,培养博士39名,派出进修教师43人、国内外访问学者29人。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形成了结构更加合理、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本科专业数增加到3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增加到4个,获得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增至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达到14门,建成自治区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校级精品课程达到47门。构建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联合培养和“一体多向”及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辅修制不断健全。民汉一体化教育模式改革获得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立项,以民汉混班教学为目标,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全面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构建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四位一体、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了网络化、仿真化、情景化实验教学平台和跨专业创新创业实验教学中心,基本满足了各专业实验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多措并举,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完善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五)加强学术工作,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学校按照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自治区社会治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及现代化建 3

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共承担国家级课题55项、省部级课题16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245篇、出版著作41部,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1项,10余篇咨政报告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批示。成立了中亚经贸研究院,获得3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了8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学校与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国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派出162名交换生赴合作院校学习,接收50名交换生来我校学习。孔子学院顺利建立,汉语推广工作不断拓展.共接待159名孔子学院师生和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家本土汉语教师来校培训。派遣赴国外学习、参会教师和管理人员89人次。雅思考点被评为全国优秀考点。

(七)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校园网络带宽提高到13.8G,实现了双链路并行运行,升级了校园网邮件系统,完成了财务、资产等管理软件的升级更新以及数字化校园平台的集成,建成数字化录播教室和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图书文献增加到163.03万册,新增12个中外文数据库,数据库总数达到23个。建设了英语自主学习的平台、信息安全实验室、金融实验中心、旅游数字展示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电视演播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等新型现代化实验室,建成自治 4

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建成高层学生公寓、研究生公寓、综合实验大楼以及880套教职工住宅。

总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改革与建设,学校基本实现了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学校确定的建设“新疆名牌、西北一流、全国知名、辐射中亚”的财经大学发展战略取得长足进展。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

一、人才引进困难较大,教师总量不足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拔尖人才紧缺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

二、教学的基础地位还不够突出,教学质量建设力度不够。

三、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掘与释放,后发学科专业发展滞后。

四、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还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五、实验教学内涵建设发展较缓慢。

六、科学研究高地尚未凸显,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质量咨政成果偏少。

七、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不大。

八、思政工作方式较为陈旧,学生“三自”教育的理念落实还不完全到位,学风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

二、“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战略任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五 5

大中心”建设需求,以加快推进“新疆名牌、西北一流、全国知名、辐射中亚”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建设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找准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依法治校,尊重教育规律,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凸现特色,努力把学校办成新疆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二)工作方针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公民意识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四个认同”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观念,努力实现质量、规模、效益、结构协调发展。完善有利于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的制度机制,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学科领军人才与学术骨干,使人才在总量上满足办学规模的需要,在结构上满足协调发展的需要,在层次上满足抢占学科制高点的需要。

3.本科为主,学生为先。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完善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 6

为有机构成的多层次教育体系,突出本科教育,协调发展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育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凝聚力量,追求卓越。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升级学科建设层次,转变学科发展方式。完善和创新科研体制,集中优势力量,凝练学科方向,精选重点目标,突出特色发展,把高水平智库建设作为主要努力方向,把产出高品质科研成果作为主要奋斗目标。

5.做强优势,突出特色。把学校的发展与自治区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承担新疆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使学校成为自治区解决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基地,成为培养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社会稳定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高在西部地区的学术影响力,增强辐射中亚地区的能力,成为新疆加强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向中亚地区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桥头堡。

6.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稳定与开放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坚持本科的基础地位、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质量的核心地位和依法治校的关键地位,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7.战略导向,对标发展。要紧扣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 7

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战略及构建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需要,科学确定发展参照,明确发展目标。

(三)学校定位

1.类型定位: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2.学科定位: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更好地实现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的协调发展。

3.层次定位:基本稳定普通本科教育规模,做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做大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努力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不断扩大留学生教育。

4.人才定位:着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

(四)战略目标

“十三五”时期,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是要努力实现:一个大幅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大幅提升;二个重点突破——创新创业教育和优势学科建设重点突破;三个特别加强——优秀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建设得到特别加强;四个根本转变——教风学风状况、内涵式发展模式、学术发展方式、服务保障效率得到根本转变。实现把学校建成新疆名牌、西北一流、全国知名、辐射中亚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的目标。

主要战略目标:

1.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更加成熟 8 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师生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依法治校水平显著提高。

2.主要优势学科跻身西北财经类院校先进行列,进一步凸显经济、管理学科群在区内院校中的优势地位,主体学科进一步缩小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中亚地区的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至少获得一个自治区一级重点学科。

3.硕士点达到40个以上,实现应用经济学博士点由项目授权向一级学科授权的转换,并力争建设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4.教师队伍规模、结构、层次更加优化,生师比达到合格以上标准,在岗教授达到100人以上。

5.专业综合改革取得突出成效。构建成熟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困扰内涵式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和实践环节瓶颈得到有效化解。社会美誉度大幅跃升。

6.完成较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与孵化平台建设在自治区高校处于领先水平。

7.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大幅度增强,学术影响力在自治区高校位居前列,在同类型院校中处于中上水平。

8.各类在校在籍学生人数控制在2.3万人左右。其中,普通本科生稳定在13000人左右,研究生达到2300人以上(含专业 9

硕士),留学生达到500人以上,其它各类学生保持在70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疆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9.教育国际化水平处于自治区高校先进层次。

10.校园人文化、生态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实现智慧化校园和美丽财大的建设目标。

三、“十三五”规划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依法治校水平1.具体目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勤奋务实、敢于担当、勤政廉洁的“四强”干部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书记素质、党员队伍活力、基础保障水平“四个提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力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主要任务

(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机制,突出基层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强化创新意识,增强开拓能力,优化年龄结构。加大对辅导员、班主任常态化培训力度。

(2)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思想道德基础。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新时代精神,强化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共识和自觉追求。

(3)完善反分裂反渗透长效机制。加强“四个认同”、国家安全和各民族命运共同体教育,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加强以新媒体为主的思想教育载体建设,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对校园的渗透,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更加自觉地培育和传承学校先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二)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1.具体目标

以建设自治区一级重点学科和博士授权点为目标,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到2020年,学科建设水平整体进入西部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完善学位点布局,优化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和类型结构,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建设高素质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评价体系,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2.主要任务

(1)按照“面向需求,优化结构,择优支持,分层建设”原则,以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主要目标,实施“优创平台”建设战略,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构建体现我校特色和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优化学科梯队和人才队伍,造就若干在全国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在自治区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培育若干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大力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对学位授权点的统筹规划,优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结构。实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转型,为增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奠定坚实基础,增设法学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3)以学位点评估为基本依据,根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各学位点培养规模。博士研究生规模力求稳步增长,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规模之比大体保持在40%:60%之间。全日制研究生招录人数,年均增长保持5%左右,至2020年,在校生人数达到2300人左右。进一步做强MBA教育,将其打造成标志性教育品牌。对培养资源不足、生源及就业率低的学位点,实行退出机制。

(4)完善导师遴选、培训、考核和退出机制,强化师德素质、岗位责任意识和培养能力。至2020年,专职导师年龄在45 12

岁以下比例达到50%左右。细化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和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和指导规范。加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体系建设。

(5)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化国内外校际合作,构建开放型研究生教育体系。强化研究生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化、运行稳定化和评价科学化。根据研究生教育投入的增加,适时提高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标准,完善导师对研究生研究助理的资助制度,健全研究生“三助”制度。严格中期考核制度和论文审核制度,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力争在自治区优秀硕博论文、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创新项目等各类评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具体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体制机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质量提升为根本目标,以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增加教学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互联网+”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升级增效。人才培养水平达到新疆一流、西部先进,构建品质更加优良、特色更加突出的本科教育。

2.主要任务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融通、基本人才培养目标标准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标准相兼顾的原则,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与交叉,加强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资源库建设,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规划的高端取向,搭建多样化平台。积极扩大创新实验班、海内外联合培养、辅修培养规模。

(2)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增强专业教育的适应性。在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范式与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强化名师与优课培育机制,实施教学团队首席教师签约负责制和绩效导向型骨干教师激励计划,培育一批教学名师,构建适应人才培养改革要求的多层次、校内外资源结合的立体开放的教学团队,建设一批可动态升级更新的优质课程资源。鼓励高水平教师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建设1-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在经济管理类主干专业领域,获得1-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建设2-3个符合自治区战略发展和产业政策要求的特色专业。加强对不同类型专业的分类指导,稳妥推动部分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完善五年一轮的专业评估机制,力争在专业综合改革的基础上,推动1-2个成熟专业参加国家(或国际)标准认证。强化专业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执行力度。

(3)继续探索民汉一体化教育多元实现方式,稳步推进民汉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思路,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推进民汉一体化教育改革。启动民汉一体化改革试验区二期建设工程,推动改革向深度发展。

(4)加强与调整双管齐下,促进预科教育发展。切实加强预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努力满足小班教学需要。鼓励教师根据教学改革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文化基础教育,强化养成教育,基本解决学生汉语听说和写作等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5)着力推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效率。设立课堂教学建设专项资金,以立项方式支持教师或教学团队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力争建设100门校级重点课程。按照在线授课、网络测试、线上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开放的思路,建设20门左右优质在线课程。加强学法研究,引导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6)深化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增强评价的科学性与多元性。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完成必修课程标准制定,实施课程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改革,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加强课程的过程考核,由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评价转变,从注重记忆性考核向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核转变。强化本科毕业论文查重工作,覆盖面不低于50%。15

实行发明专利、项目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学科竞赛成果、创业方案和创作作品等学习成果替代毕业论文的制度。

(7)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升级实践教学内容。完成实验室平台体系建设,充分满足各专业实验教学需要。根本改变实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倾向,构建与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衔接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质量标准,重点加强设计性实验和涵盖经济运行全过程的跨专业综合性实验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社团和各类专业竞赛作用,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实验室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效路径,力争培育15个左右校企深度合作实践基地。在学校和学院四项教学经费中,将实践教学按不同环节进行预算单列,保证经费的有效投入。

(8)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协同育人。构建科学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不断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创业讲坛、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毕业生创业培训项目、各类学科竞赛项目的投入。加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建立校内教师与企业行业等部门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对校内创业课程教师的培训。建设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项目遴选与运行管理机制。扎实做好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建设工作。

(四)完善科研机制,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1.具体目标

紧密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形成标志性成果,提升组织和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建成1—3个左右有特色有影响的新型智库,产出一批理论顶天、对策立地的高水平咨政成果。力争承担国家级课题75项左右、省部级课题180项左右,教师人年均发表论文2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包括被SCI、SSCI、EI等检索)论文占35%以上,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60人次以上。

2.主要任务

(1)深化科研评价与管理体系改革,进一步激发学术活力。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以创新性、实用性和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为导向,由数量评价向以标志性成果评价为主转变,针对不同评价对象、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类型成果,建立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的评价标准体系,积极探索分类评价、开放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进一步向高质量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倾斜。继续实施纵向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和奖励、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和出版资助制度,突出对高质量成果和成果转化与运用的奖励。加强和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实现规范原则与效益原则相结合、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协调。加快建设科研诚信制度,更科学合理地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向院(部)科研管理放权的力度,实现科研资源配置的主体从学校向学院转移。

(2)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重大议题,着力培育科研品牌与特色。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支撑,以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重大项目和重大创新成果的培育为主要抓手,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突出对策研究,集聚和培养一批创新拔尖人才,重点在区域经贸合作、金融创新、企业管理、社会治理、法制建设等领域,构建学术高地,抢占科研主峰,产出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以学科前沿为切入点,积极举办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聘请更多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对外开放研究基地,促进与支援院校联合开展学术研究,共同推进成果转化。

(3)围绕自治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研资源与平台的整合。按照“国家急需、区内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总体要求,在抓好现有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同时,继续积极申报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着力推进与自治区地州、兵团师团、各类企业多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通过校政协同、校企协同、校校协同、校研协同等机制,提升科研成果的产出、转化和服务社会水平。探索按一级学科构建科研平台的有效途径与形式,增强跨学科解决重大学术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人才工作,建设高素质教师与管理队伍 1.具体目标

实施人才队伍建设“314”计划,即引进特聘教授3名以上,造就学科领军人才10名左右,新增博士学位教师100名左右,重点培养青年教学科研骨干100名左右,派出国外访学(研修)18

教师100名左右,教辅与管理队伍引进高素质人才100名左右。至2020年,专任教师达到900人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数量、素质与结构均满足需求。教辅与管理队伍整体活力与素质大为提高。

2.主要任务

(1)实施“杰出人才岗位计划”。分首席教授、学术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三个层次遴选“杰出人才岗位”教师,按照行政与学术岗位、资格评审与岗位激励相分离的原则进行运作。

(2)以学科升级发展和学位点建设为聚焦点,通过引进、特聘、共享等多种方式,充实优秀人才队伍,确保每个重点学科达到西部地区高校同学科一流水平专家不少于2人,每个博士、硕士学位二级点导师数,符合自治区生师比要求。

(3)完善教师分类管理,进一步明确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研究型教师的评价标准,使各类型教师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职称结构。

(4)继续实施“教学科研骨干人才海外研修计划”,每年派出20人。研修内容更加贴近“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更加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需要。

(5)强化师德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完善教师上岗制度、培训制度、绩效评价制度,造就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四好教师”。

(六)开拓对外开放新局面,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1.发展目标

着力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和在中亚地区的知名度,拓展国际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渠道,扩大合作规模。5年内,使教师队伍中有国(境)外学术交流与研修经历的人员达到20%以上。大力推进学生海外游学、实习,力争实现有海外游学经历本科生达到8%以上,研究生游学比例达到自治区标准。完善留学生教育体系和条件,稳步扩大留学生培养规模,学历教育学生有较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办好孔子学院,在所在国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规模效应。

2.主要任务

(1)以中亚和俄罗斯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具有稳定、实质性合作关系的国外院校不少于8所。稳步扩大交换生规模,推进“1+2+1中美人才联合培养”、3+2或4+1本升硕、海外暑期课程、学生海外文化体验实习等项目。完善留学生教育基础条件,改革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层次,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留学生奖助体系,不断优化留学生生源地结构。

(2)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每年不少于20人。积极尝试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研究的实体机构。

(七)以云平台和大数据为重点,升级数字化校园建设

1.具体目标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至IPv6,实现高速优质有线网和无线网全覆盖,构建10G骨干网络系统和校园云计算平台,初步建成智 20

慧化校园。开发整合校内各种数字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形成覆盖学校所有领域的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完善虚拟社区功能,建立涉及各类服务项目的“一站式”服务申报、受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标准体系、严密的安全体系和规范的校园服务体系。

2.主要任务

(1)完成校园IPv6网络平台、数据中心私有云和资源中心建设,完善学校信息标准。

(2)完善综合应用系统,升级数字化管理水平。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综合应用系统,实现考生、学生、校友不同阶段身份过渡和转换,覆盖学生培养与服务全领域。设计开发以教师为中心的综合应用系统,整合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和科研信息平台。运用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即时评价。实现师生综合应用系统有机衔接与数据共享,创造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智慧化校园。

(3)优化信息管理流程,打造一体化网络应用。建立在线财务支付系统,对财务业务关键环节和信息流进行优化设计,实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增加柔性的目的,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校园财务信息的标准化,实现资产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升级文书与办公一体化管理系统,建立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

(八)加强图书馆建设,构建新型文献资源中心 1.具体目标

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建立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协调配置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管理科学、业务规范、功能完备、资源丰富的学习中心、研究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拓展图书馆空间,更新设施设备,优化环境设计,更加突出舒适性、便捷性、人文性和特色性。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使人员素质和数量与图书馆承担的使命任务相匹配。

1.主要任务

(1)保障经费投入,优化馆藏结构。增加15万册纸制图书和22万册中外文电子书。新增中外文数据库5个,新增自建数据库2个。完成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系统建设,扩大网络存贮空间,进一步提升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水平,完善多学科、多类型、多语言、多载体的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互补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改善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升级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等业务系统,优化开放服务,更好地适应师生多样化需求。

(3)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新进专业技术人员20名左右,优化人才队伍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设立学科馆员,建设学习型、研究型馆员队伍,提高深层次服务师生的能力。

(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财大

实施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规划项目”。22

积极推进室内体育馆建设,完成图书馆改扩建、地下网管改造、第二学生餐饮中心和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校园美化和人文提升工程,并对现有设施进行功能优化。做好学术交流中心建设研究论证工作。

四、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努力实现四个全面

1.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十三五”规划实施始终,充分发挥党委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全面依法治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和全面实现和谐稳定,作为今后五年党委中心工作任务,科学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经常研究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健全决策机制,提高决策质量,强化执行能力,保证规划任务的顺利实施。

2.加强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培养提拔一批优秀青年干部,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履行职责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强化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为规划的落实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与政治思想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把广大师生的热情、智慧与力量凝聚到改革发展上来。

4.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二)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1.认真落实《新疆财经大学章程》,依法治校,照章办学。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要求的内部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健全校董事会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委与行政议事规则和程序,强化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在教学及学术事务治理中的权威地位与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工会和教代会在学校治理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学代会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核心作用。

2.进一步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理顺职能关系,落实院部管理自主权,实现责权利的平衡统一。健全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师生治学制度,提高院(部)自主发展与自我约束能力。

3.健全党务校务公开制度,扩大师生员工对学校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问责权。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引人用人环境

1.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努力营造人人有发展梦想、人人可实现梦想的制度与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2.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形成更加合理的收入结构。更好地处理公平与效率、保障与激励的关系,适当调整基础津贴与绩效津贴比例,提高科研激励标准,加大教学激励力度,更加突出质量 24

因素在教学科研激励中的权重。

(四)完善对口支援机制,丰富和深化合作内容

1.升级与对口支援院校的关系,打造发展共同体。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制定合作规划,努力促进合作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学院积极性、主动性,使校际合作规划真正落地生根。

2.突出合作重点,深化合作层次。着重加强在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新型智库建设、优势学科建设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的合作。

(五)加强预算管理,优化经费支出结构

1.根据建设规划和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十三五”期间经费投入的优先顺序是:教学质量建设、民生保障、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共需资金约5.3亿元,通过申请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及学校自筹等方式筹集经费。

2.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加大审计力度,合理放权分权,构建权责一致、事权相宜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篇:新疆教育事业“十一五”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天山跨越

——新疆教育事业“十一五”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时光荏苒,岁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工作重心、注意力时刻没有离开过教育,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加快解决了乡村教师的住宿问题;采取自治区财政补贴等办法,解决了长期困扰教师的绩效工资和阳光工资补贴问题;出台政策,启动解决了长期以来沉淀的已离岗农村代课教师这个全国性的难题,先于其他省区启动自治区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过全面调研对双语教育进行了科学规划,提出了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的措施;在全国率先大幅度提高农村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设立自治区人民政府高校学生助学金,使更多的贫困学生享有更多的国家资助,以保证完成学业。一年来的成绩表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使对新疆教育事业进入崭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赞美天山的诗句。回首“十一五”新疆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跨越发展的新疆教育就象一轮璀璨的明月,从天山之巅冉冉升起。

翻开“十一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一组组数字显得格外抢眼,一张张图表令人心情激动,一个个成果让人兴奋不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十一五”取得的成就,使得自治区教育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新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已通过国家验收;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得到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双语教育推进步伐加快、力度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十一五”教育规划实施以来,全区各类教育的总体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基本实现了规划确定的目标。“十一五”,新疆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翻开了崭新篇章。

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翻开5年前确定的规划目标,可以看到,“十一五”伊始,自治区确立了完成“两基”攻坚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的目标。经过5年艰苦努力,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2009年9月,国家督导团庄重宣布,新疆实现“两基”目标,这意味着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创造历史的同时,无疑为自治区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自治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布局趋于合理,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区所有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免学费、免教科书,95%的农村寄宿中小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达到8.9亿元;城市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同时享受免费教科书,16.8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享受公用经费补助,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免费,使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2009年9月,我区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验收,提前一年全面实现了“两基”攻坚规划目标,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标志性成就。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和在园人数的增长均位全国前列,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1.58%。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与师资培训进展顺利,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6.38%。

“十一五”期间,“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2005年至2010年,随着校点布局调整的力度加大,全区小学校数由5209所,减少到3598所,校均在校生规模由411人,增长到538人,增幅为30.9%。初中校数由1405所,减少到1160所,校均在校生规模由823人,增长到864人,增幅为5%,校均在校生

规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校均在校生规模的上升,意味着自治区小学的办学效益得到提高。

截至2010年底,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98.80%提高到99.7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由87.72%提高到97.15%,学龄人口入学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人口出生率下降,小学在校生规模由214.4万人减少到193.6万人,净减了9.7%;初中在校生规模由120万人减少到100.3万人,净减了16.4%;小学、初中在校生总规模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全区有小学专任教师13.4万人,有初中专任教师8.4万人,小学、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70%和99.33%。

如今,走在天山南北的农村,可以看到面貌一新的校园,随着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一年比一年高。

普高和职高实现协调发展——

办学规模扩大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十一五”,自治区确立了“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65%,其中南疆四地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左右”的目标。5年过去了,这一目标是否实现了呢?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获悉的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全区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走出低谷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自治区进一步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实施了内初班毕业生分流职业教育计划,协调东西部、南北疆之间的中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中职招生比例逐年提高,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比达到57:43。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职教资源进一步优化,建立了第一、二、三产业和石油石化四大职教园区,4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行列,20所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实施各类教师专项培训,“双师型”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有了

一定的提升。指导职业院校和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实施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全面提升。

2005年至2010年,普通高中校数由503所减少到385所,净减了23%,校均规模由771人,增长到1088人,增幅达41.1%;普通高中在校生由38.7万人增长到41.9万人,净增7.9%。

到2010年底,全区中等职业学校由237所(含技工学校)增加到249所,净增5.1%,校均规模由599人,增长到1137人,增幅达89.8%;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由14.2万人增长到28.3万人,净增近1倍,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由26.8%提高到40.24%。

全区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提高到69.14%,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由57.04%提高到82.97%,提高了26个百分点;其中南疆四地州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由25.90%提高到56.15%,提高了30.25个百分点,2010年乌昌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招收南疆初中毕业生9030人。全区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万人,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89.29%和85.78%。

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新目标——

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内涵上来

“十一五”,自治区确立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的目标。经过5年改革和发展,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全区高等教育实现了由快速发展转向稳步、协调发展阶段。2005年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由31所增长到32所,在校研究生由6938人增长到12675人,在校普通本专科生由18.18万人增长25.12万人,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分别净增83.69%和38.17%。

18—22周岁接受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8.6%提高到24.99%。

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所,含普通高校的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达5.28万人。近三年,全区高校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376项,获得科研经费2.67亿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自治区始终坚持“把握节奏,控制规模,突出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针,推动高等教育稳步发展。从2005年起实施高校生均拨款新机制,高校事业费拨款累计净增10亿元;2009年、2010年共安排6亿元资金用于化解高校贷款债务,解决了高校发展的后顾之忧。通过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教学名师、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开创了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新局面。深入推进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自治区11所本科院校和1所专科院校得到内地高校的全面对口支援。“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计划”深入实施,大幅度提升高校紧缺人才培养能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领军型人才,全区普通高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已占专任教师的33.55%。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

自治区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规模由2005年的846人,2010年增加到2167人,净增了1.5倍,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由516人增加到1071人。启动了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项目,在周边国家建成了4所孔子学院,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逐年增加。

双语教育稳步推进——

实现双语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双语”教学规模成几十倍增长,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经过5年发展,自治区学前三年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在园幼儿达37.16万人,占学前三年少数民族幼儿的56.5%、占学

前两年少数民族幼儿的77.6%。全区开展双语教学和民汉合设的中小学由2005年的754所,2010年增加到1376所,净增了82.5%;接受双语和民考汉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在校生由20.4万人增加到82.71万人,净增了近3倍。2010年,全区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教育的学前和中小学在校生共计119.87万人,占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在校生的48%,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得到有效推进。区内初中班从2004年创办以来,在校生规模达15000人。疆内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确立了逐步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汉语授课的目标。

自治区坚持从学前抓起、从教师抓起,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人才。自2004年以来,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蓬勃发展。经过十年的努力,截至2010年,我区已有双语中小学(含职高)、幼儿园7021所,双语班2.94万个,接受双语教学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达到59.23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数的28.5%;少数民族双语幼儿达到32.3万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4.94万人。自治区坚持以学前双语教学为重点,推进实施“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已完成建设1695所农村学前双语幼儿园,加快了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

按照以“培养、培训并重”和“多渠道并举”的方针,大力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两期《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完成1.32万名教师的培训;从2006年起,专门为南北疆七地州培养近9000名学前“双语”教师;2007年起,累计招收2000名农村双语教师特培生,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我区农村合格“双语”教师短缺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少数民族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扶持2237所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有力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全区幼儿园数由2005年的1077所,2010年增加到2563所,净增了1.3倍,在园幼儿由29.3万人增长到57.9万人,净增了1倍,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由30.14%提高到59.59%,提高了29.45个百分点。

2005年至2010年,全区特殊教育学校由10所增加到13所,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生由人4961人增加到8057人,净增了62.4%。

2000年国家举办了内地新疆高中班,目前,办班城市已达36个、办班学校66所,已累计招生3.6万人,在校生已达到2.2万人。从2004年起,自治区参照内高班模式开办新疆区内初中班,目前在校生已达1.5万人,2007年又举办了区内高中班,目前在校生2200余人。2010年,内高班、内初班农牧民子女录取比例分别达到74.4%和90%,进一步满足了农牧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近年来,自治区累计选派600余名干部和教师赴内地学校协助做好内地新疆学生管理工作,先后组织6期内高班、协作预科院校德育思政专题培训。每年组织专家宣讲团赴内地协作计划预科基地和内高班学校宣讲和专题培训,使内地新疆学生的全面育人效果得到提升。

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内地高校协作计划已累计招收培养少数民族本、专科生3.1万余人。自2007年开始,启动实施了“农村基层中小学‘双语’教师特培计划”、“高中起点专科层次的医学学历教育特培计划”、“民语言高层次专门人才特培计划”,每年招生2700名免费生。

2005年至2010年,内地新疆高中班办班城市由25个增加到36个,办班学校由35所增加到66所,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分别增加到6378人和22290人,招生规模净增了1倍、在校生规模净增了1.8倍。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的年招生规模由3000人增加到6000人,净增了1倍。

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提高——

双语教师紧缺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

自治区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教育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抓好教育管理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自治区先后分别了启动两轮中小学书记校长全员培训工作,累计开展了近4万人次的教育管理干部集中培训。每年组织选派各类教育管理干部挂职锻炼、进修培训,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十一五”,自治区确立了“以双语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目标”的保障措施。“十一五”期间,在中央的支持下,全区共完成各类教师培训达21万人次,中小学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占85%。以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为重点,招聘双语特岗教师12223人,招收免费师范生6000人,“送教下乡”培训教师9000人,培训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师4.96万人,双语教师紧缺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

2010年,全区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70%、99.33%。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由2005年的77.29%、70.23%,2010年提高到89.29%、85.78%,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43.44%。普通高校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由2005年19.11%,2010年提高到40.34%,其中本科院校提高到53.34%,各类教师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

自治区积极开展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多渠道开展国家和自治区级培训,自治区层面的年培训规模近6万人,同时各地还广泛开展地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促进各族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了条件。

通过多渠道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教师储备编制计划和小学双语教师增编计划,4年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1.1万名;实行由自治区定向招聘农村中小学教师机制,严把教师“入口”关;2010年启动年规模6000人的疆内免费师范教育计划;深入推进对口支教和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实习支教每年选派规模已达5000名。这些举措极大地加强了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稳步上升。

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加快,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快了农村双语教师培养步伐。有力缓解了目前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师紧缺的状况,提高了双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深得各族群众拥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显著——

切实维护了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系统通过举办分管教育工作的地县领导、高等学校系处干部、中小学校长及班主任、德育教师等各类培训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开展整顿校园及周边环境秩序、净化讲台、清理教材等专项治理工作,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各类学校坚持党委(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争优创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贯穿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有效推进,进一步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大力加强党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坚持开展中小学、中职学校德育示范学校、达标学校评估验收工作。目前,自治区已有169所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实施自治区高校思政理论课重点课程建设工程,不断加强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全方位、全覆盖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各类体育、音乐、美术类教学活动,促进形成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筑牢师生员工的思想防线。

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地开展了 “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五观”教育。不断深化中小学德育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把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族师生的精神面貌健康向上。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了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管理教育工作的政策水平,逐步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重视德育,狠抓德育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各类学校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了整顿校园秩序、净化讲台、加强了政治思想课程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保持了教育系统的稳定,在促进民族团结和保证边疆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确立的“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工作目标经过5年努力,已经实现。

加大教育投入—— 实施多项教育事业发展保障工程

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教育经费投入做保障。“十一五”开始,自治区确立了“教育事业费拨款依法做到‘三个增长’,到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GDP)4%”的保障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自治区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据了解,按照《教育法》“三个增长”的要求,全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教育事业费拨款实现了“三个增长”。

一是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全区地方财政支出由2005年的519.02亿元,2009年增加到1346.9亿元,年均增幅为26.9%,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由98.23亿元增加到256.05亿元,年均增幅为27.1%,教育经费支出高于地方财政支出的0.2个百分点。

二是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要逐年有所增长,全区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分别提高了50.3、66.8、40.5和11.1个百分点。

三是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全区公用教育事业支出总额由15.22亿元增长到70.59亿元,年均增幅为46.7%,公用教育事业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由21.46%提高到34.42%。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5年3.91%提高到2009年的6.06%,超过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GDP)4%的目标,各类教育的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中小学

校舍抗震加固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建设”、“民汉合校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2006年至2010年各类学校累计完成教育基本建设投资166.87亿元,全区各类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由3006.9万平方米增长到4248.8万平方米,净增1241.9万平方米,净增长41.3%。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净增251.4万平方米,净增长38.6%;成人高等学校净增2.3万平方米,净增长1.8%;中等职业学校净增112.5万平方米,净增长48.9%;普通中学净增324.2万平方米,净增长31.3%;小学净增149.3万平方米,净增长18.0%;幼儿园净增400.2万平方米,净增长308.6%;特殊教育学校净增2万平方米,净增长43.48%。有86个县(市)的6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含校点)实现了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覆盖。全区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改善。

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教育规划的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教育规划的主要目标全面实现。“十一五”确立的“以办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不动摇,坚持以德育为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推进双语教学,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工作目标全部实现。

“十一五”是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类教育事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标志着新疆教育正迈向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新阶段。

展望“十二五”——

步伐坚定迈向新征程

有了“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十二五”,自治区教育发展的步伐将更加坚定地迈向新征程。

2011年1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据了解,自治区

确定的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到2020年,教育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前列,教育支撑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能力全面增强。

自治区确定的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0%左右,学前两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基本实现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学率达到9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年提高到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年提高到13年。

为此,“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将以实现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普及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普及双语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为战略重点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自治区从九个方面确立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目标;双语教育确立了基本普及各学段双语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确立了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目标;义务教育确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高中阶段教育确立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确立了加强能力建设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目标;高等教育确立了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和加强学科建设的目标;特殊教育确立了加快推进各学段特殊教育的目标;继续教育确立了建立灵活开放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

按照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原则,新疆确定了自治区、各地(州、市)和县(市、区)实施的任务,提出了需要配套的政策措施。确保自治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以上,并随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教育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号角已经吹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颁布和实施,将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规划

“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支撑新时代建设需要,根据《XX教育现代化XXXX》《“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结合☆☆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

(一)发展基础与成就

“十三五”时期,围绕“全面建设‘X西教育高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我区在教育理念、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教育集合体,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XXX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主要表现为:

1.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夯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干部教育培训、考察考核、党员教育各方面,把政治要求、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机制,明确党组织在学校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实现“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办学方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XXX教育树立先进理念,利用区域独特的地理优势传承“六大文化”,讲好“四个一”的XXX故事,践行“XXX四问”,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乘“创城”东风使“讲奉献,争第一”的XXX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XX周年庆祝活动中,XXX区教育系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让广大师生接受了精神洗礼,充分展示了全区师生的时代风貌。

2.教育综合改革力度持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逐步显现

全系统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研训一体化改革效果明显。通过“区管校聘”“共享教师”“银龄计划”“名师送教”等措施,使教师由“单位人”成为“系统人”,扩大了优质师资普惠面。实行校长任期制,促进优秀校长向山区校和薄弱学校流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新九年一贯实验学校、幼儿园到初中十二年贯通教育有效实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学校布局不断优化,乡村学校建设逐步加强,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确保了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

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引进资源和本土优质学校双轮驱动,与☆☆☆等优质学校合作办学不断深入,大峪中学、大峪一小等品牌学校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深化手拉手式教育集团建设,推进我区XX对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捆绑发展,逐步实现同形同构优质均衡,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基本实现做优做强门城地区教育并同步带动山区教育的目标。

3.教育内涵发展动力持续彰显,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小学生态课堂和中学有效常态课堂,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不断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一校一品”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家级足球特色校、篮球特色校,市级体育传统项目校、市级冰雪特色校、艺术教育特色校、金帆艺术团、金帆书画院,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市科技教育示范校、金鹏科技团均在我区挂牌,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学生综合素养有效增强。

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得以有效回应。充分挖潜学前教育学位,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常住适龄幼儿入园率由XX.XX%增至XX%,一级及以上园所达占比达到XX%。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新建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在满足学位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建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XXX接受教育,区内生源得到有效涵养。

一些量化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全市水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XXX%,提前超额完成XX市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普惠率XX%的任务。“十三五”时期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公告显示本区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和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位于全市前列。“平安校园”区级验收通过率XX.X%,率先超标准完成市级任务目标。近年来新招聘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从XX.X%提高到XX.X%。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各区教育满意度入户调查中,XXX区教育满意度排名处于全市领先位置。

(二)发展形势与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XXX区深入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的重要时期,更是落实市区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内部装修”、建设教育精品区的关键时期,XXX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任务。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迫切要求XXX教育彰显红色基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政治环境严峻复杂,世界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提出新要求。XXX区作为红色火种传播地之一,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教育传承、塑造和创新功能,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将区域红色历史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全力服务XX“四个中心”的大局建设。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迫切要求XXX教育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随着优质资源的不断扩大,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适龄人口快速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探索普通教育家校融合、特殊教育医教融合、老年教育教养融合的教育服务模式,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已经迫在眉睫。XXX教育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善于作为。

3.坚持新发展理念,迫切要求XXX教育筑牢“五育”根基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快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为培养集聚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为XXX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要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精准施策,全方位立体化推动教育体系创新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北X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教育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XXX区和XX建设发挥教育的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推进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落实“七有”“五性”的教育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度、有温度,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助力每一位学习者成就幸福人生,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助力绿色北X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精品区初步建成。

——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和学校德育、文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组织在学校治学理校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引领教育优质健康发展。

——“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形成完善的德育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学生品德修养、综合素质、运动技能、审美情趣、劳动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培养眼中有山水,胸中有情怀,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的XXX时代新人综合育人体系初步建成。

——学前教育更加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教水平明显提升。全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XX%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XXX%,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达到XX%以上。

——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更加完善,城乡、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差距显著缩小,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XX%,就近入学率在XX%以上。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XX%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教育规律有机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加强教育系统政治生态状况的分析研判,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建立多层次学习培训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线,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全区师生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不断提升全系统党建工作质量。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基层校园党组织政治建设,指导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教师党员带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的提升,带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切实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群团工作,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长效机制,形成保障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合力。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二)全面构建“五育”并举的高质量育人体系

落实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准确把握育人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工作层层深入、有机衔接。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强化全学科德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等重要内容进课程教材要求,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完善社会大课堂、“四个一”活动运行机制,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

夯实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规范教材选用和地方课程教材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深化跨学科整合,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开展系列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创新,提升科学素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留出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全面加强劳动和实践教育。建立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职业体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建设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探索具有XXX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X课时,全面建立劳动教育的评价与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校社会大课堂工作,形成资源丰富、选择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将学生校内外劳动实践情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合理规划教育布局,精准布局学前教育学位,有效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区幼儿园配建标准,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保证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建立区级普惠性幼儿园扶持措施。大力发展公办园,不断丰富公办园办园形式,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数。

实施幼儿园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新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继续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不断提升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和办园品质。完善学前教研体系,建设专兼职研修员队伍,开展生活化、游戏化、自然化的幼儿园活动研究和实践,坚决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

强化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办园环境。强化与属地街镇的协同管理,巩固无证园治理成果。严格教师队伍管理,把好园长、教师入口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持续强化优质资源供给。根据全区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布局,分阶段、分区域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规模,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实施山区教育精准帮扶,精准振兴乡村课堂,通过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教育专家与山区教师的精准对接。办好山区学校,确保一校一案,精准施策,大力提升山区学校教育水平。保障学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让适龄儿童完整接受义务教育。

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学校布局、资源配置、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通过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校际联盟以及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开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探索,研究制定一体化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优质学校引领带动对口学校共同发展的积极性。积极推进XX高校、科研院所与XXX区中小学合作,探索共同协作育人的体制机制。

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进一步提升救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双减”工作落细落实、落地见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严控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设计,切实提高教学成效;完善课后服务,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五)促进高中教育精品特色发展

坚持“校校精品”质量标准,实现“一校多品”特色发展。分类引导学校立足自身传统、历史积淀、学校文化、办学优势和条件资源,找准发展定位,培育精品化特色发展的优质普通高中学校。落实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引导学校依据基础条件、发展环境及传统优势,找准办学定位,制定发展规划,确立特色发展方向。抓住课程改革关键环节,以特色课程建设促学校特色发展。支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完善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民族教育质量。

实施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激发办学活力。实施一体化培养项目,支持条件成熟的完全中学、集团化学校、城乡一体化学校打通初高中学段限制,探索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实施协同培养项目,支持高中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普通高中提升教师素养、开发特色课程、共建教育资源,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学校特色培育项目,支持一批在人文、科技、数理、艺体、语言等领域具有发展基础的学校,形成领域内课程建设高地,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六)推进特殊教育提质升级发展

优化资源供给,提供更充分的特殊教育服务。全力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扩大学前特殊教育学位供给。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区特教中心、示范性学区融合资源中心、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的辐射支持作用,强化融通课程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模式,优化送教上门工作机制,积极为残疾儿童青少年拓展成人成才空间。

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支持力度,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优化培训体系,加强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和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和卫生、民政、残联等行业部门的合作,加强对融合教育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的服务和指导,促进医疗康复与教育的更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残疾学生获得感。进一步探索医教结合和个别化教育模式,服务特殊儿童早期筛查与评估,开发融合教育特色课程和康复课程,满足特殊儿童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健全特殊教育督导和评估机制,深化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工作体系。

四、重点举措

(一)提升教育服务和支撑社会发展的能级水平

打造一批传承区域文化的精品学校。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融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突出北X特色、XXX特色和学校特点,进一步凝练提升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探索开展“六大文化”系列教育活动,走出一条具有XXX特色的文教融合之路。强化“红色XXX”教育,统筹利用全区各类媒体、宣传介质、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乡情村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使之成为学校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的坚强阵地。

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为守护好绿水青山,持续建设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明确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功能,培养青少年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能力、科学知识、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在素质教育中强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多样性等内容。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指导学生和市民关注并积极参与解决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去。

统筹优化布局结构,精准供给教育资源,优化营商环境。根据XXX区“一城两带三点多脉”的空间布局,分类完善山区和门城地区教育布局。高质量完成新建、改扩建教育设施项目,接收并使用小区配建教育设施项目。准确把握不同街镇基础教育各学段学位需求动态,完成各学段需求学位的储备工作,分阶段、分区域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规模。全力提升政府效能,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用地、充分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提高产业聚集区的教育服务保障,使企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成长快、发展好。

(二)创设统筹协调开放融通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加强区级教育统筹协调力度。系统推进解决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教育人才引进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优先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经费保障和土地储备,创造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深入整合区域资源,统筹公园、绿地、体育设施、文化场所等公共资源,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在校园文化培育、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

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合作质量。按照XX市统一部署,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作用,在办学模式、师资培养、教育教学、教育资源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跨区域合作联动。加强与西城区的教育协同发展,深化“西城—XXX一体化教研”,推动本区教研员与学校共同成长。深化与石景山区教育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双方教育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资源共享程度,加强教育科研、师资培训、学生社会实践、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XXX教育注入新动力。健全X津冀教育对口支援合作机制,提升对口支援教育项目的质量与效益。推动区域内教育协同发展,以一所或几所优质校为龙头,逐步完善区域各级各类学校连片组团发展机制,带动成员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支持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城区学校带动山区学校发展,推进“X西”、“X师”和“山谷”三个系列学校按照集团化方式建设和发展。完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体验圈”建设,协同校外教育资源,打造校外教育集团。

积极推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引进优质境外教育资源,引导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向高质量、规范化发展,在师资培训、学科教研等方面开展互补式合作。完善学校、师生与国外双向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更多学校与海外优质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增加友好姊妹校数量。推进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以国际视野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革,开展中小学生交流互访,培养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整体提升中小学生国际化素养。以举办XXXX年北X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三)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全面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树立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探索建立师德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对接。全面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建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按照重德才、重实绩、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以及各年龄段干部的培养使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全方位全过程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完善教师学习进修制度,建立整体推进与分类精准施训相结合、岗位实践与理性提升相结合、集训与下校指导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全面实施“五航工程”。健全教师队伍梯队培养成长机制,强化市、区、校三级联动,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寻访名师结对,加强日常互访交流,积极组织外出访学和高级研修培训。依托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教育资源优势,搭建XXX区中小学教师成长平台。积极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新机制,开展跨校区联合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激励自身成长。开展“菜单式”培训,建设一批具有针对性、引领性、创新性的干部教师精品培训课程。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普遍成为“双师型”教师。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实现城乡教师共享优质培训。到XXXX年,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比例达到XX%以上。

优化教师服务管理水平和尊师重教环境。完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编制的使用效率。优化校级领导干部年龄结构,加大优秀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探索创新合理有效的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以校长职级制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工作的政策措施。在按岗定薪的基础上,重点向校长、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特殊教育、承担课后服务及综合改革任务等教师一线倾斜,向重要的、辛苦的、付出多的岗位群体倾斜。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全面落实依法治教,强化区政府支持教育发展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快构建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教育治理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加快建立教育综合执法机制,健全教育纠纷处理机制,完善教育普法机制。根据《XX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基本标准》,在达标基础上巩固依法治校建设,提升法治示范校建设水平。把全面加强学生法治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实施法治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着力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专业素质。

(二)加强经费保障能力

明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区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建立以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教师素质提升、学校质量整体改进等重大改革项目为牵引的教育发展支持体系。将绩效管理贯穿于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全过程,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绩效,集约、节约利用教育资金,硬化责任约束,使教育经费的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

(三)加强教育督导评估

树立现代教育督导理念,全面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加强对政府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科学界定相关部门在教育治理中的职责权限,健全督政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的督导,健全督学责任区建设和挂牌督导机制,促进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强化专项督导,增加督导的针对性。加强教育督导结果的使用,提高督导问责力度。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督学队伍,提升督导的专业性。健全社会参与教育评价机制,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价,通过项目委托、购买服务、社会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评估机构的作用,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和动态预警机制,创新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加强评估和监测结果的运用。

第四篇: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

主题是什么?

2010-08-31 11:20 浏览次数 662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第五篇: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 振兴乡域经济

—谷金楼迎接市政府评估督导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2007年5月22日)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莅临我乡检查指导教育工作!谷金楼乡位于县城东北10公里处,辖25个行政村,人口3.66万,耕地4.1万亩。目前,全乡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工264人,各级各类学校19所(其中:小学6所,教学点12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235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551人,初中在校生800人)。

近年来,我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持续协调发展,围绕新课改,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狠抓了“四项制度”的落实,对校长担课、听评课、研究教学、参与教研情况进行了不定期督查,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并积极开展了“阳光课堂活动月”,“质量效益年”活动,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撰写论文获国家级奖11篇,省级23篇,省级课题2项,在全国初中数理化竞赛中,共有6人获国家级奖,11人获省级奖;在全国小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2名学生获国家级奖,5名学生获省级奖;多次被评为全县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共获国家、省、市、荣誉称号5项。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

1、义务教育。2004-2006连续三年,6-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13-15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为129.41%、160.01%、137.7%,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0.5%、92.9%、95.5%;近三年,小学辍学率分别为2.29%、1.34%、0.46%。

2、成人教育。2004-2006年青壮非文盲率达100%,脱盲巩固率达100%。近三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分别为900人次、1100人次、123人次,分别占青壮年劳动力总人数的3.2%、5.16%、2.22%。

3、民办教育。我乡共有一所小学民办学校,在校生500余人。

(二)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方面。

1、财政对教育拨款情况。2004-2006年,全乡经常性收入分别为214万元、119万元、1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4.4%、38.6%;财政对教育拨款分别为323万元、327万元、45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39.6%。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04年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609.1元、1046.3元、1286元,小学分别为1057.3元、1644.6元、1901.7元。年生均国拨公用经费,2004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17元、28.6元、36.9元,小学分别为17.7元、25.8元、52.1元。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国拨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增长。

2、教师工资发放情况。2002年,农村教师工资统一上划县财政发放,全县教师工资发放标准城乡统一,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3、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帮扶专项资金发放情况。根据国家“两免一补”政策,2004年共发放救助金4.38万元,救助贫困生1189人;2005年共发放29.5万元,救助贫困生2248人;2006年共发放19.1万元,救助贫困生1461人;2007年全

乡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的救助工作正在进行。

(三)办学条件方面:

1、教学建筑建设方面。小学、初中、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6.59

平米。初中配有标准卫生保健室,食堂改造也都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

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置方面。全乡中小学在教学仪器、图书、体育、音乐、美术、电教、劳技等器材配备和实验室建设反方面,基本达到了省定标准。

3、危房改造情况。2004-2006年,全乡共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50余万元,改造建设中小学校舍3千余平方米。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全乡小学专任教师164人,学历达标率100%;初中专任教师79人,学历

达标率100%,同时,所有中小学教师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合格率

100%。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按照《南乐县教育事业2003-2007年发展规

划》,明确了我乡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举措;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

教育工作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乡财政、文化、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政府与有关部门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把

目标管理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投入,多办实事。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增加教育投入,发展教育作

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成立了教育经费保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投入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确保实现“三个增长”。

(三)深化改革,统筹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执行《民办教育

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二是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

方案》,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之中,使学生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三是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调整中小学生布局。小学由原来的25所调整为18所,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

当的均衡发展布局。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在师资分配上,也向农村薄弱学校

倾斜。

3、深化教育结构改革。坚持“三教统筹,协调发展”。

(四)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安全措施。几年来,全乡中小学校没有发生一起

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五)依法治教,加强督导。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公示制度,在干部推荐、职

称评聘、招生、收费等工作中,坚持条件、程序、结果三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

督。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杜绝了学校财务违纪现象的发生。为了坚决遏

制中小学乱收费,乡中心校签定责任书,严格执行“三严格、三统一、六不准”的收费管理制度,确保“一费制”收费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加大学校收

费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在上级政府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

展,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概括起来主要是:

1、尽

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

求;

2、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相对比较落后;

3、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一步加大力度。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举全乡之力,聚全乡之财,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整体改善办学条件。

(二)严格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杜绝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

(四)强化教育督导,促进我乡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谢谢大家!

下载新疆财经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财经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

    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 时间:2011-09-01 14:19:21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中国教育报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

    新疆财经大学元旦晚会策划书

    第9组乐观组 (xax balla) .阿布力米提 阿曼姑丽.吐尔荪 阿卜力米提.阿卜利孜 阿布来提.奥布力喀斯木 努尔比耶.依明 阿依故丽 热孜瓦古丽.买合木提 阿依古丽.吐尔荪尼亚孜 吾......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机关幼儿园张美用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缓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发展,结合实际本人认为,教育观念要更新,地年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

    街道2004年度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岚山头街道有17个行政村(居),村居人口约3.5万人,辖区人口约5万人。学校设置有一处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两处初级中学、六处完全小学和一处中心幼儿园,村办(含个体)幼儿园所二十二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是自治......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5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通过全市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一、2007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2007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巩固成果、深化改......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一、2006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6年,贵阳市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主线,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