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 德育论文(范文)
对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
【摘要】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对小学生, 尤其对五、六年级学生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行之有效的。本文结合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经验,对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渗透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具体办法。作者认为,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带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它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寓教于乐, 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以及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整合
对于现在流行的互联网, 学生们往往被网络上五光十色但又虚幻不真的东西所吸引, 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 他们有可能会在网络中“迷航”。调查表明, 在我校学生中100%的学生上过网, 其中80%以上的学生经常上网, 67%的学生上网查资料用于学习,55%的学生玩游戏(其中10%的学生经常玩), 20%的学生聊天47%的学生关注学校论坛, 48%的学生发电子邮件。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已经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 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参与的过程。在教学中, 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 促进道德内化。根据这些特点, 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中, 结合课堂学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渗透和强化。现将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拓展信息技术课的内涵, 指导学生健康地利用网上资源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 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应该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的道理。因此,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 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总是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让他们自由地探索, 从发现中寻找快乐, 主动获取知识。我校学生在四年级已经掌握了使用Word、PowerPoint 等应用软件, 从五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习使用计算机网络。在这个
基础上, 为了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及其使用, 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题名称为《利用网上资源制作电子报刊》的教学单元, 共四课时。内容是指导学生掌握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并使学生能够依托网络资源, 充分利用上网查找的资料, 制作一份介绍我国历史、经济、文化、名胜古迹、旅游、自然风景、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京剧、中国武术等的电子报刊。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网络搜寻资料和制作电子报刊, 提高学生“查询、获取、处理、存储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意识, 并在知识教学的同时, 在内容的设计上体现出健康的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体验我国伟大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不仅如此, 我在本单元的设计有意识地加强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强调了与语文课、社会课、自然课、音乐课以及美术课所学知识的运用。比如, 在电子板报的整个制作过程中, 学生需要依靠语文课中的阅读理解能力, 需要应用社会、自然、音乐课中掌握的知识确定本课主题和栏目内容, 并运用美术课上所学到的构图的设计、颜色的协调搭配来完成整个板报的制作过程。这样, 就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教学时, 采用了一组视听效果极佳的“环保月刊”电子报刊,引入教学, 创设教学情景, 引出新任务。再通过任务要求,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愿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同时使学生在观看精美的环保月刊的同时了解一些环保知识, 渗透美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掌握新授知识, 我给学生提出了任务, 要求以2 至4 人一组在两节课内制作一版自己喜爱的电子报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任务和要求”, 以小组共同探讨、合作学习的方式, 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意图是培养学生搜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目的是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 并在学习中熏陶爱国主义情感。最后,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每组学生的作品, 进行交流。
教学实践表明,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是合理可行的。整个教学过程不但对学生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热爱祖国, 同时启发了学生热爱生活, 体验美来自于生活, 并在生活中创造美的感觉。教学实现了预期目的。
二、强化信息技术课的应用, 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网络学习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高速公路”,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也是一个宣传的阵地。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 网络的多样性使得在网络上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成为现实。信息技术教学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 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 会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 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 更形象生动, 更具吸引力,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利用这一特点,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将精心剪辑的汇聚了各种现代高科技的录像片编辑到教学范例中, 配以适时地解说,加上优美的音乐, 使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神通广大, 同时也激励着同学们发愤学习, 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充分感受到校园的独特精神与艺术魅力,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风貌, 我校在每个学期都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 围绕民族艺术的主题, 组织两台大型的全校师生台上台下互动的文艺演出。借此机会, 我认为可以结合学校特色, 创设我们校园自己的网络主流文化, 建设网络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建出一个师生共建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我采取的具体做法是, 提醒学生登陆北大附小网站, 查看活动通知, 根据活动主题让学生上网搜索与主题相关内容, 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并带领学生进入学校的网上论坛, 出点子展开讨论。每次活动后, 我都会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份电子作品, 有的同学根据活动制作成节目网站, 有的做成专题主页, 还有的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然后, 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学校的局域网上。网络对小学生来说并非简单的上网, 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让他们通过网络, 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网络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 寓民族精神教育于活动中, 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既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又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据我在教学中的观察,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抱有极大的兴趣,可以说, 其学习的兴趣不需要教师进行调动。但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 而是来源于对电脑游戏的热衷。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娱乐方式, 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 电脑游戏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孩
子成长的见证之一。游戏是儿童的天堂, 小学生具有爱玩、好奇心强等特点, 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网上的游戏丰富多彩, 加之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使这门学科在实现“玩中学”、“做中学”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上网打游戏表示反对, 并对他们加以禁止。但是, 禁止的结果, 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正如洪水一样,只能疏导不能堵塞。问题之所在, 同样也是如何正确引导。其实游戏并非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是消磨人斗志的玩具, 只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 来引导, 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在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引入适宜的游戏, 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例如: 游戏《大航海家》, 学生在玩这个游戏时, 首先要了解一些航海知识和航海路线中的地理知识, 接着在游戏中作为航海家还要选择航海的船、水手和船上所需用品、食物, 航行当中会遇到海盗或天灾并且要战胜才能继续前进, 每到一个港口就要根据下一个海域的情况重新调整船只和所需用品, 只有一次次战胜困难, 最后才能到达终点。在游戏情景中, 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健康的, 对于一些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利的游戏要坚决禁止, 但采取的措施要妥当。
例如, 很多学生喜欢CS 这种战争游戏, 我不赞成学生玩这种血腥场面的游戏。为此, 我在教学中开展了有关游戏的大讨论, 学生们各抒己见, 说爱玩CS 是觉得杀人过瘾, 有的说瞎打没意思, 缺乏智谋。接着我让学生阐述这个游戏的利弊, 通过我的引导, 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这种血腥暴力游戏虽然是虚拟的, 但是很残忍, 既没有锻炼学生智谋, 也没有带来愉悦。通过这一系列的正面引导, 大多数同学接受了我的建议。我认为, 战争游戏不是不能玩, 如果好的战争游戏需要学生有谋略, 要布置进攻策略、兵力、火力运用等, 这些都是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指挥、步阵的思维能力。由于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 所以要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 如雏鹰网、小主人网、红泥巴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网上活动, 参加《少年电脑报》、《中国少年报》组织的竞赛活动。有一位家长就这样说过:“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 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只适合成人的网站!因为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四、结论
互连网的普及和应用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丰富便捷的资源, 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 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 网络上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都是合适的, 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因而小学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开展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的学习品质, 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教师是小学信息技术的传授者和网络资源的设计者, 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 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 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 领悟道德知识, 接受道德观念, 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 培养出新时代具有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康.现代教育媒体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1998(1)[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易红郡.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 第15 期 [4]刘莲.搜索网上的信息, 信息技术教育, 第17 期
[5]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王振宏.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9)[7]童均.怎样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科学咨询[J].教育科研,2005(8)[8]朱萍.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5(2)[9]崔春梅,孙艳超,张义兵.寓教于乐何去何从———教育网络游戏问题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4)[10]陈瑞斌,王海霞.网络时代小学德育问题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4)[11]郑友训.网络传播带给中小学德育的利与弊[J].教学与管理,2000(6)[12]刘键.浅谈如何做好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工作[J].辽宁教育研究,2002(11)[13]郭凌.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新举措———德育网络化[J].上海电教,2002(5)[14]黄利锋.信息技术成长动力[J].信息技术教育,2004(19)
第二篇: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谈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海河初级中学 许凤林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享受着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无不担忧地看到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利弊共存的客观现实,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享受着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无不担忧地看到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也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现阶段采取的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进行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教育效果一般。下面就现代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整合,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德育教育
1.挖掘信息技术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教育教师进行筛选和过滤。筛选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备好课,精心组织和准备好教学内容,从大量的信息中选取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让学生体验,从而进行灵上的净化与熏陶。过滤是指将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对学生心灵产生诱惑与毒害的信息过滤掉,以避免学生受到伤害。过滤需要在网关防火墙和学生的客户端安装过滤软件,进行技术屏蔽。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道德、意识和品质
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地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与不健康的内容,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版权与著作权,未经著作人同意,不复制其软件作品,自觉使用正版、反对盗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沉迷于网络和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自觉抵制网络黄毒的意识,能够对不良信息有较强的抵抗力,明白网上活动也要遵守社会道德准则与人际交往准则,不阻碍正常的信息交流,不破坏网络环境与安全。具有耐心、细心和认真思考,努力尝试,决不放弃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3.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德育的主阵地
为了使学生的网络生活有场所,吸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可以组织教师研发学生乐园的相关软件,建立虚拟的网络生活世界,搭建学生生活交流的平台、网络实践的场地、健康成长的塔标。学校网站中设立“你言我语”进行网络交流、“快乐课堂”进行网络学习、“小试牛刀”组织网络实践、“成长日记”记录成长航标,在这里,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加社区内的各项活动。传统节假日与纪念日可以建立主题网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1.信息技术下的德育内容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
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班会课形式,引入信息技术的方式,搜索与展示信息技术条件下,生动丰富的图文资料、视频短片,展示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这样的主题班会,避免了教师简单空洞的说教,使主题班会课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政治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同时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2.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德育的育人模式与手段
传统的德育工作可能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内容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内容。网络技术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师生交流变得平等,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搜集自己想要的知识,寻找自己遇到的问题,达到自主教育的目的。同时,网络的心理辅导交流可以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保留自己的隐私,可以大胆地吐露内心的感受,师生能够单独交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在更新学校机房时,可以将旧电脑拆除放置在每层楼梯间或教室的走廊上,引导学生课余时间随时点击浏览,搜索课堂中需要的资料。不要怕这会更加重孩子沉迷网络,堵不是办法,关键是如何去引导。
3.有效利用学生信息技术特长引导特殊学生对一些有计算机基础,动手能力强,有强烈的表现欲,由于找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继而转向破坏计算机设备甚至搞垮计算机网络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就成了老师眼中的“捣蛋鬼”,然而,如果能够适度引导,也可以将他们的这些“缺点”转化为优点。我们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培训,让他们参与到管理、维护机房设备和教室信息设备的工作中去,使他们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好帮手。要组建好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定期组织考核,对他们所负责的设备完好情况,设备的摆放与卫生进行评价。这样这些小管理员既能发挥所学的知识,又能减轻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网页设计与动画制作比赛,最终发挥他们的特长。
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将不断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放在首位。很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该既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挖掘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动机,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多采用疏导而非堵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将不良的行为和心理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影响,使计算机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下面试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查杀计算机病毒,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其次,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将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此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上网学习”在我们学生当中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珠,网络游戏更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Internet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上,在教师机上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三、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在学生分组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作为教师,只能引导而不能强迫;只能促进,而不能代替;只能给予良好环境和条件,而不能拔苗助长;只能观其素质持长,因势利导,而不能任意摆布;只能示范要求、说理、鼓励、表扬、诱导、尊重为主,而不能批评、惩罚为主,更不可数落、耻笑、打骂和放弃。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才是教育成功之路.
第四篇:德育论文
谈谈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有效途径
单位:袁州区洪塘镇丰顶山中心小学 姓名:易聪
针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我来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首先把学生摆在首位,教师这个职业做到心里
对于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农村的孩子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如果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要把自己当作孩子的父母,做到以身去教,以母去教。谈话中,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章丘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那要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第一点
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六项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二点
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七、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八、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参考文献:
[1] 黄路阳 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定位:继续教育研究[J] [2] 何齐宗 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4 [3] 柳浪 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王丽丽 论小学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
第五篇:德育论文
老师 您也有过十七、八岁的时候
摘要:本文从早恋现象、原因、防范措施三个方面论述 关键词:早恋普遍 原因复杂 危害惨重 拯救刻不容缓
二00九年五月四日青年节那天,我校三(1)班男生与女生刘爽共同发生了一件令人诧异的事情,上午第二节课后,发现两位同学一起离校,直到下午的第二节课上课,两人才双双进入了班级,不过此时王强已醉眼惺忪,刘爽也酒意未退,作为班主任的我,把他们两个叫到办公室想问个究竟,不料王强上来就说:“我和刘爽已相爱三年,今天正是年轻人的节日,我俩都想真正地享受一次二人世界的生活,于是我俩就买了酒、烧鸡、鲜花到了一片浓密的树林深处,喝了交杯酒,互诉了海誓山盟,相拥在一起很久很久„„老师,请您理解我俩的感情,不要批评我们,您不也是从十七、十八岁过来的吗?„„”
我听了非常愕然,凝视了二人很久,不知道说些什么„„这种早恋事件,也许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寻常不过,作为四十多岁的我却总也想不通。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联想,这样的事情,是我们班独有的吗?我校有,他校有吗?初中有,小学有吗?高中是否更为普遍?此时的我又忧心忡忡。
早恋可以使人生理想渺茫,远大抱负丧失。早恋,易使少男少女们冲昏头脑,不顾一切,过分热烈。什么学习优秀、成才报国,与他们激情燃烧的爱情相比,统统都荡然无存。我校初三(7)班的孙善同学,可谓小学、初
一、初二,一路走来的学习尖子,无论哪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到进入初三,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疏于管理,与三(8)班的女同学李某相识、相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现在,好多同学都叫他“孙山”,将来能否考入高中,我看悬乎。
早恋会严重影响中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因年龄小,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初出茅庐,观察物体只顾表象,分析问题不够深入,把握问题不够准确,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情适可而止,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是盲目的,一旦感情用事,往往是悔之莫及的。如有的同学相恋后,对方的脸稍微有点晴转阴,或者见面不打招呼、不够热情或频频与其他异性接近而惴惴不安,患得患失。有的异性朋友坠入三角或多角情网,该同学为了争夺恋友,击败敌方,吃好的,穿好的,用高档的物品,甚至出言不逊,大打出手。更有甚者,因感情冲动,过于热烈而早吃禁果,甚至有的多次坠胎、双双私奔。如我校初二(3)班的女学生刘某已出走半月未归,许多迹象表明,她正处于热恋。如此种种行为,会严重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应含苞待放的花朵,却因不宜时节的绽放而过早的凋零。早熟的瓜早落蛋,老百姓说的是啊!
早恋容易丧失理智,造成过激行为。农村早恋孩子的家长,受传统世俗的约束,一旦听说自己的孩子早恋了,立即认为大逆不道,颜面丢尽,不能见人。当然随之而来的是训斥、大骂、棍棒相加,百般阻挠,而孩子呢?因无法忍受家庭的巨大压力,而又维系所谓的爱情忠贞,就会出现有的割腕、有的喝药、有的跳楼等极端错误的抗争行为。如二00六年六月陈某的网恋女友,不惜路遥,从山西来到江苏,但仍未摆脱家庭的种种压力,在内心极为矛盾的情况下而投河自尽。及早的走完了短暂的一生,也给他人留下了无尽的痛苦。再如,也是初二的女学生葛某,因其哥哥阻止她的恋爱行为,打了她两下,她居然喝下了一种叫“百草枯”的除草药。目前,正在徐州三院救治,几天内就花掉了三万多元。
早恋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安。因失恋而吸烟、喝酒、寻死觅活;因争风吃醋而打架斗殴;因爱慕虚荣、互表礼物、吃喝逛街、过生日、穿名牌、打手机等,为满足欲望向家长多次伸手,一旦不能满足,资金无源时就顿生歹意、铤而走险。如有一朋友小孩正上初三,因无法满足女方消费,偷偷的把他父亲的手机卖掉,遭其父亲打骂时,他状告到了“爸爸没完没了了,亏得是受贿的手机,要是自己买的,不得把我剥了„„”小小年纪,多么不可思议!
一桩桩,一件件,多么令人可悲啊!早恋者到底是如何滋生的呢?我也动了很多脑筋,我想:
一是青春期的萌动。随着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性成熟提前。女孩在11、12岁,男孩在14、15岁时性器官基本发育成熟,第二特征也相继出现。必然带来心里的变化,而心里的成熟一般则相继滞后,无法适应相应的身心变化。这时,便会表现出对异性的依恋、渴求而引起早恋。
二是社会不良媒体的宣传。由于国家对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色情网络监管不够、打击存在死角,导致中学生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对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接触之后,他们会做梦、会联想,甚至会模仿、会尝试。很大程度上会引发过早的、不正常的恋爱或者是性犯罪。
三是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随着计划生育的落实,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家庭对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过分娇宠,导致家长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视为儿戏,长期接触,极有可能引起早恋。有的是疏于家庭的管理和关心,如父母过早离婚或双燕齐飞远方打工,势必要把孩子寄托于爷爷奶奶、叔叔大爷或亲朋好友,这样的单亲子女或留守子女就会长期得不得父母的温暖及细致入微的管教,一旦放任自流,与异性经常接触,也会是早恋一发不可收的原因。
四是学校的宣传管理力度不够。《中学生手则》明确规定中学生不准谈恋爱,有的教师对那些已公开化的准恋爱者却视而不见,任其发展。有的教师针对异性相处的学生则不问其来龙去脉、事发程度,也不晓之以理、耐心说服、正确引导,而是小题大做、武断处理,结果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落了个终生抹不掉的“老法海”的雅号。
五是许多学校没有开设性教育课。尽管许多专家大声呼吁要在学校广泛开展性教育,但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学校一直采取回避态度,根本不开设性教育专业课程或者即使开设也只局限于性器官的生理解剖等。学生得不得应有的性认识、性教育,对突如其来的性生理现象就缺乏起码的心理准备,很容易出现精神上的迷惑、恐惧或过早的迷恋异性甚至出现性伤害等。早恋与友情的困惑是中学生异性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敏感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和原因,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到男女同学间的友情是正常的,也是很宝贵的,应该珍惜、继续做好。但始终要把握好分寸,保持好距离,防止其向早恋的方向发展。
二、要始终进行《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与实施。真正开设好性教育健康教育的课程,让中学生正确处理好青春期的萌动及正常的心理变化,理智性的进行控制和转移。三、一旦发现早恋现象,教师应及时地找到当事人双方,以正面引导为主,进行耐心细致地询问、说服,告诉他们早恋会严重地影响学习和成才,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会缩小社交范围,阻碍设交能力的发展,还蕴含着失身或失足的危险等危害,切忌公开、早下“早恋”结论等伤害人格的武断处理办法。要引导他们主动找老师、家长、咨询员及时地倾诉内心的痛苦,进行合理的宣泄以达到调整、平衡的目的;要鼓励他们学会自我安慰,吃不到的葡萄就是酸葡萄,所谓的白马王子不过是只有潇洒的外表,没有良好的成绩及内在品质,舍而无怨,我还真不如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值得;要指导他们学会释放、转移,把单一目标上的注意力分散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来和集体活动中去,如听听音乐、跳跳舞蹈、搞搞集邮与野炊,参加一下夏令营、冬令营,参与演讲比赛与学科竞赛等,以丰富的生活去填补那空虚的内心,以高尚的理想和情操去主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加大扫黄力度,防止黄色书刊、光碟散落于学校、社会与家庭,尤其要加强网络管理,鼓励学生上绿色网站,杜绝学生上色情网,以防止其受黄色引诱而坠入情网。
五、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中学生充分收到家庭的温暖,健康的学习生活、成长。对那些父母离异的单亲子女及父母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社区、村居、受委托人及亲朋好友,一定要妥善做好工作,认真负责,真正担负起孩子家庭式的培养重任。
早恋,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也曾多次发表过大论,而纵观整个现实社会,早恋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扼制,反而变得愈演愈烈。今天,旧话重提,重在警钟再鸣,让整个社会都来关心、拯救这些早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