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晋中市中小学评价标准—中小学一级-45
附件: 晋中市中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
根据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2〕84号)和《晋中市深化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制定本标准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中小学教师必须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身心健康。
二、师德条件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任期内各年度师德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并至少有1次优秀(正高级教师2次)。凡有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违法违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分、违反规定进行有偿家教、在校外组织、参与办学办班或违规代课,乱发滥印学习资料、教学中出现严重事故、在各级考试中作弊和职称评审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2一学年的规范教案(学案)。农村学校因课程计划、学校规模等原因课时较少的,任教教师应有其他教学工作量作为补充(由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出具原因证明)。
3.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所教学生对其教学评价良好,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
4.专职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员,在基层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累计不少于3年,在现任岗位从事教科研工作不少于2年。任现职以来,在校级及以上范围开设教学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年均不少于6次,其中至少3次在县级及以上范围开设,对提高本县学科教学质量做出显著成绩,当地教师测评满意率在70%以上。专职从事电教、装备、招生、督导等工作且评聘中小学教师职称的人员参照此条执行。
(六)教科研工作条件
1.从事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对任职以来发现的本校(地)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其探索过程、解决方法、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的作用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并形成材料。提供的材料(教育教学案例、经验总结、课题研究报告、教改实验报告等)不少于2篇,其中必须有1篇所教学科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教学过程相互作用的叙述,是以教学情景中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载体。教学案例须经市中评委审查达到合格以上。经验总结、课题研究报告、教改实验报告须经市中评委进行审查评价,确认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借签和参考作用。
在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任期内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高,教育教学业绩感人,深受当地学生和家长爱戴的,可提交1篇与所任学科相关的教学案例,并经市中评委审查达到合格以上。
2.教育事业单位的非一线教师,或破学历条件的中小学教师,须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不含论文集和增刊以及相关学科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的交流材料,所发表文章必须与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业相关);或有专业论著、译著,正式出版发行且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或受聘参加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乡土教材、选修教材、活动课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本人撰写在1万字以上,编写的教材在县级及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
(七)专业示范方面
1.任现职以来,在校级及以上的教学研究课、示范课或学科讲座年均不少于2次;校长在校级及以上范围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讲座年均不少于5次,且获得好评(提供教案或讲稿,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县区及以上教研部门的证明等原始材料)。
2.任现职以来,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经学校安排,有计划地指导过2名以上青年教师,被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提供能反映指导青年教师过程的原始材料)。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二)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学行为规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三)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身心条件。
(四)掌握和运用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自觉运用教育新观念和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五)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的教师资格,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六)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继续教育等要求。
二、业绩能力水平
(一)正高级教师 1.教书育人业绩卓著
(1)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履行育人职责,能够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2)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5年以上,工作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认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尊重学生差异,既注重学生群体成长,又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3)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活动,与社区和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针对学生的教育成长、学校教育工作和社区教育发展等提出指导性意见或方案。
2.教学业务精湛
(1)能够准确把握和使用教材,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
(2)备课认真、严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设计周密、完整,重点突出。
(3)课堂教学能够驾驭自如,有创新点或新颖性,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得到同行认可。
(4)课堂教学效果突出,高质量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普遍高于教育质量要求。
(5)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6)在县(市、区)或更大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公认为教育教学领军人物。
3.教研能力突出
(1)具有主持、指导和引领一定区域或本学科领域内教育
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能够正确把握教育教学研究方向,及时发现并准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纵深研究与总结创新,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2)任现职以来出版过或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独创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著作或论文。
4.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1)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为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2)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在教学团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在指导、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3)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在推动学校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二)高级教师 1.教书育人业绩显著
(1)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履行育人职责,能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5年以上,引导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尊重并关注学生差异,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认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
展。
(3)与学生家长沟通良好,能够对学生的教育成长提出指导性建议。
2.教学业务精通
(1)能够准确把握和使用教材,系统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
(2)备课细致、认真,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计完整,内容细致,重点突出。
(3)能够自如驾驭课堂教学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得到学生普遍认可。
(4)课堂教学效果突出,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于教育质量要求。
(5)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教学需要,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6)在本校或更大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
3.教研能力较强
(1)具有指导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能够发现并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在教育理论、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并取得显著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能够指导、组织和执行教学实践、选修课程开设和开发并取得突出的成绩。
(2)任现职以来出版过或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过与任教学科相关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著作或论文。或具有较高水平的教研成果,在本校以及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示范学习。
4.指导培养教师成效明显
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在教学团队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完成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任务,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一级教师 1.教书育人业绩突出
(1)积极履行育人职责,能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3年以上,能够与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引导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2.教学成绩优良
(1)能够准确把握和使用教材,熟悉所教学科课程体系,掌握课程标准。
(2)备课认真,课程教学目标清晰,课程设计完整、重点明确。
(3)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较为熟练地使用教学语言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产
生良好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普遍达到教育质量要求。
(4)积极协助组织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5)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参与教学实践、选修课程开设和开发。一般应具有讲授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的经历。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具有拓展专业知识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潜力,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并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对教育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
(四)二、三级教师
1.积极履行全员育人职责,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进步。
2.协助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能正确把握和使用教材,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备课认真,课程教学目标准确,课程设计合理。
4.能够规范使用教学语言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方法,与学生产生良好互动和交流,作业设计切合授课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学效果较好,能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教育质量要求。
三、任职资历等其他条件
(一)正高级教师:应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经历。
(二)高级教师:具备博士学位,在一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2年以上且最近连续2年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具备硕士、学士学位、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在一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15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应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经历。
(三)一级教师: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2年以上,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具备学士学位或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或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在二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4年以上且最近连续3年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在二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且最近连续3年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
(四)二级教师:具备硕士学位;具备学士学位或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
2年以上;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3年以上。
(五)三级教师: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第三篇:晋中市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办法
晋中市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办法
发表时间:2011-8-31 15:35:54 访问次数:23
市教政字„2011‟10号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班主任队伍建设,科学规范班主任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精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班主任专业素养和工作职责
第一条 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1.师德素养。具有为人师表、踏实肯干的奉献精神;具有品行端正、严于律己的个人修立德树人、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
2.文化素养。勤学习,善专研,有雄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3.能力素养。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有善于与学生、家长和科任教师协调力;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身心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用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用健康的情生。
第二条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5.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小学阶段侧重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侧重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阶段侧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整个中小学阶段要贯穿公民素养教6.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优化育人环境,创设文明班级,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和团队工作;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7.组织开展班级各项集体活动。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社辱观教育以及安全、体育、艺术、科技、国防、环保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好安全。
8.落实班会课程化。以学期系列设计班会内容,并组织、指导学生每周开展班会、团队按时规范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
9.做好协同育人工作。围绕班级管理、文化建设、学生思想及成长发展等情况,和科任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主动联系家长,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对问题学生的辅导到三次以上。每学年上门家访的学生家庭数,不得低于该班学生人数的二分之一。
第二章 班主任的选聘与培养成长
第三条 班主任的选聘
10.中小学班主任应由学校从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献的教师中选任。
11、每个班级应当配备一名班主任,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学年。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可聘用。见习班主任不得担任任
第四条 班主任的培养成长及荣誉
12.班主任的培养成长及荣誉序列为“见习班主任—合格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模范班主班主任—功勋班主任”。
见习班主任:学校录用的年轻教师,在见习第一年时要担任见习班主任。见习班主任期表现作为见习期满定级定岗的依据之一。见习期一般为一年。见习期不享受班主任定级。
合格班主任:见习班主任见习期满,正式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工作考核为“合格”以担任班主任至少为一年。
优秀班主任:已被认定为合格班主任,能按要求较好完成班主任工作,考核名列前茅主任至少为三年。
模范班主任:已被评为骨干班主任,能独立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班级管理规范,班有特色,获得过县级以上(市直学校、民办学校在校级以上)优秀教师和德育工作、班等方面荣誉。担任班主任至少六年。
首席班主任:已被评为模范班主任,能出色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班级工作成绩显著有较高的知名度,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获得过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和德育工作、班主方面荣誉。担任班主任至少十年。
功勋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教育理论水平高,教育成果显著,在全市、全省乃一定的影响力。获得过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荣誉,担任班年以上。
13.评选办法
班主任通过申请、述职、考核、评审、公示等程序参加学校、县级、市级评选表彰。
第三章 班主任管理和培训
第五条 班主任的管理
13.县(区、市)教育局和学校要重视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每年层层任培训,每两年组织一次班主任职业技能竞赛。班主任培训内容应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学分。班主任培训所需经费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列支。
14.在全市中小学校使用•晋中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促进班主任工作规范化,班会课程化、班级管理人本化、班级文化特色化。学校政教处要定期检查•手册‣使用情•手册‣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实施班主任工作评价,发挥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
第六条 班主任的培训
15.班主任的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专题培训三种形式。
岗前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着重进行观摩学习、个案研究和岗位练兵。培训时间不少于
在岗培训以学校和县级培训为主,着重进行自我反思与调研,行动落实与提升。培训时不少于40学时。
专题培训以县级和市级集中研修为主。通过调研实验、课题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进进行研讨交流、课题攻关和创新实践。培训时间每学年不少于40学时。
第七条 班主任科研 16.班主任要通过撰写德育论文、班级管理心得、案例分析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学和鼓励班主任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班主任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和相关条件,促进班主任的转化。县(区、市)教育局有计划组织实施班主任工作专项科研规划,切实加强对各科研工作的管理。
第四章 班主任的待遇和奖惩
第八条 班主任的待遇
17.各县(区、市)教育局和学校要建立班主任工作评估机制,要把•手册‣使用情况和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工作、职级聘任、奖励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在进修、评优选先等方面,班主任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在职称评聘方面,落实班主任加分政策,其他条件符合职称要求,可优先评聘高一级职特级教师。
在干部培养方面,对各方面表现优秀,被认定为首席班主任和功勋班主任的,符合干部,可优先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在经济待遇方面,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且从事作年限越长,班主任津贴要适度增加;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要发放超课时补对考评优秀者予以表彰,对考评不合格者,予以告诫;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离班主任岗位。
第九条 班主任的奖惩
学校、县、市层层建立班主任评选表彰制度,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
市教育局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模范班主任,每五年评聘班主任,实行动态管理,附 则
第十条
本试行办法自二〇一一年 月 日起试行。
第十一条 各学校可根据本本•办法‣制定具体的班主任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本细则解释权归晋中市教育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试行)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全面履行教师职责,造就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人社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和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及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特点与要求,特制定本评价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教科研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的在职在岗教师。
民办中小学可参照本标准组织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五个等级,名称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
第四条
坚持以德为先。把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首要条件。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第五条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中小学教师专业评价标准,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特点,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教学改革,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
第六条
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自觉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和抵制有偿家教,未出现过歧视学生、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三)具备相应有效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注重教育教学方法。
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原则上要求取得相应专业(工种)中级及以上技术等级,同时,每两年必须到企业挂职研修两个月。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身心条件。
(五)申报高、中级的,近3年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等次。
(六)积极引导普通高中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职业中学教师参与社会培训。应将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开发和开设选修
课情况,以及职业中学教师参与社会培训(包括为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培训)情况列入高中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范围;将普通高中教师参与选修课开发研究及成果,以及职业中学教师参与社会培训、实践教学和专业建设研究及成果列入高中教师科研工作考核范围。
第七条
学历(学位)、任教资历条件
(一)正高级教师
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及以上。
(二)高级教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及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及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初中、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及以上。45周岁以下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高级教师需大专以上学历。城镇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及以上的经历。
(三)一级教师
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及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及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初中、小学、幼儿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及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幼儿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及以上。
(四)二级教师
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初中、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及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及以上。
(五)三级教师
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第八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除符合相应的免试条件者外,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不含45周岁)的人员,申报一级教师的,须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3个科目(模块)合格证书;申报高级教师的,须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4个科目(模块)合格证书。
第九条
继续教育要求
继续教育合格作为申报和晋升职称(职务)的必备条件。按照《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规范(试行)》(浙教师〔2004〕30号)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浙教师〔2010〕175号)等相关要求,结合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任现职以来完成规定的培训进修任务和其他继续教育任务,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 正高级教师申报条件
第十条
教书育人成绩卓著
(一)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师德高尚,出色履行全员育人职责,能够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二)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认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尊重学生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从教以来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任务,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第十一条
教学业务精湛
(一)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学理念先进,具有较强的教学本学科及课程的能力和很强的开发及开设选修课能力。
(二)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到的教学风格。
(三)任现职以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普通高中教师每学年需承担学校规定的选修课工作量,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每学年需承担一定工作量的社会培训任务。
中层管理人员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当地教师1/2课时,校
领导不少于当地教师1/3课时。专职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员,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累计不少于10年。
第十二条
科研能力突出
(一)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任现职以来,在核心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著作至少2篇(部),专职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员至少4篇(部)。
第十三条
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一)在本学科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二)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在推动学校发展和促进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特别是在培养、指导中青年骨干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第四章
高级教师申报条件
第十四条
教书育人业绩显著
(一)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
人成果比较突出。
(三)能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并对学生的教育成长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第十五条
教学业务精通
(一)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本学科课程的能力和较强的开发及开设选修课的能力。
(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三)任现职以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普通高中教师每学年需承担学校规定的选修课工作量,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每学年需承担一定工作量的社会培训任务。
中层管理人员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当地教师1/2课时,校领导不少于当地教师1/3课时。
(四)任现职以来,在县(市、区)级及以上范围开设教学示范课、观摩课或学科讲座,效果良好。
(五)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应具有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
第十六条
科研能力强
(一)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二)任现职以来,在公开刊物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研究论文至少2篇。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发表的
研究论文可减少1篇:
(1)主持过选修课开发且主编过选修课教材;(2)已在偏远农村学校任教满20年,现仍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
(3)正式出版过与本学科教育教学相关的专著或译著,或参编过与本学科相关的教材;
(4)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以上或者取得发明、专利证书。
第十七条
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一)能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五章
一级、二级、三级教师申报条件 第十八条
一级教师
(一)具有良好的教书育人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
(二)教学业务良好。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
(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
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能独立开发及开设选修课,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其经验在本校或一定的地区范围内交流。
(四)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
第十九条
二级教师
(一)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胜任选修课开设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三)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第二十条
三级教师
(一)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二)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和比较好地完成开设选修课任务。
第五篇: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
孝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解读
孝义市教育局教研室
随着我市课改的不断深入,教研室出台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以此推动课改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就对这一评价表进行解读。
这一评价表的总特点是: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课改理念,且与课堂教学流程同步。
分两部分:教学过程和教学素养 先看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堂导入: 目的:激发求知欲
方法:自然:不做作,尤其包含对知识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颖:新奇别致,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简洁:简单明了。
导入后可以直接进入三种学习方式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1、导学问题能围绕目标,具有层次性,思维性,能突出重点。
(1)什么是导学问题:
只要是围绕学习目标出示的问题,且先学后教,即为导学问题。
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老师出示的导学纸,或利用多媒体出示导学问题,或传统的老师口述导学问题,而后学生思考后回答;或者老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且这些问题符合学习目标要求,此时老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等。综上所述都属于导学问题的范畴。
(2)如何设计导学问题:
①要围绕目标,具有层次性(即前后问题由浅入深,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这里也包含对难点的呈现与突破。)
具有思维性:即有思维价值,并非不动脑直接抄书就能解决。而是经过动脑才能做出解答,有些是学生对该知识是否掌握的检验。
能突出重点:就是针对重点内容,精选典型素材,巧妙设问,起到针对性和导思性、突出性的作用
②学法指导具体、合理。时间分配恰当。这里的具体指:引导学生读哪一内容;而这一内容确实能解决该导学问题即为合理,克服学生学看书的盲目性,避免无效劳动。
2、如何完成导学问题?
①学生要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独立、专心、圈、点、勾、画、做(动手能力,如理化生实验操作)、记(包括用红笔标注疑难问题,心记一些知识)、自我小结,发现方法,探究规律,最后推敲汇报语言。做好小组交流准备。)
②教师参与其中,了解学情,巡视指导,巡视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指导鼓励他们规范自主学习行为,杜绝他人答案的行为。
第三环节 :小组合作,1、合作内容:对自主学习结果进行汇报,尤其针对自主学习中的困惑进行讨论。
2、合作方法:合作学习有序、有效,时间分配合理。
(1)有序:首先同桌或前后,在此基础上不懂的
问题再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进行,此时要关注差生,一般先由差生汇报、质疑,其他学生质疑、补充、解答,最大限度解决各个问题。达到有效的结果;不懂的问题,在组际展示交流中解决。
(2)有良好的合作习惯(敢提问解答,追问辩论,还能认真倾听,相互尊重等,相互尊重(以平等的身份交谈,以商量的语气交流。反对盛气凌人,骄傲自大等),最后小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对大家所交流的内容梳理顺序,推敲语言,形成共识,人人做好全班展示交流的准备)。
(3)老师要主动深入小组,尊重赏识每一位学生,鼓励参与,指导小组合作,发现小组合作中的收获,收集小组存在的问题,发现富有创意交流的同学,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针对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参与小组合作发现的学生的难点与预设难点的差异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使实际难点得以突破,或在重点知识上突然产生灵感,以此来突出重点,并且适时点拨。
第四环节:展示与交流
1、展示内容 :要突出重点、难点、关键点。
关键点即为核心,起枢纽作用的知识。
2、展示点评方法:
(1)展示点评有序,积极,达到准确、全面、条理、深刻、有特色的效果;非展示点评同学认真倾听,记录,善于质疑,补充。
这里的有序、积极指:展示者与第一点评者一般由老师指定,第一点评者点评完毕,其他小组同学即可自由质疑,补充,体现出积极、踊跃点评的氛围。
这里的深刻是指:口头展示既要说出答案,也要说出答题思路,让听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书面展示只要写出答案即可,但点评者要对其答案的正确、或错误或片面说明理由。
(2)教师适时评价,激励、追问、点拨、拓展。这里的评价指: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中肯的诊断,也可依据个人评价制度和小组评价制度恰当记分,能的话一周一初评,半月一小结,一月一汇总半年一总评,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此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里的激励指:对回答欠妥者需婉转去说,并从不
同的角度去激励,对回答优胜者同样给予表扬、激励。
追问:指老师有时在学生空挡时以与学生平等一员的身份出现补充学生该有的追问。
拓展:对于教学重难点要多角度、深层次去引导,创新理解思路,以通俗易懂的思路去引导,使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此时,可以用本节课之外的知识、材料加以解释。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环节:效果检测:
1、检测设计形式多样。
这里的检测设计形式多样是指:检测题的设计可以随机测试,如:口头问答,课中测试 学一个知识点,及时测这个知识点,也可课末统一检测,题型尽量多样(中考题型可以贯穿其中)
各个检测题都要以围绕目标,突出重、难点,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目的。
2、当堂反馈,校正到位,分层优化,目标达成高 当堂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对错题要找到错因,找到“病根”,从而从根本上掌握知识。最终达到分层优
化:即全体学生掌握保底目标,学优生能有所拓展延伸。
3、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获的喜悦,指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音容笑貌能看出会学、学会的幸福快乐。
第六环节:小结提升
小结提升要求条理、精炼、体现知识内在联系,突出重难点,这里的重难点既包括知识的重难点也包括能力的重、难点。
这里的能力重难点包括内容很多,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解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第二部分:教师素养
1、教材处理:准确把握教材,就是要结合课标理清教材编写思路,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准确、具体、分层(由浅入深)、可测的三维目标.针对三维目标,可以选一些鲜活的事例,替换一些教材内容;还可以打破教材知识编排体系,进行教材重组,编写体现学科特点,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
2、教法运用:教学方法科学,指针对不同内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导学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恰当、操作规范、熟练,指用多媒体、录音机、小黑板、挂图、实验仪器等设施设备去帮助、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目标。
过渡衔接自然:知识点之间体现内在联系,体现环环相扣。
驾驭课堂能力强指: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高难问题,能恰当解决,体现教师厚实的专业知识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或学生的问题偏离正题,或无研究价值要学会筛选,合理取舍。对于争执不下的,要适时介入,合理解读,巧妙收场。
3、语言标准指能用普通话授课,且声音洪亮,清晰;教态自然,大方;板书工整,条理,精炼,易理解与记忆,把培养兴趣(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语言,幽默风趣的举止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度过每一节课)、养成好习惯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规范解题、小结梳理中的规范举止)。优化方法(教法和学法),提高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实验能力、解题能力等)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