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孟广彦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一、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现象
1、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远大理想,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回答问题,不是不举手,就是你推我,我推你,被动学习,不完成课后作业,不能主动学习,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2、不能正确对待考试
拿高分是他们直接的心理动机,他们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的潜在影响,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一周,就产生了焦虑的情绪,上火、发烧。
3、性格冷漠、孤僻
少数学生不合群、孤独、自卑,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操场上,稍一留意,就会发现有一些形单影只的学生,眼神游离,面无表情,不参与活动。
4、不善于沟通,交际能力低下,甚至惧怕交际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
5、自理、自立能力不强
自觉性较差,不够果断,坚韧性不够,自制性不强。同样的保证书写了一张又一张,错误还是一犯再犯。
6、缺乏竞争意识
比如竞选班干部,有的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有的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有的持无所谓的态度。
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已经影响到了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的形成和发展。这些隐形的心理因素,使他们进了初中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二、对现象和问题的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1)农村学生的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幸福与否和学习的关系不大,因为农村的很多大款根本就没读过几天书。还有一部分家长还存在着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早早就给孩子把房子盖好,根本就不想让孩子离开自己。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们的最大理想。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棍棒育英才”,打骂教育屡见不鲜,这种家庭环境和对教育的错误认识,直接造成了农村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甚至厌学。
(2)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客观上制约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便有的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
(3)少数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这种家庭情况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2、学校教育方面
(1)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农村的学校里,应试教育还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高考还是教育的指挥棒。在这种形式下,很多学校,以牺牲学生的活动为代价,挤出时间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生活在一个更加闭塞的环境里。客观上就没有了沟通、释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出现冷漠,惧怕交际的心理问题不足为奇。
(2)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心理健康课随意丢课、串课,甚至不上。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
(3)学校教育中偏重于智育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指导、教育的不够。
(4)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年龄提前。而这一点被教育的施行者所忽视。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从行政手段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块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学科要有教材,要有固定课时,要有专职教师,要成为校本教研的内容之一。坚决杜绝随意丢课、串课的现象。同时,既要上好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又要渗透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加强各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的教学实施,既教书,又育人。
2、重视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有所提前的特点,适度地提前开展青春期教育加强学校常规教育、养成教育,进行正面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3、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明确地作为校本教研的内容,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避免空洞的说教式教学,用一颗爱心,真正关心、爱护学生。
4、加强实践活动,加大推行素质教育的力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无论是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还是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中,都要重视学生的活动对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会健康的发展。我们对高分低能的教育结果是深恶痛绝的,但我们很少去想原因,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是需要以活动为平台的。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出校门,他们才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将来才会服务社会,要通过丰富的活动来培养、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5、多与家长联系,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多和家长沟通,多和家长谈谈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转变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落后认改变他们错误的家教方法,让他们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做好家、校的沟通,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连贯性。
让我们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力,共同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2011年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学期我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三、与日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如我班生活委员是个热爱集体、工作负责的好姑娘,但是她的父母离异,她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爱。当她看到、听到其他同学的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时,她很伤心,有一种失落感,一个人悄悄地流泪。我知道了她的情况后,亲切地和她进行了交谈,我询问了她的心思,了解了她的家境。我开导她:大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父母可能有他们的难处,但是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还有同学和老师的爱呢,你并不孤立。生活中,我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通过班主任如何抓好德育工作,当然远远不止上述三个方面,其方法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我想,如果在班工作中,班主任能长期有意识地注意这三个方面,一个良好道德个性是一定可以培养出来的。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四班班主任工作,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爱心,一学期下来,班级在各方面工作都还可以,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在班风和学生品德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收获,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
一个班级的班风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的各方面工作,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我深知班风的重要性,所以这学期以来,我就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特别是在学校装修之后,我经常号召班级同学捡拾地面上的垃圾。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当班级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我就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和他们一起庆贺。当班级出现问题,学生犯了错误,我就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不足,一起加油,争取下次赶上来。在长期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有了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整体风气积极向上,充满了活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一直认为,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为重要的阶段,收获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真的可以受用终生。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我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我要求学生有了错误一定要主动承认并加以改正。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渗透,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榜样,对于我们班学生来说,我觉得他们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这方面是非常优秀的。
三、用爱搭建我与学生间的桥梁
1、爱就是了解。
初建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2、爱就是关怀。
春季是疾病的高发期,孩子感冒的比较多,每天我都要数次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每天吃过中饭,我总是亲自喂药给生病的孩子们吃。晚上,还要给生病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班里有一个学生被烫伤,一个起水痘,都在家休息近一个月才上学,来了之后跟不上课程,我利用午休和下午大课间时间为他们补课,让(本工作总结来源于www.xiexiebang.com)他们及时补上课程。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与学生像朋友般相处,遇到事情都与他们商量,与他们讲道理,请他们帮我做事情我会说谢谢,当我做错了事情会向他们道歉。在长久的这种交往中,孩子们喜欢我,愿意和我说心里话,有了事情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做事有主见,我觉得这是沟通的基础,也是我成功教育的最大原因。
4、爱就是责任。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刚入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先用各种儿歌进行常规的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一日常规,而且,对他们也有提醒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上、晨会上,我让他们时刻有常规意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自觉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做操时,我先站到队伍前面,站在那儿,然后跟他们一起做操并目视他们动作,还要不时地提醒,某某站整齐点,某某手伸直点。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就这样,渐渐地做操时,我不再用时时地去看着了,队伍也站得整整齐齐了。现在,我不在的时候,班级卫生打扫得象模象样,别的老师都很羡慕。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21世纪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剖析当前农村教师碰到的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探索和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浅谈 农村小学生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在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 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农村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三)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据调查农村大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 2 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四)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二是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三是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 3 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四是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此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再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一些途径。一是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二是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三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有发泄的渠道,减轻心理压力。四是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五是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德育基地等。六是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当然,有些有效的途径是靠教师们在亲身的工作体验中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有心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
[2] 中国林业出版社《心理测试》林仲贤
[3]暨南大学出版社《儿童异常心理学 》沃尔夫著 孟宪璋译 [4]中国教育网《上海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反思》庄石军 [5]江西教育网《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钟琴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案例介绍
吴@,学习不主动,成绩欠佳,她非常腼腆,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下课总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和同学玩,她仍然坐着不动,从来不主动参与班级的活动。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她情绪持续低落,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行动迟缓、活动量减少,沉默寡言等。主要集中在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学习、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心理健康问题与成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显著特点又有所不同。以抑郁情绪为例,主要表现在:
第一情绪低落、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负面自我评价以及意志和行为减退等,其临床特征与成人组有显著差异,较少有成人主观上的抑郁感觉等。
第二,伴随症状有焦虑、烦躁、紧张不安、易激怒等症状,还可伴有多动、不守纪律、冲突、反抗、逃学、厌学等,甚至有打架或其他违纪行为。
导致她不快乐的因素有很多,但这些因素之间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和联系的。
安全感。
安全需要包括安全、稳定、依赖、保护,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的折磨,对体制、法律、界限的需要和对保护者实力的要求等。父母是给青少年造成安全感缺失的主要来源。“父母的不公平、不公正或相互矛盾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全”,这些不仅会给他们造成痛苦,也会让他们感到这个世界是不可靠、不安全和不可预见的。另外,家庭内部的争吵、肢体冲突、分居、离婚、对孩子打骂、发脾气、恐吓、责骂、粗暴的体罚等不仅会让孩子惊慌失措、惶恐万分,还会让他们害怕失去父母的爱,从而引发他们的抑郁情绪。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不到别人的重视,产生过多的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一直怀疑自己是否有优点,陷入到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2.家庭因素。她父母离婚跟她姑姑过但是长此以往,孩子便形成了孤独、内向的性格。
三、辅导步骤
1.发现兴趣,唤起信心。上课表扬她2.发扬优点,树立信心。看到她敢于在课堂上迎接我期待的目光时,我知道此刻他的内心在跃跃欲试。我便叫他读一段课文。起初,他有些羞涩和怯懦,声音虽小但吐字却很清晰。渐渐地,她敢放声读课文了。“你的声音很清脆,很阳刚!”当我在讲台上给他这样的评价并带头鼓掌时,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从此他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了。后来经过我的不断鼓励,她进步了许多。
四、结论
自卑,源于缺乏自信,它会让孩子无论是内心还是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黯然失色。王某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暂且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行为上,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兴趣、优点和特长,使他一步步地向你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重拾自信,迈向成功。
第四篇: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问题学生
心理因素在许多人举动中的作用很早就为人类所知道,但把心理教育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却是近代才有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兴未艾,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不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现象之三:老师对考试考槽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着,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现象之四: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现象之五: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述津”,被罚做2000遍!这样一个近乎天文数学的庞大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现象之六: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树枝抽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肿得像小馒头,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阴拦不让家长去学校。.......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在农村小学,这些现象可谓见怪不怪,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不值一提”。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也可以说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浓缩。这也导致农村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却得不到关注。
刚接手班主任时,我对学生的心里辅导和心里健康教育并不是很重视。但是面对不尽人意的成绩,我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摸底调查之后,发现班里的问题学生比较多。班里有些学生成绩不好,纪律不好,和同学几乎很少接触,但是一旦没有没有人监督,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来了。这些人在很多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是名副其实的差生。别人都用一种鄙视的目光来看待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提到我的工作到日程上来。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必须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其实 “差生”之所以差,和家庭有很多的关系,父母得占一大半责任。孩子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的不和睦以及家庭的变故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使孩子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久而久之在同龄人间便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时间一久,这种长期的心理压抑便导致了心理的扭曲,进一步导致了各种悲剧的发生。我们班的李春从小没有父母,爷爷奶奶没有重视对孩子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生活中也缺少关爱,因此李春从小就跟从一些有偷盗毛病的小朋友,养成了爱偷盗的习惯。祁刚从小父母亲就常常吵架,家庭氛围很不好,父母有时两个人都长期在外地,把他托付给亲戚照管,孩子心里缺少关爱……班里这样的学生比较多,我对他们普遍存在不良习惯和“自卑、孤独、情感谈漠”的心理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有的学生成绩一般或不好,生活邋里邋遢,还有爱调皮的学生,他们受尽了老师的冷眼和训斥,成了教师的“出气筒”。在生理方面,有的有明显的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在智能方面,他们的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在家庭方面,他们的家庭有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困窘或残缺,容易引起低人一等的心理。在教育方面,有些教师对优等生产生明显的偏爱心理,对于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普遍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差生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他们渴望被温暖,渴望被重视,毕竟他们是孩子,成长需要大人的关注。
我常常教育班里表现优秀的学生孩子,要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哪怕他是被老师定性为“差生”的同学,也有值得你学习的长处,比如有的同学成绩一般,但体育很好,或者组织能力很强等等。要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势和特点,而不要过早地评定一个同学。每一个同学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可能进步,如果我们同学过早地把他定性为“很差”,那么难免引起他的心理变化,在学习活动中就会丧失信心、丧失热情,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差生”就放弃与他们交往,孤独和寂寞是促使他们爆炸的催化剂,而且他们的品质也不一定就恶劣,心理也不一定就扭曲,或许我们还可以改变他们。因为许多本来被定性为“差生”的孩子,到海外求学之后,却学有所成,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好动、异想等等都成为优点,并且因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获得成功,这是非常值得人深思的地方。
作为老师,我觉得应与家长多沟通,积极地发现差生的优点并发挥他的优势,引导差生融入集体中让他们与同学多交流,为集体办事,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被孤立的,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渐渐走出孤独,快乐地学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要作到这点,需要我们老师多关注问题学生,淡化差生这一概念,不要伤害他们,从人格上尊重所有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
特别是要摸清这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形成如今学习局面的原因。帮他们认真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深入到家庭和生活中,揪出形成问题的根源。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知道学生的心理症结所在,因材施教,做好他们正确的学习“向导”。给问题学生更多关爱。不能置之不理。而是更应该在生活上多多过问。这样做,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温暖,也增强了自尊心,非常有助于成绩的稳步提高。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的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找出补救的良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介绍有关杰出人物的文章,让学生深入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体悟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情绪.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抓住教育奇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心理素质。
有人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第五篇: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楼学区 高楼小学 肖娜娜
【摘 要】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特别需要班主任的关注和引导。农村班主任需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从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 农村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班主任作为一名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又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自觉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班主任在了解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哪些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引入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
一、农村小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许多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农村小学中许多是留守儿童。他们有的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有的兄妹几个独自在家,由年龄较大的孩子照顾较小的孩子。有的即使不是留守儿童,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在对待孩子时,要么百依百顺,宠爱纵容;要么求全责备,惩罚打骂。家庭教育的不当,加上有的还是隔代教育,这就与孩子身心
发展要求极不相符,致使许多孩子的心理产生一些问题。
2.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据笔者的调查,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尤其是留守生中多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这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精神不振。表现之一是在班里抬不起头。他们学习困难,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提问;下课不懂也不敢在同学面前表现出来,见了老师低头走。班级活动时独坐一边,缺少热情,显得不合群。另一个表现就是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同学求助,也羞于向老师请教。写作业速度很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当天学习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堆积得像小山一样,学习越发困难,也越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2)自傲心理。这部分学生学习较轻松,却常常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上课经常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为只有自己行,容易发展为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好好做。他们学习基础较好,头脑灵活,或有一技之长,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测验中,他们总有那么一些简单的题目,别的同学能做对,他们却做不对。他们永远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从不主动做班集体的事,也不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冲动心理。这部分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如果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很难管束他们,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来到学校后,各种限制让他们浑身觉得不自在,一有什么事不顺心,情绪就显得异常冲动,容易生
气甚至动手打人。
(4)焦虑心理。这部分学生对学习过分担忧。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老师叫自己站起来发言。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慌。特别是到测验时,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情绪低落,严重者吃不香,睡不安,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5)嫉妒心理。这部分学生心胸狭窄,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当竞争对手学习遇挫折时心里特别高兴,在这方面一些学习拔尖的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
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有个别的,也有小群体的,这种情况一旦增多,就说明班级的管理出大问题了。为避免和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好相关的教育、引导工作。
二、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各种因素,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较贫乏,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你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在你眼中的种种所谓‘不可饶恕’的事。”农村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
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班主任工作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还为今后的教育科研和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长处,是具有丰富的班、团队活动和班级管理经验,但班主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必须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反思过去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班主任可以订阅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纸杂志,掌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总之,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关爱学生,要用春风般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的父母因各种原因,或是外出打工,或是限于教育水平,往往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班主任的关爱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小学生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因此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关爱。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其次,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人好比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有了生命才有了爱,有了爱才有了一切,而教育就是“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
育才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是师德之魂,也是师德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的心中一定要装有爱,它是师德聚集的极致体现。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有了老师的关爱,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3.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班主任要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必须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了解心理,及时辅导。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强调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公民,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很少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待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为此,往往混淆了思想品德和心理现象的界限。作为班主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对暴露的问题不要忙着呵斥和禁止,先不要急于定性,也不要随便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耐心的了解,看清事情的始末,透过表面现象挖掘学生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从而找到症结所在,然后施以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例如有些学生意志消沉,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经常不交作业,老师一问就会找各种借口搪塞。对此,教师不要简单地下“颓废”“撒谎”“爱骗人”这样的结论,而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甚至是家庭原因等方面去分析。笔者就曾遇到过类似这样的学生,我通过与他耐心交谈,发现他无心向学,是因为父母闹离婚所致。为此,我对他进行耐心开导,让他理解父母,还
在生活、学习中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此,他的性格和行为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果当时不作深入了解,只从表面入手,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对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班主任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对他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学生进行自律、耐挫教育时,可举办报告会、故事会,通过先进人物的报告、英雄人物的故事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时,可设置这样一个活动场景:一群人在山洞或房间内遇到紧急情况,只有一个出口,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离开,该怎么办?学生在游戏时,开始会显得无助,但不久就学会了镇静,能与同伴合作并找到出路,共同逃生成功。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明白与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从小克服妒忌、自傲、孤僻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另外,对学生进行自理教育时,可举行“我是小主人”主题班会;进行乐学、会学教育时,可举行竞赛式、趣味答题式主题班会;进行自信、上进等教育时,可举行演讲式主题班会;进行成长教育时,可举行烛光生日主题班会,等等。总之,班主任要见缝插针,学会利用各种适当时机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
(3)开设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是一种团体辅导的有效形式。有些孩子特别急躁,易怒,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设计心理辅导课《 当愤怒接近我们时 》。通过小品表演的方式,教给学生调节心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让学生把愤怒化作歌声与微笑。有些孩子特别自卑、厌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设计心理辅导课《 生活的色彩是责任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明白不同人有不同的责任。最后,让全体学生激情朗诵《 自我确认歌 》:“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爱我自己!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人,我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是一个勤奋的人。我有数学天赋,我有文学天赋,我有语言天赋,我有科学天赋。我喜欢学习,我喜欢思考,我喜欢帮助人„„”以此来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和厌学情绪。针对留守学生普遍感觉孤单,缺少关爱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计《 留守孩子,你好吗? 》心理辅导课。通过念家长和老师写给留守孩子的信,通过同学们提给留守孩子排忧解难的各种主意,带给他们温暖和鼓励。心理辅导课具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尽情倾诉,充分体验,对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很有帮助,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就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充满爱心,从点滴抓起,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广大农村的孩子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