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交风云结课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风云结课论文
论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牺牲
学院:园林学院 班级:园艺09-1 姓名:王徵 学号:090344128 指导教师:朱洪强
2010年12月26日
论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牺牲
摘要: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210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1944-1994)》(军事译文出版社有中译本),1979年2月17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个昼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战斗,越南消灭和重创了中国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称中国伤6万余人,另有2万被击毙。
关键词:自卫反击战 伤亡 战争牺牲 外交目的
对于自卫反击战的最初印象,来源于家里的一支钢笔。红色的外包装,古老的吸铁盒,金色的楷书写着“纪念越南自卫反击战胜利十周年”。那是爸爸17岁时参加战争得到的奖励。年轻气盛的少年,对战火和荣耀抱有一种近乎变态的执着和崇拜,不顾家中反对,兄弟几人悄悄买了火车票,雄赳赳地就参了军,上了战场。
一去便是四年,回来后发现奶奶去世了,发现大姐嫁人了。
爸爸总是说,当时悔呀,老妈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可后悔有什么用,去都去了,幸好是炮兵没被送去前线,幸好还有一条命回来。
有时爷爷会说起当年的长征和抗美援朝,我只觉得刺激有趣,一直到08年的时候,自卫反击战30年纪念,爸爸和老战友们浩浩荡荡的下了河口,去猫耳洞回忆当年。
回来后爸爸说,他们炮兵营的基本都活得好好的,一个两个啤酒肚挺着,见面分外开心,那些步兵可惨呐,一个班没几个活着的,留下来的也都是缺胳膊少腿,在烈士陵园祭拜的时候,有人直接从轮椅上摔下来,抱着墓碑,哭得象孩子一样。
我看了他们录制的纪念碟片,那天天气晴好,湛蓝的天空却透着莫名的空洞和悲伤,烈士陵园里回响着男人的哭声,压抑着,释放着,在墨绿的松柏间,呼唤着逝者的名字。
苍白的无名碑,八月份的空气穿梭其间,彻骨冰寒。
从小到大看了不知道多少红色电影,而和战争有关的影视作品、书籍画作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哪一次哪一部作品,比这个画面更苍凉,更令我心弦震颤。
我时常会想,每次在看电影时,看到那些恢弘磅礴的战争场面时,有没有人曾想过那些只在镜头里闪现了一下,便淹没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中的普通战士们的身影?
镜头总是跟着主角们走的,那些军事家、战略家,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么我们的战士们呢?在无数的战役中,像蚂蚁一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我们的家园,用宝贵的生命守护我们的边防的战士们,有没有人愿意为他们拍一部纪录片?
战争„„不应是政客的棋盘游戏,而是一场生死洗礼,一场血腥默剧。
在爷爷去世前,我一直都很奇怪,爷爷为什么不像其他老人那样患什么老年忧郁症,爷爷很乐观,每天笑呵呵的,散步,下棋,饭后在屋子里写一写日记,睡得很早。但我知道爷爷睡不好,他总是噩梦连连。
我问起,爷爷是这么回答我的。他说,我快80的老头子,活得也算长了,想想当初和我一起参军的几个小子,哪个活过了20岁?当初打北平的时候就想通了,人啊,要知足,有一日算一日,活一天赚一天,没有死在战场上,我已经很满足了。
战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了胜利?为了自由?为了一方国土为了民族尊严? 这些东西太沉重,是我们小老百姓不敢背负,也背负不起的。生于斯长于斯,家国有难的时候,不论出于道义还是出于压力,我们都应该站出来,就算不付出生命,也不该当缩头乌龟!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小老百姓的命就不是命,我们都是人,都是爹娘生的孩子,有血有肉,谁也不是生来就该当烈士的。
且看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对越南一直颇有偏爱,事事相帮相助,结果人家得了苏联的支持,马上反咬过来。说它不道义也好,说它没良心也好,侵犯了我们的利益愧对了我们的恩情,就该打!
于是成都广州昆明三军区数十万大军就开了过去,一路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最终守护了祖国的边防,保卫了祖国的尊严。你看,歼敌三万,毁敌重甲!多么骄傲!
然而,那些数字„„是否是金光闪闪,璀璨如辰星,耀眼如明月?错了,那些数字,是血色的„„被战士们的、敌人们的鲜血,一遍遍、一层层,染成了刺目的鲜红!
那些数字并不只是单纯的几个字符,可随手一写。那是以万为单位来计数,若是一笔一笔的画,或许能写满长城!
那每一笔,不是儿童的涂鸦,更不是会计师的笔记,而是命!一条条鲜活的命,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在流弹和血雾中,永远的停止了的生命!
我们的战士也罢,敌人也罢,都是生命。而这些数字中,或许还有无数无辜的妇女孩童,因贫穷和卑微来不及逃走,被无情的战火卷入吞没,变成一具具焦黑的尸体。他们的骨灰被带着浓烈血腥味的风吹走,没有归处,亦不能安息。
我们赢得的不是数字,我们牺牲的不是一些无聊的统计学。逝去的是生命;我们唯一得到的,是亲人的泪水,孤独的哀恸,肃杀的悲伤„„
我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国家的利益,那么国家的利益一定要靠战争来获取吗?中国和苏联不也靠着笔墨战争解决了两国的边境冲突?中苏论战在一些人眼里或许又无聊又枯燥,可总比拿着活生生的人命去挥霍得好!
政府和当权者,他们的责任是守护好这个国家,守护好国土上生生不息的生灵。战争太残酷,这或许是达成目的的最快捷的途径,但这无疑是最不明智的。
想想那些在硝烟中泯灭的生命,想想那些活下来的,终生困在噩梦之中的老兵。想想我们的孩子们,有朝一日,或许他们也会消失在战场上,为了一些可笑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上进行的。外交为民,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妥善的外交手段、灵敏的外交策略,把所有可能造成战争的苗头都掐死在胚胎中,将问题和平解决。
当初周总理和胡志明关系甚佳的时候,怎不见越南对中国突然发难?耶律亲受到我国的真情款待,不也坐下来在纸面上解决了边境纠纷。外交的作用便在于此,不然的话,何必需要外交部,中国只要一个武装部不就够了!
再看如今中国与美、日摇摇晃晃的合作关系,外交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视。一旦战争爆发,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日,想必定是原子弹核弹你轰我炸,到时候,伤亡恐怕要用亿作单位了!那该是多么可怕的场景„„将来,或许连祭奠的人都没有。
因此,在我看来,我国应该加强我们的外交力量,加大对外交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国与国的友好交往,朋友永远不嫌多,而敌人则是越少越好!
我期待着,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周总理出现,以他们的才智、从容、风度、以及难以忽视的气魄,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以武力为背景,以和谐为目标,让中国走向真正的、欣欣向荣的盛世华章!
请停止那些无谓的牺牲吧„„生命的贵贱不在于其数目,战场上残忍的、避无可避的牺牲,永远都是应该被遏制的。
参考文献:
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昆明军区后勤部 ②《高山下的花环》,SH10071-470,北京出版社
第二篇:周恩来外交风云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
“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2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3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一次问周恩来总理:“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提出往苏联跑?”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41973年,基辛格造访中国,毛泽东与其会晤,突然基辛格问道,听 说主席阁下正在学英语呢。毛泽东听后立即风趣地说,是啊,只会几个单词,比 如
“papertiger”(纸老虎)之类的。当时,引得众人开怀笑。其实早在延安 时期,毛泽东就曾用“papertiger”这个词来形容国民党反动派,后来还用这个词指帝国主义。
5一次有位外国人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啊,你看我们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的,多有气势啊。”
总理回答到:“我知道,一般上坡的人总是低头走路,而走下坡路的人总是高抬着头”
6有人问周总理“你们国家有多少钱啊?”总理机智的答到“我们国家只有十八块八角八分钱。”(在当时我国发行的人民币只有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这十种币值的人民币,其和正好是18.88元)。7
在一次外交中,一位很不友好的外国人与周总理握完手后,竟然掏出手卷擦了擦手,之后又把手卷放入兜中。周总理见后,毫不客气的掏出手卷,擦了擦手后,直接把手卷扔到了垃圾筒中,有利地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
8在一个外交场合,一位外国人问周恩来:“你们国家有妓女吗?”周恩来回答到:“有。”这时场内一片哗然。可总理接着说到:“在中国的台湾!”听到这里,场内响起了一片掌声。
9一次,有人给周恩来总理出了一个谜语:“天下第一家,人人都爱他,人前他最小,春季开白花。”没有给出范围和提示,就叫总理猜,总理略加思索,说到:“赵钱孙李。”
10--让人最感动的--联合国为周恩来降半旗的原因!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
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该怎么办由他们拿主意。总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上从不偏私,一概秉公办事。
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不少人往他身边挤,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怕把总理挤倒。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请坐,请坐,别挤!”这时,一位乘客挤过来,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有的乘客非要让总理坐下,总理坚决不肯,一直站着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总理向他们在哪儿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样,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少时间。车走了几站以后,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总理还坚持坐下去,下了车以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同志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
第三篇:中国外交风云结课论文
试分析中美关系走向及存在的问题
摘 要 : 新中国最初成立时,美国实施外交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但由于当时局势的变化,使得美国与中国开始逐渐接近,尽管已经达成建交,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如:台湾问题等,中美关系发展必将影响世界。
关键词 : 中美关系的转变
发展趋势
存在的问题
从1950年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要求联合国会员国协助南朝鲜的决议”,支持美国干涉朝鲜内政。同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同时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到1965年初,美国派出地面部队对南越发动侵略战争,并加紧对越南北方的海空袭击。中美两国的关系一直处于极度紧张的对立状态。此间,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每都遭受重大损失。但在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代表团的访华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从此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终于在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访问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在1978年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从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且在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中美“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售台武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1989年2月25日~26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然而,1989年,我国爆发了政治危机,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恶化,两国的共同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在动荡中,中美关系仍在发展,两国的关系也得到了恢复。在2000年2000年,美国通过了与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立法,这是中美关系当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发展。
本世纪以来中美两国的建设性合作关系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中美关系的共识从狭隘走到全面,中美关系越来越全球化。金融危机,能源和气候,现在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美国的影响下降,中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携手面对金融危机,共同谋求发展。
如今中美关系越来越全球化。金融危机,能源和气候,现在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美国总统奥巴马进驻白宫可谓是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访华期间,奥巴马与三位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双边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1月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时,两国元首达成多项共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是在今年四月两国确立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基础上,双方对中美关系定位又一种新的表述。由此,两国的关系的前景,令人期待。
但是目前中美关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美国为了稳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领导位置,与要为其代言,即向别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推销其人权理论,美国当权者这也需要以此来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美国出于自己立场已的考虑,在很多方面需要中国的合作,有不得不忽略中国的问题,拖延时间以换得中国得支持。
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引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第二,面对全球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通货膨胀性货币政策。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质,加剧了内外需失衡。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
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关系显得更加 扑朔迷离。台湾问题也是妨碍中美关系 进一步发展的最敏感的问题。美国政府重视台湾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台湾对于他们的军事作用:“台湾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更是牵制中国,和中方讨价还价的筹码。当美国需要中国在某些重大问题上予以协作时,美官方就着重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当中国有崛起之势时,为了牵制中国,美国人就会拉拢台湾,向他们出售大量武器,以达到牵制中国,要挟中国的目的。美方近几年对台出口的武器数量与杀伤力正在逐级增强。从内心深处,我觉得美国的确希望台独,中美关系的现状似乎还跟一件事有关系——“911事件”。在911事件之后,布什似乎略有收敛,因为他推行的“单边主义”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甚至是盟国的不满。美国人也意识到:脱离整个世界,美国是无法生存与发展的。因此,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好转,以利用中国加强他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并帮助他进行反恐斗争。
回顾近60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中美关系并不一定一直是完好无损的,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变数,到底中美两国的关系会朝向何方向发展,这就要看两国政府高层在未来的时间内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毕竟,很多事情是没有定数的,国际关系也是如此。但是,从长远看,中美关系在许多领域是能够找到共同点的,国际关系要两国从全球和亚太地区的战略高度,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待中美关系,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的分歧。“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就会得到充分维护的发展,分歧通过平等的,富有诚意的对话和协商得到逐步解决,中美关系就能健康,顺利的向前发展。(共计:2400字)
参考文献:
①[ 美 ] 《罗伯特•罗斯 风云变幻的美中关系 : 在谈判中合作 》 ②腾讯新闻
第四篇:《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这个在我眼中最“帅”的总理,慈祥节俭的总理,儒雅睿智的总理,每当老师提起他的名字我都怀着很崇敬的心情听老师讲周总理的事迹。在看《周恩来外交风云》的时候我心底油然而生无比敬爱之情,看过之后我更加了解了周总理的政治建树,为我们国家的外交做出的努力,并深深地被周总理的魅力折服了。
《周恩来外交风云》影片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周恩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宏伟大智,形象地展示了他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勃勃英姿,让中国人民充满了自豪感。影片所表现我周恩来鲜明的外交风格和高超的外交艺术体现了周恩来深刻的外交思想。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周恩来这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位杰出的外交家,与众多国际首脑人物交往,从斯大林、金日成、胡志明到赫鲁晓夫;从联合国四任秘书长到世界第一位女总理,这部影片讲述了这位伟人为中华民族数十年的独立和崛起呕心沥血的外交事迹。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心目中伟大的总理,更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1954年,他代表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他的领袖风范折服了在场的外国人,他倡导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把中国爱好和平的友好形象展现在国际舞台上。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去印度尼西亚万隆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面对其他国家的挑衅,他用他超群的智慧、平和的心态轻松的化解了。他高举反帝旗帜,倡导“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圆满成功作了很大的贡献。周总理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很多国
家领袖及人民的好感,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后来,面对苏联的外交困境及美国的经济封锁,他竭力的寻求出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赫鲁晓夫下台,中国开始跻身于大国行列,也开始增强了我方外交谈判地位,为外交成功提供国力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中美重新打开了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主动上前和周恩来握手。1978年,中美正式建交。至此,中国外交已全面展开。
他拥有超凡的人格魅力,是如此体贴周到的一个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样评价他。在斯列兰卡,一代中国总理在天突下倾盆大雨而演讲正在进行时拒绝打伞,用礼节表现了中国人的礼貌与尊重;中美谈判进入到最艰难的时刻,他请美国代表吃烤鸭,充足的时间让双方更有理性;尼克松访华时, 他细心地安排乐队演奏尼克松最喜爱的乐曲《美丽的阿美利加》。我想,当伟人从遥远星辰中摘下,更能铺排出生命的意境,当他在雨中慷慨演讲胜过一切华美的外交辞令。
他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影响身边的人。难怪服务员不愿离开他;难怪邢台震灾的人民见到他能如此深情表露自己的痛苦;难怪代表们见到总理能出席二十五周年的国庆大典会泪流满面。十里长街的送别,是人们对总理最深情的表示,是给了周恩来一个公正的。符合他本人的一个高度的评价。
我最喜欢的是周恩来总理初见赫鲁晓夫的故事,讲的是:周恩来去参加列宁逝世26周年的纪念大会,还去参加了斯大林的宴会。会上周恩来致祝酒词,周恩来未拿演讲稿,2000余字的祝酒词说的一字未差,而且洋洋洒洒,激动人心。之后赫鲁晓夫钦佩的说:“周恩来不愧是个大外交家”。
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理,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为他人着想,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不管别人对他是什么评价,也虽说我的年代离他有些远,但是他的历史,他的事迹在我心中,他是我们全中国的人都要尊敬的人。周总理给我们几代人的心里划上了烙印,让我们都能记住他的光辉事迹,他不仅是外交方面的事迹而且在做人处事上也特别让人钦佩的一位总理。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光辉的伟大的一生,他为中国人为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永远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必须肩负祖国繁荣昌盛的重担,必须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敢于创新,要努力学习周恩来同志为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正做到时刻为党和人民准备牺牲一切。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为我们营造来的幸福生活之中,此时的我们更不该忘记先人们舍弃生命,呕心沥血为我们营造幸福生活的艰难过程,所以我们更要以周总理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为榜样,时刻肩负起自己的光荣使命,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第五篇: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外交风云》 观后感
小时候就从祖父辈那儿听到很多关于革命的伟大事迹和周恩来的各种风云事迹,更是从课本中读到周恩来是如何用温文尔雅的言语反击外国人对中国的侮辱,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让外国人知道他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如何展现他无比高超的外交谈判艺术。周恩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思想以及高大的形象从小便在我的心里深深地扎根。
今天晚上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周恩来外交风云》的纪录片,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为此我便写下这篇观后感来抒发我对周恩来同志的敬佩与拥戴之情。
在影片当中,是运用旁白讲述周恩来的外交事迹,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国人昂首挺胸地站立在世界的舞台上,我记得他在一次演讲会上说过:“外交无小事”充分说明他是如何重视外交,多么的关注外交的各种细节,他的一举一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争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
那时的中国还是屈辱的旧中国,在世界人民面前抬不起头,甚至于被称为“东亚病夫”。所以中国人民必须树立新中国的形象,必须推行新的外交政策,周恩来同志,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之下,始终不卑不亢,并提出了一套有自己特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策略。聪明机智运用他无比的外交才能出色的完成党和人民交给他的重大任务,以优雅大度的言行举止一次一次的打破各种僵硬的外交局面,在世人面前树立一个宽容大度的中国人的高大形象。
周恩来同志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情、举动和语言都显示了他的品质、修养与智慧。如在影片里周恩来得知胡志明去世后的悲痛表情,周恩来和卓别林在一起的愉快笑容,周恩来在锡兰冒雨演讲的庄严,周恩来在日内瓦迷人的微笑……
周恩来,基辛格说他“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我从来都钦佩他温文尔雅的风度,超群的智力以及对他人的体贴关怀,在我所遇到过的各国领导人中,我把他排在前五位。”这部影片展示了周恩来作为一代伟人的丰采、品质和才华,成为一部真实的、由周恩来用实践主演的历史伟人传记片,一部活的历史。他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优雅风度和高贵气质,充分展示了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与智慧的中国政治家的丰采。
观赏这部精彩的记录片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肩负祖国繁荣昌盛的重担,必须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敢于创新,要努力学习周恩来同志为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正做到时刻为党和人民准备牺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