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标准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
专业标准:中职“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
黄尧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内容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15个领域,细化成60条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不再参照普通教育教师管理,第一次有了专门的专业化标准。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这次颁布的《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对教师成长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它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培养有“章”可循
《专业标准》是检验教师教育院校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是否合格的标准。《专业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素质做了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有了“章法”。教师教育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专业标准》的规定作为培养目标,完善教师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设臵教师教育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培养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胜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优秀师资。
二、教师准入有“约”在先
《专业标准》是跨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门槛的最低准绳和基本要求。这一“门槛”要求若想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人,必须达到《专业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和具备的能力。根据《专业标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将《专业标准》对教师能力要求列入教师资格考核内容,遴选优秀人才加入职教师资队伍。严把教师入口关,做到教师准入“有约”,这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还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三、教师培训有“的”放矢
《专业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了《专业标准》,教师培训的领域和导向更有针对性,培训工作更有实用性,更具有效性,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就有了依据。今后各职业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师培训要从师德教育、增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三方面入手,对照《专业标准》60条具体要求,改变教师培训内容散、理论虚、方法偏的弊病,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专业标准》还明确提出要求,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四、教师考核有“法”可依
《专业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准则和重要依据,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法则”。没有一整套严格的体现职业教育教师特点的管理制度,就没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专业标准》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融入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明确了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规范要求。有了《专业标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照《专业标准》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从而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新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孟庆国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确立了教师专业化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不同,在实践中总结出“双师型”教师特点,但“双师型”教师只是对教师从教能力的要求,并不能代表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伦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实践水平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教育部继2012年颁布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来制定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级各类教师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教师专业标准可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所谓通用标准,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对各级各类教师统一规定的标准,即政策性标准;所谓专业标准,是指为教师制定的具体专业发展标准,包括教师专业伦理标准、专业知识标准、专业能力标准等内容,即业务性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与普通高中属于一个层次,而且具有普及文化教育的功能,其教师专业标准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具有一致性。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教师专业标准更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学校教师需要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和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职业学校学生更多具有形象性思维,教学中需要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了解行业企业知识,针对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性学习环境;职业学校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与行业企业沟通的能力,能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并通过行业企业的实践有效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仿真模拟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要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条件和环境;职业教育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需要具有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低碳生态等理念。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校教师的特色,把握这些特点是深刻理解和有效利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关键。
二、教师专业标准对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意义
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师专业标准是制定教师准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教师职业不是一般性的职业,像医生和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化职业,职业学校教师还具有“双师”素质的要求。可见,职业学校教师有严格的要求,那么具备什么样资格和素质的人才能从事职业学校教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要求和规范。只有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人才才能从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多年来,我国由于没有出台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的入职只有学历和一般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有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的招聘、任用过程中,就可以严把入口关,选拔符合专业标准的人员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做到优者从教,教者从优。对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聘任,甚至教师职务评定也有了科学依据,这些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导
从教师专业化本意来说,职业学校教师都需要经过职前专门化的培养和职后不断的培训。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教师专业标准,使各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教师在规格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甚至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从教师培训来看,国家规定教师每五年都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培训,但对培训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致使现实中各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培训内容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使有限的培训经费不能发挥最佳效益,也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了教师专业标准,既可以规范教师培养培训内容,也可以对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这对于职业教育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第三,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长期依附普通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如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还缺乏学科的、规范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等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教学,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而且能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依据这些标准可以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教师专业标准是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航标
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职业的更替和演变加快,职业学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职业品德、知识、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依据这些标准教师就可以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不仅能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且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指明了方向。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的基本准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颁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作者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教授)中职教师专业标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准则
李梦卿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没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是衡量中职教师能否成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规范性文件,也是促进中职学校教师成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引导性文件,更是一部中职学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准则。这个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中职教师要具有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观;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学生观;双师素质、专业发展的能力观和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观。
一、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立德。2007年习近平在会见上海市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广大教师要秉持严格的师道,自尊自励,刻苦钻研,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用真理、真言、真行教化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要坚守崇高的师德。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还没有成型的品德观、道德观,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欲和模仿力,但却具有较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对不良风气和行为的免疫力。与之朝夕相处的老师对他们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老师们的日常行为、言论都会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中职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如何为人师表,专业标准提出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要乐观向上,要举止文明;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些都应成为中职教师基本的师德要求。
二、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中职学生大都不如普通高中学生那样具备较强的学科理论的学习能力,同时,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但他们大多对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的学习比较感兴趣。针对这个群体的学生,如何培养,如何高质量地培养,既是中职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也是对中职教师的要求和挑战。2013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教育组联组会上回应政协委员的提问时,表明了他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要“修更宽的路,多样的路。”他说,要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自己的选择空间,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专业标准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要求中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这些要求都是因材施教,促进人人成才的“中国职教梦”的具体体现。
三、双师素质、专业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属名称,是区别于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指名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双师型”教师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拥有一支初具规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缺口仍然较大,仍然需要通过以政府主导,引领“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以学校为主体,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企业参与,营造“双师型” 教师培育环境;促进教师主动,积极提升“双师型” 教师素质。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向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开放的培养培训体系。专业标准规定,中职教师既要有较好的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还要有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能力。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没有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活动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最大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中职教师要能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和保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技术进步情况,提高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在中共中央党校3月1日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非学无以广才,终身学习意义重大。同样,在袁贵仁部长心中的“中国教育梦”中,终身学习占有其一。中职学校教师面对的是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进步、现代管理国际融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与形态不断转变的调整升级。知识更新速度加剧,若固守原有知识,则难于与时俱进,也将不能满足新时代中职学生对技能型、应用型知识和本领的需求。专业标准提出,中职教师要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要了解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要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等情况;要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要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学习才能获得。因此,中职教师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了解产业变化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掌握职业岗位操作标准对课程的要求;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提升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专业标准是中职教师的师德规范,是中职教师的专业要求,是中职教师的职业操守,更是中职教师的职业准则。只有树立高尚的教师观,才能立德树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因材施教,促进人人成才;只有树立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能力观,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的水平;只有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才能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专业标准的出台,提高了中职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的有效性,推进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增强了中职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系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以人为本 引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中职校长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 邬宪伟
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我们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选拔和培养教师是当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我们严把教师入口关,提高“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质量;有利于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管理工作;有利于激励和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专业标准》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从内容上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从体系上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位。
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
教师是人,教师的工作对象也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动中,人无疑处于核心地位。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专业标准》很好地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紧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师德和理念为先,注重人的成长和发展。
1.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专业标准》提出,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关注学生的利益与需求。学生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是关爱、是尊重、是信任。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让学生乐于学。
2.以教师为本
以人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专业标准》把“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实施要求”中提出,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这就是在关注教师的个体特点与成长轨迹,把职业教育对教师在职业与实践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充分体现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两个显著特征是职业性与实践性。《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职教特色,强调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紧盯专业发展方向,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将职业性和实践性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之中。
1.主动贴近专业发展
在“职业背景知识”领域,《专业标准》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在“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领域,要求教师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可见,无论是教育教学、学生就业,还是教师自身的成长,都不能脱离专业发展,主动贴近专业发展是当好职教老师的关键。
2.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专业标准》指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教师要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要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
3.主动促进理论实践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乃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专业标准》提出,要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育人万万不可脱离实践,只有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学才能真正拥有灵魂。
4.主动强化工作过程导向
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这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工作过程,更要求教师具备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
三、明确选拔教师的基本要求
《专业标准》把“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这实质上就是明确了选拔教师的基本要求,即立场、态度、能力和修养。
1.立场
师德为先是立场。立场决定了出发点,教育工作者若能从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立场出发,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就能教育、感染、影响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态度
学生为本是态度。态度决定成败,正如《专业标准》所提出的,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3.能力
教师的能力是重点。中职教师不仅要懂理论,更要精技术,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同时,随着行业发展与技术更新,教师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修养
终身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习惯。《专业标准》提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终身学习应该做些什么?《专业标准》给出了一些途径: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
四、明确中职教师的成长方位
《专业标准》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三个维度——专业理论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就明确了职业教师的成长方位。
1.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含四个领域,即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理念与师德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如何理解职业和职业教育工作,如何对待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及如何在职业和教学领域获得成长与发展。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维度包含四个领域,即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教育对于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的要求是全面的、多样的,更是与职业和实践密切相关的。我们要鼓励教师们开阔视野,更多地走出去,走向职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把更多、更新、更专业的知识带给学生。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维度包含七个领域,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具体包括用工作过程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参与校本开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全程参与实习实训,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等。可见,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涵盖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我们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多面手”,才能胜任教学、实训、管理、评价与科研等各个环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专业标准》统一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准入门槛和发展方向,有助于职教师资培养院校明确目标,有助于中职学校选聘合格的师资,有助于现有中职师资的进修和提高,为中职教师成长为名师指明方向。我们将以《专业标准》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让每个教师得到最好的发展,为适应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国梦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
王继平吴全全 ——教育部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继去年2月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后,教育部印发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12000多所,在校生2100多万人,专任教师88万多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总体规模约占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三分之
二、高中阶段教育的二分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前不久,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不论是提高质量,还是加快推进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都是关键环节和着力点。
《专业标准》指明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教师是个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由经过系统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来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
《专业标准》贯穿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能力为重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专业标准》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
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具体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15个领域,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提出了60条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教师,这个职业应具有一般教师具备的职业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教师,他们还要具有适应这类教育要求、区别于其他教师的职业素质。这种一般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叙述逻辑上,而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标准》各部分的具体表述和规定上。
《专业标准》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要求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突出立德树人、人人成才和身体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富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乐观向上、细心耐心,有亲和力。
第二,在专业知识方面,突出职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课程知识与岗位知识的联系、专业发展与技术技能发展的联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以及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关教育方法;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基本情况;了解所教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等情况;熟悉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掌握学生专业学习认知特点和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第三,在专业能力方面,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掌握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方法,安排好实训实习计划,保证实训实习效果;具有与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全程参与实训实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主动收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相关信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包括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类学校的教师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规范不统一、专业标准缺位等问题,严重地障碍了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专业标准》的颁布,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党的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专业标准》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基础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师准入、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第二,《专业标准》为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臵教师教育培训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提高培养培训质量;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教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提升专业素质水平;针对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作者王继平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吴全全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成员。)
第二篇:谈中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谈中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 张涛英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特色,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建设 目标要求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优化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将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到2010年要达到2100万人左右。要实现这个计划和规划,除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当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比例,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中职院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
我个人认为,界定“双师型”教师,应强调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以及积极的创新精神为基础,以渊博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科研素养及其精湛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内容。这是一种理想的“双师型”教师,就目前实际而言,“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与规律;同时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就是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在能力和素养方面还应具有以下几点:
1、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2、行业职业素质。“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用人部门对本专业、工种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
3、组织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
4、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要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三、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国家的扶持作用
要改变中国技能弱势的现状,走技能强国的道路,政府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多层次多门类的技能性人才。因此,政府应在舆论上、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扶持力度。首先,要把“双师型”教师的重大作用提高到“技能兴国”的高度认识和宣传,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造就亿万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需要大批“双师型”的教师。他们应该受到政府的关注和社会的器重。
其次,要营造争当和崇尚“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双师型”教师就是这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新人。要通过“双师型”教师是两个结合、全面发展、社会公认的大力宣传,激发专业教师仰慕“双师型”教师,进而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风尚。
当前除了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培养具又“双师型”教师能力的人才以外,还应加强社会力量对在职学校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指导方面的能力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和考核使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具有“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国家因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制度,大力开展培训基地的建设,扩大培训的范围和规模。以适应当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最后就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为了鼓励争做“双师型”教师就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双师型”教师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取得高级工及以上的职业资格,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在德国,一般人要到30岁左右才能得到这份职业。鉴于他们在“技能强国”中的关键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支助力度。(1)低职高聘。目前,一些中青年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他们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在一线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双师型”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没有拿到“双证”,而在专业课教学中,又确实能挑起大梁,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低职高聘”。(2)提高工资。在德国职教师资的收入非常高,又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因此,仍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马来西亚则提供奖励工资,具有专业技能教师的薪金高于普通文化教师的10%。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对理论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给予一定的津贴。我认为,“双
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周期长,是专业教师中“出类拔萃”的优秀群体,政府可作为特殊人才提高工资或给予相应的津贴。(3)増拨经费。学校主管部门要把在职专业教师中取得“双师型”资格人数的多少作为增拨办学经费的一个参数。对中职院校进行等级评估时,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多少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学生合格率和优秀率对教师进行奖励。
2、学校的主导作用
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作为主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一是要加强培养提高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对于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让他们到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工作一段时间,参与实践,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对于实训课教师,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形成认识上新的飞跃,使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由狭隘的经验型(工匠型)转变为科技型(创新型)。通过上述对策,专业课教师就可以既承担理论课,又承担实训课,成为“一体化”教师。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在目前“双师型”评审标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在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同时,又获得其他专业中级以上的职称。
二是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人才教育资源。要采取多种产学结合方式,把教学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职业院校更要注重教学生产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设计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纳入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之中。
三是要积极从企事业和社会各界聘用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企事业和社会各界是“双师”素质教师“藏龙卧虎”之地,我们应该走出去,主
动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为我所用。这样做,有利于新专业的设置和学生就业渠道的扩充;有利于减轻学校经费负担,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更新教材教法,做到知识技术与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
四是鼓励教师自学,适应社会需要。未来社会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工作和学习很忙的人,另一种就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单一技能者正变得岌岌可危,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唤,使得在职者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在目前“双师型”评审标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在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同时,又获得其他专业中级以上的职称。要转变某些专业教师考职业资格证有失教师身份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放下“架子”,认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或考核。在德国、瑞士、北美和澳大利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不少是工作和生产的优秀工作人员,他们除了具备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外,还持有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的还持有两张或两张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他们的实践和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今后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依据,以全面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等“双师型”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适应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和业务过硬的技术指导教师队伍。
第三篇: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摘 要】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急剧增长,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双师型”教师是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是决定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中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精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中职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5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机构,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人才。“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能够推动中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本文在坚持科学创新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策略,为中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在政策和物质方面的大力投入,中职教育迅速发展,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培养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而“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力量,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数量少、实践能力不强、兼职教师聘请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立足于教学实际,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制定有效的措施,在考核评价、聘任晋升等方面制定激励制度,在政策方面有意识地倾向于技能型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不断转变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总之,中职学校在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和中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在不断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二、不断完善培养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为了顺应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双师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为教师的发展搭建重要平台,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校内培训工作
校内培训工作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基本方式,中职学校可以积极发挥优势力量,实行自力更生。每所中职学校中都拥有自己的骨干教师或者行业带头人,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一方面学校在教研组、备课组内开展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或者是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不同类型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从而带动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储备后备力量。
(二)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可以与合作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一方面学校组织部分“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挂职锻炼或兼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全面掌握具体的生产操作流程、操作步骤等实践技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在深入企业后积极向高级技术人员学习,有效解除实际教学中的疑惑,从而用实践知识指导教学,不断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应当鼓励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参与合作企业项目的开发,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做到共同提高。
(三)聘请企业技术人员
企业技术人员大都是具有多年从事技术生产的经历,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他们对中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可以高薪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任职,或者定期为“双师型”教师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各自专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时刻能与生产技术的最前线保持联系。同时,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积极采取激励措施
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速度,保障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在科学创新的原则下,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利益属于低层次的、最基本的需要,与“双师型”教师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是教师生活的经济基础和工作的基本保障。中职学校如果不能有效保障“双师型”教师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常常会导致“双师型”教师的大量流失。所以,中职学校要在工资待遇、津贴、奖金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在政策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充分满足“双师型”教师自身生活和发展的物质需求,从而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中职学校除了满足“双师型”教师物质需求外,还需要充分(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考虑他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对“双师型”教师;在人格上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生活上要关心、帮助他们,真正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心需求,并采取措施予以满足,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中职学校对于“双师型”教师工作上的成绩,要及时肯定和激励,使之产生成就感,从而形成持久的工作热情。
(二)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积极的氛围。因此,中职学校在任务分工、奖金分配、考核评价、聘任晋升等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在这些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坚持透明性和公开化。同时,在“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有奖有罚、奖惩有机结合的原则,对于工作努力、贡献突出、任劳任怨的“双师型”教师及时进行奖励,并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与照顾,而对于工作不认真的教师要进行适当合理的惩罚,引以为戒。如果在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产生不公平感时,学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正确引导,坚决杜绝“双师型”教师消极情绪的产生。
四、不断拓宽人才引入渠道
优秀人才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能够直接决定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引入高素质优秀人才,从而不断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吸引社会各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到中职学校工作,从而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另一方面高薪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或兼职,这些人员作为师资队伍必要的补充,能够把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带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实践技能,使中职教育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克服了“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从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此外,中职学校也可以从其它单位挖掘一些本身就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或直接引入教授级人才,从而不断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总之,多渠道引入人才能够有效地充实师资队伍,使“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构成比例日趋合理化。
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它对于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不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有效拓宽人才引入渠道,从而不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窦永清.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吴春蕾.浅议新时期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职业教育,2014
[3]毛艺婷.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责编 罗汝君)
第四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优秀教研论
文参评作品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作 者:李 文 虎
单 位:金寨县江店高级职业中学 联系电话:0564--7351905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内容摘要
本文从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个案出发,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指出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旨在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双师型” 内涵 现状 问题 有效途径
近年来,职业教育事业呈现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局面,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越来越关注;这既是职业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对实用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的体现。但也应当看到,伴随这种激增的发展现状,各职业学校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师资队伍问题。虽然各地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加强师资建设,但是我认为我们现行的职业教育中的师资存在很多的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既有较高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金寨县江店高级职业中学是省示范职业高中,创办职业学校二十多年来,在全体职教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多层次的技术人才,现就我校在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又对“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做了规定。那么何为“双师型”教师?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人们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真 2
正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既具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教师”,又具有较高技能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师”,“双师型”教师是“教师”与“技师”的组合。具体来说,作为新时期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特点:
1.掌握现代职教理论,具有教育实践能力。“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除了必须具备普通教师应有的素质外,还应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具有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如多媒体教学能力等)。
2.掌握本专业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双师型”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了解本学科或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积极参与相关的专业理论研讨工作,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是处于本专业学科领域领头人。
3.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双师型”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对应职业群的技术技能,熟悉生产实践,有较强的亲自动手示范、亲自解决疑难问题的现场指导能力;具有能指导学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的能力;具有能及时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群的最新操作技能的能力(如财会专业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数控专业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等)。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1.“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以我校2012年统计数据为例,“双师型”教师仅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5%,数量上远远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70%的比例,缺乏专业师资尤其是缺乏“双师型”师资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许多中职学校一些紧缺型专业(如我校的汽车维修、服装设计、电子专业等)师资引进极其困难。
2.“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集中表现在:青年教师少,中年教师多;低职称教师多,高职称教师少。文化课老师多,专业课老师少(文化课老师基本不能从事专业课实践教学)。以我校2012年统计数据为例,从年龄状况来看,45岁上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仅占20%左右。而45岁下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0%
以上,从职称状况来看,高级职称人数占30%,中级职称占50%和初级职称人数占20%。而教学经验相对较丰富的恰恰是中老年教师和职称较高的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出现的结构不合理现象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3.“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整体基本素质是好的,虽然有一些极为优秀的教师。但同时也应看到,师资素质也还存在待提高的方面。许多学校的教师忽视或放弃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学习和研究,造成教学过程的普通化,难以体现职教特色。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少;老师讲的多,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少;理论讲解的多,实践操作的少等等,这和“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有差距的。
4.“双师型”教师的名不符实。相当部分“双师型”教师的名不符其实,只是持有两个资格证而已。这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拥有了资格证书就已经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导致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来取得各种证件,如教语文的拿电工证,教数学的拿营养师证,教计算机的拿导游证,行政人员也拿个厨师资格证,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后果。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标准不统一。多年来,由于“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还未统一,使有些教师甚至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拥有双证就是“双师型”教师,教师个人不再注重技能的提高,学校也不再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样一来,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大打折扣,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2.专业课教师自身的原因。一些专业课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意识淡薄,加之学校对专业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和措施不到位,使部分教师产生消极思想,不重视本身专业技能的提高。许多教师对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效利用。
3.教师培训环节薄弱。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针对中职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培训的时间短,名额有限,我校每
年只有2-3人,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未得到本质提高。学校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规范的管理方法,教师培训基地尚未建成。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1.制度建设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开展制度建设。为改善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加快建设步伐,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分析我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找出建设的原则与途径等。
第一,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江店职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教师培训考核办法》、《“双师型”教师评定办法》、《“双师型”教师奖励办法》等等。
第二,在培养规划方面,我们确定了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重点专 业教学基本建设需要的人才优先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优先培养。
2.开展多种培训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我校在“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模式。
(1)校本培训。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每年安排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2)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在整个十一五规划期间,我校共 5
选派20多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派8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培训教师的比例总数超过专业教师总数的1/2。培训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技术得到了提高,这一批教师为我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
(3)校企合作培训。多年来我校采取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我校与上海,广州,深圳、常州、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合作,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实训基地,每年组织教师利用暑期进行20天的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业务实践。在工学结合的实战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联系,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进一步得到改善。
(4)技能竞赛培训。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更对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检测。技能竞赛在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方面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我校每年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得多项各级荣誉,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在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中得到提高,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目的。
(5)转岗培训。目前中职学校师范类师资比较富余,而专业师资普遍缺乏,经常出现“有人无课上,有课无人上”的矛盾局面。为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组织了富余的师范类年轻教师进行转专业学习,增强了专业教师的后备力量,进一步优化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
3.内培外引机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拓展
(1)对现有专业教师坚持继续教育制度。学校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学校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提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同时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生产的需要。
(2)扩大兼职教师比例。我校在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把兼职教师作为学校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兼职教师师资
库。有计划地聘请与本校专业相关企业的、具有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能够熟练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如前几年的建筑专业与汽修专业)。兼职教师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达到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5年10月11日
②《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6月17日 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李梦卿 等 著2010年9月1日 ④孙东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特点).2007年5月11日中国教育网
第五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
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满足职校适应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更好地适应高职校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职校自身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用2-3年时间,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结构合理、规模适当,适应专业建设和发展、职业技能过硬、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原则
培养为主,引进为辅;专业课教师为重点,专业基础课教师为补充;专兼职结合。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渠道(一)校外培训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各办公室每学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每周两次、寒暑假(各15天)去工厂企业一线交流学习、培训,连续五年内累计达到两年以上在一线参加实践工作的经历,以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达到“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
职校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到省内外高职高专院校进修,或者利用寒暑假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
(二)企校合作
一是教师去合作企业实习,提高职业教学能力,以促进“双师”素质的培养、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二是聘请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校兼职。三是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参与合作项目的开发及教师培训。
(三)国家执业技能考试
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四)校内培训
充分发挥“校内”培养的作用。加强各专业教学研究活动,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相互取长补短,进行传帮带;建立校内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
(五)积极引进
从教育企业行业一线吸引一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校任教。这不仅是一种补充“双师型”师资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有利于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
四、“双师型”教师的认定
(一)认定标准
1.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等文件规定,“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
(1)具有本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企业行业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职校正式聘任的校外兼职教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能独立承担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二)认定办法
学院成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组,对申报“双师型”资格的专业教师进行考核认定,并颁发“双师”资格认定书,“双师”资格认定书使用期限为五年。
“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组由以下单位和人员组成: 教务处主任、培训部主任、就业办主任等。办公室设在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由办公室主任兼任。
(三)认定时间
每年6月份申报并上交教师实践工作考核登记表(见附件),7月份认定。
五、“双师型”教师的管理
(一)每年由“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组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
1.是否完成学校规定的课时量; 2.有无教学事故;
3。是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活动。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优的指标之一。
(二)从2014年起,对40岁以下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未达到“双师”素质要求或未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不得进行职称申报和不予聘任。
(三)评选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时,评选人必须是“双师型”教师。
(四)教师计划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或外出进修,其工资待遇等按《教职工进修学习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五)在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在晋升职务、工资晋级、评选先进等方面优先考虑。
六、本办法自发文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七、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
201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