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例研修总结王晓林
参加课例研修学习总结
云甸完小
王晓林
目前,教师们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影响课堂低效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这两大层面。
(一)、对知识的理解层面
1.教师本身认识不到位,导致课堂教学低效。(1)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的是数学知识。(2)对课标、教材、教师用书、单元目标的解读不深入。(3)对学生了解不到位。(4)对目标定位不准确。(5)对学习目标的重要性理解不够透彻。(6)有效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教学目标的功效。(7)学习目标的落实随意性太大,实效性不强,效率不高,目标的达成不凸显效果。(8)教师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实效性的目标落实始终处于被动。
(二)操作层面
2.教师教学策略不合适导致教学低效。
根据我们对课堂的观察研究,发现因为教师提问和反馈的低效。(1)提问低效。第一,提问缺乏思考性。第二,提问缺乏挑战性性。
(2)反馈的低效。第一,反馈不及时。第二,反馈偏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第三,反馈不到位。
影响课堂教学低效最主要的是在认真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理论的基础上,用说课、观察、质量检测进行研讨(即三课两反思),开展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以全面推进“参与式”教学方式为先导,以课例研修为突破口,以培训学习和教师参与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此次的完小的集中培训会上,我们完小的课例研修组长李荣老师又对我们完小此次《数学学科课例研修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自从拿到教材后,我就认真的研读,对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勾画,同时,我们又在中心小学进行了三天的集中培训。随后,在2013年3月19日至2013年3月21日这三天,我们完小又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经过九天的培训后,我们完小在中心校领导刘主任的亲自指导下,又在2013年3岳27日、28日、29日通过了三次课前会议与集体备课,并紧紧围绕我们完小的课例研修主题:“《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进行三次教学方案设计、三次观课、三次议课,即三实践两反思来完成我们完小此次的课例研修。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关键问题的设置和活动的开展,活动流程、要求必须与学习目标环环紧扣,逐层落实,分层突破。
3、学习目标的设置必须紧扣教师用书、文本、课标、学生、单元重点,以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4、充分渗透评价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落实目标的指向性要明,目标是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突破什么,练什么,巩固什么。
6、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7、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搜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8、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9、塑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10、促使教师对目标的提出和确定,设计、使用更有效。
11、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定的基础。
通过课例研修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研修,开阔了教学眼界,拓宽了教学视野和能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这样的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碌,但我们收获的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2013年4月
第二篇:研修总结 王晓转
研修总结
在盼望中,暑假的远程教育培训在炎炎夏日里拉开了帷幕。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借着远程研修这个平台,学百家之长,博众家之彩,聆听专家的指导,与一线教师的交流,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从培训素材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它让我们改变了教师的多年不变的应试意识,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对今后的教学如何去做,心里又有了新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高中历史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应努力把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从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点点去推动课程改革的进度与成就。
现总结如下:
1、理论水平得到提高。虽说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几年了,但我们的一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相对陈旧。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在专家的引领下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站到了更高的层面上反观我们日常的教学行为,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困惑,看了研修平台上学员的文章后茅塞顿开。通过录像视频,学到了课堂教学的许多好的思路和方法。
2、专业素养得到提升。科学技术发展给教育带来全新的机遇,教育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21世纪的课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让科技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现代化教育。新的现代化教育不单是多媒体、PPT,而更多的是利用当前的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各种媒体,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学习形态也改变了,它改变了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3、集思广益、综合提升
看到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们的精品作业,才感到自己有多浅微,听着大家真心的点评,看到大家的文章,课程简报、班级简报上登载的优秀作业,无一不为我们提供了行动上的楷模。求真务实、严谨科学、博学多才,无一不是我学习的榜样。这些都在悄无声息地激励着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精研教材、精研课标,在反思中成长。
4、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读书是学习的第一要务。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如果自己本身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到位,不深刻,在教学中断章取义,那么学生能够学到什么,能不能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可见,教师的学识、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读书是学习的第一要务。不读书无以广见识,我们不可能走遍天下,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了解天下事。书读得多、读得广,知识就越丰富。所以,读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读教学教学理论上的著作,用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2)课堂教学方式的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对新课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上课一贯采用“满堂灌”,形式单一,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通过学习让我看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优势,如小组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发现与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全新的教学方式,迎接新的开始,接受新的挑战,开辟新的未来。
(3)要加强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教学反思记录下教学的点滴,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好的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实践——反思——再实践,经过这样不断反复,才能不断提高。一堂课一堂课的积累下来,就可以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最原生态的依据。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2013年暑期研修工作总结
王晓转
2013.8
2011年研修总结
历史组:王晓转
第三篇:课例研修总结
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情感——课例研修总结
干海资完小
一轮艰苦的课例研修培训结束了,回顾几个月来的工作,干海资完小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完小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抓住重点,立足课堂,精心组织,认真实践,反复研究,不断总结,终于完成了《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情感》这一主题的研修工作,为了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特作如下具体总结:
一、研修的过程与方法 :
1、多次讨论、反复斟酌,确定主题。进行了3天的集中培训后,我们本完小所有教师 根据我校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弱,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很好的品读感悟课文情感这一弱点,完小通过讨论,首先确定研修主题为《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情感》,可经过大家共同思考,觉得这一主题符合本完小的语文实际教学,有力于搞好课例研修,于是几经讨论,最终确定完小的研修课题为《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情感》。一个研修主题,就凝聚了大家共同的心血,也唤起了完小全体教师的研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分工合作,责任落实到人。课例研修对于我们完小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干海资完小一开始就精心制定了《大庄镇干海资完小<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题研修领导小组,明确完小校长为课例研修组的组长,为了使工作更详细、更具体,做到事事有人做,完小校长兼教研员罗存珍老师又制作了《课例研修人员分工情况表》,把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根据教师的特点分配到人,做到分工细致,责任到人。
3、立足于课堂教学,认真实践。课例研修主题明确后,通过讨论,干海资完小决定选择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作为研修课,6位教师通过精心备课、讨论决定执教者的方式展开研修,严格按“三实践两反思”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无论是教师个人备课、执教者三次说课和课前会议、三次课堂教学实践、两次课后教学反思。还是其他教师的量表的制作与填写、观课、议课、和教案的修改等一系列的活动,我们都紧紧立足于课堂,紧扣研修主题进行,每位教师在议课时都站在研修主题的角度,提出每一个教学环节“如果是自己执教,我会怎样做”的合理建议。在三次实践活动中,授
课者严谨的教学态度、灵活多变的引导方法,课后认真反思,并根据其他观课者的合理建议认真修改教案,准备下一节课的实践活动。其他教师认真观课,课后都结合自己的观察点提出较好合理的建议。
4、在改进中成长。在第一次课前会议上,由授课教师罗存珍老师说课,其他教师都结合自己的课案进行了思考与简单建议,并带着思考进入第一次观课、记录。第一次课后会议,大家都踊跃发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提出了修改意见。为了有利于授课教师的第二次课堂教学实践,干海资完小又组织6位老师进行了综合意见的课案修改确定会,结合罗存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研修主题进行了修改,修改细到每一个活动细节的确定、关键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用最好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情感以及灵活处理问题的建议等,为第二次课堂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次实践课后,全体教师又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讨论确定第三稿的课案以及观察量表,最终形成了集体智慧的结 晶。
最后,带着本完小集体智慧的结晶,进行了第三次授课、观课以及填写课堂观察量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过三节课的实践,一次比一次成功,效果更好。
5、认真写好总结反思。虽然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班级进行多次的实践,但教师们的认真思考却让大家都能清晰地看到第三次实践的成功。每一次授课、观课、议课后。全体教师都认真反思,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失、结合课堂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并把这次“三实践两反思”中的收获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真写好总结以及撰写整个研修过程的心得体会。
二、从本次研修活动中得到的启示 :
1、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怎样做课例研修》这一校本培训任务。
2、全体教师通过积极融入到“三实践两反思”过程中,不仅懂得了怎样做课例研修,而且深深感受到了课例研修的魅力,为课例研修的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更深一步懂得了怎样有效引导学生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情感,为提高我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理论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由于研修组的成员大多是本完小的教师,缺少一些专业教学 理论做指引,导致研修成果不够完美。
2、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反思的时间较少。
3、班级数较少,导致不能开展更多次实践活动来验证研修成果。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不断深入,尽量做到“多实践多反思”,使研修成果更完善、更具用使用价值。
四、改进的对策: 结合此次校本研修,我们全体教师一致认为:
1、组织教师专门学习课例研修的相关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做好课例研修,上好每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今后的继续教育培训最起码要采取“三实践两反思”的方式进行,不要计较开展次数的多少,而应每次都让每一位教师觉得研有所得、研有所值。
3、在以后的课例研修中,教师反思的时间要保证足够,在实践以后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充分的反思,并结合反思修改自己编写的学案,而不能仅限于执教教师,这样整体的受益会更大、收获会更多。
4、可以鼓励教师把课例研修与小课题研究结合在一起,使研修更深入、研修成果的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课例研修,点燃了我们教师高效课堂的明灯,催我们前行,激励我们在教育这篇沃土上深深扎根。它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它是进步的基石,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之门的钥匙。我们一定会用好从这次课例研修中学到的好方法,切实提高完小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的。
第四篇:课例研修总结
东华完小《怎样做课例研修》研修总结
我完小于2013年2月开展课例研修。半年多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中心小学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我们的课例研修,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课堂教学,针对教育教学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到切实解决问题,并注重经验的积累,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论文。在落实此项工作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如做好校本研修课题研究、教师互助: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新老教师导师制活动、开展读书活动等,实际效果显著,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提升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水平,初步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保证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平稳、有序、顺畅的开展起来,为将来形成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研修氛围,努力做好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完小现有13个教师都是50岁左右,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对新课改精神、新课标的理解不深,还没接触过课例研修,对本次的校本培训理解尚在起步阶段。而我完小的课例研修也处于摸索阶段。这些困素综合起来,给课例研修的规范化和课例研修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认为,克服这个困难就是要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我们把课例研修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每周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内容,组织开展教学
专题研讨活动,学习课例研修理念,分析我完小教学现状,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使课例研修工作制度化、日常化。此次研修活动,探索出完小校本教研的新模式,构建完小校本教研新方法;探究教师专业成长新亮点。使参与研修教师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师能力、课例研修能力显著提高,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反思教学实践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1、校长重视,率先垂范。中心小学在开学的第一次教工大会上,就向全体教职培训了《怎样做课例研修》,强化强化了课例研修在今后校本教研中的地位,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完小校长也以此为契机,分析总结我完小教师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新教研活动的精神,发动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例研修工作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分层次的学习,全校教师对课例研修有了准确、全面的认识。为促进《怎样做课例研修》的学习和课例研修在我完小开展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专业引领,搭建平台。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我们举办课例研修活动前,跟同区域的莲花完小交流研修有关问题;举办课例研修活动时邀请的中心小学辅导员刘朝光、周海萍、高发有到现场,指导课例研修中的课前会、课堂实践、课后反思。
二、聚焦课堂——落实常规,提高研修质量。
围绕本次研修的重点工作“落实研修、聚焦课堂、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倡导学校的课例研修活动必须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教研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以研修促教学”的转变。因此,除了抓教研组常规工作外,重点抓课例研究。
1、同伴互助,加强交流。要求各教师及时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按要求填写《怎样做课例研修》报告册;除积极参加完小组织的课例研修外各教师还可以自我研修,教师之间互相观课,面对面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信息交流和沟通;促进课例研修工作
2、立足岗位、扎实组织。学校组织的课例研修活动中,教研组严格按照中心小学的要求组织,各教师积极参与,精心备好第一稿教案,执教教师教学准备;课后反思时教师们结合课堂实践、结合完小研修主题,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仅肯定上课的成功之处,而且更多地是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争论、商榷和研讨。通过课例研修,教师的备课、说课、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提高;而且大家形成了共识,课例研修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贯彻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提问,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使教研组工作成为教学研究和研究教学。
三、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研修活动。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研修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学校要求每一位要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并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分析。同时,学校将继续组织开展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
1、主题专题化、可研修性。在开展本次课例研修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主题为:参与式课堂教学关键问题时效性的研究。这一主题有可研究性,适用于各个学科、各教师的研修。在完小研修时选择有较大改进空间的课文四年级 17《触摸春天》。
2、探索备课制度化。总体思路是“个体备课、教学实践、集体评议、集体备课、注重反思”。即教师先独立备课,然后是教学实践观课,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践议课、修改第一稿教案,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等。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我完小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教研组具体抓、各教师积极自主研修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完小有相应的研修常规制度、观课议课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反思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课例研修活动,提高研修质量。
3、经费到位。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
4、管理到位。校长办公室、教学处共同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日常管理。
五、成绩与今后努力方向
仅半年里,由于学校对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视,注重引导教师适时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撰写经验论文,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学校汇总各教师的研修成果,选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中关键问题的实效性——关键问题的设计》等4人次教师的论文参与中心小学优秀论文评选。
总之,通过全校教师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初步探索出完小校本教研的新模式,构建完小校本教研新方法;探究教师专业成长新亮点。使参与研修教师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师能力、课例研修能力显著提高,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反思教学实践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但这仅仅是点滴成绩。今后,学校研修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质量还需改进。下学期校本研修工作重点依然是做好课例研修,继续把课例研修与课堂教学
紧密结合,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及教师的专技水平;进一步做实校本研修,更注重过程的管理,从而使学校课例研修工作不断的完善、发展、创新。
东华完小
2013年5月21日
第五篇:《课例研修》总结
紫溪镇中心完小《课例研修》总结
我完小课例研修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成立研修小组、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成立研修团队。团队成立后要确立研修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文献调研并组织培训学习。之后确定授课教师及课题,集体进行备课研修;课中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师上课及其他教师观课;课后阶段由上课教师说课并集体议课。
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了解到课例研修的目的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时效性,使学生最终受益。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老师们只有不断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不足、问题,并反思、研究,再改进,这样才能使问题越来越少,课堂效果越来越好。有时候,教师本人在授课中并不能全面发现自己的不足,旁观者清,听一听听课老师的意见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就是团队的作用。在一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对于教师的自我们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
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课例研修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得到提升,使我们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成长。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课例研修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扎进课堂,依托学科教学,反复实践,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课例研修的意义在于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们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通过这次教研对“课例研修”的学习,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修”以及“课例研修”的意义。
我们觉得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讨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加强课例研修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捷径 此次与全镇的老师携手同行,进行课例研修,相信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我们感到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要简洁、目标性要鲜明。
其一:观念先行,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其二: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一,寻找有效的课堂“支点” 我们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就要努力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寻求一个“支点”,以这个“支点”支撑我们的课堂。这样,课堂学习才会有效,课堂才会真正为学生服务。就语文课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将语文比作一个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工具性是人的骨架,人文性则是人的血肉、灵魂。在无数次的拉据中,我们感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灵与肉的统一。只有在这种统一中,才有语文的生命、语文的精彩。
通过对“课例研修”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修”,也逐渐领悟到“课例研修”的意义。“课例研修”是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课例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研究形式,她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们的教学更加优化。而且,她让我们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课例研修”尽管现在做起来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长远来看,这是这样的打磨,才可以让我们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们和自我们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1)将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有关课程改革的要求分解为若干主题。如,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等。
(2)围绕所确定的研修主题,制定总体研修计划安排。
(3)根据不同的研修主题,制定每一主题的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4)根据研修主题的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自主学习有关主题的新课程理论和有关课程改革的信息,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课程知识;
(5)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6)探讨缩小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的“课改”措施;
(7)选择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实验,试行课改措施,参加研修的成员全程参与研讨教案和课堂观摩;有条件的最好进行音像摄录;(8)汇总观察和记录资料,回放课堂教学情景,交流上课体验和观摩课堂教学的感受;(9)分析课堂教学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探讨新的“课改”对策;(10)汇集整理课例资料,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学习了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对于课程改革的课例的几个活动环节中“探讨缩小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的“课改”措施”的想法是:要及时做好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进行记录与修改。分析课堂教学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探讨新的“课改”对策,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把自己的修改的资料进行汇集整理,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等具体工作。把每一项工作做及时,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整理,才能使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做好。
在学习了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感觉课程改革的课例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对于课程改革的课例的几个活动环节中“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感触较深。要及时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并把较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及时进行标注,然后进行思考,及时进行整理与修改,以免经过一段时间遗忘。另外,还要进行“汇集整理课例资料,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在经过尝试后,把一段时间课例资料进行整理,发现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差距,在后一段的教学前修改教案,再进行教学,再寻找差距,再修改教案。通过几次的修改与寻找,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心得,指导以后的教学,并且与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学习“课例研究”,我们知道课例研究“三步曲” 第一步: 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面向全体教师。课例分析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 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课题分析主要通过教学观摩、评议提升、形成新案等步骤来帮助学科教师群体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走出经验型教学的低水平状态。第二步: 课例比较
课例比较是课例分析的延伸和拓展。最初的课例分析是基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情景下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方式。但是,随着课例分析和比较的不断积累,课例比较开始从同课异构走向同课异教、同课异校。因此,这一阶段的课例比较涉及不同教学环境的研究。同时,为了研究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方式和习惯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性,此阶段还开展了同班异课的比较研究。
第三步: 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基于课例分析和课例比较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深化。它是在课例分析、课例比较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提升。
通过课例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并运用于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个人得以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实际,促进个人教学特色的形成,从而提炼自己的教学观点乃至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学习,我们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们和自我们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通过参加“课例研修”的相关培训,课例研修作为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进行实践,反思再次实践的过程。这不是一个老师的劳动,而是所有教师的集体智慧。互相讨论,说说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在回馈到实践中去。
通过学习课例研修资料,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我们想这也是课例研究所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
学习过后,理解了什么是“课例研修”及怎么做,感觉到其实以前自己的工作中也在进行着课例研修的活动,但是做的不够细,学习后我们想应深入的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并大胆的在课堂中去实践,勤思考,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常态教学。
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学习,给我们最深的启示就是深刻的体会到反思在课例研修中的重要。不管教学如何,只有积极地去反思,才能在课例研修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研读我们明白了,课例研修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课例研修”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一般要有十个活动环节。教师参与课例研究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二是能不断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三是能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摘自《怎样做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我们认为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有关课例研修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领会课例研修的真正内涵。
通过课例研修启动、培训、实践、反思,我们对课例研修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明白了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建构者、创造者。课例研究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教师在参加课例研究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情感,在解决问题、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课例研究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课例研修是一个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通过昨天几个团队介绍的经验,我们知道了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课例研修具有经验、理论、实践结合、交织、融为一体的特性。它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
记得董琦教授说的一句话:教师什么时候能和医生一样那么专业,就不是随便可找人替代的职业了。我们想课例研修就是教师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也在课堂度过,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不会虚度自己的光阴。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之前只是听过课例研修,却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课例研修全程操作,了解了课例研修,也知道了课例研修和课例研究的区别,受益匪浅。课例研修强调的是团体的互助和合作,增长知识和能力,凝聚集体的精华和智慧,以获得分享的快乐和幸福。以学生中目前欠缺的东西或教学中的重点训练内容等为主题,抓住一个本学段、本学期或细节化的点放在教学内容中来进行训练。通过此次的培训使老师们更加专业化,有理论的支撑也有行动的实践,对于促进老师的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此次“课例研修”,紧紧围绕课例研究这个主题,详细而清晰地讲解了什么是课例研究,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以及在课例研究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内容十分丰富,为我们在今后开展课例研究打开了思路。我们想:围绕课例的讨论、研究的进程,可以帮助教师以新的视角来深入了解教材。借助课例,可以引发更多的教师主动分享、谈论及探讨与教学有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并且更具健全、更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等等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通过这次“课例研修”学习,对语文课例研究的背景、过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感到,一名教师如果能积极投入到研修中,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查阅大量资料扩充自己,及时进行总结。那么在教学中一定会自觉地改进方法,不断地提高。而这种提高的速度必将是非常惊人的
进行完“课例研修”感受颇多。我们觉得《怎样做课例研修》是基于前经验的实践与新行为发展为新经验的过程,是对他人经验分析、整合、吸收为自己经验的过程,是将外部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们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巧妙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我们们指明了课例研究的方向,通过一个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妙招,使我们们真是受益匪浅
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使我们看到了课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在课例研究中我们认为一定要改进教师“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得意、得言、得法,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做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老师要有创新,让自己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真的在读,真的会说,真的会写,真有感悟,真去体验,学生从“学会”,“会学”到“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