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级文化馆分馆工作试点情况总结
县级文化馆分馆工作试点情况总结
县级文化馆分馆工作试点情况总结
县级文化馆是群众文化的纽带和桥梁,肩负着全县的群众文化的组织开展任务。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体制和编制的制约,县级文化馆只能对县城内的群文工作给予具体的组织指导,而对乡镇就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是鞭长莫及。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让乡村文化也能得到优质资源配置,享受到正轨的培训,开展高档次的文化活动。xx县文化馆开展了有益的尝试,通过总分馆试点,构建了县乡村屯四级文化网络。填补了全县群文工作的空白,夯实了群文工作的基础,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基层特别是适合乡村文化工作正规有序开展的新路子。现就xx县文化馆在xx乡文化站开展的分馆工作试点情况进行梳理后予以总结。
一、建立县乡村屯“四级”文化网络
所谓“四级”文化网络建设就是以县文化馆为总馆,以乡镇文化站为分馆,在行政村建设文化活动站,在自然屯选择文化活动积极户作为文化活动点。xx乡文化站下辖十个行政村,三十六个自然屯。因此,我们以乡镇文化站做依托,建设了xx县文化馆xx分馆,建立了十个村级文化活动站,三十六个自然屯的文化活动点。我们在今年年初已经完成了挂牌工作,落实了分馆、活动站、活动点的办公场所和文化活动所需的场地。
文化网格化的建立,结束了这个乡群文工作长期松散型的管理,有效解决了文化活动开展的良莠不齐的问题,有利于基层乡村文化的均衡发展。建立四级网络,绝不是文化活动场所简单的名称变换,它包含了太多的实质内容。让更多的乡村屯的文艺爱好者有所依靠,不完全是依照个人的爱好任性而行。
过去,乡村文化完全是一种群众自由式的发展历程。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就好些,就顺畅些,就有效些。反之,这些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就差。
二、分工更明确,责任更清晰
xx县文化馆实行总分馆的“四级”网络建设,使文化馆的组织、协调、指导的职责更加清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更加顺畅。乡镇文化站不仅是乡镇政府的文化工作事业站,更是县文化馆的分支机构,建立分馆,使其具有了相应的文化馆的业务职能,拓展了文化站的活动空间。顺理成章的接受了县文化馆的业务管理和工作指导,为完成全县群众文化的整体布局发挥相应的作用。
县文化馆,也可根据各乡镇的文化站建立分馆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及时的调整了整体的文化工作思路,把县文化馆的8名辅导员分片包干,下派到各乡镇分馆,更精准的具体指导各分馆开展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文体活动,提升各村屯文艺能人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品位。这些辅导员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的选择辅导项目,做到因人施教,因需辅导。
三、倡导文化个性,发展特色文化
长期以来,文化资源的配置一直是大帮哄式的,每个文化站的配置都是一样的,导致了基层文化建设急需的器材捞不着,发下来的物品使不上,造成了很多资源上的浪费,群众意见大。
通过总分馆试点,我们对各村屯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了如指掌。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我们分出轻重缓急,把群众活动最急需的器具,最缺少的物品予以优先解决。
比如说,xx乡南利东村是一个传统东北大秧歌开展的时间最早,人才最多,群众基础最好。我们就以扶持东北大秧歌活动为主,找特色,树品牌。重点解决这个村组建传统大秧歌所需要的大鼓、歘、锣、唢呐、高跷等器材。现在这个村的传统大秧歌扭得是红红火火。
xx村的文艺能人在xx乡是最多的,而他们最缺的就是乐器。于是我们联系上级有关部门,专门下拨了乐器,为这个村成立了农民小乐团。并派出了声乐辅导员 对农民歌手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
xx村的健身舞蹈队是全乡最有名的健身舞蹈队,连续两年在全乡农民健身舞大赛上夺魁。县文化馆会同乡文化分馆,重点抓了这个村健身舞蹈队的提高。派出舞蹈教师张x深入这个村为舞蹈队编舞,排练。还为舞蹈队配备了音响、影碟机等器材。2016年,xx乡举办农民春晚,这个村的舞蹈队表演的开场舞《张灯结彩》甚是抢眼,一开场就使晚会赢得了满堂彩。
四、理清新思路,面对新问题
建设县级总分馆试点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思路,xx县文化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试点工作,不断地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的文化活动管理新模式,新机制。这项模式与机制,我们认为总体是可行的。但也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县文化馆的馆员总体素质亟待提高。
xx县文化馆的馆员队伍老化严重,平均年龄将近50岁。大多数馆员都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科班生,所以在实际的辅导中,缺乏有经验、有朝气的辅导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2、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导致县文化馆经费紧张,难以满足各分馆建设的需求。经费紧张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最难以解决的困难。
3、办公环境亟待改善。xx县文化馆现有办公、排练用房不足300平方米,这和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严重的不适应。
五、多渠道解决问题,适应新的工作机制
如何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既不能等靠,又不能伸手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我们把眼睛从文化馆的办公室移向了社会。打开门窗办文化。把文化事业纳入全社会的大氛围,真正的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
1、建立人才库,解决文艺人才短缺的大问题。文化馆的人才有限,社会的人才无限。我们注意发现和培养流失在社会的文艺人才,整合资源,把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愿意奉献的专业人才登记造册,择优使用。缓解了总馆人才不足给工作所带来的压力。
2、吸引社会力量,赞助支持开展文化活动,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开展文化集资,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对文化工作伸出援手。
3、加强环境整治,利用好现有房屋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总分馆建设中的作用。
4、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倾斜。
5、针对乡镇分馆任务增加,编制不足,人员短缺的实际情况,我们申请人事部门为每个乡镇增加了两名公益岗位。
总之,总分馆建设的有益尝试,让我们探索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新途径。
第二篇:文化馆2017年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
钟山区文化馆2017年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
1、钟山区文化馆2017年在落实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充分管理利用好馆内功能用房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由于文化馆人手有限,采取预约服务、订单服务等方式提供便利。在保证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举办2017“文化钟山”春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2017“文化下乡”、2017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2017“文化钟山·最美夕阳”重阳节文艺展演等活动丰富辖区群众文化生活,收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2、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工作中,为了提供便利、优质的文化服务,钟山区文化馆充分利用文化馆馆办团队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和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法来进行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并初步拟写了《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暂行办法》和《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奖励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赛事暂行办法》初稿,经政府审定发布后,将作为钟山区开展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保障措施实施。3、2017年,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初步拟写《钟山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的实施方案》,针对钟山区3个试点单位开展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拟写《钟山区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宣传工作。
4、今年来,钟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与群众告诉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专职人员紧缺,区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服务部门编制少,社区、镇乡文化专干人员不稳定,大多兼职等情况严重制约文化馆服务的发展。
5、文化服务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物”的问题,通过相关部门严格把关,在规划建设初期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纳入管理,保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不是和其它设施“争地盘”;二是“人”的问题,钟山区级、社区、镇乡文化专干编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核定,社区镇乡人员少、队伍不稳定、多为兼职人员,导致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设施缺乏专人管理,多闲置,基本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多为应付检查用。
6、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3个文件内容,为了加快钟山区文化服务的发展,拟写并由政府发布《六盘水市钟山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是指导规范了“十三五”期间钟山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规范性文件,指导逐步建设形成钟山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7、2018年,钟山区文化馆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工作,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的阵地文化服务。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创作更多具有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结合“文化下乡”、文化扶贫等工作进行宣传。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发动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篇:文化馆工作
文化馆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 始终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来抓,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局高度重视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为切实加强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确保所担负的职责落实,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室、各二层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贺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局有关全民科学素质的日常工作,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实行落实目标责任制,把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职责列入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及时将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把每项工作具体落实到二层机构和局机关各科室,保证工作任务得以完成。
(二)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年来,我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广场演出、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科普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1、不断改善读书学习环境,为图书馆免费开放创造条件 图书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图书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逐步完善与图书馆职能任务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努力提升服务能力,使免费服务成为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图书馆馆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借书处、报刊室、少儿阅览室免费向市民开放,并且坚持每天开馆10小时,每周开馆70小时,周六周日不闭馆,节假日不闭馆。通过改善图书馆读书学习环境和条件,吸引了众多市民走进图书馆,享受免费开放带来的实惠。年接待读者15万人次,年图书外借50万册次。
2、积极组织网页制作大赛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为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习网络知识,享受健康、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市图书馆与电脑培训学校联合举办了一期“网页制作培训班”,有35名青少年参加培训学习。通过授课和实际操作训练,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积极开展投影展播活动,广泛传播文化科学知识 今年以来市图书馆以节日民俗为载体,通过投影展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着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春节期间,市图书馆组织内容丰富的“欢乐共享过大年”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在灵峰广场开展了“有奖知识问答”、“猜谜语”、“发放科技资料”等活动,从初一至初七,连续七天晚上为广大 市民播放《农村户用沼气开发技术》、《早熟水果丰产栽培技术》、《肉鸡规模养殖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科教片。
清明节和端午节期间,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秀传统”为主题的祭奠英烈投影展播活动,为市民播放了《刘胡兰》、《红岩》等影片,同时还为公众播放了医疗卫生、保健科学、农作物、水产养殖、禽畜养殖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等科教片。
4、积极参加全市大型科普活动,开展送书下乡,让文化科技成果惠及乡村群众
市图书馆开展了以“用希望点燃梦想,用行动传承爱心”为主题的文化下乡活动,为平桂管理区黄洞乡困难学生送去图书400册、书包30个。5月25日,我馆参与了在广场举行的“科普进万家钟行”活动,为当地群众发放科技资料6000份;科普读物200册。9月27日,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单位主办的“十月科普大行动”。
5、积极开展科技助农活动,为农户提供科技信息支持 为加强农村种养植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技术的传播,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一年来,市图书馆加大对联系户帮扶力度,把最先进的科技信息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联系户廖步超在养殖过程中遇到口蹄疫疾病、猪瘟防治失效等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市图书馆馆信息部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数据库资源,为他查找技术资料,并及时送到他手上,给了他很大帮助,减轻了损失。市图书馆信息部的人员还对廖步超进行了多次回访。
中接受高雅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同时培养自觉意识,养成一生阅读的好习惯。活动还建议市民广泛涉猎经济、文学、哲学、历史、科学等各种门类的经典好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市博物馆发挥的宣传教育功能,加强对外免费开放工作,努力提高讲解水平,改善展厅及馆前环境,积极营造文物保护环境,对馆内石刻碑廊进行保护维修,用传统技艺拓印,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碑刻历史文化。
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发挥宣传教育功能,与贺州学院艺术系建立教学合作关系,让学生到我馆进行民俗文化审美课程实践,发挥市博物馆实训基地的作用。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强化宣传,进一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发挥部门优势,继续做好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和系列广场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二)继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民科学素质阵地建设
集中力量,强势推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质 量建设的要求,加快市文化中心建设步伐。以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抓手,积极推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村级公共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工程建设任务,积极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继续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按要求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准备。继续完善文化馆第三次评估定级申报工作,努力争取全市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有新进展。
(三)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坚持“抓管理,促繁荣”并举的工作方针,依法行政,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以严格的执法和热情的服务,加强行政审批,做好专项治理和专项打击工作,不断提高文化安全的监管水平,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地发展,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文化馆
第四篇:2011文化馆总结范文
瑶海区文化馆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瑶海区文化馆在区文化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进位争先”的发展目标,坚持“全面转型、快速崛起、兴区富民”的发展主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文化精品,树立文化品牌,精心培育基层文艺团队,创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2月举办的合肥市第十七届新春文化庙会“群文书画展”活动中,我馆选送作品喜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5月选送舞蹈《快乐的多米诺》参加安徽省“庆六一”少儿文艺调演荣获三等奖。6月参加合肥市第六届合唱节中荣获组织奖,9月选送家庭节目《家乡美》和《我和我的祖国》参加合肥市第九届“幸福家园”社区广场文化周活动,荣获优秀节目奖(第一名),承办的瑶海区专场获得优秀组织奖(第一名)。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举办文艺活动为主抓手,塑造瑶海文化新形象 今年以来,我馆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动大变样、建设新瑶海”的战略目标,积极发挥瑶海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向全区广大干群奉献高水准、高品位的文艺演出,真正把贯彻区委、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落到了实处。
(一)节庆文化造氛围,展示瑶海文化新风采
2011年,区文化馆先后组织参加了合肥市第十七届新春文化庙会“花灯鼓乐闹新春”民间文艺专场演出、合肥市第四届“快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合肥市庆祝建党90周年戏剧票友大赛、安徽省少儿书画摄影大赛、安徽省“庆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合肥市第六届合唱节、合肥市第九届“幸福家园”社区广场文化周活动、合肥市“庐州放歌”百场文艺下基层巡演活动等,在省市群文舞台上,展现瑶海文化亮点,为节日的合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
2月10日下午,区文化馆积极组织参加在城隍庙大院举办的合肥市第十七届新春文化庙会“花灯鼓乐闹新春”民间文艺瑶海区、庐阳区专场演出。区文化馆选送的威风锣鼓《开门红》、舞蹈《金狮狂舞》等节目受到群众欢迎。特别是民间才艺展演《今天是个好日子》、剪纸秀《春满庐州》因形式新颖活泼而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今年的文化庙会,区文化馆还遴选了10余幅书画作品参加“合肥市群文书画展”,推荐我区非遗传人——面塑艺人武建付、蛋雕艺人王剑等参加“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演示”等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浓郁氛围。
5月份的4个周末,区文化馆先后在商之都(大东门店)广场、华源国际城广场等地举办了合肥市第四届“快乐周末” 广场文化活动——瑶海区歌舞、腰鼓、秧歌、戏曲等4个专场演出,让全区广大干群尽情享受非凡的视听盛宴。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承办,区文化馆协办。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过往群众纷纷驻足观赏。区文化馆从各街道、大兴镇、龙岗开发区遴选的文艺精品轮番登台,女声独唱、现代舞、黄梅戏表演、安徽大鼓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形式,让观众目不暇接,展示出我区近年来群众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喜人成就。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拒不完全统计,瑶海区“快乐周末”四场演出,演员达800余人次,观众达8000余人,丰富了辖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文艺欣赏水平。
7月15日至18日,“在灿烂阳光下——中国合唱节暨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歌会”在合肥大剧院隆重举行,共有48支队伍参赛。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我区负责接待山东省“沂蒙群星”合唱团、山东省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爱乐合唱团、贵州省“遵义山之韵”合唱团等3支合唱团。
为全力做好接待工作,我区迅速成立了中国合唱节瑶海区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四组:即交通保障组、食宿保障组、活动保障组、宣传保障组,加强对各项筹备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确保人员到位、落实到位。区文化局带领文化馆全体人员根据组委会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了详细的接待方案,突 出市区衔接、接待服务、环境营造等关键环节,保障各项协办筹备工作全面、有序开展:提前与3支参赛队领队联络,准确掌握代表团人数及抵肥时间,安排专人负责接送站工作;及时与来宾下榻酒店接洽,加强酒店治安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区文化局紧扣合唱节各项工作节点,突出重点环节,切实做实、做细、努力打造一流的服务水平,确保每一位来宾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9月29日上午,由区文化馆承办的合肥市第九届“幸福家园”社区广场文化周瑶海区专场文艺演出在城隍庙大院内隆重举行。来自大兴镇及各街道选送的精彩节目依次登台,歌曲联唱、民乐演奏、少儿舞蹈、黄梅戏表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深受欢迎;特别是家庭节目《家乡美》、《踏浪》、《我和我的祖国》等因主题好、题材新、气氛浓而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引起观众的共鸣,现场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城隍庙大院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通过承办此次演出,既展示出我区近年来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活动取得的成果,丰富了广大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国庆佳节增添了喜庆热烈的文化氛围。
10月15日至18日,区文化馆承办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的“庐州放歌”百场文艺下基层巡演活动中的八场演出。“庐州放歌”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演出内 容多是合肥人喜爱的庐剧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为了扩大观众受益面,区文化馆将演出分别安排在大兴镇、七里站、红光、方庙等不同街道的社区举行。巡演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二)特色文化抓品牌,打造瑶海文化新亮点 今年以来,区文化馆积极协助区文化局举办了瑶海区2011年新春团拜会、瑶海区庆祝建党90周年“美在瑶海•走向文明”书画、摄影展、瑶海区庆祝建党90周年第五届“颂歌献给党”歌咏大赛暨合肥市第六届合唱节瑶海区专场演出等活动,展现了广大干群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表达了瑶海儿女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怀,营造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喜庆热烈的氛围。
1月29日上午,我区2011年新春团拜会在区政府三楼大礼堂举行。区四大班子领导,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各街道、大兴镇、龙岗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区直机关干部及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等参加了团拜会。文艺演出在喜庆融融的歌舞《我们是党的好儿女》中开场,整场文艺表演精彩纷呈、掌声迭起,沙画《新春祝福》将本次团拜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6月8日上午,我区在合肥裕丰花鸟鱼虫市场展览中心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美在瑶海•走向文明”书画、摄影展,吸引了广大爱好者前往观赏。本次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文 化局主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委统战部、区委老干局协办,并得到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赛,共征集书法、绘画、摄影作品500余件。本次作品主题突出,弘扬主旋律,意境深远,集中展示出我区近年来书画、摄影艺术的发展水平。
6月29日,我区庆祝建党90周年第五届“颂歌献给党”歌咏大赛暨合肥市第六届合唱节瑶海区专场演出在安徽大剧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瑶海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承办;区纪委、区老干局、区委统战部协办。来自各街道、大兴镇、龙岗开发区及区直相关部门共19支队伍2000余人欢聚一堂,满怀真情,纵声高唱,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嘹亮的歌声,激扬的旋律,展示出瑶海人民开拓进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唱出了瑶海儿女对党的无比感恩之心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二、以加大宣传为助推器,创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近年来,我区非遗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较大,非遗传人的绝技深受群众喜爱,吸引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区文化馆与时俱进,创新思路,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召开非遗传人座谈会。2月25日下午,区文化馆在四楼会议室召开瑶海区非遗传承人座谈会。洪氏装裱、葫芦 烙画、面塑等10余位非遗传人,各街道、大兴镇、龙岗开发区文化站长参加座谈。座谈会上,非遗传人和文化站长纷纷踊跃发言,就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座谈会的召开,增进了非遗传人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也为我馆科学有效地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拓宽了思路。
二是为非遗传人授牌。3月17日,我区首次为葫芦烙画、砚台雕刻等10余位非遗传人授牌,此举为全省首创。授牌既是对非遗传人传承非遗绝活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安心扎根瑶海,继续将非遗绝技发扬光大。授牌仪式吸引了省内各家新闻媒体踊跃报道。
三是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6月4日,区文化局和瑶海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郑小良葫芦烙画、王剑蛋雕、武建付面塑、程琪泥塑、郑书山铁字书法等非遗传人深入瑶海青少年活动中心,向孩子们展示非遗绝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欢迎。7月5日下午,区文化局联合瑶海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非遗暑期培训班正式开课。本次培训属免费公益性培训,属全市首创,共开设面塑、泥塑两个非遗班,整个暑期安排15节课,每周二、周五下午开课,瑶海区文化局邀请了瑶海非遗传人——面塑艺人武建付、泥塑艺人程琪向孩子们传授非遗技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进一步提 升瑶海非遗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为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瑶海优秀文化传统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是提高媒体出镜率。利用新安晚报等媒体开辟非遗专栏的契机,主动邀请记者深入非遗传人家中,积极开展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人民日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等对我区非遗特别关注,合肥晚报整版报道我区非遗大师的精湛技艺,进一步提升了我区非遗项目的知名度。
三、以举办培训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文艺骨干的综合素质
为了深入推进我区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进一步提升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自8月15日起,区文化局连续举办民族舞蹈、合唱指挥、书画鉴赏等培训班,邀请省市专家授课,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本次培训活动持续到8月29日,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民族舞蹈的基础教学、合唱及指挥知识、合唱排练技巧、书画鉴赏的基础知识等。区文化馆(站)干部、社区文艺骨干及文艺爱好者共100多人参训。培训中,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亲自示范、手把手指点等多种方式,力求让学员多学一点、学深一点,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技巧或动作;学员们虚心听课,认真记笔记,遇到疑问主动向老师咨询,与授课老师产生良性互动。通过培训,提高了学员的业务技 能,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丰富广大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之,在2011年的工作中,全馆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各级领导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2012年,我们将继续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和优势,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一如既往地积极营造“热在基层、乐在群众”的文化氛围,切实推动文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大变样、建设新瑶海、打造转型发展典范区做出积极的贡献。
合肥市瑶海区文化馆
二0一一0年十月十七日附:瑶海区文化馆2012年工作计划
瑶海区文化馆2012年工作计划
一、组织参加省市节庆文化活动
1、参加安徽省“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活动;
2、参加合肥市第十八届春节文化庙会——瑶海区专场、戏曲专场、综合场演出;
3、参加合肥市第十届“幸福家园”社区广场文化周系列活动——瑶海区专场、综合场演出;
4、参加合肥市第五届“快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
5、参加合肥市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节瑶海区专场、综合场演出;
6、参加合肥市庆祝建国63周年广场演出——瑶海区专场、综合场演出;
7、参加合肥市“美在金秋”中老年文化周活动瑶海区专场、综合场演出;
8、参加合肥市第九届“走向文明”文艺巡演活动。
二、组织举办区级节庆活动
1、举办瑶海区“盛世欢歌”2012年新春团拜会;
2、举办瑶海区机关迎新春〃庆新年系列文化活动;
3、举办首届“幸福瑶海〃走进社区”广场系列文化活动;
4、举办瑶海区“舞动英才”社区舞蹈展示赛;
5、举办瑶海区首届“春华秋实”精品戏曲展演;
6、举办瑶海区“非遗”传承进社区活动;
7、举办瑶海区“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
8、举办“魅力瑶海〃平安社区”腰鼓展示赛;
9、举办瑶海区“快乐之星”少儿文艺演出;
三、其他文化工作
1、开展各类文化干部业务培训班(民族舞蹈、声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2、组织文化干部及业余文艺骨干开展小品、戏曲、舞蹈、声乐等文艺作品创作;
3、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相关资料和数据库;
4、利用节庆、假日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
5、开展文化工作调研,深入各乡镇、街道、社区,了解和掌握全区现有文艺队伍、设施、设备动态情况;
6、继续开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活动;
7、开展年终先进文化站点表彰。
第五篇:从总分馆和联盟模式谈文化馆的合作
从总分馆和联盟模式谈文化馆的合作
[摘 要]文化馆总分馆和联盟作为一种加强交流合作、增进资源共享的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地方的认同。加强文化馆总分馆和联盟建设有利于破解当前文化馆的“孤岛状态”,实现地区文化馆资源共享,推进服务均等化。本文通过分析深圳市文化馆、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及嘉兴市文化馆的联合运作模式,探讨如何加强文化馆合作,推进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总分馆;联盟
2016年12月25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出台;文化部等5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些政策体现了高层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便利性的重视。文化馆(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长期以来,地方市、县、乡镇、村(社区)的文化馆(站)因行政、财务、人员从属不同,往往都是“各自为政”的“孤岛状态”,导致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文化服务城乡发展不均衡。文化馆总分馆和联盟机制是促进均等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大渡口区、嘉兴市和深圳市等文化馆的联合运作模式,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加强文化馆之间的合作。
一、文化馆合作模式分析
当前,我国地方文化馆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总分馆模式。总分馆模式一般是整合地方文化馆资源,按照多级投入、双重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模式进行。以重庆市大渡口区(常住人口32万)为例,构建一个“以区文化馆总馆为龙头、城镇(街道)分馆为骨干、社区(村)服务点为网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总馆 + 分馆 + 服务点”模式。这种“层级式”的组织架构,优点在于管理严密、分工明确,有利于总馆与分馆、服务点之间的纵向协调,也有利于分馆与分馆之间、服务点与服务点之间的横向合作。这种模式适用于面积小、人口少、财政统一的县区级城市。《指导意见》强调推进“县级总分馆制”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二)联盟方式。与总分馆不同,深圳市采取文化馆联盟方式。联盟一般采取是平行模式,各联盟单位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深圳市文化馆联盟由深圳市文化馆牵头,各区级文化馆、文体中心加盟形成。组织架构分为:主席团、联盟执行办公室和五大专业委员会(执行层)。联盟模式使得各区文化馆的资源(尤其是品牌文化活动资源)都可以放在联盟的框架下共享。联盟成员单位因为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不同,都是独立运作的单位,联盟之后保持平等合作关系,旨在实现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二)总分馆+联盟模式。嘉兴市的总分馆体系有所不同:在“大嘉兴”(常住人口455万)范围内,构建以嘉兴市文化馆为中心馆,各县(区、市)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为支馆的“市-县-镇-村”四个层级一体化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这种体形成了“中心馆-总馆”联盟体系、“总馆-分馆”总分馆体系、“分馆-支馆”延伸体系三级服务体系。与深圳市仅在市级、区级联盟相比较,嘉兴市将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站和活动纳入其中,优势是全市公共文化更加一体化,更有利于资源统筹和共享,劣势是体系更庞大复杂,不易管理运作。
实践证明,实行文化馆总分馆制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实现系统内各馆之间资源、设施和服务等多方面共享,使文化馆的管理和运行更加高效。而总分馆和联盟作为我国文化馆体系建设的模式之一,亦有其先进性,现阶段已在一些地区得以有效实施并取得了可喜成效,其它许多地方开始纷纷仿效,全国逐步铺开。
二、文化馆合作模式的优势分析
总分馆和联盟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有利于统一规划,在整体上更科学布局。总分馆制和联盟机制改变了过往“一级政府办一个文化馆”、“一个区域设一个文化馆”的局面,由一个主体或多个主体联合建设一个“大”文化馆。这个“大”文化馆可以是由上至下的多层级模式,也可以是横向联盟的扁平模式。这种模式既能通过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实现体系内政策标准的统一、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的区域联动,又具有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当地实际需要配置资源,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最终促进服务效能的提升。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时,可以根据现有基础和经费实力等情况,较为准确地把握总体方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确保文化项目有序推进。
(二)有利于文化馆之间资源共享,促进地区文化繁荣。
之前,处于“孤岛状态”的各文化馆,文化资源的交流合作太少,一些有的品牌项目仅服务本辖区市民群众,其他辖区的只能闻名不能见面。例如,罗湖区文化馆的“军哥剧说”的戏剧小品非常受欢迎,但该演出在罗湖区大放异彩的同时却很少走进别的区,无法在全市范围内“巡回”,让广大市民共享。有了深圳市文化馆联盟以后,类似的品牌项目就能在全市各区文化馆很好地流动、共享,服务全市市民。
(三)有利于资源向基层倾斜,服务更贴近大众。当前,基层文化站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不规范;设施闲置浪费,或者挪作他用;基层文化工作者对整体部署不清楚,文化服务工作不到位;基层文艺骨干匮乏,工作人员业务熟悉程度不高。通过文化馆总分馆制,有利于整合区域内群众文化资源,加强对区域内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以及演出器材设备调配等方面的统筹,克服基层文化服务不足。
三、文化馆合作模式的几点注意事项
??内外图书馆总分馆和联盟机制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但因为服务方式和产品有细微差别,文化馆总分馆和联盟应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摸索创新。
(一)要建立健全、长效的机制
从目前看,各地方的总分馆模式和联盟模式,其各成员单位没有从属关系,仅靠约定的章程动作,很难长久,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机制来运作。如何形成一个高效、严谨的联盟内部运行机制,仍是摆在联盟各成员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制订完善制度章程、管理模式及服务规范,为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和联盟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使总分馆和联盟能够高效、长期运行。
其次,要有经费保障。一方面,通过统一规划和管理,将财政分级拨放的分散经费进行整合,一部分用于分馆、基层文化站正常运作,一部分集中用于整个地区的文化大项目、大活动。这是构建文化馆总分馆的关键,因为总分馆和联盟的根本目的在于统一建设规划,统一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专项经费,用于总分馆和联盟专项服务的开展实践。
再次,总分馆和联盟要逐步去行政化。当前,文化体制的行政化使一些事业单位不再是清水衙门,而是成为十足的名利场,各种“协会”不以发展创作为第一要务,而是沽名钓誉,明争暗斗,文化资源的垄断和权力寻租也备受诟病。文化馆的基本职责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去行政化有利于还原文化馆生产文化艺术、提供文化产品服务的职能。
(二)要简化机构设置,避免功能重复
总分馆和联盟动作需要建立一套“班子”,尽管人员都是得“兼任”,但还是增加了组织建设和工作量。因此,建设总分馆和联盟建设要精兵简政,简化组织,尽量采取非?蛹痘?的结构。比如数字文化馆建设,深圳采取联盟模式后,就由市文化馆牵头,各区馆加入并承担相应模块的内容,建设一个服务整个深圳市的、功能强大的“数字文化馆”,各区文化馆没有必要为应付评估而建立一个类似网站的简单的“数字文化馆”。
(三)重在资源共享,延伸服务触角
无论是场地设施还是人才配备,单一文化馆的资源力量有限,总分馆、联盟机制能统筹协调一个地区文化馆系统的资源,实现共享,发挥合力,提升资源使用效能。
基层社区、乡镇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强弱,直接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无论是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还是西部中相对落后的小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难点都在基层社区和乡镇农村。基层社区、乡镇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最差,经费支持最少,但它们离老百姓最近,是人们获得和享受文化服务最便捷的场所。加大对基层经费和人才的支持力度,能有效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有限的问题,延伸服务触角,是保障老百姓切实享受文化建设成果的有效途径。
(四)向社会开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建设总分馆和联盟不能限于体制内的文化馆站,还应该允许企业或个人文化组织组建中间性的非政府的公益文化组织;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依法依规有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比如,一些民间收藏家拥有价值高、数量大的藏品,政府可以在馆藏场地、安全保障方面给予一定帮助,同时要求收藏家履行一定的公益文化服务职能,提供展品举办公益性的展览等。
结语
文化馆行业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总分馆和联盟模式能更好实现地方文化馆之间资源、设施和服务等多方面共享,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效益,越来越多地区开始实施。但由于体制所限,地方文化馆之间的合作仍然存在诸多障碍,需要深化改革破解。
参考文献:
〔1〕陈娟.试论区域性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文化馆的实践与创新.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2):P12-16;
〔2〕彭泽明.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总分馆制探索[J].上海文化,2013(2);
〔3〕张诗东.关于加强公共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论述[J].文化学刊,2016(4);
〔4〕顾金孚.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研究[J].上海文化,2014(8);
〔5〕巫志南.杭州市江干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研究[J].上海文化,2014(8);
〔6〕陆卫琴.基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与文化馆联盟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15(12);
〔7〕李晓辉.国外大学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优势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0(8)。
作者简介:吴永强(1976--),男,硕士,馆员,现任职深圳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