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馆工作规范

时间:2019-05-13 07:3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文化馆工作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文化馆工作规范》。

第一篇:河南省文化馆工作规范

河南省文化馆工作规范(试 行)

【2009-03-03 河南文化网下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各级文化馆建设,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全省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发展文化馆和其它文化事业的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章 性质和方针

第二条 文化馆是各级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组成部分,是公民享受公共文化权益、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当地财政的独立预算全额供给单位。文化馆是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对当地群众进行文艺培训、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文艺作品、研究文化活动规律、向当地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当地社会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中心、培训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创作中心,是学习、传播、实践先进文化的主体力量。

第三条 文化馆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发展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章 职能和任务

第四条 文化馆的服务对象是当地全体社会成员。通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拓宽群众文化生活渠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条 文化馆的主要任务有:

1、培训本地区文化专业人员及社会文艺骨干。联合本地基层单位,组织文化活动和文化业务交流,并引导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参与培训交流,组织、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协会(团体)开展培训交流;

2、协调组织本地区下级文化馆(站)业务工作;

3、策划组织本地区各种群众文艺演出、比赛、展示活动;

4、组织指导本地区农村、广场、社区、校园、企业、军营等基层单位的文艺演出、比赛、展示活动;

5、组织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

6、搜集、整理、传承、保护、宣传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7、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及政府中心工作,创作反映时代、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

8、深入基层,开展社会文化调查研究,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9、开展地区间的文化艺术交流;

10、出版、编发文艺普及资料,提供社会文化信息。

第四章 机构设置

第六条 省、省辖市、县(市、区)均需设置文化馆。

第七条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编制,要适应当地文化发展实际需要,根据当地人口、地域、面积、民族等因素制定。

第八条 文化馆应根据工作任务及当地社会需求分工,科学设立部室。一般要设置活动部、培训(辅导)部、创作部、调研部、综合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专业部室。

第五章 活动内容

第九条 阵地活动。

文化馆要紧密结合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庆及世界节日,组织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其中元旦、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期间,均应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结合世界环保日、世界卫生日等世界性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

省级文化馆组织各类文化展览每年不少于150天,市级文化馆组织各类文化展览每年不少于200天,县级文化馆组织各类文化展览每年不少于250天。

第十条 延伸活动。

省、市级文化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省级文化馆每年不少于15场次,市级文化馆每年不少于30场次。县级文化馆面向乡村、社区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建设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县级文化馆组织文化下基层活动每年不少于50场次。

第十一条 培训。

省、市级文化馆参与、指导本地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各级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交流、培训。

省级文化馆每年联系基层文化活动点不少于20个(农民工文化活动点不少于5个),业务人员深入农村和社区培训、辅导、调研人均每年不少于36天。

市级文化馆每年联系基层文化活动点不少于30个(农民工文化活动点不少于5个),业务人员深入农村和社区培训、辅导、调研人均每年不少于48天。

县级文化馆依托阵地,做好当地群众的文艺培训宣传发动工作,建立各类长期的群众文化培训。县级文化馆每年联系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活动室、中心)、群众文化协会(团体)等活动点不少于30个,业务人员深入农村和社区培训、辅导、调研人均每年不少于60天。

第十二条 刊物和网站。

省、市级文化馆要建立馆刊,侧重调查研究,及时为文化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有条件的县级文化馆也可建立馆刊。

省、市级文化馆应建立本馆网站。有条件的县级文化馆也可建立本馆网站。

第十三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各级文化馆要做好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工作,建立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库。做好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宣传工作。

第十四条 信息上报。

全省各级文化馆都要建立工作信息周报或月报制度。工作信息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指导部门。

第十五条 文艺档案建设。

各级文化馆应建立文艺档案,收集、整理、保存本地文化活动相关资料及主要业务人员个人艺术档案。

第十六条 文化馆在确保开展公益活动前提下,允许适当开展符合政策法规的有偿文化服务。

第六章 设施和经费

第十七条 建筑面积。

省级文化馆建筑面积应达到6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应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

市级文化馆建筑面积应达到4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应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

县级文化馆建筑面积应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应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

第十八条 文化活动厅(室)。

文化活动厅指用于馆内辅导、排练、展出等群众文化活动的用房。馆内每个文化活动厅面积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其中省级文化馆应达到14个以上,市级文化馆应达到10个以上,县级文化馆应达到8个以上。有条件的文化馆还应设立专门的小剧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

第十九条 宣传橱窗、栏。各级文化馆均要在馆内、外设宣传橱窗、栏。馆外宣传以各类文化信息为主,至少每月更换一次,馆内宣传栏要充分体现文化馆职能。其中省级馆宣传橱窗、栏应达到40米以上,市级馆宣传橱窗、栏应达到30米以上,县级馆宣传橱窗、栏应达到25米以上。

第二十条 艺术演出和展览设备。

艺术演出和展览设备是指开展室内(外)文艺演出所必需的灯光、音响、服装、道具、乐器等设备。

第二十一条 馆内设备总值。

馆内设备总值是指馆内用于培训、辅导和可供下基层演出的灯光、音响、汽车等必备设备器材的价值总和。其中省级文化馆馆内设备总值应达到150万元以上,市级文化馆馆内设备总值应达到110万元以上,县级文化馆馆内设备总值应达到60万元以上。

第二十二条 经费保障。

各级文化馆公用和业务经费应得到保障。

省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省人均0.05元。

全市人口在200万以内的市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市人均0.5元;全市人口在200—500万的市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市人均0.4元;全市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市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市人均0.3元。

全县(市、区)人口在60万以内的县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县人均0.7元;全县(市、区)人口在60—80万的县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县人均0.6元;全县(市、区)人口在80万以上的县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县人均0.5元。

第七章 人员管理和考评

第二十三条 文化馆由当地人民政府文化部门领导。文化馆设馆长、副馆长,实行馆长负责制,负责领导文化馆工作。馆长由上级文化部门负责考核任免。

第二十四条 文化馆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人员考核、业务培训、经费管理、奖惩、工作总结汇报、安全保卫、档案资料管理等规章制度。

第二十五条 省、市级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业务副馆长应具备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县级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业务副馆长一般应具备中级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第二十六条 文化馆工作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在馆内部和全社会通过竞争招聘专业人员和行政人员,对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目标管理。专业人员和行政人员的聘用,需经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七条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非专业人员的比例不能超过馆内在职总人数的25%。

第二十八条 河南省文化厅每年依据《河南省文化馆考评办法》对全省省辖市文化馆进行考评。对当年考评不合格的文化馆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文化馆,建议调整文化馆馆长职务。各省辖市文化局对全市各县文化馆进行考评。对当年考评不合格的文化馆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文化馆,建议调整文化馆馆长职务。

第二篇:文化馆工作

文化馆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 始终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来抓,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局高度重视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为切实加强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确保所担负的职责落实,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室、各二层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贺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局有关全民科学素质的日常工作,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实行落实目标责任制,把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职责列入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及时将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把每项工作具体落实到二层机构和局机关各科室,保证工作任务得以完成。

(二)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年来,我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广场演出、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科普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1、不断改善读书学习环境,为图书馆免费开放创造条件 图书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图书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逐步完善与图书馆职能任务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努力提升服务能力,使免费服务成为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图书馆馆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借书处、报刊室、少儿阅览室免费向市民开放,并且坚持每天开馆10小时,每周开馆70小时,周六周日不闭馆,节假日不闭馆。通过改善图书馆读书学习环境和条件,吸引了众多市民走进图书馆,享受免费开放带来的实惠。年接待读者15万人次,年图书外借50万册次。

2、积极组织网页制作大赛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为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习网络知识,享受健康、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市图书馆与电脑培训学校联合举办了一期“网页制作培训班”,有35名青少年参加培训学习。通过授课和实际操作训练,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积极开展投影展播活动,广泛传播文化科学知识 今年以来市图书馆以节日民俗为载体,通过投影展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着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春节期间,市图书馆组织内容丰富的“欢乐共享过大年”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在灵峰广场开展了“有奖知识问答”、“猜谜语”、“发放科技资料”等活动,从初一至初七,连续七天晚上为广大 市民播放《农村户用沼气开发技术》、《早熟水果丰产栽培技术》、《肉鸡规模养殖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科教片。

清明节和端午节期间,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秀传统”为主题的祭奠英烈投影展播活动,为市民播放了《刘胡兰》、《红岩》等影片,同时还为公众播放了医疗卫生、保健科学、农作物、水产养殖、禽畜养殖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等科教片。

4、积极参加全市大型科普活动,开展送书下乡,让文化科技成果惠及乡村群众

市图书馆开展了以“用希望点燃梦想,用行动传承爱心”为主题的文化下乡活动,为平桂管理区黄洞乡困难学生送去图书400册、书包30个。5月25日,我馆参与了在广场举行的“科普进万家钟行”活动,为当地群众发放科技资料6000份;科普读物200册。9月27日,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单位主办的“十月科普大行动”。

5、积极开展科技助农活动,为农户提供科技信息支持 为加强农村种养植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技术的传播,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一年来,市图书馆加大对联系户帮扶力度,把最先进的科技信息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联系户廖步超在养殖过程中遇到口蹄疫疾病、猪瘟防治失效等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市图书馆馆信息部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数据库资源,为他查找技术资料,并及时送到他手上,给了他很大帮助,减轻了损失。市图书馆信息部的人员还对廖步超进行了多次回访。

中接受高雅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同时培养自觉意识,养成一生阅读的好习惯。活动还建议市民广泛涉猎经济、文学、哲学、历史、科学等各种门类的经典好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市博物馆发挥的宣传教育功能,加强对外免费开放工作,努力提高讲解水平,改善展厅及馆前环境,积极营造文物保护环境,对馆内石刻碑廊进行保护维修,用传统技艺拓印,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碑刻历史文化。

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发挥宣传教育功能,与贺州学院艺术系建立教学合作关系,让学生到我馆进行民俗文化审美课程实践,发挥市博物馆实训基地的作用。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强化宣传,进一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发挥部门优势,继续做好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和系列广场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二)继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民科学素质阵地建设

集中力量,强势推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质 量建设的要求,加快市文化中心建设步伐。以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抓手,积极推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村级公共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工程建设任务,积极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继续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按要求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准备。继续完善文化馆第三次评估定级申报工作,努力争取全市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有新进展。

(三)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坚持“抓管理,促繁荣”并举的工作方针,依法行政,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以严格的执法和热情的服务,加强行政审批,做好专项治理和专项打击工作,不断提高文化安全的监管水平,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地发展,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文化馆

第三篇:河南省综合文化站工作规范

河南省综合文化站工作规范(试 行)

【2009-03-03 河南文化网下载】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综合文化站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发展文化馆和其它文化事业的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章

性质和方针

第二条

综合文化站(包括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是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所设立的文化事业单位,是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成人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当地群众公共文化活动的中心。

第三条

综合文化站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和谐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章

第四条

综合文化站承担乡镇、街道办事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文化管理的职能,具体职能是:

1、协调指导各村文化大院(活动室、中心)建设和管理;

2、对辖区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农村电影、电视放映活动;

4、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举办思想道德、科普、农技知识讲座,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5、开办图书(阅览)室,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读书活动,指导村文化大院农村书屋的建设管理;

6、组织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

7、搜集、整理、保护、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发展;

8、组织、指导村级(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室、文艺协会、业余文艺团队和文化专业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

9、协助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做好文物宣传保护工作;

10、协助上级文化部门管理当地文化市场;

11、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与、配合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工作。

第四章

机构设置

第五条

综合文化站应设立图书室、娱乐活动室、数字资源放映室、文艺辅导培训室、室外活动场地等。

第五章

活动内容

第六条

开放时间。

综合文化站每天免费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7小时,周六周日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第七条

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应建立图书借阅制度。要根据藏书建立书目目录和索引,实行开架或半开架借阅方式,尽量为读 2

者提供方便。藏书要分类上架。要做好报纸、期刊和图书的保存和更新工作,要做好好书好报的推荐宣传工作。有条件的综合文化站还应根据读者需要开展书报订阅服务和跟踪服务。

第八条

综合文化站娱乐活动室要配备棋牌、球类等必要的文体器材,吸引群众开展室内外娱乐活动。

第九条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和电影、电视放映。建立放映制度,根据群众需求及时调整放映内容,及时发布放映信息。

第十条

培训。做好文艺培训的宣传动员工作,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在综合文化站举办音乐、舞蹈、曲艺等文艺培训班。定期对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业务辅导。

第十一条

综合文化站每年要结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及元旦、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第十二条

综合文化站紧密结合当地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基层文化建设,协调组织群众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

第十三条

信息上报制度。综合文化站工作信息以周报或月报形式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指导部门。

第十四条

文艺档案建设。综合文化站应建立文艺档案,收集、整理、保存本地文化资源、文化活动相关资料。掌握保存村(社区)文化大院(活动室、中心)、文艺骨干、文化专业户、业余文艺团队数量、分布等基础资源。

第十五条

综合文化站在确保公益文化活动前提下,允许开展符合政策法规的有偿文化服务。

第六章

设施和经费

第十六条

建筑面积。

综合文化站室内活动面积应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应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第十七条

图书室应配置图书3000册以上,报刊杂志10种以上。

第十八条

综合文化站应配备开展文化活动所必需的灯光、音响、服装、道具、乐器等设备。

第十九条

综合文化站要在站内、外设宣传橱窗、栏,内容以各类文化信息为主,至少每周更换一次。

第二十条

经费保障。

人口在5万以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人均0.6元;人口在5—10万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人均0.5元;人口在10万以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人均0.4元。

第二十一条

综合文化站要保持内外整洁,站内设备完好。综合文化站的房产、场地及设施、设备属国家或集体所有,使用权归综合文化站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七章

人员管理和考评

第二十二条

综合文化站受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监督和指导,业务上受上级文化馆指导和辅导。

第二十三条

综合文化站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人员考核、业务培训、经费管理、奖惩、工作总结汇报、安全保卫、档案资料管理等规章制度。

第二十四条

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应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业务专长、身体健康、热爱本职工作并有一定的政治水平和组织能力。

第二十五条

综合文化站实行岗位管理,做到“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

第二十六条

经当地政府批准,综合文化站可招聘专业工作人员或合同工,工资及工作待遇要得到保障。

第二十七条

综合文化站人员应专职专用,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被调离、辞退及借作他用时,要征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同意。对原有临时工作人员或合同制工作人员的解聘、辞退,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各县(市、区)文化局将依据《河南省综合文化站考评办法》对当地综合文化站进行考评。对当年考评不合格的综合文化站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综合文化站,建议调整综合文化站站长职务。

第四篇:河南省印章工作规范

河南省印章业治安管理工作规范

发表日期: 2011 年 7 月 24 日 【编辑录入: 166019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印章业治安管理,根据《印铸刻字业暂行管理规则》、《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公安部关于贯彻执行〈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公章刻制业审批发证、公章准刻审批、印章业日常治安管理和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章,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议事协调机构、非常设机构和个体工商户、村(居)民委员会(以下统称单位或者机构)的规范名称章,以及冠以规范名称的合同、财务、发票、法人等专用章。

第四条本省对公章实行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制度。

第二章公章刻制企业安全许可条件

第五条 公章刻制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一)公章刻制企业必须《特种行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照齐全;

(二)工商注册资金在 30 万元以上,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且使用面积不少于 150平方米,并悬挂统一规范的外观标识;

(三)具备能够与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联网的计算机和制章设备,并确保计算机和制章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企业从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且有 2 名以上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技术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要有等级证书),并通过公安机关组织培训的技术人员;

(五)刻制的公章必须通过公安部防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符合国家标准 GA241.9 - 2000 的要求;

(六)使用河南嘉华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制作软件、排版软件,并通过网络与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印章信息后台(中心)联网;

(七)企业经营场所符合国家消防和治安管理有关规定,应有保证产品安全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即具备保障公章制作过程、成品公章秘密和安全的专用设施(含保险柜、视频监控或入侵探测报警装置)、接待大厅,并配备专职人员;

(八)建立健全印章系统刻制企业可疑情况报告、承接、监制、保管、验证、登记、交付等规章制度;

(九)法人或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无诈骗、伪造印章等违法犯罪记录,并有当地常住户口;

(十)达到上述标准并通过公安部《印章质量规范与检测方法》(GA241.9-2000)检测的公章刻制企业,由县级公安机关初审,经省辖市公安机关核实,报省公安厅审批,领取《特种行业许可证》,并依法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从事私章刻制业务的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十日内将字号名称、经营地址、负责人等情况报送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备案。

第六条 申请办理公章刻制企业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开办公章刻制经营单位的申请报告;

(二)河南省公章刻制企业《特种行业许可证》申请表(一式三份);

(三)具备合法、固定、符合安全要求的经营场所、设施的证明材料;

(四)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

(五)验证登记、安全保卫、可疑情况报查、财物保管等制度;

(六)法人或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户籍证明以及无相关犯罪记录的证明材料。

第三章 公章的受理、备案、制作、缴销

第七条 需要刻制公章的单位,应将单位设立的批准文件、登记证书、《营业执照》和主管单位的证明信,以及公章的名称、形状、规格尺寸、材质、字体、排列顺序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受理、验证,经核实审批并将信息录入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备案后,出具《准予刻制印章通知单》。用章单位凭公安机关出具的《准予刻制印章通知单》到指定的公章刻制企业刻制。

(一)纳入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公章范围。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精神,纳入公安机关备案登记的公章,包括党政机关、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机构和居(村)民委员会的法定名称章和冠以法定名称的合同章、财务章、发票章、法人章等。个体工商户的法定名称章等相关印章,可以参照公章管理规定实施备案登记管理。

(二)公章备案的手续。省、市、县(市)所属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机构以及其它组织的公章,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审查备案,到指定的公章刻制企业刻制。其中:党政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各级组织、机构需要刻制公章的,需持设立组织、机构的批准文本和上级机关(主管部门)开具的公函(介绍信),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机构和村(居)民委员会需要刻制公章的,需持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刻制证明和单位成立的批准文本,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无主管部门的,需持登记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法人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三)需要跨省、市、县刻制公章的单位,须持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出具的证明和前款规定的有关材料,到刻制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办理刻制公章手续。国家和军队以及省外驻豫单位需要刻制公章的,由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审查备案,并指定公章刻制单位刻制;上级主管部门需要统一制作下发的成批公章,由制发单位的同级或上级公安机关统一审查备案,到指定的公章刻制单位刻制。各县(市、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须经省辖市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明确授权,可以承担公章备案任务;未经授权,不承担此项任务。

第八条 公章刻制企业刻制公章,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核实的、通过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传输的内容刻制公章,并将刻制公章的名称、数量、经办人姓名、刻章日期等内容存入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二)承制的公章只能在公章刻制企业工厂车间内制作,不得转让、外加工刻制;刻制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公安机关审批的式样、数量、规格制作公章,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印章质量规范;成品章应当严格保管。

(三)不得以未经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核实和信息登录的材料刻制公章。

(四)不得未经批准跨行政区域承揽制作公章。

第九条 因单位名称变更或者公章损坏,需要重新刻制公章的,按照本规范第七条的规定重新办理刻制手续;新公章刻制后,原有公章作废,并予以销毁。

公章被抢、被盗或者因其他原因丢失的,应当立即向原办理刻制公章审批手续的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如实报告,并在所在省辖市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声明原公章遗失作废;需要重新刻制的,凭遗失作废声明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办理刻制手续。

第十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完善公章的备案、缴销和日常治安管理、检查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基础台账;公章刻制企业应建立完善公章的承接、制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基础台账。

第四章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第十一条 凡经省公安厅颁发《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公章刻制企业,必须纳入全省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第十二条 印章系统承建单位负责网络系统软件开发、建设、维护等工作,确保印章系统正常运行。负责向承担系统建设任务地方的公章刻制企业提供网络代码和印章原材料;公章刻制企业负责公章的承接和制作,所制作的公章必须按照要求全部录入印章系统,确保印章系统数据及时有效、完整可靠。

第十三条 全省公章刻制企业统一安装使用嘉华印章系统软件,并由河南嘉华网络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系统软件,由各地印章系统承建公司负责协助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实施公章备案登记时,须将相关信息录入印章系统,按照相关规定核定印章规格、式样,生成原始印模,并出具《准予刻制印章通知单》。承刻公章的经营企业凭《准予刻制印章通知单》,通过网络调取公章原始印模,完成制作后,将制作公章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反馈公安机关后台数据库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 除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部队系统外,企事业单位、院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机构刻制新公章时,一律通过系统完成大小、式样、规格的核定以及制作、建档等工作,并按要求制作印章编码,其中单位的钢、铜印章暂不使用印章编码。

第十六条 公章内容、式样及用章单位、公章刻制经营单位相关信息,统一传输到公安机关后台数据库,由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管理和使用。未经公安机关同意,不得将公章内容、式样及用章单位、公章刻制企业的信息提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因办案需要进行印章查询、比对的,须持部门介绍信及由本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后,经省辖市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查询;其他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人员需要进行印章查询、比对的,须持单位介绍信或辖区派出所出具证明,经省辖市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查询。

第五章印章日常治安管理和监督

第十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治安部门和派出所,要加强对辖区印章刻字业企业的检查监督和管理,指导落实各项治安管理措施,督促整改存在的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对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详细记录,并按要求录入印章信息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第十九条 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法从严查处打击各类涉章违法犯罪活动。对未经公安机关许可擅自从事公章刻制业务的,一律予以取缔。对公章刻制经营单位伪造、变造公章或者多次违规承刻公章的,一律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取消其公章刻制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逐步建立完善印章治安管理工作奖惩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民警,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因管理和检查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实行问责制,追究相关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范由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文化馆工作职责

文化馆工作职责

文化馆是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活动场所;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组织群众寓教于乐;

开展文化阵地活动,丰富群众业务文化生活;

辅导、培训群众文化系统的在职干部及业务文艺骨干,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

组织、辅导和研究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 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

下载河南省文化馆工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文化馆工作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馆工作岗位职责

    文化馆工作岗位职责 为使全馆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岗位责任目标如下:馆长工作职责 负责文化馆全面工作。主抓本馆人员业务理论和专业学习事......

    文化馆工作职责

    办公室工作职责 1、党政合署,综合办公。负责组织人事、劳动工资、文秘工作、财会收支、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后勤服务等工作。 2、负责文件的接收、传阅、保管。做好各种会议......

    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管理规范

    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管理规范 时间: 2008年07月31日来源:河南人口网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构建“全员管理、全员应用”的......

    文化馆工作职责(精选五篇)

    文化馆工作职责 文化馆是政府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文化馆以文艺创作,组织活动,文艺培训,基层......

    文化馆安全工作要点

    王益区文化馆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按照区文体局4月16日的安全专项治理会议安排,王益区文化馆安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

    文化馆

    定义 文化馆是县、市一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有的地方也叫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re] 文化活动中心,作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

    2008年度溧水县文化馆业务工作考评材料

    2008年度溧水县文化馆业务工作考评材料依据南京市群众艺术馆每年下发的《区、县文化馆业务工作考评细则》,我馆现将2008年考评材料整理如下:1:组织公益文化活动情况: 我馆以建设......

    分析如何做好县级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

    分析如何做好县级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 县级文化馆是瓮安县文化的核心载体,为推动全县文化向前发展、走入多元化创新道路,在“十二五”期间,瓮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在《加强文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