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3: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乡镇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亿华夏儿女,其中农村人口占80%,农村文化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农村文化的涵盖面广,意义重大,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属于原生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 发展,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引导深化农村改革,构筑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以人为本,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现,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波、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项目难引进。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农村发展网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诸于我县农村文化体制、设施、人才、阵地等方面的问题,好机会经常擦肩而过;四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二、振兴农村文化的对策

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们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乡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方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也不该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避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文化局的主管职能,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最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保住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网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与时俱进,当前的文化站必须直面现实,走出原地停滞怪圈,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觉性,变“求稳旁徨”的被动性为“无功就是过”的主动性,在国家群众文化政策的指导下,迎接挑战,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繁荣我乡农村文化。2011.12.20

第二篇: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亿华夏儿女,其中农村人口占80%,农村文化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农村文化的涵盖面广,意义重大,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属于原生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引导深化农村改革,构筑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以人为本,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现,当前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仅以××乡为例,窥一叶而知秋。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乡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间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围鼓清唱;方岗村的玩蚌精、莲响舞;大魏村、塘陈村的舞龙灯;××村的拉犟驴;小罗村的路竹马;庙王村、魏店村的舞狮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莲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乡各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每年组织多次文艺节目汇演,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很好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全乡现有民间艺人160余人,经乡文体站测试各格的有48人,其中农民乐队三支,××和塘陈唢呐队一支,民间艺术创作骨干5人。1983年美术作品《裁新衣》有省级获三等奖;1996年××农民唢呐在孝感市汇演的《迎新套曲》获市级表演二等奖;1996年文学作品小品《一床

蚊帐》和快板书《让床》在全省9篇获奖作品中双获佳奖,获奖名次均排在名人作品之前;小品曲艺快板书《求医》,湖北小曲《要嫁妆》、小戏《送黄花》、《补萝筐》、小品《访亲家》等7篇文艺作品在市级获表演和创作奖,在县级获奖文艺作品34篇,县级文艺演出每年都有××创作的文艺节目。新创作曲艺作品《憨头送礼》、《看儿子》、《唱××》3篇,多年来,共创作文艺作品70余篇。教育事业逢勃发展。自建乡至1993年,全乡20个村均新建标准化教学楼,1995年“普九”验收经省验收达标。从至今,为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先后将不足百人的塘陈村小学、罗范村小学、操祝村小学、大冯村小学、大潘村小本文来源: http://学并入其他小学,师资得到充分利用,分散的投入和零散的资源更加集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已见雏形;为改善办学条件,借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在××乡罗庙中学举行之机,乡在学生中集资,扩建罗庙中不学运动场的面积10亩,修

建了运动场地,新建学生住宅一栋,学校生活区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积极争取国家学校危房改造资金,先后新修魏店小学教学楼,罗庙中学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学校教育设施进行了添设。扩建改造了乡中心小学,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罗庙中学连续三年获得中考好成绩,一中升学率全县第三位。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新建新农村书屋3个,共拥有各类图书3万册。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农村文化创作与表演人员基本上是50岁以上,传人难寻,现代年青人大多局限与打工经济或创业成家,对农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艺品种面临失传灭绝。

三、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

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波、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项目难引进。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农村发展网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专项

资金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诸于我县农村文化体制、设施、人才、阵地等方面的问题,好机会经常擦肩而过;四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四、振兴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

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方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

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也不该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避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县文化局的主管职能,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

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最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保住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我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网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与时俱进,当前的文化站必须直面现实,走出原地停滞怪圈,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觉性,变“求稳旁徨”的被动性为“无功就是过”的主动性,在国家群众文化政策的指导下,迎接挑战,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繁荣我乡农村文化。

第三篇:关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杭锦后旗文体局

按照要求,我局对全旗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和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旗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围绕新农村建设,实行项目捆绑、集中投入,建成了6个镇综合文化站、97个“农家书屋”和一批高标准综合活动室及农民文化广场,争取到价值200多万元的图书、声像设备和体育器械;新建塞上星、园子渠文化健身广场两处;投资2000万元的文化会展中心,成为全旗标准性建筑,旗图书馆整体搬迁到楼内办公,新购置了桌椅、电脑、书架及图书3.8万册;2009年,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杭锦后旗支中心,并投入运行,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绿色的信息网络环境。“十一五”期间,是杭后历史上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效果最为显著的时期。

2、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一是节日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在每年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和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都精心组织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灯谜竞猜、迎春灯展、大型广场晚会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文体活动,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喜庆的氛围。二是组织举办全旗业余歌手大奖赛、书画作品展评、少儿才艺展示等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连续三年与陕坝镇共同举办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持续一个月。每年组织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满足了基层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是农村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十个一工程”带动下,全旗组建了30多支农民文艺队,以二人台、秧歌高跷为活动形式,在宣传政策法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上发

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创作了一批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品、舞蹈、歌曲等优秀作品。其中,河套艺术团编创的大型歌舞晚会《水源·酒缘·情圆》获全旗第二届专业文艺汇演金奖、优秀组织奖,新创作的歌曲《河套新娘》、《河套话》及舞蹈《古泉恋》、《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李小平作品《庄户人家》获2009感动中国新歌新曲二等奖、《摘枸杞的姑娘》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河套人家》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萨日纳”奖;文化馆长崔瑞军很多美术作品在各级各类书画展中获奖。

3、文化产业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全旗文化市场出现了档次逐步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的局面。全旗有各类文化体育经营实体200多家,经营项目涉及音像租赁、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摄影摄像、书刊租售、印刷、文化艺术培训、体育彩票销售、健身美体和文化用品经营等行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旗镇两级财政紧困,对发展文化事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旗图书馆藏书不足,报纸、期刊等资料也不齐,读者日趋减少;文化馆业务工作难以开展,导致文化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旗8个乡镇,有6个建起了高标准文化站,但是由于文化活动场所设备与书籍资料等严重缺乏,活动场所形同虚设,文化办公活动场所,“一块牌子、一张桌子”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镇村两级没有可靠的文化建设资金来源。目前,除中山影剧院外,再没有一处大型场馆,且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文化活动难以开展。镇村两级虽有许多闲置房舍,可以作为文化活动场所,但普遍无力改造修缮,现有文化活动室大多陈设简陋,藏书量不足,且种类少、更新慢,设施、设备老化、陈旧,不能满足需求。

二是基层文化建设尚未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群众对高尚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知识结构的改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兴趣爱好变为现在广泛的“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新”的多元化需求。广大群众想通过文化活动来提高生活水平、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使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加快增收致富步伐。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原先被动的适应变为现在主动的选择,逐渐成为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然而,目前我旗基层文化总体上与这种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没有抓住群众的文化兴奋点、跳出小文化的圈子;部分地方的基层文化工作形式还比较单一,活动次数少,群众参与面窄、关心支持率低;大部分群众的闲暇时间被打牌、搓麻将、看电视占据,文化活动仅为单纯的娱乐活动,文化真正的教化功能弱化。

三是文化队伍薄弱,业务能力不强。目前,我旗仍尚未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导致目前我旗基层文化人才流失严重,现存在的文化建设工作队伍人才缺乏、结构老化,知识层次不一,工作队伍也缺乏稳定性。加之受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很多优秀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优秀专业人才缺乏,而且人员流动性大,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单调,难以创新。在全旗文化系统里有音乐、戏剧、绘画、艺术创作等文化特长不足50%,文化活动过于单调,缺少趣味性和欣赏性,一些群众

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实用有趣的地方特色相当缺乏。从乡镇来看,几乎没有专职人员,大部分文化工作有名无实,只装个门面,农村文化队伍专业骨干力量大量流失,农村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素质较低,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1、充分认识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创建文化大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出支预算和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为”的误区。

2、切实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必须跟上群众的需求和时代的节拍。针对我旗基层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设备落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前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决定》,把乡镇和社区作为文化建设的两个着力点,做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室内体育馆和室外田径场等设施建设,以建立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为核心,统筹和辐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基层文化工作整体水平。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规划,优化文化设施布局;加快构建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功能和作用。要健全完善文化馆、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三级公共文化活动网络,大力改善群众文化设施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为群众提供就近方便的文化活动场所,初步形成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群众性文化设施为基础,覆

盖全旗的文化设施网络。

3、努力培养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当前应建设组织好三支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民间文化队伍,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等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在经费、场地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扶持;二是建设一支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文化馆、文联、剧团的创作者、演员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为基层多创作贴近群众、生活气息浓郁的节目,努力为基层文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营造一个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环境。

4、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长效性。基层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促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财政在基础建设、日常管理、设备器械更新维护、重大活动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基层文化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可以采取城乡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村民集资等方式吸收鼓励民间资本对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和建设设施的投资或捐赠,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类民办、捐赠以及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基层文化投入机制。

5、引导群众参与文化的自觉性。农村文化建设,除要研究如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问题外,还应研究如何才能使文化成为群众自觉需要。基层文化活动具有点面结合的特点,特别是在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好的一个或几个村,往往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带动一个区域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搞好示范,以点带面,集中人力、物力,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村庄建

立文化示范带,带动了全旗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要积极发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建设,农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通过政府行为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形成群众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播知识,提高群众自身对文化的认识,从而变成一种自觉的需求。

6、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大力兴办文化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文化市场,普及新时期先进文化。积极繁荣文化产品经营和演出市场,鼓励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娱乐项目,以及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特点的娱乐项目,提高大众的参与度。二是抓好管理。按文化市场管理法规,规范文化市场行为,打击文化市场中的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同时搞好对行政管理者自身的管理,做到依法行政。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倡社会文化社会办,鼓励社会法人、自然人兴办文化产业,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办文化的新格局。注重传统的民俗文化和新兴的地区性节庆文化与经贸活动的结合,提高群众参与率。

第四篇: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文化事业发展工作调研组深入小岭、凤凰、乾佑街办部分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察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参观县文化艺术中心、部分民间社团、渔鼓文化传承基地,了解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情况,并召开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调整完善文化发展思路,依托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打造我县地方特色文化,*的文化软实力、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

(一)文化事业发展屡获殊荣。

我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跨越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实施城市形象品牌推介宣传,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百强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等*多项荣誉。深入挖掘以*渔鼓为重点的地方文化,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被命名为“中国渔鼓文化之乡”。多项渔鼓节目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园会、西安世博会、*旅游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围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

,先后建成*县文化艺术中心综合大楼、县影剧院,县文化馆、图书馆分别达到国家一级馆、二级馆标准,并对公众免费开放;镇(办)公用事业服务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覆盖率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镇、村服务点已全面投入运行,文化公园、文化广场、体育馆、文物及民俗博物馆等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文艺创作发展不断繁荣。

设立了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和*渔鼓开发专项基金,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精品力作。《*》等以*渔鼓为品牌的文艺节目,获得省市多项大奖,省内知名艺术评论家给予了高度评价。《*》等*部宣传片在省市均有一定影响,《*》等*部长篇小说相继问世,*余篇文艺作品在省市刊物发表,*件文艺作品和*余幅书画、摄影作品中省市获奖。

(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速。

以特色旅游文化为纽带,打造精品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以朱家湾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深度挖掘“生态文化、民俗文化、演艺文化、中医药文化”资源,打造“中国渔鼓文化之乡”国家级文化品牌,为*山水旅游注入了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包装,全力推进文艺演出进景区常态化,启动实施“全景*”、“传奇*”、“诗赋*”、“楚音*”四大文旅产品工程。

(五)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成效显著。

建立完善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其中*渔鼓、杏坪手工皮纸技艺等*项进入省级保护名录。县文物馆藏文物*(组)件,县境内不可移动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文物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件文物均得到很好保护,凤凰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渔鼓已成为我县特色文化品牌,*十三花、*洋芋糍粑已成为*旅游的特色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室,以文图实物相结合,向公众免费开放。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还处在一个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的问题。

(一)文化事业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一是文化资源整合缺乏统一规划、设计、监管,文化项目的储备不足,对文化产业开发的不足;各部门文化发展的协作意识不强,齐抓共管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尚未有效发挥。二是个别镇(办)和部门部分领导和群众缺乏文化事业发展理念,对文化事业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各镇(办)文化干部大多身兼数职,投身文化工作的精力受限,导致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不正常。村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由于缺乏管理人员、经费等,维持正常运转较为困难。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一是县文化艺术中心综合大楼文化馆、图书馆,虽然对公众免费开放,但公众利用率不高。二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投入总量不足,存在无资金、无场地、无人员等现象,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开展难。三是部分基层村组配备的公共设施、文化书屋、文化广场等场地都处于闲置中,配备的音响、乐器等器材都为装箱状态,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后劲不足。

一是文化演艺市场的策划包装不足,大型情景歌舞剧《竹风清音渔鼓情》《孝义川》虽然成功编排,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包装投放到旅游演艺市场,没有能演示地方民间文化特色的歌舞戏剧的场所,各景区景点也没有可供小型歌舞、民情民俗表演的场所,集中展示我县丰富旅游文化商品的综合购物场所太少。二是旅游文化特色商品开发滞后。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很少,缺乏专门研制生产的企业、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乾佑石、渔鼓纪念品虽完成研制但市场规模不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三是地方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市场培育滞后,杏坪皮纸、凤凰镇的汉剧、二簧、花鼓、渔鼓、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凤凰古镇民居的保护与开发进展缓慢。

(四)文化事业机构管理机制不顺。

一是县级文化机构设置不顺,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以后,监管体制尚未理顺,县文旅局各股室、执法队、基层文化事业单位行政执法职责职能交叉,对文化市场监管不到位。二是人才管理体制不顺,人才进出渠道不畅,文化事业单位人、财、物使用权和决定权不能自主,导致进的人用不上,出不去;需要的人进不来,留不住,文化事业活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三是县文旅局与凤凰、溶洞、牛背梁三个管委会之间管理职责职能不顺,三个管委会均属于副县级单位,县文旅局难以履行管理直属单位职责职能。

(五)文化事业专业人才队伍急需加强。

一是专业艺术类人才不足,县剧团艺术骨干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后备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二是基层文化部门缺乏优秀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难以适应多样性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事业管理服务的需要,民间文化组织缺乏指导和支持。三是文化市场监管力量相对不足,面对点多面广的文化经营单位,执法措施还难以全面有效到位。四是优秀文化人才的招聘引进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统筹规划,明确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一是尽快制订出台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按照“西安第二生活区”的文化产业布局,体现人文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运用系统性思维的方法,统筹谋划,高起点、高水准、高品位的完善全县的文化事业总体规划,并使之法规化,成为指导我县文化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二是加大文化重点项目的储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大向上争取文化项目力度,搞好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对接和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文化政策性资金,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是注重文化品牌培育。着力打造朱家湾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朱家湾入口形象区、云林小屋高端民宿、智慧农家、沁园村新型农业综合区、花锦园花海主题休闲度假区等片区,深度挖掘和展示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游览内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二)加大投入,切实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多种渠道争取文化项目,全额落实文化基础实施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二是争取将广播电视大楼、剧团排练大厅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筹划建设城区数字电影院,更新广播电视台的摄录制作设备。继续加大向省广电局争取“村村通”设备力度,做好偏远山区“村村通”的配发工作,完善

“村村通”的监管机制,保证偏远山区的群众正常收看电视节目。三是适度增加文化事业的活动经费,保证常规性重大文化节庆的活动经费和公益性文化单位正常运行的工作经费。四是进一步做好文物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在重视物质文化保护的同时,给予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挖掘、传承工作以强有力的扶持。

(三)深化认识,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

一是进一步明确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优秀民间文化的优势,在旅游景点和品牌建设中注入文化的内涵,赋山水名胜以灵魂,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促进全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实现旅游文化的单项突破。二是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充实内涵,提升品位,建设一个康体养生、异地养老为一体的新型生活区和西安近郊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做响*旅游文化品牌。三是大力推进特色文化演艺进景区,尽快挖掘开发具有*人文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互动。四是利用重大外宣、招商、文化交流等活动,通过组织文艺界人士宣传*,画家画*,作家写*,歌手唱*,摄影家拍*的办法联合宣传推介*旅游文化产品,继续办好《牛背梁》刊物,打造*文化交流平台,着力叫响*旅游文化品牌。

(四)挖掘资源,尽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是注重对*民间文化、民间戏曲、民间绝艺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树立文化品牌,打响*特色文化。尽快制定我县民间文化保护办法,使我县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戏曲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二是逐步开放文化市场,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鼓励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投融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集体、个人、外商和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我县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

(五)理顺体制,努力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理顺文化行政管理关系,规范行政行为,整合执法职能。二是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和完善善纳人才、善用人才、善育人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公开许诺以优厚的待遇、优越的用人环境和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吸纳各门类的文化拔尖人才。三是采取委托培养、定向培养、招聘大学生等办法,培养和吸纳一批文化产业急需的人才。四是搞好对现有文化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文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五是注重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指导帮助,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促进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六是挖掘选拨基层文艺骨干,建立县文化艺术人才库,加快剧团年青骨干文艺人才培育培养,保证演出队伍的稳定。

第五篇:关于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为配合常委会审议《关于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前段时间,我委对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县文化局的汇报,召开了部分镇(街道)宣传委员、文化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和11个文化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座谈会,实地视察了姚庄镇文化中心,并专门赴海宁市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着力点,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在推进全县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具有较高水平和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文化建设机制不断健全。县委、县政府先后成立嘉善县基层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嘉善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对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特别是单列了基层文化建设考核。各镇(街道)及各职能部门也都强化文化建设领导力度,形成了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县文化艺术中心、县游泳训练馆、县体育场、汾湖国家级水上训练基地、新华书店新大楼等一批标志性文体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512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的吴镇书画院,占地2400平方米、总投资650万元的顾锡东戏剧艺术馆及总投资2700万元的体育公园均已开工建设。镇(街道)文化中心、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全面建成,村级文化中心覆盖率达100%。基本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

3、文化活动载体不断丰富。积极打造“周末大舞台”活动品牌,整合县级机关各部门资源,将各个部门的主题活动统一纳入“周末大舞台”中,使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推进“周末大舞台”向镇(街道)延伸,推出了“周末大舞台走进基层”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周末大舞台覆盖面,扩大了品牌影响力。紧紧围绕镇村特色文化,深入开展“十万农民种文化”活动,做到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媒体的关注与肯定。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力度,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对镇(街道)基层文化建设考核。着力推进文化活动同地方特色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县9个镇(街道)都具有了本地特色的品牌节庆活动。

(二)着力提升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近年来,我县通过积极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大力推进精品文艺创作,不断提升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我县传统人文精神,提出了“以善为美、与人为善、上善若水”的“善文化”理念和“勤、孝、谦、和、思”的“善文化” 精神。在媒体上开设“善文化”专栏,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解读“善文化”。在全县上下倡导和引领共同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与善为邻、积善成德、择善而行”的文明道德新风,弘扬“地嘉人善、嘉言善行、善气迎人”的嘉善传统美德,引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加强基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搭平台、抓培训、强扶持,进一步完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艺队伍网络。依托“十万农民种文化”系列活动,对各基层文艺队伍、业余爱好者开展专业培训。依托县文化艺术中心“周末大舞台”平台,积极鼓励和扶持广大文艺爱好者自发组建文艺团队,参与演出、开展活动、增进交流。目前已建立起一个覆盖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文化队伍网络,全县共有民间文体队伍613支、文体骨干10023人,为繁荣群众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创新县文联及下属各协会的工作新模式,姚庄镇文联与上海曲艺家协会正式建立合作关系,上海曲艺家协会活动基地落户姚庄。制定出台《嘉善县业余文艺团队星级管理办法》,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间文艺队伍建设。

3、完善文艺产品生产供给机制。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了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力度,制定出台《支持和鼓励文艺创作的补贴与奖励办法》等政策,在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专门安排奖励资金,以文学艺术“红杜鹃奖”和“新农村题材奖”评比为抓手,引导和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创作,培育了一批影响广、层次高、内涵深的文艺精品,每年都有20件以上的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比赛、展评中获奖。2011年,全县荣获省级以上奖项、展评的文艺作品共达52项。

(三)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近年来,我县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规划指导、加强平台建设、培育新兴业态,扎实推进全县文化产业发展。

1、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在全市率先增设了文化建设科(文产办),具体协调全县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规划、招商、服务、数据统计等工作。委托上海福卡智库开展嘉善县文化产业发展课题调研,形成嘉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转型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对于影视作品、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企业的奖励扶持政策。建立了由各镇(街道)、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的24人文化产业发展联络员队伍。

2、注重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县文化创意园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有13家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中国归谷文化创意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在深圳举办“嘉善县文化产业(深圳)招商交流会”,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总投资1亿美元的吴镇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罗星街道三浦灵狐动漫大楼正式奠基并动工建设。

3、推动产业新兴业态发展。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主动加大与上海的产业对接,抓准上海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内容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业态产业转移的契机,积极承接产业辐射。加强与上海信息服务业协会的交流,先后举办了“上海网络文化协会嘉善行”、“沪善企业家徒步行”等活动,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上海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嘉善产业基地落户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上海龙软集团建设嘉善国际信息科技产业园。

(四)努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高度重视全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入选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丛书12处文物点的拍摄任务。做好文保单位修缮工作,县级文保单位“金氏后厅”正在修缮,县级文保单位“东岳庙”大殿已修缮完毕,基本确定西塘陆家厅的维修设计方案。公布嘉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7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工作,共征集8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干窑镇治本园林古建筑材料厂接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考察验收组评估验收。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较快,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事业发展提出的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尚需加大

目前我县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还处于较低水平,从总量上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部分已经出台的政策,由于种种原因,遭遇“落地难”的困境,如2009年我县配套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其中就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等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意见,如“县财政安排宣传文化发展资金300万元,逐年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但事实上,宣传文化发展资金自2004年设立至今,一直维持300万的额度没有增加,处于嘉兴五县二区下游,而同样的发展资金目前海宁市已达到了1700万元。

(二)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有待加强

近年来,兄弟县市的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如海宁市仅建设图书馆新馆就投资了1.5亿元。反观我县,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县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欠佳、质量较差、功能不全,很多设施无法使用,使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原应具有的优势反而成为了劣势。综合性大型文化设施欠缺,县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普遍存在场馆老化、狭小,设施陈旧等问题;县文化馆、各镇(街道)文化站设计定位多注重在行政职能上,对其为群众提供培训、学习、辅导的功能考虑不够充分。同时,对于新建的社区或小区,政府文件中曾要求应配备一定面积的文体设施用房和室外活动场地,但实际并未得到有效落实。镇(街道)图书分馆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图书流通经费仅是兄弟县(市)区的50%左右。未建立一支稳定的基层文化阵地管理员队伍,部分文化阵地由于没有稳定的人员、经费保障,存在着开放利用率不高、设施闲置浪费等现象。

(三)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县县、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人才普遍缺乏,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县文化部门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急需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因缺乏灵活务实的人才引进机制,存在着想要的进不来、进来的又不太管用的现象。同时,镇(街道)、村(社区)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变换随意、兼职多,普遍存在“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现象,开展工作时多线作战,忙于应付,直接影响到了基层文艺活动的质量。

(四)文艺精品创作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全县虽然也涌现出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文艺作品,但从总体来看,具有嘉善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准的文化精品力作还不多,绝大部分作品获奖层次不高,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很少。尤其是连续两届的省、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的作品屈指可数。文艺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文艺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对我县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的挖掘和研究也不够,特别是对吴镇、袁了凡、孙道临等嘉善籍文化名人的研究,少有专著、论文发表。

(五)文化产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

目前,我县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规模偏小、集聚不够、整体实力不强,相比周边地区尚处于劣势。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层次较低,缺乏能起到带动作用的高端龙头企业。现有的文化产业缺少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在挖掘利用我县的名人文化资源方面做得还不够,行业模式化和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健全,缺少系统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投入渠道和形式单一,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及专业人才少,整个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三、意见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县的文化事业要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建设文化强县为抓手,结合嘉善实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推动全县文化事业更好发展。

(一)进一步增强意识,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1、提高文化事业发展认识。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会用“四个越来越”阐明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高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2、完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经费保障投入。确保每年用于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不低于嘉兴平均水平,缩小与兄弟县市的差距。

3、健全文化事业考核机制。要把文化事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发展考核激励机制,列入镇(街道)、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充分调动各发展主体的积极性,着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文化、支持文化、建设文化的强大效应。

(二)进一步完善体系,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1、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由于我县文化艺术中心存在的种种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建议政府一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好已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的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好县图书馆、博物馆;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各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社区居民和新居民较为集中区域的文化设施建设更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配足用好各类文化管理服务人员,不断提升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阵地的管理服务水平,确保管理专职化、活动经常化。

2、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积极探索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服务方式及城乡共享、部门共享、区域共享等文化资源共享模式。组织好“十万农民种文化”、“周末大舞台”等各种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举办好元宵、端午、中秋等各类节庆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镇(街道)图书分馆运行质量,加快推进村(社区)“农家书屋”(图书流通站)、中心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把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城乡基层,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加强文化品牌培育创新。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善文化”,立足本地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传奇,精心创作文艺精品,通过培训进修、评奖激励等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我县文艺创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挖掘嘉善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嘉善田歌、西塘古镇、吴镇书画、水乡文化等为主打的区域文化品牌,大力繁荣和活跃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农耕文化、企业文化、创新文化。积极推动我县历史文化名人研究,打响名人文化品牌。要充分整合各镇(街道)资源,从县级层面统筹规划、打造利用好袁了凡这一名人文化品牌。积极打造群众文化的精品亮点,有重点地培育、扶持、打造1-2个真正具有嘉善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升我县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明确文化产业发展重点。要加强调查研究,注重与各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明确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明确发展重点。加强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力度,根据调研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并分解落实。

2、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力度。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地缘优势,结合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工作。加强文化产业招商队伍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并实施灵活务实的产业招商政策。主动出击,高标准、低门槛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企业、高端人才、创意团队、科研机构来善创业,尤其要加强对北京、上海、广东、杭州、港澳台等地的专业招商力度,力争引进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

3、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当前,全国各地均兴起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高潮,为此,建议政府在明确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嘉善国际信息科技产业园、吴镇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归谷文化创意产业园、了凡文化创意园、西塘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规划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创意园的发展定位,争创“一园一品”,培育各自特色,竭力避免不必要的资源内耗。应整合全县资源、举全县之力、集中精力办大事。同时,积极培育扶持本县较具发展潜力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它们充分挖掘我县文化资源,做出特色、做强做大。

(四)进一步引进培育,着力夯实文化人才基础

1、充实稳定文化管理队伍。创新县文化馆、镇(街道)文化站、村级文化中心的管理体制,提高基层文化管理水平。采用各种灵活有效手段,充实县镇文化干部队伍,进一步激发活力,切实提高基层文化站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借鉴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通过县、镇(街道)、村(社区)分级承担经费的方式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基层文化阵地管理员从定岗不定人逐步向定岗定人转化,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管理员队伍。

2、加强文化人才引进培育。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千方百计引进各类高端文化人才。建议建立文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对优秀和特殊文化人才,在户籍、住房、职务聘任、家属随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加强与上海等大城市的交流合作,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和范围,不断提高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艺队伍和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建设一支一流的文艺人才队伍。

3、完善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完善基层文艺团队、民间文艺人才奖励扶持政策,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全县基层文艺团队交流、展示、共享平台,创设“请进来、走出去”机制,扩大影响。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使我县民间文艺人才和民间团队的建设形成品牌,有效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五)进一步传承利用,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优化文化遗产保护环境。要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尤其是县级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建立健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充实业余文保员队伍。完善文化遗产投入保障机制,增加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海宁市每年从商服、商品住宅用地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1%的资金专项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落实。

2、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要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管好、用好文保专项经费。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两者关系,高度重视业已出现的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据反映西塘百年老店钟介福可能要开酒吧)。继续深入发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抓紧研究规划“东门大街”保护、开发方案。

3、拓展文化遗产利用途径。以吴镇纪念馆、孙道临电影艺术馆、“顾锡东戏剧艺术”长三角越剧票友大赛等平台,做好历史名人吴镇、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当代戏剧家顾锡东以及他们的艺术成就传承与弘扬的文章,寓文化于旅游之中,寓文化于经济之中。用全新的视角看待和挖掘西塘深厚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具有西塘特色的文化旅游,将促进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西塘的旅游充分结合起来,提升西塘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西塘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下载乡镇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做法(一)抓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有力推进了全市......

    关于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大县,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

    某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某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艾合买提·艾拜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县人大常委会员调研组的委托,向本次会议作关于**县......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5篇)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

    对于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5篇)

    关于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工作报告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的,好的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关于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调研报告去年,县......

    关于奉节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奉节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精神,我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大全)

    2014年我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工业支撑、项目带动、农业增效、城镇提升、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主线,围绕上述目标,2014年将重点抓好以......

    农村文化事业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