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峡江县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
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的
通
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峡江县委办公室 峡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5月 日
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格局,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工作的针对性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摆上重要位置。各乡镇、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这一事关长远、功在千秋的工作,牵头抓总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并将其纳入党政工作总体规划。各乡镇、成员单位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不定期听取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专项汇报,适时参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各乡镇、成员单位党委班子会每年要专题研究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
2、健全组织机构。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必须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个责任科室具体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党委、政府、成员单位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交流工作信息,决策重要措施。
(二)强化工作保障。
4、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各乡镇、成员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专项工作经费。
5、壮大工作队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依靠党委政府的工作力量是有限的,必
理工作。各中小学校均需建立留守儿童“阳光家园”,开通亲情热线,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要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沟通与交流;要建立留守儿童应急管理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在实施处置的同时,要30分钟内告知其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其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考核机制,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到对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考核内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应给予表彰奖励。
10、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编制管理,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中小学校建立教师补充制度和优惠政策,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队伍老化问题。同时,以600名学生配备1名心理辅导员的比例,为留守儿童较集中的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员。教育部门要将心理辅导员的培训纳入到教师年度业务培训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心理辅导员参加专业培训。
11、不断丰富农村留守儿童文化生活。切实加强农村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必须同步规划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文化部门要经常性开展送戏、送电影、送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营业性网吧的管理,支持学校和社区利用现有资源开设公益性网络服务机构,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文明上网、上文明网。县电视台要制作、播放一定量的青少年专题节目。
12、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按照峡江县“六五”普法规划,完善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与体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业。
16、疏导和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各中小学校要建立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档案资料,掌握具有不良行为、心理问题、性格缺陷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基础数据,同时落实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要发挥法制副校长、心理辅导员、志愿辅导员的作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进一步健全峡江县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工作机制,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财政补贴,建立志愿者工作队伍,为青少年提供救助保护、心理辅导、法律咨询、职介婚介等服务,疏通青少年利益诉求渠道,引导青少年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17、关爱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因有关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优先予以受理、审批。动员志愿者结对帮扶,开展亲情陪护、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适龄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可享受培训补贴。
18、挽救违法犯罪留守儿童。公检法司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注重加强对涉案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对违法犯罪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
19、科学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要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在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农忙返乡之机,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和辅导,进一步增强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意识,指导他们科学的教育方法。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学生”
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直属单位、机关各股室: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者不断增多,导致农村留守学生家庭不断增加,给各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带来新的问题。我县虽于2005年开始,全县上下实施了“守学生关爱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县留守学生多,管理难度大,无现成的管理经验可循,“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仍处于浅层次、粗放型的工作层面;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仍处于探索和建立之中,就是工作出色的学校,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现根据我县“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村“留守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未来的劳动者,他们的健康成长,涉及广大农村的和谐稳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利益。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
理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惠民爱民、关注民生、服务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的现实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心,带着深厚的感情,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学校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各校要对在校的“留守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各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各校建立的留守学生花名册要及时上上报县教文局备案。
(二)实施“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各校要根据“留守学生” 的实际情况,动员和组织学校的教职员工对他们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及困难,尽最大可能及时帮助解决。各寄宿制学校要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学生”寄宿;对走读的学生,要组织教师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得到关怀和帮助。县教文局党委成员固定联系3至5名留守学生,局里其他干部职工和各校中层以上干部要固定联系2至3名留守学生。
(三)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安全保障和应急机制。各校要切实抓好“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经常组织“留守学生”学习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及时检查“留守学生”上学和放学路上交通安全、食宿安全、防火、防水、防毒、防盗、防骗等危及人身安全问题。要经常过问关注“留守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要加强防范,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认真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建立处理“留守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学生”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留守孩子 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四)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各校要充分利用活动室、学生宿舍等学校场所,建立专门的“留守学生之家”,按“ 六个一”(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部影碟机、一部亲情电话、一套青少年读物、一套体育器材)标准建设,并利用节假日、学生生日等一些特别的日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学生在“亲人失缺、家庭失爱”的情况下能真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要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数量和情况,开通“亲情热线”电话,方便家长及代理家长定期与留守学生联系、沟通,让留守儿童真切体会到父母就在身边,不再寂寞和孤单。各校还要积极探索“代理家长”、“心声信箱”、“周末爱心园地”、“留守学生专户”、“集体过生日”、“爱心志愿家庭”等关爱留守学生的有效途径和平台。
(五)做好学生团队工作,建立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以及同学间“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交流活动,增进“留守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对家庭十分贫困的留守学生,学校应纳入“两免一补”范畴,并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给他们以经济资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
(六)开展专门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学生”综合素质。要帮助纠正部分留守学生的不良习气,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其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要加强生存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自我救险能力,培养独立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要加强法制教育,向留守学生传授基本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控制不良行为,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要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的心理、生理知识,通过开展谈心等活动、排解其不良的心理情绪,弥补其情感缺失,培养其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学校要调动“留守学生”在自身教育管理中的自主管理积极性,注重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协作,形成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合力
(一)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学校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留守学生”工作情况,反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党委政府重视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争取政策上的倾斜和经费上的支持。要抓住时机,积极主动地与妇联、共青团、公安、文化、司法等相关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商,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针对学校
门口交通安全问题,校内外乱摆摊点问题,未成年学生进网吧问题等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给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要积极争取社会各届的具体帮助。各学校要争取留守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群众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及其家庭的困难提供具体帮助,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社会网络。要动员和组织老干部、老教师、村(镇)党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学生”牵手结对,保持近距离接触成为孩子们的“编外家长”,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并与监护人沟通指导监护人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三)要明确家长(监护人)教育管理的主体地位。各学校要通过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监护人)的沟通,确保其家长(监护人)努力做到每周与孩子通一次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月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孩子的科任教师联系一次,主要节假日回家团聚一次,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成长,弥补孩子感情上的缺失。家长要与委托监护人保持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生活和学习情况;要主动和学校保持联系,掌握子女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商讨教育子女的策略和方法。
(四)要发挥教师教育管理的主力军作用。广大教师,特别是
班主任老师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与“留守孩子”民主、平等相处,克服单纯的教书观和空洞说教,在思想道德、生活行为习惯上像父母一样地监护、抚养他们,充当其“代理家长”。教师要为“留守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建立关爱“留守学生”教务日记,定期开展与“留守学生”“谈心日”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开展“一帮一”等活动。要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通过与“留守学生家庭”经常交流和与监护人定期家访,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有针对性地及时提供必要帮助,努力成为“留守学生”的知心朋友和重要精神依。
(五)要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有效途径广泛正面宣传 “留守学生”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大力宣传“留守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营造社会各界进一步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留守学生”奋发进取,自尊自立。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县教文局成立由田勇同志任组长,王照鼎、王裕能、夏萍、向仕禹任副组长,基教股、监察股、计财股、办公室、德体艺股、教研室、电教馆等股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基础教育股负责日常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领导组织,具体负责所在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订实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方案和具体工作计划,推
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县教文局已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年终工作考评,各学校也要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办法,建立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2013~2014学关爱留守儿童实施
梁垛镇小学2013~2014学关爱留守儿童实施 为贯彻落实东台市委、市政府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会议精神和东台市教育局关工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摸底,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三、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李道富
副组长:黄剑峰 宋根春 孟敏
组员:周凤官 郑明 王兴宇 杨干华 曹秋华王丽各班班主任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1
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建好“留守儿童亲情室、心理咨询室”学校建好留守儿童亲情室、心理咨询室。室内布置体现温馨、人性化。有留守学生档案资料柜,宿舍值班室有安装两部电话机、班级有视频设备;安排兼职教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作好记录。同时,充分发挥亲情电话的作用,公开电话号码(05***),为留守学生在课间、课外活动、节日等时间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亲情电话”管理教师要组织做好联系记录。
4、真情关爱(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2)生活上优先照顾,为留守儿童提供“爱心午餐”。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每天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鸡蛋。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四、五、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5、实施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实行学生“一帮一”制度。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7、建立定期开展活动制度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8、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活动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梁垛镇小学
2013年10月
第四篇:留守儿童实施成效
岚山区巨峰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实施成效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人。这些儿童“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在心理、情感、性格、价值观等非智力方面容易出问题。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要紧密配合,共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愉快的成长。岚山区巨峰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的25%。针对这一情况,该校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主要做到了一下几方面:
1、加强学校管理不放松。不少留守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上的毛病会变本加厉地滋长。因此,从发现有问题的那天起,就要建立个案,对留守子女“一人一档”,掌握每个留守子女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长务工地点和联络方式、监护人联系方式等。
2、加强与家长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暑假,促成家长安排孩子去城市与父母团聚,了解城市的发展,开阔孩子的视野;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平时,要求家长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3、加强教师自身多关爱。因为留守学生缺少监护,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 但是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都有积极的一面,这要我们更多地走进(不仅仅是走近)他、了解他、鼓励他,但是不要放纵他。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补差制度,老师帮助重点学生补课,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均衡发展;成立了作文书法、乒乓球等7个兴趣小组,让留守学生参加了各类兴趣小组,丰富留守学生的课外活动等。另外,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
4、发挥少先队教育带动作用。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努力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学校每年举办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等活动。开展“留守儿童健康行”活动,为留守儿童免费进行了健康体检。对于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我们作为教师要做的很多,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监护人。而这种“监护”又不是完全的责任人,他还要受到另一监护人的约束,这需要老师更多的付出。但我们可以很好地沟通,用心地交流,成为留守儿童及他的家人的朋友,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5、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实施关爱工程,积极配合“四老家长学校”参与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争取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的支持,配合各相关部门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等经营场所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不良场所。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持续、扎实地开展下去。
多种途径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农村儿童的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甚至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和教育力度,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教育保障。
第五篇: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实施规范
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实施规范
为了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县关于留守儿童工作要求,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规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载体,以师生结对帮扶为形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开展关爱服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一方)长期或连续3个月或全年累计外出6个月以上的全县中小学在校儿童。
三、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
2.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德育处)负责本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爱帮扶、管理“留守儿童之家”等工作,留守儿童工作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各类制度。如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留守儿童管理教师考评制度及“留守儿童之家”日常管理制度等。
(二)队伍建设
1.从在职教师中抽调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负校内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和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抽调教师的工作量记入教师个人工作总量,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
2.各学校要争取留守儿童家庭所在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群众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及其家庭的困难提供具体帮助,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要动员和组织老干部、老教师、乡(镇)、村党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保持近距离接触,成为孩子们的“编外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
(三)实施过程要求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各校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各校政教处(德育处)专门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各校每年春季(3月1日前)、秋季(9月1日前)要组织开展本校留守儿童的普查统计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将统计数据报县教育局。
2.建立并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优先”制度。一要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各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教师。科任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和方案。要积极动员班内的同学进行结对帮扶,促进学业进步。二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各寄宿制学校要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和吃饭问题。各学校要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三要对留守儿童在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各地各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依据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愉悦,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
3.建立并完善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伴成长制度,动员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帮扶。建立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以及同学间“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交流活动,增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对家庭十分贫困的留守儿童,学校应纳入“两免一补”范畴,并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给他们以经济资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同时可邀请热心公益的人士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了解学生校外表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对走读的学生,要组织教师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得到关怀和帮助。
4.建立并完善与留守儿童父母、第二监护人和本人的沟通机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每周与帮扶的留守少年儿童谈一次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每月指导其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学期向其父母通报一次学习表现和行为习惯,形成家教合力;每年陪同其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定期组织面向留守儿童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家教讲座,提高教育子女的方法与技巧。
5.建立完善班主任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代管家长制度,组织教职员工担负起校内监管与教育职责。要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与指导,提高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要每月进行一次温馨家访,加强代管家长与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密切联系,提升代管家长的管理水平。要加强学校管理职能,班主任要切实掌握学生家庭背景,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要与代管家长密切协同,管好思想,管好学习,管好生活,管好身体。
6.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安全保障和应急机制。各校要切实抓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学习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及时检查“留守儿童”上学和放学路上交通安全、食宿安全、防火、防水、防毒、防盗、防骗等危及人身安全问题。要经常过问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要加强防范,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认真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建立处理“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留守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均应建立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可下设活动小组,如学科辅导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文娱体育组等。各校要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在节假日、学生生日等一些特别的日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人失缺、家庭失爱”的情况下能真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1)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达到以下标准:
①活动室1间。符合安全要求,不小于30m2。门口统一悬挂规范化的“留守儿童之家”标牌,室内布置合理,环境温馨,室内还必须悬挂以下资料:“留守儿童之家”基本情况;“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机构示意图;“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及行事历;各类制度(“留守儿童之家”日常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教师考评制度);活动宣传栏(活动内容、活动图片等)。
②设施配备。必须做到 “五个一”,即:一台电脑(接通互联网)、一部亲情电话、一台电视机(有闭路或卫星电视接收机)、一台影碟机(DVD)、一套适宜儿童活动光碟(内容分别包括为少儿喜闻乐见的乐曲、舞曲、动画片、电视剧等)。
③配套设施。图书500册,并配置桌椅书架、文体活动器材(如篮球、象棋、跳棋、跳绳等),要能够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2)“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要求:
①日常管理原则。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管人员。
②开放时间。周末、节假日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课余开放。
③工作运行。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④活动开展。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是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是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是组织社会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留守儿童广泛吸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茁壮成长。
五是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促进心理健康。
8.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学期工作历、品德教育计划、体育锻炼计划;要有活动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年末要有专题总结。
9.档案建设。主要包括:“留守儿童”花名册;“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活动成果;“留守儿童”兴趣爱好作品展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记录及相关材料;“留守儿童”成长进步记录;“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手册;留守儿童工作其他档案资料。
10.留守儿童工作研究。要研究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工作的新规律,不断创新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提高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并积极申报留守儿童工作课题。
四、检查考核与表彰
1.教育局将把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留守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纳入考核范围,在学校工作考核中占一定比例。根据考核结果,对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2.各学校也要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办法,建立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