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家校联系是教师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了解、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与信任、融合关系,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更好落实该项制度,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原则与要求
1.教师不得利用家校联系之便向家长索要钱物。
2.进行家校联系时,不得向学生家长告状。
3.不能向家长灌输消极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思想。
4.进行家校联系时应注意教师良好形象。
二、措施与方法
1.牢固树立正确的家校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专门向家长告御状的不良倾向,切实努力提高家校联系质量。
2.积极主动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并利用正确渠道、采用正确的方式,实事求是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公正、公平,不虚报、不隐瞒。
3.对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要利用校园网平台、家校通平台等,及时向家长发布通告。
4.全体教师平时要通过家访、信访、电话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态势,每学期至少对90%的学生家长进行访问。
5.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使家长能真实地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在组织召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要根据学校计划要制订好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家长会方案,各科教师都要与学生家长见面交流。
6.学校每学期要随机选择不少于30%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家长对学校与教师的态度和意见等。
7.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向家长委员会成员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8.组织外出活动、停课、放假、收费及遇到其它重要情况,教师必须配合学校做好相应工作,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提醒注意保留好有关回执。
9.学生在校突然不适或发病,应当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由家长领回进行治疗,如在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在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三、家访的形式、范围、内容与要求 1.家访形式
(1)上门家访:教师利用课余及休息时间,到学生家中访问,与家长沟通,相互了解情况。
(2)家长来访:家长主动到学校或教师家长访问,交流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
(3)通知家长来访(“约访”):因某件事情,而由学校或有关教师通知家长到学校,相互沟通处理。
(4)电话访问(“电访”):教师通过电话的形式,与家长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
(5)书信及电子邮件(“信访”)等。
2.家访的分类:
(1)常规家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学期中,对学生有计划地上门访问,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2)重点家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班内特殊类型的学生进行重点家访,增加家访的次数,努力帮助特殊类型家庭的学生解决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特殊类型学生包括: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学生、孤儿及智障学生等。
(3)立即家访:对因病缺课两天以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学生本人发生伤害事故或家长发生重大事故、无故缺席旷课、严重违规违纪学生或发生其它重要问题、获突出进步或奖励的学生,要求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在第一时间进行家访。
3.家访的指标要求:
(1)常规家访: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对90%的学生家长进行访问。
(2)重点家访:班主任对每一名特殊类型学生在常规家访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次家访。
(3)立即家访:对每一名符合“立即家访”的学生,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上门或电话访问。
4.家访的范围:
(1)班主任家访的对象为本班全体学生。如同时担任其它班级授课任务的,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量家访。
(2)其他任课教师的家访对象为所任教班级学生。
(3)体育、艺术、科技类等教师家访对象为所带教的运动员、兴趣组成员等。
5.家访的内容:
(1)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及品行情况。
(2)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实际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家务劳动、对待家长及长辈态度等。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指导家长进行学生家庭学习环境建设。
(5)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6)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7)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6.家访的注意事项:
(1)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考虑恰当的谈话内容。
(2)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3)家访时,要注意与家长平等协商、做到有情、有理、有节,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展现教师个人风采。
(4)家访时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长采取说理、引导的方法教育学生,避免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法。
(5)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或家长回避。
(6)家访后,家访教师应及时如实填写《家访记录》。
(7)家访中发现的问题,需学校行政或有关部门解决的,需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德育处。
本细则实施纳入教师业绩考评,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实施。如遇重大决策问题报校委会审议决定。
第二篇: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家校联系是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共同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困难的基本措施。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基本制度:
一、开学初,班主任教师要及时统计学生家长信息及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联系。
二、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正确的方式(如电话、微信等)向家长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到公平公正,不隐瞒,不虚报。
三、每学期利用家长课程招开四次家长会,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与生活情况。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制定好方针计划,争取与每位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各任课教师也要与学生家长见面交流。
四、充分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他们协调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协调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并听取家长合理化的意见及建议,充分的运用到班级的管理中。
五、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本制度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中,由学生护导部负责实施
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
为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使全校教师共同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的良好美德,注意运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从事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让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特制定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
为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使全校教师共同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的良好美德,注意运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从事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让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特制定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
一、评议内容
1.上课不接打手机。在教室内不吸烟,仪表端庄,教学态度亲切。
2.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拖堂。
3.备课认真,讲课熟练,语言准确,重点突出。4.课堂学习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5.教学效果好,学生参与、探究、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6.课堂管理严格,无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7.关注全体学生,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8.教学辅导及时、耐心、细致,顾及全体,照顾个别。9.作业布置,题量适中,批改、讲评及时认真。⒑在老师教育下,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有明显进步。
二、评议方法(1)组织评议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满意度评议,对任课教师分班测评,测评表依照县教育局通知精神。部分学生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填表。每次测评后,由测评领导组(含教师代表)进行统计,计算出满意率。同时测评结果将作为考核、绩效认定、职务评聘等方面的依据之一。
(2)确定等次
考核设优秀、良好、一般、不满意四个等次。考核小组向每一位被考核教师反馈考核评价意见,并作为教师师德和业绩评价内容。
学校问责制度
为严肃学校行政纪律,规范学校行政及教师行为,提高学校行政效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现制定学校问责制度。
一、问责对象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责任、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学校全体教职工。
二、问责原则
问责坚持权责统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和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三、问责的主要内容
(1)教育、教学质量下降;或发生教育教学事故;
(2)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3)对所属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不办理或拖延办理的;
(4)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交办工作的;
(5)学生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学校财产重大损失;
(6)未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公章的;
四、过错的处理
对于违反问责规定主要内容的教职工人员,根据其工作差错事实,情节轻重及违反规定造成后果大小,对责任主体做出适当的处理。情节轻微的,未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给予个别批评教育,并要限期整改;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责令责任主体在学校行政会议上作说明,并予以口头警示、通报批评或其他惩罚;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的,引咎辞职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工作满意度调查制度
1、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将开展教学满意度调查作为切实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实效性的有效措施。通过调查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完善各教育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调查方式: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或电话随访、座谈会的形式。
3、调查对象:
学生家长
4、调查周期:
每学期一次(一般在期末考试前两周)
5、实施流程:
(1)宣传动员:学校通过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宣传教学满意度调查的意义,讲解调查操作步骤。
(2)学校在学期结束前安排各年级学生家长或部门分责任、人大政协代表完成调查问卷或座谈。
(3)数据统计:教导处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4)数据反馈:教导处负责将统计数据及时反馈给校长室和教师个人。
第三篇: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学校(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腾鳌中心小学
2011年3月
学校(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家校联系是教师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了解、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与信任、融合关系,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更好落实该项制度,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原则与要求
1.教师不得利用家校联系之便向家长索要钱物。2.进行家校联系时,不得向学生家长告状。3.不能向家长灌输消极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思想。
4.进行家校联系时应注意教师良好形象。
二、措施与方法
1.牢固树立正确的家校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专门向家长告御状的不良倾向,切实努力提高家校联系质量。
2.积极主动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并利用正确渠道、采用正确的方式,实事求是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公正、公平,不虚报、不隐瞒。
3.对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要利用校园网平台、家校通平台等,及时向家长发布通告。
4.全体教师平时要通过家访、信访、电话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态势,每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不少于8人次。5.每学期利用家长课程召开两次家长会,使家长能真实地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在组织召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要根据学校计划要制订好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家长会方案,各科教师都要与学生家长见面交流。
6.学校每学期要随机选择不少于30%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家长对学校与教师的态度和意见等。
7.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向家长委员会成员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8.组织外出活动、停课、放假、收费及遇到其它重要情况,教师必须配合学校做好相应工作,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提醒注意保留好有关回执。
9.学生在校突然不适或发病,应当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由家长领回进行治疗,如在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在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三、家访的形式、范围、内容与要求 1.家访形式
(1)上门家访:教师利用课余及休息时间,到学生家中访问,与家长沟通,相互了解情况。
(2)家长来访:家长主动到学校或教师家长访问,交流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
(3)通知家长来访(“约访”):因某件事情,而由学校或有关教师通知家长到学校,相互沟通处理。
(4)电话访问(“电访”):教师通过电话的形式,与家长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
(5)书信及电子邮件(“信访”)。
(6)网络交流平台交流,如QQ平台及班级网站及微信的交流(“网访”)等。
2.家访的分类:
(1)常规家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学期中及寒暑假期间,对所有学生有计划地上门访问,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2)重点家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班内特殊类型的学生进行重点家访,增加家访的次数,努力帮助特殊类型家庭的学生解决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特殊类型学生包括: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学生、孤儿及智障学生等。
(3)立即家访:对因病缺课两天以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学生本人发生伤害事故或家长发生重大事故、无故缺席旷课、严重违规违纪学生或发生其它重要问题、获突出进步或奖励的学生,要求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在第一时间进行家访。
3.家访的指标要求:
(1)常规家访:班主任每月家访不少于10人次,每学年对班内每一名学生遍访一次,不遗漏任何一名学生;其他任课教师每月家访不少于3人次;暑假期间家访不少于6人次。
(2)重点家访:班主任对每一名特殊类型学生在常规家访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至2次家访,寒假期间为必访对象。
(3)立即家访:对每一名符合“立即家访”的学生,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上门家访。
4.家访的范围:
(1)班主任家访的对象为本班全体学生。如同时担任其它班级授课任务的,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量家访。
(2)其他任课教师的家访对象为所任教班级学生。
(3)体育、艺术、科技类等教师家访对象为所带教的运动员、兴趣组成员等。
5.家访的内容:
(1)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及品行情况。
(2)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实际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家务劳动、对待家长及长辈态度等。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指导家长进行学生家庭学习环境建设。
(5)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6)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7)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6.家访的注意事项:
(1)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考虑恰当的谈话内容。
(2)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3)家访时,要注意与家长平等协商、做到有情、有理、有节,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展现教师个人风采。
(4)家访时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长采取说理、引导的方法教育学生,避免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法。
(5)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或家长回避。
(6)家访后,家访教师应及时如实填写《家访记录》。
(7)家访中发现的问题,需学校行政或有关部门解决的,需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
本细则实施纳入教师业绩考评,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实施。如遇重大决策问题报校委会审议决定。
教师与家长沟通考核评价办法
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促进教育系统行风进一步好转,特制订如下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敬业奉献、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争创全面全优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自省、自重、自律、自强。
2.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不偏听偏信,不弄虚作假,严格考核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3.坚持舆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坚持注重实绩原则,充分考虑教师工作业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育与惩戒相结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三、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考核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优评先、职务评聘、考核、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7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
家校联系是教师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了解、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与信任、融合关系,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创建家校和谐氛围,共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专门向家长告御状的不良倾向,确实努力提高学校与家庭联系质量。
2、积极主动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并利用正确渠道、采用正确的方式,实事求是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做到公正、公平,不虚报、不隐瞒。
3、落实执行学校家访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及时完成对本班同学100%的家访任务,同时,在家访过程中及时做好有关记录与反馈工作。
4、认真组织家长参加家长会,组织家长参加家长学校活动,并按家庭教育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开展班级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不断改善与促进家庭教育质量提高。
5、组织外出活动,停课、放假、收费及遇到其它重要情况,教师必须配合学校做好相应工作,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提醒注意保留好有关回执。
6、放学后或双休日需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比赛、排练、补课等)应提早一天发出书面通知或电话通知,不得漏报或不报,如产生事故则由教师本人负责。
7、学生在校突然不适或发病,应当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由家长领回进行治疗,如在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在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第五篇: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怎样和家长沟通好,是教师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态度,交流方式等等,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联系的成功与否,因此,要与家长和谐互动,家园公育,教师必须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我在平时的实践中深有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在这儿抛砖引玉。
一、用委婉的语气反应情况
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表现,我们在向家长反映情况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要平和,情况要客观。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好,教师要如实反映,不能夸大其词,如果夸多了,家长会感到老师报喜不报忧。孩子在园发生问题,教师应先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孩子对的一面,再指出存在的问题,今后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这样先扬后抑的谈话方式,家长很乐意地接受,觉得老师能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会对老师产生信赖感。
二、用常交流方法取得配合
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长的帮助配合,如:对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亲子活动、召开家长会,搞活动需带材料等等。可是我们不能等需要配合时才去与家长沟通,这样效果常常会不尽人意。我们可以这样做:利用家长里哀怨合理圆的实践平时常和家长交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谈孩子在园学习、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本班开展的一些活动。如特色活动、游戏活动、早操活动、课堂教学等的一些集体、个人掠影发布在网上,让家长感受教师教学活动的认真,负责,让家长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巧,从而理解教师,积极配合教师。
三、用换位思考取得理解
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们老师常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和家长探讨孩子的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共同教育好孩子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老师有时也要替家长着想,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家长谋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赢得了家长的信赖,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我们没有诚心,不知道为家长着想,一味的追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之责,最终我们只会将自己孤立于家庭教育外,失去家长的配合。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很多,遇到棘手的问题,因自己有时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没有成为阻碍,反而成为了一种桥梁。所以,和家长沟通,要做到换位思考。我们只要能从换位体验中做到换位思考,就能与家长达到最佳的交流状态,取得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配合。
只要我们彼此能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观点、角度上看问题,都能换位思考的话,我想我们的大教育就会走的更远,祥和安宁溢满每个家庭,拥有着美好的生活与幸福的感觉。这就是和谐教育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