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聋校语文教学为例谈怎样上出一堂特教学校的好课
以聋校语文教学为例谈怎样上出一堂特教学校的好课
天津市教研室特教室
刘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等。其中课程结构(也就是课程设臵),课程标准的制订是国家行为。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更多思考的。教材开发中更多的任务要由出版部门,大专院校的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和教研部门来承担。而和广大一线教师关系最密切的,教师有着充分的实践体会的,教师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教学过程。严格地讲教学过程包含在课程实施中,而课程实施的过程涵盖的内容很多:学校、家庭、社会、教材、网络、课外读物、广播电视,些都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内容。本文要谈的是课程实施中的主渠道,即从夸美纽斯倡导的“大教学论”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后得到推广普及的,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可以说,一定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才是施展广大一线教师才华的最重要的舞台。作为特教学校这个特殊舞台上的“舞者”——特教教师,我们要潜心研究的则是怎样上好特教学校的课。基础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有着和普通教育的很多相同点,同时,它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教育原则和规律。特教学校的教师只有在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的同时,又能把握住特教学校课堂教学的特殊规律,才能上出我们理想中的特教学校的“好课”。上述,是为缘起,下面谨以聋校语文教学为例谈几点看法。
一、理想的课堂教学
(一)普通教育理想的课堂教学 1.课程实施改革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称“纲要”)明确指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其中,关于课程实施的目标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
“纲要”在“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纲要”还特别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聋教育理想的课堂教学 1.课程实施改革目标
在教育部基教司制订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臵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中,对课程实施目标是这样表述的:“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长期存在的 语言沟通障碍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加强实践性学习,加强个别化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提倡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 同样,“方案”中,对课堂教学过程是这样表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实践性学习方式作为主导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地在有内容的活动中进行,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心中应是一个个有着不同特殊需要的个体。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采用适合不同个体需要的沟通方式,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实施个别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聋校专用设施设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普通教育与聋教育理想课堂教学目标的比较 1.相同点: 第一,都提出要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二,都强调教师与学生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第三,都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不同点: 第一,聋教育首先要克服沟通障碍,提倡沟通方式的多元化。
第二,聋教育更要加强实践性学习,更注重体验性,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地在有内容的活动中进行。
第三,聋教育更要关注个体差异,加强个别化教学。通过上述以聋教育为例,与普通教育的比照,我们可以基本明确理想的特教学校的课堂教学的大致轮廓。
二、当前特教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一)课改给特教课堂带来新面貌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到第五年,虽然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尚未全面铺开,但是几年来特教学校一直在紧密追随新课改的步伐,积极学习,借鉴新课改理念。这些做法在特教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都收到效益,以天津市为例,特教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热情很高,也取得了比较扎实的工作成绩。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理念新而且不停留在表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们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根据残疾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新课改理念与特殊教育的特殊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充满生机。
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校本教研给特教课堂带来活力,更是当前特教学校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十五”期间,天津的许多特教学校都在承担不同级别的课题研 究的基础上开展校本教研。在教育科研专家的指导下,这些研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从中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学会并习惯于思考,教学不再盲目,而是更有目的性,计划性,教师懂得并乐于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修正和完善。比如一些学校开展的“教师中介理论研究”,合作学习研究都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得以体现。这说明校本教研的开展已经和课程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不仅给课堂带来变化,更作用于教师的思想,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学习型的,研究型的教师。
(二)特教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教育一样,特教学校的课堂也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其中,既有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尚未克服的弊端,也有在开展课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
1.特教学校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 对待传统,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扬弃”。此文对“扬”暂且不论,还是再强调一下要“弃”什么。以聋校语文教学为例,大致存在这样几种问题:(1)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过多的分析课文
有些教师上课时只用一个课时用手语打出课文内容,而不认真地运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理解句意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连贯意思,便进入了分析课文阶段。由于学生词句的基础没打好,就出现了教师一言堂,学生一问三不知的现象。
(2)忽视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基本上排除了对话性质的课文,大部分课文的基调都是报道式的语言,影响了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课堂上很难见到生动的“分角色朗读”的场景。除了教材的“先天问题”之外,教师本身也对培养学生语言交往能力不够重视,甚至胆怯,害怕让学生“张嘴”,满足于“把该讲的讲了”,至于学生的反馈就管不了了,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感悟。
(3)忽视读背,不重视积累
普通教育中存在的不重视积累的现象,在聋校更为突出。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本已没有“原始积累”,再不去刻意地读背,势必造成在语言交流和作文时“无话可说”。
(4)仅存积累中“消极语汇”多,积极语汇少 只能理解而不会运用的语汇被称为“消极语汇”。学生在特定环境里学到的有限的语言量中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解”这一层次上,能运用自如的极少。许多学生学过的词、句、段数量并不少,但大多是消极语汇,阅读时尚能理解,表达时却不会运用。
2.在课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
特教学校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还没有正式下发。特教学校的课改很大程度上还是在模仿,套用普教的做法。教师的热情很高,很多新课程理念都在很积极地实践运用,但是,由于没有深入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教学校的课改研究,缺乏个性化,因此,在特教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应引起重视。
(1)形式化
所谓形式化就是不讲实效,不讲实质,做表面文章。目前,特教学校课改实验中形式化的东西不少,“廉价的表扬,无效的课件,表面化的合作,不恰当的情境”不时反映出来,为做而做,为改而改,而不讲究为什么。
先说说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我认为它对特教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关键在于用得恰当。怎样用叫恰当呢 第一,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比如讲授聋校语文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帮助聋生加深对鲁迅的认识和理解,就要利用课件呈现鲁迅的有关资料图片。第二,化静态为动态,理解学习内容。比如对聋校语文课《马踏飞燕》中“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的理解,电脑动画中飞奔的骏马点踏空中飞翔的雨燕的动态画面,能给聋生理解课文带来很好的帮助。
再说小组讨论,现在,无谓的小组讨论很多,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小组讨论呢?第一,教师要明确小组讨论的价值,只有在个人能力达不到时,小组讨论,合作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才有讨论的热情。第二,老师要对讨论提出要求,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再学会表达。第三,小组讨论贵在适时,不能把它当作一堂课的亮点,随处点缀。对特教学校来说更要慎重,不能流于形式。也许,讲解,辅导更是特教学校学生需要的。
(2)教条化
教条化的问题在于忽视了教学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的一个活动过程,忘掉了具体,拿一个框架来套,不管哪一科,哪一类学生,哪一类学校,哪一类教师。比如“质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都去质疑了。特教学校当然不能不“质疑”!但是,我们考虑没有我们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呢?比如聋生,由于听觉缺陷造成学习过程中接受环节的残缺,衍生言语障碍。他们往往在入学后才开始接受规范的口语训练,并接触书面语言,因此,他们语言,知识的储存量有限,他们更多的需要获取和认知。我们经常能看到课堂上学生无从质疑的尴尬。还有“探索性研究”,每个层面上都要探索,从幼儿园就开始探索了,没有序列,没有过程,没有重点,没有发展。再有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动辄“棒!棒!你真棒!”现在还出现了“棒!棒!我真棒!”还有,一节课下来,学生满脑门儿的“星星”一胳膊的“金光闪闪”。其实,教师和蔼的微笑,赞许的目光,亲切的抚摸不都是很好的激励吗?安静的课堂,有序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对知识的探讨,才是令人期待的。孩子们对学习生厌往往是因为我们教师教学的教条化,把一切弄得没有了滋味,没有了具体情景中的学习需要。
上述两点课改中的偏颇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要抓紧进行特教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合理性,适切性的研究。
三、对实现一堂好课的几点建议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就我们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特教学校课堂而言,大致应具备下面几个特点:(一)要上成一堂有意义的课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 老师要知道哪些是学生已会的,哪些是他难懂的,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要注意的是,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却是不一致的,重点往往是知识上的,难点往往是能力上的,要结合学生的残疾特点来把握。教师的教法要围绕着突破难点,落实重点来运用。
(二)要上成一堂有效率的课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 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我们常在评价一堂课时认为它没有很好地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或则说老师没有很好地进行个别化教学,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说的是一回事。当前,特教学校的生源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重残疾的学生比较多,聋校里有弱智生,盲校里有同时还耳聋的学生,培智学校里轻,中,重度学生各自人数不多,不能分别编班,要混编。在这种条件下,老师如果不能转变观念,一味地追求完成教材,教参规定的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所有的学生,甩下一些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如同局外人,就会偏离教育的初衷。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后我们的生源可能会更少,学生的程度可能会更差,我们不能拿着教材的尺子去筛选学生,而是要真正地以人为本,树立教育的服务理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要上成一堂有生成性的课
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要能够驾驭课堂,而善于抓住课堂上出现的事件,使之成为一个集精彩的环节。作为教师在明确课是不能完全预设的同时,还应该对课堂的不可预测有所估计和准备。要使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求师生都具有开放性,教师要有开放的眼界,开放的胸怀,同时对学生不禁锢。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出的对学生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在今天还是有着深刻的意义。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四)要上成一堂常态的课
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同时,要允许课堂有缺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上一堂好课,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师首先会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反思,同时又保持清醒,不追赶时鬈,并会对时髦做出评价,而不是因为时髦所以跟着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他的心胸也会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第二篇:以小学语文为例__浅谈怎样说课
浅谈怎样说课
一、关于说课的起源、地位及作用
说课这种创新的教研形式起于1987年河南省新沂市红旗区教研室,1994年江苏省在苏州中学举行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把说课纳入比赛内容,199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委会把说课纳入了首届初中优秀青年数学教师评比与观摩活动。
由此,说课成为了进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实验课、汇报课等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晋职、学校录用教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通过说课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成一种趋势。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均开设了“说课”栏目,说课是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什么如此热门?说课能检测执教者是否熟悉教材;能否驾驭教材;是否明白重难点及教学目标;是否领会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通过说课能体现执教者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先进,学法指导是否得当。
二、关于说课的基本概念
所谓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把自己上课的程序,运用的教学方法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说给其他教师或评委听。是说课教师结合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向听课教师或评委讲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形式。
具体地说,说课主体在备好课的基础上,面对受众,根据组织者规定的时间与要求,依据学科的课程标准、运用教学的相关理论、教学的基本要素,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实情的分析,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把握,教学程序与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板书的设计与教学设备的准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引导、帮助、促进、合作角色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发挥,主动性的体现与展示,结合运用相关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对教学整个构思与设计过程,用口头(说)语言为主要表达工具,述说的一种形式。
三、关于说课案与教案的异同
“说课”和“教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概念,但两者有着极其紧密的相互联系,也存在有许多共同点,我们有些新教师往往分不清“说课”和“教案”的区别,甚至有的教师把教案拿来读一遍,就以为是“说课”,这是不正确的。
1.目的相同:
“说课”和“教案”都是为了上好一堂课,“说课”和“教案”都要求教师要掌握和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内容不同:
“说课”和“教案”都离不开教材,但它们的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教案”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安排和某种教学手段的实现,而“说课”则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说课”要求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3.对象不同:
“说课”和“教案”截然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说课者的“说课”本身,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性质,对教师的理论要求比较高,而“教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则要求教师能通俗易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方法,并不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育目标不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关于说课的板块及内容(一般情况)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板书设计
五、关于各板块说课内容、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说教材 1.内容要点:
(1)授课内容或特点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概括介绍课程标准对某一类教学内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或综合性学习等)的总体要求,要准确说明教材编写意图。
(3)说学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常见问题:
(1)对课标把握不准确,曲解编者意图(2)对文本主旨理解牵强附会
(3)对授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依“标”扣“本”,不要脱离教材。
(2)说清楚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不要关系错乱。(3)说清楚学情,不要把握不准。
(4)说清楚所教内容的三性目标、重点、难点,不要拔高降低。
只有从语文教学目标的宏观鸟瞰中,从教材编写意图的中观观照中,从课文特点的微观谛视中,从学生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中处理好教材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及其确立的依据分析言之有物。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无论是一篇课文的还是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符合年段目标的,三性目标整合的,简明准确的。
(1)要把握住阅读教学目标的阶段性。
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
(2)要体现目标的三性维度,更要突出语文能力。崔峦老师在第五届阅读观摩研讨会上说:小学语文要唱好“八字经”:识(识字)、书(写字)、读(阅读)、记(积累)、说(口语交际)、写(习作)、法(学习方法)、习(学习习惯)。要强化语言学习,落实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
(3)要提出“三性”整合的、简明的教学目标。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性”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如,中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学科性)(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教育性)(3)运用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小练笔(创新性)
案例:《观潮》 1.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二)说教法 1.内容要点:
(1)采用什么教法(2)教法分析(3)确定某种教法的理由(从教学内容及学生客观现状分析)。2.常见问题:
(1)生搬硬套,穿靴戴冒(2)滥用教法,不讲实效(3)堆砌术语,云里雾里 3.应对策略:
(1)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生年龄等特点选择较法;“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说出以哪种教法为主(即说出基本教法),哪些教学方法为辅。
(2)说清楚教法的选择和为什么选择这种教法。
(3)说清楚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教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4.出现时机:
(1)在说教材后先概括地说说教法,然后在说教学程序时穿插进去具体介绍怎样运用。
(2)先穿插在说教学程序中详细介绍教法的运用,再在说完教学程序后概括,说清运用了哪些教法以及选择、运用这些教法的理论根据。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
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
2.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
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 4.以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 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 1.内容要点:
(1)说明学法指导及理由(2)掌握何种学习方法(3)促进有效学习的措施 2.常见问题:
(1)忽视教学内容及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联系;(2)滥用学法,不求实效;(3)教法与学法割裂 3.应对策略: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说清楚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何种学习方法;
(3)说清楚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最重要的是说明如何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以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案例《科利亚的木匣》
三、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 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程序、设计)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中的中心内容,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说教学环节、说主要做法、说重要提问、说时间分配、说练习设计、说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6个方面。
1.内容要点:
(1)为达成教学目标,其教学步骤是什么(课前、课中、课后)(2)时间分配(3)预设与生成
(4)简述为什么此过程符合认知规律,此过程能发挥教学的传授、培养和发展的三大职能作用。
2.常见问题:
(1)环节紊乱,条理不清(2)过程与目标错位
(3)内容与教法、学法两张皮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每一步骤的意图
(2)说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环节和如何突破难点,解决重点可以展开来细说,一般的环节则可简略一些。
(3)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六)说板书
1.内容要点:板书是将所教学的内容系统地、有序地设计好、规范地、简明扼要地展示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对文本的感悟。
2.常见问题:一空,二满,三乱,四散,五潦草,六差错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板书设计的理由(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2)说清楚板书与教学及学习的内在联系。4.出现时机:
(1)边说课,边板书。
(2)说课前先板书一部分,再边说课,边板书。
六、“说课”的基本要求
“说课”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六项: 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在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阶段性的关键点,甚至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如何认识每一课时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进而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至关重要,我们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为什么能称之为“把关”老师,也就是因为他们熟悉了学科知识体系中的要点和关键,并善于抓住这些知识关键点来指导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确保教学质量。分清每一课时教案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是青年教师必须下功夫掌握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基本功。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
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讲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要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些都需要“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3.说清本课的课时结构和目标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掌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很有讲究的,如何突出重点、掌握要点,如何化解难点、巩固知识,如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如何演绎示范、归纳总结,如何提问设问、布置练习,都有一个时间合理安排问题,一节好的课离不开一个好的课时结构,要使每一课时的各个教育环节均能恰到好处,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尤为突出,作为说课者,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说课过程中,体现课时结构,反映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
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它要求“说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所教对象,说清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并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强化教学目标的重点、要点,化解难点,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俗话说,“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充分说明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们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同一课时中,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变化,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和教学效果相一致
5.教学过程状态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
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状态的调控,与教和学信息的传递、反馈,实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但往往又容易被“说课”者遗忘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虽是相互联系的,但有主动和被动、先后快慢之分,有时也许老师讲的快的地方恰恰正是学生一下子不能领悟到的地方;有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偏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信息传递、反馈来适当调控,而教学状态的有机调控必须注意提问、设问、练习等信息传递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在“说课”中说课者要充分说明。
6.对本节教学计划的预评估
说课比竞比不上公开课,在实际上课效果不能体现的情况下,说课者对说课内容应该有一个预评估,并将此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预评估中应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中可能“冒出”的个代表性的错误、时间控制上的调整,以及补救措施、目标测试的答疑等。
七、说课的注意事项
说课,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和文化理论水平的综合体现。它是一门以说课者个人素养为基础,以说课的方法、手段的巧妙运用为核心,以展示说课者的艺术形象和风格为外部表现的综合性艺术。其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说课语言不仅要求表述准确、流畅、生动、形象,而且要求语言幽默,富有节奏感,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运用多种语言。
说课的语言表述必须正确无误,做到用词恰当,句法规范、通俗、明白、简练,语言连贯,同时又生动形象。说课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能使听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领会说课的内容,获得鲜明的印象,从而优化说课的效果。从整体上看,说课应当以讲述语言为主,再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肢体语言、朗读等语言。
讲述语言适用范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程序、操作部分、理论依据部分,要求言简意明、有条有理。课堂教学语言适用范围:教学程序环节,要求:说课与上课角色的切换,上课语言力求现场性,注意语调语速的调控,使受众身临其境。肢体语言适用范围:课堂语言是用来证明说课的理论根据的要适时而用。适用于整个说课过程。要求:做好眼神交流、不溺不倦、不媚不冷、在平等中交流。说好开场白,说好结束语。
(二)说课内容不仅要求正确完整、系统有序、前后联贯,而且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内容正确,是说课的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在说课过程中,都不能出现知识性的差错,不允许在科学性上有任何疏忽和失误;又因为说课内容自身是一个结构严密,彼此间具有多层次内在联系的网络系统,每一部分内容都在说课内容这个总的网络系统中,具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凡属说课的基本内容,原则上不仅都应当说到,而且要做到合理有序、条理清楚、意思联贯、环环紧扣;为了实现说课过程的全程优化,在说课过程中要全力做到重点突出,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这不但反映了说课者说课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说明说课者理解教材的准确性和实际处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课才会说得精彩,让人印象难忘。
(三)说课中要求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就说课活动而言,就是要求就说的内容进行上课,并通过教学实践,使教育理论更接近教学实际,从而逐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因此,在说课活动中既要正确认识与处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又要把说教育理论与说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做到结合得自然,使理论为教学实践服务,成为实施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从而使听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达到增进说课效果之目的。
说理论根据,是说课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说课之所以能促使教师钻研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原因。说课用来作理论依据的通常是这样四类:①教学大纲、教材类型、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②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及其他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③教育教学专家的观点、言论;④一切已被社会认可或已形成广泛共识或已得到实践证明的事实、公理、规律、法则或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认识、观点等等。
说课中的说理论根据须注意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画龙点晴,不要每个教学举措都说理论根据或不管需要不需要,都一概把有关甚至是无多少联系的理论都端出来。以至罗罗嗦嗦,让人有一种“卖弄”或画蛇添足的感觉。其次是所说的理论还 要做到准确、具体、贴切,与教学举措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对得上号的,切忌教条式地照搬,或空话、大话、言之无物,如“根据大纲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我班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之类的说法。
(四)课件制作:清晰展示说课内容,形象、生动。
第三篇:以语文教学为例谈高效课堂教学
以语文教学为例谈高效课堂教学
黄育芬(2012-1-7)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结果。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作为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到底要教什么给学生,心里要有数;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特点,看如何教、怎么教效果好;要经常分析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思路。现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改变观念,灵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头”——作者背景、生字段落、中心意思和写作特色,把这些看成语文教学的一种固定模式。一节一节的语文,机械而平淡。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略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活的群体,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他们有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有他们的人生阅历,脱离这一点,只是按我们的思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听老师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剥夺了学生自主朗读、深刻思考、用心领悟的时机。
作为教师,我们还应明确课堂是动态的,有着各种各样的情景。有时候,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或是令人不解的思考误区,或是令人眼亮的思想火花……面临这些教学情景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审时度势,需要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因势利导,或调动,或激发,或点拨,或诱导,乃至于放弃既定的教学方案,抓住教学情景中出现的鲜活而有价值的契机,开辟出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二、精心取舍,灵活整合
高效课堂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回避文本处理的程式化,用自己的头脑和眼光,1 结合自己学生的水平和特点,精心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灵动的整合。如教《山市》一文时我的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由郭沫若为蒲氏故居的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引入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流畅,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句意,进行字词质疑释疑。
3、再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找出关键词,“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理清山市出现的三个阶段:初生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在此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要求抓住每个阶段的特点)
4、三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5、探究释疑。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灵动整合能避免把文章作条块分割,影响整体阅读和审美效果,因此我们在对文章作整合时要有确定的目标,用一条清晰的线索来整合教学内容。
三、加强学法指导,创建学习型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我们组织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所以,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时间的主人。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更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具体做法是对每一新课都让学生明确文体特点,并指导不同文体的学法,如对散文的教学:
(一)欣赏散文的情感美。指导学生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以实现欣赏散文的情感美。
(二)欣赏散文的哲思美。指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人、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片段和场景描写的表层结构上,而应当揭示作者隐蔽在表面刻画背后的特定感受,把对特征和描写的分析,作为了解作者主观感受和哲思的手段。
(三)欣赏散文的形式美。指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揣摩作者思路,理清脉络,从结构入手。对其它文本的阅读可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
1、拓展式阅读。如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可延伸到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和《居里夫人传》等。
2、比较式阅读。指 导学生把同题材作品比较阅读,如可将朱自清的《春》和古诗《钱塘湖春行》对照,指导学生比较,在比较中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有更深入的领悟。
3、归纳式阅读。把相同风格的作品,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加深印象。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我们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我们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练习要精心设计,避免重复。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反馈给学生,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进行全班讲解,人性问题要进行单独讲解,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总的来说,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即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也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作为教师我们应为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第四篇:以综合课为例谈教学目标的阶段性
以综合课为例谈教学目标的阶段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汉语交际能力,所以要在掌握汉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针对对外汉语教学来说,综合课包括听力、阅读、口语、写作教学,综合课通常冠以“初级汉语”“中级汉语”“高级汉语”的形式,它们属于不同教学阶段的综合课,各阶段的综合课都要围绕汉语的基本要素和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它具有融合各单项技能训练的特点,对实施每一个阶段的各单项技能训练起着铺路的作用,对于协调各单项技能课的教学起着纽带与核心的作用。
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教学阶段使学生掌握哪些汉语知识点和哪些技能项目,从而具备怎样的言语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能够用汉语做什么,它具体包括:交际范围,即学生能在什么范围内进行交际;言语技能,即掌握哪些项目的言语技能;水平等级,即所掌握的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等级。言语技能一般被分解为听、说、读、写、译等五项技能。不同的教学阶段对这五项技能的要求也有高低之分。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阶段性,综合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各个方面训练的强化程度、方式也不尽相同。
初级阶段教学:对于零起点的教学对象,经过教学时间为三个学期、每周20学时的初级教学阶段,使其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水平,这是初级阶段教学的总目标。初级汉语综合课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一般场合的交际需要。这一阶段在听、说、读、写并重,做到“四会”的前提下,应该适当突出听和说的训练,教学活动交际化。这是由在中国国内的汉语环境下进行汉语教学的条件所决定的。
中级阶段教学:以HSK等级体系为参照,汉语水平为HSK五级的学生经过中级阶段的教学,使他们的汉语水平达到HSK八级,这是中级阶段教学的总目标。中级汉语综合课是综合言语技能训练课,其目的是要在一学年的教学时间里,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训练,并安排学习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并能运用所学词语、结构和较复杂的句式、语段语篇连贯的手段就某方面的内容或话题进行较正确的表达(口头语 书面),培养学生成段听、读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的工作场合能较自如地运用汉语,提高交际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中级汉语听力”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在学生已有的汉语能力基础上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日常交际汉语的理解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交际中能听懂语速正常、题材熟悉、不带关键性词语和语法障碍的普通话,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中级汉语口语”通过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日常口语交际中必备的词语和句式的基础上,能在一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即一定范围的工作场合比较正确、熟练、自如地进行口头表达,主要是能口头叙述较为复杂的事件,能就一般的事务和问题发表个人意见,能比较顺利、得体地与人谈话、讨论,要求表达连贯,具有条理性。中级阶段教学中其中一条原则比较重要,即听、说、读、写并重,突出读、写训练。与初级阶段不同的是,初级阶段在强调听、说、读、写训练并重的前提下强调听、说领先,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初级阶段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口头交际的迫切需要。
高级阶段:拿HSK水平等级做参照,高级阶段的最高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HSK(高等)十一级,根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要求,高级阶段的最高目标是使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最高级五级水平。经过中级阶段的教学,学生的汉语知识、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离自由运用汉语的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到了高级阶段仍然不能放松在汉语知识、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方面继续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高级汉语综合”课仍然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口语和写作技能,为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分项技能训练打好基础,做好更高水平等级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方面的综合训练。“高级汉语阅读”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汉语原著继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高级汉语视听”通过观看阅读数量的汉语原版影片、电视剧或其他影像资料。或收听一定数量的电台广播节目,使学生的视听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它可以跟口语练习结合起来,采用边听、边看、边说的方式,有的教学单位就把这门课叫做“汉语视听说”。“高级汉语写作”通过有计划的写作训练和讲评,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修辞和语用知识,并通过写作来获得一些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的书面表达更加 2 准确、适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高级汉语口语”通过有计划的口头表达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进行较高层次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可引进当前社会生活、中国或世界上的一些热门话题,增加口头表达的真实性。
拿综合课中各个方面来讲。听力理解过程是重组的过程,避免初级时期的机械还原,同时,将“底朝上”和“顶朝下”这两种知觉加工方式相结合,否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听力教学重要选择适合的听力材料是进行听力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我们进行听力教学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选择听力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可理解性,多样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听、说结合,听、写结合,听、阅读结合,听、做结合,听和听力策略培训结合。我认为在初级阶段,听力的课前内容准备以及先扫清语言障碍的准备是必要的,因为在初级阶段学生水平低,本身语言知识点就很匮乏,直接在听力中发现知识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中高级阶段,可以适当减少这种过分充足的课前准备,加强学生自我辨别性。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能理解所读文本材料的能力,包括对字、词、句、语段、篇章的理解能力,所谓培养阅读能力主要就是指精度和泛读的能力,前者培养阅读的准确性,后者宽泛地说是培养阅读理解的流利程度,汉语阅读教学的课堂练习一般是围绕着两个目标进行的:一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语言形式把握得越好,理解能力就越强,分析、猜测、推论、概括的水平就越高,理解能力就越强,准确性是阅读理解重要的质量标准。二是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量是阅读速度的代表,但阅读数量要在保证一定的阅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速度,这两个目标不同阅读阶段可以有所侧重。以我来看,在初级阶段,保重阅读的质量很重要,因为在初级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还很低,要求他们的阅读速度,是会显得太高要求了,让学生保证阅读质量,在阅读中掌握语言知识点等,为高级阶段的高速度阅读扫清语言障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口语教学中将各个层面的关于语言结构的知识和语用规则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整合和排序。整合和排序的速度和精确程度取决于个体对语用结构知识和语用规则的熟悉程度。越熟练,速度越高,精确度也越高。在这里可能会出现语音“化石化”现象,所以即使纠正学生发音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初级阶段的教学,是 3 奠定学生发音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初级阶段,对于学生口语表达的速度不应有太多的要求,先要保证表达的准确性,速度的提高应该放在中高级阶段,只有在正确的基础上,口语速度的提高才是有意义的。
写作教学方面,吕必松认为:初级阶段笔头表达训练的重点是“写字训练”和“讲话训练”;中级阶段笔头表达训练的重点是“应用文写作”;高级阶段仍可以以应用文写作作为重点,只是要选择较难的训练项目。我觉得在写作方面,初级阶段,要先从小句子写起,不一定是中国学生所谓的严格意义上的文章,写好句子,写好对话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文章是句子的组合,在中高级阶段,不断扩展这种句子的长度,渐渐的就是短篇文章。初级阶段的写作要老师给定题目,给同学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最好可以很好的用到这一阶段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又有新的语言知识的包含,让学生在复习中,又有所收获和进步。在中高级阶段,老师要逐步放宽写作拘束,直至让学生自由发挥。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综合课的各个方面有不同的阶段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合理有效的形成学生良好的言语交际技能和全面的汉语知识。
第五篇:以《春晓》为例,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摘要】
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从素质教育的背景出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表达和演绎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年龄、智力、个性特点,力求易用、生动,体现科学性、辅助性、实践性的原则,切实这学科教学服务,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学设计的展示和演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领会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关键词】
语文 教学设计 依据 原则 技术的应用
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信息化环境下,依据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对象,如何促使人(师生)机、技术与课程、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以 《春晓》一课为例,试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遵循的依据
多媒体教学形式在传递信息方面适用范围很广,但目前更多的是表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这就表明学校中的多媒体教学必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据学科的要求和特点及教学对象来展开。就一年级语文而说,它的教学设计必须有下列依据。
1、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的教学必须体现:⑴ 全面性;⑵ 学生个性特点;⑶ 教育规律;⑷ 主体性、主动性和发展性。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所以素质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人服务,语文的教学设计也是为人而设计。同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人而设计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不仅为学生的智力提高,也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2、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与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语文教学设计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下,着重体现阶段性目标。就一年级而言,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技能,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技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语文教学的多媒体设计必须反映这些目标,而不能跳出这一圈子,哗弄取宠。
我设计《春晓》一课就紧围绕该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包括:情感目标(热爱自然春天,环境时光和生活,感赏诗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拼写、朗读、背诵、初步审美)等。在教学目标的展示和演绎中,我配予明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及动听的音乐来进行,效果极好。
学生年龄、智力特点和个性。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智力的发展远未成熟,经过幼儿园的教育,有一定接授知识的经验,但是低层次的,仅仅是初步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语文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智力特点,从他们的主场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他们虽小,但他们是好动的,活泼的,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急于了解周边的事物。设计的内容力求做到反映儿童的求知需求,分量程度适当,便于教和学。在《春晓》一课中,从目标至过程,从画面色彩的选择到音乐声音的搭配,都体现出反映儿童的求知特点,突出主体,顺序渐进。
3、技术条件: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课堂。信息技术的成熟,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教学软件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依据。各学校为迎合信息化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普遍建立教学平台和校园网。这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市场上可供购买的教育软件很多,有资源类、教学课件类、试题类、管理类、平台软件类以及刚刚兴起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类教育软件等。掌握了技术,制作课件是不难的。我在制作《春晓》教学辅助课件,就使用了工具软件Flash、PhotoShop。这些工具在动画制作、图片处理方面效果好,且占用内存空间小的特点,还可以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学科特色与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系统。为教师备课、讲课提高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注重培养学说读写能力,打好语文基础,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信息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必须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而进行。在设计中要体现科学性、辅助性、实践性和可变性的原则,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用,真心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1、科学性:
首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以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脚本的编写包括识字(生字)、写字(笔顺)、朗读(情感发挥)、口语(注音)、练习(作业)等准确表达教学内容。其次教学程序设计要合理,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它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如《春晓》一课,程序设计为:〖封面导言〗以小学语文课本封面图案为基础;〖知识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生字、课文、等;〖交互方式〗让使用者在一组多个可能的对象中进行选择,各种可能的选择项以菜单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跳转关系〗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要点确定超文本的节点,丰富节点的内容,以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节点间的联结关系,从而改变了一般教学软件死板的线性或树状结构,成为跳转灵活的网状结构使本课件在教学中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实施因材施教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导航关系〗通过导航条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评价与练习〗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强化、矫正和定位的作用。
2、辅助性:
就目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说,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多么先进,都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虽说课堂教学可以进行人机对话,但任何机器同人是不能比拟的,因为人是有情感的,有血有肉的,所以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仅是辅助性的。如果教师不注重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仅靠令人眼花暸乱的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来开展教学,那将是失败的教学。虽然动人的画面一时可以吸引儿童,但它没有实际的内容,靠纯技术性的运作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将被儿童厌弃。当然,辅助并不是简单的辅助,它必须尽可能体现出人机、技术与课程、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切实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3、实践性:
首先是实效性。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要做到目标明确、程序合理、易于操作、画面简洁生动、色彩明丽、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的个性。在实践中有效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其次,适合交流与合作。教学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赋予课件以生命,便于人机交流与合作。通过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每位儿童在课件的生动演绎中享受到人机对话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会认知,学会学习。
4、可变性:
语文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除了追求教学效果,易于操作外,还应该可以进行修改和补充。因为当今知识递增迅速,被教育者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应得到不断的整合,体现其最高的价值。
在信息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还应探讨,现代教育技术该如何运用,媒体该如何选择等问题。本文不再一一探讨。概括来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和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围绕学生年龄进行、围绕易用生动进行,以科学性为指导,以实践性为核心,以生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把德、智、美、情、境、意、声、形、色融于一炉,课堂教学的演绎中,使学生领会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北京人民教育1999、7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下册》人民教育版社2001、12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春晓》一课设计的六个步骤】
《春晓》是一篇古诗文。古诗,有别于其文体,它语言凝炼含蓄、想象丰富,并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优雅的韵律美。须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求其形体且难,解其神韵则更不易,而将其授之儿童,以一堂课的时限,达到其形,明其意,会其神之目标,岂不难于上青天?而我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展示情境,点化含义,学生如身临其境,教者借学生情,情境交融,神情随感觉而动,于是神韵由情感而生,本篇课文的重点、难点随多媒体教学的意趣而解。一幅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春景,流入学生惜春、爱美、赏心悦目愉快的心田。为突破这一重点和完成常规教学目标,我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动画激趣
分别演示四幅动画,伴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谐厚,注意力集中,在享受中初步感知整首诗蕴含的诗情画意。
第二步:润画引诗
在感知动画的基础上,再由每一幅画面分别引出四句诗,最后展示全文,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样设计合乎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第三步: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通朗读,进一步感受整首诗,为下面学习生字,理解诗意打基础。
第四步:掌握生字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识字,要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按其笔划顺序书写,更重要的是能理解其意灵活运用,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快捷性,生动性优势,设计了注音、读音、笔顺、组词等多媒体方式,从而轻易地实现了准确掌握、活用字词。
第五步:读背诗文
根据诗歌的音韵特点,诗歌教学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品尝中国古代诗歌别有的风味,而且能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历史中的现实、现实中的意境、意境中的神韵:──作者胸有境,心境始与亲。朗读时,我除注意指导节奏和音韵外,还要求学生在脑海浮现《春晓》的多媒体的动画意境。
第六步:想象复述
古诗语言精炼含蓄,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领会诗的内涵,体验诗的情味。因此,复述时我注意指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限制,描绘《春晓》多媒体动画中的情境。同时,指导学生感悟诗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结合提问:看到如此美丽的春色,作者有何感受呢?鲜花被风雨吹打在地作者又会怎样?我们平时应如何对待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环保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