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例研修论文

时间:2019-05-12 17:0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例研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例研修论文》。

第一篇: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例研修论文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小学语文组课例研修论文

在课堂中,师生是互动的。老师问,学生就要答,好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回答能够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问题。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总是 “莫不关心”,也不会主动提问,更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有很多教师束手无策,感到头疼,有的教师甚至埋怨:这些学生怎么这么笨,什么都不懂。其实,这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更多的因素还是在于教师。《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学到知识,又懂得学习的方法,这就是要求老师要针对问题,善于引导启发,下面就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给予自信,积极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可就有一些学生就是不肯动脑思考,不愿意回答或不敢看老师或黑板,惟恐老师叫到他。有的怕回答错了,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耻笑,有的同学勉强被老师叫起来,要么回答的声音低低的,含糊其词。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予自信,让学生知道,你们一定行。可以对他们说:“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能回答出这个问题。”“谁举手,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听。”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尽量鼓励他把自己的见解大胆大声地说出来。抛掉怕被人耻笑的心理,树立自信,对于回答得不完整的,可鼓励其他的学生给予补充、纠正。

二、把大化小,抓住要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比较笼统的大问题,或含义深奥,或包容量大,学生往往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着手。这就需要教师把问题剖析分解,回答小问题,再综合探索大问题。通过这种简明、集中的一系列小问题,学生们对理解课文内容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的困难迎刃而解。

三、表情展示、生动形象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候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说出来。教师这时应运用直观手段提示,也可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进行必要的暗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理解“幸福”这一词,可以叫学生站起来把幸福的表情表演给大家看,然后造一个句子,加深理解。

四、启发引导,化难为简

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现象,这说明学生对问题掌握得不够准确。这就需要教师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思路步步走向问题的实质,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五、家庭素养、重在培养。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家庭大多是多口之家,他们都有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生活条件艰苦,父母为维持生活忙于奔波,无暇照顾孩子的学生习,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加上他们如果做错事或说错话,又得不到父母的正确引导,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做错事或说错话,根本就不问其原由,马上进行批评,导致孩子从小胆子就小,不敢多说话,也就不敢主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六、教师引导、重在得法。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只是一味的追求 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有提问也只是希望学生集体回答,以免影响教学进度。也有的的教师在上课提问时,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不懂得回答,久而久之,老师偶尔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也不敢回答;即使有个别学生鼓足勇气,主动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也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答对了也得不到什么,答错了还有可能会出丑,不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没什么损失,不如不答。这样,学生就不会养成主动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的习惯。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我们都给予肯定。不是说肯定学生的回答正确,而是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胆量。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以后也就会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

对于较差或中等学生,教师在上课时应多提简单的问题。学生不能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多提简单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回答的正确率,老师再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就会爱答题。还有的学生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只有老师的问题“我”会回答时,“我”才会举。

教师所提问题难度过高,学生不能作出解答,也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勇气主动,更不用说积极。要知道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原本就狭窄,所知并不多,他们又没有调整良好心态的素养,所以,问题难度过高,有碍于他们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发展。

对于较优秀的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特长,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样他就不会觉得老师总是提一些简单或只能提简单的问题,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这类学生,教师还可以让他们也 当当“小老师”,让他们为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分配任务,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优点。

总之,学生能不能在上课时积极主动发言,最大因素取决于教师。只要老师能在上课时能针对学生的知识特点发问,并及时给予学生发言积极的肯定,他们就会在长期的学习中养成积极而主动回答问题。

第二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

(1)找题眼。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①谁向谁借?②为什么借?③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①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②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3)揭矛盾。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谒动力。

(4)比好坏。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除了上面的,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这样逐渐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从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1)结课的艺术。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如学习《观潮》一文时,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设计拓展性练习。如《称象》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的智慧的故事?(司马光、诸葛亮)还想知道曹冲的其他故事吗?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

1、找题眼。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①谁向谁借?②为什么借?③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①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②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3、揭矛盾。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谒动力。

4、比好坏。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5、抓感兴趣的部分。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除了上面的,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这样逐惭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从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1、结课的艺术。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如学习《观潮》一文时,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设计拓展性练习。如《称象》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的智慧的故事?(司马光、诸葛亮)还想知道曹冲的其他故事吗?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自觉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第四篇:在课例研修中成长 ——《怎样做课例研修》读后感(范文)

在课例研修中成长 ——《怎样做课例研修》读后感

2013-04-08 09:06:40|分类: |字号 订阅

从佐藤学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始,再到这本《怎样做课例研修》始,在学习有关课例研修内容的同时,我开始关注我的课堂。做了这么几年的老师,虽然也在努力上好自己的课,努力听课,从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习,可是现在想来,也从来没有用过什么科学的方法来听课、评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真的是我的老师如何教我,我就如何教我的学生。听课、评课是完全凭借经验和感觉来。虽然也在不断的学习、反思,可是发现自己这三年半的教书生涯,自己的课堂并没有很大的改进,依然是传统的不能在传统。直到上学期听周卫教授的讲座,然后看这本《课例研究与课例报告》,才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所以从今天开始决定,努力、认真地对待我的工作、我的课堂、我的学生,从今天起,做个努力、积极的人。

还记得读《教师阅读地图》里面也有说到教师的三种知识:原理知识、案例知识和经验知识。原理知识是关于所教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的教学方法的知识。从心理学专业跨到数学课堂,貌似所教的那些知识自己也都会,也是涉及到的数学思维还有具体的细节,很多很多是我所不了解的;而关于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自己更是欠缺。所以说,听专家的讲座,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离专业的数学教师有多远的距离。《小学有余数的除法》课例给我们这样一种理念:数学就是生活,所以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如分豆子的经验。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做形式

化的过渡。对于聋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来说,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如何从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算式是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得以完成的。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性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所以课例研修是在说课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三个环节中不断循环,直至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它很像以往公开课、赛课前的磨课过程,但是课例研修的目的不是教学水平的“亮相”,教学技能的“示范”与教学成果的“展示”,……而是为不断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依靠群体在自己教学岗位上更快成长,更好发展。所以教师在做课例研修,也是在不断的自我成长。

二、如何听课、评课:针对如何听课,那就是要做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关注关键事件;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观察的目的也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针对如何评课,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评估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然后看学生怎么学,最后看作业,看学生学的如何。课堂观察有四个维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性质、课堂文化。而针对自己以往一直以直觉和经验为主的听课、评课,还有更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而针对周教授提供的课堂观察记录表,给我们听课老师也提供了几个不同的观察维度,让原本以为无法量化的听课进一步量化,也让上课的教师意识到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自己的教学课堂、改进自己的教学课堂。

三、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关注主题的选择,一定要切口小,必要可行。这个和论文的题目的选择方法是一致的,忌大而空的课题。课例研修的主题应该

来自真实的课堂,来自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因此,课例研修的主题可以来自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来自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可以来自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课例研修的主题应具有普适性,研修主题一定是参与教师共同面临的教学难题或是共同感兴趣的教学问题。

结合我目前的课堂以及我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我们中学组老师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我们聋生学习的特点,我想我们的课例研修的主题可以是有关学生学习方面的,比如小组学习对聋生学习能力的作用探讨这个方面的,究竟课题定为什么,需要我们再进一步探讨。

四、而关于文献的参阅、引用是我们一线教师所欠缺的,不过自己这个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课例研修的基本框架:研修的背景、研修的过程、问题的讨论、结果、鸣谢与文献。

从《小学有余数的除法》到香港创意教学法-----开放式默写,再到作文指导课《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期待着我的精彩课堂能够出现……

第五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浅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浅谈

摘 要: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精讲课例,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篇引带,实现阅读教学的省时高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要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语言的深处去,才有可能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内涵,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因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也就十分重要了。因为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呢?笔者对此问题的认识如下。

一、通过精讲课例,掌握阅读方法,以篇引带

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不同的主题来组元编排的,且每个单元都至少有一篇是具有引领性、针对性、代表性的精讲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领悟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掌握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步骤、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来学习其它课文,就能够通过教学一篇,引带多篇,不仅实现阅读教学的省时高效,而且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学习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奇观”中,通过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学生感悟了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那么在《火烧云》一文的学习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学习的方式用同样的方法来体会火烧云的变化多端,感悟作者赞美大自然的心境。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1)重视导入环节,激发兴趣。课文导语设计,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力求在课文导入时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板书课题后,通过“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和想说的”一下子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我想知道爬山虎是什么?”、“爬山虎是不是小壁虎啊?”、“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爬山虎的脚可能和我们的脚不一样吧?”......再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通过文章的作者介绍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做为一名建筑师,为我国人民熟知的不是他的建筑设计,而是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怎样的呢?这样,学生在一接触文章就在质疑和思考,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在初读感知时给学生明确初读要求,便于他们有的放矢的读课文。初读课文,学生要把整篇课文读通,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还要学习生字词,这个环节有些教师往往会忽视辅导,这时,我通常是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初读的效果、收获和不懂的内容,特别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完成初读的要求,对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这样,学生的初读交流汇报时就有汇报的内容,不管是字词、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自己了解到的、懂得的、不懂的等等都可以与同学交流讨论。

(3)在精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及难点部分进行学习,要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学生在读时的感悟往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内容相结合,通过精读,悟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我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让学生说说你对小鸟对着灯火唱歌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发言有很多:小鸟珍惜他们的友谊,信守承诺;小鸟为他的朋友而伤心;大树没了,小鸟没了自己的家,他很难过......我没有刻意去引导学生往哪方面感受,学生完全能通过他们自己的阅读对文本呈现自己的感悟。

(4)在总结拓展时,尊重学生个性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每上完一篇课文,我都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和体会,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把文中的人文精神与自身行为相对照,进行了自我反思;有的流露出对文中人物品质的深深崇敬;也有的联系课文内容把文中的人物作出了客观正确的评价。他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对文本的解读中,从那一句句真挚而深刻的语言中,我看到孩子们身上闪烁着质朴、善良的光环,透过这光环,我看到了童真、纯洁的美好心灵。这就是孩子们的世界。

三、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1)教师可结合课内阅读实际情况适时给学生推荐优秀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如学习《蟋蟀的住宅》、《冬阳?童年?骆驼队》、《景阳冈》、《草船借箭》等课文,我就及时介绍课文出处,讲述相关精彩内容给学生听,激发读书的欲望,鼓励学生去读原著,再推荐相应的《昆虫记》、《城南旧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课外读物。

(2)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的交流活动,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或将书拿回来,读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或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更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下载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例研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例研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山东省昌乐县城南街道边下小学岳西河 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教学研究也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共五则范文)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 李利华 感悟,是指在与文本进行充满思维和语境直觉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人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现出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营造......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教学例谈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所占篇目虽然并不多,但有别于其他体裁,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性美,语言准确,优美生动。神话类文体教学要寻求“语文味”,就要抓住其语文的“根”,品味独特的语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

    践行“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赋予自主学习的权利 如果说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那么创设条件,提供自主的空间则是学生......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共5篇)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1.“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定义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标及教材......

    在教学中你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在教学中你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之前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学生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