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共5篇)

时间:2019-05-13 04:2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1.“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定义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标及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提出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导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里的“问题”含义采用广义的解释,其表现形式可以是疑问句,也可以是布置的学习任务,创设的模拟情境下学生所面临的困惑、挑战、欲达的目标等等。

问题有三类,一类是教师设计布置的封闭性问题;第二类是教师设计布置的半开放性问题;第三类是教师设计布置的全开放性问题。

2.“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

“五环”是指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基本遵循的“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三步”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遵循的“三个”步骤,即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一中心”是指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要遵循的一个理念,以问题为中心,即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

3.“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核心要义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核心要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就是指在学生学习教材之前必须是问题、任务、目标在前,杜绝学习的盲目性。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就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节课之后,带着需加深理解、探究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解决,使其保持亢奋的学习热情。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将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归宿,将问题作为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主线,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第二部分、问题引导教学法实施的程序

1、提出问题

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后教师及时进行检查指导,扫清字词障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就是教师提出引领全文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要求一是引起学生思考,不是到书上一划就解决的,二是要成为你下步分析理解课文的切入点。让学生读课文。

例如:《再见了,亲人》设计的“从文中的哪些人和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生命 生命》设计的“文章围绕生命的主题写了那几个事例?”这两个问题都是教师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而设计的牵引性问题。教师明确提出问题后,同时向学生提出,在认真思考老师提出问题的同时,你通过阅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说给你的同桌,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还解决不了的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提出来。我们之所以要先明确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一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这就实现了全员学生都在读教材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实现了全员参与而且是思维上的参与。阅读课文最忌的是无目的、无任务的读,或者是事先不明确问题或任务,待读完后提问题,提任务,教师往往犯这样的错误,是违背了思维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其作用在于: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三是促使学生之间去说、会说、善表达。培养合作意识。四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五是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学困生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师要激发勉励学生多思考,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难题,提出相关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在教《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杨梅是什么样的?故乡的杨梅有哪些惹人喜爱的地方?”等等。而后,带领学生梳理问题题,先处理相关字词的难题,再立足中心句确立难题处理的次序。如:让学生找出中心句——我爱故乡的杨梅;而后抓住这句话带领学生质疑,确立研读思路:1.杨梅是什么样的?2.故乡的杨梅有哪些惹人喜爱的地方?3.课文是如何详细描写杨梅惹人喜爱的?4.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样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得带领学生依照问题阅读课文,体验、感悟课文语言。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对意义不大的问题可做个别指导,让其再生“问题”。总之,我们要与学生共同分析并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还要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解决问题

质疑问难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解决问题的环节我们可以充实发挥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功能,将小组互助性学习后没有办法处理的难题,全班汇报然后在授课中逐步完成。以《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为例,学生最后把难题的焦点放在了:地球毕竟可爱在怎么样的地方?地球母亲的慷慨表现在哪儿?地球易碎的理由有哪些?面对学生的疑问,带领学生联系全文,联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展开小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使学生在了解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整个过程中,体会到地球妈妈是在毫无保存地对待咱们,她无私地为咱们提供各式各样资源,哺养着全人类,从而使得理解地球的“慷慨”。后边关于解决问题的“三步”我们再展开讨论。

3、归纳概括

按照语文阅读教学的总、分、总的基本规律,归纳概括环节实质就是回到后一个“总”的阶段。作为一个完整的一篇文章的教学,其“归纳概括”非常重要。是要实现学习这篇文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目标。“归纳概括”什么?如何做好“归纳概括”?我们可从如下几个角度思考:

(1)、要从文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角度思考归纳概括什么内容。即这篇文章体现它的工具性是什么,体现人文性是什么?

(2)、体现人文性时,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想要说明什么,告诉什么?

(3)、体现工具性时,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除了编者在认真思考作者写作意图外,同时还要思考作者是用什么办法体现文章的人文性的,也就是写作方法。

(4)、归纳概括要由学生去完成。如果学生不能完成,那么足以说明这篇文章没有学好。要让学生学完文章之后能从文章的人文性、工具性角度归纳概括。要在“分析、理解”课文过程中,体现出人文性、工具性,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完成概括归纳的内容。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进行规范性总结,并教给学生归纳概括的方法、途径,要授之以渔。

我们这样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以及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还要提供学法上的指导。学生则要通过归纳与总结,反思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学习过程是否科学,探究是否深入,与同伴合作是否和谐,方法是否有效,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时自己的学习方法最优化,学习效果最佳化。

4、巩固应用 小学语文字词句的训练是教学重点,品读文本后要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写字、扩词、摘抄、背诵、仿写都是训练内容。5.拓展创新

文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生活的积聚与抒发,绚烂多彩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语文学习更要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增长智慧,他们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了自主学习的探究者,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通过我们的一些引导,设计一些语言实践的练习(包括口头、书面、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的积极状态,并不断发现新问题。学生在这一学习环节中,要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要有所创新。如在上完《秋天的童话》一课后,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秋天的童话”。再引导他们:“如果秋姑娘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们可以用秋天景色的变化写话,比如:小草妹妹会对秋姑娘说什么?花姐姐会对秋姑娘说什么?大树爷爷呢?”通过这样的引导,他们写出了更精彩的话来,体现了学以致用。

第三部分、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五环三步”中的“三步”即解决问题分三步。

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 教师由于教学情境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产生新的问题和精彩的追问是贯穿始终的。所以说“解决问题”环节既是在“五环”中一个独立的环节,也是贯穿在其它环节之中。把它做为独立环节来说,是因为在分析理解课文中,学生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生成新的问题及追问,都是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是利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就解决问题的三步来说,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基础,后一步必须以前一步为基础,也就是说,没有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一步,就不能产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的前提是自主,因此我们教学首要强调的是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自己没有动脑去想怎么能去合作呢?在我们初期实践“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时候,偶尔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经常是问题一出来就说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去解决,这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带有很大的虚假性,必须摒弃。真正的有意义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只有建立在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必须在合作学习仍不能解决时,教师给以提示、引导,使问题得以解决。实现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在这一步我们常常易犯的错误就是急躁。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结果代替学生说出来,或者让优秀学生说出。失去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全面性的培养、锻炼,使课堂失去了精彩。我们要切记,检查课堂教学好与坏是效益,即学生是否学会,是否能力得到培养。而不是我们教师完成了授课任务。以前在上课时会不自觉的犯只为解决问题而教学的错误,被学生提出的问题牵着走,丢了语文课本该生动美妙的语文味。现在经过领导们的听课指导和自己的反复实践之后,渐渐懂得“问题引导教学法”与各种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巧妙的结合,把解决问题与品词析句融会贯通于一体,才是更好的理解了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质。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创设情境。特级教师林承霞教学《月光曲》一文,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室里响起了美妙的钢琴声,让优美的旋律与学生的想象一齐起飞。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借助多媒体手段穿插读、议、讲于疑难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探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从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愁苦酸甜。

(2)把握适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要把握适当的时机,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深度的把握。例如,我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就在仔细的琢磨,课文本身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问题,它更多的是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于是在“静听心跳”这部分内容中,我主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说理解谈体会。杜威曾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我利用音频让学生自己感受和倾听心跳的声音,当学生为自己的生命而自豪激动的时刻,顺势引导学生说说白白糟蹋的现象,哪些人好好使用了生命?当张海迪、海伦凯勒、环卫工人等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的事迹从孩子们口中涌出时,榜样的作用就已植根入孩子们的心灵。也为后边谈“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光彩有力”做好铺垫。

2、创设合作情境,激活学生小组讨论的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与同学充分讨论的同时激活自己的思维。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小组讨论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自己讲述,他们就会明白植物生长与雨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飞联系,此时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

教师的某一问题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并且这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难以选择。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3、巧拨妙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五环三步”中第三步,教师点拨解决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关键的一步。我们应该通过文本,结合学生的问题,想方设法的强化情境,也就是把课文中作者所蕴含的具体事物生活空间的情感,通过场景、氛围和图画流露出来。这种形与情的相互作用下,使他们眼前出现相类似的场景,进入合理想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丰富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阅读作品中更得到升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段中,省略号略掉了什么?大家还知道小兴安岭有什么树?学生很快会说很多,数也数不清。想想几百里都是树,那说明树木多,也说明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从而眼前会出现一片无垠的“绿海”。这样读起课文来会边读、边想象、边欣赏,感知小兴安岭的风景美。在《生命 生命》一课孩子们提出问题环节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个是:瓜苗为什么能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生长?我为学生创设了小瓜苗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的情境。缓缓的音乐中,嫩嫩的小瓜苗顽强地在砖缝中露出脑袋,那种生之顽强深深打动孩子的时候,学生不由自主的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可能没有这样的点拨,孩子们也会回答出这个问题,但远远不会有这样深刻的感受。

仅仅能提出问题不是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我们要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寻求对问题的深入认识,以求获得对问题的解决,并且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再带着问题结束,让学生的头脑始终保持“有问题”,并时刻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使学生逐步具备一种探究的精神和毅力,使所有学生的能力在“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探究中得到提升。

第二篇: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情境教学来自于小学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李老师先是从外语的情景教学中得到启迪,创立了情境教法。其后,借鉴我国文论的“境界学说”,逐步建立了情境教学体系数。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地向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学习的成功范例。情境教学怎么搞?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然而,寻其原则,倒也有一、二。“情境教学”特色在于生动有趣,使学习成为乐事,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情境教学是使学生成功、自信,让学生不断发现语文之美,发现自己阅读表达上的进步,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情景教学法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使用的一种教学新法。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作为近年来在教学课堂中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浓厚情景氛围,使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情景教学通过情境氛围的创建,对学生起着有效的激励作用,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注意事项分析,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情景教学法的认识.“情景”一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景”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到了清代,《人间词话》更有精辟的阐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为大家所知晓。本文所指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统一在情景中,并凭借学生进入情景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使其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文”与“道”两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带入情境”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因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

直观教学法.老师借助照片、挂图、板画、实物、模型、标示、多媒体创造直观形象,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教《桂林山水》把桂林山水通过电视片、网上下载制成录相片,使学生静中见动。直观展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正确理解课文,深刻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欣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境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演示实验法.不少说明性课文,特别是科普文章和科学小品,均可借演示实验重现情境,进而理解其知识的内核。如《捞铁牛》、《琥珀》、《黄河象》等,演示“琥珀”形成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能从课内带向课外,让学生阅读《煤》的形成等科普文章。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而终身受益。

即兴表演法.在帮助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分角色利用简单的头饰、面具表演教材内容并组织评议,在评议中,对照课文,反复研读,加深理解。如学习《晏子使楚》一课后,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推想该人物说话时应带的语气。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故事中做配角的士兵,因表演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一创设情境,使全体学生能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充分发挥了参与表演者本身的创造才能。利用自然法.即走出去,让学生面对社会和自然界的实际,理解课文。如学《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时,有意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江汉平原深秋时节雾的变化,太阳出来前的雾,太阳出来时的雾,雾散后的广袤大地。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写成小作文。再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品味欣赏作者描绘阿里山云雾的佳句,再由学生来自行修改习作。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度诱导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潜能。比如,开展寻找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竞赛,为课文配插图展览等等。如此,使“情境教学”达到了“愉快教学”的境界深动有趣。富于想象与创新。

“罗森塔尔效应“说穿了是一种“期待效应”。在情境教学中,正需要巧妙地运用这一期待效应。“情境教学”所需要的是要求老师尽可能把期待面扩大到全部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时机,不同形式。如通信期待、言语期待、神态(微笑、眼神)期待、动作期待,根据期待对象的个性特点,予以不同期待的构思。如教《麻雀》一课时,按常规教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不易深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为此,打破常规的教学程序,设计了两个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以“期待效应”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并由此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与这一情境,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情境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影响较大,颇受师生欢迎的教育模式,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运用于整个教育领域。它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不断探索与思考,使情境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景教学的现实意义.所谓的情景教学,是通过对语言、实物及音乐手段的有效运用,创设一个相对生动真实的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到陶冶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的能力。情景教学所蕴含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有效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音乐借助其独特的情感性的音乐符号,形象的对现实生活作出了反映并充分体现了其审美特性。正是音乐所具有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感染,有效的使低年级学生建立起了具有情感性的审美态度,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播放自然界中学生熟悉的音乐,比如:各种鸟叫声、小溪声、瀑布声等,将这些音乐片段充分整合起来,并配之以相应的森林画面,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使其身临其境的领略到自然的奇妙之美。在音乐播放完毕之后,向学生提问都听到了什么,在脑海中又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及想象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性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精神的提高.游戏活动是儿童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景教学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游戏活动的引入,使学生的运动感官及感知记忆力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符合教学实际要求的游戏情境,比如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对诗词意境的初步讲解,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用舞蹈式的动作来表现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及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及表演创造,在加深对诗词意境理解的基础上,增强了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自身的天真活泼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五.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小学阶段无疑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学中内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小学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引入多种方式的情景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能有效帮助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播放,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更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在讲解寓言故事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文本的嵌入图片及音乐,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人物模仿创设情景.小学生本身具有模仿能力较强的的特点,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外界事物都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教材中的任何角色,让学生对其特点特征进行模仿表演,使学生能够亲身融入到角色之中,对角色的任务特征及性格特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3.利用声音图画进行情景创设.音乐对人体感官有一定的调动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可以利用音乐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器官得到调动。随之再融入色彩鲜明的图片形象,使学生达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感知,有效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4.通过实践创设情景.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合理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并利用社会生活积极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场景,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学生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例如,在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让学生在户外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情景,之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用文字总结下来,有了这种亲身观察和实践,使学生在写作时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发。在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观察能力及感受能力。

六.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情景教学法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及现实意义,但是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使情景教学的优越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所以,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注意情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要对情景教学有一个深刻及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

在情景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情景教学应用中的整体性及情感性加以重视。情景教学的重点在于其教学方式的情感性,是通过情景设计或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带动学生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所以情感性是情景教学必须牢牢抓住的重要点。而整体性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不是针对个体学生而言的,情景的创设要能惠及到整体学生,其取得教学成果也是针对整体学生而言的。

七结语 总之,情景教学方法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独特的优势,在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及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满足教学需求的情景,达到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59-159

[2]李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14):221-2211

[3]王春芳.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3(8):10-10

第三篇:问题引导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导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教师要注意用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这些引导,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问题 引导 教学 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由于其本身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数学教学本身严谨的推理思维性质,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如果能让抽象的数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正认识到数学并非神话,她就植根在我们的周围与生活中,真切体会到数学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有趣的,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反而会当作一种求知上的享受。

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技能之一的新课导入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很特别的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初步认知。这个初步认知对每个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刚开始的数学知识,有些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有些却需要加入一些分析思考,而这些分析与思考有的时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注意用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这些引导,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将通过两则教学案例的分析来体会如何进行问题引导。

案例一 分数的?算

在小学数学中,分数的运算教学是一个有难点的课题。

首先,对于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运算,学生们稍加练习基本上是可以掌握的。到了异分母部分,出问题的地方就会多起来。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则简单,容易记忆和操作,而以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则要麻烦些。问题的实质在于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分数以及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意义。

此时,教师应当用一些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回忆一下,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理解为是3个的和。

教师再问:加上为什么是呢?我们想一下,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不是5个苹果吗?我们这里的“苹果”是什么?

学生们会回答:是。

教师可以接着说:我们现在不把它叫苹果了,把它看做一个“基本单位”好了。当我们把看做一个基本单位时,加上就是3个基本单位加上2个基本单位,一共就是5个基本单位。5个基本单位就是。

所以我们才总结出了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为什么要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这样的运算规则。

接下来,教师可以提问,和怎么理解呢?

学生们此时会回答,是3个的和,是2个的和。

教师问,怎样加在一起呢?

学生们稍停片刻,便会回答:“老师,这里出现了两个‘基本单位’啊,不知道这种情况怎么算。”

教师问,那么,什么情况下大家就会计算呢?

学生们会回答:“老师,‘基本单位相同时’我们就会计算。”

教师问,我们要计算与的和,是不是只要把它们化成“具有同一个基本单位的”分数就可以了,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此时,学生们就自然地进入到“将与化为具有同分母的分数”这一个过程中。

这个过程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上述做法,加以总结,这就是“以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后加减”的计算规则。

经历这个过程的好处是,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数学思考和研究之中,他们认为,这些计算规则是自己“发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数学教学的“再创造”过程。

案例二 解方程

小学数学近年来的重要变化是引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过去使用的小学算术方法经常要用“逆向思维”手段,而方程使用的方法可以看做使用“正向思维”。

但时,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与学生一起分析解方程的内在机理,只是让学生记忆和应用几个规则,效果不会很理想。

我们举一个例子:解方程3x+5=11。

如果学生们只注意具体的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等,似乎学数学就得记这些规则,否则就无从下手了。如果这样,那就很糟糕。

其实,我们应运用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学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来进行类比启发。

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问:一个数加上5等于11,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怎么算?

学生们会回答:用减法,用 11 减去5 就是结果!

问:那么,3x+5=11,求这个3x,用什么方法?怎么算?

学生们会回答:用减法,用 11 减去5 就是这个3x,它等于6。

于是,学生们就明白了,移项就是在代数运算中做减法的另一种说法。

下一步怎么做呢?受刚才思维活动过程的启发,他们就会兴奋地说:

一个数x乘以3得6,求这个数,用除法,用3除以6。

这就是代数运算中的“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这样,学生们能体会到数学中的运算方法是在不断得到启发的过程中加以提升的,学习数学就应当对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领悟,而不是靠背诵一些法则进行。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具有许多奥妙之处的,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并加以改进。

总之,兴趣是干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内因和原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教师在进行教法改革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件事情。问题引导法就是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之一。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为重视问题引导法的有效运用,提高教学效果。很多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以及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数学的兴趣在逐渐的减淡。数学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不仅关系到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这门重要的课程,是教师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刻苦专研,吃透教材,挖掘每一节的切入点,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的兴趣,使数学课生动、有趣,易于掌握。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法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法初探

【摘 要】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进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数学是一门思维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一学科特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许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式 问题引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058

教学工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取知识,并且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不再是简单学知识,而是一种综合性活动。与之相适应,教学活动不能再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单纯性的知识传授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费力,并且没法取得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引导教学法能够活跃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由教师根据教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解决问题。或者直接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引导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目标性。教学是以教材为基点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问题引导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教学更有目标性,有目标才能有方向。教师根据考试重点,不是单纯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把教材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接下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这样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能够反映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把重点和难点用之中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明白,学得透彻。

2.主动性。问题引导教学法不仅以问题为中心,也以学生为中心。高中生对未知的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课堂中受挫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引导教学法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把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总结、归纳概括,这些重要的环节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例如根据学生反馈进行知识的讲解等,为学生扫除障碍,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总体上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把整个课堂教给学生,各个环节都由学生完成,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发挥群体的智慧。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向全体学生进行成果的展示,进一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3.互动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双向过程。之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最常见的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教学能够达到这个要求。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分享,就使教学活动变得不那么死气沉沉,而是充满活力,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接受。问题引导教学法不仅由教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提出问题,并且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处处注意设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通过提问题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和掌握情况,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够有序、高效进行。问题引导教学法也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得出结果,使课堂在互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引导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引导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问题怎样提出、提出过程有个清晰的认知。如果是教师提出问题,就要让学生明白问题出自哪里,涉及哪些内容,达到怎样的效果等。如果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更要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让学生认真研究教材,对数学教材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困惑不懂的问题。提问题要思维清晰、目标明确。其次,尽量使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和针对性。教学的目的是掌握教材知识,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提出的问题要以教材为基础和中心,迎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有价值。当然,要达到这个要求,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时间长了,自然能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提开放性、系统性的问题。比如学习几何证明时,注意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解法、不同的辅助线做法,不同的解题思路等,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思考问题。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在问题引导教学法中,除了注重问题提出的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练习,因此,教师要做好督促工作。用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遇到问题能够主动、独立思考,这样得来的答案和学到的知识才能里记得深刻,经久不忘。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面对一个问题,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周全,避免遗漏,特别对开放性的题目思考有没有别的解法。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无止境,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大胆质疑的精神,不被固有解题方法和模式束缚,勇于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和新观点。

此外,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思维展开。因此,教师要注重这一点,在课堂上和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多问学生“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能不能给出另一种解法”等问题,引导学生去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并且课下注意用作业训练巩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锻炼解题能力。

总之,问题引导教学法以其明显的特点和优点,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教师要积极推广这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并且有探索精神,寻找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

第五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知识中迷失了方向,而且其思维被禁锢在了单纯的知识层面上,大部分学生除却借助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物理学习之外,毫无思考的积极性。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由此,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一方面借助问题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激发其物理探究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W 问题教学法 问题情境创设 提问

常规意义上的问题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教学所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问题形式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并采取小组合作或者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推及到高中物理教学之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落实到三个环节: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提问;问题思考。在本文中,我主要从这三个环节入手,谈一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落实问题教学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纵观当前所使用的高中物理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该版本的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每一节新课导入部分都设置了相应的情境,如此,使得物理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枯燥、乏味。由此,教师可以充分借鉴教材情境的创设,在上课之初,就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借助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既然物理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对于物理认知有限的高中生来说,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很好地拉近他们与物理的距离,并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下,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我在组织“直线运动”这一内容的时候,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开往北京的动车运行情况,以此创设情境:有一辆开往北京西的动车,途径济南要停车,停车和离站都可以视为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以图像形式展现),那么请问该动车在济南停车浪费了多少运行时间呢?生动直观的画面和生活问题自然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创设实验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着丰富的问题,而且在直观的实验下,学生也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此,实验是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我在组织“折射率”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将一个大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液体,(该液体的折射率与玻璃的折射率相似),接着向将大烧杯遮住,向其中放入一个小烧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大烧杯,探究其中装了什么东西。在学生讨论之后,我用镊子将小烧杯从大烧杯中取出来,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当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的时候,我们无法清楚地看到小烧杯呢?如此,在实验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折射率”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教学法中教师的提问与传统的按照教材习题提问的方式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生成中自然而然地采取多样的方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组织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诸如现象类、概念类类、规律类等内容,那么,如何就这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来进行提问呢?就现象类物理知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问题:1.这是什么现象?2.产生该现象的条件是什么?3.该现象在生活中有何体现,如何将一些现象运用到生活中呢?应用这一现象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我在组织“光的衍射”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按照以上的方式提出这样的问题:1.衍射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2.衍射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光的衍射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

三、学生解决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起着引导作用。由此,在组织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除了借助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问题之外,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思路,如此学生才能准确把握问题,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我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会采取诸如类比法、推广法、追问法等方式。以类比法为例,在教学“电场”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定,将学生已经学过的重力场内容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在重力场和电场的类比,探究电场力做功是否和重力做功一样都与路径有关系,电场力和重力是否有着更多的联系?或者电场这一节的内容可以与所学过的哪些知识进行类比,如此可以在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所学到的旧知迁移到新知学习之中,提高其新知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借助直观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并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诸如类比法、推广法等来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提高其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培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2]张秀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5.(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临汾一中)

下载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情景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共5篇)

    “情景——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桐梓县蟠龙高级中学杨赟 “情景——问题”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流行很久的“先教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科教研组柯玉会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流行甚久的“先教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情景教学情景教学就是指通过语言、实物或音乐的氛围创设,形成一种模拟真实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刺激学生的情感流露,引导学生进入到环境中进行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

    探究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 前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应用探究性教学法,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自主探究问题的......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5篇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讨论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最终版)

    讨论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的了解,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