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指通过语言、实物或音乐的氛围创设,形成一种模拟真实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刺激学生的情感流露,引导学生进入到环境中进行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效果。
2情景教学的优势
2.1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认知,被动的感知,在知识的接收上占主导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比较简单。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弥补了在普通教学模式上产生的缺憾。
2.2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情景教学利用多种方式将本来不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的其他课程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带领学生们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学习,避免传统枯燥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掌握的内容也更加的牢固。
2.3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情景教学的方法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语言动作、肢体表现等合为一体,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全面发展。
3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统一在情景中,并凭借学生进入情景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使其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文”与“道”两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带入情境”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因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4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4.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老师要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引领小学生进入课文中描写的境界,靠近作者的心灵,融合文章的旨意。因此,老师必须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创设恰如其境的情境,拉近小学生与课文的审美距离,将美的种子撒在小学生的心田。
4.2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量文字优美的作品里都有作者的主观烙印,文章里字里行间都表现着作者的爱恨,这使得情境教学具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中每一个有趣纷呈的情境都能激起小学生心中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利用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来诱发小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要会引导小学生怎么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融入课文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情思和遐想。比如,老师讲到孟浩然的《春晓》这首古诗时,教一位小学生如何扮演诗人孟浩然把“诗”朗诵给大家听。该小学生假装正在睡觉,深夜里,忽然被风雨声、鸟叫声惊醒,揉眼睛起身后,一边念念有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边走到窗前看。他忽然拍了一下脑袋,好似灵感忽然从天而降,饱含伤感地念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个表演创设的情境不仅使表演的小学生深有体会,也深深感染着观看的小学生,使小学生们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课堂上将小学生熟悉的内容组合起来创设情境,给小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也锻炼着小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4.3凭借情境理性分析创设情境
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小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当小学生的思想进入到某一情境中去体验情感的境界时,老师就要引导小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如何保持进行理性地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就比如,卢纶的《塞下曲》,诗歌中没有高大、英勇、威武等字眼,但却描绘了一个月夜出猎的将军形象,但这些意思尽含其中,这就是古诗所包容的形象美。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不仅要发挥想象力,还要理性地思考。智慧的老师还会在在情境中,鼓励小学生探究、合作、思考,鼓动小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小学生由情感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灵活地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个性化地解读作品,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5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有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将之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二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进行目的性的引入,将一些形象、情绪、色彩具体地表现出来,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希望通过此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希望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进而潜移默化的提升其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实际性原则
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来说,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从生活本身、身边的人事物中中体会语言、提升语言能力并开展相应的语言实践。因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首先应遵循实际性原则,即情境的创设应于实际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二)适用性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法逐渐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情境教学法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的眼神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因而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提升情境的适用性,一方面要强调知识的延伸如向数学、物理、音乐、没数等学科的延伸,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提升教学手段适用性,为学生未来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启发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和应用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支架”,启发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更好地开发其学习潜能。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是否成功关系着学生对一堂课是否感兴趣,从而显著影响着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而,遵循启发性原则,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发散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显得极其重要。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将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人和事设置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更能够感受到语言的价值与魅力,从而更富热情得投入到一堂语文课的学习。对此可采取以下对策:1)运用实物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实物来创设情境是小学语文乃至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情境创设手段,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展示实物来创设情境能够帮学生迅速地、客观地认识事物,使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得到逐渐提升;2)借助图像创设情境。通过图像展示情境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到通过语言描述或事物展示难以实现的情境,将抽象的事物具体的表现出来,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图片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二)增进情境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来源也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体验是累积写作素材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经验有限,对此教师应通过巧妙设置情景增进学生对情境的体验,从而使其语言素养不断提升。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三)善用角色扮演
单靠语言描述、事物展示或图片展示可能只能够引入较为简单的情境,而角色扮演、课本剧表演等情境手段却能够引入内容更为丰富的情境,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体会课文或其他教学材料中任务的情感变化,从而对课文或材料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小学语文阶段的课堂奇偶奥雪中,通过角色扮演创设和引入情境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角色扮演。即遵循课文或其他教学材料中的故事发展和任务设置进行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进入情境、体会任务性格;4)课本剧表演,即使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
四、总结
综上所述,强化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应认真研究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与实施原则,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
第三篇: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合理科学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新的知识需求与其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一、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决定作用。数学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对学生今后能否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大有益处。每一位教师实行课堂改革,新课改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情境中感受新内容。现在的数学新教材中几乎每一课时都设置了问题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深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当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习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3)利用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数学的问题情境。
(4)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感染学生
教师是每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导演者”和“表演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并利用自身个性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改下的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在教,而应是教师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学习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主动地获取数学经验,体会学习的实用价值和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数学问题情境中而获得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教师要主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伙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善学生的交往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动机,并促成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中,达到启发式讲解、赏识性引导、活动中学习、情境中感受的教学效果。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关注生活,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创设出许多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提倡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但也应注意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逐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语文是我国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其对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情操陶冶、性格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也有不好的影响,创设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死板、严肃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利于学生体验文章的意境,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11-01
1.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1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含义。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即是通过运用语言,结合图画、影响、音乐、动作等创造出一种适合体验文章意境,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根据文章不同的意境和学生学习所需的气氛,结合实际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学生学习语文文章,增强学习兴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2创设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创设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创造出更利于体会学生的环境,有很多需要注意和着重考虑的地方,主要有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优化环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营造环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等。这就表明创设情境教学法需要重视学生的感受、淡化对文章的分析,让学生以欣赏一副画面的感觉来学习文章,从而淡化传统教学中分析的影响,增强学生学习文章的自我感受。情境教学法也丰富了教学方式,能够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平衡学生左右脑的发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组织协调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步骤及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2.1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步骤。创设情境教学法的首要因素就是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知道学生内心的需求,了解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点,这样才便于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出适合学生的情境氛围,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其次是要在传统的语文授课过程中加入情境教学模式,慢慢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在进行语文授课时采取相关的图画、音乐和语言等,将学生带入相关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学生心中的情感形成触碰,达到情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最后,再让学生根据画面、音乐等直观感受和结合相关知识及生活常识等分析出文章的要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2.2创设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引起共鸣,并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能够通过情境融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能够通过学生的行为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通过游戏来锻炼小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进取的精神。
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情境设置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老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一切的感悟都源于生活,一切的做法也离不开生活,所以,对于文章的理解要从生活出发。而小学生对于世界的感知还比较少,对于生活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所以,老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以小学生能够理解和感知的实际生活为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我们做的哪些事算是在学雷锋,并让每个小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一下真正的雷锋精神,感悟做好人好事的心得,然后,再从授课中找出一个身边经常做好人好事的人的例子,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带着对雷锋精神的些许感悟去学习文章,那么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迫切心情。
3.2情境设置要讲究思维图画的带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感知,都非常具有画面感,老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在创设情境时多利用图画,将文章中的画面真实再现出来,利用图画给小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并通过循循引入的方式锻炼小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很多小学生可能根本没有见过小兴安岭,文章中描写得再美丽,小学生心中也很难形成真正的影像来体会这份美丽,很难与作者形成共鸣。这时,老师可以多找一些小兴安岭的照片或者视屏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小兴安岭的美丽,形成更加具体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授课时,老师可以先行讲解文章内容,再通过影视来丰富授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3情境设置要以实物演示为中心。小学生的认知有限,理解能力也不强,想象力虽然比较发达,但是缺乏实际的例子来形成完整的画面,所以,老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和词组,或者遇到没有见过的事物难以形成画面时,老师要将实物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对于句子和文章的理解;也可以创造出生动的情境,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恐龙的灭绝》这篇文章时,小学生对于恐龙的印象大多是从电视影片中得来的,而这些影片缺乏科学性,可能会对小学生的思维产生误导,老师可以将一些具有科学性的恐龙影视资料或者模型引入课堂,不但能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模型作为学习竞赛的奖品,作为学生比赛学习文章成果的奖品,以此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好的音乐是进行情境设置的钥匙。情境教学主要是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和适应文章氛围的环境,而音乐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音乐是培养人们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小学语文也是培养小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好的音乐能够轻松愉快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文章营造的氛围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也能够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篇古诗时,小学生其实很少离开父母和家乡,很难体会到那种思乡的感觉,但是情感是共通的,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思乡的音乐来引起小学生那种思乡的情绪,体会作者的感觉,以此来加强对于古诗的认识。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老师授课、帮助学生理解、将学生带入情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工具,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戴明.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性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2]隋朝仪.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12).[3]魏晓霞,朱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2014(02).
第五篇: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新课改之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合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对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各种物品、语言,或者是道具来人为地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真实的环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比如,在古诗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再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精神。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和鉴赏的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情感充沛的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似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内涵。比如,在学习《亲情》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课前不妨创设一个感恩父母的情境,让学生来讲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感受亲情。
2.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
通过创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更加热情地主动对问题展开谈论,在不知不觉间学习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内涵。尤其是一些比较科普类的文章,学生有可能不太喜欢阅读,教师创设探索的情境,正好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会主动学习。问题的设置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
3.让学生在情境中引起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的目标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来营造课堂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喜欢。比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由于是文言文,学生有可能会背诵但是不解其意。教师可以对古诗进行一个意境优美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所讲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比如,在学习《回乡偶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办法,让学生了解古诗表达的思乡之念。
小学语文除了认字和遣词造句之外,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感受情感,学会思考,引起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的素质全面地发展,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合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周芳利.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10).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