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前言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应用探究性教学法,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逐渐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探究出问题的答案,进而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法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探究性教学法,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以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不断地提高认知能力。而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忽视学生的感受,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应用探究性教學法,能够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根据语文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驱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努力探究出问题的答案,进而快速掌握语文课文的主旨,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最后探究出答案,逐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充分体现出应用探究性教学法的重要性。
三、探究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探究性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探究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全体学生的凝聚力,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语文知识,快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体现运用探究性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所蕴含的寓意,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教师深入落实合作探究学习法,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驱使全体学生主动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课文,最终总结出语文课文的中心思想,扎实掌握语文知识,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主动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用探究性教学法,创新和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形成开放性的语文课堂,营造活跃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氛围不再沉闷,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主动表述出自己探究的内容,自主探究出语文知识的重点,学会自主总结和概括语文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总结能力和概括能力。例如:在学习《爷爷和小树》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信心,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优异的表现要给予鼓励和赞扬,而对于探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应注重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有自信心自主探究,努力学会探究的方法,最终探究出课文的主旨,由此可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非常重要的,驱使学生努力探究出文章的内涵,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应用探究性教学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用探究性教学法,并根据语文课文的内容,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驱使学生主动探究出问题的答案,积极主动投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动探究语文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应用探究性教学法,并结合新课内容向学生提问: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内容产生探究欲望,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获取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扎实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述的机会,使学生勇于说出探究的结果,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充分说明应用探究性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全面掌握课文的主旨,清楚课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明确课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因此,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驱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主动探究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探究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消除不良的学习情绪,形成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充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渐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点,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并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艳玲.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教育,2017,(22):118.[2]陈静.探究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4):111.[3]邓雪琴.探究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82.
第二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指通过语言、实物或音乐的氛围创设,形成一种模拟真实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刺激学生的情感流露,引导学生进入到环境中进行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效果。
2情景教学的优势
2.1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认知,被动的感知,在知识的接收上占主导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比较简单。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弥补了在普通教学模式上产生的缺憾。
2.2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情景教学利用多种方式将本来不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的其他课程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带领学生们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学习,避免传统枯燥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掌握的内容也更加的牢固。
2.3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情景教学的方法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语言动作、肢体表现等合为一体,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全面发展。
3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统一在情景中,并凭借学生进入情景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使其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文”与“道”两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带入情境”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因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4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4.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老师要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引领小学生进入课文中描写的境界,靠近作者的心灵,融合文章的旨意。因此,老师必须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创设恰如其境的情境,拉近小学生与课文的审美距离,将美的种子撒在小学生的心田。
4.2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量文字优美的作品里都有作者的主观烙印,文章里字里行间都表现着作者的爱恨,这使得情境教学具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中每一个有趣纷呈的情境都能激起小学生心中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利用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来诱发小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要会引导小学生怎么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融入课文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情思和遐想。比如,老师讲到孟浩然的《春晓》这首古诗时,教一位小学生如何扮演诗人孟浩然把“诗”朗诵给大家听。该小学生假装正在睡觉,深夜里,忽然被风雨声、鸟叫声惊醒,揉眼睛起身后,一边念念有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边走到窗前看。他忽然拍了一下脑袋,好似灵感忽然从天而降,饱含伤感地念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个表演创设的情境不仅使表演的小学生深有体会,也深深感染着观看的小学生,使小学生们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课堂上将小学生熟悉的内容组合起来创设情境,给小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也锻炼着小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4.3凭借情境理性分析创设情境
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小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当小学生的思想进入到某一情境中去体验情感的境界时,老师就要引导小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如何保持进行理性地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就比如,卢纶的《塞下曲》,诗歌中没有高大、英勇、威武等字眼,但却描绘了一个月夜出猎的将军形象,但这些意思尽含其中,这就是古诗所包容的形象美。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不仅要发挥想象力,还要理性地思考。智慧的老师还会在在情境中,鼓励小学生探究、合作、思考,鼓动小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小学生由情感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灵活地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个性化地解读作品,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5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有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将之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三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科教研组柯玉会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流行甚久的“先教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和中变革更显示出其内的合理性。因为传统的先讲析后练习这一模式,始终置学生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不同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积极而浓厚的举;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对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切入,学习时不免惘然无绪。如此一来,要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成为纸上谈兵了。
那么,语文教学中能否执行尝试教学法呢?答案是完全肯定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困难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就会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浓度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很显然,在叶圣陶先后看来,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推行,依然是为了贯彻教育的终极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就语文教学的现状看,相信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语文教学仿佛永远是只见耕耘不见收获,从最初的字的书写拼读、词的组合运用到较综合的阅读与写作,绝大多数学生均存在较多的缺漏与不足。其主要桶源之一,就是我们多少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尝试心理的满足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们是牵着学生渡过知识这条河,而不是带学生过河,更不是让学生自己过河。学生学到的只是零乱、僵化的知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导体、媒介。著名教育家冯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认为“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信息反馈
传授知识
传授知识
现代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克服知识教学的单向传递,提倡多向传递,师生积极进行双边活动,注意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处理,提高知识的正确率和巩固率。即把传统的“教师教给学生”变革成:“教师 引导学生。”
可见,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有鉴于此,笔者学习参考其他教师的教研成果,尝试设计了语文尝试教学法一般课堂结构:①审题摄揭题,导入新课。②阅读课文或听音乐。③课文分析。这是一堂课的中心,分以下五步:a、根据课文的不同要求,设计并出示尝试题。b、自学课文,在尝试题的引导下,划、圈、点、评、理解课文。c、尝试练习。d、学生讨论。e、教学讲评。④习题解答与巩固性练习。⑤课堂小结,对重要知识点、思维方法进行梳理与强调。这种课堂结构主次分明,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与处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符合“实践——认识——提升“的过程。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学语文课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是同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枷锁,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更灵活一些,思想更开放一些。或许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流行很久的“先教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变革更显示出其内的合理性。因为传统的先讲析后练习这一模式,始终置学生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不同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积极而浓厚的举;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对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切入,学习时不免惘然无绪。如此一来,要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成为纸上谈兵了。
那么,语文教学中能否执行尝试教学法呢?答案是完全肯定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困难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就会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浓度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很显然,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推行,依然是为了贯彻教育的终极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就语文教学的现状看,相信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语文教学仿佛永远是只见耕耘不见收获,从最初的字的书写、拼读、词的组合运用到较综合的阅读与写作,绝大多数学生均存在较多的缺漏与不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多少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尝试心理的满足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们是牵着学生渡过知识这条河,而不是带学生过河,更不是让学生自己过河。学生学到的只是零乱、僵化的知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导体、媒介。著名教育家冯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认为“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信息反馈 传授知识 传授知识
现代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克服知识教学的单向传递,提倡多向传递,师生积极进行双边活动,注意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处理,提高知识的正确率和巩固率。即把传统的“教师 学生”变革成:“教师 学生。”
可见,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有鉴于此,笔者学习参考其他教师的教研成果,尝试设计了语文尝试教学法一般课堂结构:①审题摄揭题,导入新课。②阅读课文或听音乐。③课文分析。这是一堂课的中心,分以下五步:a、根据课文的不同要求,设计并出示尝试题。b、自学课文,在尝试题的引导下,划、圈、点、评、理解课文。c、尝试练习。d、学生讨论。e、教学讲评。④习题解答与巩固性练习。⑤课堂小结,对重要知识点、思维方法进行梳理与强调。这种课堂结构主次分明,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与处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符合“实践——认识——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学语文课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是同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枷锁,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更灵活一些,思想更开放一些。或许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可行性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李伯棠教授在《从尝试中来,走自己的路》一文中 指出:“尝试教学法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语文教学又何尝不可呢?由于语文学科
涉及的语文知识的范围较广,基本技能训练的项目较多,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就大有用武之地。如词汇教学,词义是难关。课本中出现的新词,可以让学生查字典,但是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的现象,有时字典上的解释并不十分贴切,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理解不准确之处,再由教师讲解。事实上,查字典是尝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又是一次尝试,最后由教师讲解,这就注'先练后讲'”。
其实,关于尝试教学法的精神,早在五十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已提到过,他指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若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象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若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quot;(《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他又说:”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运用了一番心力,那一翻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尝试会产生三种结果,而这三种结果对学生来说都会有收获:
(1)尝试成功了,”尝试的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
(2)尝试遇到困难了,”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的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得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quot。
(3)尝试结果有出入,即使当教师讲解或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出比量长短的思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
叶圣陶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已经比较系统地在语文教学中阐述尝试教学思想,这是非常有远见的,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极重要的宝贵财富。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完全是可行的。早在1983年浙江省绍兴县首先把尝试教学法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中,1990年湖北省十堰市把尝试教学法引进到中学 语文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尔后山东省泰安市、平度市、新泰市、广东省新会市、贵州省天柱县等地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应用尝试教学法。
1997年11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一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1999年11月在江苏省宿迁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二届语文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与会代表充分肯定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它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中学生已基本解决识字问题,并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一般课文对他们的来说,都能读,也能大致会讲,这是中学语文尝试教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固此,语文运用尝试教学法比其他学科都有利。
二、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语文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的操作模式,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决定。语文教学比较复杂,有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听说训练等,用一个基本模式套用是不能适应的,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班级特点来决定教学程序,根据“先试后导、先练习后讲”的精神灵活应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采用通用的基本模式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尝试准备--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的七步,比较适用于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出示自学思考题 第二步,自学课文 第三步,尝试练习第四步,检查阅读效果 第五步,教师归纳总结
(二)灵活庆用基本操作模式
各地根据语文教学特点灵活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设计各有特点的操作模式。例如,“三段三式四步”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初步阶段,实行“先引导后尝试”。可分四步 第一步,引导自学,出示思考题;
第二步,尝试自学、拼、读、圈、划、查、练(完成思考题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三步,交流初读效果; 第四步,教师归纳提高。
二、深读阶段,实行“先尝试后引导”式。可分四步: 问题);
第一步,出示尝试中心(因文而异,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特点、疑点、基 点的扭结点设计一二个尝试
第二步,组织尝试自读(围绕尝试中心深读课文,自求得之); 第三步,开展讨论交流(包括学生的质疑操练); 第四步,教师小结点拨,精心引导,达成目标。
三、复读阶段,实行“边尝试边引导”式。可分四步: 第一步,围绕教学目标及课后习题,提出演练重点; 第二步,独立尝试演练; 第三步,交流演练习成果;
第四步,学生集体订正,教师总结提高。
江苏省金湖县把尝试教学法与语文导读基本式结合起来,设计了五步教学程序: 基础训练 → 尝试问题 → 自学读议 → 精讲写练 → 练习评讲
第一步,基础训练:训练内容首先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有机导入。一是凭借关键词语通过说话练习迁移;二是利用文体的特点检查旧知识迁移。第二步,提出尝试问题。
第三步,自学读议:根据提出的尝试题,学生自学,启发读议,边读边议。
第四步,精讲写练:学生读议后,教师的精讲归纳不再是对课文的复述,对 学生答案的复述,而是要紧扣教学重点和教材难点、特点,对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认识片面的地方加以辨正、点拨。在此基础上再布置课内重点写练的任务。
第五步,练习讲评:学生课内写练,教师巡回指导,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时行评讲。山东省平度市蟠桃镇第一中学提出的语文尝试教学模式有八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这一步让学生根据进示,先整体粗略地感知课文。
第二步:准备练习。这一步是为学生解决尝试题作好准备,促使旧知识在解决新问题中起到迁移作用。第三步:出示尝试题。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提出尝试问题。
第四步:尝试练习。学生针对尝试题,再次自学课文,进行尝试练习。
第五步:学生讨论。对于学生的尝试结果,教师无需急于答复,先让学生讨论,加深对尝试题的认识。第六步,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和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巩固练习阶段。
第八步:尝试评估。这一步一是对尝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一是对教材知识作小结。
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尝试教学模式应该灵活多样,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不能变。“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大特点、三大模块、课堂教学六环节。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1、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体式,任务落实到人、小组,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发挥。
2、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3、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1、预习:
预习是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学生的预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同学们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观察、思维。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间。
2、展示:
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注重学生的差异,把握优中差展示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模块学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吃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的“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打个比喻,就像学生食堂的打饭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3、反馈:
反思和总结,对预习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能否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结成若个对,优生的辅导,即让弱生吸取了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弱生绝处逢生,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
课堂教学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预习交流——学生交流预习的成果和体会;
2、明确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
4、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5、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6、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第五篇: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情境教学来自于小学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李老师先是从外语的情景教学中得到启迪,创立了情境教法。其后,借鉴我国文论的“境界学说”,逐步建立了情境教学体系数。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地向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学习的成功范例。情境教学怎么搞?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然而,寻其原则,倒也有一、二。“情境教学”特色在于生动有趣,使学习成为乐事,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情境教学是使学生成功、自信,让学生不断发现语文之美,发现自己阅读表达上的进步,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情景教学法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使用的一种教学新法。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作为近年来在教学课堂中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浓厚情景氛围,使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情景教学通过情境氛围的创建,对学生起着有效的激励作用,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注意事项分析,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情景教学法的认识.“情景”一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景”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到了清代,《人间词话》更有精辟的阐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为大家所知晓。本文所指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统一在情景中,并凭借学生进入情景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使其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文”与“道”两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带入情境”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因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
直观教学法.老师借助照片、挂图、板画、实物、模型、标示、多媒体创造直观形象,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教《桂林山水》把桂林山水通过电视片、网上下载制成录相片,使学生静中见动。直观展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正确理解课文,深刻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欣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境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演示实验法.不少说明性课文,特别是科普文章和科学小品,均可借演示实验重现情境,进而理解其知识的内核。如《捞铁牛》、《琥珀》、《黄河象》等,演示“琥珀”形成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能从课内带向课外,让学生阅读《煤》的形成等科普文章。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而终身受益。
即兴表演法.在帮助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分角色利用简单的头饰、面具表演教材内容并组织评议,在评议中,对照课文,反复研读,加深理解。如学习《晏子使楚》一课后,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推想该人物说话时应带的语气。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故事中做配角的士兵,因表演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一创设情境,使全体学生能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充分发挥了参与表演者本身的创造才能。利用自然法.即走出去,让学生面对社会和自然界的实际,理解课文。如学《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时,有意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江汉平原深秋时节雾的变化,太阳出来前的雾,太阳出来时的雾,雾散后的广袤大地。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写成小作文。再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品味欣赏作者描绘阿里山云雾的佳句,再由学生来自行修改习作。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度诱导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潜能。比如,开展寻找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竞赛,为课文配插图展览等等。如此,使“情境教学”达到了“愉快教学”的境界深动有趣。富于想象与创新。
“罗森塔尔效应“说穿了是一种“期待效应”。在情境教学中,正需要巧妙地运用这一期待效应。“情境教学”所需要的是要求老师尽可能把期待面扩大到全部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时机,不同形式。如通信期待、言语期待、神态(微笑、眼神)期待、动作期待,根据期待对象的个性特点,予以不同期待的构思。如教《麻雀》一课时,按常规教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不易深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为此,打破常规的教学程序,设计了两个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以“期待效应”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并由此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与这一情境,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情境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影响较大,颇受师生欢迎的教育模式,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运用于整个教育领域。它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不断探索与思考,使情境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景教学的现实意义.所谓的情景教学,是通过对语言、实物及音乐手段的有效运用,创设一个相对生动真实的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到陶冶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的能力。情景教学所蕴含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有效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音乐借助其独特的情感性的音乐符号,形象的对现实生活作出了反映并充分体现了其审美特性。正是音乐所具有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感染,有效的使低年级学生建立起了具有情感性的审美态度,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播放自然界中学生熟悉的音乐,比如:各种鸟叫声、小溪声、瀑布声等,将这些音乐片段充分整合起来,并配之以相应的森林画面,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使其身临其境的领略到自然的奇妙之美。在音乐播放完毕之后,向学生提问都听到了什么,在脑海中又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及想象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性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精神的提高.游戏活动是儿童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景教学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游戏活动的引入,使学生的运动感官及感知记忆力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符合教学实际要求的游戏情境,比如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对诗词意境的初步讲解,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用舞蹈式的动作来表现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及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及表演创造,在加深对诗词意境理解的基础上,增强了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自身的天真活泼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五.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小学阶段无疑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学中内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小学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引入多种方式的情景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能有效帮助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播放,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更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在讲解寓言故事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文本的嵌入图片及音乐,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人物模仿创设情景.小学生本身具有模仿能力较强的的特点,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外界事物都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教材中的任何角色,让学生对其特点特征进行模仿表演,使学生能够亲身融入到角色之中,对角色的任务特征及性格特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3.利用声音图画进行情景创设.音乐对人体感官有一定的调动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可以利用音乐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器官得到调动。随之再融入色彩鲜明的图片形象,使学生达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感知,有效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4.通过实践创设情景.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合理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并利用社会生活积极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场景,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学生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例如,在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让学生在户外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情景,之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用文字总结下来,有了这种亲身观察和实践,使学生在写作时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发。在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观察能力及感受能力。
六.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情景教学法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及现实意义,但是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使情景教学的优越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所以,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注意情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要对情景教学有一个深刻及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
在情景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情景教学应用中的整体性及情感性加以重视。情景教学的重点在于其教学方式的情感性,是通过情景设计或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带动学生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所以情感性是情景教学必须牢牢抓住的重要点。而整体性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不是针对个体学生而言的,情景的创设要能惠及到整体学生,其取得教学成果也是针对整体学生而言的。
七结语 总之,情景教学方法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独特的优势,在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及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满足教学需求的情景,达到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59-159
[2]李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14):221-2211
[3]王春芳.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3(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