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讨论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最终版)
讨论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的了解,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长期给学生和教学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使用讨论教学法,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讨论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讨论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学生要在开展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合作完成老师给予的一些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小学语文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思考,拥有钻研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确定课堂讨论目标,提前进行准备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人,想要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效果,必须认真备课。首先,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合理地安排和分配讨论的相关问题、讨论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相关要求和目标的设定。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等到讨论结束后,对相关的方法进行总结,并与课外的相关资料进行融合,以此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与完善。其次,在学生开始讨论之前,学生需要对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让自己对课文内容有更多的感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与掌握,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越来越深时,就能够弥补小学生在语文方面基础能力不足的缺陷。只有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才会有完整的思路和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上的讨论效果与质量。
比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时,假如老师的做法是带领学生把古诗朗诵一遍或者几遍。当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首古诗,对它的掌握仍然不是很好时,老师就要让学生开始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层次的感悟,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讨论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课文进行了解,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再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开始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任务。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把握最佳讨论时间,恰当安排讨论时间
小学语文老师在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必须对课堂讨论的最优时机有准确无误的掌控。有时,老师可以对正在进行讨论的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究。老师想要让课堂讨论的效果更加好的话,就要在把握时机上对这几个方面多加关注:(1)在学生开展讨论之前,老师要对课堂的重难点进行划分与说明,防止讨论过程中有跑题现象,白白浪费了时间。(2)老师要提前对问题进行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每个小组相应的问题,免得有些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对讨论的问题理解不了,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集体的讨论过程造成不良的影响。(3)老师要在学生开始讨论的时候,抛出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的讨论充满动力,让学生具有求知欲,主动地开展讨论。(4)在讨论的过程中,冷场是时常会发生的,在冷场的情况发生后,老师应该让学生的关注点转到其他方面,而不是立即把正确的答案透露给学生,老师要积极地进行引导,让学生重新开始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长久的迷茫之后找到正确的答案,体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正的刺激感与激动感。
在课堂?论的过程中,老师要对讨论时间准确掌握。当讨论的时间被设定好学生开始讨论之后,速度会随着紧迫感的增强而加快,从而增加了学生讨论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提高了课堂的讨论效果。比如,在进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时间进行了具体的设定与限制,既增加了学生对开展讨论的热情,还精简了学生的讨论过程,可以让其更加快速地给出问题的答案,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的来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传统教学方法所遗留的教学问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改进,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推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湛秋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J].教育界,2013(10).[2]宋叶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探讨[J].教师,2013(8).编辑 谢尾合
第二篇: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引言
新课程改革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它是以教师单一的讲述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适应教师的教。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了克服讲授式的缺点,新课标向教师们推荐了讨论式教学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教给学生,更需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和一种精神,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一只装满宝物却无法开启的箱子。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中,师生不仅仅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关系,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
[2]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符合课标的要求,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完成,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独立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相互交流,还可以与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目标,在这样的合作和交流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因材施教,他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3]。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出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讨论式教学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使其在近些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中被重视并应用到各学科中,本文主要探析的是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
谈到讨论式教学,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用辩论和对话的方法发现真理,将其称之为“精神助产术”。因此,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其实,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其“诲人不倦”的作风也是讨论式教学法的一个鲜活例证。在《论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与其弟子们就某一问题的讨论与对话。我国清代的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要求教师用“讨论式的讲授”以适应教学方法的改革[4]。历代智者先贤都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法,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必定有其独特的益处。那么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呢?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准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们讨论的结果和讨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给予评价,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的目标是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能根据其他学生的观点补充或调整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以求得到问题的解决和明晰[5]。俗话说:“理越辩越明”,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这一“辩”字使学生们更加清楚透彻的理解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独立地解决问题,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一次新的转变,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3.1.1因材施教,恰当设计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问题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并且也是非常难的,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提出最恰当最有价值最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设计有如下几点建议:
(1)问题的难易要符合学情
讨论的问题如果设计的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讨论就可以轻松回答,那么很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是没有意义的。相反,如果问题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无法说到关键之处,这会浪费许多时间而学生仍懵懵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懂懂。问题的难易是相对而言的,要恰当地设计问题,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考虑他们不同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年龄层次等设计不同难易的问题。例如,高中必修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有的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时“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属于哪一阵营的?各阵营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只要阅读课文之后就可以轻松地回答并不需要讨论。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中《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有的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是“‘园中的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改成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暗示着什么?”我认为这一问题对于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的,他们对于“左”倾年代的历史不了解并且也想不到政治方面的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想应该落在它的美上,感受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体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既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学生在努力思考和讨论之后得出答案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更加乐于参与到讨论中。
(2)确保问题有条件讨论
曾听一位教师讲《苏武传》时让学生们讨论“如果你是苏武你能坚持三十年吗?”,中学生还不知道三十年有多长所以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条件讨论而且也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还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仅通过阅读和思考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查阅资料,那么这样的问题就很难在课堂中讨论了。因此,教师在设计共同讨论的问题时要确保该问题有讨论的条件,才能将讨论落到实处,成功地将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3)避免教学目标偏离
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时,有的教师常常为了讨论的热烈,学生有话可说,将讨论的问题设计的偏离了教学目标,使得讨论只是流于形式而偏离了初衷变得毫无意义。如《归园田居》(其一)设计的一个讨论问题是“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选择归隐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但是却与课文关系不大,对于完成教学目标也毫无益处。还有的教师将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谈感受,结果学生讨论出来的都是浅显的正确的空话。因此,教师在设计讨论的问题时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防止偏离。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的苗春宝老师在《祝福》一课设计的研讨问题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例子。其教学目的是把握人物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象和小说主题,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6]。其重难点是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其设计的讨论问题是①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故事拟一个题目,然后紧扣题目中关键词复述课文。②小说用什么方法突出了本故事的悲剧性?③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④祥林嫂是否进行了反抗?这些问题是逐步深入的,并且每一个问题也都是与课文息息相关的。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4)问题要有助于拓展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仅理解一篇课文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因此,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不仅要在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源于课文的问题并且问题还要在此基础上适度拔高,设计一些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必修课文《故都的秋》可将共同讨论的问题设计为:下列描写秋的诗词你最喜欢其中哪一首?为同学们简要的赏析你最喜欢的诗词。给学生提供几首写秋的诗词,如刘禹锡的《秋词》《望洞庭》、范仲淹的《苏幕遮》、杜牧的《山行》、王维的《秋夜曲》等。这些资料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再如,学习《故乡》一文时分析闰土的形象,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①从闰土的外貌、语言、神态来说一说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②从他的变化、经历、命运说说他是怎样的人。③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7]?学生通过这几个讨论的问题不但可以深刻地了解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并且也学会了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3.1.2做好预习,充分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成功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做好预习。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整体的了解,设想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还要对本堂课有一个总的目标要求和方向以便调控好课堂,防止课堂讨论一片混乱找不到重点。学生要对课文做好预习,对它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从没有读过课文,不知道它大概写了什么,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字词也不认识、不理解,那么又何谈让他们讨论、发现和深入挖掘呢!因此,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和学生务必要做好预习。如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祝福》一课,教师要查找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这些资料,如史承钧的《重新探讨〈祝福〉的主题》,钱理群的《〈祝福〉“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鲁迅的《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之节烈观》等。教师还要预设共同讨论的问题,如为了揭示《祝福》的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学生们共同探讨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引导学生从社会环境和周围的人对她命运的影响两方面着手。学生在课前要自己解决生僻字词,通读全文,弄清《祝福》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划出自己有疑问之处。3.1.3科学分组,优势互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有时会出现一种不平衡的现象:只有少数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成绩好的同学尽情讨论,其余同学几乎不发表见解也不提出疑问。长此下去,他们变得习惯了沉默,仿佛这个课堂和他们无关。教师如果只是把目光放在那些经常发言的同学身上而完全忽视其他同学,那么讨论式教学法在这个课堂中的应用是彻底的失败的。成功的语文课堂是让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讨论中,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要避免其他学生仍被动学习,在优等生的光芒下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出现厌学心理,成绩大不如从前而导致班级学生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分组要讲究科学,盲目的分组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使课堂更加混乱。所谓科学的分组,首先要求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特长、能力等,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分为一组,使他们彼此依赖,优势互补。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知识水平差了一些但是组织能力强,可以让他组织小组讨论使本组的讨论井然有序;有的学生比较贪玩,不遵守课堂纪律,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他可以担任小组的发言代表,将本组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或者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辩论[8]。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其优势,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地增加,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的学生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3.2讨论中的注意事项
3.2.1充分民主,学生自主
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讨论式教学法的这些优势要发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挥出来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民主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讨论,切不可反客为主,过分干预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讨论,看似是讨论的形式然而在教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的追问下,讨论俨然变成了提问,这种所谓的讨论是万万不可取的。学生不能自由地充分地对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的答案简单肤浅甚至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如果只是把答案抛给学生又开始问下一个问题,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仍然不会思考,思维也会更加混乱。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去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充分发挥民主。3.2.2激发学生讨论兴趣
兴趣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不断地探索新知。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道路上来。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然而如果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缺乏讨论的兴趣就会大大削弱讨论式教学法应有的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优势。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讨论的兴趣成为了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呢?我认为灵活的设计课堂讨论方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讨论的方式。如竞赛式的讨论、自由式讨论、逐步深入的讨论等。竞赛式的讨论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将课堂教学中注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9]。3.2.3明确目标,抑制放纵
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语文课堂中,有时会突然出现难以预料的扰乱教学方向的问题,如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文虽相关但没有价值的、根本不值得学生们花费时间去探讨的问题,这时教师决不能以民主为由纵容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上大谈特谈,否则教学目标会被学生扰乱,教学活动事倍而功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辨析每个要讨论的问题,不能放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纵学生过分偏离教材,讨论不着边际的问题。3.2.4及时评价,正反结合
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非常活跃,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发表更多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尤其是要及时的调整学生出现的错误的见解和思路的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民主,教师不应该给予评价要让学生自由,还有的教师认为评价会浪费时间所以很少评价或不评价。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民主并不意味着容许学生犯错误而不纠正,相反越是这种自由的讨论教师越需要给学生及时的正确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一味的没有原则的表扬也不能尽是批评,要尽量做到正反评价相结合。有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发言,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发表的见解都说“好”,这就可能肯定了学生的一些错误的答案和观点,实在是不可取[10]。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其思维是否出现偏差,是否抓住了重点,因此,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也要及时给予评价,及时调整学生错误的思路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相反,如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经过推敲就和学生们用大量的时间热烈的探讨,那么这堂课必定不会成功。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极高,很少表扬学生,并且他们常常认为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是必要的,而对学生的鼓励是可有可无的。可以想象得到,学生长期受到批评,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在课堂中越来越沉默,因为他们害怕受到批评,最终使课堂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其实,教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必要的。另外,教师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以便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一定不可忽视评价,切记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鼓励和纠正错误相结合。结语
综上所述,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恰当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本文仅提供了一点小小的建议,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演绎出它的精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刘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中专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探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7):32-3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吕德雄等.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32.[4]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66-168.[5]张建荣,贾亚莉.讨论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实施[J].价值工程,2011,(15):282-283.[6]韩其文等.《祝福》三人教[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01):18-23.[7]陈玉秋.语文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韦瑞玲老师《故乡》案例评析[J].语文建设,2009,(03):42-45.[8]鲍小玲.课堂讨论中的“三欠“问题与改进[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7):23-25.[9]王贞纯.语文讨论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2011,(7-8):53-54.[10]刘真福.课堂合作研讨的有效策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1,(06):29-30.
第三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科教研组柯玉会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流行甚久的“先教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和中变革更显示出其内的合理性。因为传统的先讲析后练习这一模式,始终置学生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不同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积极而浓厚的举;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对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切入,学习时不免惘然无绪。如此一来,要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成为纸上谈兵了。
那么,语文教学中能否执行尝试教学法呢?答案是完全肯定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困难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就会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浓度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很显然,在叶圣陶先后看来,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推行,依然是为了贯彻教育的终极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就语文教学的现状看,相信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语文教学仿佛永远是只见耕耘不见收获,从最初的字的书写拼读、词的组合运用到较综合的阅读与写作,绝大多数学生均存在较多的缺漏与不足。其主要桶源之一,就是我们多少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尝试心理的满足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们是牵着学生渡过知识这条河,而不是带学生过河,更不是让学生自己过河。学生学到的只是零乱、僵化的知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导体、媒介。著名教育家冯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认为“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信息反馈
传授知识
传授知识
现代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克服知识教学的单向传递,提倡多向传递,师生积极进行双边活动,注意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处理,提高知识的正确率和巩固率。即把传统的“教师教给学生”变革成:“教师 引导学生。”
可见,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有鉴于此,笔者学习参考其他教师的教研成果,尝试设计了语文尝试教学法一般课堂结构:①审题摄揭题,导入新课。②阅读课文或听音乐。③课文分析。这是一堂课的中心,分以下五步:a、根据课文的不同要求,设计并出示尝试题。b、自学课文,在尝试题的引导下,划、圈、点、评、理解课文。c、尝试练习。d、学生讨论。e、教学讲评。④习题解答与巩固性练习。⑤课堂小结,对重要知识点、思维方法进行梳理与强调。这种课堂结构主次分明,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与处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符合“实践——认识——提升“的过程。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学语文课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是同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枷锁,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更灵活一些,思想更开放一些。或许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流行很久的“先教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变革更显示出其内的合理性。因为传统的先讲析后练习这一模式,始终置学生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不同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积极而浓厚的举;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对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切入,学习时不免惘然无绪。如此一来,要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成为纸上谈兵了。
那么,语文教学中能否执行尝试教学法呢?答案是完全肯定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困难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就会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浓度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很显然,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推行,依然是为了贯彻教育的终极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就语文教学的现状看,相信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语文教学仿佛永远是只见耕耘不见收获,从最初的字的书写、拼读、词的组合运用到较综合的阅读与写作,绝大多数学生均存在较多的缺漏与不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多少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尝试心理的满足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们是牵着学生渡过知识这条河,而不是带学生过河,更不是让学生自己过河。学生学到的只是零乱、僵化的知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导体、媒介。著名教育家冯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认为“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信息反馈 传授知识 传授知识
现代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克服知识教学的单向传递,提倡多向传递,师生积极进行双边活动,注意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处理,提高知识的正确率和巩固率。即把传统的“教师 学生”变革成:“教师 学生。”
可见,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有鉴于此,笔者学习参考其他教师的教研成果,尝试设计了语文尝试教学法一般课堂结构:①审题摄揭题,导入新课。②阅读课文或听音乐。③课文分析。这是一堂课的中心,分以下五步:a、根据课文的不同要求,设计并出示尝试题。b、自学课文,在尝试题的引导下,划、圈、点、评、理解课文。c、尝试练习。d、学生讨论。e、教学讲评。④习题解答与巩固性练习。⑤课堂小结,对重要知识点、思维方法进行梳理与强调。这种课堂结构主次分明,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与处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符合“实践——认识——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学语文课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是同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枷锁,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更灵活一些,思想更开放一些。或许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可行性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李伯棠教授在《从尝试中来,走自己的路》一文中 指出:“尝试教学法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语文教学又何尝不可呢?由于语文学科
涉及的语文知识的范围较广,基本技能训练的项目较多,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就大有用武之地。如词汇教学,词义是难关。课本中出现的新词,可以让学生查字典,但是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的现象,有时字典上的解释并不十分贴切,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理解不准确之处,再由教师讲解。事实上,查字典是尝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又是一次尝试,最后由教师讲解,这就注'先练后讲'”。
其实,关于尝试教学法的精神,早在五十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已提到过,他指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若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象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若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quot;(《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他又说:”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运用了一番心力,那一翻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尝试会产生三种结果,而这三种结果对学生来说都会有收获:
(1)尝试成功了,”尝试的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
(2)尝试遇到困难了,”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的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得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quot。
(3)尝试结果有出入,即使当教师讲解或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出比量长短的思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
叶圣陶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已经比较系统地在语文教学中阐述尝试教学思想,这是非常有远见的,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极重要的宝贵财富。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完全是可行的。早在1983年浙江省绍兴县首先把尝试教学法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中,1990年湖北省十堰市把尝试教学法引进到中学 语文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尔后山东省泰安市、平度市、新泰市、广东省新会市、贵州省天柱县等地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应用尝试教学法。
1997年11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一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1999年11月在江苏省宿迁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二届语文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与会代表充分肯定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它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中学生已基本解决识字问题,并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一般课文对他们的来说,都能读,也能大致会讲,这是中学语文尝试教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固此,语文运用尝试教学法比其他学科都有利。
二、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语文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的操作模式,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决定。语文教学比较复杂,有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听说训练等,用一个基本模式套用是不能适应的,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班级特点来决定教学程序,根据“先试后导、先练习后讲”的精神灵活应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采用通用的基本模式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尝试准备--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的七步,比较适用于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出示自学思考题 第二步,自学课文 第三步,尝试练习第四步,检查阅读效果 第五步,教师归纳总结
(二)灵活庆用基本操作模式
各地根据语文教学特点灵活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设计各有特点的操作模式。例如,“三段三式四步”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初步阶段,实行“先引导后尝试”。可分四步 第一步,引导自学,出示思考题;
第二步,尝试自学、拼、读、圈、划、查、练(完成思考题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三步,交流初读效果; 第四步,教师归纳提高。
二、深读阶段,实行“先尝试后引导”式。可分四步: 问题);
第一步,出示尝试中心(因文而异,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特点、疑点、基 点的扭结点设计一二个尝试
第二步,组织尝试自读(围绕尝试中心深读课文,自求得之); 第三步,开展讨论交流(包括学生的质疑操练); 第四步,教师小结点拨,精心引导,达成目标。
三、复读阶段,实行“边尝试边引导”式。可分四步: 第一步,围绕教学目标及课后习题,提出演练重点; 第二步,独立尝试演练; 第三步,交流演练习成果;
第四步,学生集体订正,教师总结提高。
江苏省金湖县把尝试教学法与语文导读基本式结合起来,设计了五步教学程序: 基础训练 → 尝试问题 → 自学读议 → 精讲写练 → 练习评讲
第一步,基础训练:训练内容首先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有机导入。一是凭借关键词语通过说话练习迁移;二是利用文体的特点检查旧知识迁移。第二步,提出尝试问题。
第三步,自学读议:根据提出的尝试题,学生自学,启发读议,边读边议。
第四步,精讲写练:学生读议后,教师的精讲归纳不再是对课文的复述,对 学生答案的复述,而是要紧扣教学重点和教材难点、特点,对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认识片面的地方加以辨正、点拨。在此基础上再布置课内重点写练的任务。
第五步,练习讲评:学生课内写练,教师巡回指导,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时行评讲。山东省平度市蟠桃镇第一中学提出的语文尝试教学模式有八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这一步让学生根据进示,先整体粗略地感知课文。
第二步:准备练习。这一步是为学生解决尝试题作好准备,促使旧知识在解决新问题中起到迁移作用。第三步:出示尝试题。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提出尝试问题。
第四步:尝试练习。学生针对尝试题,再次自学课文,进行尝试练习。
第五步:学生讨论。对于学生的尝试结果,教师无需急于答复,先让学生讨论,加深对尝试题的认识。第六步,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和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巩固练习阶段。
第八步:尝试评估。这一步一是对尝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一是对教材知识作小结。
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尝试教学模式应该灵活多样,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不能变。“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大特点、三大模块、课堂教学六环节。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1、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体式,任务落实到人、小组,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发挥。
2、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3、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1、预习:
预习是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学生的预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同学们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观察、思维。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间。
2、展示:
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注重学生的差异,把握优中差展示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模块学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吃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的“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打个比喻,就像学生食堂的打饭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3、反馈:
反思和总结,对预习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能否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结成若个对,优生的辅导,即让弱生吸取了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弱生绝处逢生,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
课堂教学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预习交流——学生交流预习的成果和体会;
2、明确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
4、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5、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6、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第五篇: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情境教学来自于小学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李老师先是从外语的情景教学中得到启迪,创立了情境教法。其后,借鉴我国文论的“境界学说”,逐步建立了情境教学体系数。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地向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学习的成功范例。情境教学怎么搞?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然而,寻其原则,倒也有一、二。“情境教学”特色在于生动有趣,使学习成为乐事,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情境教学是使学生成功、自信,让学生不断发现语文之美,发现自己阅读表达上的进步,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情景教学法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使用的一种教学新法。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作为近年来在教学课堂中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浓厚情景氛围,使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情景教学通过情境氛围的创建,对学生起着有效的激励作用,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注意事项分析,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情景教学法的认识.“情景”一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景”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到了清代,《人间词话》更有精辟的阐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为大家所知晓。本文所指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统一在情景中,并凭借学生进入情景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使其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文”与“道”两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带入情境”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因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
直观教学法.老师借助照片、挂图、板画、实物、模型、标示、多媒体创造直观形象,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教《桂林山水》把桂林山水通过电视片、网上下载制成录相片,使学生静中见动。直观展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正确理解课文,深刻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欣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境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演示实验法.不少说明性课文,特别是科普文章和科学小品,均可借演示实验重现情境,进而理解其知识的内核。如《捞铁牛》、《琥珀》、《黄河象》等,演示“琥珀”形成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能从课内带向课外,让学生阅读《煤》的形成等科普文章。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而终身受益。
即兴表演法.在帮助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分角色利用简单的头饰、面具表演教材内容并组织评议,在评议中,对照课文,反复研读,加深理解。如学习《晏子使楚》一课后,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推想该人物说话时应带的语气。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故事中做配角的士兵,因表演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一创设情境,使全体学生能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充分发挥了参与表演者本身的创造才能。利用自然法.即走出去,让学生面对社会和自然界的实际,理解课文。如学《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时,有意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江汉平原深秋时节雾的变化,太阳出来前的雾,太阳出来时的雾,雾散后的广袤大地。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写成小作文。再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品味欣赏作者描绘阿里山云雾的佳句,再由学生来自行修改习作。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度诱导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潜能。比如,开展寻找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竞赛,为课文配插图展览等等。如此,使“情境教学”达到了“愉快教学”的境界深动有趣。富于想象与创新。
“罗森塔尔效应“说穿了是一种“期待效应”。在情境教学中,正需要巧妙地运用这一期待效应。“情境教学”所需要的是要求老师尽可能把期待面扩大到全部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时机,不同形式。如通信期待、言语期待、神态(微笑、眼神)期待、动作期待,根据期待对象的个性特点,予以不同期待的构思。如教《麻雀》一课时,按常规教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不易深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为此,打破常规的教学程序,设计了两个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以“期待效应”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并由此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与这一情境,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情境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影响较大,颇受师生欢迎的教育模式,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运用于整个教育领域。它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不断探索与思考,使情境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景教学的现实意义.所谓的情景教学,是通过对语言、实物及音乐手段的有效运用,创设一个相对生动真实的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到陶冶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的能力。情景教学所蕴含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有效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音乐借助其独特的情感性的音乐符号,形象的对现实生活作出了反映并充分体现了其审美特性。正是音乐所具有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感染,有效的使低年级学生建立起了具有情感性的审美态度,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播放自然界中学生熟悉的音乐,比如:各种鸟叫声、小溪声、瀑布声等,将这些音乐片段充分整合起来,并配之以相应的森林画面,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使其身临其境的领略到自然的奇妙之美。在音乐播放完毕之后,向学生提问都听到了什么,在脑海中又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及想象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性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精神的提高.游戏活动是儿童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景教学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游戏活动的引入,使学生的运动感官及感知记忆力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符合教学实际要求的游戏情境,比如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对诗词意境的初步讲解,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用舞蹈式的动作来表现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及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及表演创造,在加深对诗词意境理解的基础上,增强了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自身的天真活泼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五.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小学阶段无疑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学中内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小学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引入多种方式的情景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能有效帮助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播放,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更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在讲解寓言故事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文本的嵌入图片及音乐,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人物模仿创设情景.小学生本身具有模仿能力较强的的特点,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外界事物都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教材中的任何角色,让学生对其特点特征进行模仿表演,使学生能够亲身融入到角色之中,对角色的任务特征及性格特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3.利用声音图画进行情景创设.音乐对人体感官有一定的调动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可以利用音乐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器官得到调动。随之再融入色彩鲜明的图片形象,使学生达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感知,有效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4.通过实践创设情景.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合理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并利用社会生活积极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场景,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学生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例如,在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让学生在户外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情景,之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用文字总结下来,有了这种亲身观察和实践,使学生在写作时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发。在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观察能力及感受能力。
六.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情景教学法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及现实意义,但是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使情景教学的优越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所以,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注意情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要对情景教学有一个深刻及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
在情景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情景教学应用中的整体性及情感性加以重视。情景教学的重点在于其教学方式的情感性,是通过情景设计或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带动学生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所以情感性是情景教学必须牢牢抓住的重要点。而整体性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不是针对个体学生而言的,情景的创设要能惠及到整体学生,其取得教学成果也是针对整体学生而言的。
七结语 总之,情景教学方法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独特的优势,在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及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满足教学需求的情景,达到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59-159
[2]李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14):221-2211
[3]王春芳.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3(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