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江西省萍乡二中/贺先锋
[内容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地理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情境教学法”越来越被广泛地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性学习
情境教学法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倾注了30年的全部心血,将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相结合,打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理论。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地理课堂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情境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是能把教材教活,把课堂教活,把学生教活。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地用于地理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呢?我认为关键是合理创设情境。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多年地理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对“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肤浅认识,还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一、创设导入情境,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说,好的情境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当然,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多种,这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
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运动”时,我是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葫芦谷火烧司马懿”的历史典故为情境导入教学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上天为什么会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是诸葛亮失算还是司马懿命不该绝?还是……?通过创设该历史情境,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主接纳知识的意愿就越强。而《高中地理新课标》对地理教学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将地理知识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思考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实行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使地理教学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让学生发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这样,学生就非常想学、乐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地提高。
如在学习“城市内部功能分区”时,我首先展示一幅萍乡市城区地图,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熟知情况在图上找出我市各大住宅小区、主要商业街、主要工业分布的位置?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各住宅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为什么会分布在那里?各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分布有何特点?影响各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城区,对城区各功能区的分布比较熟悉,因此,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样的教学活动当中,这既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也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指引人们不断向前探索、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爱因斯坦也强调:在怀疑中发现问题,有时可能要比直接从教科书上获取的答案更为重要。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各种时机,巧设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然,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宝钢、鞍钢这两大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可创设这样一组问题情境:宝钢和鞍钢是我国二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一个位于东北辽宁省,一个位于上海市,两者在资源条件方面有何不同?在学生回答二者资源差异后,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资源缺乏的上海布局如此一个大型钢铁工业企业?这样布局是否合理?宝钢能在原料和能源都很缺乏的上海生存,主要是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从宝钢和鞍钢布局说明了什么问题?从环境、资源、水源角度考虑,上海宝钢为什么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濒临长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组问题逐个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创设角色情境,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其实就是强调: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角色情境,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其中,让他们自己探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曾设计过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一位老板,你想来萍乡投资办厂,你打算办一家什么工厂?将把工厂建在哪里?并简要陈述自己的想法与理由。许多学生一听自己可当老板,头脑非常兴奋,争先恐后地想发言。当然,我并没有马上让他们发言,而是先给他们定了条规则:除第一位发言同学外,其余发言的同学在陈述自己的办厂思路与想法前,请你先评价一下前一位同学提出的办厂思路与方案是否可行,若有不妥,请指出其不足。随后,我请了5位同学作了即兴发言。接着,我让全体同学对以上5位同学方案进行评价,哪一位同学的方案最合理、可行,其它同学的方案存在什么纰漏,还需考虑哪些因素?由于大多学生都能很快进入“老板”这一角色,并充当角色的重任,因此,学生在扮演“老板”这一角色过程中,能自主地探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当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入手;也可借助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探究”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但是,在这里我还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千篇一律只能用“情境教学法”。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设出适合自己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教法。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进取,善于吸收,大胆创新,高中地理课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漆权主编.《创新与创新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 2.王民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第二篇: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合理科学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新的知识需求与其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一、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决定作用。数学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对学生今后能否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大有益处。每一位教师实行课堂改革,新课改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情境中感受新内容。现在的数学新教材中几乎每一课时都设置了问题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深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当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习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3)利用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数学的问题情境。
(4)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感染学生
教师是每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导演者”和“表演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并利用自身个性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改下的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在教,而应是教师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学习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主动地获取数学经验,体会学习的实用价值和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数学问题情境中而获得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教师要主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伙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善学生的交往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动机,并促成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中,达到启发式讲解、赏识性引导、活动中学习、情境中感受的教学效果。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关注生活,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创设出许多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提倡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但也应注意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逐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范文模版)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地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用地理图像、生活场景等直观手段或实验、调查、表演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激情,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究竟怎样在地理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呢?我认为关键是合理创设情境。
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地理的心得,对情境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巧设课堂导入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能尽快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之中。当然导入方式很多,可视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进行综合选择。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节时,首先播放学生熟知的歌曲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营造气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歌中唱到56朵花是什么含义呢?通过喜闻乐见的歌曲创设情境,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提问题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一些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解,以辩促思,以辩明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与我们》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类别有哪些?人与自然资源有怎样的关系?怎样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关于这些问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问题一出,学生的积极性就起来了,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有的知道一些,就说起来了,由于不够全面、准确,有的同学就持不同意见,大家相互辩解、讨论、补充。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有效的争论辩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真正实现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让真实情境再现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难点问题通过画面呈现出来,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观察、阅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地震”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我国汶川大地震时的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学生就会被眼前的画面震撼、吸引,从而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会用心听讲,积极讨论,这样既掌握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又学到了一些地震来时的预防措施和自救自护方法,增强了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技能。
四、关注身边热点,激发学习热情
人类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若能适时适量科学地联系时事热点、焦点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水资源》一节时,可结合近年来我们家乡河道干涸,学校井水水位下降,镇自来水公司供水紧张等现象,引导学生感知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节水的习惯。
当然,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多,究竟怎样创设情境,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用心思考,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地理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
编辑 薛小琴
第四篇: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动的开展使得历史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倘若教师仍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但会使历史教学的特点无法彰显,还会使学生迷失在枯燥的历史事件之中,使其对历史学习丧失兴趣。为了生动地展现这些历史事件,创设一定的场景是必不可少的,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成为教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鸦片战争》应用方法所谓的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教学目标,将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中所描述的场景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场景中自主地感知这些历史事件,激发其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一般会采取以下策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一、寻找教材中的资源创设情境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离开教材,其教学活动将无以为继。这就跟我国教育名师钱梦龙所说的那样:“这法,那法,不钻研教材就是无法。”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出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入手,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此注意一点,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依据的,需要从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等,根据教学所需,选择能调动其课堂参与自主性的方法。
我在组织《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对教材中已有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经过”在我们所使用的岳麓版教材中并未提及。但是,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教材中所呈现的两幅有关于鸦片战争的过程图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画面,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战地记者,站在“真实的”战场上对这两次鸦片战争的场面进行简要的报道。如此,以教材中已有的图画为落脚点,创设相应的多媒体情境,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可以调动起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有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经验,对其畅所欲言,在角色扮演中将鸦片战争的经过自主地总结出来,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通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历史又为其具有过去时的特点,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是无法将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原汁原味地还原出来的,此时只有将过去的历史事件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⒆约鹤魑?历史事件的主角或者参与者,站在当时当地的环境下,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以此在最接近历史事件面目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我在组织《鸦片战争》这一内容导入活动的时候,会直接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走进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跟随着鸦片战争的发展进程,伴随着讲解员对其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与之有关的历史画面播放出来,引导学生站在这生动的画面之前,模仿博物馆讲解员对所呈现的历史事件进行描述或讲解,如此,使学生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可以理性地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为其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借助实践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兴趣。
三、应用历史史料创设情境
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大都是对历史事件的抽象描述,对于生活经验和历史学习经验有限的高中生来说,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加之,历史事件大都是过去的事件,对于当时当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能依靠教师的知识讲述或者事件的描述来了解某一历史事件。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除却教师的照本宣科,学生也可以发挥自身的阅读能力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有所认识,但其学习结果只是局限在认识层面上,无法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往往借助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识记教师所讲述的极具结论性的历史内容,借此应付考试。史料作为历史的源头,其在历史教学活动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传统的历史内容,还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历史学习氛围,使其在历史真实感增加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我在《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这一问题,对此,我会借助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的“清军与英军的枪支对比表”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中的某些关于鸦片战争的史料为学生营造出极具客观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客观的数据对比下,并结合所学到的有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来自主地总结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以此,不仅可以使学生被历史的氛围所包围,还可以使其在自主总结中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容.历史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2]刘良慧.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3.
第五篇: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 文 题 目
论文分类号:G424.1 密
级:无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姓
名:
李
婷
学
校:吉林省东辽县东辽一高中
2013年6月18日
摘 要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在我们国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高中地理学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上提出了很多与从前不同的新要求,地理教师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新课程的实施,为了更好的践行地理教学的价值,地理教师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以构建适应新课程体系的素养结构。这也为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其中案例教学法至今已经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法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教学法具有科学性质、实用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并且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等优点。
然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地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还很陌生,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研究有待进行。通过探讨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意义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可行性,并且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学地理教学;案例教学应用
Abstract
Due to long-term impact of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geographic literacy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our country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High school geograph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 lot of different front the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nature of the course, curriculum ideas, and geography teachers will face even greater challenges.In respons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order to better practice the value of geography teaching, geography teachers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o build the literacy structure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which also provides a display stage,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already produced a good effect, and played a larger role, therefore, focus on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cultivate Discuss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very necessary.Case Method of scientific nature and practical value, can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develop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analytical ability, and can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However,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majority of geography teachers are still unfamiliar with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done, so the case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ase Metho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se Method, and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se Method, and can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for future teaching.Key words: Case Method;Secondary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Ca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1.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的中心词是“案例”,“案例”译自英语中“case”一词,又称个例、实例、个案等。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人们对“案例”的定义的描述也有所不同。从教育的角度看,“案例”是一个对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1]。
与 “案例”的内涵一样,从不同的角度看,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也有所不同。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2]
“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3]
“这里所说的案例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4]
1.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应被动的接受信息,也不应一味的接受教师的设计,他们要对外部的信息和刺激进行选择和加工。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建构新的信息,并且帮助学生解决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此外,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们对各种问题的想法,并及时丰富或调整学生的理解。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案例,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1.2.2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地理学习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只能作为外因[5]。
案例教学法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才能真正的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2.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一种积极地学生观,认为应该将教学建立在全面开发每个学生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努力的创设各种各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使其能够扬长避短,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案例教学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使得在课堂中展开案例教学时,激发的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变得“与众不同”,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千篇一律”。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2.1有利于教师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地理知识、发现地理规律、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特别是地理创新能力[6]。
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提出地理问题、找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拓展培养能力。实践也表明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地理案例教学法。
2.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更加重视社会实际现状,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适宜教学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丰富教师的知识,不断地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3充分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2.3.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它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而强调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只有对学习有兴趣并且能够将学习与自身的生活、成长等有机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实现有效地学习。
案例教学法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的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2.3.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问题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是被动式接受知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现代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大胆质疑,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样才能达到深层次的学习。
案例教学法正是通过案例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教材和生活现象等的问题意识,能够更好的实现现代学习方式。
2.4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是接受教学的“容器”,师生之间根本没有任何交流,师讲生听,师写生记。教师只传授知识,不讲解方法,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了。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营造一个融洽、民主、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师生的交流沟通,从而达到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效果。
3地理教学中案例选编的原则
案例的来源有好多种。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新课程改革使得教材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变,教材中有许多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编辑的案例。教师也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等现代媒体上选取案例,这样可以弥补教材中图文、数据相对落后的不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设计案例,鼓励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寻找案例。案例的选取途径有很多,但是真正要应用到教学中还需要一下几个原则。
3.1真实性原则
案例的真实性是指案例来源于客观存在的地理事实,案例应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是真实可信的。随意编造、凭空杜撰产生的案例没有科学性和真实性,用它来分析问题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案例的选编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3.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案例的选编要与教学目标一致,与课程内容符合。案例的选编要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所选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连接,通过典型、生动的案例,使得学生快速进入案例情景,通过有层次、有张力的教学设置,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3启发性原则
巴赫(J.A.Barach)曾指出,在案例教学中,一般要达到七个行为目标和三个过程目标,其中行为目标6是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超越具体的问题情境,要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多种多样的能力。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通过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要求
4.1教师呈现案例
一个好的案例不是机械简单的陈述,而是应该给予一个充满思考性的环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对案例材料精心编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快速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
4.2个人分析案例
个人分析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后面讨论、交流的基础。这一阶段力求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初步理解案例中所揭示的基本事实。引导他们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去思考和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并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案例所展示的情境进行联系。
4.3小组讨论案例
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和见解的机会,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并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他人的成果及体会合作的作用。
4.4全班交流案例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这一阶段的交流,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5教师指导阶段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应协助学生理清思路,当学生的观点不够明确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总结及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补充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更为扎实的基础之上。
4.6案例教学的反馈总结
这是整个案例教学的收尾阶段。这种总结可以由教师总结,也可以学生总结,总结应该是就整个案例的讨论主题做一个整体评价,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归纳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基本观点,对各种见解做必要的剖析,强化案例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学内容,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在讨论中出现了不符合实际的、不正确的意见,在最后的结论阶段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纠正。教师还应该对整个的案例讨论活动做一个小结,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充分的鼓励。值得注意的是,总结阶段虽不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阶段,但也是很必要的阶段。总结是一个提高、巩固教学效果的环节,如果不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草草收场,仓促下课,案例教学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其收效必会受到影响。
5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5.1明确地理案例的要求
不是任何一个事例都可作为案例使用。运用到教学中的案例需要反映地理规律,具有鲜明和典型的地理特征,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不典型的案例则难以代表同类地理事物,会误导学生以偏概全。而典型的案例都具有局限性,案例教学法由于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很难获得系统和完整地知识。就地理学科来讲,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案例教学,有些时候不能说明事
[7]物的整体,还有使学生形成模糊概括化知识的可能。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必须严格筛选案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其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便短时间完成对案例的阅读分析,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讨论。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多样性、全面性,内容的多样性、全面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全面发展及个性品质的形成。
5.2注意案例选取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的准备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我国班额普遍较大,地理教师缺乏,教师工作强度较大。所以,没有充足的时间搜集、整理案例。此外对于一些未将新课程理念渗入骨子里的教师来说,使其主动关注材料,积极编制高质量的教学案例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地理教师使用的案例材料主要来自教材,教师自己编写的少,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能提供的案例更少。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案例教学的发展。
如果可以像编写教材一样,有专业人员广泛搜集和整理符合当代我国教学特点的案例材料,并整理修订提供教师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推动案例教学的发展。
5.3学生差异性大,积极性较低
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使教学与生活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忽视了 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了真理形成的过程教学。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在传统教学影响下的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较差,习惯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而且要求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学会面对新情况,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部分学生,必然有些茫然失措,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低。这些都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8]。
5.4案例教学效率较低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花费相当长时间形成的典型,与课堂教学目标契合的案例为材料,这三方面都具备往往较为困难,会花费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特别是案例的形成花费的时间很长,同样的知识用传授一接受方式耗费的时间大大少于案例教学。这样就会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8]。总结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讲抽象难懂的地理理论知识形象化,既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不可能适用地理所有的课程,采取案例教学法不代表全盘否定其他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发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优势互补。
参 考 文 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页。[2]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页。
[3] 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小剑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4页。
[4] 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9页
[5] 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3页 [6] 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2页 [7] 李程.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A].2011.5 [8] 万柏林.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中的应用[A].2008.9 [9] 肖红.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
[10] 赵明强.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11] 高瑞娟.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选编应遵循的原则[J].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