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23:1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摘 要: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育改革的发生使情境教学法这种更具现代性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因此研究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此无须敷述。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现状进行大略分析,并更详尽地对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和要求进行阐述,然后并且针对性提供相对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即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基本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角度去营造、设计出具体形象的情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兴趣更主动更形象更有效的现代性教学方法;许多广大教育从事者保持着教学创新精神,甚至于十分热衷于应用情境教学法,必须注意的是情境教学法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当针对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作出相应调整、应用;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方法的现状就显露出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诸多问题和有效措施进行积极探讨。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现状多种多样,在此我们主要了解其中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以便于更有效地理解和实施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现状中的主要问题是发生为情境而情境的状况、情境创设与教学目的的偏离以及过于强调情境,这就是目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现状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针对情境教学现状中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首先明确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根据最基本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对应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开创出更多更具体的情境教学过程和理论方法。

1.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作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乐于接收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对大部分教学任务予以消极的应付的学习态度,优秀的教师善于设计出各种与课文与生活相关的有趣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和主动了解和探索的兴趣。

2.完成对应基本教学目的

对于这点我们不必过多阐述其必要性,实际上情境教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这点要求,整个情境教学过程必然由课本的实际内容出发进行构建,否则情境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基础和意义。

3.培养学生文学素质和优良品格

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最能够对学生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文学修养进行有效全面培养的学科应属语文学科;教师应以所学课文为基本载体通过情境教学将所能教授的内容联系和扩展至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人生,从而达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教书育人的重要目的。

三、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应用

由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基本目的和要求出发,根据所授课文的实际内容设计出种种情境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具体概括出几类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和规避常见问题的措施:

1.以问引路

教师作为情境的引导者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从而使得学生根据教师的巧妙提问主动地进行相关情境的独立创设。而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是否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的思考想象与所需创设的有效情境联系起来。

2.以多媒体设施为载体

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借助多媒体能够完成诸多现代教学,情境教学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影音效果来更有效直接地创设情境。

3.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形式

情境教学过程最主要的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生的表演、示范等等都能够有趣形象地创设出有效情境。学生自主活动不仅仅可以创设形象化情境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激情,这也使其有别于多媒体情境创设。

4.避免情境教学法反客为主

饱含着对创新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一些极具热情又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非常热衷于情境教学法,但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分析教学内容与设计对应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而不是一味强调学生主动性和知识形象化,形成对情境教学法的滥用。并非所有课文都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某些课文甚至因使用情境教学法而失去其教学意义,例如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逻辑理解能力,则应当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

5.避免情境教学的偏离

对于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严格,不仅需要理解教学内容和设计对应的教学思路,而且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大量的个人想象力、引导能力,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具备相对应素质,有效地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得整个情境教学过程有效发挥,而不是偏离原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6.避免强化境而忽略情

形象化后的教学内容更能被轻易接受理解,并往往因此而掩盖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情感内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对形象化背后抽象化的情感、思想的敏感,在情境教学的设计和引导向形象化发展的同时,并对课文内在情感性感受性抽象化的中心内容进行挖掘。例如《天上的街市》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营造对应的形象情境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关注、感受,这样这篇课文重要的内在价值才不至于被形象化的情境掩盖,对于本课文的教学也实现了应有价值。

四、结束语

至此本文旨在使得广大初中语文教育者了解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现状及其诸多弊病以及情境教学的基本目的和要求,并因此能够够避免这些弊病以及针对性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丹.浅谈初中语文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学习,2011(12)

[2]何侃.创设问题情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6)

[3]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南京:江苏青年出版,2001(5)

作者简介;谭井会.职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单位:本溪市第十二中学.

第二篇: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合理科学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新的知识需求与其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一、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决定作用。数学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对学生今后能否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大有益处。每一位教师实行课堂改革,新课改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情境中感受新内容。现在的数学新教材中几乎每一课时都设置了问题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深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当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习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3)利用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数学的问题情境。

(4)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感染学生

教师是每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导演者”和“表演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并利用自身个性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改下的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在教,而应是教师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学习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主动地获取数学经验,体会学习的实用价值和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数学问题情境中而获得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教师要主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伙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善学生的交往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动机,并促成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中,达到启发式讲解、赏识性引导、活动中学习、情境中感受的教学效果。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关注生活,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创设出许多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提倡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但也应注意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逐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真实的具体的场景,让学生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切实的体会文本,加深对文本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在李吉林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想结合初中语文(苏教版)余光中《乡愁》为例,尝试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来构建我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境;图片;生活;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境教学法的缘起

在国内,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在《礼记?檀弓》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孔子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运用情境,对学生子路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在国外,也有许多教育家对情境教学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思考。如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叙述了老师将学生爱弥儿带到大森林里去辨别方向的例子。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在《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的艺术》等作品中都对情境教学作了较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直观教学原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面前……”;寓教于乐原理:当今世界的教育研究,人类提倡愉快教学,实行寓教于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节的功能。情境教学正是调动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融入情景,在情境中寓教于乐。

三、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李吉林研究情境教学法已经30多年,她提倡以生动的手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的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知识。她概括语文课堂教学使用情境教学的六种途径:一是生活展现情境,二是实物演示情境,三是图画再现情境,四是音乐渲染情境,五是表演体会情境,六是语言描述情境。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以《乡愁》为例,具体尝试如下:

(一)图片展现情境

我在教学余光中的小诗《乡愁》“小时候…… 大陆在那头” 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节奏的朗读。

其实,有许多老师喜欢让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想,老师让学生怎么有感情的朗读?你让学生要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喜怒哀乐之情感从何而来?有时听课,发现执教老师会要求学生带着悲伤的心情、低缓的语调来有感情的朗读,殊不知学生这种悲伤之情从何而来,不结合语境,不创设情境,学生怎么可以体会得到呢?所以,老师让学生带着的那种感情其实是一种“假”感情,有感情的朗读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

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母子之情,在网络上精心挑选了关于“母送儿别”为主题的图片,图片生动的描绘了一位母亲在火车站送别即将远去异地求学的孩子。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在车站母亲会说些什么话?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被打开了,有的同学说,儿子在路上注意安全,在学校要好好学习;有的同学说,孩子在外地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也有的说,你一个人在外地不要省吃俭用,该花钱的地方不要不舍得花钱等等。老师指引学生来体会母亲为何要千叮咛、万嘱咐,这就是“爱子之情”的体现。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将这种爱子之情融入字里行间之中,这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这种情感的体验是深入的。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想念之情,老师在让学生通过画面再想象,当儿子到达学校,在夜深人静之时,忽然想到了母亲的叮咛、嘱托,他想给母亲写一封报平安的信,让同学们想象儿子会写一些什么话?学生纷纷写下了许多对母亲思念的话语。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带着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思念母亲的感情读本节诗歌,对乡愁的体会是深切的,这种有感情的朗读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声音。

(二)生活再现情境

生活再现情境就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语文即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例如我在教学余光中《乡愁》第二节:“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夫妻之爱,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父母,因为现在有许多学生的父母,尤其是他们的父亲,为了让妻儿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常年在外地打工,每当过年的时候,他们的父亲从遥远的异乡回到了家中,老师让学生想象,当爸爸回家时的那一刻,你的爸爸有怎样的表现?你的妈妈有怎样的表现?有的学生说,我爸爸买了许多东西给我玩;有的学生说,他的爸爸第一件事就是从蛇皮口袋中反复的掏东西,原来是掏口袋里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沓钱,然后,很自豪的都塞给了我的妈妈。让学生在这样的活生生的生活情境中,体会爸爸对妈妈的情感,妈妈对爸爸的思念,这就是真实的夫妻之情,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来读、来体会余光中的夫妻之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语言描述情境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那种娓娓道来、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那种张弛有度、抑扬顿挫的语言让人心弦紧绷。老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更要文采飞扬,既要措辞严谨,又要幽默风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例如我在教学余光中《乡愁》第三节,为了让学生能深入体会到作者的丧母之痛,我联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接受山东卫视采访时的一段话,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那时候穷就是常态,母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能活下来,省吃俭用,含辛茹苦,让我们兄妹活下来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母亲却不在了,每当想念母亲,只能到坟头和母亲说说话了。讲到这里,莫言潸然泪下。这种语言的描述,让学生由此及彼,体会丧母之痛,以这样的情境,学生融入其中,情感体验是丰富的。

总之,情景教学法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语文教学法,它不仅仅适合于小学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尝试,并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龙贤东)

第四篇: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江西省萍乡二中/贺先锋

[内容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地理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情境教学法”越来越被广泛地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性学习

情境教学法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倾注了30年的全部心血,将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相结合,打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理论。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地理课堂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情境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是能把教材教活,把课堂教活,把学生教活。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地用于地理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呢?我认为关键是合理创设情境。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多年地理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对“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肤浅认识,还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一、创设导入情境,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说,好的情境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当然,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多种,这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

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运动”时,我是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葫芦谷火烧司马懿”的历史典故为情境导入教学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上天为什么会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是诸葛亮失算还是司马懿命不该绝?还是……?通过创设该历史情境,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主接纳知识的意愿就越强。而《高中地理新课标》对地理教学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将地理知识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思考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实行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使地理教学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让学生发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这样,学生就非常想学、乐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地提高。

如在学习“城市内部功能分区”时,我首先展示一幅萍乡市城区地图,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熟知情况在图上找出我市各大住宅小区、主要商业街、主要工业分布的位置?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各住宅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为什么会分布在那里?各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分布有何特点?影响各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城区,对城区各功能区的分布比较熟悉,因此,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样的教学活动当中,这既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也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指引人们不断向前探索、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爱因斯坦也强调:在怀疑中发现问题,有时可能要比直接从教科书上获取的答案更为重要。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各种时机,巧设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然,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宝钢、鞍钢这两大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可创设这样一组问题情境:宝钢和鞍钢是我国二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一个位于东北辽宁省,一个位于上海市,两者在资源条件方面有何不同?在学生回答二者资源差异后,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资源缺乏的上海布局如此一个大型钢铁工业企业?这样布局是否合理?宝钢能在原料和能源都很缺乏的上海生存,主要是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从宝钢和鞍钢布局说明了什么问题?从环境、资源、水源角度考虑,上海宝钢为什么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濒临长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组问题逐个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创设角色情境,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其实就是强调: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角色情境,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其中,让他们自己探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曾设计过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一位老板,你想来萍乡投资办厂,你打算办一家什么工厂?将把工厂建在哪里?并简要陈述自己的想法与理由。许多学生一听自己可当老板,头脑非常兴奋,争先恐后地想发言。当然,我并没有马上让他们发言,而是先给他们定了条规则:除第一位发言同学外,其余发言的同学在陈述自己的办厂思路与想法前,请你先评价一下前一位同学提出的办厂思路与方案是否可行,若有不妥,请指出其不足。随后,我请了5位同学作了即兴发言。接着,我让全体同学对以上5位同学方案进行评价,哪一位同学的方案最合理、可行,其它同学的方案存在什么纰漏,还需考虑哪些因素?由于大多学生都能很快进入“老板”这一角色,并充当角色的重任,因此,学生在扮演“老板”这一角色过程中,能自主地探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当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入手;也可借助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探究”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但是,在这里我还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千篇一律只能用“情境教学法”。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设出适合自己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教法。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进取,善于吸收,大胆创新,高中地理课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漆权主编.《创新与创新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 2.王民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第五篇: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动的开展使得历史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倘若教师仍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但会使历史教学的特点无法彰显,还会使学生迷失在枯燥的历史事件之中,使其对历史学习丧失兴趣。为了生动地展现这些历史事件,创设一定的场景是必不可少的,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成为教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鸦片战争》应用方法所谓的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教学目标,将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中所描述的场景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场景中自主地感知这些历史事件,激发其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一般会采取以下策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一、寻找教材中的资源创设情境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离开教材,其教学活动将无以为继。这就跟我国教育名师钱梦龙所说的那样:“这法,那法,不钻研教材就是无法。”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出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入手,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此注意一点,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依据的,需要从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等,根据教学所需,选择能调动其课堂参与自主性的方法。

我在组织《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对教材中已有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经过”在我们所使用的岳麓版教材中并未提及。但是,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教材中所呈现的两幅有关于鸦片战争的过程图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画面,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战地记者,站在“真实的”战场上对这两次鸦片战争的场面进行简要的报道。如此,以教材中已有的图画为落脚点,创设相应的多媒体情境,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可以调动起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有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经验,对其畅所欲言,在角色扮演中将鸦片战争的经过自主地总结出来,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通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历史又为其具有过去时的特点,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是无法将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原汁原味地还原出来的,此时只有将过去的历史事件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⒆约鹤魑?历史事件的主角或者参与者,站在当时当地的环境下,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以此在最接近历史事件面目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我在组织《鸦片战争》这一内容导入活动的时候,会直接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走进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跟随着鸦片战争的发展进程,伴随着讲解员对其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与之有关的历史画面播放出来,引导学生站在这生动的画面之前,模仿博物馆讲解员对所呈现的历史事件进行描述或讲解,如此,使学生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可以理性地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为其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借助实践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兴趣。

三、应用历史史料创设情境

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大都是对历史事件的抽象描述,对于生活经验和历史学习经验有限的高中生来说,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加之,历史事件大都是过去的事件,对于当时当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能依靠教师的知识讲述或者事件的描述来了解某一历史事件。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除却教师的照本宣科,学生也可以发挥自身的阅读能力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有所认识,但其学习结果只是局限在认识层面上,无法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往往借助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识记教师所讲述的极具结论性的历史内容,借此应付考试。史料作为历史的源头,其在历史教学活动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传统的历史内容,还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历史学习氛围,使其在历史真实感增加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我在《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这一问题,对此,我会借助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的“清军与英军的枪支对比表”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中的某些关于鸦片战争的史料为学生营造出极具客观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客观的数据对比下,并结合所学到的有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来自主地总结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以此,不仅可以使学生被历史的氛围所包围,还可以使其在自主总结中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容.历史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2]刘良慧.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3.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法 应用【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73-01 分层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河源市紫金县义容中学黄志明 摘要:教学上,我们应该更在乎学生的具体实践学习。尝试教学法通常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自己......

    浅析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围绕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进行不懈的实践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记得“情境教学法”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它已被广泛......

    感受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

    感受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在高中阶段做为一门必修课,它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进行目的性的引入,将一些形象、情绪、色彩具体地表现出来,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希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