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企合作工作报告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精神,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进一步拓展恩施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思路,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影响力,达至“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的目的。现将校企合作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
遵循“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指导思想,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数次召开校长会议、行政会议、校企合作单位座谈会,出台了《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细则)》《校企合作项目培养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共同学习。我校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校企合作将作为我校办学的基本制度,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处于战略地位。
二、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推行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为促使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校逐步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校领导将校企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规划建设和组织实施,在推动校企合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负责人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引领着我校教学改革。二是各科组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培养一支高效率的带队指导教师队伍,制定工学结合计划,指导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保障活动安全等。三是组建校企合作办公室作为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搭建人才输送与交流平台、政行企校信息沟通平台、学生实习就业及教师实践基地、企业培训基地,促进校企深度、宽度合作,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和企业专家入校任教的管理办法。
深化学生实习基地管理与改革,推进学生实习基地管理机构、制度、运行等机制的改革研究深化学生实习基地管理与改革,建立健全的学生实习基地机制。
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坚持组织学生参加为毕业实习。以生产、技术、或服务人员身份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学校学生实习就业管理机构由教导处到学生科到校企合作办形成了良好的发展轨迹,学校设置专门人员与机构进行学生实习就业管理,更成立了校企合作办进行学生实习基地建设,逐步推进实习就业管理的深化制度改革。密切联系行业,关注行业发展,改进学生实习就业管理策略。
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展现校企合作成果
以建设“示范校”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为契机,在2012年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先后与州内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签约单位详见企业情况一览表。
据统计分析,校企签署合作协议的数量覆盖全部汽修专业在校生。紧密型校企合作中与各个品牌4S店、恩施市汽修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合作层次和质量较高(品牌如与东风本田、上海通用别克,龙头企业如恩施新长城集团公司等)。根据有关协议,合作单位早期介入学校教学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形成相对固定学生群体,以便实现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就成员工。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使部分优秀的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就业、教师实践基地。
四、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领域
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共建模式及保障机制。
(一)走出去、课堂迁移到企业
我校与神龙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教学。学习、实训、轮岗和顶岗实习、上岗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职业需求与教学的充分融合,使教学更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二)请进来、把企业场景建设在学校,建立“模拟实操场景”学校建设了汽车商务展厅、保养实训、模拟三维计算机仿真故障诊断、发动机拆装、电器综合实训等场地,在模拟企业的场景进行有效的教学。引进企业专家实操训练,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合作办学模式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在扩建和完善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基础上,全校建成3个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服务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现有2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新增校外实习基地10个,确保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
(三)拓展思路,多元创新发展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理念指引下,学校进一步拓展思路,变“走出去”为“请进来”,把企业的高管们引入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产教研一体的研发中心,满足职业教育的多元出路需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当今国家产业转型时期重要的教育走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积极探讨职业教育和实习管理的新思路,工作更加严、细、实。继续加强学生专业思想和日常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继续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训和培养,以提高学生面试就业的成功率。特别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爱岗敬业,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从上级命令的习惯,提高学生吃苦耐劳能力和韧性,使得我们的学生爱专业学习,企业喜欢用我们的学生,家长满意我们的教育,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社会,为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3年12月29日
第二篇:校企合作工作报告
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精神,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我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现将校企合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
为遵循“校企双制办学、共育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指导思想,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数次召开校长会议、行政会议、校企合作单位座谈会,出台了《关于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决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关于推进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共同学习。我校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校企合作已经作为我校办学的基本制度,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处于战略地位。
二、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推行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为促使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校逐步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校领导将校企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规划建设和组织实施,在推动校企合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负责人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引领着我校教学改革。二是各科组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培养一支高效率的带队指导教师队伍,制定工学结合计划,指导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保障活动安全等。三是由招就办作为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对校企合作中的双方职责,实习岗位要求、生产目标、职业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和企业外聘教师的管理办法。
三、探索“校企双制”,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双元制”是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双制”,主动联系校企合作单位,先后校企共建合作实体,形成多元合作模式,如校中厂、厂中校、生产实训中心、冠名班级、短期培训和订单式培养等等,营造真实工作情景的教学环境。
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同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组师资队伍。学校与企业按照共同的培养目标,联合制定培养课程和计划,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产教学三位一体,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为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交流互融,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更好地将实践相结合,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应用开发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我校教师利用寒假、暑假、工学结合等机会下到企业实践,由企业安排研发创新人才对教师进行传帮带,为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
通过“校企双制”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工作紧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企业生产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零距离”实现从学生到现代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搭建起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
目前,我校仍在不断探索“校企双制”发展多元合作模式,正积极着手建立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相关管理制度,面向企业积极宣传和发动,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有效实施企业员工短期培训和技能提升。
四、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展现校企合作成果
以技工院校“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为契机,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先后与数十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签约单位及合作形式详见附表1。
据统计分析,校企签署合作协议的数量覆盖在校生的比例达1:44;现有专业校企合作的比例达1:3.2;紧密型校企合作中与世界500强、广东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产业100强等重点企业合作层次和质量较高;松散型校企合作中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数量占四十余家。
五、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领域
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共建模式及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
(一)走出去、把教室搬到工厂,创办“厂中校”
我校与信华精机有限公司、TCL通力电子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设“信华班”、“TCL班”,学生在校内学习一年后,即将“教室”搬到公司。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部分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岗位教育,在此基础上到企业继续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实训、轮岗和顶岗实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职业需求与教学的充分融合,使教学更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二)请进来、把工厂引入学校,建立“校中厂”
在“厂中校”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拓展思路,变“走出去”为“请进来”,把企业的生产线引入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校中厂”。
通过创办“厂中校,校中厂”,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为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又成功与金华悦国际酒店合作开设“金华悦班”,开创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领域,形成校协(协会)、校政(政府)、校园(园区)等多形式紧密型的合作模式。
附表:校企合作单位及合作形式
惠州市惠城区技工学校
2011年6月30日
第三篇:校企合作工作报告(初稿)
校企合作 汇报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精神,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进一步拓展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校企合作工作思路,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影响力,达至“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的目的。我校大力推行“校店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现将校企合作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
遵循“校店合作,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指导思想,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数次召开校长会议、行政会议、校企合作单位座谈会,出台了《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细则)》《校企合作项目培养实施方案编制要求》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共同学习。我校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校企合作将作为我校办学的基本制度,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处于战略地位。
二、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推行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为促使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校逐步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校领导将校企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规划建设和组织实施,在推动校企合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负责人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引领着我校教学改革。二是各科组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培养一支高效率的带队指导教师队伍,制定工
校企合作 汇报
学结合计划,指导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保障活动安全等。三是组建校企合作办公室作为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搭建“三平台,双基地”(即:人才输送与交流平台、政行企校信息沟通平台、研发中心平台,学生实习就业及教师实践基地、企业培训基地),促进校企深度、宽度合作,制定校企合作五年规划和企业专家入校任教的管理办法。
深化学生实习基地管理与改革,推进学生实习基地管理机构、制度、运行等机制的改革研究深化学生实习基地管理与改革,建立健全的学生实习基地机制。我校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式:
⑴、校内服务周模式:每周安排一个班级负责全校教师的后勤服务工作,学生去到教师的办公室协助教师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基本形成服务意识以及服务礼仪等。
⑵、交易会顶岗实习模式:学校每年坚持参加广交会的接待工作,与酒店、交易会会馆一起承担着巨大的接待任务。自1983年以来,每届交易会我校均组织全体职二、三年级学生到有交易会接待任务的企业进行与交易会会期相当的实习,每届交易会的接待酒店都有我校学生忙碌的身影。⑶、毕业顶岗实习模式: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坚持组织学生参加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凡职三学生,在下学期必须参加有学校组织安排的专业对口的毕业实习,以生产、技术、管理或服务人员身份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完成实习才能获得学分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⑷、短期帮工模式:指学生参加有学校组织的临时性的专业帮工,因应联办单位临时用工需要,参加如宴会、酒会、大型接待等的帮工。
学校在“校店合一”办学模式下,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 汇报
建设,形成了学生就业实习管理一系列的有效制度,很好的管理四个模式下的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活动。如:《实习管理条例》、《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班主任管理办法》、《学生实习手册》、《学生实习协议书》、《联办单位接纳学生实习协议书》、《社会单位接纳学生实习协议书》、《实习单位评估规定》、《学生服务周管理规定》、《学生帮工管理规定》、《交易会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办法》等。
学校学生实习就业管理机构由教导处到学生科到校企合作办形成了良好的发展轨迹,学校设置专门人员与机构进行学生实习就业管理,更成立了校企合作办进行学生实习基地建设,逐步推进实习就业管理的深化制度改革。密切联系行业,关注行业发展,改进学生实习就业管理策略。
三、探索“校店合一”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双元制”是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双元制”,主动联系校企合作单位,先后校企共建合作实体,形成多元合作模式,如双基地建设、冠名班、订单式培养、研发中心等等,在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校店合一”办学模式下营造真实工作学习教学环境。
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同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组师资队伍。学校与企业按照共同的培养目标,联合制定培养课程和计划,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产教学三位一体,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为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交流互融,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
校企合作 汇报
术人才和专家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更好地将实践相结合,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应用开发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我校教师利用寒假、暑假、交易会甚至学校给予脱产等方式到企业实践,由企业安排研发创新人才对教师进行传帮带,为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
“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工作紧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企业生产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零距离”实现从学生到现代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搭建起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
目前,我校在探索“双元制”产教研发展模式,正积极着手建立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相关管理制度,面向企业积极宣传和发动,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有效实施企业员工短期培训和技能提升。
四、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展现校企合作成果
以建设“示范校”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为契机,在2011年11月组建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的基础上,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先后与78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签约单位详见附表1。有145家单位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成为首批理事单位,详细见附表2。
据统计分析,校企签署合作协议的数量覆盖在校生的比例达1:38(以目前在校生4544计);现有专业校企合作的比例达1:6.3(学校目前专业19个);紧密型校企合作中与国际品牌酒店、广东龙头企业、广州重点企业合作层次和质量较高(国际品牌如与喜达屋酒店集团、万豪酒店集团,校企合作 汇报
龙头企业如中国移动公司、白天鹅集团,广州重点企业如岭南集团等)。根据有关协议,联办单位早期介入学校教学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形成相对固定学生群体,以便实现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就成员工。经过校店合一理念推动,与如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富力君悦、中国大酒店、亚洲国际大酒店、长隆酒店、广之旅、南湖国旅、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等优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使部分优秀的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就业、教师实践基地,也借助学校优质教育支援成为企业员工回炉培训的基地,如2008年中央部委后勤人员培训,2009年汇美国际商厦的全员培训、2010年广州亚运部分人员培训,2010年珠江宾馆高级人员培训、2012年白天鹅宾馆全体人员培训等均由我校完成。完成学校的社会贡献作用,取得很好的效应。
五、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领域
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共建模式及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店合一,共建共赢”校企合作模式。
(一)走出去、课堂迁移到企业
我校与广州大厦合作进行工读交替办学,招收广东东西两翼学生直接安排在企业,将“教室”搬到广州大厦,选派班主任与学校教务科副主任到企业与企业人员一起进行管理,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教学。学生在企业上班期间完成部分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岗位教育和其他课程,将
校企合作 汇报
学习、实训、轮岗和顶岗实习、上岗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职业需求与教学的充分融合,使教学更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该办学模式已经开展了4个春秋,取得了优良的社会效益。
(二)请进来、把企业场景建设在学校,建立“模拟实操场景” 学校建设了中西式厨房、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建设咖啡馆、茶艺馆、美容美发中心、商务中心等实训场地,在模拟高端企业的场景进行有效的教学。引进企业专家、外国人才进行大量的高强度实操训练,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校店合一”的办学模式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在扩建和完善19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基础上,全校建成5个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服务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现有121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新增校外实习基地45个,确保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
(三)拓展思路,多元创新发展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理念指引下,学校进一步拓展思路,变“走出去”为“请进来”,把企业的研发中心引入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产教研一体的研发中心,如与“珠江桥牌”公司进行研发中心的建设,广东烹饪技术研发中心等的建设正取得成效。争
校企合作 汇报
取政府支持,与白天鹅酒店集团、诚品咖啡合作,由酒店管理专业、烹饪专业参与建设“中职生创业基地”,满足职业教育的多元出路需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当今国家产业转型时期重要的教育走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积极探讨职业教育和实习管理的新思路,工作更加严、细、实。继续加强学生专业思想和日常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继续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训和培养,以提高学生面试就业的成功率。特别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爱岗敬业,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从上级命令的习惯,提高学生吃苦耐劳能力和韧性,使得我们的学生爱专业学习,企业喜欢用我们的学生,家长满意我们的教育,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社会,为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浅谈校企合作
浅谈校企合作
一、概述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它注重的是培养质量、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等。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及重要方向,是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它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避免产生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适用,而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实用人才的尴尬局面。
二、案例(一)美国高校合作案例及解析1、美国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案例一:单一企业与多所大学合作模式—Hoechst-Celanese公司与Rutgers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教会大学的合作。
最初Hoechst—Celanese公司官员发现他们在神经科学、动物健康、聚合物研究以及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基础性探索研究方面与大学有共同的利益与兴趣,因此希望通过与公司核心业务相关的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创造一种能够推动根本性创新而不是渐进式创新研究的环境。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企业把大学的地理位置:是否与公司接近;大学的研究能力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公司对每1合作伙伴的最初投资为l00万美元,还包括提供辅助性工作站、研究合同、教育项目、咨询合同等。这些合作并不一定局限于事先约定的某个研究领域内。公司期望从这种合作关系中获得企业不能够在内部完成的而与公司核心业务相关的前沿科学的战略性知识基础,以及获得可以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概念,并在合作过程中建立起能够从事广泛的灵活的企业研究机制。最重要的是,企业期望建立一个开放的企业研究系统,该系统能够与合作的大学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产生新的经营战略或技术构想,这些构想在封闭的企业环境中是无法获得的,只有与大学的合作中才能获得。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双方建立了联合委员会,企业要求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担任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委员会的工作包括:识别相关的研究领域,收集大学所提出的研究申请,选择双方认为是适当的研究申请进行资助。在合作过程中,为控制研究风险,公司将研究成果提交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价。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双方约定:在合作期间产生的成果归大学所有,但是企业拥有第一个选择是否将其转化为产品的权利。
在整个合作过程,校企双方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首先是决策层的战略性互动,企业、大学的关键官员需要相互了解彼此的能力、组织结构、相关情况;第二个层次属于探索性互动,由企业的项目管理负责人、大学的部门负责人与主要研究人员之间就共同的研究利益及研究兴趣进行探讨,这些探讨对广泛利用大学的资源、创造性的新发现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第三个层次的互动发生在项目层次.大学与企业的研究人员执行某一项特定的研究任务时,企业要与大学建立工作网络,以加强研究人员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合作的参与者们认为三个层次的互动增加了合作的价值并有助于双方的协调,同时多层次互动tE构成了灵活的管理体系来满足合作伙伴之间的需要。
合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功.企业及其合作的大学都从中受益。双方认为合作成功的原因包括: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企业在合作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建立双方积极的互动关系以及相互信任的研究氛围。就利益归属问题,达成明确的协议也是合作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案例二:多个企业与单一大学合作—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与多企业合作模式。
麻省理工大学媒介实验室创办于1985年,从事与广播、出版、计算机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探索性与先导性研究,如数字电视、全息摄影技术、计算机音乐、电子出版、人工智能、人机对话等方面的研究。实验室与企业资助者建立了广泛的正式及非正式的联系,同时实验室为企业家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创新环境,在整体上实验室鼓励研究人员与企业资助者分享其研究成果,以加速实验室发明的商业化应用。
在政策上,实验室允许其主要的资助者按照资助的规模、性质,通过相应的合同安排,使用实验室的知识产权。这些合同的形式包括支付专利权费,授予非独家技术许可,通过分担专利权费获得技术使用许可等方式。实验室的开放性与创新氛围,吸引了大批工程和艺术学科的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生参加实验室研究工作,实验室在前述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
125个合作企业中,60%的资助者加入了其中至少一个研究项目协议。促使实验室这样做的一个原因是,实验室在吸引资金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压力成为影响企业的研究资金投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一些企业更乐于资助短期研
究.实验室由于具有丰富的研究资源,包括先进的设施,吸引许多企业选择该实验室作为公司的研究基地;另一方面,一些长期的研究计划所获得的资助呈下降趋势。
案例三:单一企业、单一大学加政府支持的合作模式—cabot(卡伯特)公司、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本·富兰克林中心的研究合作。
宾夕法尼亚州在钛酸钡电磁陶产业中具有优势地位,不仅拥有大批的优秀科学家与研究人员.还拥有良好的研究设施:与市场的接近程度也非常之高,具有丰富的市场信息、高效的市场联
系。Cabot公司是一家钛酸钡供货商,他们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本·富兰克林中心(州政府所设立的公共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始于1991年,这种合作关系在推动Cabot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优质钛酸钡供货商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Cabot公司的主导产品是钛酸钡,公司发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绝缘体研究中心在优质钛酸钡粉剂研究中,发现了钛酸钡粉剂所具有的低熔点性能,公司决定对此项研究加以资助,以寻找进一步增加其助熔性能的方法。公司在最初的研究合同完成后,决定进一步建立与大学和富兰克林中心的合作关系。同时企业希望利用大学的研究资源,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开发一系列差别化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
此,公司对建立与大学及富兰克林中心的合作关系非常感兴趣。
Cabot公司完成项目。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Cabot公司只动用了有限的资源经营这种合作关系,就收获了较大的利益:对Cabot公司而言,合作成功的焦点,在于项目是否能够真正取得突破,成果能否为公司所用,能否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司的核心技术。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公司将合作关系纳入到战略决策管理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关键性资源利用方面所进行的工作Cabot公司对项目的支持包括对合作项目方向进行指导、对项目的资金支持、提供关键性的研究眼务。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非常关注与合作方的及时沟通。为了确保合作研究与公司核心技术能力的相关性,公司与合作方共同拟定了一份项目路线图。规划了项目的目标、具体任务、项目时间表。大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以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为主,企业同意他们参与同企业不同层级人员的沟通与联系。在合作中由于对合作项目的目标、任务、解决问题的途径规定得非常清楚,大学研究人员可以明确地理解企业认为最重要和最关心的一些事宜,包括知识产权的取得、对研究信息的保密、及时响应企业的需求、按时完成项目计划、保证研究的可靠性等方面,这使合作能够符合公司的利益需求。
合作成功表明,政府以及政府的研究部门,通过与企业、大学建立有组织的合作关系,在加速新技术从概念到市场化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合作不仅在Cabot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优质钛酸钡供货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还对宾夕法尼亚州的就业、社会福利、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直接或潜在的作用。合作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使合作方达到了“多赢”的目的。
案例四:多个企业多大学的合作模式—Rochester大学电子影像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是由Rochester大学、Rochester理工学院、纽约州政府以及柯达、理光、3M等多个企业共同发起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合作研究中心项目之一,研究的核心
项目是信息时代的影像技术(包括基础研究和发明研究)。中心的长期目标是建立美国一流的在电子影像系统方面具有全面领先地位的国家研究中心,是一个属于新技术孵化器性质的研究机构。
中心管理层的成员分别来自中心管理团队、大学政策委员会、行业咨询委员会、国家科学基金、纽约科学技术基金。中心有四个专门部门负责分别处理研究合作、技术、工业创新及外联事宜,其中工业创新部门负责对拟议中的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对现有技术进行市场定位、识别军事技术民用化的可能性;外联部门负责举办会议、专题讨论或其他教育活动,促进中心与该领域其他部门的合作与联系。众多企业参与中心的合作研究的动机之一.是能够从战略上接近这一可能产生领先技术的孵化器。通过中心的研究工作,分担企业成本,加快技术从研究中心向企业的溢出速度。政府的工作任务之一是放大企业的这一动机,另引企业加入到中心的研究工作中,从而鼓励创造技术转移与扩散的环境,形成研究一投资一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心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与行业咨询委员会建立密切联系。处理研究合作事务的部门首先与企业(参与并资助研究的企业)代表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再由大学对具体研究领域进行筛选。确定了研究战略和研究重点之后,则由中心、企业、大学三方组成研究小组分步实施研究计划,小组成员包括大学研究人员、研究生或博士后、企业研究人员。这种合作形式让大学研究人员在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同时,也担负较多的责任。由于能够同企业研究人员有较多的合作沟通,大学研究人员可以从企业角度思考研究问题,加强大学和企业两方面的互动。
中心采用这种形式的合作运作模式,缩短了将新兴技术推向市场的时间,加快了新技术的扩散进程,同时企业作为合作是否成功的第一检验者,能够及时发现合作中出现的技术契机与其他
问题,有利于提高合作的绩效。中心研究工作的参与者认为,中心运作成功的关键是在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与企业的密切沟通,使研究工作的应用性增强,加快了新技术市场化的进程。该中心已经成为电子影像技术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企合作成功的测度与评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参与合作研究的人员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讨论,试图解决2个问题:①不同的合作者是如何测试合作是否成功的?②哪些指标可以用来预测合作是否成功?
(1)成功合作的测度标准
对多数企业而言,他们并不仅仅根据合作所获得的财务收益或研究成果的数量来评价合作是否成功。按照重要性排列,企业认为达到以下目标就意味着合作的成功:能够增加对新技术的了解并获得新技术;为企业员工增加新知识提供机会:获得了新的战略思想、接触受到良好培训的人员、更多接触知识产权、提高企业声誉、可以招聘到更好的员工。
对大学而言,成功的合作应该包括以下的收获:企业对研究持续的支持、增加大学对企业需求的了解、扩大了研究范围、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公开发表的成果和专利数量增加、与其他学术机构接触的机会增加。
对政而言,最重要的标准是增加就业、增加政府税收基础、促进总体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满足国家安全需要。其中,一些传统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如项目是否取得重要成果、建立合作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企业财务绩效等,对所有的合作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2)预测合作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指标
校企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成功的合作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从合作管理的角度看.以下几个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合作是否成功。
a)态度及文化背景因素。合作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对合作的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合作的效果。合作者对合作规则、各自组织的差异、他们的价值观、组织目标、激励方式的理解以及对彼此工作环境的尊重,决定了合作者是否能够积极促成合作的顺利进行;合作者在跨学科活动中彼此沟通的能力以及参加合作的研究人员是否带有较大的学科偏见,对合作沟通的效果可以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在合作研究成果的认同方面,企业是否能减少对具体技术专利的过分关注,大学是否能克服对问题解决型和应用型研究的过于忽视,是合作双方能够真正成功合作的关键。
b)系统方面的因素。在企业和大学之间保持平衡,是影响合作能否顺利运作的关键因素;能否建立促进合作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大学的激励机制能否真正促进跨学科的合作,对合作的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
c)管理方面的因素。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合作,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为项目提供足够的财务、人力、信息资源的支持,促进了合作的顺利发展;为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对研究活动来说也特别重要;建立制度性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对参与项目的一线研究人员进行项目授权以保持沟通顺畅,同样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管理因素。
3、对我国校企合作的启示在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与大学的合作研究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但现实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大学作为企业战略性技术资源的地位还没有彰显出来。美国校企合作至少在几个方面值得国内的校企合作参与者思考:首先是重视企业在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加速新技术从概念设想到市场化的进程;其次,合作研究的方向应当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第三,如何有效地对合作进行管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对于在企业界与大学之间形成投资一合作研发一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日本校企合作-数字好莱坞大学-动漫日本产学合作典型案例,由CCC集团、日立制造所、内田洋行、TAITO、关西广播电视局、NAMCO等有名的大企业出资建成了日本第一所培养数字内容专业人才的学校,位于世界数码市场秋叶原的中心,把以秋叶原为首的电影,动漫,音乐等日本文化进行数字化,向世界发送。
1、可入学后再选专业课程。通过“数码信息”,塑造富有创造性的人才1-2年级,对Web,映像,CG,美术印刷设计,编辑,出版,IT工程等,“数字内容”的基础技艺始终贯彻学习。在数字信息内容领域中,自己应该前进向哪个领域发展,将在入学后成为判断体系。学会自己掌握“创造”的能力,发展各自的个性。
2、教员都是从事向往各行各业的专家。能受到活跃在各行各界的专家人士们的直接指导教育。
3、培养有商务通用英语力的人材。能使用英语在海外各行各业里谈判的人材,在全世界上是被肯定的。该校,1~2,学校准备了贯彻始终的英语全部课程。为培养适应世界发展的人才,加强了对商务英语的教育。
4、通过留学课程,掌握国际感觉和世界网络和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加坡(预定)等地的以大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机关签约准备了约一年间的留学计划。不光是为了学习语言,IT和信息等专业也在海外学习。如果在留学中取得的单位,该校将于承认。加上留学期间、共4年者给予卒业。能学习掌握海外的关于数字信息的全球的视点,更进一步加强了语言的锻炼。
5、积极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不仅针对作品文化内涵,更要关注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提供极佳的岗位实习的平台,为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极大便利。
(三)国内典型农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综述(1)实施“政校企联盟”。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百县千企联盟”工程,是“政校企”合作的一种具体表现。“政校企合作”是在原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又增加了政府一方。在这种方式中,学校除了选择与所设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外,还选择与之相关的县政府进行联姻。而具体实施中,由学院、地方政府、主管厅局、企业、行业协会等联合成立协调领导小组,通过招生就业、行业协会、校企校际校政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推动其实施。
(2)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如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平等互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服务湖北现代农业建设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全省农业行业、涉农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职业院校等各自的资源优势,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立足于某一行业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深化校企合作。
(3)“1+N”多元化办学主体。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所采用的一种新模式。该院和皇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龙集团、浙江安德电器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办学,携手创办皇冠学院,其“N”意味着校企合作办学主体不断多元化,不再是单一一家企业,而是相关行业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一同进行块状合作。参与此次合作办学的皇冠投资集团、南龙集团、浙江安德电器有限公司在业务上都是合作伙伴关系,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在国内外市场均占有一定份额。
(4)实践“校企双主体”培养试点班、创办“校企合作学院”。这是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所采用的一种模式。从对口专业的新生中,由企业组织面试、选拔愿意到企业提供的岗位工作的学生,被录用的学生在身份上既是学院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为维护校企双方的利益,企业与学院签订一份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办学关系;学院、企业与每一个学生(准员工)同时签订一份教育培养合同,以确定三方的权益和义务,明确学习工作和教育培养关系。学生在企业学习实习期间,由企业安排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校企共同负责学生的劳动安全保障与人身保险。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院学生也是企业员工,企业每月支付一定的准员工工资,但学习期间学生也有为企业工作创造利益的义务(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工作实习),准员工工资标准根据学生在企业培养的时间每年递增(如:第一年每月500元,第二年每月800元,第三年每月1200元),毕业后即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为鼓励学生毕业后稳定在企业工作,毕业后三年内每工作一年,学院会以就业奖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奖励,额度为一年的学费额,并为有继续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优惠与帮助。
(5)涉农紧缺人才“项目委托培养”模式。这是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所采用的又一种新模式,“崇明班”委托培养模式专为培养基层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创新与尝试。22012年5月,为缓解崇明县基层农业人才紧缺状况,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知识型、发展型的基层农业人才,经崇明县委和县政府批准,崇明县农委委托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农业类大专学生。计划在未来4年内,每年为崇明县定向培养园艺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种子生产与经营、动物医学、畜牧生产、水产养殖等7个专业的崇明籍学生10名。今后,学院将进一步下农村基层开展调研,将委托培养模式推行到其他区县。
(6)“订单培养班”、“冠名班”、“虚拟订单班”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上海牛奶集团合作办班,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三江一力班”、“民泽班”等定单培养,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众鑫旅游”订单班,农业中职院校的辽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温氏畜牧冠名班”,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办学模式”。毕业学生全部按“订单协议”到订单单位实习与就业。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满足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还克服了教育与就业脱节、毕业即失业的问题。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创新“虚拟订单班”校企合作新模式是该院与黑龙江省凌志数码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组建经管类专业“凌志虚拟订单班”协议。由学院在经管类专业新生中选取50到80人组成,企业派专家到校围绕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及制度、产品生产及管理等内容给学生授课。“虚拟订单班”的学生不仅能享受到企业典型案例的分析,还能接受专门针对岗位设定的实际技能培训。此外,企业免费给学生提供工装,并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锻炼。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择优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零学费上学、零距离高质量就业”,自2008年就与北京香港马会会所合作,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师资共享,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零学费上学、零距离高质量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成果,这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达到校企生三赢。
(7)建立“校中厂、校中部”、“企中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校中企”、“企中校”、“订单班”、“冠名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已经与15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双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共同发展的局面。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以“引企入校”的模式建立“校中企”,目前先后成功引进了10家企业,建立了10家不同形式的“校中企”,达到每个大类专业都有两家企业合作办学。企中校“的做法是把学校的教学地点设在校外的工厂或者车间,即“走出去”的模式,而“校中厂、校中部”、“引企入校”则是“请进来”形式。
(8)教师挂职锻炼。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与企业深入企业做实事,共同合作申请的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正式受理,结束了丽职院没有申报专利的历史。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首先选派高军伟老师与该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启动“复合板焊机———打毛机的设计研发”项目的研究工作。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激发了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为更好地提高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硬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工作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县区设立教学点,联合办学,服务“三农”。这是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新合作做法,将该院成教部和丰宁县畜牧局共同举办,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丰宁县兽医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同时是为了使学员能够顺利通过兽医资格考试。成教部积极开拓办学,先后在隆化县、围场县、承德县、宽城县设立教学点,举办函授、远程教育、素质工程等学历班,为各县培养了大批农牧业专业人才,提高了学院的社会效益。
二、校企合作的组织与管理(一)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形成的“协调领导小组”。
在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百县千企联盟”工程中,由学院、地方政府、主管厅局、企业、行业协会等联合成立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这种模式的管理与实施。
(二)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校企利益共同体的组织框架应有咨询性机构,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作用,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等农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采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顾问委员会”的实施与管理方式。这样的合作体制科学合理,首先从组织机构入手,根据专业的特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与教育管理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或“专业顾问委员会”,其职责是参与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大纲)、校企合作计划的制订或修改,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其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确定了以社会岗位群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运转,防止其成为固定和僵硬的“天花板”,阻碍双方信息、资源、人才的沟通。
(三)基于校企共同培养模式下的全过程管理在校企利益共同体中,学校拥有知识、信息和人才资源优势,企业拥有技术、设备和资金优势,校企双方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实现优势互补,即需要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估等工作,也需要学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通过共同建设实训场地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使学校与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共同责任,从而实现校企共同发展。通过订单班、企业实习、企业兼职老师授课、讲座、实训室建设、参与答辩等多种形式,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教学与管理过程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生的成长视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义务。
三、校企合作的内容(一)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兰花合作基地已成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张独特而又亮丽的名片,该院与台湾兰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兰花生产实训基地”,属校企合作之独立运营体性质。以台方经营为主,校方协助,将基地打造成集种源展示、生产示范、质量检测、技术推广、项目孵化、观光旅游、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综合型兰花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施股份制市场化运营模式,以及未来组建股份制合资公司,将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的体制、机制问题。这是该校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方面的有益尝试和实质创新,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通过兰花项目合作,实现了辽宁与台湾两地在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和校企间的互惠双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茶博园、农博园、宠物养殖基地,有葡萄养殖社团(基地)等与学生之间直接对接,手把手地教学生,让学生走进大地,从理论到实践,更“接地气”。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紧密型基地,把与企业的关系由松散转变为紧密,由“邻居”转变为“亲戚”,合作由单一到多元,使校企成了“一家”;基地对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各个环节都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输送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和优质就业之间充分发挥了“校企直通车”的作用。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之初,即按照企业需求,从“用人单位的标准”出发,由双方共同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做到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同步、与市场需要高度吻合,让企业把学校当成企业自身的“员工培训基地”,让学生“未出学校门,已知企业事”,从而实现了学生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合作的最终结果就是将满足企业需要的毕业生直接输送到合作企业。这种结果在“订单班”形式的校企合作中尤为突显。
(三)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省实验林场进行了野生垂枝桦的园林应用合作;与沈北明之信苗圃进行了辽宁地区五种宿根花卉抗寒性及园林应用研究合作。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哈尔滨东轻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产品研发、项目改造、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如通过选派老师与该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启动“复合板焊机———打毛机的设计研发”项目的研究工作,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激发了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为更好地提高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硬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工作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南通农院围绕园区建设项目联合申报立项了“互联网休闲农场观光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无线传感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节水滴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等多项省、市科技项目;同时,教师申报立项的“江苏省睡莲及水生鸢尾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设施栽培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与种苗产业化推广”等10项省级、10多项市级科研项目以及10多项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放在园区或借助园区条件进行实施。另外,学院还为合作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如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设太空种子(豇豆、甜椒等)栽培繁育基地。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建设一流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建设一流示范基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设一流科研基地,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都是属于典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四)服务“三农”及区域经济发展。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实施“百县千企万户服务工程”,开展科技服务万里行等系列活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每年创造的社会效益数以亿计,为学院所在地潍坊市成为全国第一畜牧大市、为山东成为全国畜牧大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被确定为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林牧渔类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青海省资源条件和农牧业生产实际,以“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在省内外共建立了85个实验实习基地。同时,与企业合办饲料技术应用培训班,对湟源县规模化养殖企业、养殖62户负责人及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培训中,重点讲授了饲料生产、使用和适应该区域牛、羊,猪,禽及其它经济动物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养殖户合理使用混合饲料及科学标准化饲养的能力,为地方培养更多的畜牧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农区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县”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第五篇: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共成长
为进一步扩充公司的人才队伍,经与张家港职教中心商量,于6月份去该校招收应届毕业生,并与职教中心签订了一年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议书。6月23日,招收的部分实习生来我公司报道,即将在我公司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涯。当天由黄健总经理向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公司的概况,并组织学生们参加各个车间以及二个快修门店,让他们能尽快了解公司的整体运作。
这次招实习生是我们与职教中心的联动,采取定向选拔、招聘优秀学生、培养企业后备力量设想的一次实践摸索活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挑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跟踪培养,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这是金港维修为解决人才短缺所采取的一个积极的步骤。
金港维修(许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