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
自主互助学习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同时还强调了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首先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自学教材,然后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求知识,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精心设计好导学学案,指导学生自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练习题,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自主互助型”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途径,也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队伍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利措施,也是改变教师过去那种给学生设置条条框框,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去运行。“自主互助型”学习即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把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完全“下放”、充分“自主”,也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经过教学实践足以证明,学生人人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多地取决于广大学生内力的作用,而不是教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型”学习,同时又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科学手段,少走弯路?本人在长期的教学探索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个人的教学体会:
第一:自主互助学习,注重师生之间双边互动是教学的关键,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法的二元互动格局,使之转化为多元互动。在自主互动教学中,学生要学会质疑问难,把握正确的思维角度,并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思考问题,每位学生都可与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探究、质疑问难,教师及时点拔。所有学习参与者均可在探究中进行感悟,做出自己的见解判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得出自己的正确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不断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相互促进、分析评价的互助合作能力。
第二:自主互助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带着问题读书的意识(一般体现在课前预习教学中),并要求学生在常有的观点碰撞进程中;去分析、判断、归纳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再回到互相讨论、共同探究之中,学会从所学的知识、经验中 去寻找准确答案。这在本质上是启发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辨析问题、归纳问题,并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寻求多样性的答案。“自主互助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从而变“要我学会”为“我要会学”的学习兴趣与方法。
第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自主互助型”学习模式,重要的是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大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互动时间,让他们真正的冲出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育的旧模式(一般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能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观念转变为“师生民主平等”,建立“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平台和理念,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多方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者的作用,以引导、帮助、激励、启发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既要学会教师教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发挥学习实践者的作用,又要认清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主体意识观念,努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能力。
例如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课时,老师点燃若干支蜡烛,比作成是一个火灾现场,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学生变消防员,用刚学的灭火原理,用不同的灭火方式去灭掉每支蜡烛。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跑到前面来灭火,课堂气氛达到高峰。活动后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灭火的方法属于哪种灭火原理,自然地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学生各尽其能,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自主互助型”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该因材施教机动灵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对自主互助学习的引导也要不枸一格。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自”即体现在“自己”、“自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主”即体现在“主动”、“主见”、“独立”的前提下主观学习。那么“互助”主要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探究学习的形式。我觉得“自主、互助”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值得大家尝试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也易于引导。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教科书的内容,而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表达、归结等获取的并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活知识。通过互相讨论,共同探究表现出自己的见解与感悟。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觉完善、构建、武装自己,并获得更高层次的 2 新发展,又为今后更好地接受终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便于教师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便于教师不断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水平与能力的共同提高发展。
第四: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外运用实施(一般体现在家庭自学、复习中)收效也同样匪浅。自主互助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提高课堂效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此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始终带着问题“自主——互助——自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运用“设疑——分析——解疑”的学习思路方法,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归结学会从所学的知识、经验中去寻找答案,从而把自己的思维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实质上就是从本质上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和知识文化水平。
“自主互助型”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途径,也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队伍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利措施,也是改变教师过去那种给学生设置条条框框,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去运行。“自主互助型”学习即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把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完全“下放”、充分“自主”,也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经过教学实践足以证明,学生人人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多地取决于广大学生内力的作用,而不是教师。
总之,“自主互助型”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合作精神,同时课堂效率也将大幅度的提高。我的最大收获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把自己“讲”师的做法转变成“导”师的角色。进行互动式的教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大有增强,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深化对自主互助学习的充分认识,更新教学观念与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沿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不断探索前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以及学生的各种能力将逐渐得到提高,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更加深入地发展。
第二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榆次区逸夫小学 范美英 在“三步导学”模式的民主导学中,我应用最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从而增进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和学习的责任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开放型的思维品格和知识结构,而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就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常见的形式: 自主学习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己对学习具有支配、控制权利的条件下,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能力的一种活动。学生常用的自主学习活动方式有自学、讨论、操作、实验、实践等。
1、自学。自学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通常包括看书阅读、尝试练习、搜集整理等。在自学活动中,学生以独自活动为主,通过看例题、做习题、用学具、查资料等,了解学习内容,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疑问和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求教、讨论的准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首要的,这可以使学生受用终生,也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前提条件。
2、讨论。讨论一般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学生要围绕主要内容,从不同层面展开讨论:如讨论自学中的疑问;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错处;讨论教师给出的思考题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气氛,并通过组织与引导,激发、鼓励学生放开去想、去说、去做。
3、操作与实验。操作与实验是自主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行的很多学校都在开展活动课的研讨,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去实验,去动手、动脑。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眼、手、口、脑并用,全情投入才不至于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件苦差,在看老师表演。我们各学科都可以充分的利用我们生活中的资源和器材,让学生把学习从课本迁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有很多
知识或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
4、实践。现在的很多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有“学习无用论”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认为学了也没有用,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赋予实践,让学生发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道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1、创设情境,形成问题,带领学生走入课堂。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使一节课顺利开展。结合实际的运作,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资料片段,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只有改掉以往的单一的复习导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是把学生引入课堂的最好的途径。
2、围绕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究。课堂教学时,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是否真正主动地参与了教学的活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教师的引导下要顾及所有的学生,给每个同学机会,让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参与课程的局面。针对有的学生不愿主动参与的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二是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实践的学生才是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真正有收获的人。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的接班人。
3、评价。评价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体现一节课是否是一节自主的学习课?例如:分层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等的教研尝试,这归纳起来正是可以供我们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借鉴:目标—让学生明确,操作—让学生完成,问题—让学生提,让学
生讨论,结论—让学生归纳,例题—让学生自学,思路—让学生讲解,考查—让学生编题,总结—让学生归纳。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包办,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核心,教师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你问我答,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身份让学生来扮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特长和个性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语言上凸显学生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就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以朋友的礼节和平等的语气,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教师常说:“我们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学习很有收获”“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战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 “老师很佩服你”等话语,就会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极大地激发起学习主动性的欲望。
四,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还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样的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
邬秀玲
【摘 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及时鼓励;讨论交流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习《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曾发生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只为了完成教学设计而“走过场”的形式上的表面合作;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完全“自由化”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泛滥化。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合作学习的人数没有特别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确定。比如课堂讨论时一般是四人小组,而游戏、辩论环节有时可能需要较多一些人数。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学生表现来安排分组。也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在一节课中重新组合。
我的做法是,先把班级内的学生按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每4—6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由组里选举产生,定期更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平时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与分工,尽量多给基础较弱的组员提供发言、动手的机会。
二、指明小组活动方向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要求后才能开始行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只听了一部分,或者根本没听清就盲目地跟在他人后面瞎忙,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及时正确引导
在小组活动期间,老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老师就要寻找原因,及时鼓励。有的学生发言时以自我为中心,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但对于他人的意见、观点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拒绝,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指手画脚,光说不做。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发现,经常提醒,真诚合作要以大局为重,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体谅别人的难处;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要学会负责;合作要建立在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帮助他们养成谦虚倾听的习惯。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分组讨论、互相提问、辩论、竞赛、访问、表演、经验分享、社会调查等。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形式切忌单一。在具体操作上应根据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恰当的形式增强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需要消费》,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多种小组合作形式。在学习“我来算算账”这个故事时,我让学习小组讨论:一学期自己会有哪些支出,累计是多少?我让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在选出代表上台列举。在学生算完自己一学期的支出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支出情况,算算父母培养自己上完小学需要多少钱?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从而体谅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整堂课的小组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高涨。
五、认真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对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成员最积极主动,团结合作,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荣誉星”、“合作旗”之类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只有我们教师不断地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和校正,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简介】邬秀玲,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教师,小教高级(山东 诸城 262200)
第五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性学习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组织、有目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爱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样学就怎样学。明确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开展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明白和学会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有组织地、有步骤地去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学习的内容;怎么学,怎样解决问题——明确学习的方法;要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二、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自学中应该要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
1、课题思考:课题写了什么,它和文章内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取这样的题目,你能不能设计出更好的题目来?
2、课文内容方面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其它细节方面,比如要引导学生懂得预习什么——(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课文主要写哪些内容(3)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还要引导学生懂得怎样预习——(1)自读课文、朗读背诵(2)利用工具书:查找字典、词典、阅读课外辅导书(3)同伴交流等方法。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始终围绕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展开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整合资源。语文学习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是学习资源的直接开发者。学生自主学习始终是围绕语文学习目标展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开发和利用身边的各种课程资源,从身边的一切文化环境中获取有效的学习资料。(1)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获得学习资料——网络查询、阅读课外读物、查找学习工具书、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等方法,还要学会选择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学习生字新词——查找字典、词典,懂得字词的读音和词语的含义;学习古诗——联系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等方法。(2)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获取有用的学习资料。学生收集的学习信息往往是繁杂多样的,甚至是五花八门的,可能会造成学生取舍不当或者不知道如何选择是好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关键有用的学习资料,切不可让学生盲目而为之。只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综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离不开教师的具体的指导,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怎样自主学习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学习要求,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比较强的学习迁移能力。例如,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就要抓住“读”的根本,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朗读能力、略读能力等。再细一些,如课文朗读的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字音正确、音准到位(3)声情并茂,有感情地诵读。这些读书的具体要求必须让学生明确,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训练,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的自我要求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