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小结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小结
金凤三小语文课题组
刘芸
本学期我们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一、课题进展情况:
1、确定重点,制定计划。
(1).确定学期研究重点:自“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认真对课题进行讨论,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确定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a.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成因,并研究策略。
b.更新观念,结合教研活动,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c.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
d.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制定学期研究计划:
学期初,在校级研究课题下,结合各年段学生特点,制定了各年段学期研究计划:
低段(1、2年级):夯实字词基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中段(3、4年级):强化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段(5、6年级):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2、认真调查,深入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本校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通过观察、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我校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1、学生缺乏指导,盲目阅读;
2、阅读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3、家长忽视阅读,观念落后。
3、更新观念、加强管理。
(1).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为此,我校组织语文教师每两周集中进行一次理论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2).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语文组进一步规范了教研活动的制度,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专题讨论、课堂教学实践研讨等活动,并对课题组成员提出具体的要求,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学校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不断完善制度,4、重视实践,不断探索:
(1).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两周一次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两学期以来,我校语文组先后有36名教师执教了课题研究课。通过自主备课、课堂教学实践、集体研讨等形式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下大功夫。
(2).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a.继续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利用早读、课间、班会、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举行阅读标兵评选、阅读小报比赛、读书故事会、背诗大会、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b.把阅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c.将经典古诗文诵读检查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题立项后,学校将小学生必背诗文240篇分年级汇编,对学生提出明确阅读及背诵要求。每学期由教导处牵头,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抽测,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班级考核。
d.开放学校图书馆,保证学生能借阅图书; 在班级中成立图书角,同时各班级之间可以调换借阅,使图书角灵活增容。e.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教师的指导、介绍、引荐,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对应课内,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f.向家长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1、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了我校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成因,课题的继续深入指明了方向。
2、将小学生必背诗文240篇分年级汇编,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并得到了老师、家长的广泛认可。
3、课堂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激发并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如: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等。
4、老师们撰写了课题论文、形成论文集。
5、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增加了,阅读的兴趣比以前浓厚了
三、在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组教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方向和策略正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课堂上注意阅读方法指导、课下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正在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缺乏研究经验,存在畏难情绪。在这之前,本课题组成员中没有人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区级以上研究课题,缺乏研究经验。一些教师因为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对于课题的思考、资料的积累与整理、以及学生的培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教师还存在畏难情绪。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未能同步。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影响、教育和引导的结果。这要求家庭在培养学生良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断熏陶、体验,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有的家长却不能以身作则。
四、本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1、课题组研究成员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将课题与本人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2、以课题促教学。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注意研究积累,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可能是艰辛的,但相信在专家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一定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第二篇:“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小结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
教育部重点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 实验研究子课题《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操作、思维、创新、实践、阅读、写作等能力)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阶段小结
江西省黎川县中田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谌丽群
本学期我们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一、课题进展情况:
1、确定重点,制定计划。
(1).确定学期研究重点:自“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认真对课题进行讨论,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确定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a.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成因,并研究策略。
b.更新观念,结合教研活动,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c.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
d.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制定学期研究计划:
学期初,在校级研究课题下,结合各年段学生特点,制定了各年段学期研究计划:
低段(1、2年级):夯实字词基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中段(3、4年级):强化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段(5、6年级):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2、认真调查,深入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本校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通过观察、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我校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1、学生缺乏指导,盲目阅读;
2、阅读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3、家长忽视阅读,观念落后。
3、更新观念、加强管理。
(1).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为此,我校组织语文教师每两周集中进行一次理论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2).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语文组进一步规范了教研活动的制度,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专题讨论、课堂教学实践研讨等活动,并对课题组成员提
出具体的要求,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学校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不断完善制度,4、重视实践,不断探索:
(1).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两周一次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两学期以来,我校语文组先后有36名教师执教了课题研究课。通过自主备课、课堂教学实践、集体研讨等形式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下大功夫。
(2).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a.继续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利用早读、课间、班会、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举行阅读标兵评选、阅读小报比赛、读书故事会、背诗大会、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b.把阅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c.将经典古诗文诵读检查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题立项后,学校将小学生必背诗文240篇分年级汇编,对学生提出明确阅读及背诵要求。每学期由教导处牵头,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抽测,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班级考核。
d.开放学校图书馆,保证学生能借阅图书; 在班级中成立图书角,同时各班级之间可以调换借阅,使图书角灵活增容。e.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教师的指导、介绍、引荐,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对应课内,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f.向家长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1、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了我校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成因,课题的继续深入指明了方向。
2、将小学生必背诗文240篇分年级汇编,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并得到了老师、家长的广泛认可。
3、课堂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激发并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如: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等。
4、老师们撰写了课题论文、形成论文集。
5、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增加了,阅读的兴趣比以前浓厚了
三、在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组教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方向和策略正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课堂上注意阅读方法指导、课下
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正在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缺乏研究经验,存在畏难情绪。在这之前,本课题组成员中没有人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区级以上研究课题,缺乏研究经验。一些教师因为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对于课题的思考、资料的积累与整理、以及学生的培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教师还存在畏难情绪。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未能同步。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影响、教育和引导的结果。这要求家庭在培养学生良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断熏陶、体验,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有的家长却不能以身作则。
四、本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1、课题组研究成员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将课题与本人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2、以课题促教学。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注意研究积累,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可能是艰辛的,但相信在专家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一定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第三篇:《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颜媚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这个阶段的实践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2012.11
第四篇: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寿县迎河中学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课题组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执笔人
市级课程《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立项已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本课题组在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后期结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对这一年的工作做以小结。
一、结合课题研究,研读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课题研究内容的本质,我们课题组继续把理论学习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从一些书籍中了解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优秀的课程资源如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典型的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引入课堂,从它们的有效教学行动中发现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另外还搜集了一些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论文,为课题的有效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理论学习中,要求每位组员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促进了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快速转变。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推进研究的进程
这一阶段,我们的重点工作是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内容为:
1、教师对课程资源观的认识的调查。
2、学校对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的关注程度,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调查。
3、教材文本资源的利用调查。
4、师生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情况调查。
5、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性资源的利用情况调查。
6、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调查。
7、学生学习辅助资源的配套开发的调查。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撰写了调查报告和论文,并有数篇论文获市县级奖励。在此期间我们召开了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报告会,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更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组各成员的分工,为后期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将新开发的课程资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并初见成效。课题成员所带班的学生成绩无论是与平行班的横向比较,还是所带班级班本身的纵向比较,其教学成绩、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
四、课题研究之反思
1、我们对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种类虽然有所认识,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2、对教材的利用缺乏创新与改造。
3、有些课程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
4、重视开发和利用了书面资源,忽视了具有生命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与学生。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
6、有部分教师甚至是个别领导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中学教师的岗位是课堂,课程资源开发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课题组成员是不
务正业,对我们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讽刺打击。
五、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打算
针对以上所述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及反思,我们拟在今后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以促进本课题研究向更深发展。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技能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提高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2、寻求同伴互助,争取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更一步的支持。
3、合理建构和优化课程资源的结构。
4、重视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5、加强资料的积累工作,撰写论文、调查报告和结题报告,为结题作准备。
第五篇: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
阶 段 小 结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我们的课题《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从开展到实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实施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关心和帮助,得到了课题组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努力。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前阶段对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的研究,落实重庆市创建“五个校园”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了师生人文精神的展现;为提升教师、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师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提升了学校精气神;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有效的研究措施
㈠定期学习课题相关理论,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提高了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㈡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主研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明确了每一阶段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㈢制定阶段研究计划。研究教师根据本阶段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研究任务,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阶段研究完成后作出了阶段小结,整理整个阶段的研究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调整工作。
㈣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研究记录,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㈤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人需定期做好总结,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案例、策略等。
二、丰硕的阶段成果
㈠环境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⒈班级文化建设
绿化、美化、优化了各教学室,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受到了熏陶,每班的班级精神深入人心,让每个学生都刻骨铭心,从中受到了教育,受到了启迪,让他们的人生观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⒉功能室的打造
各功能室的布置适合其功能。如:音乐舞蹈室、科技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书法室等让人耳目一新,都有各自的特色,突出体现了该功能室的功能,让学生在该室内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展示了自己的技能,得到了全面发展。
⒊办公室文化建设
本阶段学校统一新制了办公桌、安装了新的窗帘,各办公室的建设,做到了整洁大方,绿化、标语、杂志等布置规范,有文化气息,给人以美感,每间办公室都有各自的特色(即有办公室精神),让教师们办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温馨。
⒋校园的美化
人文校园的建设,首先是校园环境要有人文气息,能让师生在一个幽雅温馨的大环境中乐学乐教。本阶段我校进一步绿化了校园,打造了学校的空白墙体,美化了每层楼,建了学校赋和“在历史长河中前行”的屏风等。
通过对校园内建筑、绿化,墙报、口号、标语、文化长廊、班级布置等学校环境的人文教育因素分析,探索了学校环境建设中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营造了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㈡活动文化的打造气氛浓厚
⒈学生的唱、读、讲、传、书活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系列的活动,如:每周一国旗下的表演,每周二或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阅读活动等,让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收获,得到了教育,受到了熏陶。
⒉课前唱红歌的活动。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督促下,全校营造了课前唱红歌的气氛,通过一年多的坚持,不但唱出了红歌精神,而且提升了师生的精气神。
⒊每天的课外活动。下午第三节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坚持了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有体育课的班级组织了学生参加阅读或书法活动。学校、年级、教师都有计划,并且认真备了课,上好了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也展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⒋师生人文素养活动。一年来,我校利用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元旦节和每周升旗仪式等,开展了相应的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受到了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弘扬了师生民主、自主、创新的主体精神,培养了师生人文精神、人文意识,研究提炼了相关的策略、方法。
㈢师生行为文化得到了提升
⒈教师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大方,说话做事有涵养,为人师表,宣起了戒掉一个不良嗜好的好风气。
⒉学生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得体,讲普通话,展现出朝气蓬勃,体现了时代个性。教师同时做好学生文明习惯现状分析调查,有转化记录和转化个案。
㈣管理制度更具人文性
学校管理必须把师生看成活生生的个体,要彼此尊重、理解。因此,一年来课题组从人文校园建设的角度整体构思学校管理机制改革,探索、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初步建立了体现人文关怀的、激励的、发展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㈤学校精神文化得到了充实 一年来,课题组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目标、校风、学风、校训、校徽、校歌等重新定位或编制。尤其是办学理念,它将指导学校的一切,我们面向学校全体教师征集,同时请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为“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我校坚持“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爱的教育;坚持“培养爱心加信心,合格加特长”为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坚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宗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课改理念,强力推进课堂改革;坚持以“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三把尺子为检验工作标准,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学校。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方法是有效的,成果是显著的,在后面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优化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效率,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