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立足实际 促教师发展 建立以教师合作探究为途径的教研模式(范文)
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立足实际 促教师发展 建立以教师合作探究为途径的教研模式
如果说,“教师是研究者,教室是研究室,幼儿园是研究中心。”那么,我们的教研组就是一个研究小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贯彻《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两年前,我们教研组正式成立。教研组内四位成员,均具有专业学历,其中有2位已取得大专文凭。每位教师是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既有老教师丰富的经验,也有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新教师及园内骨干教师的专业与干劲。在教师们的努力下,我们的教研工作开展了,但是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
1、时间上的限制。作为我们农村幼儿园,缺少了保育员,使得教师的工作
量加重了许多,在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要做好幼儿保育方面的工作,如:分饭、管午睡等等,使得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集中的开展教研活动。
2、四位成员虽说是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不足。作为年轻新教师,理论水平较充足,但实践经验不足,教学中难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作为一名老教师,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专业的理论水平、尤其是新的教育理念还有待深入和加强;两位骨干教师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经验都相对比较丰富,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在组织管理上或是教学艺术方面都还需要不断进步和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集中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在认真学习了《纲要》后,结合我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教师队伍发展现况确定了“促教师发展,育健康儿童”的教研宗旨,并遵循:“着眼高、起点低、方法活、成果实”的原则,帮助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实现团队共同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因势利导,巧妙地利用时间。
时间上的客观状况,是影响我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大因素,在缺少时间的情况下,怎样根据我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来有效地利用时间,开展活动呢?在两年的摸索、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随机性教研活动与主题性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一)随机性教研活动
所谓随机性就是不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教师就一天的工作情况随机展开交流。我们利用每天幼儿离园后的半小时作为随机性教研活动的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是说说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由于是当天的事当天说,使教师们有话可说,教研氛围好。同时,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自身问题,运用群体的力量,共同去帮助解决,从而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及时的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提高、改进。
(二)主题性教研活动
所谓主题性就是定时间定主题内容的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将每周四中午的12:00——2:00作为主题性教研活动的时间。那么幼儿的午睡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采用了各年龄段教研组间的合作方式。也就是我们在开展活动时,请其他教研组成员帮忙管理午睡,以此方法轮流及帮忙。这样的互相合作,可以使我们能确保每周2小时的主题性活动时间。在主题性教研活动开展前,教研组长通知下次学习讨论的内容,提出目的,安排自学内容,确定中心发言人,大家根据要求提前作好准备,确保活动开展中做到时间、内容、人员、重点四落实。同时为了提高教师们的主动性,使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良好的活动实效,真正帮助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提高,我们采取了人人都是教研组长的模式,将权利下放,责任到人。学期初共同制定教研计划,让每位教师都明确本学期将要开展哪些活动,并请教师们自己选择要负责哪个活动。如:中班学期初,我们经过讨论安排了“交流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时装表演”、“针对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或难题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观摩、研讨新教师的半日活动”等等,然后让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活动担任主持者。新老师喜欢艺术方面的,于是“幼儿时装表演”就由她来负责;而老教师,同时又是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当然就选择了“观摩、研讨新教师的半日活动”;而陆老师和我作为园内骨干,理论方面的相对丰富一些,自然“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或难题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就成为我们的负责活动了。由于活动是教师从自身能力出发选择的,主动性增强了。而且教师轮流担任组织者,从选择学习的主题到征求大家的意见、收集资料,再组织讨论,对教师而言,更是一种锻炼,也是自我学习的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人人参与教研,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主体氛围。
二、形式多样的教研模式,促教师成长。
(一)以“问题会诊”的形式,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我们认为,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专业领域内的研究者。我们的教研活动更注重发挥每位研究者的研究潜能,鼓励教师多提问题,提出好问题,以案例分析或叙事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出来,问题有教师实践教学中遇到的;理论学习中碰到的;组织管理中发现的;也有保育方面的。然后和大家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合作——互动研究,也是一种集体反思。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实践的自觉意识,促进对自己行为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使得教育更趋专业化,同时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博采众长,共同促成长。平时我们鼓励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组织管理中或自我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每周一次“问题会诊”时间,大家把各自的问题拿出来,以案例的形式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解决问题。如:有一次,都飞丹老师在在组织数学活动《有趣的9》时,发现孩子们对于活动本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身不是很感兴趣,显得比较被动,关键是数学知识较抽象,反复地操作较枯燥。于是她主动召集大家将自己的问题“怎么样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提了出来(每周一次的“问题会诊”,使教师们都形成了较强的问题意识)。我们在听取了她的问题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先是粗略地谈了一些自己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然后再鼓励大家回去各自从书籍中、网络中寻找有关调动幼儿学数学兴趣方面的资料,摘录下来,在周四的主题性教研活动时间就展开了“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去学数学〉的研讨、交流。活动中大家各抒已见,有的说以游戏的情节贯穿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的说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经过活动,大家对于数学活动中幼儿积极性的调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再组织活动时,就有相对的措施和方法了。新的策略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觉得一部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确实提高了,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于是大家又再一次的集中,将数学中的共性问题“如何让孩子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提了出来,在中心教研组开展活动时,把问题抛给了大家,利用中心教研组的集体优势,发挥各自智慧,收集有效地信息,共同帮助解决。交流与分享使得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避免了一个人的孤力,也使所有参与者的认知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意见,而成为群体认知的结果。集体中众人的力量,确保了研究结果一定的可行性、科学性,是我们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及时诊治与指导。
(二)连环跟进式教研,促教师成长。
实践性和反思性是教师学习的两个重要而突出的特点,教师首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学习的,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所谓连环跟进也就是我们说的一课三研,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在一步步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由于教研组的四位教师的能力不同,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因此,我们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开展连环跟进式的教研。
1、同一内容,多种方式,轮流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个人的能力不同,有的教师可能在艺术领域的设计组织等方面比较擅长,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在科学领域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有的在语言领域方面设计、组织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就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给每位教师一个活动内容,要求教师自由选择领域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此为一研;然后确定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此为二研;第三步是大家集中交流,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再由其他听课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意见,指出不足,互相学习优点,改进不足,共同提高,此为三研。
2、同一内容,同一方式,教师轮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什么有的教师组织起语言活动效果好,而有的教师设计的语言活动挺新颖的,环节也清楚,但组织起来效果却反而差呢?除了组织能力的薄弱外,缺乏课堂艺术也是关键的一点。因此,我们还是一课三研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目的是以此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艺术。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3、同一内容,多种形式,一位教师多次开展活动。我们组内多数是年轻教师,作为年轻教师,接受的新理念较多,观念比较新颖,创新意识也高,在设计活动时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但由于实践经验有限,在设计时还有很多组织中的细节方面考虑欠周全,不能很好地从幼儿自身出发,如:作为新教师的都老师设计的“我是小小发明家”就很新颖,很有特色,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难度大了,致使活动失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要求教师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活动,再由集中交流研讨,“好中求好,精益求精”,最终确立一份活动方案,集体修改。接着是选出一位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观摩、评析、修正,如些反复实践多次。通过这样的逐层研究,教师集体参与,既是对本土化的深入挖掘,又是教师集体研究的成效,如何设计活动,研究方案,实践教学,这些都是对教师的实践教育。在教研与教育方面都有指导作用。
这种实践中的研究学习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无穷无尽的学习、思考资源,而且有助于教师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思考、设想付诸试验,并直接感受分析其效果。这样的行动教育更能促进教师的主动参与,更能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三)重视理论学习与观摩研讨,提高研的力度。
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没有提高,关键要看课堂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教研组经常开展教师间的互听课。同时注重形式的创新。
1、听与看相结合。为使教师们更好地组织好教育活动,我们首先是针对难点和共性问题,让老师学习有关如何组织好教育活动的理论,进而让老师们互相当“剖析者”互相听课。在看的过程中,让老师们结合理论评析,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原先被动的理论学习变为主动吸纳理解。例如:在一次问题会诊后,我们围绕着“在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调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展开讨论。先是各自分散去找有关资料,然后再集中一起,由教研组长主持会议,大家互相将找来的理论彼此分享、学习、交流、讨论,再由每位教师自已确定开课时间,轮流展示、听课。课后,就活动中师生互动这块相互点评。这样一来,大家在师生互动这方面就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了。
2、听与行相结合。教研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因此,这就需要深入实践。每次在学习理论之后,我们总是积极的开展实践,例如:在听取了骨干教师有关区角活动如何开展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方面的理论讲座后,我们在教研组内开展了“区角材料创设评比”、“一人一课评比”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在认识理论之后,付诸于行动的研究。
3、思与改相结合。教研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以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方法、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所以学会反思是至关重要的。在每次教研活动后,我们提倡教师们能结合实际适时的进行反思教学,并能将自己的反思形成书面材料,在教研活动上交流。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如:在师德培训后,让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新纲要、新课程的培训后,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书面材料,然后集中交流、讨论等。针对新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我们尤为重视培养其反思能力。每次新教师开完课,都让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然后由其指导老师先针对她的反思进行补充,再由其他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并且每周一次在保教笔记中针对自己的一个活动,进行反思材料的撰写,以提高新教师的反思能力。同时,鼓励支持教师们把反思中好的做法、想法、先进的理念罗列出来,写成论文或案例。通过这样的反思活动,使教师能总结长处,发现不足,及时整改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两年的研究实践使我们年级组的教研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在活动中得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在活动中得锻炼,使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游戏“狐狸摘瓜”入选浙江省“孩子的一百个游戏”;区角活动展评获海宁市二等奖;论文、案例数篇获海宁市论文、案例二、三等奖;一人被评为“马桥街道儿少先进工作者”;一幼儿获海宁市十二届美术比赛一等奖;现在又被评为先进教研组。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而这也将激励着我们继续朝着“促教师发展,育健康儿童”的目标前进,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研模式,切实提高教研质量,促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的教研模式
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的教研模式
如果说,“教师是研究者,教室是研究室,幼儿园是研究中心。”那么,我们的教研组就是一个研究小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贯彻《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两年前,我们教研组正式成立。教研组内四位成员,均具有专业学历,其中有2位已取得大专文凭。每位教师是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既有老教师丰富的经验,也有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新教师及园内骨干教师的专业与干劲。在教师们的努力下,我们的教研工作开展了,但是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
1、时间上的限制。作为我们农村幼儿园,缺少了保育员,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加重了许多,在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要做好幼儿保育方面的工作,如:分饭、管午睡等等,使得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集中的开展教研活动。
2、四位成员虽说是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不足。作为年轻新教师,理论水平较充足,但实践经验不足,教学中难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作为一名老教师,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专业的理论水平、尤其是新的教育理念还有待深入和加强;两位骨干教师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经验都相对比较丰富,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在组织管理上或是教学艺术方面都还需要不断进步和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集中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在认真学习了《纲要》后,结合我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教师队伍发展现况确定了“促教师发展,育健康儿童”的教研宗旨,并遵循:“着眼高、起点低、方法活、成果实”的原则,帮助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实现团队共同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因势利导,巧妙地利用时间。
时间上的客观状况,是影响我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大因素,在缺少时间的情况下,怎样根据我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来有效地利用时间,开展活动呢?在两年的摸索、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随机性教研活动与主题性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一)随机性教研活动
所谓随机性就是不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教师就一天的工作情况随机展开交流。我们利用每天幼儿离园后的半小时作为随机性教研活动的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是说说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由于是当天的事当天说,使教师们有话可说,教研氛围好。同时,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自身问题,运用群体的力量,共同去帮助解决,从而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及时的提高、改进。
(二)主题性教研活动
所谓主题性就是定时间定主题内容的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将每周四中午的12:00——2:00作为主题性教研活动的时间。那么幼儿的午睡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采用了各年龄段教研组间的合作方式。也就是我们在开展活动时,请其他教研组成员帮忙管理午睡,以此方法轮流及帮忙。这样的互相合作,可以使我们能确保每周2小时的主题性活动时间。在主题性教研活动开展前,教研组长通知下次学习讨论的内容,提出目的,安排自学内容,确定中心发言人,大家根据要求提前作好准备,确保活动开展中做到时间、内容、人员、重点四落实。同时为了提高教师们的主动性,使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良好的活动实效,真正帮助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提高,我们采取了人人都是教研组长的模式,将权利下放,责任到人。学期初共同制定教研计划,让每位教师都明确本学期将要开展哪些活动,并请教师们自己选择要负责哪个活动。如:中班学期初,我们经过讨论安排了“交流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时装表演”、“针对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或难题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观摩、研讨新教师的半日活动”等等,然后让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活动担任主持者。新老师喜欢艺术方面的,于是“幼儿时装表演”就由她来负责;而老教师,同时又是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当然就选择了“观摩、研讨新教师的半日活动”;而陆老师和我作为园内骨干,理论方面的相对丰富一些,自然“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或难题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就成为我们的负责活动了。由于活动是教师从自身能力出发选择的,主动性增强了。而且教师轮流担任组织者,从选择学习的主题到征求大家的意见、收集资料,再组织讨论,对教师而言,更是一种锻炼,也是自我学习的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人人参与教研,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主体氛围。
二、形式多样的教研模式,促教师成长。
(一)以“问题会诊”的形式,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我们认为,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专业领域内的研究者。我们的教研活动更注重发挥每位研究者的研究潜能,鼓励教师多提问题,提出好问题,以案例分析或叙事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出来,问题有教师实践教学中遇到的;理论学习中碰到的;组织管理中发现的;也有保育方面的。然后和大家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合作——互动研究,也是一种集体反思。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实践的自觉意识,促进对自己行为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使得教育更趋专业化,同时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博采众长,共同促成长。平时我们鼓励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组织管理中或自我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每周一次“问题会诊”时间,大家把各自的问题拿出来,以案例的形式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解决问题。如:有一次,都飞丹老师在在组织数学活动《有趣的9》时,发现孩子们对于活动本身不是很感兴趣,显得比较被动,关键是数学知识较抽象,反复地操作较枯燥。于是她主动召集大家将自己的问题“怎么样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提了出来(每周一次的“问题会诊”,使教师们都形成了较强的问题意识)。我们在听取了她的问题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先是粗略地谈了一些自己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然后再鼓励大家回去各自从书籍中、网络中寻找有关调动幼儿学数学兴趣方面的资料,摘录下来,在周四的主题性教研活动时间就展开了“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去学数学〉的研讨、交流。活动中大家各抒已见,有的说以游戏的情节贯穿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的说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经过活动,大家对于数学活动中幼儿积极性的调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再组织活动时,就有相对的措施和方法了。新的策略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觉得一部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确实提高了,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于是大家又再一次的集中,将数学中的共性问题“如何让孩子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提了出来,在中心教研组开展活动时,把问题抛给了大家,利用中心教研组的集体优势,发挥各自智慧,收集有效地信息,共同帮助解决。交流与分享使得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避免了一个人的孤力,也使所有参与者的认知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意见,而成为群体认知的结果。集体中众人的力量,确保了研究结果一定的可行性、科学性,是我们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及时诊治与指导。
(二)连环跟进式教研,促教师成长。
实践性和反思性是教师学习的两个重要而突出的特点,教师首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学习的,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所谓连环跟进也就是我们说的一课三研,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在一步步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由于教研组的四位教师的能力不同,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因此,我们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开展连环跟进式的教研。
1、同一内容,多种方式,轮流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个人的能力不同,有的教师可能在艺术领域的设计组织等方面比较擅长,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在科学领域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有的在语言领域方面设计、组织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就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给每位教师一个活动内容,要求教师自由选择领域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此为一研;然后确定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此为二研;第三步是大家集中交流,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再由其他听课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意见,指出不足,互相学习优点,改进不足,共同提高,此为三研。
2、同一内容,同一方式,教师轮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什么有的教师组织起语言活动效果好,而有的教师设计的语言活动挺新颖的,环节也清楚,但组织起来效果却反而差呢?除了组织能力的薄弱外,缺乏课堂艺术也是关键的一点。因此,我们还是一课三研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目的是以此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艺术。
3、同一内容,多种形式,一位教师多次开展活动。我们组内多数是年轻教师,作为年轻教师,接受的新理念较多,观念比较新颖,创新意识也高,在设计活动时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但由于实践经验有限,在设计时还有很多组织中的细节方面考虑欠周全,不能很好地从幼儿自身出发,如:作为新教师的都老师设计的“我是小小发明家”就很新颖,很有特色,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难度大了,致使活动失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要求教师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活动,再由集中交流研讨,“好中求好,精益求精”,最终确立一份活动方案,集体修改。接着是选出一位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观摩、评析、修正,如些反复实践多次。通过这样的逐层研究,教师集体参与,既是对本土化的深入挖掘,又是教师集体研究的成效,如何设计活动,研究方案,实践教学,这些都是对教师的实践教育。在教研与教育方面都有指导作用。
这种实践中的研究学习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无穷无尽的学习、思考资源,而且有助于教师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思考、设想付诸试验,并直接感受分析其效果。这样的行动教育更能促进教师的主动参与,更能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第三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定稿]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张素凤 杨海丽 陆洋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廊坊065000)【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参与
整个课堂环节,并与同学进行协作与交流,进行成功的意义建构,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并能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 索的学习习惯,并终生受益。
【关键词】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综合英语
【基金项目】2012 河北工业大学教研立项,课题编号2012092,课题组成员:张素凤杨海丽赵春能姜亚珍陆洋时维 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27-01
一、当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新时期对应用型英语人才在语言运用的适切性和得体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信息时代和科技时代也要求外语人才有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之处: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语言知识多,技能训练少;教师备课任务重,学生学习效果差。要想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和学生重新定位自己在综合英语课堂中的角色,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二、“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双主”教学模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等人的建构主义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卡茨、维果斯基。其核心可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互动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生动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又是它的目标和灵魂。“双主”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乐学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实现其持续发展。
三、“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原则﹑目标及描述
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全员性与平等性原则,多样性与灵活性原则。在遵循以上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培养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并提升其包括情商在内的综合素质,而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双主”模式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要遵循难度适宜,教师适时点拨,适当进行指导和概括的原则。把学生按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表达能力等合理分组,组织课堂活动。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进行评价并总结规律。1.给学生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安排每组学生中的成 员轮流展示,朗读单词后请其他学生找错并改正,还可在组 与组之间进行竞赛,进行生词的英汉互译,对重点词汇进行 造句,编写小故事,让各组同学间互相分享评价。2.课文的处理是整个教材的中心,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技 能的核心环节。按照所学课文的类别分别进行模块式的处 理。对于记叙文,一般包括背景知识,文章结构,故事情节(议 论文的论据),主题思想(议论文的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语言特色,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方法,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六 大项,最后结合时事,或社会问题作相关讨论或对课文内容 及特色做陈述或辩论,还可以把文章的情节编成小剧表演出 来。
首先,针对每课的具体内容,布置学生课前做好背景知 识的搜集与整理,预习课文,搜集作者信息,课上每组出代表 展示与分享;其次,组织学生回答有关课文理解的问题,并加 以指正,做到正确理解内容;再按模块内容组织学生分析讨 论,各组就课文的六大项特色进行探讨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后互相交流,辩论,逐渐清晰透彻。再由教师释疑解惑,总结 概括。最后的拓展环节组织学生陈述,辩论或表演。整个过程 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并参与,由学生作为主体全程参与并实践 每个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大量的 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 构,并能使他们开拓思路,举一反三,培养其发散思维。
四、结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课堂教学模式,要坚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学会有效地交流与协作,积极地进行意义建构,并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探索,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很多教育家都有的共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比把某种知识传授给他们要更有意义,这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即有的观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而且有利于学生第二课堂的开辟,自主学习和发展,对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晶.自主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主体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1)[2]吕文平.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3]欧阳霞,刘艳林.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3)[4]秦艳.改进英语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J].学苑教 育.2011(15)[5]吴军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研究[J].长春 理工大学学报.2011(07)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外语·外文 ·127
第四篇: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 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
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赵各庄第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
赵各庄第四小学原是一所矿建学校,始建于1919年。现有学生935人,22个教学班,平均班容量42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3名,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始终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致力教师能力的提升,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名师1人。
学校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质量立校,教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 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办学思想,以德育工作为重点,以教学工作为根本,以教师发展为抓手,完善评价机制,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形成办学特色。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学校被命名为唐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下面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做法作如下汇报:
一、机制先行
促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领导规划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长期规划,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一把手负总责,主抓教学校长具体负责,形成学校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的网络,层层负责。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组。校长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实行教学主任分学科承包制,在工作中,形成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层级网络,明确责任,实行捆绑式评价。要求主管主任深入课堂,深入各组活动,悉心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成长计划,对症下药,实现专业引领。
(二)保障运行
奠定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1、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108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丰富,结构合理。现有藏书28000余册,教师人文读本能满足教师需要,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不断充实,学科报刊杂志达30余种,教育教学文献资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一线教师。
建有可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可以满足学校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的需要,主要用于学校各种公开课的教学、各种学术、教研活动等,使用率高,效果好。
学校网站八兆的光纤端口,快捷的上网速度,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是最佳的教学研究室,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
2、研修经费到位。
学校将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列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且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校本培训和研修中聘请专家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所需的资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和饮食补助费。
3、时间保障有力。
学校每周二、四下午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组内校本教研,学校每月安排1次以上校级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参训的时间有保障。
(三)制度健全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有继续教育制度、教研制度、科研制度、导师制度、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评价奖惩制度等,确保了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校本研修
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校在古冶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校本培训
扎实有效
我校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机遇,从培训入手,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坚持“教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教学薄弱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训内容多样:新学期伊始的教材培训、新课标培训、备课方法培训,教学困惑时的新课改理念培训,研讨活动过程中的听课评课培训,促进专业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课题培训、骨干教师培养中的外出学习培训„„每学期,由校长和教导主任组织不同内容的培训少则4、5次,多则10几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方法不一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认识与课堂应用相结合,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通过扎实有效的各类培训,帮助教师树立了参与教研教改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校本教研
形式多样
-2-
通过参加培训,聆听讲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提升。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
1、主题研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边教学边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立足课堂,开始了本小组的主题研究。主题研究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参与人,以“确立课题、学习理论、集体探究、课例实践、研讨反思、总结提升”为主要步骤,立足课堂,着重探索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途径,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为各学科的有效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研究让教师们品尝了成功的欣慰,感悟了辛勤付出后的喜悦收获。通过研究同组教师同伴互助,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主动参与教研教改的意识越发浓厚,科研氛围逐步形成。
2、六步教学研讨活动:
“研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反思”六步教学研讨活动,是我校开展的一项以“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模式。《立足课前教材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唐山市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研课: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同组教师课前共同备课,钻研教材,确定研讨课内容和主讲人,经过共同研讨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说课:主讲老师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他教师聆听点评,并提出良好的建议。
讲课:主讲教师精心准备,在全校范围或同段范围做公开课。
听课:全体教师本着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原则,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评课:根据听课情况,进行认真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就讲课方法讲课效果等方面进行细致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
反思:活动之后,听课人撰写听课感受,讲课人撰写课后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并提出改进建议。
如一年级教师准备教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教研组的三名老师多次在一起研究教材,反复备课,确定由张朝艳老师作为主讲人,张朝艳老师精心准备后,采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执教。同段教师进行听课后,大家就本节课的得失优劣各抒己见,针对有些处理不当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形成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再由张朝艳在另一个班执教,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后,大家再进行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探寻提高教学的方法。这样实效的教研活动,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研讨的特点,对
-3-
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滚动式教研:即由执教过的上一年级教研组教师与执教年级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重点是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研课评课、交流心得。在教研过程中,执教过的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运用情况以及执教的得失讲出来,执教教师虚心听取,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热烈的研讨气氛表达了教师们认真学习、力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愿望。教师们不但认真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而且不同年级之间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也得到了集思广益的解决。这种新颖的教研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各年级教师的一致欢迎。
4、网络教研: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我们努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我校网络教研专区共设立了三个版块,即校本教研专区、互动交流专区、生态园特色专区。我们提倡教师们提出教学中的教学问题,积极进行研讨,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络中寻求专家的专业引领,寻找同伴间的教研支持,使网络教研进一步成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桥梁。
为了深化网络教研,拓展校本研修途径,我校45岁以下的教师都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并定期举行博客展示活动,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学校网站、网络教研专区、教师成长博客都为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在这里教师们交流心得,互相学习,记录成长历程,品味教学收获。
三、骨干培养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保证。为此,我们认真贯彻《古冶区骨干教师培养细则》严格制订和实施我校骨干教师管理条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们对已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要求敢于挑重担,在教学研究上有敢试、敢闯、敢于担风险的勇气,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把政治素质好、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研意识先进的青年教师及时吸收进骨干教师队伍。
培训中提高:为促使骨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教育创新能力,逐步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对骨干教师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把教育培训落到实处。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题、开展读书汇报会、经验交流会……通过学习,骨干教师的进取意识不断增强,由 -4-
开始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自我提高。
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领导来校指导教学教研工作。郝月、牟丹丹、柴慧艳、张昭艳等老师分别到北京、江苏、石家庄、秦皇岛、唐山、迁西等地参加培训学习、观摩专家讲座、听优质课,回校之后,她们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讲给其他教师,并上一节汇报课,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中成长:为给骨干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形式新颖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以赛促练,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扎实业务。理论学习之后,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投身教改,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说课、讲课、评课等活动中,实践新理念、体验新的课程要求,以此来达到学以致用,全方位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成长的目的。张昭艳、郝月、牟丹丹等老师多次在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中作课,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所讲公开课分别在市、区级获奖。
交流中进取:网络平台的应用为骨干教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他们创设了更为宽广的舞台。目前,我校青年骨干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并能独立制作课件,人人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网络交流为他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交流学习形式,在这里,有资源共享,有同伴互助,每一个教学博客都丰富地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张昭艳老师的博客在我区小学教师博客大赛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李朝霞、郝玥、牟丹丹等老师的博客获得学校一等奖。网络交流平台不仅记录着骨干教师的自身成长足迹,更为他们与其他教师搭建起了共进的桥梁。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锻炼中脱颖而出,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了主力作用。
四、课题研究
拉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良好途径。
因此,我校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的同时,组织教师进行科研,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及时反映学校课题研究动态,凝聚教育科研力量。国家级“十一五”语文课题《以读促写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于2007年底批准立项。我们以此为引领,鼓励教研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行动性研究。二十余名青年教师在学校指导下,制定了自己的教育科研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个人科研探究,并逐步实践。每学期学校至少两次对课题实施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组织观看讲座录像等,提高课题实施教师
-5- 的业务水平。在实验进行中期,学校课题组对前段工作进行小结,并参加了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课题报告会,此课题现已顺利结题。
此课题的顺利结题给我校的广大教师带来极大的信心,我们又相继承担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我校以生态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设劳动实践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以劳动基地为实践平台,以劳动实践课为主阵地,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与其他学科整合,进行多途径实施与多学科渗透,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夯实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并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示范作用
助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际结对: 2008年9月,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与王辇庄小学结成帮扶学校。选派三位骨干教师到该校任教。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帮扶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帮扶活动。我们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经常组织两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请骨干教师做课,两校共同研讨,起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2009年9月,我校又选派四位骨干教师到对口帮扶学校太古庄小学进行帮扶,学校领导班子曾多次到太古庄小学。因两校距离较远,就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有关工作的交流与研讨,为学校的发展共谋良策。
(二)成果推广:
在2008年迎省教学督导评估中,区小学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校本教研工作模拟现场会,市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专家对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给予了指导,为兄弟学校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省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时,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受到省领导的好评,赵杏梅所长对我校的整体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校本教研工作多次受到区小学教研室领导的表扬,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合学校的实际,立足课堂,实施以课前教材研究为重点的校本教研,使广大教师加深了对新课改的认识,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不断高涨,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我校以“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做法是:“采用四种方式、研究四个内容、经历四个环节、达到四个目的”。《立足课前教材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王彦庆校长于2009年4月在唐山市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6-
2009年、2010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唐山教师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培训期间特别重视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唐山教师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积极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教师参训率和合格率均达到了100%,收效明显。2010年我校有7名教师被评为研修明星,连续两年被评为唐山市继续教育先进学校。
郝玥老师 在2009年区招新教师培训中,对45名新教师进行了培训,受到了局领导的好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会秉承传统谱新曲,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我们一定会让教师感到:做赵四小的教师是幸福的!
唐山市古冶区赵各庄第四小学
2011年6月30日
-7-
第五篇:高中化学论文: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契机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契机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发展型、专家型的教师,并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专业化发展也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是树立教师专业形象、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开发教师自身潜能、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学校更加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倡导和激励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为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一流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市教育部门有系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培养活动,2009年我市制定了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建设规划,打造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三支梯队,每支梯队分别构建三个层次,如校长梯队有名校长、优秀校长、骨干校长三个层次,班主任梯队有模范班主任、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三个层次,学科教师梯队有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个层次,三支梯队、三个层次共培养3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全市统一规划,制定预期发展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考评、管理机制,着力培育和打造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三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全力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体现在能否创设一个优质教学的课堂,能否发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能否在教学改革中学习所需要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为此,我们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契机,通过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改革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自身满足于有合格的学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认为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缺乏自觉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另方面一些学校行政领导也满足于学校教师学历达标,忽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在教师的培训上不舍得经费投入。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影响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势必会导致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的中心地位将发生改变,教师的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将逐步形成。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我们首先需要加强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确立新课程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从
学科来讲主要有:(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2)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科学方法,如类比、假设、建模、推理、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和基本观点(绿色化学、化学应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培养,即由“双基”发展到“四基”。(3)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4)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赋予课程以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等等。有计划地开展新课程、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基本理念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是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
教师转变观念,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内涵,以新课程倡导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落实课堂教学,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重老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
二、改革教学模式,要具备丰厚专业功底
丰厚的专业功底是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时代,学生的信息来源已不再仅仅是教师和教科书,大量的信息如何筛选、取舍和加工,需要教师引导,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人与环境、大气污染等前沿的、综合的、实践的问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进入到我们的课程里,作为教师就必须要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恰当的、娴熟的运用,与教学整合;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的同时,还必须掌握新课程下的教学技能与方法,才能实施教学改革。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试题编制技能、学习指导技能等。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参考书以及考试说明等。准确完整地了解课程标准内容,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整个教材的组织结构,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查阅各种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掌握、充实教材内容。(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
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3)考虑教法:所采用的教法,能体现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主动探究。(4)准备教具:选用的教学手段应与所讲的内容紧密配合,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上应起重要作用,实验尽可能真实、不虚拟,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整合以达最佳效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但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还需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讲授技能、课堂组织讨论活动技能、板书板画技能、体态语技能、应对生成性问题技能、媒体等的综合运用技能等。要保证课堂教学流畅性,一是要理顺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顺序,即一堂课的主线要明确;二是要删除教学过程中的琐碎提问,问题指向明确(不至于发散太多,影响进程)、具有层次,有一定思考力度,而不是无意义的对、错,浪费时间。三是提炼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使之自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讲授语言要科学、艺术、个性化。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思维向有利方向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都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和积累。
三、改革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我们在新课程教师培训、教学视导和教学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认识不足,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新课程理念滞后,对新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缺乏实际的实施研究,二是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满堂灌、大量练已成习惯;三是担心实施新课程教学影响学科测试成绩,特别是影响中考、高考升学率等,急功近利思想偏重,很少考虑学生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开展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课堂教学中的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六个环节)。以新课程理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建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型课堂,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
1.学案先学,使学生有备而来,增强自信心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每节课前我们都要给学生提供一份针对下节课内容的学案,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要求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先学、先练,预先准备;老师课前检查,了解学情。学生课前有准备、有思考,课堂上老师结合学案情况,有针对性地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师生的共同讨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预先准备所带来的成功,以及体验到问题不断发现和相应问题不断解决的喜悦,从而产生自信,从中也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开放性,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学案先学解决了因时间、课程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无法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难题。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到有备而来,提高了学习的信心,也让教师了解了学生,课堂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借助“学案”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的一人备课为多人备课,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当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思考、探究,课堂教学才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为此,要求老师加强校本教研,集体研究、讨论、设计教学案,我们还利用视导、调研,及时发现优秀学案设计,并作为不同课型的样例推广到全市各个学校,09年我们组织全市骨干力量编写了各模块的同步导学,以学案和巩固案的形式为教学提供参考。
2.课堂展示,给学生表现空间,激发内驱力
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场所,缺少任何一方都将是无效的。要实现课堂师生互动,必须让学生有备而来,“有备”后还要提供空间、舞台、机会给学生交流展示。让学生在上述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要使“交流展示”成为常态化,必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敢说、敢想、敢于探究、创新,勇于展示自己,并且努力使自己有精彩的“表现”,不丢自己面子,也不给小组抹黑。学生为了课上的精彩表现,课下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课堂模式,解放了学生,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展示实现课堂交流、知识共享。考验了教师,提高了教师应对生成问题的能力。正是这种常态化的“交流展示”环节,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不竭的动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精讲点拨,用激励性的评价,调动积极性
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与总结,既不能将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学习,课堂放任学生自由,放手不管,课堂像似一盘散沙;也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控制学生的思路与思维的发展,要因势利导地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往积极思考的方向进行。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首要的是要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有目的地创设一些有台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至于学生因错误的回答受到批评之后丧失信心。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进行矫正性评价,这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学案、教案、巩固案的创新设计能力,又要具有丰厚的教学功底和广泛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和应对生成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模式。
四、改革教学模式,要强化反思、研究
教学反思、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为了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我们开展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如“名师示范课”、“百节好课”、“骨干教师优质课”、“学科中心组活动”等,对各种课型进行观摩、交流、研讨,我市赣榆海头高级中学改进校本教研,采用微格教学等方法,进行细节回放、观摩评价,提高了教师课后反思的效果。我们还对教师开展教学设计评比,实验操作、创新评比,“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系列活动,促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锻炼基本功。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将教学、研究、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行一体化”,实现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矛盾和难点问题日益凸显,如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诊断与发展的功能,如何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等等,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因此,教师要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研究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学校、学生和教师实际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且在科学研究中提高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教学行为,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20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