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时间:2019-05-12 13: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2、201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为加快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招生对象

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基本学制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五、专业类别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专业方向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

(一)种植类

专业方向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中药材生产、茶叶生产、食用菌生产、蚕桑生产、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草业生产、园林绿化等。

(二)畜禽养殖类

专业方向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养殖、奶牛养殖、羊的养殖、家禽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宠物养护、动物疫病防治、畜牧等。

(三)水产养殖类

专业方向包括淡水池塘养殖、淡水网箱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海水网箱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海藻养殖、观赏水生动物养殖、海洋捕捞等。

(四)农业工程类

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机作业与维护、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农村电气化、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等。

(五)经济管理类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社运营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村综合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农资经营与管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型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三大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学习需要的课程,也允许各地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或增开其他课程。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为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掌握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科技、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为其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提供支持的课程,适用于各专业类。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是为使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及专项技术技能而设置的课程。学校可在学生入学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选择性地学习专业核心课。

3.能力拓展课

其他各专业类的专业核心课,都可以作为本专业的能力拓展课选择学习,目的是突破专业制约,满足农业产业综合化需要,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执业能力。

(二)课程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不少于2720学时(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不少于320(20学分)学时,专业核心课不少于1040(65学分)学时,同时能力拓展课应占一定学时数。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时数不设上限。

本方案共设置12门1072学时的公共基础课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各专业类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核心课供学生选择学习:其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4门500~600学时左右,专业方向课2~8门,每个学生应在完成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2门以上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选择学习其他专业核心课。

能力拓展课没有具体学时要求,学生可以在一定数量的公共基础课和本专业类的专业核心课学习之余自由选学其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每门课程的学习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重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1:2)(见下表)。

表: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学时要求

课程要求 学时数要求 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3~4门以上 不少于320学时 1:1 专业核心课 专业基础课4门,本专业类专业核心课若干 不少于1040学时(1:1)~(1:2)

能力拓展课 任选其他专业类的课程 达到总学时要求(1:1)~(1:2)总计

不少于2720学时

备注 毕业总学时不少于2720学时,总体上理论教学学时数与实践教学学时数的比例为(1:1)~(1:2)

七、教学形式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打好理论基础。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学形式

(1)课堂教学。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教学点进行授课。提倡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

(2)远程教学。授课教师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方式授课,组织学生在线或实时学习相关课程。

2.学习方式

(1)集中学习。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集中进行学习。在集中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分散学习。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等自主学习。分散学习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自身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和答疑。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扩展和深化。构建符合务农农民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教学形式

(1)实验实习。根据课程学习需要组织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以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为主要形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2)专业见习。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园区、科技示范场等地进行考察、交流,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3)技能实训。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地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通过职业岗位实务训练,掌握关键环节操作技能,巩固加深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获得专项操作技能的实际工作经验。

(4)岗位实践。学生结合本职工作岗位进行生产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2.组织方式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实践教学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实验实习、专业见识和技能实训一般采取集中方式进行。

分散实践教学由学生在本职岗位上,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实习和岗位实践。

八、教学管理

(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指导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包括课程名称、课程说明、学习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提示、时间分配和教学考核及评分办法等。教学大纲由学校根据整体教学要求制订,结合农时农事制订具体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时,应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与农时季节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专业性。学校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二)教学安排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组织教学,上课作息时间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农忙时多实践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

2.及时公布开课计划。学校应在一学期结束前3~5周公布下一学期开课计划,并及时汇总审核学生的选课情况,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放假前公布课程表。

(三)选课管理

1.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向学生及时提供包括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要求以及任课教师等课程信息和相关服务。

2.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产业发展、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按照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学期开课计划进行选课。为均衡学生学习份量,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学生一学期所学习课程总量一般不超过680学时(含认定学分)。

3.学生选课后,学校应在规定时间内公布选课结果。

(四)学生管理

1.以送教下乡方式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一般应选择适应当地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并与学生学习需求比较一致的专业作为主要学习专业,便于学生统一管理和集中实习实践。

2.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管理。学生要严格按实践教学大纲、实践实施方案要求和规定参加岗位实践。要对学生的岗位实践有明确的任务要求,通过实践报告、日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反映实践成果。学生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应离开实习地,特殊情况需请假并经指导教师批准。凡实习请假超过全部实习时间的1/3者,或无故缺席达到每门课程学时的10%以上者,其成绩以不及格论。生产实习不及格一般不予补考,随下届学生重新进行生产实习。

九、考试考核

(一)考试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试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一门课程要求以上三种考核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方能通过并给予学分。

1.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测评,包括考核学生的课堂教学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水平、实验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实验实习表现情况等,综合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2.终结性考核:对一门课程的结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上为合格。

3.实践成果考核:对学生的生产经营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二)考试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综合考评,课程结束后完成测评;终结性考核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实践成果考核随时进行,课程结束后完成综合测评。过程性考核不合格者,一般不允许参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学习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

(三)实践教学考核要求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每一项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认定,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实验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出勤率和实习态度,做出客观评价、综合评定,给出相应的实践成绩,学校负责审核。

1.实验实习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实验实习报告等综合评定。

2.专业见习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实习过程登记、实习报告、口试、答辩综合评定,重点考核学生对现代农业理念的理解程度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

3.技能实训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操作、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出勤率、实习态度评定成绩,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4.岗位实践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日志、实习成果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重点考核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经营水平提高的程度等。

十、学分制

(一)实行学分制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以学时数考核学习量,以学分认定学习成果。学时与学分按照16个学时折合1个学分计算。学分计算以课程为基本单位。每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通过相应的考试考核,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累计修满2720学时、获得170学分即可毕业。

(二)学分的构成

本培养方案的学分由课程学分和认定学分两部分构成。

1.课程学分:学生参加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能力拓展课等课程学习,考试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

2.认定学分:学生具备的相应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学习培训经历、职业资格、表彰奖励等,经认定可以折合一定的学分,认定学分最多不超过57学分。

(三)认定学分

1.学习培训经历认定学分

(1)学生经过职业培训,获得农业行业特有工种或与所学专业方向相关的通用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可以作为培训经历认定学分。其中取得高级以上证书为15学分,中级证书为12学分,初级证书为6学分。

(2)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农业技术技能培训且经考核合格,相应的培训时间可折抵一定的学分,一般可折算5~10学分,且不重复计算。

(3)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知识、文艺、体育等竞赛并获奖。全国性大赛一等奖20个学分、二等奖15个学分、三等奖10个学分;省级大赛一等奖10个学分、二等奖7个学分、三等奖5个学分;市级大赛一等奖5个学分、二等奖3个学分、三等奖2个学分。同类竞赛不累计加分,并以获奖奖项的最高级别来折算学分。

(4)参加中职、高职以上国民教育实施学校的各种理论实践学习,并通过相应的考核,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5)取得外语、计算机、自学考试等国家考试单科合格证书、高中会考合格证书的,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6)参加已通过批准立项并结题验收的研究性学习或创新课题、项目,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7)有专利发明、科研著作、文学作品发表等,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2.职业技能认定学分

一般可选择5~10项可折抵学分的职业技能,每项技能至多可以折抵3学分。每项职业技能,学生须现场演示或者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照片、录像等,通过认定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以下职业技能可折抵学分:(1)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

(2)具备英语等外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

(3)熟练操控农用拖拉机。

(4)具有农用机械维修专项技能。

(5)具有电工专业技能。

(6)具有瓦工专业技能。

(7)具有木工专业技能。

(8)具有钳工专业技能。

3.从业经历认定学分

每个专业一般可选择若干项可折抵学分的从业经历,每项技能至多可以折抵3学分。学生须出示每项从业经历的证明材料,通过认定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以下从业经历可折抵学分:

(1)具有两年以上农村会计工作经历。

(2)具有两年以上农民技术员、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专业工作经历。

(3)具有两年以上较大规模园艺场工作经历,以及果蔬、林木育苗经验和技术。

(4)具有两年以上较大规模养殖场工作经历,以及畜禽品种繁育经验和技术。

(5)具有两年以上主要农产品规模化贮藏、加工经验和技术。

(四)逐步建立农民学分银行

考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地域属性较强,鼓励和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本方案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的有效做法,在各地积累经验建立区域性学分银行后,国家将出台统一规范,逐步建立全国性农民学分银行,搭建专业间、学校间、地区间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间的农民职业教育立交桥。

(五)学分认定方式

由申请者向认定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的同时提供证明材料(包括证书、照片、视频等),申请者包括学员个人和有关培训机构。认定机构对申请进行审定,然后通过网站等途径公布认定结果,并接受社会监督。如有疑义,可直接向认定机构反映,认定机构要在一周内公布复审结果。学分认定的意见分为“同意认定并给予学分”和“不予认定”两种。学分认定工作由实施教学的学校具体负责。

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学习一个专业的同时或之后,经学校批准,可辅修第二个专业的课程。根据学分互换、替代原则,第二专业与第一专业之间公共基础课学分互认,学生修满第二专业的有关专业技能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后,学校可发给第二专业毕业证书。转学的学生已修课程的学分可根据学分互认办法予以承认。转专业的学生,已修的课程如属于转入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的课程,可以记入相应课程学分。

十一、教学保障

(一)办学机构要求

办学机构应是国家承认的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学校;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涉农专业办学资历;具备相应的基层办学能力,能够进村、入社、到场,把教学班办到乡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社区和家庭农场,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具有相应专业及课程开发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和师资力量。

(二)教学条件要求

教学点应具备开展教学的基本条件:有良好的教学场所,能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满足教学需要的设备仪器,保证各项教学环节有序实施;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保障课堂教学和指导实践教学;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保证教学有序规范展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注重吸纳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参与教学,要积极与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有关专家做兼职教师,完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留得下、用得上、扎住根、对农民有感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条件。整合资源,依托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建立相关专业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五)教学指导与监管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由各地教育、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发展规划制定、教学机构认定、教学管理与监督。各地新增课程或增设专业,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认定,上报教育部。教育部授权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十二、毕业与颁证 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毕业学分数,即可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由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毕业证书标明“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字样和所学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农林牧渔类所列相应专业,后附所学专业方向和修习课程清单及学分表,并按照现行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荐教学内容.doc 教学内容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荐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 表1 公共基础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1 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 112 2 应用文写作 80 3 农业信息网络应用 96 4 农村实用理科(数学,物理,化学)112 5 实用英语 64 6 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与礼仪 64 7 现代农业创业 96 8 农业安全生产 80 9 农村规划与建设 96 10 农村家庭理财 80 11 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 96 12 农村社会文化艺术实践 96 备注:设置公共基础课12门共107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2.种植类专业核心课 表2 种植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植物生产与环境 160 种植类专业基础课 2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 128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112 4 农产品市场营销 112 5 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160 粮食作物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粮食贮藏与加工 128 7 小麦生产 192 8 水稻生产 192 9 玉米生产 192 10 马铃薯生产 192 11 甘薯生产 19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木薯生产 192 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160 经济作物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棉花生产 160 大豆生产 160 花生生产 160 油菜生产 160 油葵生产 112 烟草生产 160 甜菜生产 160 甘蔗生产 160 蔬菜生产 192 蔬菜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蔬菜病虫害防治 160 设施蔬菜栽培 192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 128 蔬菜贮藏保鲜 128 果树生产 192 果树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果树病虫害防治 160 设施果树病虫害防治 128 水果贮藏保鲜 128 花卉生产 192 花卉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花卉病虫害防治 160 设施花卉栽培 160 设施花卉病虫害防治 128 花卉贮藏保鲜 128 中药材生产 192 中药材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中药材病虫害防治 160 中药材采收加工 128 茶树栽培 160 茶叶生产加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茶树病虫害防治 128 茶叶加工 128 食用菌生产 128 食用菌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食用菌加工 128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128 桑树栽培 128 蚕桑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桑树病虫害防治 112 养蚕 128 蚕病防治 112 林木种苗生产 160 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苗圃经营管理 160 森林病虫害防治 160 森林营造 160 森林植物 160 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森林培育 176 林下养殖 160 56 林下种植 160 57 林下采集 160 58 森林旅游 160 59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 160 60 牧草栽培技术 160 草业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1 草原保护 128 62 草地管理技术 128 63 饲草料加工贮藏技术 128 64 草坪绿化管理技术 160 65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 192 园林绿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6 园林植物造景 160 67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60 68 种子生产与应用 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 69 种子检验贮藏与加工 112 70 谷子生产 112 71 高粱生产 112 72 大麦,青稞生产 112 73 荞麦生产 112 74 燕麦生产 112 75 芝麻生产 112 76 西甜瓜生产 112 77 苹果生产 112 78 柑橘生产 112 79 梨的生产 112 80 葡萄生产 112 81 香蕉生产 112 82 桃的生产 112 83 荔枝,龙眼生产 112 84 核桃生产 112 85 板栗生产 112 86 枣的生产 112 87 人参种植 128 88 枸杞种植 128 89 观赏植物栽培 160 90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 128 91 盆景制作与插花 128 92 林木种苗生产 112 93 园艺设施建造与使用 160 94 草坪建植与养护 160 95 实用装饰园艺 128 96 家蚕良种繁育 112 备注:设置种植类专业核心课96门共1379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3.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表3 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112 畜禽养殖类专业基础课 2 养殖技术基础 160 3 动物疾病防治基础 128 4 动物营养与饲料 128 5 生猪养殖 192 生猪养殖,专业方向 6 猪病防治 160 7 肉牛饲养 192 肉牛养殖,专业方向 8 肉牛疾病防治 160 9 奶牛饲养 192 奶牛养殖,专业方向 10 奶牛疾病防治 160 11 羊的养殖 192 羊的养殖,专业方向 12 羊病防治 160 13 家禽养殖 192 家禽养殖,专业方向 14 禽病防治 160 15 特种动物饲养 192 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方向 16 特种动物疾病防治 160 17 宠物调教与驯养 128 宠物养护,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8 宠物养殖与繁育 128 19 宠物疾病防治 128 20 宠物护理与美容 96 21 禽病防治 160 动物疫病防治,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2 猪病防治 160 23 牛羊病防治 160 24 畜禽繁育技术 160 畜牧,专业方向 25 畜牧场经营管理 160 26 畜产品市场营销 112 其他专业核心课 27 畜禽生产环境卫生控制 112 28 兽医药物临床与应用 160 29 动物疫病防治 160 30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 112 31 兽医病理与诊断 160 32 动物卫生防疫与检验 112 33 动物卫生法规 80 34 畜产品贮藏加工 96 35 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 96 36 优质牧草生产与加工 112 37 饲料添加剂应用 96 38 肉鸡养殖 112 39 蛋鸡养殖 112 40 肉鸭养殖 112 41 蛋鸭养殖 112 42 鹅的养殖 112 43 鸽子养殖 112 44 蜜蜂养殖 112 45 兔的养殖 112 46 狐狸养殖 112 47 貂的养殖 112 备注:设置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47门共6448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4.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表4 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水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112 水产养殖类专业基础课 2 水产动物养殖技术基础 160 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112 4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基础 128 5 淡水池塘养鱼 160 淡水池塘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淡水池塘养虾 160 7 淡水池塘养蟹 160 8 淡水池塘养贝 160 9 淡水池塘养殖病害防治 128 10 淡水池塘管理 160 11 淡水网箱养鱼 160 淡水网箱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2 淡水网箱养虾 160 13 淡水网箱养蟹 160 14 淡水网箱养贝 160 15 淡水网箱养殖病害防治 160 16 淡水网箱的设置和制作 112 17 海水池塘养鱼 160 海水池塘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8 海水池塘养虾 160 19 海水池塘养蟹 160 20 海水池塘养贝 160 21 海水池塘管理 160 22 海水池塘养殖病害防治 128 23 海水网箱养鱼 160 海水网箱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4 海水网箱养虾 160 25 海水网箱养蟹 160 26 海水网箱养贝 160 27 海水网箱养殖病害防治 160 28 海水网箱的设置和制作 112 29 特种经济鱼类苗种生产 192 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方向 30 特种经济鱼类养殖 176 31 藻类增殖养殖 176 海藻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2 海带养殖 160 33 紫菜养殖 160 34 藻类加工 160 35 观赏鱼养殖和鉴赏 192 观赏水生动物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6 游钓与观赏渔业 176 37 水族箱造景和水草养殖 128 38 休闲渔业经营 128 39 渔具材料与工艺 96 海洋捕捞,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40 海洋捕捞 112 41 渔业船舶驾驶 128 42 渔业资源 128 43 海洋基础知识 96 44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96 45 渔业水质管理和调控 128 46 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 176 其他专业核心课 47 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 192 48 淡水水生动物病害防治 160 49 水产品贮藏和质量控制 160 50 生物饵料培养 128 51 水产品市场营销 112 52 水产企业经营与管理 112 53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 192 54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 176 55 海参人工养殖 192 56 海参深加工 128 57 龟的养殖 176 58 鳖的养殖 176 59 蛙类养殖 192 60 河蚌养殖 192 61 珍珠生产和加工 176 备注:设置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61门共9264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5.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 表5 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128 农业工程类,专业基础课 2 电子技术基础 128 3 电工技术基础 128 4 工程技术基础 128 5 农产品贮藏 160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粮油加工 160 7 果蔬加工 160 8 农业机械使用与管理 128 农机作业与维护专业方向 9 拖拉机保养与维修 16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128 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 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112 农村机电应用 160 农村电气化专业方向 农村电力网 128 农村能源概论 112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环境 112 生物质工程 128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12 农村生态与资源保护专业方向 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 112 农村水环境与水生态 160 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水工建筑 128 农业节水灌溉 160 灌溉排水 128 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 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 太阳能利用 16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160 小型风力发电 160 农村小水电开发利用 160 机械设计基础 160 农机具使用与维护 128 农业动力机械及维修 160 工程制图 160 钳工与焊修 160 电机及其应用 160 农机技术推广 80 拖拉机驾驶与操作 96 栽插机械使用与调整 128 耕种机械使用与维修 160 播种施肥机械使用与调整 128 植保机械使用与调整 128 收获机械使用与维修 160 畜牧机械基础 128 农用运输车使用与维修 160 农机产品与零件销售 96 农村机电基础 128 电力法律法规 80 农村变电站 160 农电管理 112 通用电器设备安装与维护 160 常用家电维修 160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128 办公事务管理 128 多媒体及常用软件应用 128 循环农业规划与设计 128 54 农村排灌站 128 备注:设置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54门共739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6.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 表6 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农业经营管理 160 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 2 农产品市场营销 128 3 经济法与经济纠纷处理 128 4 农业资源与环境 112 5 农产品物流运输管理 128 农产品市场与流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农产品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 112 7 农产品商务谈判技巧 112 8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 128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9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128 10 农村财务管理 128 11 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管理 128 农民合作社运营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2 农村经纪人实务 112 13 农村财务管理 128 14 中小企业管理 128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5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128 16 金融与税收 128 17 乡村社会事业管理 128 农村综合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8 乡村经济管理 128 19 农村社区管理 112 20 统计实务 128 农村财务会计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1 农村财务会计 128 22 审计原理与实务 112 23 企业门店营运管理 128 农资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4 企业采购管理 128 25 企业物流配送管理 128 26 土地制度与产权登记 128 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任选2门以上)27 农村土地承包法 128 28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 128 29 休闲农业 128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0 乡村导游 128 31 乡村厨艺与饮食服务 112 32 乡村住宿服务与管理 128 33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 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 34 基础会计与会计实务 112 35 工商企业会计 112 36 实用会计信息化 112 37 财务管理与分析 160 38 定价策略与技巧 160 39 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160 40 企业形象与公共关系 160 41 创意农业 128 42 农村资源开发与利用 128 43 农村经纪人实务 128 44 出纳收银实务 80 45 农产品网络销售实务 96 46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128 47 土地管理法 128 48 土地纠纷调解技巧与实务 128 49 电子商务 128 备注: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49门共6224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7.能力拓展课

各专业专业核心课可作为其他专业的能力拓展课。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自行设置部分课程作为能力拓展课。

第二篇: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市农业教育中心 梅红星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农民科技教育的规范与提质,按照省农广校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对我市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滨州市基本情况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现辖5县5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5.68%。在农村劳动力适龄人口中,男性占劳动力总数的50.5%,女性占劳动力总数的49.5%。16-30岁占劳动力总数的25.5%;30-40岁占劳动力总数的19.3%;40-50岁占劳动力总数的27.3%;50-60岁占劳动力总数的27.9%。大专及以上占5.1%,中专及以上占2.2%,高中及以上占13.5%,初中占39.3%,小学占32.7%,文盲占7.2%。有80%以上的务农劳动力都不同程度的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

二、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农业教育中心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课题调研实施方案》开展工作,成立新型职业农民中等教育调研小组,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调研工作,要求按照规范、精确、真实的原则开展调研工作,得到新型职业农民中等教育第一手资料。

在深入调研阶段,根据分工要求在滨城区,博兴县,邹平县,育水平整体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民对新观念、新信息的接受,大多数农民只停留在旧的、传统的观念和生产劳作里,农民素质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3、农民参与培训意识差。农民对开展培训认识不到位,差异性大,重视程度不够,自满自足的小农意识浓厚,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观念较重,参加培训态度不积极,热情不高,基本停留在只学不用的状态,这些短视行为阻碍了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妇女和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就是既想富又不敢担风险,对一些新技术的推广及培训持明显的观望态度,并不是积极接受和参与,害怕产生损失,只有在看到新技术在其他地方推广并产生实际效益,自己才敢接受。

4、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认为子女只有上大学才是读书的唯一出路,特别是当农民,根本不用学习,如果上大学后回家当农民,会受到耻笑。他们只考虑能不能增加收入,对学历、文凭、证书之类没有概念。

5、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缺乏制度保障。其直接后果是,导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和吸引力不大,自我发展能力弱,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不强,很难办出特色和水平。

五、意见和建议

目前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已向广大农民敞开,但还需要我们找准职业教育与农民最佳结合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真正办好农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1、在招收对象上,要从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中“挖掘”,依靠地方学习培养“本土化”人才。据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劳

合,脱产、半脱产和短期脱产学习等方式开展农民培训。还可以送教下乡、巡回走教,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让想学习的农民有学上,力求通过系统学历教育,真正提高农民专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4、在培训时间上灵活设臵。培训时间应该在农闲或者晚上时间。据调研数据分析,上半年的3月份左右,下半年应该在11月底12月份。

5、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的形成。建立起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职业学校根据本地生源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充分挖掘涉农企业中潜在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师资同享。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〇一五年十月三十日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业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通过学业辅导、职业指导教育、职业生涯咨询、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等,培养学生规划管理学业、职业生涯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为适应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第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动员学校全员参与、全程服务,持续提升职业指导工作水平。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原则。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激发职业兴趣,增强职业认同,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决策和规划能力。

(二)循序渐进原则。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办学水平以及学生自身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三)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职业选择。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为学生就业、择业、创业提供帮助,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

(四)协同推进原则。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融入课程教学、实训实习、校企合作、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日常管理中,全员全程协同推进。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五条 开展学业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专业,进行学业规划与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第六条 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专业和职业,增强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自觉性,培育职业精神;引导学生选择职业、规划职业,提高求职择业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和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第七条 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就业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求职技巧,疏导求职心理,促进顺利就业。鼓励开展就业后的跟踪指导。

第八条 开展职业生涯咨询。通过面谈或小组辅导,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咨询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生涯咨询服务和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第九条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了解创新创业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章 主要途径

第十条 课程教学是职业指导的主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在开设应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础上,采取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开设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持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行动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一条 实践活动是职业指导的重要载体。中等职业学校可通过开展实训实习以及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拓展活动、企业现场参观培训、观摩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提升职业素养。

第十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可通过职业心理倾向测评、创新创业能力测评、自我分析、角色扮演等个性化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解决在择业和成长中的问题。

第十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有效就业信息。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帮助学生推荐实习和就业单位。

第十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优质网络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职业指导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适合本地区需要的人才就业网络平台,发布毕业生信息和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第四章 师资队伍

第十五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在核定的编制内至少配备1名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专兼职教师从事职业指导。鼓励选聘行业、企业优秀人员担任兼职职业指导教师。

第十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教师负责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咨询服务等,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职业心理和职业认知情况,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跟踪指导学生成长。

(二)根据学生职业认知水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教学。

(三)策划和组织开展就业讲座、供需见面会、职业访谈等活动。

(四)结合学生个性化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或小组辅导。

(五)积极参加职业指导相关业务培训、教研活动、企业实践等,及时更新职业指导信息,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六)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做好总结分析反馈,为专业设置、招生、课程改革等提供合理化建议。

(七)配合做好其他职业指导相关工作。

第十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对职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

第五章 工作机制

第十八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应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形成以专兼职职业指导教师为主体,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为辅助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第十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领域,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应主动对接行业组织、企业、家长委员会等,协同推进职业指导工作。

第二十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职业指导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评价,对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相应激励。

第二十一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毕业生就业统计公告制度,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二十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积极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广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第六章 实施保障

第二十三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应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经费保障,确保职业指导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十四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职业指导教师、其他管理人员的职业指导业务培训,将职业指导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

第二十五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协调人社、税务、金融等部门,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十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拓展和用足用好校内外职业指导场所、机构等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第二十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将职业指导信息化建设统筹纳入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中,建立健全职业指导信息服务平台。

第二十八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职业指导的教学科研工作,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开展职业指导研究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水平。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本规定制订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教育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5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校办字【2015】36号

姚李职高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和我校实际情况及培训经验,特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培训任务

2015年县农业委员会下达我校职业农民培训任务46人,为生产经营型,专业为畜禽养殖(生猪生产、肉牛生产、肉羊生产、鸡鸭鹅的养殖、蛋鸡生产等)。开设课程: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知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常识、农业物联网知识、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政

策法规选编、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家畜生产技术、家禽生产技术、动物防疫知识等。

三、保障措施

每人3000元的补助金全部用于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跟踪服务中发生的相关人员讲课费、误餐费、住宿费、交通费、指导费,参训学员的食宿、交通、物化技术补助,对优秀学员奖励,以及购买培训教材、场租、宣传、信息化手段利用和组织学员劳务费。对其资金专款专用,做到对农民全程免费。

我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齐全,教学楼、育才礼堂餐厅、学生公寓、实验综合楼、实训大楼排列有序,拥有多个多媒体教室,我们确定实训楼三楼会议室作为此班理论课教学专用教室。我校又坐落在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改革示范镇——姚李镇镇区腹地,生活、交通十分方便,附近拥有多家宾馆饭店,绝对满足学员的衣食住行。

四、师资力量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16人,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03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33人,专业课教师42人,其中计算机专业8人,电工电子3人,汽修2人,农学11人,畜牧3人,数控3人,服装3人,旅游2人,宾服2人,电子商务3人,财会2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0人;省级中职“教坛之星”2人,市级“教坛新星”1人,县级“教坛新星”3人,县级“教坛中坚”5人。职高部开设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数控机床应有

专业、汽车维修与运用、现代农艺技术、电子技术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和职高综合班等。同时,我校又隶属于大别山职教集团,可以和兄弟学校优势互补,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调配专任教师,我校毗邻六安市区,可以很方便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学院请到相关专业专家教授,为学员们上课,本次培训我们准备大量请进一些专家教授上课。

五、实训基地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是我校工作的的重点,我校各大专业都有若干家工厂、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尤其是涉农专业校外基地尤为丰富,如:安徽省康乐泰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固镇军明白鹅养殖场、独山瑞泰养殖科技有限公司、霍山丰盛生态养殖综合有限公司、金寨果子园乡金林生态养殖合作社、黄求俊种植合作社、张东葡萄园、姚李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姚李育秧基地等,绝对满足各专业学生、学员的实训需求。

六、考试考核

培训结束后按有关要求,对学员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试考核结果报县农业委员会审定。对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

七、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7月中旬以前):遴选培训老师(初步定为:王其柄、余纪林、赵先军、及外聘专家),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台账和各种表格等培训材料的准备,草拟培训课程表,进行培训宣传,组织学

员,定制教材。

2、培训过程:本次培训准备开班七次,其中六次每次上两天课,一次上三天课,初步定在7月27日第一次开班,地点在姚李职高大会议室,27日、28日上课两天,主要是上好第一堂课,加强安全教育,余纪林老师讲解家畜生产技术,秦远超教授讲解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知识,8月14日、15日第二次开班,由王其柄律师讲解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及创业知识指导,六安市防疫站专家贾昌泽讲解动物防疫知识,8月24日、25日第三次开班赴姚李齐山康乐泰公司、固镇军明白鹅养殖场由何春仪经理、江卫军场长指导实践教学,9月17日、18日第四次开班,由皖西学院专家余道伦讲解家禽生产技术、秦远超教授讲解农业物联网知识,9月24日、25日第五次开班,赴金寨县豪强肉牛养殖场、金寨果子园金林生态养殖合作社由经理王强、童维新指导实践教学,10月13日、14日第六次开班,到本班学员养殖场,由六安市防疫站专家贾昌泽进行现场诊断教学,10月28日、29日、30日第七次开班,由赵先军、夏艳阳分别讲授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常识、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同时进行考试考核、学习总结及交流、结业典礼。每次开班都制定一个方案,向农委打一次报告,并每月上报培训进展情况,实行月报制度,根据实际需要理论课和实践课交替进行,做到理论课8天,实践课7天,确定一名班主任,建立第一堂课制度,加强学员培训考勤,每天学员上课都要签到,并留影像资料,健全培训台账,每次培训结束后,每个培训小组都要把相关的培训资料交给培训办公室,培训办公室专人负责培训资料的收

集、整理、建档,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台账。在每个班次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教师和培训学员分别签名的培训台账,报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合格后的培训台账由培训基地保存备查。

八、其它方面

1、做好培训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传媒,通过张贴挂图,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

2严格培训监管。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每期培训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从报名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培训满意度测评表、培训奖惩和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认真填写规范的农民培训台账,杜绝培训漏洞和弄虚作假。

3方案申报,本方案报农业委员会备案,依照方案开展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霍邱县姚李职业高级中学

2015年6月5日

第五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13-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

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

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

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

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

优质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200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

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

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源,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

(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试行)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试行) 一、教育培训对象 我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为年龄在16-55周岁,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技能,收入主要来源于农......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1788字) 一、工作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35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

    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特色职业学校、培养“技能+特长”学生为目标,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的方针,开展综合......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前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60100) 编制人:学前教育组 * ** 修订日期:2017-5-8 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 审核人:审批人: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

    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宣传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宣传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宣传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方案 一、指导思想: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锻炼学生综合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基层岗位工作的实践, 检验......

    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提要插花课教学中,如何紧紧围绕着“能力本位”开展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加以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

    新型职业农民交流发言稿

    田我来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员:大家上午好! 我叫邹全,**市沙市区观音垱镇**村人。今天我交流发言的题目叫做《田我来种》。我是个农民,土生土长的农民。今天在我这个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