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提要插花课教学中,如何紧紧围绕着“能力本位”开展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加以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所储备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达到行业和企业需求标准,与岗位保持“零距离”,做到上岗就可以顶岗,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
主题词: 专业课教学 ;职业能力;培养
正文: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一贯倡导的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目标,着重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围绕着职业能力确定学习内容,最后将内容整合成相应的课程,课程的实现主要在课堂教学中。所以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课程与课堂,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主要途径。
插花艺术基础课是园林花卉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随着全市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插花教师,我们积极参与行业调研,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以就业岗位和相关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如下的改革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一、坚持以岗位和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插花课课程改革之前,进行了市场访谈,与专家座谈,毕业生反馈等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插花员就就业岗位主要有:花卉市场及花店插花员或老板、宾馆饭店插花员等,主要服务内容有:会议、餐桌、宾馆大堂、丧礼祭扫、婚礼、庆典、艺术欣赏等。根据调研结果,根据岗位和职业能力需要,我们将原有的学科体系内容进行了彻底解剖,根据实际岗位及职业能力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⒈基础理论与基础造型
⒉会议用花的设计与制作
⒊婚礼用花设计与制作
⒋宾馆用花设计与制作
⒌丧礼用花设计与制作
⒍庆典用花设计与制作
⒎艺术插花设计与制作
⒏干燥花、绢花设计与制作
课程内容整合后,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实现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以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让学生先明白做人,然后去做事。做好插花工作也一样,创造的是美,但是美的产生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有一些良好的行为规范需要人们去遵守,才能真正的创造出美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工作,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用职业人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育人为本,抓好基础、抓好细节,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好习惯从日常抓起,职业学校学生就是准职业人,所以学生要时刻以准职业人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在学校里边,为了达到整齐划一,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穿校服,而许多企业也是要员工穿统一服装,以求管理规范。在以往的学生管理中,学生穿校服只有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重视,而任课教师不是很放在心上,这样的管理不全方位降低了教育的实效性。我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加强了这一点的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不穿校服的学生,不允许走进教室,但是在此之前要和学生说明道理,告诉他们
这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锻炼,也是将来走进企业必须遵守的,把日常行为与工作中的要求联系起来。同样,有个别学生有迟到,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等一些不良行为。在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生硬的去批评他,而是引导他,比如在企业里,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今天你不是来上学,而是来上班,应该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学生会对照着自己的行为,去分析,去自己体会其中的道理。经过半年的管理,当学生来上课的时候没穿校服,会主动的告诉老师什么原因;上插花课不会再有学生迟到,甚至有的学生为了上插花课,本来是请假的会特意赶回来。看到学生的变化,当然心里很安慰。其实教育的方式稍微转变,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接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德育为先,养成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职业道德,也具有一定的职业习惯。插花员也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师不是教会学生怎么制作作品就可以了,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把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从事这个工作有很好的准备。如:在插花课上要教会学生童叟无欺,要会礼貌用语,这些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经常的积累。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体会中认识,形成自觉地一种行为。
(三)以岗位标准引导,培养合格职业人
在一些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上要做到规范,如在插花中花材剪口的剪切方法,花材插入花泥的深度,制作过程中周围环境清洁的保持,作品做完以后周围环境的整理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所以在每次操作的评价中,都会有这关基本操作规范的要求,如:是否遮盖花泥、是否斜剪口、是否制作过程中周围环境保持清洁等。教师要求到了,学生就会做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来培养学生,学生就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为与岗位无缝衔接打好基础。
三、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以“项目”为主线,以情境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适应与岗位的零距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各个行业对人才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加强学生对插花作品的设计能力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岗位实际出发,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实践。每个综合项目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小单元组合起来,然后进行综合实训。如:会议用花设计是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学生先要学会一些基础单元,如基础花形椭圆形插花制作、单面观花束制作、发言台用花制作、胸花制作;然后进行一次综合实训,给出相应的情境如:某单位要召开一个表彰大会,会议邀请了五个佳宾,来参与会议。其中设定一个长 5米的会议桌,有一个宽60厘米高90厘米的发言台。会上要对三名人员表彰。现规定成本价格为80~100元,出售价格为300元。学生根据给出的情境进行作品的设计、花材的选择和定购、作品的制作,作品展示。这样的一个训练过程,学生的沟通、设计、协调、表达、组织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教学生“怎样学习”,提高学生方法能力
插花教学中实践操作比较多,教师在讲解和演示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样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适时的告诉学生,生活中观察时刻存在,学习也时刻存在,也告诉学生观察的重要性,为他们将来从事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收益。也是学生再发展的基础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又如在教师讲解的过程,学生一边要听教师讲解要点,还想把网页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学生们记录的很慢,总是跟不上,教师要适时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记笔记,如何观察,如何听讲,三者要有机联系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以自如的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也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充分利用课件和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立足岗位,需要的关键能力。插花员这个工种,技能性比较强,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技能点的掌握,是否准确。在课堂上采取讲---看----练----评的方式,让学生对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掌握技能点的速度。讲: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点,用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配上操作步骤的图片,向学生讲解,学生听讲、观察、记录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点;看:教师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一边进行操作,一边讲解技能要点,学生观察加深理解;练: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进行作品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评: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单独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再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较快,对每一个基础造型作品制作的技能掌握比较牢固。一年级结束以后,所学的基础造型作品都可以进行独立制作。并可以进行综合设计,合理使用每一种作品。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改变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在实际的插花工作岗位中,都需要与别人沟通和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服务项目。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进行分组学习,是一个让学生提高社会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有些时候,学生虽然是独立操作,但是几个人为一个小组,这样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花材的颜色或种类的调节,也可以探索作品制作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就要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教师也要在分组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请求教师的指导,就要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有所提高,这也是学生在社会活动中需要的能力。
特别是在考核过程中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综合项目:如:进行会场用花和婚礼用花的设计制作和展示。教师设定考核情境,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学生小组讨论设计作品造型,选定花材种类,进行作品制作,最后小组展示作品并讲述设计意图等,都由小组统一讨论完成,不仅考查了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应用,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要沟通,学生要与市场沟通,学生组与组之间也需要沟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沟通、合作、交际等能力。正如学生在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中所写的:“小组它代表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人,这就需要有个好的合作精神,每个人的合作也是迈进成功的一大步,小组学习可以逐渐的提高我们的合作精神,从而学会合作,从中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我们在这一段时间的小组学习中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合作,无论在社会中还是工作中,都要有一定的合作精神,为我们将来面向工作而做铺垫”。注①
四、改革评价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进入课程改革以来,进行过程性评价,一直在插花教学实践中应用。具体方法是,过程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过程成绩不仅包括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也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如:在这个情境中一对新人要举行婚礼,新郎在去接新娘的时候带着一个伴郎,新郎和伴郎都手持一个花束,一个要送给新娘,一个要送给新娘的母亲以谢养育之恩。新郎和伴郎坐在装饰好的花车,来到了新娘家,顺利的接到了新娘,来到了婚礼现场。新婚典礼要开始了,新娘和新郎要装饰好。婚礼上有证婚人、主持人。结婚典礼开始了,新郎新娘穿过花门,踩着红地毯,穿过路引,到了典礼台上,新娘捧着鲜花显得格外娇艳,脸上充满幸福的喜悦。要求成本资金不超过300元。
学生要按照以上情境进行作品设计、花材的定购,同时也要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进行制作品的制作。
第二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非智力因素 综合能力培养
目前,IT行业对于底层研发、底层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就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来讲,2006年华为在应届中专计算机学生中招收了大量的底层人员,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中通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扩招,中职学生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而且在企业用人过程中,对于中职学生的信任程度也越来越低。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培养出来的只是些具有一定书本知识,而没有任何实际经验,更没有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毕业生,更不用说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作为人才摇篮的学校应该认清目前的社会需求,及时地调整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IT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即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等。
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提高,有了缜密、活跃的思维,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处事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这对以后即将进入社会并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将有很大的帮助。
1、运用分析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分析的实质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通过对整体的解剖,分离、分析各组成部分,阐明各部分所处的地位、作用及与其它部门相互联系的规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在思维中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考察、研究。分析与综合在认识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综合;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认识才能深入,离开了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会肤浅空洞;分析的材料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因此,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和全面的认识。
2、运用抽象、概括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它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没有从事物中抽取出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也就不能进行思维的概括。而在抽取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时,这些属性与特征是以概括的形式加以思考的,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具有难以掌握,且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有的时候还没看懂、学会它,它已经过时了,又有新的知识和技术出现,所以要用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思维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并且教师资源、教学实验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中职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1、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在这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运用可以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技术和功能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增强,计算机可以说渗透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介绍学生目前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以及向学生描绘计算机未来可能具有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作用,认识到计算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告诉他们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他们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未来的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 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2、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 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比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进行编辑文字,是在 Word中,还是在记事本中,或是在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竟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呢?这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学生将来技术发展的大事,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掌握自学能力后,在日后的发展中讲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及时地学习新技术的相关内容。
学生所有的学习更多的时候都依赖着老师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老师来说,我们可以完全地摆脱常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开。
四、利用高级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虽然在前面我们大篇幅地讲解了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水平不重视,相反,前三种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实现的。
计算机语言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学生达不到较高水平,仅能编写计算机语言教材中常用的程序,若教学内容仅限于此,学生毕业后还是不能很快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教材结束时为学生安排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计算机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比如: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增设工资表的设计、帐目设计等,此外,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引导题目确定后,算法、程序的编制直到调试通过,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
同时,对于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思想,比如C语言中的常见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等等,还要深刻理解C语言中的库函数、类等。在学生掌握C语言的精髓后再去自学或者被单位培训其它语言时就会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其它语言。所以对编程基本思想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 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2、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3、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时,不能忽视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这是计算机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新课。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有了创新的能力,其他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其次就应该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后工作中、生活中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很大的作用;再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讲的再好,学生要是不会利用自己的思想学会自学,将来仍然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所以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好比给了学生一种生存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后应该在培养前三种能力的基础上,教会学生 基本的应用能力,要能够应对最基本的需求。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还要注意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心理层面到能力表现实现有机的统一,得到整体提高。所以,这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艰巨任务只能交于我们广大的计算机教师了,计算机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更新思维、更新教学方式,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参考文献:
[1]肖腾跃.计算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论文网在线.2008 [2]韦伟、陈刚.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 [3]杨泓.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网.2007 [4]张国荣.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福建电脑.2008 [5]高宝立.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教育论文网.2007 8
第三篇:试论专业课实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培养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培养的目的是输送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而中职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其就业之路,因此,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课程的实训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实训教学中培养、提升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1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具体职业活动时所需具有的能力,它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包含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与决策、获取与利用信息、创新和独立制订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
2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2.1利于学生学会从业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所以要求中职生必须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所需要的实际能力,学会从业和做事。近年来,中职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职业能力低,不能胜任从事的工作。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会他们从业的能力和做事的本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2.2利于学生学会生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岗位呈现出新型性、替代性和不稳定性,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以稳定的心理素质来应对职业的变化与更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走向社会、面对现实、完善自我,以及锻炼自己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提高适应及承担风险的能力。
2.3利于学生学会创新
当今时代是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时代,不断创新是其鲜明的特征。从业者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乐于学习、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勇于创新、勇于创造的能力。
3在实训教学中培养、提升和强化中职生的职业能力
众所周知,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型,而实训教学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实训教学中培养、提升和强化中职生的职业能力?笔者试图通过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实训教学中构建实践环节的3个平台来解答这一问题。
3.1搭建实训实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由于学校扩招,入学门槛降低,中职生的基础普遍较差,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头脑灵活,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搭建实训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中得到充分的技能训练,使他们在就业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是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这2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需要,以及进一步培养机电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的职业能力、培养参加全区和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手而开设的,教学内容融合了光电控制、气动控制、PLC控制、变频器控制等技术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巩固,专业技能得到综合的训练及实践运用。
3.1.1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要求学生能识读机械图纸和掌握机械安装工具及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能绘制电气原理图并按图接线,能读懂气路图并连接气路,能根据要求设置变频器参数,按控制要求编制PLC程序并调试。而学生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最终需通过实践环节的技能训练来实现。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是应用技能竞赛设备——亚龙YL一235A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来进行实训教学的。该装置配置了生产实际中典型的皮带输送机、机械手、圆盘和分拣装置,承载了真实的生产性功能。它把机电类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现代企业需要的技术都融入装置中,职业性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应按专业能力形成的规律采取“以项目为载体,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功能到特殊功能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分3个阶段来组织实训项目和规划工作任务。基础实训阶段:首先带学生到实训室观看实训装置,让学生感性认识实训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元器件的组成。然后进行单一部件的拆装实训项目,包括圆盘、皮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整,机械手、分拣装置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实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生产中典型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安装调试方法。接着进行单一部件的PLC编程实训,按照任务书中的控制要求,学生利用实训装置配置的PLC进行编程,分别实现对圆盘供料、机械手搬运工件、皮带输送机送料、分拣装置分拣工件的单一部件的控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PLC编程的方法、技巧和应用技术。
强化实训阶段:这一阶段是把2—3个单一部件进行组合,实现简单的组合控制功能。如:圆盘+机械手,人工落料+皮带输送机+分拣,圆盘+机械手+皮带输送机,机械手+皮带输送机+分拣等。
综合实训阶段:这一阶段则是把整个机电一体化装置所有部件进行组装和调试,并实现对整个设备的多种功能、多种工作方式的控制。
通过上述3个阶段的实训,学生从易到难,逐步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术,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3.1.2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让2~3个学生组成任务小组,在拿到教师发给的任务书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分析工作任务,搜索相关知识和信息,制订好完成任务的计划。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后,学生对自己完成工作的情况进行评定,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整个任务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任务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方法能力得到培养。
3.1.3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任务小组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工作任务,并将制订好的工作计划用电子版的形式上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认真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小组长根据指导教师审核后的工作计划,给小组成员布置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小组长负责沟通、协调和指挥小组成员进行工作。任务完成后,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分析,汇总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总结。这样,每位学生在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语言与书面表达、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一定的社会能力。
3.2搭建技能比赛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使职业教育发展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局面。为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提出定期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要求。每年3月份,广西中职学校的技能大赛开幕,选拔出优秀选手代表广西于6月份参加全国的技能大赛。为了迎接广西中职学校的技能大赛,选拔出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于每年的1l一12月份,从班级到系部,利用校内自动化实训室举办各层次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项目的技能比赛。通过宣传动员、培训辅导、初赛决赛、评分点评、表彰奖励等方式,让学生以较高的热情积极参与技能比赛。学生以2个同学组成团队参赛,由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参赛学生根据该项目的比赛规则,精心设计比赛内容、认真准备和参与比赛,并将学生的比赛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实训考核成绩计入期评成绩。通过多层次的比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计划组织、交流沟通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3.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训教学不应局限于校内实训室,应“走出去,请进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这2年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海信电器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指导教师,培训学生,举办各种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了解企业的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也安排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要求参加工作实践,了解企业机电设备,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强化。
3.4实训教学改革成效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实训教学中,通过搭建“实训实习、技能比赛、校企合作”3个平台,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培养、提升和强化,让实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这2年,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学生得到了许多企业的青睐,就业率大幅提高;2010年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派队参加广西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的比赛,获得了1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4结语
在实际的专业课教学中,应通过采取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地安排实训项目和规划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进一步培养、提升和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四篇: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面试暂行办法
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试点)面试暂行办法
面试是中职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要环节,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一、考核目标
面试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主要包括:
(一)良好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二)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三)具备所教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
(一)职业认知
1.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从教愿望,正确认识、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师德问题。
2.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仪表仪态
1.仪表整洁,符合教育职业和场景要求。
2.举止大方,符合教师礼仪要求。
3.肢体语言得体,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三)思维品质
1.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2.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陈述问题,有较强的逻辑性。
3.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思维灵活,有较好的应变能力。
4.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言语表达
1.语言清晰,语速适宜,表达准确
口齿清楚,讲话流利,发音标准,声音洪亮,语速适宜。
讲话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表达完整,有感染力。
2.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尊重对方、态度和蔼。
(五)教学设计
1.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所教的教学内容﹑理解本课(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六)教学实施
1.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与学生交流的意识。
2.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达和呈现教学内容。
3.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演示教学。
4.能够较好地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地安排教与学的时间,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测试方法、程序
基本方法及程序:采取专业概述、讲课、答辩的方法。
1.考生根据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按照大纲指定的教材(目录附后),任意准备一本教材。考试当天,带入考点。
2按准考证规定的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考点。
3.根据考生所带教材,由工作人员组织考生抽取教材中的相应章节,确定考生面试内容。
4.由工作人员引导至机房,进行备课及ppt制作(1小时)。
5.到相应考场进行面试。
6.考生进行专业概述5分钟;
7.考生进行ppt教学演示10分钟;
8.考官针对考生课堂教学进行提问,考生进行答辩10分钟;
9.考试结束,考生离开考场。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2、201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为加快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招生对象
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基本学制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五、专业类别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专业方向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
(一)种植类
专业方向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中药材生产、茶叶生产、食用菌生产、蚕桑生产、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草业生产、园林绿化等。
(二)畜禽养殖类
专业方向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养殖、奶牛养殖、羊的养殖、家禽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宠物养护、动物疫病防治、畜牧等。
(三)水产养殖类
专业方向包括淡水池塘养殖、淡水网箱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海水网箱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海藻养殖、观赏水生动物养殖、海洋捕捞等。
(四)农业工程类
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机作业与维护、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农村电气化、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等。
(五)经济管理类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社运营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村综合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农资经营与管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型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三大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学习需要的课程,也允许各地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或增开其他课程。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为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掌握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科技、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为其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提供支持的课程,适用于各专业类。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是为使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及专项技术技能而设置的课程。学校可在学生入学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选择性地学习专业核心课。
3.能力拓展课
其他各专业类的专业核心课,都可以作为本专业的能力拓展课选择学习,目的是突破专业制约,满足农业产业综合化需要,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执业能力。
(二)课程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不少于2720学时(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不少于320(20学分)学时,专业核心课不少于1040(65学分)学时,同时能力拓展课应占一定学时数。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时数不设上限。
本方案共设置12门1072学时的公共基础课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各专业类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核心课供学生选择学习:其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4门500~600学时左右,专业方向课2~8门,每个学生应在完成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2门以上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选择学习其他专业核心课。
能力拓展课没有具体学时要求,学生可以在一定数量的公共基础课和本专业类的专业核心课学习之余自由选学其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每门课程的学习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重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1:2)(见下表)。
表: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学时要求
课程要求 学时数要求 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3~4门以上 不少于320学时 1:1 专业核心课 专业基础课4门,本专业类专业核心课若干 不少于1040学时(1:1)~(1:2)
能力拓展课 任选其他专业类的课程 达到总学时要求(1:1)~(1:2)总计
不少于2720学时
备注 毕业总学时不少于2720学时,总体上理论教学学时数与实践教学学时数的比例为(1:1)~(1:2)
七、教学形式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打好理论基础。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学形式
(1)课堂教学。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教学点进行授课。提倡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
(2)远程教学。授课教师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方式授课,组织学生在线或实时学习相关课程。
2.学习方式
(1)集中学习。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集中进行学习。在集中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分散学习。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等自主学习。分散学习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自身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和答疑。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扩展和深化。构建符合务农农民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教学形式
(1)实验实习。根据课程学习需要组织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以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为主要形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2)专业见习。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园区、科技示范场等地进行考察、交流,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3)技能实训。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地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通过职业岗位实务训练,掌握关键环节操作技能,巩固加深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获得专项操作技能的实际工作经验。
(4)岗位实践。学生结合本职工作岗位进行生产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2.组织方式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实践教学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实验实习、专业见识和技能实训一般采取集中方式进行。
分散实践教学由学生在本职岗位上,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实习和岗位实践。
八、教学管理
(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指导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包括课程名称、课程说明、学习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提示、时间分配和教学考核及评分办法等。教学大纲由学校根据整体教学要求制订,结合农时农事制订具体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时,应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与农时季节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专业性。学校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二)教学安排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组织教学,上课作息时间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农忙时多实践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
2.及时公布开课计划。学校应在一学期结束前3~5周公布下一学期开课计划,并及时汇总审核学生的选课情况,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放假前公布课程表。
(三)选课管理
1.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向学生及时提供包括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要求以及任课教师等课程信息和相关服务。
2.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产业发展、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按照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学期开课计划进行选课。为均衡学生学习份量,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学生一学期所学习课程总量一般不超过680学时(含认定学分)。
3.学生选课后,学校应在规定时间内公布选课结果。
(四)学生管理
1.以送教下乡方式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一般应选择适应当地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并与学生学习需求比较一致的专业作为主要学习专业,便于学生统一管理和集中实习实践。
2.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管理。学生要严格按实践教学大纲、实践实施方案要求和规定参加岗位实践。要对学生的岗位实践有明确的任务要求,通过实践报告、日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反映实践成果。学生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应离开实习地,特殊情况需请假并经指导教师批准。凡实习请假超过全部实习时间的1/3者,或无故缺席达到每门课程学时的10%以上者,其成绩以不及格论。生产实习不及格一般不予补考,随下届学生重新进行生产实习。
九、考试考核
(一)考试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试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一门课程要求以上三种考核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方能通过并给予学分。
1.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测评,包括考核学生的课堂教学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水平、实验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实验实习表现情况等,综合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2.终结性考核:对一门课程的结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上为合格。
3.实践成果考核:对学生的生产经营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二)考试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综合考评,课程结束后完成测评;终结性考核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实践成果考核随时进行,课程结束后完成综合测评。过程性考核不合格者,一般不允许参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学习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
(三)实践教学考核要求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每一项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认定,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实验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出勤率和实习态度,做出客观评价、综合评定,给出相应的实践成绩,学校负责审核。
1.实验实习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实验实习报告等综合评定。
2.专业见习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实习过程登记、实习报告、口试、答辩综合评定,重点考核学生对现代农业理念的理解程度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
3.技能实训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操作、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出勤率、实习态度评定成绩,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4.岗位实践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日志、实习成果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重点考核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经营水平提高的程度等。
十、学分制
(一)实行学分制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以学时数考核学习量,以学分认定学习成果。学时与学分按照16个学时折合1个学分计算。学分计算以课程为基本单位。每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通过相应的考试考核,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累计修满2720学时、获得170学分即可毕业。
(二)学分的构成
本培养方案的学分由课程学分和认定学分两部分构成。
1.课程学分:学生参加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能力拓展课等课程学习,考试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
2.认定学分:学生具备的相应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学习培训经历、职业资格、表彰奖励等,经认定可以折合一定的学分,认定学分最多不超过57学分。
(三)认定学分
1.学习培训经历认定学分
(1)学生经过职业培训,获得农业行业特有工种或与所学专业方向相关的通用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可以作为培训经历认定学分。其中取得高级以上证书为15学分,中级证书为12学分,初级证书为6学分。
(2)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农业技术技能培训且经考核合格,相应的培训时间可折抵一定的学分,一般可折算5~10学分,且不重复计算。
(3)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知识、文艺、体育等竞赛并获奖。全国性大赛一等奖20个学分、二等奖15个学分、三等奖10个学分;省级大赛一等奖10个学分、二等奖7个学分、三等奖5个学分;市级大赛一等奖5个学分、二等奖3个学分、三等奖2个学分。同类竞赛不累计加分,并以获奖奖项的最高级别来折算学分。
(4)参加中职、高职以上国民教育实施学校的各种理论实践学习,并通过相应的考核,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5)取得外语、计算机、自学考试等国家考试单科合格证书、高中会考合格证书的,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6)参加已通过批准立项并结题验收的研究性学习或创新课题、项目,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7)有专利发明、科研著作、文学作品发表等,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2.职业技能认定学分
一般可选择5~10项可折抵学分的职业技能,每项技能至多可以折抵3学分。每项职业技能,学生须现场演示或者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照片、录像等,通过认定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以下职业技能可折抵学分:(1)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
(2)具备英语等外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
(3)熟练操控农用拖拉机。
(4)具有农用机械维修专项技能。
(5)具有电工专业技能。
(6)具有瓦工专业技能。
(7)具有木工专业技能。
(8)具有钳工专业技能。
3.从业经历认定学分
每个专业一般可选择若干项可折抵学分的从业经历,每项技能至多可以折抵3学分。学生须出示每项从业经历的证明材料,通过认定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以下从业经历可折抵学分:
(1)具有两年以上农村会计工作经历。
(2)具有两年以上农民技术员、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专业工作经历。
(3)具有两年以上较大规模园艺场工作经历,以及果蔬、林木育苗经验和技术。
(4)具有两年以上较大规模养殖场工作经历,以及畜禽品种繁育经验和技术。
(5)具有两年以上主要农产品规模化贮藏、加工经验和技术。
(四)逐步建立农民学分银行
考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地域属性较强,鼓励和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本方案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的有效做法,在各地积累经验建立区域性学分银行后,国家将出台统一规范,逐步建立全国性农民学分银行,搭建专业间、学校间、地区间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间的农民职业教育立交桥。
(五)学分认定方式
由申请者向认定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的同时提供证明材料(包括证书、照片、视频等),申请者包括学员个人和有关培训机构。认定机构对申请进行审定,然后通过网站等途径公布认定结果,并接受社会监督。如有疑义,可直接向认定机构反映,认定机构要在一周内公布复审结果。学分认定的意见分为“同意认定并给予学分”和“不予认定”两种。学分认定工作由实施教学的学校具体负责。
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学习一个专业的同时或之后,经学校批准,可辅修第二个专业的课程。根据学分互换、替代原则,第二专业与第一专业之间公共基础课学分互认,学生修满第二专业的有关专业技能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后,学校可发给第二专业毕业证书。转学的学生已修课程的学分可根据学分互认办法予以承认。转专业的学生,已修的课程如属于转入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的课程,可以记入相应课程学分。
十一、教学保障
(一)办学机构要求
办学机构应是国家承认的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学校;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涉农专业办学资历;具备相应的基层办学能力,能够进村、入社、到场,把教学班办到乡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社区和家庭农场,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具有相应专业及课程开发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和师资力量。
(二)教学条件要求
教学点应具备开展教学的基本条件:有良好的教学场所,能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满足教学需要的设备仪器,保证各项教学环节有序实施;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保障课堂教学和指导实践教学;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保证教学有序规范展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注重吸纳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参与教学,要积极与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有关专家做兼职教师,完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留得下、用得上、扎住根、对农民有感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条件。整合资源,依托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建立相关专业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五)教学指导与监管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由各地教育、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发展规划制定、教学机构认定、教学管理与监督。各地新增课程或增设专业,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认定,上报教育部。教育部授权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十二、毕业与颁证 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毕业学分数,即可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由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毕业证书标明“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字样和所学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农林牧渔类所列相应专业,后附所学专业方向和修习课程清单及学分表,并按照现行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荐教学内容.doc 教学内容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荐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 表1 公共基础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1 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 112 2 应用文写作 80 3 农业信息网络应用 96 4 农村实用理科(数学,物理,化学)112 5 实用英语 64 6 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与礼仪 64 7 现代农业创业 96 8 农业安全生产 80 9 农村规划与建设 96 10 农村家庭理财 80 11 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 96 12 农村社会文化艺术实践 96 备注:设置公共基础课12门共107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2.种植类专业核心课 表2 种植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植物生产与环境 160 种植类专业基础课 2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 128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112 4 农产品市场营销 112 5 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160 粮食作物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粮食贮藏与加工 128 7 小麦生产 192 8 水稻生产 192 9 玉米生产 192 10 马铃薯生产 192 11 甘薯生产 19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木薯生产 192 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160 经济作物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棉花生产 160 大豆生产 160 花生生产 160 油菜生产 160 油葵生产 112 烟草生产 160 甜菜生产 160 甘蔗生产 160 蔬菜生产 192 蔬菜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蔬菜病虫害防治 160 设施蔬菜栽培 192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 128 蔬菜贮藏保鲜 128 果树生产 192 果树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果树病虫害防治 160 设施果树病虫害防治 128 水果贮藏保鲜 128 花卉生产 192 花卉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花卉病虫害防治 160 设施花卉栽培 160 设施花卉病虫害防治 128 花卉贮藏保鲜 128 中药材生产 192 中药材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中药材病虫害防治 160 中药材采收加工 128 茶树栽培 160 茶叶生产加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茶树病虫害防治 128 茶叶加工 128 食用菌生产 128 食用菌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食用菌加工 128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128 桑树栽培 128 蚕桑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桑树病虫害防治 112 养蚕 128 蚕病防治 112 林木种苗生产 160 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苗圃经营管理 160 森林病虫害防治 160 森林营造 160 森林植物 160 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森林培育 176 林下养殖 160 56 林下种植 160 57 林下采集 160 58 森林旅游 160 59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 160 60 牧草栽培技术 160 草业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1 草原保护 128 62 草地管理技术 128 63 饲草料加工贮藏技术 128 64 草坪绿化管理技术 160 65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 192 园林绿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6 园林植物造景 160 67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60 68 种子生产与应用 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 69 种子检验贮藏与加工 112 70 谷子生产 112 71 高粱生产 112 72 大麦,青稞生产 112 73 荞麦生产 112 74 燕麦生产 112 75 芝麻生产 112 76 西甜瓜生产 112 77 苹果生产 112 78 柑橘生产 112 79 梨的生产 112 80 葡萄生产 112 81 香蕉生产 112 82 桃的生产 112 83 荔枝,龙眼生产 112 84 核桃生产 112 85 板栗生产 112 86 枣的生产 112 87 人参种植 128 88 枸杞种植 128 89 观赏植物栽培 160 90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 128 91 盆景制作与插花 128 92 林木种苗生产 112 93 园艺设施建造与使用 160 94 草坪建植与养护 160 95 实用装饰园艺 128 96 家蚕良种繁育 112 备注:设置种植类专业核心课96门共1379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3.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表3 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112 畜禽养殖类专业基础课 2 养殖技术基础 160 3 动物疾病防治基础 128 4 动物营养与饲料 128 5 生猪养殖 192 生猪养殖,专业方向 6 猪病防治 160 7 肉牛饲养 192 肉牛养殖,专业方向 8 肉牛疾病防治 160 9 奶牛饲养 192 奶牛养殖,专业方向 10 奶牛疾病防治 160 11 羊的养殖 192 羊的养殖,专业方向 12 羊病防治 160 13 家禽养殖 192 家禽养殖,专业方向 14 禽病防治 160 15 特种动物饲养 192 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方向 16 特种动物疾病防治 160 17 宠物调教与驯养 128 宠物养护,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8 宠物养殖与繁育 128 19 宠物疾病防治 128 20 宠物护理与美容 96 21 禽病防治 160 动物疫病防治,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2 猪病防治 160 23 牛羊病防治 160 24 畜禽繁育技术 160 畜牧,专业方向 25 畜牧场经营管理 160 26 畜产品市场营销 112 其他专业核心课 27 畜禽生产环境卫生控制 112 28 兽医药物临床与应用 160 29 动物疫病防治 160 30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 112 31 兽医病理与诊断 160 32 动物卫生防疫与检验 112 33 动物卫生法规 80 34 畜产品贮藏加工 96 35 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 96 36 优质牧草生产与加工 112 37 饲料添加剂应用 96 38 肉鸡养殖 112 39 蛋鸡养殖 112 40 肉鸭养殖 112 41 蛋鸭养殖 112 42 鹅的养殖 112 43 鸽子养殖 112 44 蜜蜂养殖 112 45 兔的养殖 112 46 狐狸养殖 112 47 貂的养殖 112 备注:设置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47门共6448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4.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表4 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水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112 水产养殖类专业基础课 2 水产动物养殖技术基础 160 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112 4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基础 128 5 淡水池塘养鱼 160 淡水池塘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淡水池塘养虾 160 7 淡水池塘养蟹 160 8 淡水池塘养贝 160 9 淡水池塘养殖病害防治 128 10 淡水池塘管理 160 11 淡水网箱养鱼 160 淡水网箱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2 淡水网箱养虾 160 13 淡水网箱养蟹 160 14 淡水网箱养贝 160 15 淡水网箱养殖病害防治 160 16 淡水网箱的设置和制作 112 17 海水池塘养鱼 160 海水池塘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8 海水池塘养虾 160 19 海水池塘养蟹 160 20 海水池塘养贝 160 21 海水池塘管理 160 22 海水池塘养殖病害防治 128 23 海水网箱养鱼 160 海水网箱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4 海水网箱养虾 160 25 海水网箱养蟹 160 26 海水网箱养贝 160 27 海水网箱养殖病害防治 160 28 海水网箱的设置和制作 112 29 特种经济鱼类苗种生产 192 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方向 30 特种经济鱼类养殖 176 31 藻类增殖养殖 176 海藻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2 海带养殖 160 33 紫菜养殖 160 34 藻类加工 160 35 观赏鱼养殖和鉴赏 192 观赏水生动物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6 游钓与观赏渔业 176 37 水族箱造景和水草养殖 128 38 休闲渔业经营 128 39 渔具材料与工艺 96 海洋捕捞,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40 海洋捕捞 112 41 渔业船舶驾驶 128 42 渔业资源 128 43 海洋基础知识 96 44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96 45 渔业水质管理和调控 128 46 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 176 其他专业核心课 47 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 192 48 淡水水生动物病害防治 160 49 水产品贮藏和质量控制 160 50 生物饵料培养 128 51 水产品市场营销 112 52 水产企业经营与管理 112 53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 192 54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 176 55 海参人工养殖 192 56 海参深加工 128 57 龟的养殖 176 58 鳖的养殖 176 59 蛙类养殖 192 60 河蚌养殖 192 61 珍珠生产和加工 176 备注:设置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61门共9264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5.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 表5 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128 农业工程类,专业基础课 2 电子技术基础 128 3 电工技术基础 128 4 工程技术基础 128 5 农产品贮藏 160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粮油加工 160 7 果蔬加工 160 8 农业机械使用与管理 128 农机作业与维护专业方向 9 拖拉机保养与维修 16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128 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 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112 农村机电应用 160 农村电气化专业方向 农村电力网 128 农村能源概论 112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环境 112 生物质工程 128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12 农村生态与资源保护专业方向 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 112 农村水环境与水生态 160 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水工建筑 128 农业节水灌溉 160 灌溉排水 128 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 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 太阳能利用 16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160 小型风力发电 160 农村小水电开发利用 160 机械设计基础 160 农机具使用与维护 128 农业动力机械及维修 160 工程制图 160 钳工与焊修 160 电机及其应用 160 农机技术推广 80 拖拉机驾驶与操作 96 栽插机械使用与调整 128 耕种机械使用与维修 160 播种施肥机械使用与调整 128 植保机械使用与调整 128 收获机械使用与维修 160 畜牧机械基础 128 农用运输车使用与维修 160 农机产品与零件销售 96 农村机电基础 128 电力法律法规 80 农村变电站 160 农电管理 112 通用电器设备安装与维护 160 常用家电维修 160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128 办公事务管理 128 多媒体及常用软件应用 128 循环农业规划与设计 128 54 农村排灌站 128 备注:设置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54门共739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6.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 表6 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农业经营管理 160 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 2 农产品市场营销 128 3 经济法与经济纠纷处理 128 4 农业资源与环境 112 5 农产品物流运输管理 128 农产品市场与流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农产品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 112 7 农产品商务谈判技巧 112 8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 128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9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128 10 农村财务管理 128 11 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管理 128 农民合作社运营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2 农村经纪人实务 112 13 农村财务管理 128 14 中小企业管理 128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5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128 16 金融与税收 128 17 乡村社会事业管理 128 农村综合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8 乡村经济管理 128 19 农村社区管理 112 20 统计实务 128 农村财务会计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1 农村财务会计 128 22 审计原理与实务 112 23 企业门店营运管理 128 农资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4 企业采购管理 128 25 企业物流配送管理 128 26 土地制度与产权登记 128 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任选2门以上)27 农村土地承包法 128 28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 128 29 休闲农业 128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0 乡村导游 128 31 乡村厨艺与饮食服务 112 32 乡村住宿服务与管理 128 33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 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 34 基础会计与会计实务 112 35 工商企业会计 112 36 实用会计信息化 112 37 财务管理与分析 160 38 定价策略与技巧 160 39 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160 40 企业形象与公共关系 160 41 创意农业 128 42 农村资源开发与利用 128 43 农村经纪人实务 128 44 出纳收银实务 80 45 农产品网络销售实务 96 46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128 47 土地管理法 128 48 土地纠纷调解技巧与实务 128 49 电子商务 128 备注: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49门共6224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7.能力拓展课
各专业专业核心课可作为其他专业的能力拓展课。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自行设置部分课程作为能力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