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厦门市文化工作总结
2009年厦门市文化工作总结
(2009年12月)
2009年,厦门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在全市各区文化部门和文化系统各单位的支持配合下,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始终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以“学习、改革、稳定、发展”为工作方向,以“一保、二压、三改”为具体措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全力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工作不断上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抓学习,促提升,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按照市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文化系统的学习实践活动于3月全面展开,在市委第十一督导组的指导下,牢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紧密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任务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围绕全市文化工作实际,按照 “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穿到年度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通过广泛动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调研考察、召开座谈会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认真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系统全体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文化事业在精品创作、产业发展、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政风行风建设和机构队伍管理等各方面取得初步成效,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文化艺术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目标要求,总体测评满意率达到98%。
二、抓生产,促精品,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
1、精品创作推陈出新。围绕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福建省艺术节、建国60周年、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等重大赛事与活动,狠抓文艺精品创作,重点创作歌仔戏《蝴蝶之恋》等一批新剧目,其中新剧目5台、修改复排3台。
2、重大活动圆满成功。相继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国家重点京剧院团组织优秀剧目莅厦展演活动”等重大文化艺术活动4项;配合第十三届台交会、海峡论坛、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全市中心工作或全局性重大活动完成各项演出任务48项;圆满完成中央首长及国内外重要嘉宾等接待演出及指令性演出9场,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好评。全年,各专业剧团完成演出647场,其中公益性演出436场,占全部演出的67.38%,商业性的市场演出也较往年有大幅提升。
其中,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真正办成了“戏剧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特别是厦门市优美的城市环境以及出色的承办组织能力,得到戏剧专家评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评价,在全国影响大、反响好。为此,中国文联和剧协联名发来感谢信,对厦门市在戏剧节期间提供的“高标准的场馆、高效率的运作、高水平的服务、高质量的保障”给予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厦门市在发展地方戏剧事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以及承接举办大型赛事和展会的能力与水平。
3、艺术赛事成果丰硕。音乐剧《雁叫长空》等一批精品剧目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佳绩,吴晶晶、苏燕蓉、黄永瑛、曾学文、朱伟捷等一批演创人员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在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上,厦门市专业院团取得不俗佳绩,新创剧目硕果累累、成绩突出,充分展现了厦门地方戏剧演创队伍的整体实力,在全国的影响与日俱增。其中,厦门市歌舞剧院的音乐剧《停一停,等等我们的灵魂》、厦门市歌仔戏剧团的《蝴蝶之恋》获优秀剧目奖;厦门市高甲戏《阿搭嫂》获剧目奖;厦门的主创人员也拿到不少单项奖,演员吴晶晶获优秀表演奖,《阿搭嫂》编剧曾学文获“优秀编剧奖”,《停一停,等等我们的灵魂》舞美设计黄永瑛、叶木楼、黄顺昌获“优秀舞美奖”,《蝴蝶之恋》音乐设计大陆作曲家江松明、朱伟捷和台湾作曲家刘文亮获“优秀音乐奖”。此外,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向厦门市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
在第四届福建省艺术节上,厦门歌舞剧院的音乐话剧《停一停,等等我们的灵魂》、厦门歌仔戏剧团的歌仔戏《蝴蝶之恋》、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的高甲戏《乔女》喜获“优秀剧目奖”,厦门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作为表演嘉宾的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专场演出博得满堂彩,获得本次艺术节的“优秀表演奖”。
在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中,厦门市歌仔戏剧团青年演员苏燕蓉凭借《窦娥冤》中的精彩表演,荣获梅花表演奖(即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歌仔戏剧种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高甲戏《阿搭嫂》参加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北片)展演获二等奖。厦门艺术学校女子群舞《阿婆的幸福生活》在全国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表演金奖、创作金奖,实现了厦门市、福建省在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获金奖零的突破。
此外,音乐剧《雁叫长空》进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展演获好评,并被推荐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厦门市文化局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海西清风颂》廉政文艺晚会获得优秀组织奖,厦门市小白鹭民间舞团和厦门市歌舞剧院的舞蹈《碧荷莲莲》、《慈母恨》获“海西清风颂”廉政文艺晚会优秀节目奖;《把根留住》获省宣传部优秀文艺作品奖。
三、抓活动,促繁荣,群众文化工作丰富精彩。
1、群文活动广泛开展。全年,市、区两级文化部门共举办传统节庆、重大纪念日、各类专场赛事和演出共318场次,组织“温馨厦门、情系百姓”等广场文艺活动近百场,吸引200多万群众热情参与。其中,厦门市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2009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第三届莲花褒歌比赛、金桥南音唱腔邀请赛、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等一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市民群众普遍欢迎。特别是“厦门市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组织参赛作品993个,参与演员上万人次,观众人数超10万人次,成为近年来全市规格最高、参与面最广、文艺门类最多的群众文化活动。在首届“全国群众文化品牌”评选活动中,“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荣获全国“群文品牌”奖,成为全国20个、福建省唯一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项目之一。
区级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一区多品”文化特色更加凸显。如,思明区“2009海峡两岸元宵民俗文化节”、“温馨厦门 魅力思明”夏季周末广场文化活动、“郑成功文化节”、观音山民俗文化活动基地,湖里区福德文化节、元宵民俗文化活动、社区文化艺术节,海沧区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集美区龙舟端午文化节,同安区青岛啤酒节民俗文艺专场演出、孔子文化节等特色文化项目,翔安区打造“拍胸舞”、“宋江阵”等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2、艺术展览精彩纷呈。全年,市、区两级共组织策划展览85场次,吸引约56.6万市民观看。其中,市美术馆举办的《“长风万里西部情”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厦门展》、《2008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经典海西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文献展》、《首届厦门红十字(海峡两岸)书画摄影展》、《魏传义艺术回顾展》,湖里区举办的金牛闹元宵摄影比赛、“我爱蓝色的海洋”湖里区第十六届少儿现场绘画比赛,思明区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少年儿童美术大展”,海沧区举办的原创画师“绘特区、颂和谐”油画展、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原创油画作品展,集美区举办的“走进香格里拉”艺术摄影作品展、庆祝杏林台商投资区设立2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及摄影作品展和“集美、建阳”山海情中国画展等各类艺术展览普遍受到市民群众的喜爱和肯定。特别是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厦门漆画、陶艺展,是厦门首次作为全国美术展览独立展区成功举办的全国最高级别的美术大展,对发展厦门漆画艺术具有重大意义。该展览共评选参展作品450幅,吸引群众参观达5万人次,并以其层次高、规模大、内容丰富、举办圆满、影响广泛等特点得到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领导的高度评价,赢得全国美术界专家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厦门漆画、陶艺展区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组织工作奖。厦门市也在该展览中取得好成绩,共有32幅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美展,其中1个作品获得银奖提名,6个作品获得优秀奖提名。
3、群文创作成绩突出。全市群众文艺创作活跃,一批项目、作品、人员获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级22个,省级10个、市级140个。例如,中华颂国庆六十周年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书法大展获国家级铜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展漆画、陶艺展获全国第十一届美展的优秀组织奖;市文化馆老年艺术学校模特队在第七届中国上海“金玉兰花奖”音乐、舞蹈、服饰风采艺术大赛中荣获金玉兰花最高奖;思明区创作小品《等》获全国计生系统小品比赛金奖。市文化馆少儿艺术团创作的节目《叶儿青青粽儿香》荣获福建省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优秀创作奖及表演一等奖;思明区小品《都是真情》获福建省“水仙花”杯导演、表演银奖。陈鑫、黄雪芳、张晶晶、陈禾青、雷雨亭、高爱民等同志的一批美术、摄影作品获国家级奖励。
四、抓建设,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1、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全年,市、区两级共投入3.2亿元,改造和建设重要文化基础设施项目18个。全年为主抓好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演出场馆的建设与改造,修建改造厦门市人民会堂、艺术剧院、莲花影剧院、文化艺术中心实验剧场、海沧文化中心项目,新建小白鹭艺术中心、同安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闽南戏曲艺术剧院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正在按照省、市领导的有关要求,修改原设计方案,拟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大剧院。列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的2个镇级综合文化站、20个村级文化室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与此同时,一批区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动工建设。今年来,各区加大投入,加强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和示范点等建设,使得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其中,同安区投入1.7亿元完成同安文化中心、同安孔庙维修与陈列、梧村文体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翔安区投入760万元完成马巷文化中心和大嶝文化中心建设;湖里区投入240万元完成高崎万寿宫和寨上祖厝戏台改造、吕岭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殿前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思明区完成莲花影剧院舞台吊杆改造工程和综合图书馆项目建设;海沧区投入1480万元完成9个文化活动中心和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集美区投入1500万元完成杏美文化广场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有文化馆6个、图书馆9个、文化站37个(镇级13个、街道24个)、文化室456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89个。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有力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格局的构建。
2、公益事业发展良好。全年,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共投入413.1万元,购置图书55.6万册,借阅量395.1万册,读者流通420.7万人,举办各类读书活动1316场次,群众参与35.7万人;市级公共图书馆新增分馆6个、流通点10个,集体用户3个,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市、区两级文化馆(美术馆)培育文艺队伍149支,并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作用,面向社会开展舞蹈、音乐、书画、戏剧、形体等涉及老中青少的各类艺术培训126期次,组织座谈会及研讨会82场次,群众参与近万人次,为普及群众文化作出了积极努力。2009年,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市、区一级馆评估中,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及海沧区等四个区级公共图书馆取得优异成绩。
其中,厦门市图书馆成功举办建馆90周年暨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并通过引进RFID技术,创办IT体验区,开通掌上图书馆、短信服务和多媒体广播系统,加强分馆、联盟馆和图书流通点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年人均外借图书册次居15个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公共图书馆前列,被市民群众评为最受欢迎的文化场所之一。同时,顺利通过文化部组织的验收评估,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采用自助借还系统,加强联网分馆管理与建设,全年网络服务164.6万人次,流通量增长喜人,创历史最好水平。该馆举办的“全国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在参加全国儿童阅读年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选送的多名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辅导奖。厦门市文化馆大力培养青年合唱团、群星表演工作坊等馆办团队13个,扶持发展基层文化示范点3个、活动基地9个,组织开展全省村级文化协管员培训班(厦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动员会等活动,带动辅导全市基层文化活动开展,起到良好示范带头作用。
3、惠民项目较好落实。扎实稳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下基层活动等文化惠民项目的实施,获得良好反响。其中,市、区两级文化部门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学校、进工地等文艺演出738场次,送书下校下点585场次;举办“厦门市假日文艺舞台”定点定期公益性演出217场;组织“温馨家园”电影进社区416场次,农村电影放映3102场次,观众参与达60万余人次。特别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为基层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带来极大方便。目前,全市已完成6个区级支中心和80个镇、街、村(居)农场等共计89个基层服务点的建设,文化信息共享网络逐步完善。如湖里区充分发挥共享工程支中心作用,全年播放共享工程视频节目150场次,为读者提供文化信息浏览服务近万人次;举办为外来工、社区基层服务点培训班7期,培训辅导人员165名;深入社区、工业园区进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延伸服务,播放视频影片80场次;举办系列讲座、比赛等40场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文化惠民项目的深入实施、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今年底,文化部正式发文,厦门市湖里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厦门市同安区通过第二次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
五、抓项目,促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1、开展产业摸底调研。积极走访全市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产业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重点开展网吧服务业、娱乐演艺业、商品油画业和古玩艺术品业的调研工作,为推动产业发展找准思路和方向。
2、认真做好产业规划。编制《厦门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制定《厦门市文化服务业2009-2015年发展规划》和《厦门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对接方案》。认真落实《厦门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协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厦门市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和《厦门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
3、加强对台产业对接。研究制定《厦门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对接方案》,承办执行省政府与国家及台湾相关部门主办的“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及引导支持两岸民间机构共同主办的“海峡摇滚音乐节”等产业交流活动,推动产业对接招商,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共吸引30余万人次的市民群众到场参观或观看演出,共定签约项目82个,交易金额达87.0477亿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5.7%和47.46%。本届文博会的平均项目签约额为1.07亿,同比增长了23%;现场交易金额为2.44亿,同比增长了31.18%。文博会为加快海西建设、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壮大文化产业实力,注入了新的活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设立“厦门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对接实验区”设想,并积极主动到文化部等国家部委争取政策支持,并着手制定对接实验区框架性方案,力争将厦门打造成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和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中心。
4、扶持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产业项目。指导、扶持并推动鼓浪屿艺术岛、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厦港艺术观光园、湖里创意产业园、集美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文化产业园区的前期规划、策划及建设。龙山创意产业园项目有实质性的进展,目前在我局直接帮助和推动下,思明区正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机构对接,进行园区的规划和方案设计。积极推动厦门奥林匹克旅游广场、金英马影视投资等重点产业项目的实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极主动为厦门商品油画、优必德漆线雕、惠和石业等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发展服务,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级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基地,厦门市2家企业被授予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家动漫企业通过国家资格认定。做好市重点文化企业的认定工作,首次认定36家文化企业为我市重点文化企业,扶持民营文化企业成立我省首家文化产业企业—厦门根深智业创意产业集团。引导和推动厦门古玩艺术品市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市有唐颂古玩城、东镀古玩城、滨北古玩城等一批已建或在建的古玩艺术品市场7个,总建筑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商铺近千家,初具行业规模。
5、积极打造产业品牌。成功举办“观音山沙滩文化节”、“观音山风筝文化节”、“海峡摇滚音乐节”、“第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厦门动漫节”等产业品牌活动;成功推动“闽南神韵”旅游定点演出项目实施,扶持培育发展商品油画、漆线雕、惠和石业、法兰瓷、东孚玛瑙工艺等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在厦门、海西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如,厦门漆线雕企业产品打进入国家接待国际重要宾客的重要场馆,成为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宾的礼品之一。
截止第三季度,厦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74.37亿,占GDP比重为6.69%,同比增加了0.23个百分点。特别是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确定签约项目82个,交易金额达87亿元,厦门市在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中,项目签约金额居第一位,签约额达21.67亿元。
六、抓管理,促规范,文化市场健康繁荣。
1、深入开展整治行动。以文化市场平安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全市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开展一系列文化市场综合、专项治理行动。其中,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为期3个月的文化市场综合整治行动;结合中央部署,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在全市开展取缔黑网吧和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行动;配合市公安等部门,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对全市娱乐场所、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进行联合检查,认真做好公共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2、重点抓好市场管理。一是加强对网吧市场的管理。首先,以杜绝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工作重点,加大对网吧市场监管和处罚力度,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区域开展集中整治,着重加强校园周边“网吧”的日常检查,并对重点时段进行重点检查,有效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其次,充分发挥网吧监管平台的作用,加大网吧监管力度。第三,加强对厦门市网吧行业协会的指导,组织市网吧协会领导及相关人员赴长沙、北京考察学习,研究促进网吧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二是加强对商业性演出和歌舞娱乐场所的日常监管。召开业者座谈会,开展对全市演出市场和歌舞娱乐场所的调研;严格执行营业性演出的报批规定,全年全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266场(其中境外17场),无发生任何事故或问题;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演艺娱乐行业的监管力度,同时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打黄扫非”和“禁毒”等专项整治行动。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厦门市娱乐场所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试行)和《厦门市营业性演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试行),组织召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座谈会,研究部署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按国家文化部的要求,统一规范文化市场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在全省2009年文化市场执法案件卷宗评比中,厦门市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1件的好成绩。抓案件督办,全年共受理文化市场专线、12318举报和市长专线、上级领导和部门督办的文化市场案件145件(1—9月),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抓执法检查,针对节假日、重大活动日和重点时段,坚持对文化经营单位实行不定期检查,1—9月,全市文化行政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6931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4239场次,查处违规案件73起,责令企业整改133家。
4、指导推动行业建设。全力推动厦门市娱乐行业、厦门市演艺业和厦门市油画产业成立行业协会,并指导各协会开展工作,文化行业秩序进一步规范。
七、抓保护,促传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
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推进,文博事业发展良好。一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展顺利。野外调查工作现已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共调查文物点2179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1648处,复查文物点531处。完成厦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翔安曾山遗址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出土部分宋、明时期的文物标本。
二是持续推进涉台文物保护。成功举办首届海峡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暨宗亲恳亲会”,共展示闽台姓氏族谱资料5700余册,涵盖姓氏141个,创海内外涉台族谱展览规模之最。为全市32处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树立保护标志碑,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推进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江夏堂、同安施大厝等项目保护。全市63个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全年共接待参观台胞1.7万人次。
三是加强保护单位维修管理。全年,维修文物保护单位5个,征地拆迁2个。重点推动中共闽中工委旧址“妙法林”、薛令之墓、芦山堂、缮钦赐祭葬坊、许廷桂墓、吕世宜墓和陈公祠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申报绩光铜柱坊、江夏堂、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鼓浪屿林公馆、莲塘别墅等5处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江夏堂、“八·二三”炮战纪念址、同安坑仔口窑址等9处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文本。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6个。
四是制定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厦门鼓浪屿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初步完成《厦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厦门陈化成墓保护规划》和《厦门青礁慈济宫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五是推进文博事业发展。组织我市各类文博单位参加福建省第一届博物馆陈列展精品、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及福建省文博成就评选等活动,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历史陈列》、厦门郑成功纪念馆的《郑成功生平历史陈列》、陈嘉庚纪念馆《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获福建省第一届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厦门市博物馆《闽台民俗文物展》、厦门华侨博物院《华侨华人》获得福建省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保护、同安坑仔口窑址、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厦门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入选建省文博成就评选奖项。完成市博物馆基本陈列《闽台民俗展》方案设计及布展招标工作,并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建成并对外开放。举办《文物保护技术成果展》、《刘海粟美术作品展》、《红色记忆展》及《福建省文博成就展》等一批临时展览,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继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全市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年共接待宾客460批次、参观人数近百万人次。
此外,积极协助推动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帮助编制单位确定和完善鼓浪屿申遗的各项核心要素,为申报文本编制单位提供相关历史文化资料。目前,已如期完成《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预备名录申报文本》和《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纲要》的编制上报工作。同时,抓住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契机,将鼓浪屿申遗核心要素中的10处17幢建筑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主抓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落实,基本完成14个保护试点建设,市区两级传习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区级传习中心已建成12个、正在建设6个;观音山展示区项目的论证、立项、规划等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师资培训,联合市教育局编写《闽南方言与文化》乡土教材课本及教师参考用书,在全市8所幼儿园、28所小学共405个班级进行推广,学生参与数达15000名。同时,举办“厦门市2009年中学生答嘴鼓夏令营”、校园“闽南语吟唱古词”和“背诵闽南童谣”等传承活动,成效显著。
二是培育节庆品牌。成功举办“第三届莲花褒歌比赛”、“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和“南音唱腔比赛”等闽南文化传承系列活动,以思明区“郑成功文化节”、海沧区“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湖里区“福德文化节”、集美区“龙舟端午文化节”、同安区“孔子文化节”为代表的“一区一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是构建传承体系。不断健全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公布古埙演奏技艺等厦门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陈美俞等厦门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人,并授牌、颁发证书。同时,漆线雕传承人蔡水况被评为文化部非遗先进工作者,林英梨、王秀怡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闽台风狮爷为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9月30日,南音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止目前,厦门市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9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1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9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42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9人。
四是非遗普查效果良好。普查项目涵盖16个门类,普查线索41478条,调查项目7903个,文字记录286万字,会变文字资料51册,基本摸清和掌握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五是加强理论、法规建设。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论坛”,整理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成果档案。《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和管理规定》已纳入市法制局调研项目,有望在2010年完成调研和初审,争取早日出台。
八、抓交流,促合作,对外对台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我市对外、对台文化交流工作始终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围绕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创立文化交流品牌,丰富文化交流载体,构建文化交流体系,努力提升厦门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来,市、区两级文化部门共办理对外对台项目56批次、3594人次,包括出访项目34批次,出访人员1554人次;来访项目22批次,来访人员1936人次。其中,对台出访项目17批次,出访人员309人次;对台来访项目9批次,来访人员1557人次。
1、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配合全市中心工作和市领导出访等重要外交活动,组织各种形式和类型的文化团组、展览进行连襟展演,鼓励我市文化艺术团体参加世界各国举办的国际性赛事和文化艺术节,如组织厦门市小白鹭民间舞团赴菲律宾参加“国际舞蹈节”及“国际旅游节”,与世界各国的舞蹈团进行展演交流,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得到文化部外联局、中国驻菲领事馆充分肯定。厦门市南乐团随福建文化艺术交流团赴台中参加“2009年大甲妈祖国际观光文化节”,厦门市同安吕实力芗剧团一行赴汶莱交流演出,厦门爱乐乐团赴美国、加拿大巡回演出,厦门戏剧家代表团赴英国、丹麦、瑞典参加爱丁堡戏剧节等活动也取得圆满成功。这些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国家、城市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深,也进一步树立了厦门文化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举办各种艺术赛事和活动,吸引外国艺术组团和人士前来交流合作,积极鼓励引进国外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和项目,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取长补短,创新发展。今年共接待来自法国、日本、美国、荷兰、德国、海牙、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等代表团和人员约300人次,进一步丰富了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内涵和形式,提升了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层次与水平。
2、深入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今年,我们努力探索,积极拓展交流渠道,提升交流水平,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深入发展,从一般性交流走向实质性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是以品牌活动推动交流开展。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海峡两岸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两岸文艺团体在交流中进一步合作,不断密切着厦台文化联系,为两岸人民交流艺术、畅叙友情搭建良好平台。特别是本届“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亮点颇多,首次实现两岸多文化交流、两岸戏剧合作、两岸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对接、两岸多门类艺术品种交流、两岸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交流等多项突破,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积极促进两岸交流互访。组织一定规模、批次、数量的文化艺术团体赴台湾、金门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今年,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厦门市南乐团、金莲升高甲剧团、艺术学校、台湾艺术研究所、闽南文化研究会等艺术表演和研究团体先后应邀赴台湾和金门进行交流研讨,为厦台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其中,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两度赴台参加“台中市传统艺术节”、“福建文化宝岛行—郑成功文化节”等活动,均受到台湾地区民众热烈欢迎。特别是随福建文化艺术交流访问团赴台参加“福建文化宝岛行—郑成功文化节”活动,实现文化部组团到南部演出零的突破,可谓“破冰之旅”。此外,厦门市南乐团赴台中参加“2009年大甲妈祖国际观光文化节”,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赴台参加台湾戏曲学术研讨会,闽南文化研究会组团赴台参加第二届福德文化节相关活动,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赴金参加厦金海峡横渡配套活动“两岸走透透”等活动也取得良好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热情邀请台湾歌仔戏剧团、明华园等著名艺术表演团体及艺术专家、演员来厦演出、交流、访问。其中,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台湾最负盛名的民间剧团—“明华园戏剧总团”在厦进行隆重展演,举办该团建团80周年世界巡演开场秀,受到厦门市民热烈欢迎。
此外,我们积极主动与文化部对接,努力争取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先行先试政策,目前,具体项目以及扶持政策正在商洽中。
九、抓改革,促稳定,文化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升。
1、抓好学习,提高素质。全年,通过集中学习、分散自学、授课、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领导干部开展各项学习、培训、实践教育活动105批次,4487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
2、改革创新,增强活力。指导基层单位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预计年底全部完成;继续做好湖滨影剧院撤消、分流、安置工作;在摸底调研基础上,拟定文博图和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总体思路,并制定国有全民事业单位的艺术团体改企工作初步方案。目前,此项改革工作正在推动之中,争取年底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按照上级“三定”方案的要求,顺利完成电影职能划转和交接等工作。
3、建设队伍,争先创优。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合并组建了厦门艺术学校、小白鹭民间舞团党支部,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全年组织选送10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预备党员10人,入党转正13人。做好干部考核和人才引进工作,考核干部98人次,选拔干部83人,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8名,进一步提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大力开展评先创优工作,厦门市图书馆先后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厦门市图书馆总服务台、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歌舞剧院当选2007—2008年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崔勇、傅炳寅同志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4、勤政廉政,重在效能。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围绕局党组和行政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执法监察和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重点强化对财经纪律、重点项目和领域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建立文化系统各类评审、评比、招标等项目的专家、评委库,将全系统所有基建项目、采购纳入正常招投标轨道。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将集中专题教育与平时教育相结合,形成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人才、阵地、资源优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近百场廉政电影进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在市图书馆专设廉政建设文献阅览专区,为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提供教材、资料。加大源头治理和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协助有关部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指导推动文化系统各单位成立政务公开审议监督小组,初步发挥有效监督作用。加强机关效能和政风行风建设,始终注重服务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坚持与文化工作相结合,与文化事业相协调,触角延伸到文化事业的每个角落,全年实现纠风、效能零投诉,树立了文化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
与此同时,文化系统的规章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与安全生产、信访、宣传信息、人大建议与政协提案办理、工青妇及老干部等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厦门市的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文化工作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培育发展不够成熟;文化艺术竞争力不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建设仍需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制不顺畅,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提高;区级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和文物执法队伍不健全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篇:厦门市育才中学校园安全工作总结
厦门市育才中学校园安全工作总结
中央政法委书记***在全国综治维稳大会上指出:“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揪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人身安全比什么都重要。我校班子领导一贯、经常强调最明智的办学教书育人的做法是:“安全第一,德育第一,廉洁第一,三者均应摆在学校一切活动之首,并贯穿于学校一切活动的始终”。全体教职工也已经达成共识——把安全工作、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贯穿于学校一切活动的始终!
二○一○年五月九日,我校认真组织老师学习同安区教育局二○一○年五月九日下发的《关于做好近期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实际,全面检查校园安全维稳工作并再动员再部署安全工作,认真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安全从我做起,远离事故隐患 ”的思想意识,努力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现就校园安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安全工作活动领导小组,校长叶荣华任组长,副校长吕格文任副组长,下设具体工作小组。叶校长在三月二十六日全校师生安全综治工作会上的讲话里提出“构建校园安全屏障
建设平安祥和校园”的要求;叶校长在《2011年5月5日行政会上的发言》中提出防溺水等各种安全教育要求;2011年5月8日学校邀请村、镇领导举办“村、镇、校控辍保学、校园安全维稳工作研讨会”,叶校长做了《校镇村携手控辍保学 维护安全稳定》的报告,要求镇、村领 导协助学校加强防溺水、防交通事故、控辍保学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5月6日下午(周五下午)学校召开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叶校长再做了《厦门市育才中学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再动员再部署》的安全教育发言; 2011年5月13日,叶校长在教师会上做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维稳工作》报告,又一次强调安全教育要求;5月13日学校再发放安全隐患排查表,要求各班主任、年段长、保卫干部直至校长都要做好对学生安全隐患的排查;2011年5月20日学校召开行政会,进行“预防溺水,珍惜生命” 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月的工作动员与部署;吕格文副校长在2011年5月21日下午教师大会上再次强调学校安全工作;5月24日学校发给班主任、年段长《厦门市育才中学关于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和《厦门市育才中学学生防溺水承诺书》,要求各位段长、班主任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学校安全工作在诸多研讨、动员会议中得到具体分解细化,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人,专人负责。学校在期初《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在清明节前《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清明”放假安全教育要求》中、在五一放假前《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五一”放假安全教育要求》中均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灾、防饮食中毒、防坑蒙拐骗、防打架斗殴等各种安全教育,在暑假前都要求学生与学校签订《学生安全承诺书》。学校从5月6日开始宣布实行全体教师包括一线教师坐班制度,要求全体教职工克服困难、加大力度抓紧校园安全维稳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校级领导天天都要走遍校园每一角落,注意排查安全隐患,逐一整改安全隐患。自2008年8月下旬厦门市育才中学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学校领导就特别注意对破旧校舍、危险的挡土墙、围墙和门岗及又陡又弯又滑道路的维修,特别注意对高险处护栏的修建,一一排除隐患。
二、突出教育重点,增强安全意识。
㈠学校从三月起就在校大门上高挂“构建校园安全屏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横幅,围绕“构建校园安全屏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这一主题,通过校园网络平台、OA平台、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标语、升旗仪式、师生大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阵地,广泛宣传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楼道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教学活动安全及学生上学、放学安全等常识,宣传防交通事故、防人身伤害、防火、防电、防溺水、防饮食中毒、防传染性疾病、防坑蒙拐骗、防打架斗殴等安全常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㈡学校于5月15日前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新《消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并组织教师进行普法知识测试,以此促进学生的学法知法守法,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依法治安”的观念,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的主体责任。
㈢学校历来就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做好值日导护工作。根据校门口的情况,分析上学、下学情况,采取各种措施消除隐患。如:在马路上设置警灯标识、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带班、教师值班、保安守卫 大门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有序进出大门,有序过斑马线,切实做好学生上学、放学的导护与疏导工作,并教育学生不在校门内外逗留、嬉戏,对逗留的学生逐一进行教育,分散学生群聚、集中吃零食等现象;做好及时清校工作。
㈣学校重视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教师下乡家访、领导进社区、召开家长会、召开校镇村 “控辍保学、安全维稳”联席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告知学生及其家长及镇村领导有关学校的作息时间、安全维稳工作信息。学校提出的安全教育工作内容包括:(1)要求家长检查、督促学生不带折叠式水果刀和尖口刀具进校园;(2)告知家长开放校门的时间和离校时间,不要让学生过早到学校;(3)提醒家长嘱咐学生上学与放学时要走大路,不走小路,走明路,不走暗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在路上玩耍、嬉戏或逗留;(4)告知家长,天气开始转热,要管理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到危险地方去玩耍、戏水。这些工作活动于5月12日前早已落实到位。
㈤学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学校领导、保卫干部、年段长、班主任每周一都进行安全检查,每周五进行安全教育。学校动员班级学生和教职工参与对学校及周边的涉校(涉及学生)安全隐患进行查找、举报,填写隐患排查表,充分发挥群众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核实的举报安全隐患和自身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确保学校安全。学校对体、美、音设施和理、化、生实验设施进行全面排查,要求各相关老师把安全工作纳入备课内容,上课时要组织到位,检查教育到位。学校体育设施 从5月9日起不对外开放。学校经常与综治副校长联系,注意做好重点对象的排查工作,特别是注意排查隐患打架斗殴、携带管制刀具、拉帮结派、与社会不良人员往来、到校寻衅滋事及师生矛盾、同学矛盾、早恋现象、旷课及其他问题,及时填报《有关学生安全情况排查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
㈥学校重视组织学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学校领导进一步修订各种安全预案,包括防空防灾各种安全演练方案,组织师生进行演练活动。活动做到精心组织,定岗、定员,设计好演练的路线,完善消防演练平面图,按照演练的程序进行,确保演练时的师生有序安全;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点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立即整改,让演练工作形成习惯。5月10日下午3:00-3:30学校成功的组织了一场全校师生、综治副校长参加的冒雨进行的防空防灾演练。
㈦学校扎实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邀请派出所干警综治副校长多次到学校讲解交通、消防、地震知识,对学校行政领导、保卫干部、教师及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与防范能力,加强师生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自防、自保、自救和逃生能力。
㈧学校重视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宣传。团委、年段长、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进行安全维稳的宣传教育。办公室、教导处、保卫科及时把有关学校安全活动信息通过校园网、OA平台进行报道宣传,让全体师生了解学校安全工作动态,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舆论氛围。
三、我们对安全早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再苦再累也不忽视安全工 作!
我们老师要求自己绷紧安全这根弦,确保校园平安—— ㈠安全与德育工作、廉洁办学工作均属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我们都要倍加珍爱生命、努力去呵护生命,呵护好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天职。
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从四、五月开始直至十一月,漫长的春夏之交、炎热酷暑和温热秋日是人们四处避暑乘凉的躁动季节,也是我们学校老师要重视强化、细化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的关键时节。当然,安全教育远不止防溺水教育,还包括防交通事故、防饮食中毒、防火灾、防打架斗殴、防偷盗、防坑蒙拐骗的教育和防旷课、逃课、乱课、辍学的教育及化解矛盾纠纷、不携带管制刀具、不早恋等的教育。凡是会引发安全事故的事情均应列在我们老师关注的视野里,并想方设法去排查去消除各种隐患。
㈢加强安全工作,工作要细致认真,措施方法要到位,检查要到位,整改要到位,值班要到位,记录要到位。
每位教师都要求自己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谈心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消除各种隐患,绝不留下教育的隐患和遗憾;要注意自我反思,做好过细、有效的工作,能多给自己一点教育的宽慰和欣喜!
厦门市育才中学叶荣华
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星期三
第三篇:厦门市节能工作总结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厦门市节能工作总结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厦门市积极贯彻《节约能源法》,加强产业引导和结构调整,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出台资金扶持政策,依法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效。2005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1029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66吨标准煤,属全国先进水平。现将主要工作、成效概要总结如下:
一、近年来厦门开展的主要节能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节能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历来重视引进“两高一低”项目,即重点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其中电子、机械等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产业,形成了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和配套产业,并注重服务行业发展,使我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尤其是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电子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电子产业完成产值742亿元,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这是我市万元GDP能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关键因素。
市政府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决定在城市夜景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LED节能新光源。市政府着力抓好产业规划、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等环节,积极培育壮大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至2005年底,全市光电产业年总产值约90.6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7.4%,其中LED产品直接销售收入为15亿元, 直接从事LED生产的企业约30多家。
(二)加强节能监督管理,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水平
— 1 — 我市早在1990年就成立厦门市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中心,受政府委托依法负责全市的节能监督、技术推广和节能宣传培训等工作。在推进全市节能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几年来,该中心在经发局的领导下先后对全市近400家主要用能企业(单位)开展节能监测监察;在设备监测方面,累计监测了电动机403台、锅炉165台、热力输送系统141家、制冷系统8套、供配电系统74套,同时还提出了412条整改措施、近800项的节能建议,大大提高了全市主要用能企业能源利用水平。
2004年市经发局组织实施了对全市100户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资源节约(能源节约)专项检查工作。通过这次专项检查,促进了企业节能意识的提高和各项节能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发现了我市节能工作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建立了全市重点用能企业数据库,为节能工作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从2004年开始我市每年都公布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名单(年耗标准煤3000吨以上的企业,2006年有120家),并要求重点用能企业每年上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大大加强了企业加强节能工作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2005年以来市经济发展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多次联合开展对部分家电产品能效标识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电器商场做好能效标识工作,纠正一些没有加贴能效标识或加贴的能效标识不规范的现象,促进市民购买节能电器产品。
(三)加强节能技术服务,大力推广节能“四新”产品
每年都组织召开节能技术交流会、节能产品现场推介会、节能技术培训会等形式,大力推广节能示范项目,全方位推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 2 — 新工艺和新产品等“四新”产品的应用。同时扶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推广,我市已有10多万kW容量的变频器在运行使用。尤其是去年我市推出了“百家企业节能工程”,共有24家重点用能单位实施了35个节能技改项目,涉及注塑机节电、中央空调模糊控制节电系统、水泵风机节电、照明节电、余热回收、蓄冷蓄热、空气源热泵等技术。投资金额3014万元,年节电4057万kWh,项目投资回收年限均在2~3年内。按火力发电测算,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6,228吨、节约净水162,280吨,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市建设局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已取得良好的开端和实质进展。
(四)长期开展节能宣传培训活动,倡导全社会节能
一是每年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经发局积极组织、精心实施每年的全市性节能宣传周活动,包括编辑“市民节能手册”、“企业节能指南”、“节能技术导向”、“政府机构节能指南”等资料,开展节能进校园进社区、节能知识竞赛、节能征文等活动,举行节能产品与技术展览、节能产品现场秀等,向全社会倡导节能。自2003年起,我市每年均开展节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比和表彰工作,召开大会对节能先进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在《厦门日报》上报道先进节能事迹,并将节能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汇编成册,广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建立节能公共服务平台。每月编发《厦门节能简讯》,报道国家和省、市节能工作动态。2004年推出了“厦门节能公共服务网”,为社会
— 3 — 各界及时了解节能知识和信息、节能政策法规、节能技术和产品等方面提供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目前已成为全国最专业的节能信息服务网站。
三是加强节能培训。节能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由经发局组织全市性节能培训活动。2005年举办了四期节能培训班,免费培训了289个企事业单位的573名能管员及技术人员、600多名在校学生;这是我市、我省经贸系统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的能源管理系统性培训,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效果。2006年也已经举办了两期节能培训班,210家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节能培训,传播了节能知识和理念,同时还建立了一支近200人的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员队伍,成为了政府节能工作的重要力量。
(五)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工作
我市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目前我市在用的冰蓄冷项目有7个(在建1个),蓄冷量15575冷吨时,年转移峰电量275万kWh。我市目前在用的电锅炉有33台,年转移峰电量达430万kWh。这些项目起到了一定的“移峰填谷”作用。
为贯彻落实省经贸委2006年节能工作的意见,布置厦门2006年节电工作及分解节电指标到各重点企业,要求我市凡去年年耗电上5000万千瓦时的企业今年力争节电3%、凡年耗电上1000----5000万千瓦时的企业今年力争节电5%。经发局还按季检查、跟踪指导。并跟踪我市年电耗5000万千瓦时以上的企业的万元产值电耗下降情况,每月统计上报省经贸委。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市在节能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新形势下,节能工作仍
— 4 — 急待加强,针对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解任务目标
成立厦门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研究解决推进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节能工作会议,部署节能工作。
按照省里下达的本市“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总目标,建立“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车间班组”三级目标责任分解制度。一是从行业上分解到工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旅游、商贸等行业)、机关事业单位、建筑节能等领域,明确责任部门;二是各部门将节能目标向重点领域、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再分解;三是企事业单位将目标分解到岗位、车间、班组等部门。同时,将节能降耗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继续壮大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软件、光电、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重点区域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三)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 5 — 加快新型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热电联产、中央空调节能技术、风机水泵变频节能技术、注塑机节能技术、余热回收节能技术、绿色照明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蓄冷蓄热技术)、太阳光、风能和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政府加强对节能技改项目的资金扶持。同时扶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鼓励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四)加强节能监督管理
抓好重点耗能单位的管理。通过加强节能监测监察工作,督促和帮助重点用能单位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耗。健全能源计量管理,用能单位要按照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依法搞好能源计量管理。
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建立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指标公报制度,每半年公布一次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工业增加值能耗数据。各主管部门要对能耗下降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工作通报制度。
加强政府机构节能管理。加强政府机构节能目标分解,建立能耗统计分析、监测考核制度,加强政府机构建筑物及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最终完成“十一五”期间实现节电20%(以2005年为基数)。
加大节能资金投入。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列入本级预算,每年拨出专款重点用于支持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示范工程以及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节能宣传培训、节能先进表彰等,发挥政府资金 “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
— 6 — 金投入。
(五)加强节能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重点抓好《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的立法工作,依法实施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明确节能执法主体,强化政策激励,加大惩戒力度。制定出台《厦门市节能监察办法》、《厦门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节能监察规定》等配套法规。
加大节能执法监督,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禁止淘汰设备异地再用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公开曝光违法行为。
(六)全社会共同推进节能
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发挥政府机关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全国、省节能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作法和经验,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06年8月
第四篇:2010年厦门市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传递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新发展
——2010年厦门市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林明鑫
二○一○年十二月二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志愿服务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年来,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在市志愿者联合会的组织引导下持续快速发展,各级志愿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进和谐厦门建设的重要力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市领导高度肯定我市各级志愿者组织的工作,今年五、六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碧玲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徐模相继来到联合会进行调研,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市长刘赐贵在联合会的汇报材料上都亲自做了批示,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吸收各地好的做法,把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给全市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以极大的鼓舞,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现在,我代表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和市志愿者联合会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2010年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安排。
2010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组织架构,为志愿服务工作长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建设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有效保障。
今年年初,在市文明委的统筹领导下,我市成立了厦门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的成立对于进一步动员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随后,我市六个区也相继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2007年以来,我市湖里区、思明区和集美区先后成立了区志愿者联合会。这些组织成立后积极围绕各区工作重心及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整合资源,拓展项目,为活跃各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做了积极的探索。比如:湖里区志愿者联合会率先成立了外籍志愿服务队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全市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志愿者组织的共同推动下,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志愿服务功能与区域统分结合的组织格局。
二、建立志愿服务基金,争取社会资金支持,为志愿服务工作拓展了经费渠道
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完善的保障体系。根据上级文明委的要求及我市实际,市协调小组于今年7月9日倡导建立了厦门市志愿服务基金,首批募集资金355万元,其中市民政局从历年募捐结余中协调支持了200万元、南普陀寺捐赠50万元、市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0万元、市慈善总会捐赠20万元、厦门银鹭集团捐赠20万元、厦门中盛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捐赠20万元、舒友海鲜大酒楼捐赠10万元、磐基国际捐赠10万元、厦门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捐赠5万元。这些资金将用于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宣传、进行志愿服务事业理论研究、加强志愿者组织交流经验、开展志愿者培训、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保障、表彰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等方面工作,必将推动我市志愿服务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市协调小组、联合会,代表我市广大志愿者再次向首批为志愿服务基金捐赠资金的上述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今后我市有更多的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继续关心和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服务体系,为志愿服务工作全面开展提供机制保障
志愿服务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主体涵盖社会各个群体,服务形式灵活多样,是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只有加强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完整的志愿服务体系,才能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向全方位多领域发展。
1、强化培训,优化制度,推动志愿者网络化管理 在加强培训方面,各志愿者组织注重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开展对新招募志愿者的普及性培训、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的阶段性培训、专项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培训,全市初步建立起短期与长期、普及与专业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在制度建设方面,各志愿者组织通过工作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研究我市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规律,找准制约志愿服务发展的问题,探索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挖掘发挥志愿服务的独特优势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的模式。市文明委出台了《厦门市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活动内容及相关要求,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
在管理方面,主要是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管理逐步实现网络化。今年,联合会对厦门市志愿者联合网进行全面改版,调整模式、增强功能,进一步畅通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渠道。同时,在普及性培训中加入网络注册的内容,增强志愿者使用网络平台的自觉性。志愿者网络注册工作得到了各志愿者组织的积极支持,更加注重规范管理。截至今年11月28日,全市网络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30万人,网上来访人次增加至250万人次,为实现志愿服务管理网络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强化信息上传下达工作 联合会强化信息工作,健全信息报送评优制度,提高了信息报送效率。市直各志愿者组织和区志愿者联合会均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及时报送活动信息。市联合会秘书处专人负责工作简报的编写,及时将上级机关和主管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各志愿者组织的活动信息进行整理,编入每月出版一期的联合会工作简报中,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抄送市相关部门、志愿者组织,使大家通过简报及时了解上级要求、全市活动动态,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3、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创建志愿服务主题项目体系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各级志愿者组织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及时调整服务内容,逐步建立健全服务项目体系。目前,我市志愿服务工作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中心,已经形成了以文明创建为主题的公益服务活动,以便民利民为主题的社区服务活动,以帮困助弱为主题的帮扶服务活动,以服务大型活动为主题的应急专项服务活动,以长期服务固定对象为主题的长效服务活动等五大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体系。
四、重点突出,拓展项目,增强志愿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志愿服务精神逐步深入人心,我市各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服务项目也从过去环境整治、健康义诊、扶残助困扩展到现在的为社区建设、城市发展服务,服务内容逐步从百姓生活扩大到公共服务领域,从大型活动延伸到社会建设,从讲文明、树新风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不断加深,主要体现在:
1、服务中心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及联合会根据上级文明委关于开展“迎世博、迎亚运、迎特奥,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部署及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需要,以交通文明督导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组织数万名志愿者投身到交通文明督导、公交文明督导、公园广场督导、环境卫生督导等多个领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上级文明委的高度肯定,我市的做法经验还在全国的会议上作了介绍,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誉。
在配合大型活动方面,积极组织数万名的志愿者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论坛、九·八投洽会、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第二十六届全球华人篮球赛、第十六届亚运会等大型活动保驾护航,提供良好的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奋发向上、热情大方、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为盛会添光彩,充分展现了厦门志愿者热情、奉献的文明形象,为宾客留下了美好的厦门印象、中国印象。
在抗震救灾方面,先后派出数百名志愿者参与玉树、舟曲及本省的南平等灾区的救援工作,厦门志愿者们卓有成效的服务得到了灾区同胞的充分肯定,志愿者们充分体现出厦门人民的同胞情谊和民族责任。针对今年以来特殊异常气候增多的特点,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牵头,联合社会救援志愿服务组织,初步构建了救灾志愿服务联动机制,为今后我市的应急救灾工作注入了重要的民间力量。
2、服务社区工作,关注社会民生
根据社会关注、居民需要,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树立志愿服务的新亮点、新品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者社区主题实践活动。
社区志愿者在全市140个社区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或分会,形成了“上下联动、梯次推动、运转高效”的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实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心下移和全方位覆盖。有的社区还成立了“老民警治安服务队”、“老人除癣队”和“科普服务队”等专项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提高了社区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在我市众多的社区志愿者中还涌现了一位优秀的代表人物——湖里区徐厝社区志愿者余瑶。她早在读大学时就加入志愿者组织,多次组织、参与儿童福利院义工活动;参加工作后又立即加入社区志愿者组织,多次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参加社区敬老院周末义工活动,定期看望、赞助大帽山贫困残疾学生;坚持参与厦门各大型商场的限塑宣传和发放环保袋活动等等。正是由于她出色的表现,2008年被选送参加了国际志愿者项目,并担任中国志愿服务团队队长。今年,她还被省市推荐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候选人。她的身上浓缩了我市广大志愿者纯真质朴、无私奉献的美德,是我市广大志愿者的骄傲!
工会志愿者全面开展职工维权活动,每个工作日接听“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每周五的招工招聘会上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在法定节日组织游园法律宣传、竞答、咨询活动,还组织多次“法律维权,与您同行”送法下社区,服务队还致力于职工的法律维权,共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近200起。
科普志愿者连续两年举办“科普志愿者服务外来员工”、“科普志愿者进社区专场活动”,提供科技咨询、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低碳节能、防震救灾等科普服务;继续深化和拓展“科普超市进社区”志愿服务平台,按照群众需求提供多形式、多内容的志愿服务项目;利用暑期开展“小小科普志愿者行动”及总结表彰活动,激励更多青少年从小培养志愿服务理念。
3、服务弱势群体,彰显人文关怀
各志愿者组织在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把对孤寡老人、未成年人、青少年和妇女中的弱势群体与特殊群体作为教育和帮助的重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我市开展空巢老人的志愿关爱行动起步较早,2007年起就在全市广泛开展“情暖空巢--社区平安铃”结对活动,目前共有近3000名志愿者与近2000名“空巢”老人结对帮扶,是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项品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得到了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的肯定,中央、省、市媒体均作了报道,并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专题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在众多的关爱志愿者中,有一位被称为“空巢”老人的贴心人的志愿者赵亚娟,是我市湖里区金尚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她平时善结人缘,关心别人,热心帮助别人;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但她做了好事从不张扬;她与人为善,善于沟通,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她把帮助“空巢”老人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赵亚娟在2008年“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我们身边的好市民”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厦门市好市民”。今年又被省市推荐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候选人。我市有无数个像赵亚娟这样的关爱志愿者长期不懈的志愿服务,为城市文明建设绘上了温馨和谐的一笔。
“五老”志愿者网吧监督行动深入开展。“五老”志愿服务队组织对全市范围内数百家营业网吧进行监督检查。截至今年10月,全市现有经批准注册的网吧247家,已确定聘任网吧“五老”志愿监督员达528人,“五老”网吧志愿监督员持证上岗监督44418人次,劝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9968人次,检查网吧4185户次,发现并向有关部门反映网吧网络问题199件。此外,“五老”志愿者还深入到厦门监狱开展帮教活动,并签订“志愿者进监帮教”活动的实施方案。
“厦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启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首批76支志愿者服务队、227家青年文明号单位志愿服务队与49所来厦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学校的对接工作,并组织青年志愿者为来厦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以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今年内该活动将实现对来厦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学校的全覆盖。
“娘家人送温暖”活动扎实开展。妇联“娘家人”志愿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12次带领巾帼法律志愿者和巾帼医疗志愿者,深入同安、翔安等偏远农村和社区,开展了“妇女维权宣传月”、“情暖金秋—巾帼志愿者关爱老人”、“娘家人三进三送”等活动,受益妇女群众近万人。
4、服务特色项目,凸显专业化志愿服务水准 我市各志愿者组织努力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各志愿者组织不断强化专业队伍,在特色项目的志愿服务中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红十字志愿者救援大队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应急搜救;医疗咨询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贫困居民送医送药,排忧解难;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关心帮助社会失足人员,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水上救生大队为大型活动保驾护航,在特定海域投入实战。
献血志愿者在各献血点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无偿献血,推广机采成分血捐献,动员合适的献血者参加机采成分血捐献小组。目前,我市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近1200人,参加血型普查近15000人。
5、拓展服务领域,强化创新意识
各志愿者组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覆盖面。在全面推进“110外语志愿者”、“文明小博客志愿者”“社区科普大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情暖空巢——电话平安铃志愿服务队”、义务反扒志愿者、助残志愿者等特色专业服务团队建设的同时,今年新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记者团、消防志愿服务队、义务导游志愿服务队、红十字晨露爱心车队、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并相继开展了相关专业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志愿服务领域。
一年来,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广泛、深入,要发动招募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人自觉参加形式多样、更有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论研究不够。目前志愿服务的工作还主要停留在实践活动上,缺少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三是岛外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三个区尚未正式成立志愿者联合组织。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上新台阶、新水平,2011年志愿服务工作安排如下:
一、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和培育志愿文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志愿服务的前提是自愿,自愿的前提是自觉,但自觉和自愿都不会是自发的。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也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从总体上看,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厦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氛围,但是要进一步提高社会认知度及公众参与度,还必须努力做到:
1、加强宣传媒体的力度。宣传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的主要渠道。各级志愿者组织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作用,注重挖掘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的传播功能,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知识,大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使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氛围。
2、推动普及教育。要以学校为主阵地推动志愿服务教育,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并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实践作为学生德育考评重要内容。要以社区为平台推动志愿服务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中心等各种平台,加大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动员更多的党政领导率先垂范自觉争当志愿者,以带动、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行动。
3、推动典型引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弘扬和践行志愿精神的有效载体。要从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把志愿精神融入活动的全过程,使人们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愉悦心灵、升华精神。要继续发现和培养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组织志愿者撰写心得体会,把志愿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中,使志愿服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同,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
4、拓展参与人群。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毗邻台湾,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来到这里工作、生活、定居。各级志愿者组织要加大对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的邀请和吸纳,在活动中提升他们对厦门的认同感,在交流中引导他们融入城市,携手为创建国际化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5、整合社会资源。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各负其责,各展所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民政部门要积极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工会组织要广泛开展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妇联组织要扎实推进巾帼和家庭志愿服务活动,卫生部门要组织开展医疗窗口志愿服务和义务献血活动,科协组织要认真抓好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残联组织要继续深化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红十字会要广泛开展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活动,老龄组织要积极动员低龄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关工委要深入做好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工作。大力引导和发展各类志愿者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特别是慈善机构和非盈利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与台、港、澳地区志愿者组织的交流与联系,促进两岸四地人民交流合作。
6、拓展经费投入渠道。要切实发挥政府经费投入的引导作用,鼓励单位、组织和个人捐助支持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各级政府要把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持逐年递增。要进一步探索志愿服务经费募集路径,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投入渠道,着力形成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投入多元化、社会化的格局,做大做强志愿服务基金,为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根据志愿服务活动实际情况,为志愿者购买必要的保险和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促进我市志愿服务活动持久良性发展。
二、加强理论研究,为志愿服务提供规范化培训和理论指导
1、要发挥高校、社科机构在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中的作用。整合在厦高校以及社科机构的人力资源,组织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的讲师团队和理论研究的队伍,进一步开展全市性的志愿服务调研活动,策划、编写志愿服务培训、理论方面的资料,为我市志愿服务提供规范化的培训教材,推动我市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理论研究上新水平。
2、要学习国内外有益经验,提高志愿服务水平。要充分了解认识当代国内外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向,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在工作理念、管理机制、组织体系、项目建设等方面学习借鉴国内外志愿服务的好经验,通过志愿者行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志愿服务创新、缓解社会矛盾,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志愿服务新理念、新机制、新项目,努力提高我市志愿服务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组织架构,提高志愿服务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水平
要把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中之重,采取措施,大力推进。
1、规范招募和注册。各志愿者组织要根据志愿服务的实际需要,及时向社会发布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条件和要求,组织开展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要全面推行志愿者网上注册管理制度,对全市志愿者实行统一注册管理,建立志愿者资料库,实现志愿者资源共享。要建立一整套包括招募计划、信息发布、招募方法、申请考核等程序在内的规范化的志愿者招募制度,确保志愿者经常性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加强培训和管理。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要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要建立志愿者培训制度,分阶段、有计划地把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权利义务及纪律、志愿服务基本技能等纳入培训,并设立专门档案,将各类培训时长、内容作为志愿者考核的重要依据。要跟踪掌握志愿者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3、建立供需对接平台。要做好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工作,及时对相应区域的志愿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志愿服务需求重点和热点,跟踪研究需求变化的规律。依托厦门市志愿者联合网,建立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志愿服务信息的供需对接提供网络支持。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点,直接面对社会和公众的需求,组织文明单位志愿者和所在单位、社区,在公共场所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窗口单位,鼓浪屿等风景旅游区,广场、医院、交通路口开展志愿服务点结对服务,为广大市民和国内外宾客、游客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厦门确实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全国文明城市。
4、完善认定和激励机制。要建立以小时制为主的志愿服务认证体系,做好志愿服务的星级网络认定工作。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组织,并对优秀志愿者给予一定的政策、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在升学、晋升、评优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要把优秀志愿者列入文明市民、杰出青年、道德模范等个人荣誉表彰范围。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级各类文明创建及文明单位评选的重要内容和考核的重要指标,激励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5、提供政策和法规保障。今年联合会协同市人大内司委,请集美大学有关师生和各志愿者组织及社会志愿服务队伍配合,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和我市志愿服务立法工作重点展开进一步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下一步市人大立法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明年联合会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制定符合我市实际、具有我市特色的志愿服务条例的出台,期望条例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的性质、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政府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的法定激励机制,为促进我市志愿服务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激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提供法律保障。
全市各相关单位在制定和实行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时,要充分体现志愿服务的要求,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行为,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把志愿服务的要求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体现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职业规范之中,使志愿服务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6、健全领导体制,为志愿服务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各部门要把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安排,统一检查考核,切实抓紧抓好。同安、翔安、海沧三个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要积极推动本区尽快正式成立志愿者联合组织,全面实现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服务功能与服务区域统分结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各级志愿者组织要进一步围绕社会发展、市民需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需要,广泛发动、大力招募更多的志愿者自觉参加志愿者组织。建立、完善基层志愿者组织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积极探索优化志愿者工作的活动机制,明确志愿者活动社会化参与的途径,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根据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就地就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四、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要围绕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重点开展以下志愿服务活动:
1、围绕讲文明树新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组织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以鹭江讲坛、文艺演出、礼仪风采展示等各种形式,在机关单位、社区村镇、广场工地等,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做文明有礼的厦门人。要组织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志愿服务,结合“三下乡”、“七进社区”活动,着力在农民、社区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中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开展法律援助、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要组织开展窗口行业志愿服务,发动公共服务行业和涉外窗口行业,建立志愿服务队,为市民提供各种延伸服务和便民服务,在海关口岸、机场车站、港口码头、旅游景区大力宣传《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提高游客文明旅游素质。要组织开展社会治安志愿服务,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治安防范,完善群防群治网络,为市民创造和谐良好的安全环境。
2、围绕扶危济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积极开展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发动文明单位、机关团体、在校学生等志愿者,以扶老、助残、关爱未成年人为重点,提供日常照料、义务家教、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特别是要把关爱空巢老人行动做大做实,着重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应急救援等五个方面提供服务。要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从办得到、群众又迫切需要的事情做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志愿服务,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友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3、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继续组织“五老”志愿者到网吧开展宣传督导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文明小博客”志愿服务活动。继续组织社区“五老”志愿者与社区未成年人开展“心手相连”志愿服务活动等。
同志们,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今年来,在上级党政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在我市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即将到来的一年,将翻开历史新的一页,在崭新的页面上,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态度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厦门志愿服务事业的新篇章,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跨越式发展、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厦门市环境保护局2003年纪检监察工作总结
我局纪检监察工作是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监察局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行风评议、加强效能建设、推行政务公开等活动,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有力地推动环保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1、继续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业务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环保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
2、局领导能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规范个人的行为,在排污收费、建设项目审批等工作中,能坚持原则、不搞权钱交易,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能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未发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案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案件。
3、班子能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的有关规定,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做到分工不分家,起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作用。
4、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的制度,在重要经费支出时,班子集中研究、集体决定,防止多头审批、权利失控;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和庆典活动,有力地杜绝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的现象发生。
5、认真执行省纪委、监察厅《关于制定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赠送和接受“红包”的暂行规定》,做好礼品、礼金登记、上缴申报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在公务活动中,能主动拒绝各种请客送礼,对一时未能拒收的礼品、礼金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纪检组、监察室。
(二)注重教育,不断提~部队伍整体素质
1、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xx廉政工作会议和省纪委四次全会、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纪委四次全会、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重点组织对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修改部分和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学习、讨论,重温了江泽民同志“三个经常想一想”的教导,进一步明确作为一个党员、一名国家公务员应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的道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
2、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在党风廉政教育周活动中,局党组、纪检组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厦门市党风廉政政策法规文件选编》和《厦门勤廉风采录》,组织收看反映汪洋湖、谷文昌同志先进事迹的电教片《滴水见汪洋》、《绿色丰碑》,组织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到东山县实地考察、亲身体会谷文昌同志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植树造林、治理风沙的感人事迹。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主题开展座谈讨论,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秉公执法意识。
3、认真贯彻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关于《厦门市领导干部任前廉政勤政教育制度暂时规定》的通知(厦委办发[2002]022号)的精神,做好五位新上任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和监测中心站十名中层领导任前廉政勤政教育工作,要求他们算好政治、经济、自由、家庭“四笔帐”,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机关五位新上任的处级领导干部分别以书面形式各自表明廉政勤政的决心和态度。同时对上任一年后的中层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跟踪监督,促使新干部健康成长。
(三)开展评议,巩固行风建设成果
1、我局根据《厦门市2003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意见》和《福建省环保系统2003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厦门市环境保护局2003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在全面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行评范围,继续以具有行政管理、审批、执法监督职能的污染控制处、监督管理处、各分局和监测中心站、监理中心所、环境科研所作为我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重点部门和单位开展行风建设和行评工作。
2、局行评领导小组在工作会议上,结合环保中心任务对今年行评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确定以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政行为、改善环境状况、树立环保部门良好形象为目标,不断增强环保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依法行政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努力为厦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服务。
3、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分局所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印发《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征求意见表》2000份,收回1716份,回收率达85.80%,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群众对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情况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是63.63%和34.35%;同时在系统内开展自查整改工作,机关各处室、分局和直属事业单位共自查存在主要问题46条,提出整改措施55项,已形成《厦门市环保局民主评议行风自查整改汇总表》,目前各单位正在积极做好整改工作。
4、紧扣环境保护中心任务,把行风评议与防范“非典”开展医院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处理专项工作、与国家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与贯彻排污收费新条例和开展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与创建文明机关和做人民公仆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民主评议行风,使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5、今年2、6、10月份,三次参加市纠风办和厦门电台合作开办的《新闻招手停——行风热线》栏目。在新闻直播室,谢海生局长和陈天雄副局长亲自到现场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通过热线交流,使人民群众能与环保部门直接对话,有效地促进环保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四)明察暗访,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1、结合2002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组织廉政勤政监督员参加执法监察工作,检查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审批是否按照权限、程序、期限;排污费征收是否公开、公正、公平、到位;行政处罚是否依照法定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量罚是否得当;环保投诉处理是否及时、群众是否满意;是否依法行政、是否存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推动了我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工作。
2、组织市行评代表和局廉政勤政监督员对我局行评重点单位和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开展明察暗访,通过明察暗访,让行评代表全方位了解环保部门的工作状况和精神面貌,他们充分肯定了我局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成效,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