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骨干历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中学骨干历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根据中学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安排,结合“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要求,并按照海南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发布的《关于组织中学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通知要求,为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方面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推进受教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及提升,我们历史1、2组13名省级骨干教师,在学科带头人刘海明老师周密的组织下,于12月12日8:30--12:00,把两节初中历史课送到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
12月12日上午8:30--9:10,在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四楼多媒体教室里,来自万宁东兴中学的吴旭东老师正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一课;9:20--10:00由来自国兴中学的吴祖福老师执教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科学和思想力量》一课;10:20--12:00,听课教师与送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之后刘海明、许亚鹏、姜雪琴等老师就这两节送教课结合中招历史考试的方法做专题报告,吴一凡书记莅临指导看望全体学员。儋州市50多名初中历史教师也参与了本次活动,使整个送课活动能够起到分享与探究并存。
这天,我们历史1、2组一行13名省级骨干教师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省级学科带头人刘海明老师的热心准备与组织下在儋州市汇聚一堂。我们满怀激情与热情准备着这项庄严而神圣的任务,希望在传播新课改理念的同时也能提炼自己!经过半天紧张而充实的送教活动,不管是送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与反思。此次送课活动具有浓厚的教研氛围,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是一种务实高效的教研形式。对于本次活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一、积极筹备,突出主题,发挥团队精神
这次送教下乡的的主题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我们的活动始终在贯穿这一活动主题。为增强送课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能起到真正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省级学科带头人刘海明老师11月份就进行了详细而周密的送课活动的统筹部署:包括送教学校的选择,联系送教学校进行相应的配合,执教老师的人选的确定;学科带头人刘老师号召大家利用QQ的群组或微信开展集体备课,吴祖福老师、吴旭东老师将他们的教案、课件发到QQ群,我们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在群里提出修改意见、讨论、磨课,为此次活动做充分的准备。上课前一天刘老师又亲自带领授课老师到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调试课件、跟学生交流,了解学情,以便因材施教。
二、精彩课堂,回味无穷,彰显实效生成
(一)根据活动安排12月12日上午8:30--9:10,在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四楼多媒体教室里,先由万宁东兴中学的吴旭东老师给大家上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一课。面对陌生的学生,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吴旭东老师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播放两个品牌的广告视频:“百年润发”洗发水、“张裕解百纳”葡萄酒。展示王老吉、茅台等广告图片,并设问:“它们都强调了什么共同点?都集中于什么行业。”从而导入本课。从设计
理念来看:设计的起点好,主要针对八年级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了解得比较少,而对现实中国工业了解比较多的特点,以此来进行切入,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昂他们振兴中华的精神。在这一导入部分,吴老师利用多媒体巧妙设疑,创设课堂导入情景,顺利开展课堂导入活动,实现了信息技术在导入部分的支持。
讲授新课,吴老师首先突破难点,通过“给重大历史事件或时期按先后顺序排队”的小活动,让学生加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所“穿越”的所有重大历史时期,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当民族工业发展到某阶段时状况的变法其实都是与这些重大事件有关联,从而能轻松地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阶段发展的原因所在。从上课效果来看,基础知识目标的达成令人满意,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实现了吴旭东老师的设计预期,掌握了基础知识。
其次,突出教学重点:实业家张謇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道路十分曲折,分为三个阶段,吴旭东老师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经历为主轴和切入点,利用视频和文本材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出结论。实业家张謇的梦想就是振兴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强国。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就是他的追求和人生价值体现。
再次,在看图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时,吴旭东老师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有哪些比较显著的特点呢?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路提示(从发展水平、行业分布、地域分布、发展历程这四方面去思考分析),让学生思考回答。对其中的一些特
点给予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对教材的再创作,效果非常好。
观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符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突出以下亮点:(1)突出主题——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利用课件展示视频及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做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不是只会记笔记的工具,而是注重培养学生从史料和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更难得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如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本节课主要利用课件和历史资料、图表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只起辅导作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照顾好全面,部分同学不参与,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同时,课堂进程过快,学生反思的时间比较少。今后需要改进。
(二)你方唱罢,我登场。紧接着9:20--10:00由来自国兴中学的吴祖福老师执教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科学和思想力量》一课。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
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吴祖福老师结合课标,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主要抓两条线:第一,以时间为序,打破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先强调科学的力量,以牛顿作为突破口,而非先介绍伏尔泰,出乎学生的意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抓住学科内知识的关系,内在的逻辑关系。如在讲述“思想的革命——启蒙运动”时,吴老师通过表格,对三位思想家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了归纳总结,使知识呈现比较清晰,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启蒙运动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讲述到“思想的力量——启蒙运动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时,引用了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路易十六的话等等。同时,教学过程突破难点,学生通过讲述名人的故事,讲述他们为之付出的艰辛劳动,辛勤的汗水,从中体会他们的伟大人格。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感受他们的精神,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洗礼。注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分析,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我们的收获——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送教下乡”活动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同时也锻炼了我们骨干教师。那么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呢?
(一)评课交流。
课间,我们感动于听课老师的期待和上课孩子们的热情与配合。大家的认真与用心,认真做笔记与用心思索。特别是课后的评课与交流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考,一种
提高,一种收获,一种思想的碰撞。在评课时,首先由执教老师吴旭东老师、吴祖福老师分别谈各自的教学反思。然后,儋州市50多名初中历史教师和我们省骨历史1、2组的所有老师进行了评课交流,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整个送课活动能够起到分享与探究并存。大家一致认为,这两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都根据学情合理地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流程科学,步步精彩,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网络,贴近学生,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授之予渔”而不是“授之于鱼”,老师富有激情,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了执教老师很高的历史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足的地方是有些教学细节还关注不够,学科间的联系还待加强。
(二)专家的“点睛”
听课教师与送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之后,刘海明、许亚鹏、姜雪琴等老师就这两节送教课结合中招历史考试的方法做专题报告。
首先由学科带头人刘海明老师结合吴旭东老师上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一课,作了关于“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以及如何设计有效学生活动”的专题报告。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要了解课程性质、基本特性。特别强调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我们教师应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教会学生用理性思考问题。
2、应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了解三级目标依据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基于学情,合理地制定课时教学
目标。突出有效性,我们的课堂不求“高、大、全”面面俱到,但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3、通过合理的学生活动设计,有效落实课时目标(1)教学目标的落实体现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难点的突破;(2)教学目标的落实体现为教学资源选择和利用的有效性;(3)教学过程要关注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4)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刘老师最后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学科的生命力,知识是死的,我们要充分挖掘历史学科丰富的故事典故,伟人事迹来熏陶我们的孩子。教学内容方面要深化与活化,切合学生实际,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原历史的真实与生命的色彩,要学会历史的反思,做有思想的人。要做有“傻气”的教育工作者,吃得苦,耐得住寂寞,能潜心向学,要多读书,要博览群书,我们的历史课堂才能绽放思想的火花,我们才能用激情、用理性和思想来感染教育我们的后代。
其次,许亚鹏老师以吴祖福老师的《科学和思想力量》一课为例,提出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细节。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可不注意相关历史知识的细节,于不疑处有疑,抽丝剥茧,见微知著。如在介绍牛顿的微积分时,可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碗片打水波,对水波形态的描述就是微积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又如,在讲到伏尔泰被誉 “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时,可找关于伏尔泰的诗歌片段与学生共同欣赏等。发掘基础知识或史料中易被忽视的一些细节,不仅在于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同时,思维品质得到锻炼。
2、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视频、文本资料的选取运用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要选贴近主题的,效果好的,并要用好用透。介绍历史人物时可重点突出一位,结合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人物事迹,让学生领悟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及优秀的思想品质,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对于爱因斯坦的学习,教师补充的史料更丰富些,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了解、理解爱因斯坦这个人,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与科学家个人魅力。
3、在教学中,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将知识的层次结构化、网络化。讲完本课后可将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次运动从首先产生的国家、批判对象、涉及的领域、批判的形式、作用等方面比较,加深对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
总之,本次送课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如下环节:选课---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专题报告。从本组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到授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彩演绎再到课后的评课交流,专家点评,可谓环环相扣,紧张而有序。特别是专题讲座和评课环节,把思维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这次活动得到了全体观摩领导、老师们的认可,无论做课教师还是听课的教师,都有所收获,共同提高,也起到了省骨干教师送课下乡的辐射作用。
我们历史1、2组本次送课下乡活动得到刘海明老师的热心组织、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篇: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小学英语联片教研名师送教下校活动总结
桥北学校
2013年10月25日
为全面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0月25日上午,在桥北学校举办了小学英语名师送教下校活动。教研室主任。。。老师来我市参加了本次活动。
贾湾中心学校李艳老师和山桃中心学校王英兰老师各自主讲一节课,展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并把课件娴熟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各校的小学英语教学水平,探索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乐都去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英语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锻炼了教师、打造了课堂。这三节观摩课从多媒体使用、师生活动、生生合作学习等方面给与会教师作了很好的展示,受到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陈主任和史老师给予了精彩的点评:
1、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孩子的认知出发进行扩充和拓展,独具匠心。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2、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丰富多样,评价及时到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上课教师紧紧把握教材的语言训练重点,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手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三位教师都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看到课堂新变化的同时,也存在有不足: 教师在处理预设和生成中把握还不够。
评课后,二位专家针对我市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对老师们今后的工作方向作出了明确的指导,特别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思路、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多指导性建议。
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扎实、深入、有实际意义,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使广大英语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设计与教学的思路,明确了今后教学的重心。
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老师们纷纷表示,回校后一定认真总结此次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的教学,机动灵活的借鉴好的教学经验、方法与学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三篇: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濮阳市第六中学
2013-2014学年“送课下乡”
活动总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农村学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在市教育局的大力倡导下,我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到高新区第四中学送课下乡、结对指导活动。此次活动领导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岳喜山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由业务副校长刘存礼和教务主任康艳红亲自带队,一年中先后15次到高新区第四中学上示范课,效果非常好,每次课后,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听课教师普遍感到讲课教师在教材处理、课堂驾驭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因而收益匪浅。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收获
1、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中小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前沿的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使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
我校英语教师李艳霞多次到高新区四中上课,课后高新区四中的老师普遍反映李老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就是高,表达清楚、准 1
确,感染力特别强,给他们很对的启发,他们决心像李艳霞老师一样用饱满的热情、高超的技艺去赢得学生们的认可。而李艳霞老师却说,这次下乡我觉得也很有收获,高新区四中条件这么艰苦,可老师们却一点也没有怨言,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里辛勤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习……
2、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地理老师效向丽,是一位年轻老师,虽然教学资历浅、经验少,但是她的课比老教师一点也不逊色,当她的课在高新区四中的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后,大家惊异的发现,这是多么优秀的一堂课呀,其专业水平一点不必老教师差,甚至更胜一筹,其语言、简练、准确、专业程度令人倾佩不已……
3、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 2
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赵慧勇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每次上课我都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村里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习,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4、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数学学科魏国杰老师以尊重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著称。他送教《三角函数的应用》一课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魏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教者时时刻刻把学生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村里的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二、反思
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中心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送什么”的问题。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来说,要使老师们认识到,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势汹涌,不可阻挡。在这种社会发 4
展趋势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是指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标也将不再是为了学生传承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发展的潮流,为了培养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强大内驱力。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从我区目前一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比较薄弱的学校情况看,它们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学硬件上的投入,牵制学校前进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而这种水平的不高,也不单纯是教师自身的学历不高和素质不好,而是教学经验的匮乏。他们也在钻研教材,但最后不得要领;他们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终不够科学;他们甚至付出了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数学课教学经验,对于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数学课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 5
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怎么送”的问题。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用如下的几个方法:
1、观摩课。我们要选择那些思想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承担执教任务。就目前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把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尽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来增进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断力。
2、专题讲座或评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观摩课虽然具有直观性和可摩仿性的特点,但它带给听课者的还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认识,如果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点明或提示,更会显得是云里雾里。所以,观摩课配以专题讲座或评课,将有助于教师对这些观念和方法的内化,帮助他们把认 6
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具有针对性,即所讲内容要和活动主题相吻合,使听者感到所讲内容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部份,是活动主题的提炼和浓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经验介绍。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可能同目睹一堂优秀的观摩课来得一样重要。因为它能指明教师努力的方向,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来自第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是最具说服力的,最易激起听课教师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如果我们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安排一定时间的经验介绍,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后的延续问题。
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学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今后要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联系,如果做到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真正达到了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二0一四年七月十日
第四篇: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农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由刘校长和邢主任亲自带队,来到我镇的小河小学,我校送课教师是韩晓慧和刘红秀两位老师, 她们分别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和一节英语示范课,效果非常好, 课后,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听课教师普遍感到讲课教师在教材处理、课堂驾驭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因而收益匪浅。
通过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么的问题。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中心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来说,要使老师们认识到,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势汹涌,不可阻挡。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是指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标也将不再是为了学生
传承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发展的潮流,为了培养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强大内驱力。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从我区目前一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比较薄弱的学校情况看,它们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学硬件上的投入,牵制学校前进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而这种水平的不高,也不单纯是教师自身的学历不高和素质不好,而是教学经验的匮乏。他们也在钻研教材,但最后不得要领;他们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终不够科学;他们甚至付出了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数学课教学经验,对于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数学课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
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怎么送的问题。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用如下的几个方法:
1、观摩课。我们要选择那些思想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承担执教任务。就目前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把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尽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来增进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断力。
2、专题讲座或评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观摩课虽然具有直观性和可摩仿性的特点,但它带给听课者的还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认识,如果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点明或提示,更会显得是云里雾里。所以,观摩课配以专题讲座或评课,将有助于教师对这些观念和方法的内化,帮助他们把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具有针对性,即所讲内容要和活动主题相吻合,使听者感到所讲内容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部份,是活动主题的提炼和浓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经验介绍。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可能同目睹一堂优秀的观摩课来得一样重要。因为它能指明教师努力的方向,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来自第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是最具说服力的,最易激起听课教师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如果
我们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安排一定时间的经验介绍,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后的延续问题。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学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今后要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联系,如果做到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真正达到了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东晨学校
2012.10.25
第五篇:送课下乡活动
冷江二中积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11月29日至30日,冷江二中派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教师12名赶赴金竹山中心学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副校长朱连希亲自带队,各方面反响不错。这是我校继10月份与金竹山中心学校开展教学联谊活动后的又一大举措。
本学期以来,为了贯彻市教育局的城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政策,我校与金竹山中心学校结成联盟,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认真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可谓手牵手,心连心,互促互进,共同发展。本次活动派出的教师涵盖初中的每一名学科,且都是课改的先锋、教学的骨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到农村中学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本身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的提升,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