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推荐)

时间:2019-05-12 13: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推荐)》。

第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推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摘 要] 教育公平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区域性教育公平是可以做到的:确立统一的学生水平考核制度,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依据;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公平;实行骨干教师定期校际轮岗、流动的制度,实现师资水平公平;切实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都能够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权利公平。

[关键词] 教育公平薄弱学校 合并轮岗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按照义务教育的本义和世界各国的惯例,由国家主办的义务教育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同等机会和同样优质的教育。教育公平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不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即使在同一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也不均衡,校与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尽管全面实现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但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区域性教育公平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本文试对此作一论述。

一、建立统一的学生水平考核制度,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依据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差别表面上体现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的差距上,而实质上是体现在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从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到受教育者成就机会的均等(即:每个人都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这个演变的序列代表着“教育公平”的不同尺度,标志着“教育公平”的不同程度。

由于义务教育免试升学,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育行政部门淡化了考试。结果,社会丧失公开的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而往往以学校的竞赛获奖率多少、小学考入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有几个、升重点高中的学生比例如何等等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这样,学校起着“筛子”的作用,从小学开始,为挑选“杰出人才”而不断进行筛选,这就意味着只关注少数人,即使学生人数增加,也只会导致选才标准更严,不会改变培养少数人的事实。这样学生不能得到公平对待的状况与社会缺失统一的反映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的评价机制不无关系。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学生水平考核制度。这样,一方面,便于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客观而科学地评价学校,另一方面,也是鞭策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权利的实现。

1.统一考核学生水平,能够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化。测试结果反映不同学校的办学状况,主管部门可以据此发现学校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优势,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对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提高。而且,测试结果还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合理调配师资的依据。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化。

2.统一考核学生水平,能够帮助校长提高办学质量,确保教育公平。确立统一的学生水平考核制度,可以对校长把握工作重心起一个导航作用。虽然,考核结果不能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但它毕竟是反映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测试,校长可以发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策略,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有的学校本身存在着教学薄弱的现实问题,为了使学校在社会上能有一席之地,校长轻视教学,另辟蹊径。结果,教师无法保证将主要精力用在教学上,教学质量下降。试想: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生,怎能拥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的未来的权利”?

3.统一考核学生水平,能够切实发挥家庭对孩子实现成就机会均等的作用。学生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不能随意透露。但学校的总体情况应该向社会公开。家长将子女送入学校,他们有权知道学校教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效果如何,他们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这是家长的义务。了解学校存在的不足,家长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孩子提高。确保家长行使知情权,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学校,才能真正发挥家庭对孩子实现成就机会均等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担心,建立统一的学生水平考核制度会出现学校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死读书的现象。其实,这个担心并不是对考核制度的质疑,而是提醒我们对考什么、怎么考一定要慎重。事实上,学生离不开考试,只要将学生水平测试与学期考核相结合,并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特别是初中,应该将一次次的统一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升高中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扭转一次中考定乾坤的不合理局面。

二、实现区域性教育公平的举措

1.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公平。地方政府应该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校建设的标准,作为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依据,确保每所学校都能按照标准拥有大致均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政府首先应该积极帮助薄弱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达标,同时,对原来办学条件很好的学校要避免“锦上添花”式的过量投入,以遏制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之间互相攀比、追求“豪华”的不良风气。

改造薄弱学校,还可以采取“两校合并”的调整模式,而且以“一强一弱”合并为好,这对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能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否则,“强强合并”则会出现新的“优质小学”、“优质初中”;“弱弱合并”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宜搞“两校合并”,如果是薄弱初中与一所基础较好的小学合并,那么学生读到四、五年级时,家长便会想方设法要求转学;如果是一所基础较好的初中与一所薄弱小学合并,那别的小学的学生到了五、六年级时便会想办法纷纷转学进来,因此便会产生新的“择校”问题。

2.实行骨干教师定期校际轮岗、流动的制度,实现师资水平公平。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薄弱学校,硬件建设达标了,就应下大力气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这需要上下结合、内外结合。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名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二是通过体制改革,建立同一区域内各校骨干教师的轮岗、交流制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年限将基础较好的小学、初中的名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指导、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教师培训机构要帮助薄弱学校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教研机构应加强薄弱学校搞好校本培训等课题研究的指导,采取科学的方法逐步培养出科研型的骨干教师。

3.切实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都能够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权利公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同一区域内各个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而且也包括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这里主要讨论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大致包含五种情况:一是外来民工子女;二是贫困家庭子女;三是单亲家庭子女和孤儿;四是残疾儿童少年;五是品德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些学生都能够顺利而愉快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比如:(1)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好民工子女学校,进一步挖掘公办学校的潜力,吸收更多的民工子女入学。(2)建立贫困家庭子女助学机构。(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校教师对品德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倍加关心,引导他们逐步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等等。总之,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社区、学校、家庭形成合力,为弱势群体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地生活、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第二篇: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凤山镇龚家河村县人大代表

谢思平

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和招生行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罗田教育局推出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但据群众反映县直有的学校仍然存在招优质生、人情生的现象,当生源充足时采取摸底考试的形式将符合入学条件但成绩较差的学生拒之门外。

我建议县直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县教育局招生政策,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禁突破招生人数、招生范围和招生条件。开学前应该将招生人数、招生范围和招生条件予以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农村小学与县直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育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间接地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也撩拨了农村小学优质生源家长的择校意识。

享受公平的教育,是每位孩子的权利,而其前提是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因此我建议:

(1)、均衡教育投入。一方面应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硬件建设的投入,比如:改造或兴建教学楼、食堂,备齐教师学生宿舍、电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2)、合理调整师资力量,包括调配体育、音乐、美术教师。

三.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落实政策。教育是培养下一代,造就优秀人才,实现“科学发展”战略之基础。为了教好学生,中小学老师们都在起早摸黑地辛勤工作,应该说教书育人的工作是挺辛苦的。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落实政策,如:落实教师住房待遇、医疗待遇等等,使每个教师爱岗乐教。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建设教育强县的必然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现状 对策

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到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的高度,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比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学点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那么怎样才能破解这些难点问题?以下是本人的分析。

一、当前我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情况

(一)办学条件比以前得到较大改善

全乡8所完全小学均改建为楼房,基本完成了学校硬件建设。

(二)全乡各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教学设施重新整合

采取撤、并、联等形式,撤并了5个教学点,改变了原来村级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状态,解决了农村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大部分完小和教学点硬件设施未能实现标准化,即使有了硬件但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三)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任务仍然艰巨

目前,全乡共有8所完小和8个教学点。其中有14个班级不到7人,最少的一个教学点仅有1名学生。由于有些村落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办学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要完成农村小学的科学布局,压力很大。

(四)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的缺乏,面临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三是教师地域分布不合理,偏远山区优秀教师又相对缺乏。

(五)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虽然几年来我县加大了特岗教师的招聘力度,但这些年轻教师不愿到村小去任教,而且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条件好的城市学校。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有向上的流动性。

(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七)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们五山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使我乡教育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严重影响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进程。

二、对策建议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加大投入

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必须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加大利用国家,省、市投入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力度,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适度调整小学布局,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农村学校。学校撤并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听取民情,反映民意,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努力解决学校规模过小,班额、学生过小问题,实现我乡义务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学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

(二)促进交流

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发挥县内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名校带弱校,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我乡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县城学校与我乡学校一一结对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县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这两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薄弱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加大培训力度

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推行师德诚信卡制度、家访制度,?⒔淌Φ氖Φ卤硐肿魑?聘用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支(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农村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

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学校为龙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按照“整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基本运用、整合利用、拓展利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的实施。逐步实现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具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中小学校园网,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通过宽带接入实现“校校通”,使远教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四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浅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了巩固提高我国的义务教育水平,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内容。该纲要认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想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我们要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然后制定相应对策,加以实施监督,最终促进稳定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接受本应享受到的社会给予的公平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为三个层面:在物质层面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在就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和支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机会;在意识层面上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提出有其深刻的背景。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均衡发展的问题。首先是地区之间由于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差异,东部和西部、中部,城市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是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现实背景;第二,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确保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使每个儿童都能真正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出的制度背景;最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均衡发展就其实质而言,它要使尽可能多的孩子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要求教育公正地兼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实际上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上的深刻体现,同时也是人本主义的体现,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政治背景。

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都比改革开放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义务教育要推行均衡化发展战略,就不能忽视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现实。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主要表现为:

(一)区域不均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造成教育资源差距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的差距在继续扩大,其中各区域间的教育经费差距最大。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西部地区都落后于东部地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使得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水平都低于城市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公民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水平也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不同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也有差异,女童失学率高于男童。

(二)城乡不均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中心倾向使得我国广大的地区显现出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这使得我国教育发展呈现出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状态,并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在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备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因此,在农村地区学生的辍学率远远高于城市。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也逐渐拉大。东西部地区差异和城乡二元结构相互交织在一起,使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失衡表现出异常的复杂性。

(三)校际不均衡。城市中心倾向和精英主义教育思想,使大多数地方政府执行的是重点与倾斜的教育政策,直接表现为在教育财政和教师人事制度向所谓重点学校倾斜,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重点学校、窗口学校、示范学校数量虽少,但是占有的财政资源、教师资源越来越多,而大部分的薄弱学校占有的教育资源却越来越少。由此也导致了择校风热愈演愈热,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现代版“孟母三迁”的故事时常上演,同时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各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中小学还出现大班额问题。而普通学校却越办越弱,师资流失,生源减少。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类学校在生源、办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

造成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经济基础中的重要元素,而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间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已成为中国国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东部地区生产力较发达,因而经济、社会发展快,产业梯度也较高;而西部地区生产力则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产业梯度也较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也大。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支出的能力,其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二)制度性不平等,政治因素是现实原因之一。制度性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需求不断增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庞大的受教育人口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然而针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当前的配置并未体现出“注意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大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的发展要求,而相反的是教育资源明显向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倾斜,从而愈发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包括教育政策之中,并致使国家的公共政策往往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其中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对重点学校的帮扶,普通学校不加重视投入不够,就会直接导致

校际差距。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使各个学校之间、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之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被明显忽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区域间、城乡间的文化差异也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各区域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念、办学条件以及人口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贫因地区,计划生育不但得不到落实,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且优生优育也难以保证。大量早婚、近亲结婚的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口生育的质量,致使低能或身心发育不全儿童大量产生,也对我国普及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增加了负担。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导致教学要求、水平也不同,导致教育发展速度不平衡。还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很低,父母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导致有些学生辍学或没有入学,而且贫困地区交通也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不仅增加了办学布局和学生就学的难度,而且也造成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封闭性,由此来看,今后若干年贫困地区必将是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义务教育惠及全民,其均衡发展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作用。“十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及时作出西部“两基”攻坚的战略部署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地区间、城乡间的均衡发展。但要消除地区差距,实现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提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拟定相关改进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保障教育公平。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改变教育观念,减少歧视与区别对待,保证一定的公平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择校热问题。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三)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

为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省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要采取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重点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和补充紧缺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鼓励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机制,完善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措施,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当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在教育领域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其他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健全。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环境。

目前,国家、政府、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人民都在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着,纲要中的措施也正在逐步实施中,相信在这十年里,只要上下一心加强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一定得以改善,逐步形成稳定发展的态势。身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一份力!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含义: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法与经验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地方政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力度,完善制度和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努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努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的普惠政策和目标。

(一)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各级政府持续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认识,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在制度、机制、措施上不断创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治理水平。

一是实施办学体制创新,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各地不断探索,深化大学区制、委托管理、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址、城乡互助共同体等多种办学体制,盘活存量,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北京市推行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一校多址”、九年一贯对口直升、优质学校捆绑普通学校等多种方式,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吉林省制定实施了《关于在城市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的指导意见》,多形式、多类型的“大学区”管理方式在全省全面推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组建了15个教育集团,各学校在管理文化、资源调配、教研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享与交流。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创建了“政府+企业+名校”的办学模式,利用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发展和环渤海教育联盟平台,引入多方优质资源,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结构。

二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巩固就近入学制度。各地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江苏省、四川省高中名额分配比例达到70%、50%。北京市取消“共建”入学方式,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启用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控制跨学区片流动和二次流动。2014年,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提升明显。浙江省90个县(市、区)中已有88个对社会公开宣布全面实现了“零择校”。

三是落实教育规划,提高学校布局科学性。海南省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在县城附近建设标准化学校,接收核心生态保护区、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入学,使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布局调整、教育扶贫、生态保护三重目标。甘肃省100人以下学校有8000所,但仍结合实际,坚持按需布点、低段分散、高段集中的原则,办好需保留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并提出对无人学校校址保留三年的要求。天津市和平区克服城市核心区发展空间有限的困难,近三年投入16.88亿元,专门用于学校土地置换、学校扩容、改造提升。西藏自治区洛隆县克服山高谷深、土地紧缺的困难,近三年来新增学校用地353亩,为学校布局打基础。

四是完善考核监督制度,为均衡发展保驾护航。多数省份出台或者修订了教育督导条例和办法,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督导对促进均衡发展的作用,层层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制订了实施两个“100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完善了首席督学、督学职级、资格认定等相关制度,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山东省研发均衡督导信息化平台和全省义务教育数据库,督导人员人手一机,实现后台数据与现场情况的直接比对,提高了评估信息量和信效度。辽宁省大石桥市创新督导评估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初步构建了“教育行政、教育督导、监测评价、教育教研、信息中心”五位一体的教育监测工作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对通过“区检”“国检”的县给予2000-5000万元奖励;贵州省对达标县给予1000万元奖励。

(二)经费投入先行,倾斜保障公平

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统筹城乡加大投入力度,调整支出结构,坚持“雪中送炭”,将更多资金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总投入达到1.42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36万亿元,均比上年增长大约1000亿元,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下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天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年来,天津市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和公平普惠这两条主线,通过提升干部教师素质,优化资源配置,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资料】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建议(最终5篇)

    关于我县义务教育城区校际间均衡化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县政协委员肖芳栋 案由: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种种影响基础教育均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吴鹏程 【摘要】: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断加大,发展不均衡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其中教育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10081102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义务教育方面,表现为城乡之间......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首要任务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具体措施是: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作,......

    某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5篇范文

    XX 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按照市人大常委会 XX 年工作要点安排,6 月 9 日至 1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X 带领由部分常委会委员、常委会机关党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构建教育美好蓝图从“十一五”到“十二五”,xx教育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