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少年受关爱成长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随着经济地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就我班留守儿童的教育,说说自己的做法。案例一
老师,我来当
新学期伊始,我在班级宣布要临时选几个同学担任小组长。话音刚落,便从教室后传来:“老师,我来当。”寻声望去,原来是郑毅。
郑毅是我班留守儿童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他一直由外公和妈妈在家带着。他特别聪明,可行为习惯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每一天的衣服不见他穿整齐过;上课时不时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似乎心中揣着一只小兔,总也安静不下来;下课时总喜欢和同学打闹,几乎天天都有学生向我诉说他的不是;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总是马虎行事,潦草完工;不管做什么事都是热情有余,坚持不足。上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帮助之下,语文、数学均得了93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我知道他到现在还骄傲着呢!如今,他想当组长就给他一次机会吧!于是,我说:“好的,第八小组就由郑毅担任组长。”接着我给每一个组长提出要求:“组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争取比组员做得好。首先书写要工整,作业要按时并保证质量,要给组员做好榜样。接下来的日子就看各位组长的表现了。”
第一天当我看组长的作业时,发现郑毅的作业和以往换了一个模样,字迹隽秀,看上去挺舒服的,顺势夸夸他:“好样的,继续加油!组长就要做好表率。”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但我从心里知道要让郑毅变个样,得长期坚持,不断给予鼓励。
在周五的班队干部竞选会上,郑毅又主动申请担任班队干部。由于他的体育比较好,孩子们一致推选他担任体育委员,他高兴地接受了。
尽管在检查眼保健操时,郑毅站在台前腰挺得还不是很低直,但我相信有我们大家的信任与鼓励,未来的日子他一定会进步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不时地与他沟通交流,让他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优势。当发现他进步时,给予鼓励;当发现他又要偷懒,又想懈怠时,及时给予鞭策。看到他沮丧的样子,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看,这就是你的特点,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想想你为之付出的汗水,值得吗?”眼泪在他的眼眶地打着转,我知道他心里特别难受。拍拍他的肩膀说:“相信你会从中吸取教训的,以后的机会还有很多。不管做什么事都尽力把它做好吧!”他用劲地点了点头。
“老师,我来当!”我多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这样响亮地回答。现在班级中留守孩子中有一部分特别胆小,也许是自卑使得他们总不敢自信地将自己的小手举起;也许是害羞,总是怯怯地将手举起又匆匆地放下。尤其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孩子更显得沉闷,每天看到我班的李江等孩子呆呆地坐在座位上,郁郁寡欢的样子真的好让人心疼。面对他们,我总是想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份关怀,让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欢蹦乱跳,一样阳光灿烂。每次总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们;总把鼓励的话语送给他们;总是和孩子们一起谈天说地,让他们的心慢慢亮堂起来。
“老师,我来……”我期待着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此自信,如此神采飞扬!案例二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秦明可
年龄:10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秦明可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秦明可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秦明可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秦明可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案例三 姓名:秦开金 性别:男 年龄:八岁 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
秦开金今年八岁了,在家里有个姐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秦开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秦开金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秦开金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秦开金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
第二篇: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少年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少年
——张应飞
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近年来,农村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很多南下务工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寄养在亲友处,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少年。来自中国儿童少年信息中心的报道: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少年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网上统计我们留守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放任自流,对这些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我们班主任就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任教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一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一、关心留守儿童少年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留守儿童少年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冯澄,他父母离婚以后就一直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难,为此我组织班上的同学把零花钱节约下来捐给他,并为他买书包、钢笔等必须的学习用品,以勉励其刻苦学习。虽然我们不能给留守儿童少年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这位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对生活有了自信心,也更加的发奋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
二、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少年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对留守儿童少年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我们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项宇,他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 是唯唯是诺,转身却我行我素。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我主动找他进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少年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少年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我班上的留守生大多学习成绩都很差,对此,我经常利用课余给他们单独辅导,并在班上建立了学习兴趣小组,让学习小组的同学配合老师帮助他们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经过我的努力,这些留守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张吉祥,他刚开学的时候只能考六十多分,经过我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这位学生半期成绩就提高到七十多分。这样大的进步充分证明了关爱留守儿童少年,提高留守儿童少年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五、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地方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学生胡涛,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背书快。但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很少与孩子沟通,他住在伯父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说学习,什么都给他,几百元的学习机,他当游戏机玩,很少顾及他学习以外的东西,造成他成了一个个性孩子,上课坐不稳,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乱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不爱做就不做。因为懒,成绩下降了很多,与同学关系也很差,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坐,与他合伙值日。
对此现象,我作为班主任从教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并教会他向好的学,正确引导他,耐心辅导他,培养他慢慢养成好习惯,作业天天检查,个人卫生天天促督,安排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与他伯父联系、沟通交流,由他伯父好好照顾他、鼓励他、关怀他。现在他几乎变了很多,值日主动打扫卫生,个人卫生也很讲究,东西放得有条有理、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
上面的事例表明,对留守儿童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有成效的。
总之,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少年”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少年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少年在老师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锦屏县新化小学:程良群
姓名:欧宇东 年龄:10岁
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对儿子疏于管教。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个案分析:
针对欧宇东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欧宇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
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欧宇东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欧宇东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欧宇东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爱,演绎精彩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新镇小学
李敏
一、产生背景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基本情况
张园,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上二年级时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重新建立了家庭,妈妈只身外出打工。小张园从此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六年级他来到我的班级时,我看到他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他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他问题,他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他,成了我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
三、主要做法
(一)开启心扉 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他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可他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三思量后,我决定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队会,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创造倾诉的机会。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请关爱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告诉大家什么叫“留守儿童”。
然后我说:“孩子们,不管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还是父母离异,或父母亲不健在,其中的过错都不在我们。我们可以伤心难过,但决不能自卑,有心里压力。能坦诚的告诉老师,你们是这样的孩子吗?如果是,请举手”。在我的动员下,一双双小手怯怯的举了起来。我数了数,居然有十多个。我趁热打铁,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们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大家说说吗?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张田在一片掌声中,走上讲台: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在外面打工,奶奶80岁了,做什么都很吃力,动不动就冲我发脾气,所以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放学回家后,我还做饭,帮着做一些家务。可原来妈妈在的时候,这些我从来没做过……不过我也不怕,我觉得以后到哪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
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将她送回了座位,我分明看到闪烁在她眼里的泪花,我也鼻子一酸,但我克制自己,马上请出了第二个同学。
“很多时候,我放学了,家里没人,我回家就什么都不做。有时候回家,妈妈在打麻将,我就跟着妈妈,在麻将室做作业,做不完的,回家后太累,就不想做了。我特别想我的爸爸”(他爸爸很早就去世)……说到这里,他有点哽咽,用牙齿咬住下唇,不住的用手檫眼睛。我知道再说,孩子真的要痛哭了。我让他上位,可他一到座位上,就趴在桌上抽泣起来。
张园:爸爸妈妈都不在我身边,我好想她们,我只希望她们能在我身边……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都踊跃上台吐露自己的心声。孩子毕竟是孩子,坦坦荡荡,一览无余才是她们的本色。她们的心里是无法承受那么重的负担的,只是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卸下而已。
我没有勇气再听他们说下去,转身借收拾讲桌,抹掉那不争气的眼泪。调整好自己后,我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说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为没家长管制。也有的说自己以前总觉得生活很苦恼,但现在想起来,有爸爸妈妈陪伴,其实自己很幸福……
彼此理解与宽容,互相帮助和进步,有了这种平等,和谐,没有隔阂的班集体氛围,不是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吗?
班会课结束了,孩子们都离校了,但我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孩子们孤独,无望,茫然,彷徨的眼神不时浮现在我眼前,学习没好习惯,生活没好规律!一双双含泪的眼,一颗颗内敛的心,刻入脑海,痛彻心扉!如何填补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我努力思索着……
(二)有的放矢 增强信心
为了让小张园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他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他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我有意识的让他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他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期末考试,他的成绩直线上升,一跃而名列班级前茅。
有一年的“六一”,学校要编排文艺节目,老师为了培养他的自信心,有意将他送去参加。天气炎热,其他孩子练一会,休息一会。可他并不这样,而是利用休息的空当,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豆大的汗珠从他额上落下来,可他浑然不觉。终于,在“六一”文艺表演中,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老师的特殊而不留痕迹的关爱,让张园信心倍增。他什么活动都想参加,演讲、舞蹈、绘画、作文等,他从不放过每一次能锻炼自己的机会。
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四、成效及反响
老师的关爱加上张园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他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还是学生会勇挑大梁的干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
2013年10月31日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学生的情况: 姓名:石航源 年龄:10岁 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个案分析:
针对石航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石航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
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石航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石航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唐虎虎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