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乡村教师的师德
用心谱写爱的篇章
春蕾幼儿园
陈丽芳
点滴中踏实奋进、挑战中努力成长
她是平顺县春蕾幼儿园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她谱写的音符简单,但却清纯、温馨而深情;她从事的工作平凡,但她却仍以拥有这份平凡而骄傲。她,扎根于幼教事业已近26个年头,把青春洒满了春蕾幼儿园,用慈母般的爱心温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用爱心托起明天希望的太阳。和孩子的相处使她保持着一颗童心,而工作让她成熟,所以保持着一颗童心、历练、强干、激情、认真负责这些特性渐渐都附加在了她的身上。
悉心经营自我发展的空间,勃发青春跳动的节奏
一、关爱孩子、真情育人
爱心是动力、是源泉。在她的眼里,班里没有难看、调皮、笨拙的孩子,她关爱每一个孩子,努力营造互助而善解人意地班级氛围,用爱心赢得幼儿、家长的尊重和信任。班上有个叫佳佳的女孩,平时活泼可爱,可是有一段时间表现的在集体面前从不愿开口,脸上一副忧愁的样子,她发现后,进行家访原来父母正在闹离婚,使孩子有了心理压力,她一方面与父母沟通,另一方面为佳佳创设与人沟通的机会,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在循循善诱下她终于笑了,进步了。作为一个骨干教师,感到责任的重大!这就要求我不仅要乐学,而要博学,在业务这方面要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她努力学习《指南》,及时和领导交流最新的教育动态,研读优秀期刊,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并将新的理念及时传达给每位教师。每次大型的活动从设计活动方案到组织观摩再到经验交流,效果的反馈,场地的布置这些都需要我去思考,既要让活动有成效,又要促进教师成长,绽放每个人的优势,确保活动圆满成功,工作以来精彩纷呈的大餐:建构游戏、情景剧、一日活动的组织、轻器械操、班级特色展演,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了我们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作用,也带动辐射着全区的幼教发展,更为不同特长的教师提供了展示了自我的平台。
耐心营造服务育人的氛围,唱响优质教育的旋律。
幼教工作需要用爱作支撑,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记得她带小班时有个小瑞的小朋友,走路不稳。刚入园时,情绪一直不很稳定,不是掉眼泪,就是不好好吃饭。她每天早上热情地蹲下和他打招呼,牵着他的手去拿玩具,邀请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耍,消除他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每餐饭耐心地喂,慢慢地他看到我就露出灿烂笑容,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穿鞋。老师和小朋友要帮助他,他不仅不让,还大声的说:“我会穿,我自己穿。”有一天他拉肚子,一下午拉了三次,我帮他换了三次,为他打来温水擦洗,抱着他轻轻揉肚子,帮助消除痛苦。当他妈妈来接他时,看着干干净净的孩子以及洗干净的三条裤子,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后来母子两人每天高高兴兴的来到幼儿园,再也不是那付哭哭啼啼的样子了,他妈妈说:“非常感谢老师,是你们让我能安心的工作,是你们让孩子快乐的生活。”在与幼儿的朝夕相处中,她们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使我对他们更加热爱,体验到做一名幼儿教师的自豪和快乐。在活动中,她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寓目标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除了做好幼儿园的本职工作,还要积极参与各项市区级活动,每次参加教育局举行的技能大赛、送培下乡,帮扶青年教师等活动,忘不了2016年刚刚的市级送教下乡活动,她指导小翟组织区域活动,这对她是一次挑战,从活动设计到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到活动的组织,一遍又一遍,改了又改,材料换了又换,这是代表幼儿园实力的事情,也是展示实幼的时候,她第一次感觉到了包袱的沉重,看到了昔日的自己,活动当天我比她还要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中历练,我和她都有了颇多的收获,活动当天专家团队对实幼进行了肯定,对活动给予了肯定,对年轻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我想新教师能有这样的锻炼和成长机会,是自己一笔不小的财富。
乐奉献,播种爱心才能收获希望
她的幼教生涯始终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走过来的,没有半点懒怠,没有半点退缩,有的只是满腔的热情、奋进的脚步、大胆的创新,有的只是她对这片沃土的深深眷恋。多年来,对工作,她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对孩子,她付出了全部爱心;对同事,她助人为乐。工作中,不论重活、脏活、累活,还是加班加点,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谦虚、积极、进取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在多年的工作中她获得了以下一点成绩:
2011年荣获山西省“山晋名师”;2012年荣获平顺县“劳动模范”;2011年6月成为长治市骨干教师;2015年被评为省级省级平安家庭;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在荣誉面前她从不骄傲,而且会更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去感化孩子,更用心去耕耘这方希望的土地,不断滋润幼儿渴求知识的心田。
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她会更加珍惜这份幼儿教师的工作,我想她会将这股奋发向上的劲头有增无减,一如继往,兢兢业业搞好本质工作,不断探索科学育儿的道路,撰写幼教经验,坚持加强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在这耕耘的岁月里不断提高,不断进取,脚踏实地的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上以新的姿态展示新的面貌,创造新的业绩。
第二篇: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我身边的师德故事
今天,我要用朴实的话语讲述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山西省优秀班主任、潞城市最美教师王和平老师。
王老师是纯粹的,纯粹到心中只有母爱般的声音;王老师是富有的,富有到桃李满天下;王老师是神奇的,神奇到他拥有很多学生的心声。每接一批学生,他必走“三步曲”:一是进行一次谈话,增进师生之间的信赖;二是进行一次家访,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三是建立一本台帐,及时把握学习潜能生、品行滞后生、家庭困难生的发展情况。王老师经常说讲台下,他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更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海洋。
翻开王老师的教学随笔,扉页上深情地写道:“我来自农村,知道培养孩子的不易。在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在指责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卑;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在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我没有任何理由疏忽任何一个孩子,懈怠任何一位家长!”每年新年,他总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如雪花般寄来的信件,每一封信都让他感到幸福而温暖,王老师说那一刻他被幸福填得满满的,他把XX年除夕之夜,在新年零点钟声敲响之际,学生小雅全家发来的短信,视为最珍贵的一份礼物:新的一年,愿幸福、健康、平安每一天!小雅全家贺!他感动,是因为他的学生小雅现在已经读大学了;他感动,是因为他与学生小雅及家长之间曾发生过不愉快。而他们彼此,都曾用真诚消融着心中的那层薄冰。
小雅是他多年前任教的一个学生。接班前,学校领导就提醒他,这个班级的学生家长对学校里的事特别关注,你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但是,事情偏偏就在他慎之又慎的时候发生了。那天早上,他正在与学生一起打扫,校长走到她跟前,和颜悦色地说:“你们班上的班长谁做了?”她说:“是小梦”。(小梦是同办公室一位同事的女儿)。“你们班是谁参加大队委员竞选了?”她说:“是小梦!”校长又说:“昨晚上,小雅一家打电话给我,反映你做事不够民主,情绪很激动,他们说,如果老师就这样搞下去,那我们孩子上学还有什么积极性!你要注意与前任老师之间沟通。”
他没有因为小雅的家长是他所任教的所有学生家长中第一个向领导打电话反映他问题的家长而从此对他们心怀怨恨;他没有对坐在班级学习的小雅带有半点偏见;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教育的公平:他把班长职务轮流担任,由大家公开推荐,很快,小雅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上了班长;他在小雅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对小雅的欣赏。有一次,班级要布置教室,他让学生把画好的画用镜框裱好带到教室,小雅带来的画最大最美,他请学校的木工爷爷把画挂在教室里,并且希望全班学生都能像小雅那样热爱班级,热爱班级的荣誉。课堂上,他很郑重地让小雅站起来,说:“请你把老师的谢意,把全班同学的谢意带给你的爸爸妈妈,你愿意吗?”小雅大声地说:“我愿意!”当时,她真有一种要流泪的冲动。从此,小雅看他的眼神变得温和了,小雅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了!他知道,小雅的心,又一次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又一次与他进行了的零距离的交流。王老师说,他感谢这个误会,感谢这个美丽的误会,它让他依然以一个美丽的大朋友的身份珍藏在一个孩子和家长的心中。
亲爱的同行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这些不起眼的件件小事中蕴涵着这些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最喜童心,因此选择小心呵护;最喜纯真,因此选择细心留驻;最羡童年,因此选择用心聆听。这就是王老师,试着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他成功了。爱心让他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玫瑰,都是美丽可爱的天使,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爱心,让这个平凡的教师在教育这个百花园中变得最美!
熟悉王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热情的人,热情得令同事和家长啧啧称赞!他认为,对待家长要诚心诚意,XX年,他指导青年教师韩文娟执教全区公开课,取得圆满成功;她指导刘旭丽老师参加全区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荣获一等奖。他始终认为: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会春色满园!
第三篇: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作为一名教师,为开展学校新课改工作、优化课堂教学,跟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联相结合,对新课改进行深入的研讨。深入教育教学,没有满足自己的成绩,每学期周到准备上了1-6节课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在教研组里开展的教研活动中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大家共同探讨汉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把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讲解给新教师听,积极为老师们破解难题,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对组内的年轻教师进行以新课改、素质教育、管理班集体等为专题的讲座,把毕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带班经传授给了新老师。
作为学校汉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始终不忘的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精益求精,才能成为优秀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层次,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该教师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加强自己的汉语及业务学习。思想上,认真学习了教育理论,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新课改的有关文件,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思想,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并加以实施,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创新理论,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严守师德规范。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结束了传统教学方法,尽量用新课改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负责的教学任务,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强了给参加内地高中考试学生的辅导工作。特别是重视“双语”的教学工作,提高双语班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命脉。我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学校管理方向,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了业务工作水平。一个学校办得好坏教育教学是关键,学生是否能刻苦学习,是否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是否能不断探索、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等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都与管理教育教学的领导密切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教研活动是载体,课改教研是先导,为开展学校新课改工作、优化课堂教学,跟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相结合,对新课改进行深入的研讨,深入教育教学。没有满足自己的成绩,在各个教研组里开展教研活动,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篇: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甘做春风化爱雨,情系孩子献终生”。杨慧广老师认为教育是一项铸就心灵的工程。他相信没有爱的教育就如一潭死水,不能称其教育。他认为教书不能教死书,死搬硬套是没有用的。于是,他让很多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得到了阳光般的关爱,又让更多后进学生如阳光般灿烂。
在王里堡寄宿制小学,学生来附近各个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多,2014年秋季开学时,一个瘦骨嶙峋、遍体连伤,身体不健康的孩子——李杰来到了学校。从教多年,这样的情景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孩子的奶奶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几年来,孩子的妈妈下落不明,爸爸在外打工,从未给家里寄过钱,我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还要来养活这个孩子,照顾他的弟弟。”更麻烦的是,孩子还得了多动症,上树爬高,对别人动手动脚,招事惹祸,身上天天都会增添新的伤痕。同学们都疏远他,家人都失去了信心。
这个失去父爱的孩子还没有融入到班集体之中,但是他已经进入到了杨老师的心里。杨老师一直关注着、思索着,寻找着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有一次,李杰又和同学吵架,气得整天不说一句话。杨老师像慈父一样理解他、劝导他,让他把心中的苦闷倾诉出来。多次接触后,杨老师发现了李杰学习障碍的根源,主要是缺少鼓励、缺乏父母的关爱。于是杨老师和他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与班长形成结对帮扶;经常在班上对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在课堂上和其握手进行沟通、鼓励;空余时间,杨老师还主动与其父亲取得联系,让他们与孩子经常联系。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剩下的一段时间,杨老师总是寻找各种机会和理由找李杰谈心。然而他当时是一位代课教师,家中贫困,妻儿无助,还有十几亩田地等着他去耕种。但是教师的爱心信念又一次支撑着他,杨教师放下了自己繁忙的农活,千方百计挤出早晚空隙时间,找他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像春风吹散了他眼前的迷雾,像细雨滋润了其干涸的心田。就这样,李杰同学多动症改了,道德品质提高了,学习成绩大胆提高了。
杨老师就是这样把自己最真诚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学生,他对学生的爱如阳光般灿烂,爱心滋润每个孩子的心间,让阳光沐浴每个孩子成长。多少次风雨中他护送学生涉水过桥,多少次他为留守儿童做饭做菜。他就是孩子心目中最亲近的人。在他的心中,每位学生如金子般闪光,他就是一个淘金人,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会发光的金子。
杨老师用爱心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用真情浇灌着孩子幼稚的心灵,用智慧呵护着学生成长的生命。留下的是跋涉的脚印,留下的是桃李的芬芳。他用挚爱铸就了师魂,用执着绽放了希望,用残疾的身躯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第五篇: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记身边的老教师杨改兰
武乡县故城学区东良小学 李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曾经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教师行业,又有人认为这句话过于夸张。我要说的是这毫不夸张,现实中不乏奉献到老的教师,我的身边就有一位,她就是东良小学教师杨改兰。
之所以熟悉杨老师,是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乡镇,机缘巧合,现在又到同一所小学任教。她的过去和现在我都非常了解。杨老师出生于教师家庭,她的父亲从普通的一线教师做起,教书、写作,一直到老。我想是这浓郁的书香氛围感染了杨老师,于是她也从事了教育事业。
我还记得小时候经常见到杨老师,她在一个小山村任教,代着四个年级的复式班,一呆就是近十年。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各科课程都开设,辛苦自然不用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成绩卓然,家长和领导都有目共睹。县里的教育现场会曾经在她的小学校开过,她多次外出讲公开课,参加各种竞赛,所获荣誉有很多,最高有市级模范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这样的荣誉在二十多年前的小县是屈指可数的!我记得当时的市委书记下乡调研的时候曾经专门去看望她,可见当时她的知名度。
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教师,放在现在,应该是到处去讲学或者到教研室搞教研。但是杨老师始终没有被名利的光环所累,一直坚持奉献在教育教学一线岗位上。就在今年,即将退休的杨老师仍旧在我们学校代着毕业班,代着几门主课,代着班主任,关键还是像当年那么认真负责。我们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校住宿,于是杨老师就充分利用生活间隙给学生补课。春天,我常见杨老师下课后急急忙忙回宿舍,边做饭边看教参备课;夏天,我常见杨老师在柳树荫下给学生解疑答惑;秋天,我到杨老师家串门,常见她在午餐后给学困生补习功课;冬天,我路过她的教室,常见她不下课,学生做操她批作业,学生补作业她辅导。为了与时俱进,她买了笔记本电脑,戴着老花镜,常常整夜整夜在电脑上学习、备课,敬业精神令所有认识她的人敬佩不已!就这样,无论是平时在全学区排名,还是小升初毕业考试全县排名,她所代的班级年年成绩优秀,届届名列前茅。
学习成绩好仅仅是杨老师的一个“小目标”,她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她注重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每次举行集体活动,杨老师都会认真对待,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努力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材施教,她的班里有个学生天生智力有点弱,不说话,杨老师偶尔发现他喜欢花,就教他养花。这个男生每天给花浇水、施肥,慢慢的,笑了,说话了,开始懂得读书写字了。杨老师的教室里也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发光发热就要损耗自己。因为长期饮食不规律,杨老师患了胃病。曾经住院治疗,但仅仅两个月后她就重返岗位。有人劝杨老师别太辛苦,说都快退休了就别要强了。杨老师反驳说:“我这不是要强,是应该的呀,为师一天就理应为学生负责一天。我快退休了,但孩子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不能让孩子们在我手里耽误啊!”多么朴实的话语!我想支撑杨老师终身奉献的信念就是她对学生朴实的爱啊!
当前名师比比皆是,有谁知道,在山西的一个偏远山区还有一位曾经的“名师”在发出她最后的光,去照亮学生前行的路?这一缕芳华不仅照亮学生,更感染身边的教师,杨改兰老师的高尚师德就激励我前进!我由衷地敬佩我的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