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检查小结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检查小结(第四组)
为了更好地发现典型、推广典型,推动我县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5月25日—27日我局党组成员和部分科室领导及各乡镇业务校长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全县160所保留完小进行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检查、评估,现将我组对部分乡镇的校园文化建设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体情况
1、各校都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布置落实,措施得力有效,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禅堂乡司庙小学制定《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坚持“因校制宜、各具特色、内涵丰富、整洁优美”建设理念,采取“六动”(即文件启动、会议促动、目标拉动、督查推动、标杆带动、观摩联动)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制定“校园布局合理化、室内布置个性化、校园绿化田园化、校园美化特色化、设备设施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的建设目标,校园文化建设载体活动做到“五有四定三落实”(即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有安全保障;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落实经费、落实器材、落实责任),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效开展;浍沟土山小学、尹集圩疃小学、韦集单圩小学、渔沟侯胡小学以加强中小学后勤环境卫生管理为突破口,把学校环境卫生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两基”巩固提高结合起来,组织教师们利用节假日期间行动起来整治、美化校园。坚持“净化巩固、美化推进、文化提升”的原则,上下齐抓共管,整体推进。从总体来看,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上挖掘最深的是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较高、工作措施得力、成效较大的是渔沟中心小学、禅堂司庙小学。特别是司庙小学在读书活动方面坚持以古诗文朗诵为特色,并自己整理印制了司庙小学古诗文集萃作为校本教材。
2、多数学校能联系本校实际,制定方案、规划、年度实施步骤,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硬化、知识化等建设。所查的学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校园整洁美观、校舍窗明几净、走廊教室宿舍布置清新朴素,处处体现育人氛围。如:渔沟中心小学、浍沟土山小学、禅堂司庙小学、尹集圩疃小学、韦集单圩小学。
3、各校都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创建“特色学校”“文明校园”结合起来,如实验小学的师生字画展示;禅堂司庙小学的古诗文背诵;韦集单圩小学的小记者站等彰显了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
4、各学校都能结合实际,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农村学校田园化的特点。并能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文明风尚的感染和先进文化的熏陶。如实验小学的“体育艺术节”、“十佳好少年”评选、“江淮好少年”评选、“福娃爱心传递”,浍沟土山小学利用“五一”“六一”“十一”和“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等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系列教育活动;浍沟镇郭沟小学的感恩父母教育活动,司庙小学的每日一语,渔沟小学的第二课堂活动等等诠释了校园文化的本质。
5、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能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调动师生建设学校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建设,在建设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如禅堂红山小学在校长的带领下平整新建校舍门前场地,学校变化很大。韦集杨马小学、郭沟小学大到校园的平整、粉刷、美化、绿化,小到班级、走廊、墙壁、宿舍的布置,无不充分体现了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乡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由于起步晚、财力不足,整体工作明显滞后于其它乡镇,如尹集李楼小学、韦集杨马小学、禅堂红山小学。
2、有的学校校舍整体布局不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经济绿化区划分不鲜明,相互交叉,极不利于管理。
3、校园文化建设有的学校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不注重非物质文化的建设,部分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仅局限于校园的硬化、绿化、美化上,对校园文化建设中极具内涵的校园精神的培育、制度文化的建设和载体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认识不到位、意识不强,在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方面做的不实,学校特色培育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4、部分学校对校园文化所倡导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的定位不准确、脱离实际,有的甚至出现内容上的偏差。检查中发现有的校长不知道学校的校训、校风,教师不知道教风,学生不了解学风,“三风”建设只停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5、部分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过多的依赖和借助于商业装修,不符合学校实际。没有充分发挥师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创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学校都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我县小学校园文化品位在发展建设中不断提升。
第二篇:校园文化检查小结
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九月“校园文化”检查小结
一、校园文化建设亮点:
(一)用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的文化建设秉承“德以明礼 学以求真”的校训,在校园处处渗透“礼”文化,将校园文化建设视为师生共同创造的成果,共同成长的途径。
2、校园文化建设既重“礼”又重“学”,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在墙面上挂画、标语、口号,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善教乐学的校园生态,让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得到浸润,由内向外散发文化气息。
3、校园文化建设不盲目攀比,不追求气派奢华,都是师生原创。
(二)用丰厚的思想、丰富的活动展现校园文化
1、进一步解读和提炼了学校办学文化精神。提炼了办学口号(辅学生成长之路、奠学生成长之基、树学校精品之牌)的办学理念,“全方位、全过程为师生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设计了校徽;对学校文化关键词进行解读。
2、紧抓三个关键词(生态、生活、生长)为学校文化奠定基础。开展了小组文化、班级文化、学校文化三级建设。
第一、开辟了学生展示的各种园地,设计了校园图书角、学生作品展示等。挖掘“图书馆”、“手工吧”、“科技室”等功能室,使学校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园地。
第二、显著特色是走廊文化是大餐。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来布置,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起到耳闻目染,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班级文化展风采。每个班的班名都是班名、班风、班训,都呈现向阳、积极、向上的一面;厕所文化有特色,起到时时处处都育人的作用。
第三、办公室文化成主流。办公室记事、秀秀我的幸福、快乐一家人、教师办公室文明公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展现了老师们丰厚的文化底蕴。
3、重视无形的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学校的和谐文化;教师队伍的奉献文化、反思文化、学习文化、执行文化、团队合作文化;师生的活动文化、社团文化、礼仪文化、创新文化;班级小组自主管理文化等等,从而真正让学校文化体现在师生的举手投足间,体现在师生的良好精神状态中。
二、校园文化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个别班级的班级文化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充实;
2、各楼层的主题还需要进一步凸显,需要整改;
3、班级黑板报错别字有出现,需要立即修改;
4、各班班牌需要及时跟换。
2018.9.30
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
第三篇:灵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小结
创建文化校园提升学校品牌------灵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小结
我校在2012学年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并认真按照镇教管组的文件要求和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同学的大力支持,使得我校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现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路、统筹规划、有效实施学校文化建设
1、成立专班
2、制定方案
3、组织动员
从方案制定开始,我校从校长到老师、学生,全都动员起来,在每周的行政例会上,校长多次提到我校开展文化建设活动的必要性。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富有文化蕴含的校园氛围 我校在活动开展上,采用了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教室里。全校十二个班组织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让每一个班自由展示本班级特色和文化氛围,再由学校评委打分,选出一二三等奖在学校宣传并组织参观学习。
另一种则是通过文化橱窗、走廊、楼道和校园内围墙作为展示平台。对象则是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用语的征集。在展示的过程中,体现了学校各部门的精诚团结、合作意识,突现了
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参与意识。
(三)几点体会与思考
1、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思想文化建设的大战役,有什么样的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2、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从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3、大力倡导学习文化。我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使教师在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中重新创造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楷模,使校园文化成为具有生命活力,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文化。
4、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明氛围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它体现于学校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现象之中,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物质、制度、文化和行为的积淀,是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继承、积累,又要不断扬弃、创新,与时俱进。
5、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分批建设,逐步完善
6、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于学校发展的滴滴点点,体现于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需要全校联动、全员重视。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工作,虽然人力、物力有限,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们还需要花更多的功夫、下更大的气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们的工作还有较大的困难,比如学校的人均空间太小,一二年级教室还很简陋,教师办公室拥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太少,各项经费紧张等,我们的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披荆斩棘方为拓,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建设更加丰富生动的校园文化。因此,我校将以本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校园文化的发展。
白螺镇灵光小学
2012年12月3日
第四篇:过埠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小结
博爱无边 爱心无限
--过埠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小结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2015年教育局要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一校一特,一校一品”。为此,学校加大投入,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学校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底蕴不厚的问题,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程,成立了以校长麦著进为组长,工会主席王南燕为副组长,全体行政人员、各班主任为成员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二、特色鲜明,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通过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确立学校校园文化以“博爱无边、爱心无限”为主题,以“爱国”、“爱家”“爱校”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建立了文化长廊,设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风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校训等板块,力求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成为知识和教育的载体,把教育的目的和知识文化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教师和寝室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班级和寝室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师生共同参与、自主设计的班级和寝室文化独具特色,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教室的每一扇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和展示才华的天地。学校还在教学楼的走廊等地张贴了名人画像、名言格言、《三字经》、《千字文》等,加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
三、注重激励,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为此,开辟了“班级之星”、“最美教师”等板块,让榜样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也让学生明白榜样就在身边,成为鞭策自己和激励他人的力量。
第五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心中有爱
目中有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学问该如此,打造学校文化亦当如此。
石化小学学校文化主题是“博爱成人
博学成才”。围绕这一学校文化主题,我们提炼和确立了“有爱就有希望”“做用心的教育”“成就会学习的孩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多个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并努力围绕这些要素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心中有爱,目中有光。
博爱,广泛地关爱所有人。《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三国魏曹植《当欲游南山行》:“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宋欧阳修《乞出表》之二:“臣闻愚诚虽微而苟至,可以动天;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有人说博爱是舶来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其实在中国战国时代墨家就有“兼爱”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我们使用这个概念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使其赋予时代精神。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儿童少年,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儿童少年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博爱是一种宽容。作为教师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要善于体谅、理解有过错或不良行为的学生。所以出现过错,问题原因不全在学生自身,常常是成长环境使然,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改变逐渐得到解决。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让贫困家庭、流动人口、不完整家庭的子女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有平等的竞争起跑线,这一要求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科学地评价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在关爱的前提下对评估对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能发现他们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闪耀点,看到其积极的态度,挖掘其潜力,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准时间、场合,让评估起到正效应,并可以长期起作用。出于对学生爱心和责任心,要少用横比,多用纵比,激励要常用,但同时要慎用。
博爱是实际行动,是教育者的模范行为,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语言、声调、动作来体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概莫能外,这些发自内心的虔诚尊重和珍爱,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靠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的博爱氛围,造就有博爱精神的新一代。
因此,博爱的教师不仅有胸怀,更有情怀。我们基于“博爱”文化,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师德活动,创设学校的办学品牌,做最用心的教育。
博爱是一种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中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人的潜能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释放发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这里没有岐视没有压抑感。竞争是促上进的手段,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博爱是耐力和毅力,儿童少年成长是个过程,是量的积累也可能出现反复,因此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所以,我们的“石化少年特质”这样提倡:身正康健,品正行端,心怀感恩,善良乐观,责任担当,创新实践,腹有诗书,志存高远。
“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任。“爱”产生的背后就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驱使人们为了“爱”而进取。因此,爱的教育使人目中有光,这束光是打开人的心灵之光,是高于精神之上的灵魂之光,它促使人思考自己的价值,探寻世界的意义,最终走向一种信仰。它之于教师是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之于学生是成为一名造福人类的全人,这也就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
二、万物引领,课程推进。
《说文》释义,博学:“博”,大通也。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礼记·中庸》论学之道首起即为:“博学之。”
博学,我觉得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而且,博学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博学还是一种美德,其好处在于使人明事理。
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它涵盖两个层面:作为教师,应为学识渊博,做研究型、创新型的教育者;作为学生,应为广泛学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学校之于博学,当首推课程建设。
小蜜蜂勤劳、善良、团结、智慧、奉献、自律等精神,正是我们学校“博爱”文化的真实体现,我们把蜜蜂作为学校吉祥物,同时也开展“蜜蜂”文化课程的研究。蜜蜂,博采众长,博物君子的形象给了我们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灵感。我们寻蜂,习蜂,识蜂,追蜂,观蜂,诵蜂,说蜂,演蜂,唱蜂……蜜蜂文化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之中。比如语文的绘本教学、诗词鉴赏、片段写作、纪录片观看等课型都充满着蜜蜂元素;科学、数学课堂上的“遇见小蜜蜂”,通过调查、测量、计算,进行蜂巢猜想,走进蜜蜂的大数据时代;博物馆课程让学生了解蜜蜂的一生、中国蜂分布、世界蜂布局、蜜蜂生物圈;体育课中,学生们通过蜜蜂的游戏体验采蜜、合作酿蜜等。蜜蜂采蜜,是酿造甜蜜的事业,我们教育和培养学生,也是在进行一场甜蜜的事业。希望学生在蜜蜂文化课程中探索到的“甜蜜”,不仅融进学业,而且融进生命。当然,蜜蜂文化课程我们还做得不够细致,更谈不上完美。今后我们将在万物启蒙课程模式的引领下,继续把蜜蜂文化课程做深,做细,让它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落地的保障。
除此之外,在区域好课程的带领下,我们也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课程。从最初的1.0版——唯教材教,到开展了国旗下课程、公众力演讲课成、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以及四季生命成长融合课程的2.0版,再发展到如今以“万物启蒙”为引领的“枣香悠悠”的3.0版,我们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努力尝试,不断进取。我们也相信,在万物启蒙课程建设的开发中,势必会促进教师广闻博知,必定会引领学生博学成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因为自身的原因可能还会有配置还不是很高的情况出现,但是我们会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人性管理,制度规范。
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我们明白,要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操守,在制度之外,还得靠文化,刚柔并济,方得始终。
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即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法治校就是刚性的制度管理,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学生行为规范统一,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意思;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德治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其实,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在于他们的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所以,以德治校的柔性管理就是通过管是为了不管,达到由他律到自律。使人们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创新和创造,拥有乐业的空间,这才是学校管理的高境界。
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文化管理,都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量入为出、合理运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如何管出实效管出水平,取决于领导者的办学水平、自身素质、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刚柔并存。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又有适当的感情投资,才能管而不死,较好地调动师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研究学校的制度文化,以制度为底线,使刚性的规章制度与浓郁的人文氛围有机结合,使制度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
实施民主化管理。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校长要积极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学校制度建设有备而为,形成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职能,及时吸纳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保证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学校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可谓是让校长挠头的事,在“僧多粥少”的现实面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参与作用,让他们参与意见讨论、制度制订,然后对照各项考核细则进行自我打分排名,学校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定。通过完善的制度减少人为的因素,学校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能。
围绕“德”文化,学校注重教师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我们倡导教师树立敬业、民主平等的新风,融入师德感情。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教师要培养六种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关爱学生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道在我心,一以贯之”的“匠人精神”,甘于寂寞的坚守精神,这些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得以弘扬。其次,积极推进“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研讨课”“优秀课展评活动”来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行“私人定制”:推进“青蓝工程”(青年)“破茧工程”(中年)“夕阳工程”(老教师)帮助教师树立发展方向,开展三笔字、师德演讲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共赏经典影片或者教育故事,分享感受。校工会组织教师进行教职工运动会、元旦晚会、篮球比赛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增强团队精神,培养集体意识。开展为每一位教职工过一个暖心的生日活动,校长亲自给每一位老师写生日祝福卡,送上一束鲜花,一个蛋糕。
同时,我们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为教师办实事,从精神上激发教师的真情实感。尽可能改善教师办公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校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工作的凝聚力,学校成为真的正教工之家。学校的“暖心工程”让每一位教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创设了和谐的人文化管理。
学生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人格化,多元化。作为学校另一个主体的学生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除了相关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制度管理,我们更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了《石化小学文明公约》,同时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向善向美向上。为了更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发展,我们开展“石化之星”的评比,从学习到生活,从习惯到做人,从课堂到课外,评价的角度多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选“新时代好少年”活动,鼓励学生力争上游,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同时,我们修改了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实行多角度、多层次评价,从更全面,更个性的角度来反映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成长。在这方面我们最突出的做法就是家校合作,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的多元评价形式。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每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孩子的生存背景、生活样式、生活故事是最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学校要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交流。我们要让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的同盟者,他们应该是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共同成长者。
四、打造环境,熏陶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我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打造文化校园。
1、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墙面的布置
2、让每本书都有读者:读书吧
3、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芬芳:椅子(孩子们读书,聊天),树叶文化(设计中)每到秋天,校园中的白杨树叶落满操场,孩子们在落叶中嬉戏、玩耍。因此,我们想把树叶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叶子文化。
4、让每个班级都温馨:教室文化墙的建设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的灵魂,是照亮学校发展的那束光。它体现着学校领导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它表达着师生家长共同的愿望和憧憬,它描绘着学校自主发展的美好蓝图。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环境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又要注重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使制度文化具有护航学校深层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注重学校精神文化的形成,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激发全校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