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科技大学 北科大 2005年普通教育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www.xiexiebang.com
北京科技大学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430 科目名称:普通教育学 适用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满分150分,统考生答一、二、三、四题,单考生答一、二、三、五题)
一、你是如何理解“现代教育”这个概念的?(30分)
二、为什么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0分)
三、为什么说“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都有片面性?(45分)
四、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德育的重要性?(45分)
五、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德育的改革提出了哪些挑战?(45分)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www.xiexiebang.com 参考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教育学
一、你是如何理解“现代教育”这个概念的?(30分)答:现代教育是从资本注意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教育的概念。(1)“现代教育”的基础 ①现代教育的社会基础 现代社会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界定现代社会及其特征,是确立现代教育特征的主要依据。现代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既要依托于现代社会,受现代社会诸多要素发展程度的制约,又要服务于现代社会,促进现代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构成现代社会的要素很多,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人口以及社会环境、婚姻家庭等。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及其诸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②现代教育的哲学基础 哲学对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首先表现在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哲学既具有反映一切事物普遍规律的超越性,又具有反映不同事物特殊表现的具体性。哲学对教育实践的预见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前要思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步骤,哲学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一种理论与方法,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为教育实践提供一条恰当的思路。哲学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还有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另外,哲学对教育实践还有选择和规范功能。③现代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现代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教育必须自觉地以心理学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必须自觉地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现代教育将会失去它的特有的本质。第二,要博采众长而不固执一端。第三,心理学的新发展和元认知的提出。第四,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争是其主线。(2)“现代教育”的特征 ①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 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之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践。以往一切教育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广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再一个基本特征。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这一基本特征与前一个基本特征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一起,乃是现代教育两个带根本性的特征。其他一系列基本特征都是与它们密切联系着的,甚至是派生的。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教育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实践基础,就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越来越科学化,依赖于科学技术又为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沃土。正是科学技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结起来,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样,没有科学技术的教育就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发展他们的体力。不仅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具有强烈的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www.xiexiebang.com 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的充分的发展。④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教育民主化首先表现为教育普及化。“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要求的一个具体口号。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也导致教育法制化,产生和发展了教育法和教育绿科学,以法治教。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再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由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教育民主化与民族化、国际化的关系也是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⑤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首先是社会力量。社会向教育频频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是教育发展强大的根本的动力。国际教育竞争和合作也是前所未有的力量。科学技术不断发明革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也应用到教育中来,甚至成为教育的一个专门领域,教育技术也发展起来,这也是现代教育所特有的现象。⑥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现代教育逐步发展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是它的又一基本特征。首先是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逐渐凸现的重要表现就是大教育观的诞生。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逐步突破封闭性,而且表现在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不再是封闭的了。现代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性越来越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方面相互依存,联系越来越密切。⑦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比中世纪封建性的教育一天天增强和扩展其功能,越来越多地“释放”出它的能量。把功能局限于狭隘片面的范围甚至削弱自己功能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教育功能取决于教育的内外部条件,是发展、变化、形成的,是统一发挥的。⑧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代教育的再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社会地位经过长期量变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质变。在教育史上,也在一般的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种情况,即教育不再老是扮演追随者的角色,而是变成了先行者。教育先行由可能变为现实还要有教育思想的条件,就是思想要对于客观历史进程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改变观念。⑨不断变革——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不断变革逐渐成为它的本性和存在形式。不但教育自身变革而且成为变革社会的因素。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不断地急剧、深刻地变革着。教育外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有利于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教育内部结构和功能往往迅速失调,急需及时调整,并固有一种不满现状——自我改进的冲动力量,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推动了教育不断变革。⑩理论自觉性越来越提高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理论自觉性日益提高。它是理性水平的实践而不是感性水平的实践,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活动而不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如果停留在感性活动、经验水平上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二、为什么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0分)答:中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标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德育排在首位。(1)五育的概念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www.xiexiebang.com ①德育是教育著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和世界观,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德育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因而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智育的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给予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使他们具有运用知识于实际的本领,发展他们的智力。智育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和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智育同样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体育的任务是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教授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或幸福地生活都离不开强健的体魄,所以体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知、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和追求美的能力,发展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美育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它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⑤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是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在普通学校里加强劳动技术教育,这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的潮流,人们已普遍意识到,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五育的关系 ①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五育并举,德育先行”的口号已经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进入了新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给人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冲击,使我们的教育更具世界性,给学校德育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因此任何时候,德育都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并起着对其他教育的领导作用。②智育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学业是学生发展的基石,它是学生和谐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发展学生的学业,不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它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教育活动中,学业的成败,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成绩问题、分数问题,其中蕴涵着学生的身心问题、人格问题,因此,学习活动是学生和谐发展的主要渠道,以学习活动为主要载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③体育则是锻炼学生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学习和工作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为了给学生的其他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体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④美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空有知识,而不能发现知识所带来的美,并且去感受欣赏这种美,显然也是不健全的人才。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⑤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一切普通劳动,无不闪现出智慧的光芒,折射着教育艺术的光辉。总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www.xiexiebang.com 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将各育有机地联系和统一起来,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有可能产生和发展,也只有将其联系和统一起来,教育才能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重任。
三、为什么说“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都有片面性?(45分)答:从不同的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理解,会导致对教师作用和学生地位的不同认识,形成“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二者都具有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中心说 教师中心说又称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①教师中心说的基本观点 教师中心说主张教师是社会的代表。强调教师是儿童社会化的模型或榜样。其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认为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标准必须由教师决定,学生很少参与对目标和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书本和教师头脑中的知识。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教师口头讲授的方法。其强调教师、课堂和课本是中心。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智慧、是智力和能力。把知识的传授看作教学最主要的任务。②教师中心说的片面性 教师中心说肯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其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是一种片面的学说。第一,教学空间局限于课堂。只满足于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参与实践;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这导致学习信息闭塞,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久而久之,变成了面向过去的教学,学生将难以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更难以从大量信息群中获取创新的营养和灵感。第二,教学依据以书本为中心,强调传承、注重灌输。教师往往以不容置疑的、结论式的口吻将教材观点逐条列出,向学生宣读。学生所接触的只是现成的结论,而且对那些结论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未能看到、更不能经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辩证思维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必然缺乏独立思考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第三,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甚至于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感受,教师主宰着教学全过程。学生围绕着教师转,一切以教师为标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与创造潜能得不到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激发,学生难以体验到探索与发展的乐趣。(2)儿童中心说 儿童中心说是主张教育应以儿童自然发展需要及活动为中心的学说。其主张把儿童发展看作一种自然的过程。①儿童中心说的基本观点 儿童中心说强调教育是发展儿童本能的工具。教师的作用在于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何种活动可以使之得到有益的表现;并根据以提必要的刺激和材料,设计和编制学习的课程。教师要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执行看守及助理者的任务。主张儿童应成为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教育的一切措施应围绕他们而制定。②儿童中心说的片面性 儿童中心说认识到了儿童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其过分强调了儿童的主动性,而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www.xiexiebang.com 第一,片面强调主体发展的自发性,忽视人的发展所必需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科学逻辑,容易导致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下降,在实质上反而限制了主体的发展。第二,片面强调儿童的兴趣与动机,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过于弥散化,容易出现形式化和纪律松弛的局面。第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无序,增加教师实际操作和教学任务完成的难度。总之,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都是片面的学说。二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注重了教师或学生的一个方面,而没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是完整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不能分割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削弱,甚至取消。不仅不能,反而必须加强。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四、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德育的重要性?(45分)答:(1)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内涵 ①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建设人才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同时包括专业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两个方面。②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在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智育、美育、体育有密切联系,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2)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道德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因此,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①德育要努力张扬人追求崇高的天性。追求崇高,是人的天性;而崇尚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则是人类道德理想与审美理想的最完美统一。因此,德育应从张扬人追求崇高的天性出发,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②道德教育要塑造人至善至美的品格。科学的道德理想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尚追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成熟起来的。它的实现并不是简单的道德自我完善的结果,也不是禁欲主义的自我否定的结果,而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自觉认识当时历史进程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它来之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是崇高的、伟大的,又是普通的、平凡的。因而只要通过正确的道德教育和自觉的道德修身,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③德育要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理想服务。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宣传者和引导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升者和塑造者。因而学校德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服务。④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www.xiexiebang.com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⑤德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对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正确地满足、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和幸福的人生。没有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人,往往会走向歧路、邪路,贻误终身,害人害己。
五、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德育的改革提出了哪些挑战?(45分)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有形、无形的变化使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决定了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因素的复杂性。(1)市场经济发展对德育改革提出的挑战 ①经济体制转轨,社会多元价值观与学校一元价值观出现矛盾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的经济改革撼动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使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明显的改变,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多元化价值观的社会里,学校德育与社会影响时而触合、时而冲突,“个人本位”、“功利主义”的价值标准与“大公无私”的价值标准成为矛盾的特点。在冲突中,中小学生陷入迷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生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学生产生着不小的错误导向。②教育追求功利,升学教育机制使德育与智育地位难以平衡 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科技发展、竞争、商业化等主导性社会因素都在强烈地影响着教育的展开,促进教育的功利追求不断形成。在此大背景下,通过升学深造掌握专门知识来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潮流愈演愈烈。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③德育发展缓慢,中小学德育工作不适应新形势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当前大多数中小学在德育观念上与外界的合理交流、借鉴不足,甚至还处于闭塞状态,使德育观念更新、发展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自我封闭。观念的落后,意味着失去了与社会实际接轨的前提。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德育方法上灌输说教多,而启发、引导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少。教育者对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影响缺乏积极的反馈能力。尤其是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社会生活准则与道德准则之间的差距,教师缺乏科学的态度教育自己与学生。而且当前学校中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经费不到位等。二是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④教育者对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影响缺乏积极的反馈能力。尤其是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社会生活准则与道德准则之间的差距,教师缺乏科学的态度教育自己与学生。现在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2)德育改革的措施 ①更新德育观念,实施“开放式”教育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www.xiexiebang.com 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应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中小学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操。②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层次化、具体化 要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原则下,改革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将过去大而无当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根据伦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科学地制定序列性的德育目标。③拓宽德育内容,构建新体系 小学德育工作内容在将原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传统道德教育生动化、生活化、删除空泛的道理后,应适当增加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规范。如:独立自主的品质教育、创新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使中小学德育在新环境下既能适应于社会公德的需要,还要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心理素质完善的需要,使德育工作内容更加全面、更加贴近学生实际。④改进德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 新的教育工作方法应与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德育观念的开放性相吻合。将传统的家长式、命令式改为朋友式,将自上而下的注入式改为双向交流式,将包办代替式改为自治、自理、自教式,以多样化、现代化的方法促进德育效果的达成。教师的启发诱导、耐心交流是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佳方法。⑤整体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 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学校还要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切切实实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学校要与政府部门合作,整顿社会大环境,取缔不正当的社会娱乐场所,创造正确的育人氛围。
本文档来源于布丁考研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真实、最全面的考研真题及资料库。
第二篇:2012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参考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基本观点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从题干的角度出发,选择D。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参考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教育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的合理存在的人的活动。选项C是教师的学生管理,D是小明的自学,A虽然看似是父亲对小明的教育,但是,给予的是一种负向的影响,是基本的价值取向问题,因此,从选择最佳答案出发,答案选择B。
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题目从选项直接出发,C体现是不是促进作用,而是阻碍作用,是属于负向功能;D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而非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是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对教育的影响,而非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因此,选项为B。
4.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轮
C.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参考答案】C
【勤思考研解析】教育将教育比喻为“园艺”,教师是“园丁”,学生是受到教师“修剪”、“塑造”等方式影响下形成的“花朵”,这是典型的外铄论影响,因此,正确选项为C。
5.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
【参考答案】C
6.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参考答案】C
7.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A.学科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活动中心课程
【参考答案】C
8.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参考答案】D
9.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参考答案】A
10.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参考答案】C
1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D
12.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A.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 B.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
C.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 D.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
【参考答案】C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A.“培养完人”? B.“培养独立个性”
C.“培养国际理解” 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A
14.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参考答案】B
15.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A。系统性?? B。等级性?? C。制度化?? D。专门化
【参考答案】C
16.“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A。张之洞?? B。康有为?? C。蔡元培?? D。晏阳初
【参考答案】C
17.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A.新民德??? B.移民风? C.增民财?? D.强民体
【参考答案】A
18.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参考答案】A
19.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是
A.德克乐利教学法? B.蒙台梭利教学法
C.设计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我国学习国外教学法的历史
20.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解决普及教育额师资问题??? 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参考答案】A
21.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A.“博爱互助”? B.“谋生济人”
C.“敬业乐群”? D.“爱国崇实”
【参考答案】C
22.我国近代最早制定分年课程计划,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的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上海广方言馆 D.湖北自强学堂
【参考答案】A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A.公有民办? B.公有公办 C.公办民助?? D.民办公助
【参考答案】D
24.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A。斯多葛学校??? B。体操学校
C。埃弗比? D。体育馆
【参考答案】B
25.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
A.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
B.文科、理科、医学科、神学科
C.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
D.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
【参考答案】A
2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参考答案】B
27.在西方近代教育中,依据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提出初等学校教育应该从最简单要素开始,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参考答案】D
28.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A.公立学校
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参考答案】D
29.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
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 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
【参考答案】A
30.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试验是
A。昆西制度? B。葛雷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参考答案】B
31.从2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参考答案】A
32.1963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案《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探讨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其含义是
A.为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提供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国家援助
B.为所有能力和成绩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C.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大学)和“公共”部分(大学以外的学院)
D.建立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专业训练、在职进修构成的“师资培训三段法”
【参考答案】B
33.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A.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B.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忽视提高智力水平
C.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
D.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产劳动教学
【参考答案】C
3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
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
【参考答案】D
35.在期末复习时,学生采用将课文内容以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C
36.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得寸进尺 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得大便宜
【参考答案】B
37.场依存认知风格者偏向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有意义学习
【参考答案】B
38.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的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
A.结果期望低?? B.结果期望高
C.效能期望低? D.效能期望高
【参考答案】C
39.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A 指导教育实践 B.规范教育行为
C.揭示教育规律??? D.制定教育方针
【参考答案】C
40.某校有2500名学生,先要抽取100名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者将学生总体按姓氏笔画排列,把总体划分为K=2500/100=25个相等间隔,如随机抽取第1名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35,60,85,110„„直到100名学生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参考答案】B
41.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 零级文献? B.一级文献
C.二级文献? D.三级文献
【参考答案】C
42.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A.全结构式观察?? B.准结构式观察
C.半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
【参考答案】A
43.李老师将儿童阅读能力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测量调查,这种测量属于: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参考答案】B
44.凯米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
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参考答案】C
45.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A。全距??? B。中数和平均数
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
【参考答案】C
辨析题:每题15分。
46.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错误。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内容、方式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讨论中,常见的两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无论哪一种,都各有其优缺点。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想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勤思考研点评:题干误将学生中心的理想关系理解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是错误的。(勤思强化班讲义P52-53页)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错误。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因此,马卡连柯所谓的集体教育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勤思必胜习题库P219页详细讲解)
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孰能生巧”即可。
错误。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体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减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语言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简化的)。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根据有关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将加里培林的五个阶段进行了简化和改进,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即(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即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该阶段学员主要是在头脑中形成程序性知识。通过原型定向,学员在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2)原型操作(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3)原型内化(在该阶段,学员摆脱了实践模式,但已经将实践模式内化为一种熟练的思维活动方式,突出表现在外显的言语活动明显减少。学员最初面临一个新任务时,始终复述任务规则,但随着练习的不断进行,法则复述消失,这是内化的一个标志)。该题目认为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内化阶段,认为只要有外部的练习可以获得的观点是不对的。(暑期强化班讲义P200页)
简答题:每题15分。
49.简要解释举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答:教育的功能就是由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这一分类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是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对教育功能所作的分类。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例如,法西斯时期的教育对于社会具有更大的破坏功能。另外,教育盲目先行也产生负向功能:教育的盲目发展可能培养出过多的大学毕业生,而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又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和足够的岗位,致使这些毕业生无法就业,或无相应的岗位就业,慢慢就会造成社会的压力,成为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产生教育的负向功能。(勤思冲刺讲义P5.)
50.17-18世纪德国的新大学运动。
答:17到18纪的德国,国家影响的加强,实科教育风气的增长,特别是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出现,一群科学家、思想家新思想的传播等,使现代理念的大学首先出现在德国。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就是第一所新式大学。在这些背景下,发展新大学的运动,具有如下特点:(1)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为此大胆选用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奠定了大学的高水平科研和教学的基础。(2)提倡“教自由”和“学自由”。(3)首开民族语(德语)讲课的风气,重视现代外国语。(4)注重科学研究,设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各种研究所(5)上课采用讨论、实验观察等新的教学方法,即使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也抛弃了背诵、模仿等做法。
德国的新大学运动为后来的柏林大学、德国大学的成立都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51.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答: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杜威尊重儿童的观念。同时杜威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使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强化班讲义P174.)
52.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极其类别。
答: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以及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冲刺班讲义P98.)
也可以写成:(1)时间管理策略;(2)努力管理策略;(3)学业求助管理策略。
53.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2)编制观察提纲(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进入观察情境;(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观察内容;(4)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冲刺班讲义P118.)
分析论述题
54.材料(略)分析叶圣陶20-30年的教育评论“变相的语文教学”--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1.概括基本观点与主张。
(1)叶圣陶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各种课程,数学、外文、劳动技术,自然等课程等的教学过于强调单一的“文字讲解”,不注重应用,而是更多的成了识字、阅读课程;虽然表面不是语文课程,但是,结果都被教师当成了“语文课”来上,因此,称为“变相的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和见解也变成了仅仅停留在“文字讲解”以及“语句理解”方面。(2)真正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是固定的拼音、汉字、词语的讲解,注重的只是基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语文课程本身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情感教育,文化的传递等等,将语文课变成了“汉字课”,因此,称为“变相的语文教学”。
2.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指出“变相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1)课程标准是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主要规定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一切教学都应该符合自身的课程标准,而“变相语文教学”无法达到自身学科的教学标准,不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品德发展、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课程目标的来源通常有四方面:一是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二是学科的逻辑;三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四是社会的需求。“变相的语文教学”容易混淆学科之间差异,导致各自的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实施课程中各门课的特点不明确、混淆了学科的界限。详见勤思考研冲刺班讲义。
(3)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般说来,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变相的语文教学”是由于课程实施者没有清楚了解课程计划的意图和课程目标,缺乏对课程设计的思考而导致的。
(4)课程评价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同等重要,是课程评价的基础。原有的课程评价更加关注卷面成绩而形成了“变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字讲解”和“语句理解”的重要性的过分关注。
3.当前我们基础教育改革领域正在进行哪些与变相语文教学这种现象相关联的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表现为:
(1)在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社会性、价值观和创造性的培养。
(2)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
(3)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忽视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
(4)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在教育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功能。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忽视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当前我们基础教育改革领域正在进行哪些与变相语文教学这种现象相关联的课程改革内容包括:
(1)课程标准方面: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2)教学过程方面: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3)教材开发与管理方面:①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③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4)课程评价方面: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③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④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5)关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6)关于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55.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教育思想体现出平等精神,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答: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礼乐破坏,官学失去政权依托,是垄断的文化学术向下层扩散,出现“学术下移”现象。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打破了“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私学的自由讲学、自由传授也促进了各学派的形成,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中,有部分体现“平等精神”,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性善论的人性平等说、墨家的“兼爱”等思想。
(1)孔子思想中有关于平等思想的体现
孔子创办私学后,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可从两方面来理解这一观点:第一,播学于平民。孔子不分贵贱、贫富、等级招收学生,他的学生中贫贱者占多数,这是“有教无类”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播学于四夷。孔子不分地域、种族招收学生,孔子不分国别和种族招收学生,这对于传播华夏族的先进文化,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2)孟子思想中有关于平等思想的体现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高于禽兽,就因为人性中具有“善端”,即善的因素或萌芽。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凡是人类都具有先天的德性,如同有口便能尝味、有耳便能听音、有目便能观色一样,有心便能识理义,人人平等,“尧舜与人同耳。”
(3)墨子思想中有关于平等思想的体现
墨子认为学习完全是靠自我主观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方能取得应得的成果。所以墨子主张凡教导人学习,教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对学者也要有一定的强制督促,教其不能受外界客观的干扰影响。提倡“兼爱”的思想。
综上所述,先秦的一些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中的确体现了某种平等的思想,然后,这种平等的思想是一种狭隘的平等的思想、是一种不彻底的平等的思想。例如,孔子虽然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但是另一方面又宣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认为下等民众不必受教育,或不能收同等的教育,因此,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真正的平等。
勤思考研点评:本题重点考察基础知识掌握。
56.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这一做法最容易引起学生何种行为?
如果要使行为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部外部条件以及理由是什么?
这一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强化。
答:(1)最初使学生形成的是具体的、能受到老师表扬的利他行为,相当于布卢姆等人价值内化的接受和反应水平。这种学习是通过替代学习进行的。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内部条件是学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条件是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对学生本人利他行为的强化。
(3)仅以表扬做强化物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自己为自己提供强化物。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一方面要发挥儿童认知中介的作用,让他们对看到的榜样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认知加工、思考,形成思想认识。另一方面给儿童提供榜样行为及其后果。此外,利他习惯属于价值内化的高水平,需要长期的教育。提供自私的榜样的同时如能提供对该榜样的惩罚并引导儿童思考,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是必要的。如果只提供自私的榜样而缺乏对榜样的惩罚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不利。
57.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五个班级用抽签的方法抽出两个班决定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实验班和测验班在实验之前测试他们之间的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方法检测检测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该实验采用何种设计类型?
答: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该实验研究假设是什么?
答:反思性教学对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作用。
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什么?
答:自变量是反思性教学,因变量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无关变量包括:两班同学原有基础的影响,两班原有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的影响,历史的影响,前测对后测造成的影响等。
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包括:(1)在高中一年级中整群抽取,不打破原有班集体活动;(2)利用抽签的形式进行分配,满足了随机分配的优点;(3)有控制组有对照组,便于检验结果;(4)有前测有后测,从而可以控制测验、工具以及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5)两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进度,相应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缺点包括:(1)没有打破原班集体,利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无法控制两组同学之前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历史影响;(2)前测将会对后测产生一定的影响。
该类型实验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答:(1)题目;(2)前言;(3)研究方法;(4)结果;(5)讨论。
第三篇:2010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本文由wazlh200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201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单项选择题: 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1.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 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 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4.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A.成熟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 B.性善论 D.行为主义心理学
5.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 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 C.教育超越生活说 B.教育适应生活说 D.教育改造生活说
6.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 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 1 革的决定》,下放教育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B.中央、中心城市、市县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 D.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市县 7.2008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 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 等教育处于 A.精英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B.大众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 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CIPP 评价模式 9.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 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发现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B.掌握学习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0.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 称为 A.教学策略 C.教学目标 B.教学模式 D.教学设计
11.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教 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 办?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学生戊: 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A.甲和乙 B.乙和丙 2 C.丙和丁 D.丁和戊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Ⅰ.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Ⅱ.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Ⅲ.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Ⅳ.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A.Ⅰ、Ⅱ C.Ⅲ、Ⅳ B.Ⅱ、Ⅲ D.Ⅰ、Ⅳ
14.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A.重视道德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 B.重视文史教育 D.轻视科技教育
15.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A.孝廉 C.贤良方正 16.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 C.南朝 B.东晋 D.北朝 B.达于教化 D.茂材 17.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A.礼乐 C.仁义 B.礼法 D.天理
18.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 C.讲论讲会 B.下帷讲学 D.转相授受
19.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 《论语》和《孟子》 B. 《论语》和《中庸》 3 C. 《孟子》和《中庸》 D. 《孟子》和《大学》
20.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A.人性如素丝 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D.人性具有稳定性 21.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涵养道德 C.发展人的个性 B.开发“民智” D.造就“完全人格”
22.1913 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 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A.改革普通教育 C.扩大高等教育 B.发展师范教育 D.推进社会教育
23.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 要举措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24.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拜占廷教育 C.基督教教育 B.阿拉伯教育 D.世俗封建主教育
25.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 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D.奥古斯丁
26.15 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A.西塞罗主义 C.新托马斯主义 B.昆体良主义 D.新柏拉图主义
27.被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 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 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4 A.量力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8.18 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A.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29.20 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A.自然后果 C.感官教育 B.作业的作用 D.游戏的作用
30.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 A.自由与合作 C.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B.活动与主动 D.儿童中心主义与“从做中学”
3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 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A.完全中学 C.综合中学 B.统一中学 D.文实中学
32. “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 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财 富的关心,超 A.乌申斯基 C.凯洛夫 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B.苏霍姆林斯基 D.赞科夫 33.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著作是 A. 《经验与教育》 C. 《我的教育信条》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与社会》
34.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 C.青春期男孩变声 B.望梅止渴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35.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5 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6.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37.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一煤气”。该 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38.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 C.命题网络 B.语义网络 D.产生式系统
39.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 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经验-分析范式 C.诠释-理解范式 B.社会批判范式 D.复杂思想范式
40.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集 C.教育辞书 B.教育年鉴 D.教育专著
41.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 C.时问取样记录法 B.日记描述记录法 D.行为检核记录法 42.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43.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 x 和选项 Y 的被选率都是 35%。研究者在分析 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 x 表述为“高达 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 Y 表述 为“仅占 35%”。A.客观性原则 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B.创新性原则 6 C.公共性原则 D.伦理原则 44.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A.标准差 C.标准分数 B.方差 D.相关系数
45.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A.前言部分 C.结论和建议部分 B.正文部分 D.附录部分
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二、辨析题:第 46-48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辨析题: 46-小题,4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47.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48.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三、简答题:第 49~5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简答题: 49~ 小题,49.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50.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51.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5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53.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分析论述题:第 54-56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54.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L.G.sandberg)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 态比较。他以欧洲各国 1850 年的成人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 1913 年和 1970 年人均国民 收入的变化。其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说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特点。(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产生这种教育影响及其特点的原因。7 55.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 ... 成绩计入总分。8 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 5 个实 例: 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 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 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例三: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 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例四: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 多。老师于是决定用 8 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 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例五: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 予以表扬。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 依据。Ⅱ.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日常教学 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 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 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 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 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 “扩 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 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9 2010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13.A 23.D 33.B 43.A 4.D 14.C 24.A 34.B 44.C 5.B 15.A 25.B 35.D 45.D 6.C 16.A 26.A 36.C 7.B 17.C 27.B 37.A 8.B 18.C 28.B 38.D 9.C 19.D 29.C 39.D 10.D 20.C 30.A 40.B 11.D 12.D 21.D 22.A 31.C 32.A 41.B 42.C
二、辨析题 46. 【答案要点】 错误。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 径。这种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 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 智力和培养能力。47. 【答案要点】 错误。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 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 学进程的规范。48. 【答案要点】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来看,高智力者,创造力可低;低智力者创造力一定低。反过来来看:高创造力者,智力较高;低创造力者,智力可高可低。智力是创造力的一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创造力还受到知识、人格特 征、动机等因素的影响。49. 【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10(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50. 【答案要点】(1)目标: “全人生的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思想,是指对青年给予全面的关 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内容:①人生观指导:以对人类作出贡献为幸福;②政治观指导:投身革命,改 造社会,欲做专家,先做战士;③健康生活的指导:具备常识,注重锻炼有强健的体魄与精 神;④劳动生活指导:以劳动为荣,有工作的知识技能;⑤公民生活指导:具有现代公民意 识,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⑥文化生活指导:参加科学、文艺、游历等多方面 文化活动,富有人生情趣。51. 【答案要点】(1)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2)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 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3)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 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52. 【答案要点】(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 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 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③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态度。53. 【答案要点】(1)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 向性),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 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有:假设必须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假设必须是 可检验的;假设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
四、分析论述题 54. 【答案要点】(1)表中数据所显示的教育影响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成人识字率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 11 速度越快;成人识字率越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慢。可见,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 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差异所导致的结果。1850 年,有些成人识字率超过 70%的国家(如瑞典、芬兰)收入位次很低,有些识字 率约 50%的国家(如英格兰和威尔士、比利时)收入位次颇高,甚至有些识字率低于 50%的 国家(如西班牙)的收入位次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识字率高的国家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逐渐超过识字率偏低的国家。这表明,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其经济功能具有滞 后性。(2)教育之所以具有上述经济发展功能,是因为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具 体表现为:提高劳动的自觉性,缩短掌握新技术和转换工种的必要时间,形成解决复杂生产 技术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发明、参与生产管理、革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教育的经济功能之所以具有上述滞后性特点,是因为:第一,一代人的教育水平影响 下一代人的素质,从而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发展;第二,教育水平起点高的国家,在国际劳动 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时间越久远这种由教育带来的经济优势就越明显;第三,随着经 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教育发展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教育水平起点越 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55. 【答案要点】(1)指导思想的异同。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 明开化”与“和魂洋才”。相同点:都重视引进和兴办西式近代教育,又希望不丢掉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不同点:洋务教育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兴办西式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 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2)改革措施的异同。相同点:①都采用了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措施。②都聘请洋教员执教、开办西式近代学 校。不同点: ①洋务教育未能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 明治维新则使教育改革与社 会改革同步进行。②洋务教育只是当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且主要集中于专门教育; 明治维新则对教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涉及各级各类教育。③兴办洋务教育的主体是 部分具有危机和开放意识的官员,未能获得全国统一教育领导机构的有力支持,力量薄弱; 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确立了以文部省为首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通过政府动员全国 12 力量进行的,力量强大。56. Ⅰ. 【答案要点】 上述 5 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 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 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依据行为主义学习观点,一种行为若不予以强化就会 消退。他对学生“做鬼脸”的行为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最终使其消退。如果教师对学 生的错误行为作过激的反应,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化。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他对学生采取“孤立”的措施,目的是将违规学生与 其他学生“隔离”开来,防止其不当行为因部分学生的支持、赞赏而得到强化。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惩罚法。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质较严重,予以忽略是不恰当的。教师采用严肃批评、写检查等惩罚性措施,使其错误行为受到禁止,或使其发生的概率降低。例四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 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地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 退。例五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再讲闲话” 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 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Ⅱ. 【答案要点】(1)观察法和访谈法。(2)选择之一:教育行动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 论研究更为适合; 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以改 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 控制,难度较高; 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对李老师而言,相对简便易行。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 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 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 13 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
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 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 做严格的变量控制,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均不强; 而教育实验研究 要求对变量作适度控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高,更有利于李老师研究 成果的推广应用。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自己成为研究主体,受教师自 身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研究有可能流于肤浅和零碎;而选择做实验,李老师的 研究可以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进行,这更有利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的概括提升和李老师 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14 1
第四篇:2012年教育学考研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2012年教育学考研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本题考查教育学理论发展历程中的流派观点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概念
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答案】B
4.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轮
C, 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参考答案】C
5.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
【参考答案】C
6.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本题考查教育与培养目标。
7.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A.学科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活动中心课程
本题考查课程类型,区分几种课程类型的特点与目标
8.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第页
共
页
www.xiexiebang.com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参考答案】D
9.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参考答案】A
10.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1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本题考查人的道德发展特点
12.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A。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 B。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
C。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 D。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
【参考答案】C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A。“培养完人” B。“培养独立个性” C。“培养国际理解” 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A
14.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参考答案】B
15.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A。系统性 B。等级性 C。制度化 D。专门化
本题考查唐代教育的特点
16.“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A。张之洞 B。康有为 C。蔡元培 D。晏阳初
【参考答案】C
17.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A.新民德 B.移民风 C.增民财 D.强民体
【参考答案】A
18.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本题考查我国近代的几种学制
19.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是
A.德克乐利教学法 B.蒙台梭利教学法
第页
共
页
www.xiexiebang.com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C.设计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本题考查我国学习国外教学法的历史
20.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解决普及教育额师资问题 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参考答案】A
21.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A.“博爱互助” B.“谋生济人”
C.“敬业乐群” D.“爱国崇实”
【参考答案】C
22.我国近代最早制定分年课程计划,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的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上海广方言馆 D.湖北自强学堂
本题考查我国近代的新式学堂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A.公有民办 B.公有公办
C.公办民助 D.民办公助
【参考答案】D
24.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A.斯多葛学校 B.体操学校
C.埃弗比 D.体育馆
【参考答案】B
25.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
A.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 B.文科、理科、医学科、神学科
C.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 D.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
【参考答案】A
2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参考答案】B
27.在西方近代教育中,依据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提出初等学校教育应该从最简单要素开始,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参考答案】D
28.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A。公立学校 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参考答案】D
29.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第页
共
页
www.xiexiebang.com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
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 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
【参考答案】A
30.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试验是
A。昆西制度 B。葛雷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参考答案】B
31.从2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参考答案】A
32.1963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案《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探讨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其含义是
A。为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提供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国家援助
B。为所有能力和成绩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C。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大学)和“公共”部分(大学以外的学院)
D。建立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专业训练、在职进修构成的“师资培训三段法”
【参考答案】B
33.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A。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B。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忽视提高智力水平
C。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
D。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产劳动教学
【参考答案】C
3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
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一部分,学习的分类体系中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理论。
35.在期末复习时,学生采用将课文内容以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C
36.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得寸进尺 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得大便宜
【参考答案】B
37.场依存认知风格者偏向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索学习D。有意义学习
【参考答案】B
38.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的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
第页
共
页
www.xiexiebang.com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A。结果期望低 B。结果期望高 C。效能期望低 D。效能期望高
本题考查班杜拉关于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9.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A指导教育实践 B。规范教育行为 C。揭示教育规律 D。制定教育方针
本题考查教育研究的含义、目标、意义的问题。
40.某校有2500名学生,先要抽取100名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者将学生总体按姓氏笔画排列,把总体划分为K=2500/100=25个相等间隔,如随机抽取第1名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35,60,85,110……直到100名学生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参考答案】B
41.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级文献 B。一级文献 C。二级文献 D。三级文献
【参考答案】C
42.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A。全结构式观察 B。准结构式观察 C。半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
【参考答案】A
43.李老师将儿童阅读能力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测量调查,这种测量属于: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参考答案】B
44.凯米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
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本题考查凯米斯的教育行动研究理论。
45.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A。全距 B。中数和平均数
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
【参考答案】C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答案】错误。
关于师生关系有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种理论。教师中心理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服从。而学生中心理论则正好相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教教师置于辅助地位。
理想的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以教师或者学生为中心,师生间应该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合作共赢、共同成长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主义教育即集体主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体系的核心,其主要观点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进行教育。
但其集体主义教育并不能望文生义得理解为集体主义的教育。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并不是仅仅关注集体,而是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又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这
第页
共
页
www.xiexiebang.com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一教育形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方法,改善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参考答案】错误。
技能按特点和性质可以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二者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映”的连结,而心智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几获得产生式。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来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参考答案】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比如历史上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以及欧洲中世纪教育。
50.简述17——18世纪的德国新大学运动。
【参考答案】中世纪时期,大部分德国大学笼罩在中世纪阴影之中。到17世纪末,德国大学被描述成卖弄学问的人的场所。一些有志之士,如莱布尼茨甚至以大学为耻辱。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掀起了一场围绕学术自由的新大学运动。新大学运动倡导学术自由,注重研究,并将自然科学纳入大学课程。这次运动带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转变。
51.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参考答案】杜威认为,在民主社会教育目的应内在于教育的过程之中,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主要是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以尊重儿童的自主成长。教育就是不断生长,除此之外,教育没有其它目的。
52.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参考答案】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学习需要。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等。
53.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首先,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及意义;其次,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景;再次,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最后,分析资料,得出研究资料。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
54.下文是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篇教育评论,请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此文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2)试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指出“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哪些与“变相的语文教学”这种现象相关联的课程改革?
变相的语文教学(有删改)
有人说现在中学课程太多,五花八门,使学生应接不暇。我说现在中学课程并不多,除了英文,只有一门,便是国文。从中学往下,小学的课程似乎也不少;然而也只有一门,便是国语。从中学往上,大学的课程真可谓五花八门了;然而除了英文以及第二外国语,也只有一门,便是国文。
一个小学上自然课,课本摊在书桌上,学生看到“常绿树是四季常绿的,落叶树是秋冬落叶的”这样的文句,教师讲解了,“常”是什么意思,“绿”是什么意思,“落”是什么意思,“四
第页
共
页
www.xiexiebang.com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季”是什么意思,“秋冬”是什么意思,一一说明,不厌其详;然而贯穿起来说:“一年四季总是生着绿叶子的那种树,叫作常绿树;到了秋天或冬天落掉叶子的那种树,叫作落叶树。”的铃……的铃……下课了。
一个中学上劳作课,教师受了学生的敬礼,回转身去就写黑板,一面写,一面看手里的“脚本”,最先写上六个大字:“书架子的制造”。接着是个小标题:“书架子的材料”,随后便是木与竹都可以做书架子,从价值方面说,竹比木便宜,从效用方面说,木比竹坚实;以及什么木什么木都可以做书架子,哪一种木最好,可是价贵,哪一种木最差,可是便宜,诸如此类。写完了一段,再来个小标题:“书架子的制法”。随后便是书架子的大小,视需要而定;假定它五尺高,分作六层,每层该多少高,横里该多少宽,诸如此类。第二段没有写完,下课铃响了,教师这才面对学生开口道:“今天来不及讲了,下一回再给你们讲吧。”
但是,假如有一个人,绝对不熟悉现在的教育的实况,他跑进无论哪一级的学校参观一天两天,必将惊讶地想到:“平常人听了两个钟头的平铺直叙的演说,就会打呵欠,伸懒腰,用鞋底擦地板,给演讲者暗示,让他赶快把演讲结束;这班学生天天听讲,年年听讲,某字什么意义,某句怎么讲法,无非那一套,他们怎么忍受得住呢?”他或许还有奇怪的想头:“看他们一声不响,谁知道他们的心思在哪儿?说不定会如《孟子》上说的„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吧?或者无思无虑,空空洞洞,像禅家的入定吧?”他如果是一个慈悲的人,更将往深处去想:“„游心外鹜‟是训练清楚头脑的障碍,„心无着处‟是趋向槁木死灰的途径,而他们的情形恰正如此,太可怜了!太可怜了!让他们多做一点儿事吧,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手,用他们的口,无论怎样都是好的,退一步说,让他们跑出教室来种一方地,锯一根木头,甚至跑跳一阵,争论一阵,也是好的。只要不再教他们听讲那变相的语文功课,以至陷入„游心外鹜‟或„心无着处‟的魔境,他们就有福了。”
【参考答案】
(1)基本观点与主张:
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劳作课、自然课等其他课程的教学过于强调单一的文字讲解,很多课程都被变相地上成了语文课。教师对自然科学知识、劳作知识的讲解也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语句理解上。
语文课单单只是识字和单词的讲解,停留在基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如情感教育,学习策略方法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渗透等等。
(2)“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过于强调单纯的基本知识,甚至是语句理解的讲解,忽略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无法达到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
变相的语文教学容易混淆学科之间的差异,造成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实施课程中各门课的特点不明确,不能完成不同课程各自的课程目标。
变相的语文教育体现出我国中小学部分教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忽略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缺乏创造性教学的意识。
(3)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突出各门课的特点、突出各学科的特征。
在教学目标上,从强调知识的掌握过渡到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方面,提倡积极互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5.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平等精神。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第页
共
页
www.xiexiebang.com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春秋时期随着“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王权衰落,礼乐破坏,官学失去政权依托,是垄断的文化学术向下层扩散,出现“学术下移”现象,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私学的自由讲学、自由传授也促进了各学派的形成,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在一定成度上体现了平等精神。孔子也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私学大师举例来说,孔子的“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孟子论在人性上的平等等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但并不是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都体现了平等精神。如韩非继承商鞅的思想,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学术与思想,体现了一种学术垄断的思想,就是作为平等思想的反面存在。
56.I。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试回答:
(1)
这种做法最初易引起学生习得何种行为?
(2)
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及理由是什么?
(3)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哪些强化?
【参考答案】
(1)容易使得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去模仿榜样的行为,以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向榜样看齐,争做好人好事,出现更多的利他行为。
(2)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他需要经历长期的强化,从社会规范的遵从到社会规范的认同,最终习得行为习惯。
(3)需要使用到的强化有: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外部强化:如果按照榜样行为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
自我强化: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Ⅱ。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请回答:
1.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
4.第页
共
页
www.xiexiebang.com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该试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参考答案】
1.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2.反思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自变量:对学生进行的反思教学活动(包括每节课5分钟的课堂反思练习及课外反思练习)。
因变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班教师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由于非随机分派造成的两个班学生本身的特征差异(包括学习成绩高低、学习风气、学习能力等的不同);被试的缺失;学生成熟的影响;历史的影响等。
4.优点: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选择的偏差,从而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缺点: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历史的交互作用可能降低实验内在效度;如果两组被试选择不当,可能造成统计上得误差。在外部效度方面,不能控制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也不易控制选择偏差、实验安排造成的反作用效果。
5.题目、前言、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第页
共
页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2009年教育学考研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9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2.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3.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A.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 B.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D.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A.学会关心 B.学会生存 C.学会创造 D.学会交往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A.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B.德智体全面发展 C.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D.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6.小明的爷爷当年就读于半工半读学校,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既学到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属于()
A.正规教育B.半正规教育C.非正规教育D.业余教育
7.18~l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年教育学考研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C.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D.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8.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鉴定性评价
9.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立足于克服这些缺陷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10.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的德育模式是()。
A.集体教育模式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11.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主要强调()。
A.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 B.教师对课程的再开发
C.管理者对课程的监控 D.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12.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宜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是()。
A.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B.培养学生区别事实与假设的能力
C.培养学生运用特定信息检验假设一致性的能力
D.培养学生领会一个段落中各种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
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
C.选择教材教法开展教学工作的权利
D.检查与评价学生品行、学业、身体的权利
14.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A.君臣、父子、兄弟 B.君臣、父子、夫妇
C.君臣、父子、朋友 D.父子、兄弟、夫妇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
A.玄儒文史四馆 B.玄儒律算四馆
C.文史律算四馆 D.文史书算四馆
16.“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积分法” D.“六等黜陟法”
17.王守仁的修养方法强调“事上磨炼”,其所谓“事”是指()。
A.家事 B.农事
C.人事 D.心事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A.废除八股考试 B.颁布近代学制
C.设立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19.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戊辰学制”
20.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A.“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21.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A.专任制 B.导生制
C.导师制 D.辅导制
22.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23.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杨贤江认为教育是()。
A.社会的经济基础 B.劳动力再生产手段
C.不偏不倚的公正事业 D.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
24.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A.“拉比” B.“古儒”
C.“书吏” D.“校父”
25.在吉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
A.毕达格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6.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A.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B.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C.注意、期待、相关、集中 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计划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是()。
A.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B.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C.教育内容的世俗化
D.教育实施的终身化
28.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
C.乌申斯基 D.福禄培尔
29.1886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中,将中学分为()。
A.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 B.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
C.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 D.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
30.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决定战后英国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教育改革法案是
()。
A.《巴特勒法案》 B.《巴尔福教育祛》
C.《费舍教育法》 D.《福斯特教育法》
31.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予创立了()。
A.葛雷制 B.昆西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设计教学法
3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
A.一般发展 B.特殊发展
C.全面发展 D.个性发展
33.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主张传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倡发现学习的是()。
A.改造主义教育 B.要素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教育
34.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35.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
36.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内控型与外控型 D.分析型与综合型
37.下列术语中,含义不同于“认知结构”的是()。
A.统觉团 B.认知地图
C.学科基本结构 D.编码系统
38.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
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39.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社会建构主义 B.激进建构主义
C.皮亚杰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40.在多次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A.图式 B.命题
C.表象 D.产生式
41.形式训练说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特殊迁移 D.一般迁移
42.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可加性原则后,生成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D.高级规则学习
43.“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形成学习兴趣
44.研究表明,专家棋手在扫视实战棋局5秒之后,能准确再现20多个棋位,而新手仅能记住4到5个棋位。对于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A.专家的观察力敏锐
B.专家的记忆力敏捷
C.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D.专家贮存了大量有关棋局的知觉模式
45.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A.习得效应 B.情绪唤起效应
C.抑制效应 D.反应促进效应
二、辨析题: 46.人是教育的产物
47.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注重学生学科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48.在教育科研方法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三、简答题
49.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50.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51.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52.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53.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四、分析论述题
54.评述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
某班有个名叫张亮的9岁小男孩,患有轻度小儿麻痹症,是全班捉弄的对象。他松不开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在操场上做游戏动作不协调,诸如此类的事情常使他遭到同学的取消,每当张亮遭到嘲笑和捉弄,就会非常伤心,甚至上课时也会哭泣。
有一天,张亮没来上学,班主任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全班学生讨论一下班级里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听到老师说这是一个“问题”时,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们还是围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华老师解释说:“有的人得过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我不知道,如果你们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还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教室里一片安静,华老师说话的语气不温不火,充满了关爱。
有个女孩开始说话了:“小明和小刚取笑张亮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难过。” 小明马上应道:“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讨论继续进行着,几乎每个学生都发了言。有些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上看问题。冬冬说:“如果有人那样取笑我,我会很生气,很难过。”丽丽提出了“公平”问题:“那不公平——就像我们做游戏时那样,故意跑得那么快,而张亮没有办法跑快,我们是在作弊。” 这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讨论,但华老师没有作任何总结就结束了。
⑵ 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⑶ 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一、单项选择题
ABCBA ACBDB AAABA BCBCC CBDBC BDBDA DADAA CCBDA DDADC
二、辨析题 46.错误。
这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对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47.错误。
这种观点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做是一种不可分的单一能力,认为这种能ikeyi冲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得到加强。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已确认,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多种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那么这种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而去一味地追求普遍的、一般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便只能是一种幻想。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进行专门训练还是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训练,目前尚有争议,较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48.错误。
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
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实践、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三、简答题 49.(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
(3)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写作等进行意义建构。50.(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51.(1)代表农民与小工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2)以教育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手段。
(3)培养能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具有“德行”、“言谈”、“道术”三方面素质的“兼士”。
(4)注重科学技术和思维训练的教育内容。(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52.(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
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53.(1)集中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集中趋势的量数。(2)差异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量数。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描述某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的位置的量数。(4)相关系数。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评分说明:答出以上任意三种即可。
四、分析论述题 54.(1)在此案例中,华老师组织了多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如:给学生讲解小儿麻痹症患者动作困难的原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残疾人的处境和心情,启发学生改正取笑、捉弄残疾同伴的习惯,学会理解、同情、善待弱小。
(2)华老师配合使用了多种方法教育学生。
注教育培养理想的朝臣和君主。56.一
小明厌学情绪、弃学行为可以用多种学习动机理论来解释:
(1)归因理论。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失败原因的推断,通过影响其情绪感受和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从而影响后续学习的动机。
小明进入高中后,在几次年级统考中名次后移,虽经努力而未见成效,就将自己的血液失败归之于能力低下,这一消极归因使其感到羞愧,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也很不乐观,因而降低了学习的坚持性。
(2)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信念。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
小明进入高中后由于几次考试连续失利,因消极的归因模式而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学习成功的期望降低。当“改变失败结局”的目标一再受挫后,体验到更多的紧张、焦虑,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3)自我价值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认为自我价值需要是人最重要的需要。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活的自我价值需要的满足,维护自尊。
小明进入高中后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很容易将其归因于自己能力水平低。此时如果继续努力学习而成绩仍然不能提高,小明就不得不因承认自己“无能|”,而面临丧失自尊的威胁;如果放弃学习,便可将学习失败归因于“没有学习”、“没有努力”,从而避免了自尊的丧失。因此,放弃学习是小明保护自我价值、避免自尊丧失的一种策略。二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为:O1 X O2 „„„„„
O3 O4(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做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高,外在效度不高。凯程每年都成功辅导很多教育学专业的考研学子,顺利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如果现在考研的你有意向了解凯程,可向我们的老师咨询详细信息,或者登录凯程网站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