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的导入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的导入方法
桂载秀
导入环节对于提高幼儿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导入运用得恰当,既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出将要探究和解决的社会领域问题,为后面的深入探究与讨论作好铺垫。近期我们通过研讨与尝试,总结归纳如下:
一、情境表演
情境表演直观、形象、灵活、针对性强,可以随时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通过表演呈现出来,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抢玩具、抢玩伴的现象,教师设计了社会领域活动“我的好朋友”,利用情境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启发幼儿从同伴的角度换位思考,从而学会分享玩具、共享玩伴。
情境表演可以是有声表演,也可以是无声表演。无声表演更为随机和灵活,因此运用较多。例如,幼儿排队时因碰撞而产生冲突,或者幼儿不开心时想要一个人独处,等等,这些情境较适合用体态语言来表现,从而引发话题并展开讨论。当然,无声表演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价值判断和筛选,表演时要注意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突出情境中的矛盾或冲突。
情境表演中的情节最好以正面事例为主,因为幼儿爱模仿,若把握不好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如果确实需要反映一些突出的问题,最好不要让本班幼儿表演,可以选择同年龄其他班幼儿来表演,否则容易挫伤个别幼儿的自尊心。
二、呈现图片
呈现图片既简单、经济,又直观、形象,是教师较常用的导入方式。呈现的图片有两种:一种是单页单幅、非连贯性的图片,另一种是单页单幅、单页多幅或多页多幅,具有连贯性或有故事情节的图片。例如,在大班幼儿有关“交通规则”的活动中,教师在导入时呈现了系列图片“马路上的规则”,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图片中行为的对与错,引发幼儿讨论。又如,在“快乐端午节”“小小奥运天使”活动中,教师在导人环节也分别呈现有关端午节习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倒计时牌等图片,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如,针对中班幼儿社会规则学习的活动“我会排队”,教师在导入环节呈现故事《猴子过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如果走独木桥不排队,小猴们可能会怎样,以引出活动主题。
图片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幼儿学会判断。般来说,社会领域活动中对于一些观念、行为对错的判断可采用图片对比的方式来导入。
三、讲故事
以故事导入既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又能借助故事情节反映社会领域中的问题,生动而直接。例如中班的活动“两颗心”,教师以幼儿熟悉的故事《白雪公主》导入,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直接而具体地展现了同情心与嫉妒心这两种不同情感。利用故事导入不但容易为幼儿所理解,而且可以不失时机地抓住故事中的矛盾冲突,给予幼儿情绪上的体验。同样,《九色鹿》也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很容易让幼儿从故事中感受到善与恶,美与丑。
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在讲故事时宜简不宜繁。像故事《白雪公主》《九色鹿》虽然情节较为复杂,但幼儿非常熟悉,所以教师在导入时只需突出其中与社会领域发展目标相关的情节并讲述清楚即可。
四、游戏和操作
游戏和操作可以吸引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给予幼儿最真实的体验。在社会领域活动中,有时纯粹地讲道理、分析问题并不能使幼儿将学到的良好行为和品质内化,而游戏和操作则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锻炼幼儿意志品质的活动“我不怕困难”,教师以“解绳结”的操作活动导入,通过不断增加具有挑战性的“绳结”障碍,在不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实践中培养幼儿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在设计游戏和操作活动时,教师需要捕捉和挖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问题,有的放矢地将幼儿社会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目标蕴含其中,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并创造机会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五、提出问题
问题导入可以引发幼儿思考,引出后面将要开展的具体活动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问题导人以“提出探究任务”为主,有时也会融入规则提示。如大班活动“参观小学”,教师在参观前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你们去过小学吗?你们想知道小学是什么样的吗?”“小学跟幼儿园一样吗?都有哪些不一样?”“在去小学参观的路上,我们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进入小学前,教师又提示:“大家看看大门、操场、小学生吧。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请你仔细找找它们有哪些不一样,并把它们记在心里或画在记录纸上,回到幼儿园交流,看谁发现得最多。”在幼儿进入教室观摩小学生上课之前,教师提示:“当老师提问时我们可以怎么办?”“看哥哥、姐姐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
教师运用问题导入应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突出活动的主题与重点,不可繁杂,否则会给幼儿增加记忆负担。如果确实需要提出多个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必须是有联系的和层层递进的,是幼儿既能体验到挑战,又有信心和能力加以解决的
第二篇:作文教学导入方法
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核心。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为学创造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磁场”。诱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过程、并在修改过程学会写作。
正如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品德的表现。”“国外早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呈正相关的,特别是幽默的艺术语言,则更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记得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师”第一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心理学家追踪调查发现,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有幽默感的老师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伤人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老师会自解嘲,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教化学生,所以幽默的老师通常是受欢迎的。
我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写作就是从幽默开始,力求用语言的魅力黏住学生,唤醒学生作文的热情与兴趣。例如小学课本中要求写一个最熟悉的人,我是这样的说的:“同学们,你们觉得跟老师很熟悉,可以写老师,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看,老师只是一个普通人[一边说一边比画],你们可不要把老师写成一个头顶生角身长六腿的怪物呀。同学们听我讲都笑了。接着我顺势引导同学们怎样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实践的结果也证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的效率奇高。课堂与教材是交往的媒介与渠道,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课堂上找到二者交往的最佳契入点——笑,在师生间架设起沟通之桥,让老师从学生眼里走进学生心里,再由老师带着学生进入作文世界。
创设情境法、游戏法
魅力语言导入,让孩子回味生活:曾经上六年级时,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父母的爱,在习作开头我是这样导入的:你曾无数次的享受过父爱、母爱、师爱和友爱,但是当你尽情沐浴在这流淌的大爱中时,你有真切的感受过、体验过这是怎样的爱吗?大爱无声、真爱无痕,让我们从平时生活学习的细节中去找回这真正的爱,去感悟、去咀嚼、去品味这饱含真情的爱吧!(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渲染,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记忆、点燃孩子情感的火花,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今天当我从妈妈手中接过那张崭新的五元人民币时,我没有了往日的欣喜与激动,眼中莫名的蒙上了一层水雾。泪眼中妈妈拿钱的那只手愈发的清晰——那只手硕大无比,手指粗短,手背上的纹路纵横交错,真像一只男人的大手!此时此刻妈妈挥动着厚重的大刀剁看猪肉的情景充斥着我的脑海,无论严寒还酷暑妈妈总是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只为给我和弟弟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学习生活。这是怎样厚重的一份哎呀?想起我以往的任性、对妈妈的顶撞,我后悔不已!忍不住抱着妈妈哭了起来!图片导入法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课前导入
甘肃省环县车道初级中学 张俊杰
写作是要有动机的,学生之所以头疼作文,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写作动机,不明白为什么写?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加大力度深入引导,力求让学生融入到“写”的这个境界中。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题材、题目、范围、要求等,都要有不同程度、深度或尺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的情景之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兴趣导入,情景导入,悬念导入,时事导入,材料导入等。
一、兴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最终来源于需要,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写作动机。”(余文寿 郑金洲主编.《新课程语文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13页。)这句话就指出了兴趣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广泛采纳意见,调查和研究学生想写的东西,进而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于有些话题或题目,可以尽量开放,尽量引导学生从自己想说的方面深入。
同样是“诚信”,有些学生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去写,有些学生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去写,有些还可以从交际的角度去写……其实,“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写作,产生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愿望,让他们感到写作是自己的息息相关的非常有趣、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注释同上)这样的话,他们的写作就能有的放矢,就能在不经意之间与生活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前,应顺藤摸瓜,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出发,教学效果自然明显。
2.情景导入
写作前,学生都应该有思想准备,应该提前融入要搞的活动当中,比如,要训练学生观察、刻画人物的能力,可先放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片段,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这场生死搏斗之中,去体味人物的内心,观察和了解各层人物的生活,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因空于想象而无法描绘出真实的人物,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将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
另外,写关于父亲的文章时,先放一段MTV让学生看看片断中的父亲形象,再和日常生活中的爸爸作对比,这样写起来信中是否更有底呢?实际上无论从肖像上还是神态都有了明确的参考依据,这比教师的喋喋不休强许多倍,同时学生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创设情景的妙处。
3.悬念式导入
在写作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搭建学生心灵与写作教学相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写作,对于一篇短篇小说,我们可以给学生先讲其前半部分的故事内容,让学生融入整个小说的情景后,通过发挥联想、想象、推理等各种手段来写出该小说的下半部分,学生们都能不同程度地写出来。
无论是电视连续剧,还是章回体小说,悬念总是存在于其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这样的结尾使我们的想象空间能得到无限地延伸。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何不将这种吸引力较强的方法利用于写作教学当中呢,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爱看连续剧?就因为他们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很感兴趣,他们关心剧中人物的生活与命运。抓住这种好奇心,我们在进行扩写、续写等写作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若能让学生怀着看电视连续剧的心态去写作,何愁作文水平提不高呢?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我们为何不利用电视剧的上集来做下集的文章呢?说不准学生的推测比电视剧中演的更精彩。
4.时事导入
时事已经成了中考的热点,为此,多让学生接触时事,多让学生评论时事,有助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同时,也为写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反腐倡廉”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但我们不能让学生因无素材而干巴巴地空发议论,若能看看陈水扁之流的贪污闹剧,何愁没有感慨之言呢?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重要的时事热点,进而发表自己的看法,切实将学生引入写作的境界。
5.材料导入
针对不同话题或主题的作文,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材料进行导入,让学生在捕捉材料的信息后,大脑中先产生一个写作的表象,这对于确立主题,明确写作范围和体裁都非常有益。有这样一个漫画材料,一封信的开头写着“爹”,信的正文部分都写着“钱”,结尾部分是“儿”。面对这样的一封信,你会产生哪些想法呢?这些想法或思考,就是写作的依据,是吸引学生进入写作活动的前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总之,无论怎样的导入方法,目的都是要让学生融入写作的境界中,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为他们灵感的产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只要对我们有用,就不必过于迁就某些理论。无论怎样,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的收获和享受的乐趣。
讲故事引想象
设情景展思维
做游戏促观察
勤动手发深思
亲自然掘天性
第三篇:导入教学有哪些方法
导入教学有哪些方法
作者: 张玉荣 所属班级: 玉田县小英3班 关键词: 导入;技巧;问题
2010-10-12 00:00:00.0
一、直观导入法
利用图片、声音、实物等进行直观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语言学习有直接和清晰的感受,增强教学直观性,从而降低分辨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导入包括以下几种常见导入方法:
1.实物和图画导入法
真实的实物和图画,对新课的导入有很大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和图画,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实物和图象不仅形象、具体而且便于学生接受。
2.简笔画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物和图画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特别是简笔画,它能创设情境,有直观、方便、节省时间、幽默等特点。因此,合理运用简笔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需教授的一些较为简单而且形象化的单词时,如“girl”“boy”“apple”、“orange”、“car”、“horse”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支粉笔在手,寥寥几笔便能勾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就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
3.歌曲导入法
歌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导入方法。教师让学生课前唱一首歌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渲染气氛,创造语言环境。教育心理学表示,音乐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如:教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的季节单词时,让学生听《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歌曲中的歌词出现新单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会话导入法
1.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最普遍,操作最简便的一种导入法。通常情况下,新课之前,英语教师都会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与学生进行“Freetalk”。通过一番“Freetalk”,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热情进入新课。我认为师生间的谈话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自然而流畅地导入了新课内容。
2.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迈过“信息沟”实现交际过渡。比如在教What time is it?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可能回答:It’s a circle.It’s a plate.I’s a playground.接着教师可在圆内画一个小圆点,再问学生,此时他们会回答:It’s a face.It’s a cake.等。
三、活动导入法
猜谜、顺口溜、捉迷藏、找朋友、藏东西等一系列游戏活动中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学习目的。最常用的是游戏导入法。游戏是最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设计良好教学游戏可以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寓教于乐。有一位教师,她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蒙眼画画,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上台组成一幅人体部位的画,她发布口令:“Draw a head, draw a face ,draw a nose……”看看哪一组组合的好,学生蒙眼画画十分滑稽、有趣,既复习了单词,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情境导入法
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缩短进入语境和在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同时调动兴趣。如:一位老师在教 “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s …yuan.It’s too expensive…”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参加拍卖会的衣物,并在小纸条上写上价格作为标签贴在衣服上。把教室布置成服装超市,挂满衣服,创设情境。然后对学生说:“This is a clothes supermarket.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What do you want?”这时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下面纷纷讨论:I like the blue dress./I want the red T-shirt…这时,教师就很自然地走到一学生跟前,引出新授句子:Can I help you? 同时引导学生回答:Yes.并引导学生问:How much is that dress? 教师根据衣服上的标签回答:It’s 50 yuan.有了真实情境的烘托,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
五、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巧妙运用新课导入艺术,提高课堂效率。最后衷心希望老师们能携手同心、广泛吸收、博采众长,使小学英语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篇:英语词汇教学的导入方法
直观教学法
直观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将英语单词同实物或情景直接联系起来,从而增强语言的真实性和形象感,易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教师使用直观教学法,不但可以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形象,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感知和记忆。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看物见景中学习词汇。直观教学手段除了展示实物、图片,教师还可以使用简笔画或借助表情、手势、动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建立形象思维。这也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词汇教学手段。
①实物、实景导入法
实物、实景导入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与本课词汇有关的实物,或利用教室里及学生身边的物体,一边呈现词汇,一边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直接感知词汇的意义。
②图片、幻灯片导入法
图片、幻灯片导入弥补了实物导入的局限性。例如,利用图片和幻灯片,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四季风光的同时,掌握表达四季特点及天气的名词、形容词;可以让学生在目睹运动会盛况的同时,掌握表示各种运动项目名称的单词。幻灯片和图片导入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接受词汇知识,还有利于开发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③非言语行为导入法
非言语行为导入法是指教师借助表情、音调、手势、体态等方式传递信息。导入单词时,教师利用非言语行为伴随言语行为可以使语言信息变得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例如在教授sing,run,jump,cry,laugh等动词时,教师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让学生仔细听,使单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游戏呈现法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尽力从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初中生与小学生一样,喜欢各类有趣的比赛和游戏。在上课开始,教师可创设一种竞争的氛围,告诉学生本堂课的竞争方法和奖惩规则,并实践之。比如,教师在某堂课上让男生和女生进行“较量”,在黑板的一侧画上两栏,并给两个队伍分别起好名字,如super boys,spicy girls。每组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答错扣一分,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每次的比赛方式可以不同,比如分行比赛,分列比赛等等。利用游戏导入单词,可以使学生在边玩边学中掌握词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常用的游戏有“Polly says”、摸猜游戏、指令游戏、猜词游戏、猜动作游戏和卡片游戏等等。3.利用图表法
教师可根据新授词汇的词义和用法,采用图表法或简笔画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直接感受新词汇的词义和用法。以表达方位的介词in,on,to和表示动作的fetch,bring,take为例,教师只需用一幅简单的图来表示其含义,而无须过多讲解,学生就能区别它们的用法。4.创设情境教单词
在情境中学习单词是中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方法。情境虽然是模拟的,却可以使学生感觉仿佛置身于真正的交际情景中,而乐于参与活动。比如在教授问路、购物、打电话等的相关词汇时,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情境,这样学生不但兴致勃勃地学习了知识,还亲身参与了交际活动,训练了听说能力,提高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5.利用词汇扩展的方法
学生学习一个新词汇时,往往想知道一些与其关联的其它词汇,这给教师进行词汇扩展提供了良机。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词汇扩展方法。
①关联词或联想词群。如教授fruit一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之前学过的有关水果具体名称的词,并在黑板上列出关联词群:apple, orange, pear, peach, banana等。
②利用词形变化规则
教师在帮助学生记忆某些词汇的词形变化时,应向学生介绍、总结其变化规律。如在总结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不规则变化形式时,可分为以下几类: A—A—A 型 : hit hit hit
A—B—B 型 : get got got A—B—C 型: take took taken
A—B—A 型: run ran run
③利用构词法知识
a.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例如,教授dislike, disappear时,学生已学习了like和appear,因此教师只需告诉学生前缀dis-的含义是“不”,学生就能推测出dislike, disappear的意思。
b.利用分析后缀的方法。如在学生学过work, write, visit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后缀-er,-or的含义后,学生就能推测出worker, writer, visitor的含义。
c.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学生学过girl, boy, pen,friend后,自然而然地就能推测出girlfriend, boyfriend与penfriend的含义。利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d.利用词性转化的方法。在英语中,同一个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词性及含义,如: hand n.手—hand vt.递 break n.休息—break vt.打破 empty adj.空的—empty vt.倒空
在教授单词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多关注此类具有多种词性的单词,并学会举一反三,在今后的阅读中遇到生词时能够猜测出其含义。
6.以旧带新呈现法
以旧带新呈现法就是指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借助其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等学生已学过的词汇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单词。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而且还可以收到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因此,要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强化旧知识。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教学。
7.语言描述导入法 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教师应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词汇进行描述,使学生既能得到听力训练,又能获得语言信息,并能理解特定环境下语言的意义,这也是词不离句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之一。如在教developing;developed时,教师可以这样描述:
T: Which of these countries is rich?(America, England, German, Russia, China, Canada, Japan)
Ss: America, England, Germany...T: We call them developed countries.Which of these countries isn’t as rich a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s: China, India...T: We call them developing countries.
第五篇:数学课教学导入的方法
数学课教学导入的方法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的方法要根据教材体现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自身素质灵活多样地加以运用,以促使教学“三要素”产生合力,获得最佳的导入效果。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导入类型:
(一)一般数学课的导入
1.以旧引新法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大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要求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而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也为在新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2.类比迁移法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以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游戏导入法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游戏导入法与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相符合,游戏的过程既能说明或启迪一个科学道理,又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很利于儿童吸收。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或进行一些别出新栽的小竞赛,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有游戏”,同学们一听做“游戏”,精神为之一振。我又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任意一个多位数,老师都能立即判断它能不能被3整除。”这下可好了,争先恐后说了一大堆数字,但都难不倒老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一口气就能说出来。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游戏手法,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参加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通过游戏导入,使儿童乐学。
4.谜语导入法
谜语导入是教师让学生猜谜的方法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谜语导入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具有“竞争”意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对谜语的分析,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如小学三年级《年、月、日》的导入:
师:上新课前,我们来猜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生:台历、扯历„„
师:好,撕一张就过了一天,全撕完了就过了一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
这样的开讲形象、生动、有趣,训练了逻辑思维,但在编数学谜语时,要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学习起来才管用,才有印象,不易忘记。
5.悬念导入法
教学时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是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部分:首先,教师随意问几位学生的年龄及过了几个生日。然后出示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问,引起认知冲突)接着让学生交流,猜测原因。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设计是从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不太一致的 “疑问”入手,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莫定了良好的基础。
6.故事导入法
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这就是故事导入法。深受低年级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这是他们感到又饥又渴。故事导入法的孙悟空好不容易化来一只大西瓜,猪八戒见了就来抢,孙悟空连忙抱住西瓜说:‘不准抢,每人分这只西瓜的1/4。’猪八戒说:‘太少,太少了!’孙悟空说:‘那好,我分给你1/5。’猪八戒一听高兴地笑着说:‘还是咱们的猴哥好。’这时唐僧也笑着对孙悟空说:‘悟空,你就别捉弄八戒了。’孙悟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
故事导入法能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但是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
7.联系实际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生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备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 3 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多位数的认识”。首先设计一组万以内的读写练习。由于是已学的旧知识,学生很快准确地读写。接着出示:我国已有1300000000人口,领土面积9600000平方米„„学生由于只接触到万以内的数,因而读不出来。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需要的数的范围往往是非常大的,只的万以内的数是不够的,这节课我们学习“多位数的认识”。
8.操作探究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如:“有余数的除法”。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 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摆好,摆出两个正方形;再摆:9根小棒还是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这时,学生发现剩下一根小棒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动手操作,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获得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创设情境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们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10.实物演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只以上六种,常见的还有演算发现导入和动手操作导入,这里不再例举赘述。
11.简介导入
简介导入是教学内容的需要,简要介绍有关人物、事物或内容而导入新的教学活动方式。如教学《圆的周长》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圆的周长。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而圆是一条封闭曲线。如何科学准确计算圆的周长,这在古代一直是个难题。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计算,提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平.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是个很了不起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周长。
(二)解决问题的导入
1.旧题变换式
先复习与例题有紧密联系的旧题,而后,对其部分词句进行变换,删除成要学习的例题,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组织教学。这种导入式可让学生利用旧知识的正迁移找出新旧知识的了联系与区别,对复习旧知识和掌握新知识均有好处,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新授知识有效的纳入到认知结构中来。
2.问题过渡式
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讲解例题的重点环节所在应是这样的,先巧妙地设计一两个中间问题,再利用这个中间问题的答案,理清解答例题的解题思路。这种导入方法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沟通难度,节省时间,也可突出解题的关键点,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地解答规律。效果不错的。
3.小题综合式
当教学例题比较复杂时,可以分解对待,先拆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简单的应用题,分别解答后,再合起来,恢复新例题的样子。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分解难题的讲解难点,便于学生理清例题的结构,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4.题组出示式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老师们一定知道,有些题融入一些故事中,题的条件很多,学生在理解上也没有头绪,所以,如果教师把例题编入一个题组之中,加工装饰一下,使例题中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犹有机地构成一个知识网络。这种导入式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那个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当然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课堂导入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要与课文教学培养目标紧密相关;导入的材料处理宜浅显易懂易操练,不宜太难。有些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有新意的导入,但是如果提示性问题或材料中概念太多或表达过于复杂,致使学生无法理解或听不明白,反而适得其反。总之,课前的导入必须是简单,自然和有趣、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