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研修模式
教师培养求新路,“四步激活”促提升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
今年新区教育提出了“内涵发展、师德建设与方法创新”主题年工作思路,无不凸显出“创新”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创新”作为一个普通词来说,其涵义为引入新东西,新概念,创造新变化。我学校工作方法的创新应该是学校管理要素的重新组合,涉及德育、课程、教学、教师发展、教育科研、行政、家校等方面。即在长期坚持开展一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实施新方法,从而更好的达到预期目的。学校工作方法创新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其宗旨应该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正是基于创新的理解与认识,结合工作实际,我校在教师培养方面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提出了“骨干培养--同课异构---观课议课---小课题研究”的“四步激活”教师教育校本研修模式。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要求我们培养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的教师,又具备实践经验素质的教师。新区文体局也高瞻远瞩的提出优秀教师的标准,“内外兼修,立德树人;治学有术,博闻强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分别在教师的德、学、教育教学方法方面明确了优秀教师的标准。
我校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工作中教师主动性、创新性不足的现象,运用“鲶鱼效应”的理论,以校本为抓手,以课堂为平台,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素质,从“治学有术”方面加大力度,利用“四步激活”教师教育校本研修模式,激活教师正能量,激发教师参与热情,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
1.骨干培养---激活团队
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市场竞争中,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原理同样适合于学校当中,即培养骨干力量,从而激活整个团队。为此,学校高度重视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培训与激励,提供平台,扩展视野,鼓励他们作学科中的引领者,成为学科教学的精英骨干,从而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学科研究。今年,学校先后选派了13人赴广东、西安、沈阳等地学习,选派10人参加了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名校长进校园”活动、“好课标准”大讨论活动,并将大家的学习体会整理成集,留下了珍贵的学习经验材料。日常管理中,实施中层干部年级负责制,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跟踪制,这些举措既增强教研的实效性,又加强了教师间的协调、交流。正是由于骨干教师的鲶鱼作用,才有更多的教师乐于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并不断思考,寻求改变,从而激活整个团队。
2.“同课异构”---激活课堂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2014年3月以来,我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这种教研模式,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的积极参与,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创新,老师可以从不同的教学风格中,通过对比、交流、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自己,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着不同的精彩。
本学期,我们不仅开展了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还与区内的首席教师、名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历时一个月时间,演绎着一堂堂精彩的课例。在“同课异构”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激活了课堂教学,授课形式日益灵活多样。
3.观课议课---激活“校本研修”
本学期我们一改过去“听课评课”,教师被动接受的情况,而是倡导“观课议课”活动,以“改进、共议、发展”作为内容取向。重在“议”授课思路,议授课方法,议学生的学法,从而形成强烈的思维碰撞。学校接待了全区教研员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实施了专家的“一对一”议课辅导,举行全校教师参与的数学组、英语组的专项课例研讨观摩活动,总结出106中学各学科的教学模式,编辑成集。这一举措打开了教师的话匣子,大家在你提教法,他议思路,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将课堂仔细打磨,校本研修也不再是一言堂和照稿读的模式,而是在欢笑和思考中进行。
4.“小课题研究”---激活研究热情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我们的大多教师仍然仅充当着“教书匠”角色,离“研究者”的水平还相差甚远,这就大大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小课题研究的出现,以独特的优势引领教师从教育科研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门外汉”成长为“土专家”,从而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通过研究走上幸福的道路。
小课题研究中,问题容易抓住,研究容易把握,成果也容易出来。小课题虽然“迷你”,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筛选问题、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归类整理、总结论证等程序与方法还是必不可少的。今年学校以个人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申报小课题20余项,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老师在“问题———解决———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渐进发展中,大脑越来越活络,见识越来越开阔。
促进教师成长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探索。我们的“四步激活”教师教育校本研修模式也在不断的实践、完善、再实践当中,希望为学校研究氛围的日益浓厚,教学理念的日益转变,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尽管在教师培养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些思路和想法,但是和“十二五”教师教育的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加大校本研修的工作力度,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模式探究
高中教师校本研修模式探究(研究报告)
一、作者单位:旬邑中学课题组
二、摘要:校本研修是教师培训及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目前校本研修已初具成果,为更充分的发挥校本研修对学校教育及教师自主成长的功能,我们重在探究网络校本研修的功能方法及有效模式,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三、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成长
研修模式
四、研究背景: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尽管毕业于师范专业的教师在校期间都系统的学习了各类知识已经具备了教师专业素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各类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育工具等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作为教育专业人员要紧随时代步伐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更新观念、研究学情、学习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早在1999年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就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另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后,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开始实施,在此背景下各类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等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继续教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各类培训都注重了教师群体素养、能力、知识的提升训练和充实,忽视了教师个体的成长,而在2001年教育部师范司举办的“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国际研讨会上朱小曼教授和笪佐领教授都提出了“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的教育人才新观念,他们认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而新课改也要求教师个体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自我反思与批判能力,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更需要教师个体的成长。
现阶段实施的校本研修则是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重心和主阵地,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老师研究为主体,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面临的各种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使之直接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而校本研修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而在今天我们更应该研究教师校本研修的现状,探究出更高效的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个体成长、自我成长并实践教师终身学习的要求。
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模式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立体网络环境,创造性开展网络环境校本研修实施策略的有益探究,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是网络校本研修模式的意义,基本模式和实践策略.。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4年10月1号到2016年1月,主要是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合作研究等途径了解教师校本研修中对信息技术使用情况,从而探究出更有效的利用网络提升校本研修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并形成有效模式。
二、研究过程:
1、文献研究:近年来校本研修取代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正在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的主要方式,它是对各种教师教育概念的整合和发展。校本研修强调以学校为研修基地,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跨越时间和地域的独特优势,把教师、专家、家长甚至管理者“一网打尽”,以快捷的速度、海量的信息,把参与研修的老师迅速集中起来达到共同的研修目的。资料显示在网络校本研修中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探究出了诸如“自主研修”、“集中研修”、“团队研修’、“区域研修”、“网络技术研修”等校本研修模式,但也发现了校本研修中“目标模糊”、“行动低效”、“空中楼阁”、“研修肤浅”、“资源不足”等等诸多问题。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进教师全面转型及个体成长,校本研修模式探究将是我们今后一段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如何发挥网络资源的功效更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2、调查研究:
在课题实施阶段多次召集我校教师代表开座谈会了解现阶段教师在网络研修、信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用情况及存在的疑难问题,并普遍性的开展问卷调了解教师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现阶段达到的水平具备的技能以及在知识能力方面的诉求,查阅教师相关档案了解其信息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发现我校教师在网络应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并存在在一些不足:(1)特点:
我校大多数教师都能利用网络进行校本研修,能独立自主的,从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有效信息;能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的应用信息;能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科研活动,从事课题研究;能借助网络资源参加远程教育提升专业水平;能借助于个人博客教育论坛从事教育研讨活动;能应用网络技术制作课件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目前我校网络研修已经取得一些成果。(2)不足:
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概念模糊,理解不透认识不足自觉性差,总认为校本研修是专家的事、领导的事以及教学骨干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自己无能力去搞校本研修。听、评课活动坚持不经常,研讨不深入,对多媒体及现代技术在教学中如何应用认识不清使用有误区;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不深入,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没有形成可行性报告,研讨活动收效甚微;课题研究方面缺乏实效,课题研究工作不深入,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教研两张皮,课题研究只当作一次活动落实,与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缺乏有效的整合,研究成果零散,缺乏推广性。
3、行动研究:
针对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课题组对本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具体行为进行长期观察,了解操作层面的实际情况,寻找教师校本研修面临的实际困难,经调研发现教师网络校本研修存在以下困难:日常工作事务繁杂绝大多数教师网络研修时间不能得到保证;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娴熟,技能不足,研修范围受限;教师在研修中大多都是“单打独斗”缺少对外交流的平台;学校校本研修的学术氛围不浓,绝大多数教师研修积极性不高;学校集体层面的校本研修多搞形象工程实效性不强;校本研修局限在学校小我范围,视野狭窄,缺少学术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等等。
4、案例研究;为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特选定我校老中青三类教师典型案例作跟踪调查,考察他们网络校本研修的历程,研究他们的成功经验与不足,结论如下: 研修成果:老中青教师都能借助网络资源获取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料,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扩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能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教育教学信息动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知识,能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术交流。
存在不足:部分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应运能力较差,对一些先进教学技术应用受限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辅助功能,网络应用技术还有待于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网络技术娴熟,能充分应用网络辅助研修和教学,但对网络信息辨别挑选整合能力较差,在网络应用中出于被动地位不能自主选择取舍合理应用。
5、合作研究: 本课题组教师在做好各自专题研究的同时还经常开展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分析探讨教师网络研修中的共性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各类研修中普遍存在研修不经常、时间不保证、目标不明确、效果不突出、交流不及时、视野不开阔、学习研究不深入等诸多问题。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思想重视不够,工作繁忙琐碎自由支配时间过少,缺少激励机制及交流平台等。
三、结论与策略:
1、校本研修现状:
在现阶段教育教学背景下,各级各类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已经基本具备网络校本研修基础条件和基本技能,并能使网络研修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研究解决本校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能运用网络资源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开拓教学视野,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常规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内涵和趣味性,有效的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还有相当多的教师能借助网络进行教科研活动提升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个体成长。
但高中语文教师网络研修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完全成熟,网络资源还未被充分利用,娴熟的网络技术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只具备最基础的使用技能(例如现成的课件),而不能创造性的应用于教学实际,教育教研还缺少开放的广阔的交流平台,大多数教师缺少自我展示平台和话语权,少数青年教师网络研修处于盲目状态照搬照抄无自主意识,网络研修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2、校本研修模式探索:
(1)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学校远程教育平台,邀请专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及语文教育教学辅助课程,规定时间限定任务定期学习。
(2)与教育教学先进学校建立校际远程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名师专题报告、教学示范、教学教研指导提升本校教师教育教研能力。并把校园网与远程教学资源网、因特网对接,使教师通过网络搜集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3)建立学校教研平台,鼓励教师在此平台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等并在网络平台进行评课活动,促进本校教师之间的研修交流并使之成为日常教研的常规行为。
(4)建立年级部、学科组、教学班组教研网络平台,针对年级、学科、班级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确定确定各级各类问题研究、主题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从而分别由教师个人、教研组、骨干教师、课题小组承担研究任务,整合了学校现有的教研资源,激活了学校整体教研模式。
(5)实施名师带动工程,让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教学能手等建立网络工作室,吸收教龄短的年轻教师进入工作室,确定每学期教育教学研究小专题(常规教学、优课设计、教学反思、微型课题),在名师指导下引导青年教师完成专题研究,促进年轻教师成长。
(6)鼓励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页,记录教育教学心得、展示优秀教学设计、发表教育感言,共享教学资源,探讨教学艺术等。
总之,校本研修是现阶段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终身教育、教师自我提高的最有效手段,对于教师校本研修我们已经获得一些成功经验也取得一些有效成果,但学无止境,我们的校本研修还在路上,我们的校本研修工作只有改革,只有与时俱进,才会越走越宽广。
第三篇:校本研修
以读促写,读写互动
——洪蓝中学语文组校本研修活动案例
【主题】
“以读促写,读写互动”是在继承传统的备课、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研修方式,有效地将课堂教学、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等结合在一起,让教师在学校的团队中不断得到成长。
【案例过程描述】:
(一)发现问题,确立主题:
校本研修怎样进行?校本研修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最好的校本研修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开展才能达到更好的受益?怎样借助于校本研修让教师在学校的团队中不断得到成长?在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总是有这样的困惑与疑问缠绕在我的脑海中。研究始于问题,它主要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我们仅就2009年活动主题的产生作简单的阐述:每年初一学生一进中学,我们先在班级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最大的困难就是写作,学生不是提笔无字,无事可写,就是千头万绪,却不能从容地表达出来。而所有这些问题,似乎不是一学期的几节作文课所能够解决的,何况现在中学生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下,想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于黑暗中自我摸索中前进,似乎也并非上上之策。正如叶圣陶先生讲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教材中的写作因素可谓是近水楼台,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于是,我们全组成员认为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引导学生如何写作,是可行的办法。这样我们一致确定“以读促写”作为本的校本研修主题。
(二)专家引导 :
在主题确定之后,于2009年10月,我们积极申请承办了一次作文教学的教研活动,邀请了教研员黄本荣老师来我们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做了相关的指导。他指出: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体现在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读和写的能力尤为重要。同时他还指出,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软肋,如何处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
要等等;黄老师的讲座给了我们语文组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于是一次围绕以读促写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在我校语文教研组产生并展开了.(三)小组内从理论到实践的总结认识:
一个星期后,我们召开了“以读促写”讨论会,针对“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来进行以读促写才是有效的”,大家各抒己见,意见不一,争执不断,经过讨论,我们预设了这几种设想:(1)语言的仿写:这是最基本的,主要是对优美的语言风格和典型的句式的模仿;(2)结构的仿写:主要是对文章全篇的谋篇布局或者是局部结构的模仿;(3)立意的仿写: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一种人文教育,而每一篇文章的情感教育则是至关重要的但又表现于无形之间,是润物无声的过程,而写作中的立意则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四)以课例为载体,研究实践:
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以课例为载体有利于聚集课程,改进教学,所以根据教研组讨论出来的几种设想的“以读促写”,用课堂教学实践来印证一下。这里特别选定了由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一课来作具体分析。选定课例以后,通过集体课、说课的方式选出优秀案例,让李老师在校公开课上展示,这就为教研组研讨活动提供了靶子,让大家有的放矢。
(1)执教者的教学设想及实践情况:
李老师先阐述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再结合教材解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我们初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他们经常写流水帐似的的文章,没有细节,没有详略。.而她在执教《羚羊木雕》时,发现文本中有相当精彩的对话描写,特别是对话描写中的神态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所以,她想通过以读促写,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注意,获得写作的方法,并且给予练笔的机会,从而取得进步。这比从课外寻找例子要有效得多。首先,我们要引起一直被学生冷落的对话中细节描写重要性的注意。这一方面,她是结合两次朗读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第一次是在上课初时,在大屏幕上打文章中的对话,但是去掉旁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似乎遭了蒙头一棍,根本无法朗读出情感。接着她顺水推舟,让学生找出关于细节描写的词语,进行重点品析和品读。最后,她将加了相关神态、动作描写词语的对话再打到屏幕上让学生进行演读,此次他们演得极其精彩到位,声情
并茂。前后两次的演读的鲜明对比让学生感觉到对话描写中的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第二,该文本本身就是这种细节描写的最好范例,所以,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细节的描写的重要性的时候,也马上关注到文章这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说会自觉地去学习和运用。第三,在两次朗读的刺激下,学生产生了要表达的语文,所以,她适时地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机会,巩固提高。她让学生续写“我”拿回羚羊木雕之后,回到家中与父母的一段对话,要求有相关神态,动作等的细节描写。在学生的习作中,他们开始运用这种写作手法,也许还很生疏,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以读促写的明显效果。
正因为在课上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了学生去写,激发了学生去写,教会了学生去写,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情况等待着他们去观察,去描写,本节课中为学生指导了方法。
下面这段话是节选自她本人的课后反思与重建的一段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段落都穿插适当的读写训练,学生也在读写中感受着语文及语言的魅力,的确是相得益彰。”由此可见,这样的校本研修对她而言,是有受益的!(2)同伴评议:接着,教研组老师们就李老师这堂课,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老师们对刚上讲台的李老师成功实施了预设策略进行了热情的表扬,如:陶生宝老师认为李老师的这堂课最明显的特点是让语文课成为思维的王国,整节课学生的思维全被调动起来,既有语言智慧的体悟,也有人文情怀之关照,以读为纽带,还它意境、情趣、文气,创造出更多的,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水到渠成进行续写、想象写作,羚羊木雕要回来之后,挖掘出文体中的有利因素,很好地把写作和阅读融合在一起。徐同波老师认为李老师这堂课备得扎实、透彻,把木雕的来历介绍很好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更加显示出木雕的珍贵。原来这木雕是父亲年轻时,支援非洲建设之后带回来的纪念品,这上面凝聚着父亲的青春和热血。于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出现了两难的抉择,使得“我”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就更加激烈,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程菊香老师认为李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容量大,但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取舍。另外,学生的以读促写,也是有目的地学。但品析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作出评价和点拨。
(3)形成案例:围绕这次活动主题以读促写,我们全组成员针对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来进行反思,在一个月内完成案例,论文等。可以说在实践的积累上获得了理论的提升。可以说,在校本研修主题的引领下,我们全体都获得了成长。
【反
思】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有的放矢,对于在课堂内挖掘写作信息做到以读促写,我们有了更为完善的认识!以下几点,是在教研活动中归纳出来的得失之处!
首先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没有目标,我们就成了迷失方向的羊群,横冲直撞,却徒劳无功!而这一点也在我们此次教研活动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当课题定为“以读促写”,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进行写作训练之后,某些老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让课堂中有写作的内容,硬生生地插进一个无厘头的写作训练。反而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达到练笔的效果,而且破坏了整堂课的和谐和美感!所以“以读促写”的运用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文本,不能牵强附会!
第二、评价得当,落实巩固:课堂评价语的重要性是公认的,本课题研究中同样如此,没有适当的评价,一切的练笔只是徒劳无功!“以读促写”的练笔中经常性将练笔放入课堂中,这样导致上课时间的紧张,当同学们匆匆忙忙写完以后,也接近下课了,于是教师经常是匆匆忙忙叫几个同学朗读(仅管还有许多人,根本没有完成)然后是那不痛不痒的点评一翻就草草了事!结果,练笔成了课堂上的花拳秀腿,学生没有丝毫的进步!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一方面可以把作文移至课后,再进行批改,以及课堂中的个别点评,或者也可以调节好时间,当堂写好,尽量在大部分人都完成之后,再进行个别点评,优点给予肯定的同时,要指出缺陷,要给予明确的评价,而非浮光掠影,留于皮毛!使同学们真正获得一点东西!所以正确良好的评价,关系到“以读促写”的成败!
第三、角度独特,善启善诱:“以读促写”,令教师最烦心的是,课堂练笔学生不能进入状态,看着学生苦思冥想,搜索枯肠,却仍不得要领,所以,教师在选择练笔角度时要扼住要害,让学生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欲望!这就关系到好的写作角度,好的引导语,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写作状态。
第四、平等交流,相互促进:本次课题中,另一个更大的收获是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集体的智慧,看到了“交流”的重要性!首先是课题确定中,个人互相交流感想达成共识,然后是集体备课,交流,争论,得到最佳教案!再是课后互评。哪一个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时正是别人一句无心之语,却让我们茅塞顿开!事实上,我们整个课题组的组员之间是不分老幼主次,平等交流,抒发真情实感!才使我们组的课题获得切实的进步!
第五、及时总结,指导实践:每一次活动后,我们会进行及时总结,归纳,反省,包括个人反思,个人感想,以及集体总结!理论从最初被提出,然后再被运用与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合理性!再用理论来重新指导实践,从而获得螺旋式的进步!我们正是用“以读促写”为原则来进行课堂教学,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扬长避短,才最终获得今天的成果!
我们也都感觉到这样的校本研修实践的成功之处给我们最大的受益就在于教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找到了读和写的切入点,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驾驭能力,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思考生活的情感、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在读写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情思飞扬,写出成效呢?我们后来总结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体现在平时的练笔上,并随着平时的练笔而渗透作文的要求;
(一)仿写,学习表达方法,感悟文本;
(二)改写,积累优美词句,审视品读文本;
(三)补写,激发创作欲望,延伸文本;
(四)|扩写,形象再现理解,涵咏文本;
(五)写读后感,强化情感体验,理解文本等。
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的形式是多样的,不拘一格。我们语文组教师们深感读写融合更易于学生理解,更易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能深入挖掘教材,抓住读写结合点,切实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收获,让教师有发展。“以读促写,读写互动”是在继承传统的备课、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研修方式,有效地将课堂教学、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等结合在一起,让教师在学校的团队中不断得到成长。
正是在本课题的研究经验中,我们看到了该课题的不可低估的远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第四篇:2015校本研修材料
校本研修
一 校本研修是什么?
“
校本”是指“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理解 “以校为本”的内涵。“为了学校”,是从学校教育行为的目的角度上认识“以校为本”;“基于学校”,就是要始终注意本校的实际基础,包括本校的学生基础和办学的基础条件。要认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和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恰当设定发展目标;“在学校中进行”,是从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资源利用的角度上认识“以校为本”,在实施教育活动所依靠的主体和利用经验资源方面,应当在受教育者所在的日常实践活动场所中进行,无论是本校的学生教育还是教师继续教育,都应当尽可能的在本校中进行,而不要远离他们的现实实践活动情景.归纳“以校为本”内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指向促进本校的发展,其核心是为了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促进本校教师的发展、促进本校的发展。
“研修”可以看成是由“研”和“修”两个方面组成的。即:通过考虑和商讨(意见、问题)或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人的修养水平。可见,对于教师来说,“研修”的本质就是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水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校本研修,是指立足于本校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开展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具体地说来,在学校的领导下,以教师自身及其任职所在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为目的,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内容,以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在专业人士咨询指导和专业信息的引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研究性学习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方式。或通俗来说,在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来解决其中的问题,促进个人在工作中成长。
随处可见的校本研究
• 小方面:围绕小课题,活动(如同课异构活动,校际联谊,青蓝工程等等),微课,课题改革,课堂模式改革中的事,问题,学习感悟,一个问题自己采用了3个方法解决了就可写,可发。
• 大方面:论文,报告,教研立项,学术研究等等
• 学生管理方面的事情,有不良事情,也有对学校产生良好影响的事情在研修过程中选择题材时,不要只关注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对良好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入研讨,有利于教师有意识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好的方面转化,催生更多的良好事件产生;对不良的事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防范意识和行为,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 为什么要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方式之一 校本研修——终生教育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主建构专业素养
校本研修有助于促进教师增强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
校本研修致力于帮助教师成为带领学生勇于创新的领路人
现阶段评职称要具有5年(360个学时,120学分)继续教育和校本研修报告。
每一年县局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实行考核。而学校对教师个人也有教师校本研修考核评价。
三 怎样进行校本研修?
(一)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由承担本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在职教师及管理人员为对象,做到全员全程参与。
2.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3.实效性原则: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方式的转变。4.自主性原则: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师个体差异,设计安排研修的内容,方式,做到
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管理。
5.开放性原则:既要注重本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注重校际间 的合作与交流。6.团队性原则: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各类教师同伴互助团队为单位,开展合作式团队学习。
(二)主要内容: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试与情绪控制;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三)基本方式与要求
教师个人的实践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基本要素,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实现方式,此外,网络研修也是校本研修的有效方式。各校在操作中应遵循必要的规范要求。
实践反思操作规范 1.反思性教学活动
(1)带领教师深入解读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明确反思性教学的内容,时间,步骤,方法等;
(2)营造理解,宽容,平等的反思环境,对教师的反思活动给予支持;
(3)要求教师通过专业阅读,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日记,撰写教育叙事,学生个案研究等形式,将反思性的研修活动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
2.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要求教师个人提出符合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每学期精读至少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至少上一届公开课,至少开展一项微课题研究,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总结。
同伴互助操作规范 1.集体备课
(1)学校要加强对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督导,科学划分集体备课活动小组;
(2)明确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规范集体备课程序,保证集体备课的集中研讨时间;(3)建立导学案审查制度,落实奖惩措施;(4)切实加强对集体备课资料三维整理与归档。2.观课议课
(1)学校要周密安排公开课,将公开课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行事历;
(2)上好各层面的公开课,及新任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观摩课,示范课,学校领导的下水课等;
(3)及时在教研组内开展评课,议课,并有评课,议课记录。3.主题教研沙龙
(1)每月组织一次教研组以上的主题研究活动;(2)做到“五有”:即有研究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研讨内容,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效果;
(3)交流学习经验,解决学科教学困惑,推广研修成果。4.开展课题研究(1)倡导把学校课改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突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每校至少有1项县级以上立项课题,教师每人一项微课题研究,学校微课题立项不少于教师数的50%。
5.加强片际和校际交流与合作
(1)通过片际联席会组织名师送教,跨校巡讲等活动;
(2)有规划地开展同课异构,案例分析活动,带动各校共同进步
专家引领规范要求
1.校本培训 学校根据课改实际情况开展教育理论,师德师风,高效课堂,新课程培训,自主管理等校本培训。2.专家引领
(1)邀请专家来校讲座与指导,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对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
(2)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利用全干会交流心得体会。
3. 青蓝工程.(1)制定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划和计划,实行捆绑式评价;(2)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明确彼此的责任与义务;(3)保障师傅与徒弟指导交流的机会与时间。
网络研修规范要求 1.校园网站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园网站,开辟校本研修专栏,并定期检查更新。2.网络阅读
(1)学校对教师的阅读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并设定阅读主题;
(2)组织教师定向阅读,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判断信息的有效程度,构筑足够广阔的知识背景。
3.网络研修
(1)网络议课,及学校建立教学网站,搭建议课平台,组织教师围绕教学案例,运用信息技术条件开展专业对话和信息交流活动。
(2)网络论坛,即学校组织教师围绕特定主题和问题,运用网络对话平台开展探讨与交流。
四 做好校本研修能怎么样?
教学中我们常见的情形是“临时急救”:要课题时搞校本研修,要论文时摸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成了一件“功利”和“时尚”的披风,在热热闹闹活动之后,总给人以虚假、浮躁之感,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更不可回避的现状:成绩与考评的重压,使得校本研修与教学剥离。
那校本研修对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校本研修意味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意味着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和不断提高。校本研修是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一个富于研修精神的教师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一生所获得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是别人难以比拟的。
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个人生活质量的一部分,是我们教师的一种职业需求。作为教师用心进行校本研修,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找到自我良好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的需要。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促进教师的横向发展,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五篇:校本研修
南里岳中学2009-2010学年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围绕课程改革,扎实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突破口,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抓手,使校本研修成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从而为学校长远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研修目标
1、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校计划精神,不断提高学校研训工作的质量和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2、以自我反思、集体备课、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创新校本研修的模式,开拓校本研修之路,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健全校本研修机制。
3、以加强师德修养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铸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优,教学技能全,教学基本功硬,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力保障。
4、通过调查研究,立足实际,切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聚焦课堂,努力实现课改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通过探索初中研究型教师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帮助经验型的骨干教师突破发展瓶颈,为他们转变为具有较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奠定基础。探讨高效率地构建研究型教师群体的方法与途径,使校本研修更深入、更全面地开展下去。
三、研修机制
(一)决策层面
1、针对学校教师的现状、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所面临的矛盾等作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制定校本研修研修规划,帮助每一位教师制定好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
2、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气氛,在考评、奖惩上体现激励为主,鼓励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参与研修的行动,逐步使学习成为每位教师的自发、自主、自觉的行为;强化教研组的学习研究功能,使教研组成为集校本教研和校本学习为一体的基本团队;建立多元、立体、交叉的合作团队或合作伙伴(跨学科课题组、外聘专家与骨干教师的科研合作等)。
3、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上,尽可能满足研修活动中资料、场所和设备需求。聘请各级专家、名师、教研员到校指导、交流、开设讲座、参与研究。在校园网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博客作为研究的平台,鼓励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通过远程教育、网上收集信息、参与网上论坛等途径开展研修活动。
(二)组织层面
1、对各种校本研修资源进行组织、整合、调控。由教务处与教研室共同承担对教研组“管理与评估工作”。依据各教研组制定的计划,对各项教研活动进行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达成度管理,及时了解活动进程,并给予具体指导,抓好组际和教师之间的总结交流。
2、教师的教研活动考核与升职、奖励、评级、绩效挂钩。教务处、教研室还对校本研修中的人员安排、课时调配、外出学习等进行调控,使研修学习更有序有效。
(三)实施层面
要突破以往教研组传统的活动模式,使之成为教师学习的园地、成长的家园。各个教研组内,同行即伙伴,相互沟通感情、交换思想、分享经验、解除困惑,使教研组真正成为了学习型组织。
四、具体措施
(一)制度保障——规范化
1、制订研修制度确保研修时间:教师培训学习,与平时的学校政治学习、教研组业务学习相结合,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制订研修计划明确研修内容: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资料;课件制作,教师基本功训练等。
3、充分利用相应配套制度(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研组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培训效果上体现“实效”:内容实(从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发);过程实(采用评课议课、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教学论坛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教学、课题研究有指导作用)。
5、建立奖励机制,对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表现突出(逐项评比)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自主研修——日常化
1、开展“高效课堂”公开课和示范课活动,组内教师评课议课,交流研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让全体教师得到锻炼、学习、提高。
2、组织学习和交流:每学期教师要选读一本教育专著,并提交读书笔记和论文;教学要写教后反思或案例分析。
3、完善研讨周制度:继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并完善各年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在实践反思中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聚焦于课堂。
(三)同伴协作——团队化
1、积极探索集体备课制度改革。教师以年级备课组形式备课,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2、继续抓好师徒结对工作:组织青年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录,促其健康成长。学校依据师徒结对教师成长规划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与检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专家引领——专业化
1、充分发挥县、校两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提高学校研修活动的质量。
2、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同时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教学大奖赛”,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
3、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作报告、座谈。承办各类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通过教师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努力提升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
(五)资源整合——一体化
1、把教研、科研、培训统一纳入校本教研的范畴,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2、学校依托市、区级课题的研究促进全校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使全体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方法、过程、资料建设、成果有全面的认识。
3、把课堂作为开展教科研的载体,进行实践性课题研究活动,并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各个课题组要按计划开展研究,上好研究课,搞好研究活动,积极展示研究过程,并完成一篇有质量的阶段性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