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困惑

时间:2019-05-12 13:4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研修的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研修的困惑》。

第一篇:校本研修的困惑

从校本教研的困惑谈教研组建设

早在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学者王邦佐在《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中,给出了“中学教师各种能力形成时间的分布表”,其纵向分“处理教学内容能力”“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学机智”“与学生交往的能力”七项;横向分“大学前”“大学期间”“职后”三个阶段。根据调查知道,各种能力的形成期主要都在职后(平均情况:大学前约为22%,大学期间约为13%,职后约为65%)。这个认识对我们重视教师在岗以后的专业能力提升是有力的理论支持。但是,如何提升这些能力?确实是一个十分有现实意义,同时还有待研究的课题。大家都觉得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这也确实是“校本教研”的抓手,而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就是教研组。所以,我们似乎在兜了一个圈子后,重新又回到了学校教研组建设这个老话题上。在我国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改革中,有相当一段时间在加强年级组的同时,曾削弱了教研组。课程改革以来,根据实际需要,教研组建设的问题现在又得到了比较普遍的重视。笔者最近通过 Google网搜索,结果发现涉及到“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文章资料大约有26.8万项,包括困难分析与实践经验等,可见这个问题在当前的确已经引起教学研究领域的充分重视。

一、教研组建设的困惑与问题

在我们的常规性调研中,学校较多反映的是新课程实施中对 “校本教研”,以及教研组建设新方向的困惑。归纳起来,这种困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教师队伍的更新。1.课程改革新要求带来的困惑

对于课程改革新要求带来的困惑,大体说来,是和课程各要素的发展要求相关联的。例如,课程管理提出要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结构中有不少跨学科的拓展型、综合型课程,要落实好这些新要求,学校如何在校本的层面上组织教研工作?课程目标要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的难点最主要是对“过程”“情感”的科学表述,在教研中感到无所适从。课程内容的处理与充实要体现接近学生生活实现重组,而对现今的中小学生所喜爱的生活,很多方面教师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或者是不赞同的,这又如何落实?提出课程要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包括教学设计中引入不同类型的教学课件,还要体现“互动”性,有些实验项目多与信息技术相联系而进行,传统的专业素养遭遇革命性的挑战,教研活动能否解决这些问题?还有的提出“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要求、课程评价要注重过程与差异等。总之一句话,有了新理念,对于如何落实在教学与教研中,学校感到了一系列的困惑。2.教师队伍更新带来的困惑

对于教师队伍更新带来的困惑,主要是一批 “70后”“80后”的年轻教师走上课堂教学岗位,走上教研组长的岗位,这些青年教师在进入教研群体中时,对群体中的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差异不甚了解,对一个一般教师和作为组长的职责区别,也不甚了解,更缺少体验。实现角色的转换,还有待时日。3.由于困惑而产生的问题

于是,校本教研和学校教研组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对 “校本教研”,按我们的一般理解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 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关注校本教研,可以分理论、技术与实践三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探索,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在实践层面,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最主要的机体。不谈教研组,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上的校本教研。

当前大家有一些共识,感到现在的教研组建设存在一些 “虚化”现象。出现了“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功能单一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的问题;教研组的职责只是表现为教学管理和上情下达,教研组建设只是听取行政指令,随波逐流。如:教研的主题没有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感觉反而是负担,收效不大,所以热情不高,疲于应付;也有不少教师还是只重视完成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所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习题集就是教学的全部资源,认为投入教学研究是事倍功半的事,缺少研究的内在动力。同时,不少学校缺乏教学研究的氛围,只按照“考什么、教什么”的思路,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行为,不开展学科整体的发展研究,没有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实施好新课程。

二、关于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可见,今天我们谈教研组建设问题,必须要看到这些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使我们的工作重点与努力方向符合实际而具有针对性。按照实际情况,当前学校教研组建设必须针对不同的基础,在不同的层面上提出不同的思路与要求,才能比较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觉得目前至少有三个层次的基础,所以要相应地搭建三个平台标准来引导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工作。这就是 “常规性建设层面”“发展性建设层面”和“示范性建设层面”。其基本要求可分别有如下考虑:

1.关于教研组的常规性建设

教研组建设的常规性层面的实质主要是把教师的个体行为聚合为群体行为,对新课程有较规范的执行力,务本求实地使教研组站在一个制度化的平台上运作。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订、修改过 “学校教研组和组长职责”的文件,着眼的就是常规建设。具体内容与要求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学科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为此,必须注意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一个成型的教研组,要在组长的引领下,规划好每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其中首先是制订本学期的教研计划,要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以合作互动为抓手,分阶段设计好一系列可操作的活动内容。其次是做好每一次活动项目的执行方案和落实措施,做好相关的活动记录,使活动的过程与经验能够留下一些细节,作为教研组的业务档案,为教研组积累教研资源。其三是做好学期的工作总结,对照工作计划与目标,对所经历的活动、取得的成果、总结的经验、存在的不足等都作系统回顾,为后一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奠定基础。这些都需要用制度规范起来,并切实维护好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个教研组就基本成型了。

二是保障学科课堂教学的规范化。这里主要是指教学常规的要求,必须体现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曾经提出过《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同时建议作为学校教研组对教学设计研究的基本参考。这个意见是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就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学习训练、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所厘定的规范要求,但需要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进行具体的操作性细化研究,值得列在教研组的研究工作内。同时,从教学常规的角度看,要针对这 一总的要求,落实到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小结反思”中,在这些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中贯彻好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科教学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规范起来。

三是形成学科教师团队的整体化。教研组是一个教师的团队,团队在结构上的特点往往不一致,但基本上都有着年龄、职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教研组群体,怎么看待和用好这种差异,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的资源,包括在精神上、性格上、兴趣上、特长上等,倡导相互尊重与学习,实现群体整合和互补,但这需要有一定的措施。例如:组成 “备课组”时,可以考虑新、老组合;为青年教师配备带教的骨干教师,组成“师徒关系”;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让新到岗的教师在前3~5年中,达到“几个一”的要求,如上一堂公开课,完成一个课题,设计一份完整的试卷„„总之,要着眼于全组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多种措施的推出和落实,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2.关于教研组的发展性建设

发展性建设是指在常规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一定的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机制,着力建设一个体现学习型、研究型、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教研组,名副其实地成为具有新时代、现代化特征的教师团体。充满生气的学习行为和不断积累的教研资源是一个教研组发展性建设的主要方面。

面对新课程实施带来的种种困惑,教研组首先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而勇气和智慧需要借助学习。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学习制度,规范和落实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注重讲究学习方式、拓宽学习领域和提高学习质量与效果,切实保证教研组学习的制度化、全员化和终身化。当前需要学习的相关理论领域比之以往要广阔得多。如:教育哲学中的 “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教育方法论”和“认识论”“教育美学”等。学科教育学,即“以学校的学科教学实践为中心,专门研究与之相关的教育现象的一门科学”,或曰“研究学校各门学科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的一门科学”。课程论和教学论是教研工作的上位理论,它们的发展对教研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比较直接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论的理论是对教研工作的策略指导。而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在更宏观的理论层面上影响教育教学以及教研工作。当然,最直接的学习,主要还要围绕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政策文本,从育人功能的高度使全组教师理解学科,驾御本学科的教学与教研工作,达到能“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境界。

一个处在发展性建设层面的教研组,必须适应新课程实施要求,适应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重视各种教研资源的积累,重视对教学与教研的反思,努力营造有校本特色的教研文化,使学校教学具有长效发展的机制。

我们曾经在郊区进行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时发现,金山区有一所乡镇初中的数学组,长期以来教学质量在全区前列,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每年有骨干教师流出,但其教学质量在全区的位置照样没有受影响。我们后来了解到他们的教研组有个制度:每个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必须以 “资源”的形式留下共享。笔者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学校语文教研组,有过“滚雪球”的教研方式,是指每位教师都分别有计划地承担不同单元的教案设计任务,在全组进行介绍,大家讨论批评修改,再由教师上课,课后进行教研组集体反思讨论,完善教案,作为教研组的全组资源。然后分学期执行,由若干单元先完成,逐步扩大到全部教材的内容,使“雪球”日益滚大,成为全组可共享资源,供每位教师教学时参考,使教学的总体质量得到保障。学科教研资源建设是教研组的基本建设之一。一般人认为,教研资源包括:课上、课后、考试使用的题库,经筛选的教学参考资料(含光盘),典型的案例分析,成功的精品课,公开课的实施方案,本组教师所总结的教学经验、撰写的有价值的论文,校外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在教研活动过程中积累的各种原始资料等。教研组的发展性建设,不能两手空空地去进行,要有自己的资源积累与储备。

教学反思是教研活动中很重要的内容,一个有生命的教研组必须在教学反思环节有制度的保障与文化的指引。对教研活动的教学反思,我们同意这样的认识:(1)教师对教学过程应该借教研进行反思,反思应以教学活动中带普遍性的、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为主。(2)教师结成“学习共同体”,并通过教研组群体的合作、交流、对话和共同反思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3)教师个体所拥有的教学理念、个性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客观的差异,反思、对话与交流应坚持持续的、逐渐融合的过程方式。

通过反思活动,来增强教研组发展性建设,在基层学校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如一所本市海岛农村学校,要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自觉进行如下方面反思:(1)换作学生的角色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2)与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作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3)听学生评价后的自我反思。(4)听同行、专家研究评价后的自我反思。(5)在理论学习时结合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6)在听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意见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总之,学习----积累----反思,这可能是一个发展性教研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3.关于教研组的示范性建设

在教研组建设到达示范性层面上,这个教研组必然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拥有一个比较响亮的 “品牌”,在其成就的某一方面,能够对全区域的教研工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力。笔者觉得这样的教研组,应该具有一些特征,如: 涌现出若干 “叫得响”的名教师。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教研组,必然拥有一些在学科中有名望、在专业上有影响的“领军”性的名教师。这些教师往往是具有特级教师的称号,在全区甚至全市的学科教学领域,经常担当一些诸如青年教师的“导师”、评比项目的“评委”等角色,以其人格与学术上的成就,来影响一个区域的学科教学研究和发展方向。

形成一定知名度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形成必然是在经历 “模仿”“偶然”“积累”“感悟”到“创造”的过程后,逐步显现出来。关于教学风格问题研究,有学者将之归为“培养学生再现能力为主要目标”和“培养学生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两个大类,分出11种风格。而实际上,思考的角度还不止这些,还可以从内容、手段、技术、方法等多个方面着眼,加上程度不可能是走两个极端,就能创造出不可穷尽的风格样式。问题在于,能使一种教学风格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知名度”、产生影响,不是很多的。但示范的价值就在于此!

积累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资源。以今天的眼光,优秀教研组的示范作用其实就在于其教学资源的辐射力、影响力。所以,使教研组积累的教学资源成为推动新课程实施有的课程资源,就需要智慧与毅力。当然,今天讲教研组资源,不仅是指传统的教学经验,还应该包括由教研组开发的 “校本课程”,或者是由实践形成的“准理论”,都是可以对推广新课程产生正面影响力的资源。一个有示范性的教研组拥有这些性质的资源也是一种标志。

具有可持续的综合发展力。一个优秀教研组,其示范作用的发挥不能是一时 的,而应该具有长久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与能力。这样的要求,需要组内教师队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梯队结构。包括年龄、教龄、职称等在内的群体结构具有能够实现梯队衔接的优势,在教研组的内功提升和发挥外力作用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所以,在这方面的示范性也包括了保持梯队结构的本身优势,以及能够可持续地对外辐射经验与资源这两个方面。

第二篇:校本研修问题与困惑 Microsoft Word 文档

校本研修遭遇的现实问题与困惑

2012-11-20茹

校本研修遭遇的现实问题与困惑

澄城县韦庄中心学校党茹

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绩,但由于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缺乏,课程开发手段和技能欠缺,教师校本研修技能培训薄弱,校本课程开发和研修处于盲目模仿,其表层化、形式化现象极为严重。具体表现为:教师课程开发技能培训不足,专业支持和引领不足;学校没有形成一支良好的课程开发与校本研修队伍,学校不愿搞,教师不愿做;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研修功利现象突出,缺乏良好的外部氛围;而学校内部经费及硬件的不足也严重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与研修的效果与成绩。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学校同样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

一、学校校本教研面临的外部氛围:

1、学校外部事务缠身,纷繁复杂的检查验收难以招架,难以静心从事校本教研

在探索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气氛很浓,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很高,但经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各级各类各个部门的检查、验收、评比等干扰牵涉到学校大量的精力;种类繁多的活动(特别是有影响的中小学承担的各种政治性活动、宣传性活动)浪费了学校人力、物力、财力和宝贵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校本教研工作的进行;地方升学体制制约了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向,尤其是专业指导部门命题方向误导校本教研研究的重点;学校人

事制度凝固僵化,不利于激励教师从事校本教研。

2、迫于学校生存压力,学校校本教研过于重视功利,应付色彩浓。

科研兴校”的观念虽逐渐深入人心。用“校本”思想指导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管理方式、课程开发等诸方面,其积极促进的作用勿庸置疑。但目前不少学校在推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也附带了一些功利色彩,教育行政部门与各中小学对“校本”往往注重的是形式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急功近利,追赶时髦的现象比较严重,使校本教研走入了误区,教研的功利性太强,难以落到实处,难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更难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故校本教研停留于形式。

3、研教分离导致专业引领严重不足,学校急需专业引领人员。校长、教师强烈呼吁、急切希望得到专业人员更多的指导。然而现在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专家高层次的指导。毕竟教师的视野、见地和研究水平、研究指导是很有限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能到基层学校给予指导和帮助。本地区的教育研究部门的人员研教分离,其本身从事校本教研的能力受到制约,而学校无法得到必要的高层次的专家指导,故而在研讨时常常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教研部门有指导能力或有时间指导的太少,教研部门管理能力弱,缺少对学校的指导和帮助,“有些方面还处于门外汉状态”。有的则统得过多死,管得过多,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教师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另外,在评价方面、经费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

一、肤浅、机械,影响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经费不足也制约了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校本教研实施的内部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教师从事校本教研的兴趣不浓,对校本教研的内涵认识不清,导致不同教师的参与热情、参与程度不同。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亟待提高。学校实施校本教研其目的是推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因此,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教师的自主研究,任何外部的力量都是徒劳的,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为“校本教研是教师内在需要的自主教研,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教研,是引领、提升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的教研,”而目前教师自主研究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教师感到没有做校本教研的动力,觉得做校本教研“没劲”。因此,如何调动教师自主研究,激活教师潜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研究能力,其问题意识有待提高。许多教师问题意识不强,发现不了问题,也分不清问题的轻重。没有问题,校本教研何从谈起。

3、教师负担太重已经成为制约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首要因素。许多校长反映,目前教师负担较重,工作量大,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加压效果不佳。升学压力剥夺了教师

很多的精力,可以说,这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目前,教师的负 担问题非常突出。他们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钻研教材,更没有时间去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现在的教师活得太辛苦,待遇低而负荷太重,而考试分数又是唯一的参照物,关系着教师的名誉及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各学校便一味追求分数,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和教师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的前途与学生的分数息息相关,教师已经不堪重负。

此外,学校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没有明确和长远的专题,研究缺乏目标和方向,引起教师反感;在许多学校,校本教研缺乏一套完善、规范的体系,还未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操作模式;有的学校机构设置上交叉、重复,使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受到影响;学校自主发展空间小,学校的法人地位难以确立,校本管理难以有实质性的推进,校长没有办学自主权,人事制度改革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

2012-11-20

第三篇:校本研修

以读促写,读写互动

——洪蓝中学语文组校本研修活动案例

【主题】

“以读促写,读写互动”是在继承传统的备课、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研修方式,有效地将课堂教学、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等结合在一起,让教师在学校的团队中不断得到成长。

【案例过程描述】:

(一)发现问题,确立主题:

校本研修怎样进行?校本研修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最好的校本研修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开展才能达到更好的受益?怎样借助于校本研修让教师在学校的团队中不断得到成长?在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总是有这样的困惑与疑问缠绕在我的脑海中。研究始于问题,它主要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我们仅就2009年活动主题的产生作简单的阐述:每年初一学生一进中学,我们先在班级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最大的困难就是写作,学生不是提笔无字,无事可写,就是千头万绪,却不能从容地表达出来。而所有这些问题,似乎不是一学期的几节作文课所能够解决的,何况现在中学生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下,想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于黑暗中自我摸索中前进,似乎也并非上上之策。正如叶圣陶先生讲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教材中的写作因素可谓是近水楼台,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于是,我们全组成员认为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引导学生如何写作,是可行的办法。这样我们一致确定“以读促写”作为本的校本研修主题。

(二)专家引导 :

在主题确定之后,于2009年10月,我们积极申请承办了一次作文教学的教研活动,邀请了教研员黄本荣老师来我们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做了相关的指导。他指出: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体现在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读和写的能力尤为重要。同时他还指出,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软肋,如何处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

要等等;黄老师的讲座给了我们语文组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于是一次围绕以读促写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在我校语文教研组产生并展开了.(三)小组内从理论到实践的总结认识:

一个星期后,我们召开了“以读促写”讨论会,针对“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来进行以读促写才是有效的”,大家各抒己见,意见不一,争执不断,经过讨论,我们预设了这几种设想:(1)语言的仿写:这是最基本的,主要是对优美的语言风格和典型的句式的模仿;(2)结构的仿写:主要是对文章全篇的谋篇布局或者是局部结构的模仿;(3)立意的仿写: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一种人文教育,而每一篇文章的情感教育则是至关重要的但又表现于无形之间,是润物无声的过程,而写作中的立意则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四)以课例为载体,研究实践:

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以课例为载体有利于聚集课程,改进教学,所以根据教研组讨论出来的几种设想的“以读促写”,用课堂教学实践来印证一下。这里特别选定了由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一课来作具体分析。选定课例以后,通过集体课、说课的方式选出优秀案例,让李老师在校公开课上展示,这就为教研组研讨活动提供了靶子,让大家有的放矢。

(1)执教者的教学设想及实践情况:

李老师先阐述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再结合教材解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我们初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他们经常写流水帐似的的文章,没有细节,没有详略。.而她在执教《羚羊木雕》时,发现文本中有相当精彩的对话描写,特别是对话描写中的神态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所以,她想通过以读促写,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注意,获得写作的方法,并且给予练笔的机会,从而取得进步。这比从课外寻找例子要有效得多。首先,我们要引起一直被学生冷落的对话中细节描写重要性的注意。这一方面,她是结合两次朗读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第一次是在上课初时,在大屏幕上打文章中的对话,但是去掉旁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似乎遭了蒙头一棍,根本无法朗读出情感。接着她顺水推舟,让学生找出关于细节描写的词语,进行重点品析和品读。最后,她将加了相关神态、动作描写词语的对话再打到屏幕上让学生进行演读,此次他们演得极其精彩到位,声情

并茂。前后两次的演读的鲜明对比让学生感觉到对话描写中的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第二,该文本本身就是这种细节描写的最好范例,所以,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细节的描写的重要性的时候,也马上关注到文章这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说会自觉地去学习和运用。第三,在两次朗读的刺激下,学生产生了要表达的语文,所以,她适时地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机会,巩固提高。她让学生续写“我”拿回羚羊木雕之后,回到家中与父母的一段对话,要求有相关神态,动作等的细节描写。在学生的习作中,他们开始运用这种写作手法,也许还很生疏,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以读促写的明显效果。

正因为在课上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了学生去写,激发了学生去写,教会了学生去写,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情况等待着他们去观察,去描写,本节课中为学生指导了方法。

下面这段话是节选自她本人的课后反思与重建的一段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段落都穿插适当的读写训练,学生也在读写中感受着语文及语言的魅力,的确是相得益彰。”由此可见,这样的校本研修对她而言,是有受益的!(2)同伴评议:接着,教研组老师们就李老师这堂课,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老师们对刚上讲台的李老师成功实施了预设策略进行了热情的表扬,如:陶生宝老师认为李老师的这堂课最明显的特点是让语文课成为思维的王国,整节课学生的思维全被调动起来,既有语言智慧的体悟,也有人文情怀之关照,以读为纽带,还它意境、情趣、文气,创造出更多的,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水到渠成进行续写、想象写作,羚羊木雕要回来之后,挖掘出文体中的有利因素,很好地把写作和阅读融合在一起。徐同波老师认为李老师这堂课备得扎实、透彻,把木雕的来历介绍很好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更加显示出木雕的珍贵。原来这木雕是父亲年轻时,支援非洲建设之后带回来的纪念品,这上面凝聚着父亲的青春和热血。于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出现了两难的抉择,使得“我”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就更加激烈,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程菊香老师认为李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容量大,但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取舍。另外,学生的以读促写,也是有目的地学。但品析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作出评价和点拨。

(3)形成案例:围绕这次活动主题以读促写,我们全组成员针对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来进行反思,在一个月内完成案例,论文等。可以说在实践的积累上获得了理论的提升。可以说,在校本研修主题的引领下,我们全体都获得了成长。

【反

思】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有的放矢,对于在课堂内挖掘写作信息做到以读促写,我们有了更为完善的认识!以下几点,是在教研活动中归纳出来的得失之处!

首先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没有目标,我们就成了迷失方向的羊群,横冲直撞,却徒劳无功!而这一点也在我们此次教研活动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当课题定为“以读促写”,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进行写作训练之后,某些老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让课堂中有写作的内容,硬生生地插进一个无厘头的写作训练。反而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达到练笔的效果,而且破坏了整堂课的和谐和美感!所以“以读促写”的运用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文本,不能牵强附会!

第二、评价得当,落实巩固:课堂评价语的重要性是公认的,本课题研究中同样如此,没有适当的评价,一切的练笔只是徒劳无功!“以读促写”的练笔中经常性将练笔放入课堂中,这样导致上课时间的紧张,当同学们匆匆忙忙写完以后,也接近下课了,于是教师经常是匆匆忙忙叫几个同学朗读(仅管还有许多人,根本没有完成)然后是那不痛不痒的点评一翻就草草了事!结果,练笔成了课堂上的花拳秀腿,学生没有丝毫的进步!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一方面可以把作文移至课后,再进行批改,以及课堂中的个别点评,或者也可以调节好时间,当堂写好,尽量在大部分人都完成之后,再进行个别点评,优点给予肯定的同时,要指出缺陷,要给予明确的评价,而非浮光掠影,留于皮毛!使同学们真正获得一点东西!所以正确良好的评价,关系到“以读促写”的成败!

第三、角度独特,善启善诱:“以读促写”,令教师最烦心的是,课堂练笔学生不能进入状态,看着学生苦思冥想,搜索枯肠,却仍不得要领,所以,教师在选择练笔角度时要扼住要害,让学生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欲望!这就关系到好的写作角度,好的引导语,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写作状态。

第四、平等交流,相互促进:本次课题中,另一个更大的收获是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集体的智慧,看到了“交流”的重要性!首先是课题确定中,个人互相交流感想达成共识,然后是集体备课,交流,争论,得到最佳教案!再是课后互评。哪一个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时正是别人一句无心之语,却让我们茅塞顿开!事实上,我们整个课题组的组员之间是不分老幼主次,平等交流,抒发真情实感!才使我们组的课题获得切实的进步!

第五、及时总结,指导实践:每一次活动后,我们会进行及时总结,归纳,反省,包括个人反思,个人感想,以及集体总结!理论从最初被提出,然后再被运用与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合理性!再用理论来重新指导实践,从而获得螺旋式的进步!我们正是用“以读促写”为原则来进行课堂教学,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扬长避短,才最终获得今天的成果!

我们也都感觉到这样的校本研修实践的成功之处给我们最大的受益就在于教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找到了读和写的切入点,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驾驭能力,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思考生活的情感、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在读写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情思飞扬,写出成效呢?我们后来总结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体现在平时的练笔上,并随着平时的练笔而渗透作文的要求;

(一)仿写,学习表达方法,感悟文本;

(二)改写,积累优美词句,审视品读文本;

(三)补写,激发创作欲望,延伸文本;

(四)|扩写,形象再现理解,涵咏文本;

(五)写读后感,强化情感体验,理解文本等。

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的形式是多样的,不拘一格。我们语文组教师们深感读写融合更易于学生理解,更易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能深入挖掘教材,抓住读写结合点,切实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收获,让教师有发展。“以读促写,读写互动”是在继承传统的备课、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研修方式,有效地将课堂教学、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等结合在一起,让教师在学校的团队中不断得到成长。

正是在本课题的研究经验中,我们看到了该课题的不可低估的远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第四篇:2015校本研修材料

校本研修

一 校本研修是什么?

校本”是指“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理解 “以校为本”的内涵。“为了学校”,是从学校教育行为的目的角度上认识“以校为本”;“基于学校”,就是要始终注意本校的实际基础,包括本校的学生基础和办学的基础条件。要认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和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恰当设定发展目标;“在学校中进行”,是从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资源利用的角度上认识“以校为本”,在实施教育活动所依靠的主体和利用经验资源方面,应当在受教育者所在的日常实践活动场所中进行,无论是本校的学生教育还是教师继续教育,都应当尽可能的在本校中进行,而不要远离他们的现实实践活动情景.归纳“以校为本”内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指向促进本校的发展,其核心是为了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促进本校教师的发展、促进本校的发展。

“研修”可以看成是由“研”和“修”两个方面组成的。即:通过考虑和商讨(意见、问题)或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人的修养水平。可见,对于教师来说,“研修”的本质就是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水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校本研修,是指立足于本校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开展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具体地说来,在学校的领导下,以教师自身及其任职所在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为目的,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内容,以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在专业人士咨询指导和专业信息的引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研究性学习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方式。或通俗来说,在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来解决其中的问题,促进个人在工作中成长。

随处可见的校本研究

• 小方面:围绕小课题,活动(如同课异构活动,校际联谊,青蓝工程等等),微课,课题改革,课堂模式改革中的事,问题,学习感悟,一个问题自己采用了3个方法解决了就可写,可发。

• 大方面:论文,报告,教研立项,学术研究等等

• 学生管理方面的事情,有不良事情,也有对学校产生良好影响的事情在研修过程中选择题材时,不要只关注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对良好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入研讨,有利于教师有意识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好的方面转化,催生更多的良好事件产生;对不良的事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防范意识和行为,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 为什么要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方式之一 校本研修——终生教育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主建构专业素养

校本研修有助于促进教师增强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

校本研修致力于帮助教师成为带领学生勇于创新的领路人

现阶段评职称要具有5年(360个学时,120学分)继续教育和校本研修报告。

每一年县局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实行考核。而学校对教师个人也有教师校本研修考核评价。

三 怎样进行校本研修?

(一)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由承担本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在职教师及管理人员为对象,做到全员全程参与。

2.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3.实效性原则: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方式的转变。4.自主性原则: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师个体差异,设计安排研修的内容,方式,做到

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管理。

5.开放性原则:既要注重本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注重校际间 的合作与交流。6.团队性原则: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各类教师同伴互助团队为单位,开展合作式团队学习。

(二)主要内容: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试与情绪控制;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三)基本方式与要求

教师个人的实践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基本要素,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实现方式,此外,网络研修也是校本研修的有效方式。各校在操作中应遵循必要的规范要求。

实践反思操作规范 1.反思性教学活动

(1)带领教师深入解读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明确反思性教学的内容,时间,步骤,方法等;

(2)营造理解,宽容,平等的反思环境,对教师的反思活动给予支持;

(3)要求教师通过专业阅读,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日记,撰写教育叙事,学生个案研究等形式,将反思性的研修活动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

2.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要求教师个人提出符合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每学期精读至少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至少上一届公开课,至少开展一项微课题研究,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总结。

同伴互助操作规范 1.集体备课

(1)学校要加强对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督导,科学划分集体备课活动小组;

(2)明确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规范集体备课程序,保证集体备课的集中研讨时间;(3)建立导学案审查制度,落实奖惩措施;(4)切实加强对集体备课资料三维整理与归档。2.观课议课

(1)学校要周密安排公开课,将公开课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行事历;

(2)上好各层面的公开课,及新任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观摩课,示范课,学校领导的下水课等;

(3)及时在教研组内开展评课,议课,并有评课,议课记录。3.主题教研沙龙

(1)每月组织一次教研组以上的主题研究活动;(2)做到“五有”:即有研究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研讨内容,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效果;

(3)交流学习经验,解决学科教学困惑,推广研修成果。4.开展课题研究(1)倡导把学校课改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突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每校至少有1项县级以上立项课题,教师每人一项微课题研究,学校微课题立项不少于教师数的50%。

5.加强片际和校际交流与合作

(1)通过片际联席会组织名师送教,跨校巡讲等活动;

(2)有规划地开展同课异构,案例分析活动,带动各校共同进步

专家引领规范要求

1.校本培训 学校根据课改实际情况开展教育理论,师德师风,高效课堂,新课程培训,自主管理等校本培训。2.专家引领

(1)邀请专家来校讲座与指导,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对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

(2)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利用全干会交流心得体会。

3. 青蓝工程.(1)制定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划和计划,实行捆绑式评价;(2)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明确彼此的责任与义务;(3)保障师傅与徒弟指导交流的机会与时间。

网络研修规范要求 1.校园网站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园网站,开辟校本研修专栏,并定期检查更新。2.网络阅读

(1)学校对教师的阅读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并设定阅读主题;

(2)组织教师定向阅读,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判断信息的有效程度,构筑足够广阔的知识背景。

3.网络研修

(1)网络议课,及学校建立教学网站,搭建议课平台,组织教师围绕教学案例,运用信息技术条件开展专业对话和信息交流活动。

(2)网络论坛,即学校组织教师围绕特定主题和问题,运用网络对话平台开展探讨与交流。

四 做好校本研修能怎么样?

教学中我们常见的情形是“临时急救”:要课题时搞校本研修,要论文时摸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成了一件“功利”和“时尚”的披风,在热热闹闹活动之后,总给人以虚假、浮躁之感,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更不可回避的现状:成绩与考评的重压,使得校本研修与教学剥离。

那校本研修对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校本研修意味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意味着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和不断提高。校本研修是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一个富于研修精神的教师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一生所获得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是别人难以比拟的。

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个人生活质量的一部分,是我们教师的一种职业需求。作为教师用心进行校本研修,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找到自我良好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的需要。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促进教师的横向发展,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五篇:校本研修

南里岳中学2009-2010学年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围绕课程改革,扎实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突破口,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抓手,使校本研修成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从而为学校长远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研修目标

1、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校计划精神,不断提高学校研训工作的质量和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2、以自我反思、集体备课、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创新校本研修的模式,开拓校本研修之路,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健全校本研修机制。

3、以加强师德修养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铸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优,教学技能全,教学基本功硬,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力保障。

4、通过调查研究,立足实际,切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聚焦课堂,努力实现课改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通过探索初中研究型教师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帮助经验型的骨干教师突破发展瓶颈,为他们转变为具有较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奠定基础。探讨高效率地构建研究型教师群体的方法与途径,使校本研修更深入、更全面地开展下去。

三、研修机制

(一)决策层面

1、针对学校教师的现状、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所面临的矛盾等作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制定校本研修研修规划,帮助每一位教师制定好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

2、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气氛,在考评、奖惩上体现激励为主,鼓励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参与研修的行动,逐步使学习成为每位教师的自发、自主、自觉的行为;强化教研组的学习研究功能,使教研组成为集校本教研和校本学习为一体的基本团队;建立多元、立体、交叉的合作团队或合作伙伴(跨学科课题组、外聘专家与骨干教师的科研合作等)。

3、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上,尽可能满足研修活动中资料、场所和设备需求。聘请各级专家、名师、教研员到校指导、交流、开设讲座、参与研究。在校园网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博客作为研究的平台,鼓励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通过远程教育、网上收集信息、参与网上论坛等途径开展研修活动。

(二)组织层面

1、对各种校本研修资源进行组织、整合、调控。由教务处与教研室共同承担对教研组“管理与评估工作”。依据各教研组制定的计划,对各项教研活动进行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达成度管理,及时了解活动进程,并给予具体指导,抓好组际和教师之间的总结交流。

2、教师的教研活动考核与升职、奖励、评级、绩效挂钩。教务处、教研室还对校本研修中的人员安排、课时调配、外出学习等进行调控,使研修学习更有序有效。

(三)实施层面

要突破以往教研组传统的活动模式,使之成为教师学习的园地、成长的家园。各个教研组内,同行即伙伴,相互沟通感情、交换思想、分享经验、解除困惑,使教研组真正成为了学习型组织。

四、具体措施

(一)制度保障——规范化

1、制订研修制度确保研修时间:教师培训学习,与平时的学校政治学习、教研组业务学习相结合,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制订研修计划明确研修内容: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资料;课件制作,教师基本功训练等。

3、充分利用相应配套制度(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研组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培训效果上体现“实效”:内容实(从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发);过程实(采用评课议课、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教学论坛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教学、课题研究有指导作用)。

5、建立奖励机制,对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表现突出(逐项评比)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自主研修——日常化

1、开展“高效课堂”公开课和示范课活动,组内教师评课议课,交流研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让全体教师得到锻炼、学习、提高。

2、组织学习和交流:每学期教师要选读一本教育专著,并提交读书笔记和论文;教学要写教后反思或案例分析。

3、完善研讨周制度:继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并完善各年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在实践反思中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聚焦于课堂。

(三)同伴协作——团队化

1、积极探索集体备课制度改革。教师以年级备课组形式备课,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2、继续抓好师徒结对工作:组织青年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录,促其健康成长。学校依据师徒结对教师成长规划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与检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专家引领——专业化

1、充分发挥县、校两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提高学校研修活动的质量。

2、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同时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教学大奖赛”,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

3、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作报告、座谈。承办各类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通过教师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努力提升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

(五)资源整合——一体化

1、把教研、科研、培训统一纳入校本教研的范畴,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2、学校依托市、区级课题的研究促进全校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使全体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方法、过程、资料建设、成果有全面的认识。

3、把课堂作为开展教科研的载体,进行实践性课题研究活动,并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各个课题组要按计划开展研究,上好研究课,搞好研究活动,积极展示研究过程,并完成一篇有质量的阶段性研究总结。

下载校本研修的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研修的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研修

    浅谈语文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计划一、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

    校本研修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

    校本研修材料

    校本研修材料 –––化学作业的批改 单位:东庄初级中学 姓名:周飞燕 2014年6月17日 校本研修材料 一、课题名称 学生化学作业的批改 二、课题的提出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总结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就是为了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几年来,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与同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制定了适合我镇......

    校本研修

    一、校本研修的原因。 为了改善我校英语学科学习效果不太好这一现状,我校英语教师认真深入调查研究,找到真正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研修思路......

    校本研修材料

    和教师一起步上研修的幸福大道——攸县皇图岭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也决定着学校的高度。如何提升教师的高度?最佳途径就是实施校本研......

    校本研修

    横山县校本研修考核评估试行办法 (讨论稿) 为了加强我县校本研修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推动作用,依据《横山县中小学教师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