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沙漏探秘
大班科学:沙漏探秘
大班科学:沙漏探秘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探究、发现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多少之间的关系。
2、乐意参与探究活动,积极与他人合作交流。
3、发展观察、比较、分析、探究及记录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单孔沙漏若干,多孔沙漏若干。
2、每组实验记录表一份、记号笔一支。
3、教师实验记录表2份。
活动过程:
一、组装沙漏,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沙漏部件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饮料瓶,这两个饮料瓶有什么不一样?(一个有盖,一个没盖;一个有沙,一个没有沙)
2、教师组装沙漏
师:瞧,我把有盖子的瓶子倒放在没有盖子的瓶子上,抓住瓶口,将瓶子轻轻的拧一拧,看,变成了什么?(沙漏)
师:咦,沙漏里的沙子为什么会从上面流到下面呢?(瓶盖里有孔,沙子具有流动性)
二、观察比较、探索沙漏秘密
1、玩沙漏
师:方老师今天给每个小朋友都带来的一个有红色标记线的沙漏,我们叫它红瓶沙漏,想不想要?
看看这4瓶沙漏,有什么不一样?
师:每人从面前的篓子里拿一个红沙漏,自己玩一玩吧。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3、交流。
师:现在将沙漏放进篓子里,请你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沙子会从上面漏下来;有的快有的慢„„)
4、探寻沙漏的奥秘
(1)漏口大小,多少一样,沙子多少不一样
师:是沙子多的流的快还是少的流的快呢?我们请一组小朋友到前面来比一比。老师这边有一张记录表,上面的4瓶沙漏就代表你们手中的4瓶沙漏,我来做记录员,当我说“开始”,你们就将沙漏同时倒过来,小手离开不要碰到瓶子,等所有的沙都流到下面的瓶子里,就请你快速举起手来。谁先漏完,我就会在记录表上他的沙漏下面写上成绩。
幼儿操作。
师:我们来看看这张记录表,你会发现什么?
师小结:(强调)原来同样的沙漏,沙子少的漏的快,沙子多的漏的慢。
(2)漏口大小,多少不一样,沙子等量
师:这次,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有绿色标记线的绿瓶沙漏。我们来看看这3瓶沙子一样多吗?同样多的沙子,漏的速度一样快吗?我们来试一试吧。请你们每组选出一个数字写的最好的做记录员,就像刚才方老师那样填记录表的,记录员请举手。待会请记录员先把桌子中间的红沙漏的篓子放到桌子下面,再把桌子下面的绿沙漏的篓子拿出来摆到桌子的中间。记录员以外3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绿沙漏在手上,当我说“开始”的时候,一起把沙漏倒过来,小手不要碰到瓶子,等沙子全部流完,举起你的小手,记录员注意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比赛结果。
幼儿操作、记录探究结果。
汇总反馈。
师:请记录员到前面来把你们小组的比赛结果告诉我。
咦,为什么这组的比赛结果和其他组不一样呢?我们请他们到前面来再比一次吧。
哎,他们的比赛结果确实是这样的,怎么回事啊?
为什么同样多的沙子,有的流的快,有的流的慢呢?
那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请你们轻轻拧开没有沙子的这个瓶子,仔细的看看你的瓶盖?你们瓶盖上的漏孔一样多吗?1号瓶几个孔?2号瓶几个孔?(老师在记录表上画上漏孔)而这组的漏孔和你们是相反的,所以出来的结果和你们是反的。
仔细地看看我们的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师小结:原来,在沙子一样多的情况下,孔越多漏的越快,孔越少漏的越慢。
将绿沙漏一起放到篓子里。
(3)漏孔一样多,沙子一样多,猜想加快流速的办法
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2个黄沙漏,1号瓶和2号瓶,沙子一样多,漏孔一样多都是3个孔,(到幼儿面前给他们看一看),它流下的速度肯定是一样快的。但是呢,1号瓶就想比2号瓶流的快,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它呢?
幼儿自由猜想。
师:你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待会儿课后我们再去试一试吧。
四、了解沙漏的作用,比赛收材料
1、了解沙漏的作用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了沙漏的很多秘密,真厉害!那你知道沙漏有什么用吗?(古时候人们没有时钟、手表,就借助沙漏来计时)
2、借助沙漏比赛收材料
师:给你一分钟,你能不能将自己的操作材料收拾好呢?我有3个要求:
1、将你们这组所有的红瓶沙漏放进1号箱,绿瓶沙漏放进2号箱。
2、将记号笔放进篓子里,并将2个篓子叠放起来摆在桌子中间。
3、将小椅子全部插进桌子里,然后到我跟前排2路纵队,男生一队,女生一队。
1分钟沙漏倒计时开始!
五、结束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班里去组装一个速度最快的沙漏吧。和客人老师再见!
第二篇:科学探秘 教案
模块一:生命之源——水 课时1:水的魔法
1.导入: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
在一处杳无人烟的深山中,一位大师带着一个小徒弟,远离嘈杂的人世,用心钻宇宙间无穷的智慧。山中无甲子,日复一日,小徒弟慢慢长大,他跟着大师苦学了不知多少年,觉得自己已经懂得够多了,可以下山去开导一般世人,让他们了解智慧的哲理。
徒弟向大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师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拿着平日汲水的水桶,对徒弟说:“来,拿这个桶子去装满石头,只要能够装满它,你就可以下山了!”
徒弟很快地从周围捡了许多大石头,三两下便将水桶装满了石头,徒弟高兴地向师父回复,在师笑了笑,问道:“已经装满了?”
徒弟认真地回答:“是的,桶子再也装不下任何一颗石头了——”
大师笑着从身旁抓起一把小石头,从桶子堆积如山的大石头顶端,撒了下去,只见小石头很快地从大石头的缝隙间穿过,迅速地落到了桶底。
徒弟见状一惊,连忙七手八脚地抓起身边的碎石子,一古脑地往水桶中扔,生怕师父责怪他未能将桶装满,而反对他艺成下山。
待水桶内装满小石子后,徒弟又向大师再次报告。这次大师顺手抓起一把沙子又从小石头的缝隙间流向桶底,徒弟也连忙跟着师父的动作,抓起许多沙子,卖力地想将水桶真正装满。最后,水桶中装满了大、小石头、以及沙子,徒弟慎重地说:“师父,终于真的装满了,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这样子,我可以下山了吧?”
大师摇头不语,伸手舀了一瓢水,从桶子顶端淋了下去,徒弟见到沙子迅速将那一大瓢水吸收,一滴也没有流出桶外;心中若有所悟,自己也舀了一大瓢水,再倒在沙堆之上,仍是没有半点水滴溢出桶外。
徒弟当下大彻大悟,立即打消下山的念头,决定重新跟着师父好好地学习。1.让学生动手在杯子中装满水,知道没有一滴水溢出来。
2.引入表面张力的实验:在学生觉得已经装满水的情况下,将回形针放在上面,让学生观察时候有水溢出,遗迹水面发生的变化。3.让大家都试试还能放几个回形针。4.总结:这就是表面张力。5.不听话”的小圆片
(1)用小刀从硬泡沫块上削下一小块薄片,加工成圆形(直径Φ4mm左右)。在一个饮料瓶盖
中,先装半盖子水,把泡沫小圆片放入盖中心。这时会看到小圆片先从中间慢慢向盖子边缘移动,快要到达边缘时,小圆片加速运动到边缘,并尽力要往盖壁上爬,最后,小圆片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在水和盖壁的交界处的盖子上(露出液面)。如果用牙签把小圆片“推”到瓶盖中间的水里,它仍然要往盖壁处加速运动,且尽力往盖壁上爬,不管你怎样“推”,都将无济于事。
(2)往瓶盖内继续加水,直到加满后“堆”成凸面,这时会看到小圆片移动到瓶盖中水的凸面中心处不动。你用牙签将它往瓶盖边缘方向“推”,那是非常困难的,你把它推到边缘时,只要放开牙签,它立刻加速回到瓶盖中心的水里停着不动。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小圆片在水里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
8、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这个现象,有没有人注意过伞上的水珠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不不会流走呢?什么东西还有这个现象呢。比如,露珠、油珠、水龙头上挂的水滴、小虫子可以在水面上行走跳跃,而不沉下去;那以后大家就知道了。这些很神奇的东西都有简单的科学道理,它叫什么?
PS:因为早上进行开营仪式,以及课程组的自我介绍和破冰游戏,所以差不多就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是把后面的实验课提到前面,开始要让孩子们先嗨一下,初步认识科学探秘的真谛。
课时2 & 课时3 1.讲的那个现象叫什么?举个例子?
2.除了表面张力还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藏在我们身边,大家自己来做个小实验,要仔细观察现象。
第一个:在盆字里装一些水,把干毛巾的下端浸在里面,看看有什么现象。大家去摸摸毛巾。记录现象。
第二个:在桌子上滴一滴水,用卫生纸的一角轻轻的接触水珠,看看有什么现象。记录下来。
第三个,粉笔吸干纸上墨水。
大家对比一下这三个实验,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大胆猜想。
3.这个就是我所说的现象,是不是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呢。这个现象的名字叫毛细现象。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这个现象却可以让水往高处走。其实呢它对植物有更重要的作用,毛细现象对植物生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它们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就是由根、和茎中的小管从土壤中吸上来, 输送到绿叶里的.这就象不停止的抽水机。
利用毛细现象, 人们还生产出各种钢笔、签字笔和彩色水笔.当用它们在纸上书写时, 纸马上显现出字迹来, 这是我们平日所见惯了的, 4.卡片纸能托半杯水
倘若将玻璃杯内水田去1/5。而在杯口盖上一张有弹性的卡片纸,左手按住纸,右手拿着杯子,迅速将杯子转过身,移去左手,竞可发现:卡片纸亦能托住半杯水呢。但是如果仍用玻璃片盖住倒去1/5水的玻璃杯的话,一转过杯身,水同玻璃片会一起掉下来。【水中取物不湿手】(这个可以依时间和具体情况而定)
把盘子放到桌上,盘内装入少量水。将纸点燃并迅速塞入玻璃杯内,再马上将杯口向下倒扣在盘中。随着火灭烟生,杯子像一个干渴得冒烟的喉咙,把盘内的水 “喝”得一干二净,而且进入杯内的水不会再流出来。如果把一枚硬币事先放入盘内的水底,那么,此时你可以不湿手指地将它取出来。当然,扣杯子时注意杯口不能把这个硬币罩住。注意,放入盘内的水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杯子可能喝不完盘内的水。
原理: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使得玻璃杯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外面的大气压,所以水会被大气压压到玻璃杯里面。
模块二:神奇的植物世界 课时1:
1.一些比较好玩的植物。没见过的或没听过的,如食人花、含羞草、舞草、猪笼草等(可放视频或图片)
2同学们回想自己以前阅读的时候见过哪些比较神奇的植物,跟大家分享。同学说不出来的时候,可以提示一些名字。大家都不知道的,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列举植物小游戏:用植物名下棋。(或者根据他们会玩的游戏调整。)
3.规格:学生分为两组,轮流说一个植物名称,并写在黑板上的方格里,一组画圈一组画三个或者三个圈连在一起的一方获胜。横竖斜三条均可。,4.介绍世界上植物多种多样,各有特点。(5分钟)
提问: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植物,植物的多样性有什么意义。(有时间可以讨论一下)PS:我觉得可以放下视频或者图片,我们有准备结合书《神奇的植物世界》但是古山每找到那本书,因为暑假只开放了四、五年级。
课时2:植物各有不同
1.让学生先自己在纸上先画出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应该是什么样的。2.提问:大胆猜测或者根据以前图书获得的知识,种子是怎么长成植物的。3.每人发一颗种子,指导大家解剖种子。然后让大家注意观察种子的结构。4.终止的生长过程:a.种子裂开,一条小的根生出来 b.根往下生长的同时茎向上生长 c.最早长出的是叶子开始为食物制造食物
5.种子的生长故事:融化的雪水和春雨渗进了土地,浸透了种子。种子坚硬的外壳-包裹的包装变软,壳里头的食物在水的浸泡的膨胀。接着壳就裂开了,植物宝宝生了出来,它利用储存的食物开始生长。一条小小的根往下伸进地里寻找水。一条小小的茎往上生长穿出土壤寻找阳光。植物利用它储存的食物来生长,一旦植物把头探出地面,沐浴在阳光中,他就开始自己制造食物。他利用阳光、空气以及根发现的水来制造食物。
课时3:我爱发明
1.给你一把草,你觉得这些草可以干什么,怎样才能体现他们的最大价值。
2.由阅读入手,由一些物品发明的小故事引入,如锯子的发明。告诉同学们很多有用的发明都是从身边很平常的东西上面获得灵感的。人们发明东西的原动力是现在使用的东西很方便,可以改进。〔锯子的发明:一次,鲁班要建筑一坐宫殿。他和他的徒弟们带了斧头,到南山去砍伐木料。用斧子砍树,又累又慢,一、连吹了十几天,砍下来的木料离需要还差得很远。动工的日子越来越迫近了,鲁班心里十分着急。有一天,他到一个险峻的山顶上去找木材,正艰难地住上爬着,突然手指被茅草划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心想,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他忘了伤口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原来茅草的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那些小细齿在手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的跳了起来,他想;仿照茅草的样子,用铁打成边缘上有细齿的铁条。他用这种铁条去拉树,果然又快又省力,只用几天工夫,就把木料备齐了。这种带有细齿的铁条,就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锯子的祖先。
木头破开以后,怎样才能使它又平整又光滑呢?用刀来回刮是一种方法,但是太费力,用斧砍又太粗糙。鲁班根据刀刮斧砍的原理,经过反复试验,又发明了刨子。有了刨子,就大大推进了木材加工工作。另外,据说木工用的钻、墨斗、曲尺等,也都是鲁班发明的。〕
3.引导学生想想身边有没有什么东西使用不是很方便,有待改进。如果没有想出来的话,老师用一些同龄小孩的小发明作品来引导启发。〔小发明:一天,一个叫李烨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挂在他脖子上的钥匙一下顶在了他的胸部,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穿得厚,可能会发生意外。后来,李烨问卢春林,有没有一种既安全又携带方便的钥匙?卢春林让李烨自己动脑筋。后来,在卢春林的启发下,李烨根据美工刀的伸缩原理,不仅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套双排四把并列、方便盲人使用的钥匙,获得了1999年自治区“麦趣尔杯”第九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二等奖。〕 4.总结:成功来源于细心观察以及认真钻研,让大家体会一个发明家所需要的品质。
课时4:户外采集
1.带领学生到户外采集一些植物
2.到教室后各小组综合自己的战利品,并进行分类。3.大致介绍一些植物的根、茎、叶,以及叶脉的情况。
课时5:手工课
1.做植物标本(这个挺快了,学生表现出兴致就做)
2.插画:利用手头上自己采集的花、草等设计一束花,小组合作。3.点评并讲解一下插画技巧
首先是整体布局要有个大致的情形在心里。第二颜色搭配要合理,更要有主次,第三花卉大小搭配,层次分明、突出主题。
这些材料备用,之前展示一些图片,简单的给学生引入一些方向,怎样为美,告诉他们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但只限于介绍,对学生的作品以创意来衡量,不以这些标准评判。
上轻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先后有序,浑然天成。上散下聚:花朵枝叶,下部繁盛,根茎牢固;上部疏散,千姿百态。高低错落:花朵的位置要前后高低错开,切忌插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疏密有致:花和叶忌等距离安排,而应有疏有密,富于节奏感。俯仰呼应:要确立中心,周围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互相呼应,既突出主题又不乏均衡感。
6、虚实结合: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即所谓“红花尚须绿叶扶。” 动静相宜:既要有静态的对称,又要有动态的错落。亦庄亦谐:既要有古典的端庄、均衡,又要通过选材、构图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课后实验:种子发芽了
目的: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种子生长过程,体验生命的奇妙,以及呵护生 命的美妙。
方式:讲解培养种子的注意事项,指导大家现场培养。每天课间组织大家观
察,七天之后看结果。
延伸:一颗小小的种子经过发芽生长,最后可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只要
在心里种下种下一颗梦想种子,不断的灌溉萌芽,终有一天会梦想成真。那么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不一定是关于未来你要从事什
么职业让我们来写下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若干年后,看看这个
梦想有没有实现。写完之后,我们来一起把这个梦想种在树下。种下
梦想这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不断的灌溉,才能实现。既然有了这个
梦想,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努力。
模块二 食物
第1课时:从植物多样性到食物网
1.从植物的的作用谈起,引导学生列举周围;环境中的植物,以及这些植物被什么动物食用,从而建立一个关于周围环境的食物网。
2.游戏:模拟食物网。每个人充当食物网里面的一个角色,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游戏,感受一下单一食物链和混合食物网的区别,体会大自然中食物网的运行。
每个人抽一张代表自己的卡片,决定自己的角色。引导同学们思考,如果只有单一的物种,会有什么危害。
举例:如果现在只有三种生物,ABC,C吃B,B吃A。如果A没了。B和C会怎么样?但是在实际自然界中,A没了,B可以怎么办? 3.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世界上要有这么多物种。
第2课时:我们的食物
1.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平常吃的食物进行分类,了解自己的食物结构,再介绍食物金字塔,与自己的饮食结构做一个对比。
2.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常识,列举总结健康食品和不健康食品。提醒同学们在小卖铺买东西时的注意事项。
3.跟孩子们介绍一些垃圾视频的制作过程,引起他们注意要少吃零食。
第3课时 :阅读分享
孩子们根据自己前天晚上的阅读课所看的书,每个人上来作一个总结和分享,或者是介绍。
第4课时 & 课时5 1.根据《它们是怎么来的》这本书,介绍一些加工食品的制作方法。2.用卡纸画出或折出自己喜欢的食物,作出一道菜或一份水果拼盘。
模块四:冷和热 课时1:了解温度
1.导入:一碗面有人觉得烫手有的人觉得不会热。(3分钟)先让大家互相感受对方额头的温度,主观评价谁的温度比较高,然后用卡片来测定。2.先让学生感受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温度,然后同时把手指放入中间的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3分钟)3.用体温计来准确测量人体温度。
4.比较一下每个人的体温(小组需记录数据),有什么发现。5.介绍一些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6.生活常识介绍: 如果烫伤了应该怎么办。
课时2:热的产生和传递
1.让同学们互相握手,说说感受。2.摩擦产生热
右手捏紧铜丝往右拉,让铜丝在握着的左手间滑动,这时左手便会有热的感觉。两手捏紧铜丝,迅速地来回弯折多次,铜丝的被弯折处就会变得灼热烫手了。这是咋回事呢?
这是因为,物体摩擦可以产生热。上面的两实验中,第个实验是铜丝与手之间的摩擦。第二个实验是铜丝在弯折时,铜丝内部分子之间的内摩擦。这两种情况都是由机械能通过摩擦转换成热能的。
3.做实验验证固体中热的传递。可以用金属的汤勺,柄上滴上蜡烛,对勺子加热,观察蜡烛熔化情况。
4.设计实验验证热在木板、玻璃板、铁板的传递快慢。材料:图钉、蜡烛、酒精灯 5.总结:不同的物体传递热量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PS:握手之前不要告诉学生要说的感受是哪方面的。实验时老师不要告诉学生实验如何操作,要求学生自己根据材料设计,教师引导。
课时3:物态变化与吸热、放热
1.放几张云、雨、雪、冰山、雾的图片。
2.进行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的现象,并做好记录。酒精灯烧水,观察水变成水蒸气有什么现象。(这个我们没做,就是叫孩子们回想一下,可以视情况而定)3.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从晒衣服入手。〔1.接触面积的大小 2.风速的快慢 3.温度的高低〕 4.向学生描述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学会珍惜水资源。
〔水循环: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我——一滴露珠诞生在了古山上一棵桃花树上。早晨,天亮的比较晚,万里无云,阳光无情的照在我的身上,慢慢的我便由晶莹剔透的水珠变成了虚无缥缈的水汽。在天空中漂泊了好久,一天,一群从北方冲过来的冷空气蛮不讲理的把我挤往高空。上面好冷啊,我一阵哆嗦便抱着一粒尘埃凝结成了雨水飘落下来。到达地面后,伙伴们告诉我,这里是重庆,我们正在往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汇聚。好多泥沙混进了我们的队伍,我们都变得脏兮兮的,而且身上还有点酸酸的味道,很不舒服。一路狂奔,我们终于汇入了长江。再接下来的旅程中,我结识了好多新伙伴,有从青藏高原的雪峰山上下来的冰雪融水,也有从鄱阳湖里跑来的湖水,同时,也有些伙伴离开了队伍,它们有的蒸发了,有的浸入了两岸的土地,还有些被岸边的树根吸收了。
终点站上海到了,这时我们的速度比在三峡附近的时候比起来慢了好多。入海口附近,一路陪伴我们的泥沙沉积了下来,而我们则欢呼着冲进了大海的怀抱。在广阔的大海里,我继续着我的旅程。我到过日本的北海道、白令海峡、美国的旧金山、东南亚的菲律宾„„今年夏天,当我游玩到南沙群岛附近的海域时,我决定结束在海上的旅程。于是,在太阳公公的帮助下,我变成了水汽,乘着风一路飞啊飞„„一天,一团冷空气挡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次兵强马壮的我们主动的冲了上去,一边挤着它们后退,一边压着它们往
上爬,高空中还是很冷,我又被凝结成了雨水滴落下来。降落的过程中,一片熟悉的土地渐渐清晰„„天啦!古山,我的故乡,我回来啦!〕
PS:图片为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都是水为什么状态不一样。物态变化的现
象比如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等。蒸发的快慢与受热面积有关、空气流速有关,用晒衣服的实例。水在大自然的循环可以用一滴水的旅程来说,倡导学生珍惜水资源。
课时4:气体的热胀冷缩
1.瘪的乒乓球怎么能让它重新鼓起来。一杯热水就能让它鼓起来(5分钟)热胀:从孔明灯的故事谈起,介绍孔明灯的制作方法,让大家有兴趣课后合作。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2.冷缩:一个矿泉水瓶先把里面的空气挤出一点拧好盖子,先放到热水里会发现有点瘪的瓶子会胀起来,在拿出来冷却一会儿又会瘪回去跟原来差不多。(15分钟)3.解释实验现象,总结气体的热胀冷缩。(5分钟)
PS:有条件可以小组自己做实验观察,没有就围坐一圈一起观察讨论。
课时5:液体的热胀冷缩
1.普及温度计的发明及其原理。(8分钟)
〔16世纪末,有位医生请伽利略试做一个帮助医生诊断测量人体温度的仪器。伽利略和他的几个学生,在一个玻璃容器里注上冷水,用一根头部是球形的玻璃试管插入水中,当不同温度的物体靠近试管头部时,试管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或者遇冷收缩,试管里的水柱会升降。在试管上标明刻度和数字,从水柱的高低,就能看出物体的温度变化了。这就是伽利略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空气温度计灵敏度很高,易受外界大气压变化的影响,使所测的温度不准确,更致命的弱点是,水在冬天里会结冰把玻璃管胀破。伽利略又选用酒精代替水,他设法排除了玻璃管内的空气,并把管内的酒精染成红色,这样可以很清楚地看见玻璃管中酒精柱的升降变化。这种冬夏可用的酒精温度计,据说很受当时医生们的欢迎。〕
2.做实验验证物质的热胀冷缩,自制简易温度计。(15分钟)
〔制作:矿泉水瓶的盖子上钻个小孔,插上一个用过的笔芯,矿泉水瓶里装上水,没有加热之前水是刚好的,加热之后笔芯上会有水往上走。〕 3.探讨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实例。(10分钟)
〔1、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 2、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浸,蛋就很容易剥开,这是因为蛋壳和蛋白的收缩程度不一样的结果。3、把拧不下的金属瓶盖放在热水里浸一会,瓶盖就很容易拧开了。〕
PS:观察的时候可以围成一圈的形式,有条件可以分组自己做。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观察,以及思考用其他方法来验证。普及温度计的发明时可以引入一些人物介绍。
模块五:常见材料
课时1:分享昨天“古山奥运会”的体会和感受,每个人都上去讲,最后两个志愿者各总结一下,表扬好的表现并对比赛中不好的心态进行分析纠正。我们是一直都在强调“有意第一,比赛第二”,不论你拿了几个奖牌或者什么奖牌,只要在这过程中你快乐你有所收获那就是最好的。
课时2 & 课时3:对材料的认识
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并思考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2.介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举例加深印象。
3.再看看教室中的个物品,判断哪些是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棉花、沙子、石材、蚕丝、煤矿、石油、铁矿、羊毛、皮革、木材。人工材料:纸、塑料、玻璃、铁、钢材。〕
4.每组选一个物品研究,观察它是由哪几种材料做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5.介绍其中一种材料:塑料。
6.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区分不同的塑料的特点。〔热塑性塑料(Thermo plastics):指加热后会熔化,可流动至模具冷却后成型,再加热后又会熔化的塑料;即可运用加热及冷却,使其产生可逆变化(液态←→固态),是所谓的物理变化。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
7.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塑料也同样带来了很大的环境问题。(10分钟)
〔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塑料是不可降解的物质,埋在土里千年不化,影响土壤的营养,塑料燃烧会放出有害的化学物质,影响空气自恋,对人类身体造成上海。〕
课时4:纸
1.导入:拿出一些纸,猜猜它的用途,每种纸各有什么特色。2.做实验验证纸的各种性质,比如结实度、吸水性、透明度等。3.引入远古时代人类的穿衣方式。介绍常见的纺织材料。
4.让孩子们讲讲他们民族的服饰,有些民族可能被汉化,我们可以自己找资料,就找最常见的那种。
第5课时:变废为宝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废旧报纸作一套衣服,可以是任何款式。
2、课后可以在操场中展示。
3、大家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体会。(10分钟)
模块六:奇妙的声音王国 课时1:声音的产生
1.导入:如果没有了声音,这个世界会怎样。(7分钟)
可以用不准出声传递消息的游戏引入。(指手画脚)2.声音是什么?你是怎么发出声音的?(思考:3分钟)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用自己身体的部位,能发出几种声音,试试看。(8分钟)4.做实验验证有声音产生时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钟)
〔尺子在桌子边缘振动、鼓面的振动〕
5.验证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引起的,用生活中的例子。(4分钟)
〔自己讲话的时候摸摸自己的喉咙、观察摩托车在发出轰轰的声音时,车上的很多地方都在振动、琴弦当发出声音时也在振动。〕
PS:准备塑料袋、尺子等。用自己身体发出声音时要控制课堂秩序。做实验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导。
课时2:声音的传播
1.从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让学生思考除了在气体中传播,能否在液体、固体中传播。〔我么周围的环境都是空气,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讲话是可以听到的,所以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做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中传播。
〔拿两个塑料袋,一个装上水,一个装上沙子,放在桌子上,把耳朵贴在袋子上,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声音可以通过水和沙子传到人的耳朵。〕
3.自制一个“土电话”,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两个纸杯或者纸盒还有绳子,学生自己讨论研究如何做个“土电话”〕
4.用土电话进行通话,验证其性能。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无意间把两个土电话的线绕到一起就变成4个听筒,1个讲话3个都能听到,最后全班的土电话交织成一个电话网。
课时3:接收声音
1.导入:掩耳盗铃的故事,引起学生思考。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2.让学生了解噪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尊重他人不为别人制造噪音。3.关于说话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如礼貌用语,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等。4.声音的存在是为了信息交流,如何准确的传递消息。〔讲得清楚一点、大声一点,或者距离近一点。〕
游戏:传递一个通知,看哪一组传的又快又准确。5.感受语调语气。
有感情的念一段对话体会不同语气语调带给人的感受。(我是从担当者总部呆了一本《菲菲生气了》有一个情绪上的变化,有些孩子表现得很不错,这个就是可以和阅读结合。)
课时4 & 课时5: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感受不同声音音色的不同。
2.进行一场辩论赛,辩题为“先污染后治理,还是先治理后污染”。(要有一个志愿者当法官,提前说好辩论的规则,以及注意的事项,在过程中几十把孩子的思路拿回来,因为孩子可能讲着讲着就离题了)
3.征集汇演的节目形式,安排角色,开始初步走台,准备道具音乐等。
模块七 力学 第1课时 太空
1.从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起,人类对于太空的认识过程。
2.中国宇宙飞船登月的情况,培养爱国情操和民族荣誉感。还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情况。
3.用石头做伽利略比萨斜塔的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我们从三楼扔下来的时候学生欢乐谷观察到的是小的石头先落地,就回到班级解释了一下理论上的和实际中的为什么有差别)
第2课时 动手制作
1.简单介绍几种承重模型。
2.用纸牌、固体胶、透明胶做一座桥,既要美观又要承重系数高。
3.进行承重测试。(其中有一组把队长打铃用的钟都给放下了,所以不要低估孩子们的实力。)
第3课时 鸡蛋撞地球
1.提问:怎样能让鸡蛋从高处摔下去而不碎掉。
2.提示几种方法,让各小组独立思考,讨论选择最合适他们的方法。
3.每组发一颗鸡蛋,自由发挥,用各种方法保护鸡蛋,使鸡蛋从高处摔下去之后不会摔碎。(准备一些材料,塑料袋、线、报纸、泡沫、竹条等)4.在大概三层楼高的地方实验。
PS:有些孩子可能想不到,志愿者可以提醒,但尽量不要参与或者自己动手做。
第4课时 & 第5课时
下午我们就是排练汇演的节目,准备道具、音乐等。
第三篇: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小沙漏
课题:
9.小沙漏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沙漏;在操作活动中培养细致、耐心的品质。
教学准备:矿泉水瓶每人一个;沙子、宽透明胶带、水彩笔、记录表每组一份。设计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钟表计时演示器,你们会认钟表吗? 幼儿答
师:表盘上有三个指针,时针、分针、秒针,计量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教师拨时针、分针让幼儿说出时间。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会认时间了,钟表给我们带了方便,让我们生活、学习作息有规律,那么古代人没有表,怎样计时呢? 引发幼儿猜测
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可聪明了,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发明了计时的仪器,请小朋友打开书18页,第一个计时仪是浑天仪。请小朋友继续欣赏简仪、圭表、日晷、漏刻。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最后一个计时工具——小沙漏。
二、出示已做好的沙漏进行计时演示。师:小朋友,我给你们做了一个沙漏,它可以帮我们计时间,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出来的,做沙漏需要那些材料呢?幼:俩个相同的矿泉水瓶、沙子、胶带、打好孔的瓶盖。
三、介绍沙漏制用方法及如何使用。
1.教师边讲边做(1)准备胶带、沙子及两个有盖的矿泉水瓶。(2)将两个瓶盖钻同样大小的洞。(3)在一个瓶中装多半瓶沙子,盖上盖子。另一个空瓶子也盖上盖子。(4)将有沙子的瓶子倒扣在空瓶上,瓶口对齐用胶带缠紧。(5)沙子开始流向空瓶。看看表,每隔一分钟,用彩笔做一个记号,简易沙漏就做好了。师:小朋友看明白了吗?你们会做吗?
四、发放材料,幼儿两人合作进行制作沙漏。教师巡回指导 对做得好的(沙漏)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并展示给全班幼儿观看。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通过做沙漏我们了解了古代人民是如何计时的。在制作活动中,我们发现在相同时间内沙子流量的大小与瓶盖上小孔的大小有关,小孔大沙子流量大,小孔小沙子流量小。
第四篇:科学探秘 教案 (精选)
模块一:生命之源——水
课时1:水的魔法
1.导入: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在一处杳无人烟的深山中,一位大师带着一个小徒弟,远离嘈杂的人世,用心钻宇宙间无穷的智慧。山中无甲子,日复一日,小徒弟慢慢长大,他跟着大师苦学了不知多少年,觉得自己已经懂得够多了,可以下山去开导一般世人,让他们了解智慧的哲理。
徒弟向大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师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拿着平日汲水的水桶,对徒弟说:“来,拿这个桶子去装满石头,只要能够装满它,你就可以下山了!”
徒弟很快地从周围捡了许多大石头,三两下便将水桶装满了石头,徒弟高兴地向师父回复,在师笑了笑,问道:“已经装满了?”
徒弟认真地回答:“是的,桶子再也装不下任何一颗石头了——”
大师笑着从身旁抓起一把小石头,从桶子堆积如山的大石头顶端,撒了下去,只见小石头很快地从大石头的缝隙间穿过,迅速地落到了桶底。
徒弟见状一惊,连忙七手八脚地抓起身边的碎石子,一古脑地往水桶中扔,生怕师父责怪他未能将桶装满,而反对他艺成下山。
待水桶内装满小石子后,徒弟又向大师再次报告。这次大师顺手抓起一把沙子又从小石头的缝隙间流向桶底,徒弟也连忙跟着师父的动作,抓起许多沙子,卖力地想将水桶真正装满。最后,水桶中装满了大、小石头、以及沙子,徒弟慎重地说:“师父,终于真的装满了,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这样子,我可以下山了吧?”
大师摇头不语,伸手舀了一瓢水,从桶子顶端淋了下去,徒弟见到沙子迅速将那一大瓢水吸收,一滴也没有流出桶外;心中若有所悟,自己也舀了一大瓢水,再倒在沙堆之上,仍是没有半点水滴溢出桶外。
徒弟当下大彻大悟,立即打消下山的念头,决定重新跟着师父好好地学习。
1.让学生动手在杯子中装满水,知道没有一滴水溢出来。
2.引入表面张力的实验:在学生觉得已经装满水的情况下,将回形针放在上面,让学生观察时候有水溢出,遗迹水面发生的变化。
3.让大家都试试还能放几个回形针。
4.总结:这就是表面张力。
5.不听话”的小圆片
(1)用小刀从硬泡沫块上削下一小块薄片,加工成圆形(直径φ4mm左右)。在一个饮料瓶盖
中,先装半盖子水,把泡沫小圆片放入盖中心。这时会看到小圆片先从中间慢慢向盖子边缘移动,快要到达边缘时,小圆片加速运动到边缘,并尽力要往盖壁上爬,最后,小圆片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在水和盖壁的交界处的盖子上(露出液面)。如果用牙签把小圆片“推”到瓶盖中间的水里,它仍然要往盖壁处加速运动,且尽力往盖壁上爬,不管你怎样“推”,都将无济于事。
(2)往瓶盖内继续加水,直到加满后“堆”成凸面,这时会看到小圆片移动到瓶盖中水的凸面中心处不动。你用牙签将它往瓶盖边缘方向“推”,那是非常困难的,你把它推到边缘时,只要放开牙签,它立刻加速回到瓶盖中心的水里停着不动。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小圆片在水里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
8、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这个现象,有没有人注意过伞上的水珠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不不会流走呢?什么东西还有这个现象呢。比如,露珠、油珠、水龙头上挂的水滴、小虫子可以在水面上行走跳跃,而不沉下去;那以后大家就知道了。这些很神奇的东西都有简单的科学道理,它叫什么?
ps:因为早上进行开营仪式,以及课程组的自我介绍和破冰游戏,所以差不多就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是把后面的实验课提到前面,开始要让孩子们先嗨一下,初步认识科学探秘的真谛。
课时2 & 课时3
1.讲的那个现象叫什么?举个例子?
2.除了表面张力还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藏在我们身边,大家自己来做个小实验,要仔
细观察现象。
第一个:在盆字里装一些水,把干毛巾的下端浸在里面,看看有什么现象。大家去摸摸毛巾。记录现象。
第二个:在桌子上滴一滴水,用卫生纸的一角轻轻的接触水珠,看看有什么现象。记录下来。
第三个,粉笔吸干纸上墨水。
大家对比一下这三个实验,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大胆猜想。
3.这个就是我所说的现象,是不是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呢。这个现象的名字叫毛细现象。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这个现象却可以让水往高处走。其实呢它对植物有更重要的作用,毛细现象对植物生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它们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就是由根、和茎中的小管从土壤中吸上来, 输送到绿叶里的.这就象不停止的抽水机。
利用毛细现象, 人们还生产出各种钢笔、签字笔和彩色水笔.当用它们在纸上书写时, 纸马上显现出字迹来, 这是我们平日所见惯了的,4.卡片纸能托半杯水
倘若将玻璃杯内水田去1/5。而在杯口盖上一张有弹性的卡片纸,左手按住纸,右手拿着杯子,迅速将杯子转过身,移去左手,竞可发现:卡片纸亦能托住半杯水呢。但是如果仍用玻璃片盖住倒去1/5水的玻璃杯的话,一转过杯身,水同玻璃片会一起掉下来。
【水中取物不湿手】(这个可以依时间和具体情况而定)
把盘子放到桌上,盘内装入少量水。将纸点燃并迅速塞入玻璃杯内,再马上将杯口向下倒扣在盘中。随着火灭烟生,杯子像一个干渴得冒烟的喉咙,把盘内的水 “喝”得一干二净,而且进入杯内的水不会再流出来。如果把一枚硬币事先放入盘内的水底,那么,此时你可以不湿手指地将它取出来。当然,扣杯子时注意杯口不能把这个硬币罩住。注意,放入盘内的水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杯子可能喝不完盘内的水。原理: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使得玻璃杯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外面的大气压,所以水会被大气压压到玻璃杯里面。
模块二:神奇的植物世界
课时1:
1.一些比较好玩的植物。没见过的或没听过的,如食人花、含羞草、舞草、猪笼草等(可放视频或图片)2同学们回想自己以前阅读的时候见过哪些比较神奇的植物,跟大家分享。同学说不出来的时候,可以提示一些名字。大家都不知道的,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列举植物小游戏:用植物名下棋。(或者根据他们会玩的游戏调整。)
3.规格:学生分为两组,轮流说一个植物名称,并写在黑板上的方格里,一组画圈一组画三个或者三个圈连在一起的一方获胜。横竖斜三条均可。,4.介绍世界上植物多种多样,各有特点。(5分钟)
提问: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植物,植物的多样性有什么意义。(有时间可以讨论一下)
ps:我觉得可以放下视频或者图片,我们有准备结合书《神奇的植物世界》但是古山每找到那本书,因为暑假只开放了四、五年级。
课时2:植物各有不同
1.让学生先自己在纸上先画出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应该是什么样的。
2.提问:大胆猜测或者根据以前图书获得的知识,种子是怎么长成植物的。
3.每人发一颗种子,指导大家解剖种子。然后让大家注意观察种子的结构。
4.终止的生长过程:a.种子裂开,一条小的根生出来
b.根往下生长的同时茎向上生长
c.最早长出的是叶子开始为食物制造食物
5.种子的生长故事:融化的雪水和春雨渗进了土地,浸透了种子。种子坚硬的外壳-包裹的包装变软,壳里头的食物在水的浸泡的膨胀。接着壳就裂开了,植物宝宝生了出来,它利用储存的食物开始生长。一条小小的根往下伸进地里寻找水。一条小小的茎往上生长穿出土壤寻找阳光。植物利用它储存的食物来生长,一旦植物把头探出地面,沐浴在阳光中,他就开始自己制造食物。他利用阳光、空气以及根发现的水来制造食物。
课时3:我爱发明
1.给你一把草,你觉得这些草可以干什么,怎样才能体现他们的最大价值。
2.由阅读入手,由一些物品发明的小故事引入,如锯子的发明。告诉同学们很多有用的发
明都是从身边很平常的东西上面获得灵感的。人们发明东西的原动力是现在使用的东西很方便,可以改进。〔锯子的发明:一次,鲁班要建筑一坐宫殿。他和他的徒弟们带了斧头,到南山去砍伐木料。用斧子砍树,又累又慢,一、连吹了十几天,砍下来的木料离需要还差得很远。动工的日子越来越迫近了,鲁班心里十分着急。有一天,他到一个险峻的山顶上去找木材,正艰难地住上爬着,突然手指被茅草划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心想,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他忘了伤口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原来茅草的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那些小细齿在手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的跳了起来,他想;仿照茅草的样子,用铁打成边缘上有细齿的铁条。他用这种铁条去拉树,果然又快又省力,只用几天工夫,就把木料备齐了。这种带有细齿的铁条,就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锯子的祖先。
木头破开以后,怎样才能使它又平整又光滑呢?用刀来回刮是一种方法,但是太费力,用斧砍又太粗糙。鲁班根据刀刮斧砍的原理,经过反复试验,又发明了刨子。有了刨子,就大大推进了木材加工工作。另外,据说木工用的钻、墨斗、曲尺等,也都是鲁班发明的。〕
3.引导学生想想身边有没有什么东西使用不是很方便,有待改进。如果没有想出来的话,老师用一些同龄小孩的小发明作品来引导启发。〔小发明:一天,一个叫李烨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挂在他脖子上的钥匙一下顶在了他的胸部,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穿得厚,可能会发生意外。后来,李烨问卢春林,有没有一种既安全又携带方便的钥匙?卢春林让李烨自己动脑筋。后来,在卢春林的启发下,李烨根据美工刀的伸缩原理,不仅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套双排四把并列、方便盲人使用的钥匙,获得了1999年自治区“麦趣尔杯”第九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二等奖。〕
4.总结:成功来源于细心观察以及认真钻研,让大家体会一个发明家所需要的品质。
课时4:户外采集
1.带领学生到户外采集一些植物
2.到教室后各小组综合自己的战利品,并进行分类。
3.大致介绍一些植物的根、茎、叶,以及叶脉的情况。
课时5:手工课
1.做植物标本(这个挺快了,学生表现出兴致就做)
2.插画:利用手头上自己采集的花、草等设计一束花,小组合作。
3.点评并讲解一下插画技巧
首先是整体布局要有个大致的情形在心里。??
第二颜色搭配要合理,更要有主次,??
第三花卉大小搭配,层次分明、突出主题。
这些材料备用,之前展示一些图片,简单的给学生引入一些方向,怎样为美,告诉他们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但只限于介绍,对学生的作品以创意来衡量,不以这些标准评判。
上轻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先后有序,浑然天成。上散下聚:花朵枝叶,下部繁盛,根茎牢固;上部疏散,千姿百态。
高低错落:花朵的位置要前后高低错开,切忌插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
疏密有致:花和叶忌等距离安排,而应有疏有密,富于节奏感。
俯仰呼应:要确立中心,周围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互相呼应,既突出主题又不乏均衡感。
6、虚实结合: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即所谓“红花尚须绿叶扶。” 动静相宜:既要有静态的对称,又要有动态的错落。
亦庄亦谐:既要有古典的端庄、均衡,又要通过选材、构图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呵护生
大家观
只要
课后实验:种子发芽了 目的: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种子生长过程,体验生命的奇妙,以及命的美妙。方式:讲解培养种子的注意事项,指导大家现场培养。每天课间组织察,七天之后看结果。延伸:一颗小小的种子经过发芽生长,最后可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在心里种下种下一颗梦想种子,不断的灌溉萌芽,终有一天会梦想成 真。那么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不一定是关于未来你要从事什 么职业让我们来写下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若干年后,看看这个 梦想有没有实现。写完之后,我们来一起把这个梦想种在树下。种下
梦想这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不断的灌溉,才能实现。既然有了这个
梦想,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努力。
1.些植物被什么动物食
2.小鱼,小鱼吃虾米的 网的运行。
模块二 食物 第1课时:从植物多样性到食物网 从植物的的作用谈起,引导学生列举周围;环境中的植物,以及这用,从而建立一个关于周围环境的食物网。游戏:模拟食物网。每个人充当食物网里面的一个角色,玩大鱼吃游戏,感受一下单一食物链和混合食物网的区别,体会大自然中食物每个人抽一张代表自己的卡片,决定自己的角色。引导同学们思考,如果只有单一的 物种,会有什么危害。
举例:如果现在只有三种生物,abc,c吃b,b吃a。如果a没了。b和c会怎么样?但是在实际自然界中,a没了,b可以怎么办?
3.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世界上要有这么多物种。
第2课时:我们的食物
1.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平常吃的食物进行分类,了解自己的食物结构,再介绍食物金字塔,与自己的饮食结构做一个对比。
2.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常识,列举总结健康食品和不健康食品。提醒同学们在小卖铺买
东西时的注意事项。
3.跟孩子们介绍一些垃圾视频的制作过程,引起他们注意要少吃零食。
第3课时 :阅读分享
孩子们根据自己前天晚上的阅读课所看的书,每个人上来作一个总结和分享,或者是介绍。
第4课时 & 课时5
1.根据《它们是怎么来的》这本书,介绍一些加工食品的制作方法。
2.用卡纸画出或折出自己喜欢的食物,作出一道菜或一份水果拼盘。
模块四:冷和热
课时1:了解温度
1.导入:一碗面有人觉得烫手有的人觉得不会热。(3分钟)
先让大家互相感受对方额头的温度,主观评价谁的温度比较高,然后用卡片来测定。
2.间的温水中,两个手
3.4.5.6.1.先让学生感受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温度,然后同时把手指放入中指的感觉一样吗?(3分钟)用体温计来准确测量人体温度。比较一下每个人的体温(小组需记录数据),有什么发现。介绍一些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生活常识介绍: 如果烫伤了应该怎么办。课时2:热的产生和传递 让同学们互相握手,说说感受。
2.摩擦产生热
右手捏紧铜丝往右拉,让铜丝在握着的左手间滑动,这时左手便会有热的感觉。两手捏紧铜丝,迅速地来回弯折多次,铜丝的被弯折处就会变得灼热烫手了。这是咋回事呢?
这是因为,物体摩擦可以产生热。上面的两实验中,第个实验是铜丝与手之间的摩擦。第二个实验是铜丝在弯折时,铜丝内部分子之间的内摩擦。这两种情况都是由机械能通过摩擦转换成热能的。
3.做实验验证固体中热的传递。可以用金属的汤勺,柄上滴上蜡烛,对勺子加热,观察蜡
烛熔化情况。
4.设计实验验证热在木板、玻璃板、铁板的传递快慢。材料:图钉、蜡烛、酒精灯
5.总结:不同的物体传递热量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ps:握手之前不要告诉学生要说的感受是哪方面的。实验时老师不要告诉学生实验如何操作,要求学生自己根据材料设计,教师引导。
课时3:物态变化与吸热、放热
1.放几张云、雨、雪、冰山、雾的图片。
2.进行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的现象,并做好记录。酒精灯烧水,观察水变成水蒸气有什么现
象。(这个我们没做,就是叫孩子们回想一下,可以视情况而定)
3.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从晒衣服入手。
〔1.接触面积的大小 2.风速的快慢 3.温度的高低〕
4.向学生描述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学会珍惜水资源。
〔水循环: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我——一滴露珠诞生在了古山上一棵桃花树上。早晨,天亮的比较晚,万里无云,阳光无情的照在我的身上,慢慢的我便由晶莹剔透的水珠变成了虚无缥缈的水汽。在天空中漂泊了好久,一天,一群从北方冲过来的冷空气蛮不讲理的把我挤往高空。上面好冷啊,我一阵哆嗦便抱着一粒尘埃凝结成了雨水飘落下来。到达地面后,伙伴们告诉我,这里是重庆,我们正在往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汇聚。好多泥沙混进了我们的队伍,我们都变得脏兮兮的,而且身上还有点酸酸的味道,很不舒服。一路狂奔,我们终于汇入了长江。再接下来的旅程中,我结识了好多新伙伴,有从青藏高原的雪峰山上下来的冰雪融水,也有从鄱阳湖里跑来的湖水,同时,也有些伙伴离开了队伍,它们有的蒸发了,有的浸入了两岸的土地,还有些被岸边的树根吸收了。
终点站上海到了,这时我们的速度比在三峡附近的时候比起来慢了好多。入海口附近,一路陪伴我们的泥沙沉积了下来,而我们则欢呼着冲进了大海的怀抱。在广阔的大海里,我继续着我的旅程。我到过日本的北海道、白令海峡、美国的旧金山、东南亚的菲律宾??今年夏天,当我游玩到南沙群岛附近的海域时,我决定结束在海上的旅程。于是,在太阳公公的帮助下,我变成了水汽,乘着风一路飞啊飞??一天,一团冷空气挡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次兵强马壮的我们主动的冲了上去,一边挤着它们后退,一边压着它们往
上爬,高空中还是很冷,我又被凝结成了雨水滴落下来。降落的过程中,一片熟悉的土地渐渐清晰??天啦!古山,我的故乡,我回来啦!〕
ps:图片为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都是水为什么状态不一样。物态变化的现
象比如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等。蒸发的快慢与受热面积有关、空气流速有关,用晒衣服的实例。水在大自然的循环可以用一滴水的旅程来说,倡导学生珍惜水资源。
课时4:气体的热胀冷缩
1.瘪的乒乓球怎么能让它重新鼓起来。一杯热水就能让它鼓起来(5分钟)
热胀:从孔明灯的故事谈起,介绍孔明灯的制作方法,让大家有兴趣课后合作。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2.冷缩:一个矿泉水瓶先把里面的空气挤出一点拧好盖子,先放到热水里会发现有点瘪的 瓶子会胀起来,在拿出来冷却一会儿又会瘪回去跟原来差不多。(15分钟)
3.解释实验现象,总结气体的热胀冷缩。(5分钟)
ps:有条件可以小组自己做实验观察,没有就围坐一圈一起观察讨论。
课时5:液体的热胀冷缩
1.普及温度计的发明及其原理。(8分钟)
〔16世纪末,有位医生请伽利略试做一个帮助医生诊断测量人体温度的仪器。伽利略和他的几个学生,在一个玻璃容器里注上冷水,用一根头部是球形的玻璃试管插入水中,当不同温度的物体靠近试管头部时,试管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或者遇冷收缩,试管里的水柱会升降。在试管上标明刻度和数字,从水柱的高低,就能看出物体的温度变化了。这就是伽利略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空气温度计灵敏度很高,易受外界大气压变化的影响,使所测的温度不准确,更致命的弱点是,水在冬天里会结冰把玻璃管胀破。伽利略又选用酒精代替水,他设法排除了玻璃管内的空气,并把管内的酒精染成红色,这样可以很清楚地看见玻璃管中酒精柱的升降变化。这种冬夏可用的酒精温度计,据说很受当时医生们的欢迎。〕
2.做实验验证物质的热胀冷缩,自制简易温度计。(15分钟)
〔制作:矿泉水瓶的盖子上钻个小孔,插上一个用过的笔芯,矿泉水瓶里装上水,没有加热之前水是刚好的,加热之后笔芯上会有水往上走。〕
3.探讨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实例。(10分钟)
〔1、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 2、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浸,蛋就很容易剥开,这是因为蛋壳和蛋白的收缩程度不一样的结果。3、把拧不下的金属瓶盖放在热水里浸一会,瓶盖就很容易拧开了。〕
ps:观察的时候可以围成一圈的形式,有条件可以分组自己做。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观察,以及思考用其他方法来验证。普及温度计的发明时可以引入一些人物介绍。
模块五:常见材料
课时1:分享昨天“古山奥运会”的体会和感受,每个人都上去讲,最后两个志愿者各总结一下,表扬好的表现并对比赛中不好的心态进行分析纠正。我们是一直都在强调“有意第一,比赛第二”,不论你拿了几个奖牌或者什么奖牌,只要在这过程中你快乐你有所收获那就是最好的。
课时2 & 课时3:对材料的认识
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并思考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介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举例加深印象。
3.再看看教室中的个物品,判断哪些是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棉花、沙子、石材、蚕丝、煤矿、石油、铁矿、羊毛、皮革、木材。人工材料:纸、塑料、玻璃、铁、钢材。〕
4.每组选一个物品研究,观察它是由哪几种材料做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
料。
5.介绍其中一种材料:塑料。
6.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区分不同的塑料的特点。〔热塑性塑料(thermo plastics):
指加热后会熔化,可流动至模具冷却后成型,再加热后又会熔化的塑料;即可运用加热及冷却,使其产生可逆变化(液态←→固态),是所谓的物理变化。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
7.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塑料也同样带来了很大的环境问题。(10分钟)〔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塑料是不可降解的物质,埋在土里千年不化,影响土壤的营养,塑料燃烧会放出有害的化学物质,影响空气自恋,对人类身体造成上海。〕
课时4:纸
1.2.3.4.己找资料,就找最常
2导入:拿出一些纸,猜猜它的用途,每种纸各有什么特色。做实验验证纸的各种性质,比如结实度、吸水性、透明度等。引入远古时代人类的穿衣方式。介绍常见的纺织材料。让孩子们讲讲他们民族的服饰,有些民族可能被汉化,我们可以自见的那种。第5课时:变废为宝、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废旧报纸作一套衣服,可以是任何款式。、课后可以在操场中展示。
3、大家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体会。(10分钟)
1.2.3.试看。(8分钟)
4.模块六:奇妙的声音王国 课时1:声音的产生 导入:如果没有了声音,这个世界会怎样。(7分钟)可以用不准出声传递消息的游戏引入。(指手画脚)声音是什么?你是怎么发出声音的?(思考:3分钟)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用自己身体的部位,能发出几种声音,试做实验验证有声音产生时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钟)〔尺子在桌子边缘振动、鼓面的振动〕 5.验证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引起的,用生活中的例子。(4分钟)
〔自己讲话的时候摸摸自己的喉咙、观察摩托车在发出轰轰的声音时,车上的很多地方都在振动、琴弦当发出声音时也在振动。〕
ps
1.体中传播,能否在液
话是可以听到的,:准备塑料袋、尺子等。用自己身体发出声音时要控制课堂秩序。做实验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导。课时2:声音的传播 从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让学生思考除了在气体、固体中传播。〔我么周围的环境都是空气,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讲所以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做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中传播。
〔拿两个塑料袋,一个装上水,一个装上沙子,放在桌子上,把耳朵贴在袋子上,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声音可以通过水和沙子传到人的耳朵。〕
3.自制一个“土电话”,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两个纸杯或者纸盒还有绳子,学
生自己讨论研究如何做个“土电话”〕
4.用土电话进行通话,验证其性能。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无意间把两个土电话的线绕到一起
就变成4个听筒,1个讲话3个都能听到,最后全班的土电话交织成一个电话网。
课时3:接收声音
1.导入:掩耳盗铃的故事,引起学生思考。〔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2.让学生了解噪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尊重他人不为别人制造噪音。
3.关于说话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如礼貌用语,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等。
4.声音的存在是为了信息交流,如何准确的传递消息。〔讲得清楚一点、大声一点,或者
距离近一点。〕
游戏:传递一个通知,看哪一组传的又快又准确。
5.感受语调语气。
有感情的念一段对话体会不同语气语调带给人的感受。(我是从担当者总部呆了一本《菲菲生气了》有一个情绪上的变化,有些孩子表现得很不错,这个就是可以和阅读结合。)
课时4 & 课时5: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感受不同声音音色的不同。
2.进行一场辩论赛,辩题为“先污染后治理,还是先治理后污染”。(要有一个志愿者当法
官,提前说好辩论的规则,以及注意的事项,在过程中几十把孩子的思路拿回来,因为孩子可能讲着讲着就离题了)
3.征集汇演的节目形式,安排角色,开始初步走台,准备道具音乐等。
模块七 力学
第1课时 太空
1.从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起,人类对于太空的认识过程。
2.中国宇宙飞船登月的情况,培养爱国情操和民族荣誉感。还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
活情况。
3.用石头做伽利略比萨斜塔的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我们从三楼扔下来的时候学生欢乐谷观察到的是小的石头先落地,就回到班级解释了一下理论上的和实际中的为什么有差别)
第2课时 动手制作
1.简单介绍几种承重模型。
2.用纸牌、固体胶、透明胶做一座桥,既要美观又要承重系数高。
3.进行承重测试。(其中有一组把队长打铃用的钟都给放下了,所以不要低估孩子们的实
力。)
第3课时 鸡蛋撞地球
1.提问:怎样能让鸡蛋从高处摔下去而不碎掉。
2.提示几种方法,让各小组独立思考,讨论选择最合适他们的方法。
3.每组发一颗鸡蛋,自由发挥,用各种方法保护鸡蛋,使鸡蛋从高处摔下去之后不会摔碎。
(准备一些材料,塑料袋、线、报纸、泡沫、竹条等)
4.在大概三层楼高的地方实验。
ps:有些孩子可能想不到,志愿者可以提醒,但尽量不要参与或者自己动手做。
第4课时 & 第5课时
下午我们就是排练汇演的节目,准备道具、音乐等。
第五篇:大班教案:泥土探秘
《泥土探秘》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2、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泥与土,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泥、土的不同特性。
3、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懂得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重点难点:
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泥、土的不同特性。活动准备:
1、准备大量不同种类的土、水、玩泥工具、和好的泥(少量)、各种泥玩具。
2、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水土流失图、填海造田图。
3、录音机、《泥娃娃》歌曲磁带。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放儿歌《泥娃娃》幼儿欣赏,引出泥巴。
二、基本部分:
1、感知观察土。
出示准备好的土,请幼儿仔细观察、感知。
2、了解土的用途。
讨论:想一想土有什么用处?引导幼儿自由发言,说出土可以用来种花、种树、种庄稼,人们盖房子也要用土,有的小动物也生活在土里(小蚂蚁、蚯蚓……)。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了解土对人及动植物的重要性。
3、玩泥活动。
出示和好的泥,观察和好的泥与土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让土变成泥,老师和幼儿共同尝试和泥巴: ⑴加水过少,泥土有点干,不易成型易破碎。
⑵加水过多,泥土就变成稀泥,顺手流淌,不易成型。⑶加适量的水和土,泥土就会粘在一起,使劲揉几遍就会变得光滑细腻。
4、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⑴玩泥巴,说一说泥巴是什么样子?揉一揉、捏一捏有什么感觉?
⑵民间游戏《放炮仗》。
三、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要珍惜土地资源。
出示有关土壤流失的图片,讲解河流两岸的土地逐渐被冲刷,土地越来越少,使幼儿知道中国的人口很多,土地资源有限。因此,要珍惜仅有的土地资源。告诉幼儿,人们为了保护土壤所做的工作:人们用植树造林来固定土壤,填海造田来扩大土地面积…… 讨论:如果没有土的话,会怎么样呢? [活动延伸] 观察自然角里种植的植物,了解泥土与植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