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创建于1940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母校。
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3420人,教职工148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小学高级教师98人,其中省级特级教师2名,州级学科带头人2名,普通话测试员5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2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近30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八位省级特级教师,两位‚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全国优质课获奖者30多人,省、州级优质课、基本功获奖者100余人次,省、州级教学能手40余人。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学习型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语文特色学校‛、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湖南省‚四星级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湖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诗教先进单位‛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和湘西自治州‚文明单位‛等100多项州级荣誉。
学校始终把教师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教师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把提高对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作为教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政治教育内容来抓。学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2009年,顺利通过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评估;2010年1月,我校被评为湖南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围绕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普通
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工作目标,我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大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等各项工作的力度,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现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管理机构。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中华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李昌斌任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和科室负责人、普通话测试员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导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导处副主任彭宏辉担任。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语委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制度,确保落实到位。
我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每学年都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语言文字工作计划》,逐步建立健全了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先后出台了《吉大师院附小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制度》、《吉大师院附小校园用语用字管理制度》、《吉大师院附小学生语言文字行为规范制度》等,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将说普通话和写规范字的要求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并纳入目标管理、年终考核,还将教师普通话等级与教师评优、评职称等方面相挂钩。
(三)建立工作网络,扎实有序推进。
坚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和‚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原则,落实实施过程,教导处副主任彭宏辉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将各项工作任务、活动方案、工作指标具体分解量化到每个部门、每个学科、每位教师、每个班级;学校形成‚领导小组—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班主任—红领巾广播站‛等多线配合工作网络,齐抓共管,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上下形成合力,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规范有序地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认真学习,加强培训,提高运用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增强师生意识。
我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定期聘请语言文字专家授课、讲座,教师坚持阅读学习,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认识,规范对普通话和文字的应用。
(二)加强过级培训,提高用语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的普通话水平,2010年暑假,我校106余名中青年教师利用暑假参加普通话统一培训。王中华校长、李昌斌副校长带头参加。10月,学校三名测试员又对普通话要过级的老师进行加强培训。11月,70余名教师分别向普通话一级乙等水平和二级甲等水平发起冲刺。到目前,我校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一乙的有21人,占语言类教师的40%,达到二甲以上水平的教师有97人,占专任教师的70.8%,98.8%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或超出规定等级。
三、加强宣传,加大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一)创设浓厚氛围,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每一堵墙、楼梯间每一个角落的作用,张贴固定标语,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时时提醒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橱窗、黑板报中进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各班级办推普专题黑板报、推普周专题手抄报,营造氛围。
(二)领导率先垂范,加大推普力度。
近年来,我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头戏,努力营造一种人人讲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的浓烈氛围。每届推普周,校长亲自向全体师生作语言文字规范化动员大会;每次国旗下讲话,校级领导坚持用普通话进行发言,为全校师生树立榜样;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交流全部使用普通话;学校领导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宣传推普。
为了普及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我校经常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向行人发放语言文字知识宣传单,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志愿者行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街道,寻找、辨别广告、商店招牌等地方不规范的用字、错别字和繁体字等,并向商家进行规范用字宣传;组织高年级学生深入调查不规范用字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完成专题调查报告。
(四)借助媒体宣传,增强宣传效果。
近年来,我校积极撰写语言文字方面的宣传稿件,20多篇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稿件分别在《湖南日报》、《科教新报》、湖南教育网、《团结报》、《边城报》等媒体发表刊载,其中《书香飘逸满校园——吉大师院附小创建书香校园走笔》、《吉大师院附小冲刺省‚语言文字规范性示范校‛》、《春雨润物细无声——吉大师院附小校园文化建设走笔》等新闻报道的发表,在全州引起强烈反响。
四、立足课堂,注重落实,促进师生成长
(一)语言文字工作,课堂为主阵地。
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之中,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案、批改学生作业情况都成为考核教师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明确要求,教师进入校园要讲普通话,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坚持使用普通话,所有教职员工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使用普通话。教师在板书、批改作业及书写评语中,必须使用规范字。教导处对老师的教案作业批改等情况定期检查并及时反馈给老师,便于老师及时纠正。
全校100%的教师能使用普通话教学,100%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99%的学生利用普通话进行交流,89%的学生能够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
(二)语言文字工作,助推教师成长。
我校教师凭着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刚劲有力的字,在各级各类
教学竞赛中频频获奖:2007年,我校在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第七届研讨会上,校长王中华被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组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胡小衡、孙娟老师分别获得现场多媒体课件制作二等奖,杨玉湖老师获得现场评课二等奖,肖雪峰老师执教的语文网络课《我的家乡》获得上课二等奖。2009年,我校教师麻卫执教的《十年后的礼物》一课,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荣获二等奖;彭彪老师在纪念湖南教育改革30周年专题报道活动中,撰写的新闻作品《教育的阳光普照大地》被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2010年,我校教师李密在州妇联组织‚新时代·新女性·新风采‛演讲比赛中,凭着流利的普通话,斩获比赛唯一的一等奖;2010年,教师罗啸在湖南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荣获全省一等奖……
(三)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长期坚持读书活动,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各级各类的习作、讲故事、演讲、诗歌朗诵等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08年,在‚奥林匹克知识进校园‛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手抄报作品大赛活动中,我校473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1名教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9年,在‚建国六十周年全国中小学生手抄报比赛‛活动中,我校604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20多位教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9年,在全州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的个人诵读节目《木兰织》和集体诵读节目《中华少年》获一等奖;2009年,在全州少年儿童‚新中国60周年道德模范故事会‛读书知识竞赛中,学校荣获二等奖;2010年,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学生网络作品竞赛活动中,我校16名学生获奖;2010年10月,在州语委、州教育局主办的第二届‚魅力汉语•美文美音‛普通话诵读比赛中,我校荣获师生队、家长队两个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五、拓宽渠道,创新载体,提升学校品位
(一)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 ‚书香校园‛,学校扎实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全校三千余名师生掀起读书热潮:教师学习《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等业务书籍;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伦理道德的书籍。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建立起了校园图书角、班级图书角,配备了各种图书;为了更好地管理,各项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各班拟定了图书借阅制度,制定了图书借阅登记制度;为了落实读书效果,学生纷纷动起来,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学校规定每周两个中午和一个晨读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由值班老师和学生检查。为了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还开展了‚每日阅读‛、‚家庭亲子阅读‛、‚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演讲活动,期末评选了一批‚阅读小明星‛‚、书香家庭‛、‚书香班级‛。
(二)开展诗教活动,打造‚诗香校园‛。
2009年,湘西诗词楹联学会吉大师院附小分会成立,王中华校长为会长,主管教学的李昌斌副校长为副会长,各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专任教师人会员。同时,学校还组建诗词教学办公室,具体主抓诗词教学工作。2010年,学校诗词楹联学会组织教师编写了诗词教材《诗颂》,分别编有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种版本,并按照教材扎实开展诗词专题晨读活动。学生还制作诗签、诗文配画、办手抄报,在体验中去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2010年暑假,学校诗词楹联学会还出版了学生诗词作品集《诗路花雨》及教师《诗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作品集》等。因为诗词教学工作成绩突出,我校被评为2010年度全省‚诗词教学先进单位‛。
(三)夯实硬件基础,打造‚魅力校园‛。
为了让学生时刻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启动了详细列席校园文化建设:2008年暑假,学校投资10余万元,建设具有湘西民族特色文化长廊;2010年,兴建了校史展览室;2011年,修建了唐诗大道和诗词壁。走进校门,右侧就是唐诗大道,一线的花岗岩,雕刻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新教学楼大
门外的左右墙面上是一组诗词壁,雕刻着唐代以外的名家诗词。同时,在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文明礼让、名言警句等宣传牌,让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让孩子们伴随经典佳作健康成长,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不息。
六、开展教研,相得益彰,推动共同发展
(一)开展教改实验,读写能力增强。
八十年代,为了改变湘西地区孩子读写能力,学校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著名语言学家、国家语委顾问倪海曙先生,国家语委副主任王均先生来校考察‚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给予该项试验很高的评价。全国各地纷纷来我校学习观摩,法国丁美群博士,日本中央学院大学曾我德兴教授,也来到我校考察‚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通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学生识字能力和读写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开展得红红火火,有王中华校长主持研究的省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培训方式的研究》,彭宏辉老师主持的省教科院‚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特级教师徐锋主持的《湘西儿童民间美术教学》等多个课题,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成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一大亮点。学校编写了湘西民族文化读物《湘西童谣》、《湘西传说》、《湘西名人》,语文校本教材《魅力湘西》,把湘西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阅读学习,接受湘西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语言文字工作,助力教研腾飞。
随着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开展,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写作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也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为学校教育研究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07年,徐锋老师主持研究的《湘西儿童民间美术教学》项目,获首届湖南省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年,校申报的《加强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团队成果,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评为一等奖;2009年彭宏辉副主任主持的课题《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荣获湖南省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2009年11月,校报《银杏树》被湖南省教育学会、湖南省教科院、湖南省校园文联评为‚优秀报刊‛;2010年,经湖南省教育学会专家鉴定,‚十一五‛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培训方式的研究》等六个课题顺利结题。王中华校长主持研究的《家校共创学习型家庭,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与自理能力》课题荣获省教育学会一等奖;2011年,在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评审结果中,我校的《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文化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四个课题获准立项。
我们将以吉首城区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为契机,将继续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寻找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把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位专家的指导,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语言字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二〇一一年九月
第二篇: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陈戈亮
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内在发展较好的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中,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体会和价值追求,我们在不断地、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子。
一、对内涵发展的认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 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与内涵相对应的概念是外延,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所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变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学校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及精细化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生命潜力。
二、为什么要强调内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集团化办学及学校规模扩张已几近极限,学校格局调整已基本结束,随着国家双高普九的实施,学校硬件建设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少学校管理落后的状况并没得到多大改变,特别是管理理念的缺失,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传统、文化环境建设被疏漏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同时也是教育本质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是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园地。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质,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① 以理念引入,涵养文化。
文化需要积淀,而积淀是在一种文化氛围长期累积的结果,这种文化氛围,就是学校长期坚持并固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提出既要符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同时也要符合当前教育精神和教育的本质。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过程不断补充完善,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符号和努力方向,长此以往,学校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可以意会的文化精神。
②以制度保障,提升文化。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③以环境推动,彰显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重点进
行两方面建设。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2、把握一个关键:发展教师
学校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教育首先是教师的教育,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理想的发展,优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的教育中,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切可能,要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特别要十分清晰教师发展的相关要素,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全方位的服务。把为教师发展服务,满足教师的期许,促进教师自觉、主动、个性、全面的发展,作为校长每日里的首要的、核心的工作任务。
发展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教师心理健康,只有一个构建一个有健康心理的教师群体才可以促进学校真正的内涵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我校在“办阳光教育〃做幸福教师〃育和谐人才”的理念支撑下,学校积极开展阳光教师的活动,学校对全体教师分别作了《塑造阳光心态,品味职业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阳光生活很简单》《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的专题讲座,诠释了“什么是阳光心态”“缔造阳光心态的工具”“心态的力量”等等问题,同时在近两年的工作里每周的教师例会上,学校都会先用上5-10分钟时间对教师心理、个人利益、人际关系等进行辅助疏导,其中不乏经典的对白与故事,对教
师们带来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等经典语句已成为教师口头禅,根植在教师心里,面对学校管理改革、利益分配、矛盾解决等教师们都能以阳光的思维来面对,都表示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现在教师善于化僵持为缓和,化尴尬为融洽,化难堪为大度。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价是个瓶颈问题,为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学校从改革评价方式着手,实施“发展性评价”策略。将教师发展性评价分为基础评价和发展评价两块,基础评价为学校常规评价,以合格为标准,发展评价是每位教师开学初与分管行政一起商量讨论制定学期个人发展的三条目标,以优质为标准,每个教师结合自身目标各不相同,每个教师每期目标也不同,目标呈阶梯递进,因为目标制定增加了教师主动参与,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极大促进作用,把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在心理给教师减压,变压力为动力。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把教师的心理扭转过来,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面对孩子,他们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面对同事,他们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面对发展,他们有太阳般不息的能量,职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也由此引发。
3、实施一个策略:精细化管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细节所决定的。海尔集团凭借高效的精细化管理“OEC”(即全方位、每人、每事、每天控制,清理)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誉为“海尔现象”,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精”和“细”,所谓“精细”就是精密细致之意,作为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学校时虽然不能照搬海尔全部的成功经验,但他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不得不借鉴的。世界已进入精细化时代,学校也不例外,在各样你追我赶进“名校”、创品牌、特色学校的队伍中,许多学校管理者就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拉开了学校档次?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文化精神?生源效果……不可否认,这些差异的确制约着一些学校进军“名校、品牌特色学校”,但对学校步入竞争机制的今天,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这些异越来越小,尤其是名校之间,更是微不足道,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学校管理的粗放型与精细化的区别。学校落实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将工作做到位、尽到责,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久而久之,外在的要求就会内化为师生的潜在意识,形成一种优秀的习惯。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是文化积淀与彰显,教师发展和精细管理的综合体现,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因此,内涵发展还需要我们办学者静心办学、潜心思考,这样才能让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助推学校内涵建设
现代学徒制助推电子专业内涵发展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践
一、实施背景
中职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往往重使用轻培养,普遍存在着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跳槽现象频繁等问题,制约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正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先进职业教育制度。教育部于2011年9月19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学生实习是国家制度,实习管理工作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并提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
2012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为契机,决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改革教学模式,特制定了“2+X+0.5 ”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技能训练,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向“以职业能力导向”的体系过渡,再向一体化课程体系发展,特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了一体化课程教材,探索建设了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建设一支能胜任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条件较好,本专业与当地的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有近60%的学生在“企业订单班”学习,企业、学校和师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积极性高。
二、培养目标•
1.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走出一条真正形成“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共同育人”的深化校外企合作新路子,发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应有的作用。
2.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从而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融入企业文化,服从企业管理,热爱工作岗位,引导学生向优秀员工的方向发展。
3.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学生接受多岗位锻炼,完成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的各个岗位(工种)的轮岗实习任务,实现核心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以上标准、其他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工以上标准的目标要求。
4.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教师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熟悉岗位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在今后教学中更贴近生产实际,实现真正的教学要求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实际做法
1.现代学徒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制定《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办法》和相关制度,确认试点企业、岗位和人数,制定了本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学生实习手册。第二阶段学生作为学徒到企业实习,为了确保学生在学徒时期岗位与技能轮训到位,引入第三方考核,企业确认学生岗位技能全部过关,方可从学徒转为准员工。第三阶段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表彰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和个人,并兑现相关政策,确认新一轮学徒制试点的人数。
2.现代学徒制体现校企共同育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由于企业掌握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商业机密不能向外界公开,因此我们专业通过让企业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制定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企业选派专家或员工到学校宣传企业文化,讲授技能课程,校企双主体育人,尽可能地缩小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3.现代学徒制实施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相结合。为了克服课程建设与企业需求不尽相符的现状,我们根据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编写完成了《电工基础》、《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以及《C51单片机程序设计教程》等四本校本教材。
4.现代学徒制以工学结合、做中学为特征。我们专业根据当地企业的需求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2+X+0.5”课程体系,即:在校的前两年主要在学校学完成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和技能操作课程,技能操作实行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办法,每学期安排一个月的校外实习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岗位生产流程,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进行实际检验,查缺补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第五学期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帮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法,比如有些同学想继续深造,开大学,我们鼓励这些同学参加省市技能竞赛,同时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有些同学喜欢编程,我们集中进行单片机和PLC编程训练;有些同学喜欢电气安装,我们通过当地企业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际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通过分方向培养,可以使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一学期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的转变。经实践,分方向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也改变了过去企业把接受实习生作为解决临时用工困难应急行为的情况。电应111班实习结束时,企业把原计划在实习生中录用20人改为40人全部录用。
四、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我们制订了以下四大类制度:一是协议类,包括学校与企业协议、学校、企业、家长协议、师傅与学徒协议。二是管理类,包括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学徒实习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现代学徒制管理督查办法、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带教师傅工作职责、校企定期会商制度。三是考核类,包括学徒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转为员工制度、学生实习召回制度。四是奖惩类,包括优秀试点企业评比办法、优秀指导教师评比办法、优秀带教师傅评比办法、优秀学徒评比办法。
2.经费保障。工作绩效由第三方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并保证补贴与奖励经费到位。经第三方考核合格者,按照学徒专业岗位数量向承担学徒培养的实习单位进行补助,实习单位每接受一名学徒可补助800-1000元,在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
3.激励机制。政府部门、学校与企业通过评选各类先进,进行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激励。去年7月,我校与静宁恒达责任有限公司共同召开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大会,评出了1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队教师、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教师傅、1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学员。
4.实训场地保障。实训基地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我们新建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机电一体化、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以及制热制冷等四个实训室,新实训室的建设使得本专业的实训资源涵盖了本专业所有技能实训内容,达到理实一体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五、建设成效
1.学生技能得到强化,并突显了个人专长技能。2012年通过示范校建设对本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来,成绩显著,近三年,本专业共获得省级技能竞赛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市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0人次,三等奖15人次。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有80%学生毕业后免除招聘考试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就业。大部分学生实习阶段就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的收入,许多学生现已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柳颜明、王亚青等多位同学毕业后就直接被升任为业务主管。
2.学生企业岗位忠诚意识加强,职业素养提升。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岗位轮训,不仅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本工种各岗位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岗位轮训中培养了自己的技能兴趣和特长,企业也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岗位,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学生通过学徒制实习,更全面地了解了企业文化,从而热爱企业,忠诚度提高,使校企对接距离缩短。
3.专兼并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通过让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岗位进行学徒轮训、请企业师傅进课堂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专业教师发展梯队,并提升了专业教师队伍内涵(讲师、技师或工程师)。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助推学校内涵建设
现代学徒制助推学校内涵建设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践
•背景•
1.学徒制一直是人类社会技术传承的主要手段,也曾经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我国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还没有发展到类似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目前处于传统学徒制消失与非正式学徒制存在的阶段,中职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往往重使用轻培养,普遍存在着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跳槽现象频繁等问题,制约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正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先进职业教育制度。
2.教育部于2011年9月19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学生实习是国家制度,实习管理工作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并提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
3.2012年,我市教育局攻坚破难,在我校机电专业的“2+ 0.5 + 0.5 ”实习模式和烹饪专业的“1+1+1”实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三三四”模式(政府、学校、企业“三元合一”管理,在校学习、轮岗培训、顶岗实习“三段式”育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培养),并在全市各重点职业学校开展试点。
4.我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条件较好,学校与100多个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全校有近60%的学生在“企业订单班”学习(全国职业学校参加“企业订单班”和半工半读学习的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3),企业、学校和师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积极性高。•目标•
1.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走出一条真正形成“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共同育人”的深化校外企合作新路子,为国家层面出台现代学徒制政策探索方式和途径,发挥国家改革示范校应有的作用。
2.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从而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融入企业文化,服从企业管理,热爱工作岗位,引导学生向优秀员工的方向发展。
3.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学生接受多岗位锻炼,完成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的各个岗位(工种)的轮岗实习任务,实现核心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以上标准、其他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工以上标准的目标要求。
4.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教师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熟悉岗位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在今后专业教学中更贴近生产实际,实现真正的教学要求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法•
1.现代学徒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制定《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确认试点企业(岗位)、专业、人数和实习单位,各试点专业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试点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实习生手册。第二阶段学生作为学徒到轮岗实习,为了确保学生在学徒时期岗位与技能轮训到位,学校通过招标为学生购买优质实习岗位。通过第三方考核,学生岗位技能全部过关,从学徒转为准员工。第三阶段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表彰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和个人,并兑现相关政策,确认新一轮学徒制试点的专业及人数。目前第一批机电、计算机、化工、烹饪四大专业试点已完成上述三个阶段。
2. 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共同育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由于企业掌握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商业机密不能向外界公开,因此我们让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企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企业派员到学校宣传企业文化,讲授技能课程,校企双主体育人,尽可能地缩小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3.现代学徒制实施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相结合。为了克服课程建设与企业需求不尽相符的现状,我们根据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编写了面点制作、电梯制造等方面的教材,在企业给学生授课。
4.现代学徒制以工学结合、做中学为特征。如烹饪专业“1+1+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我校与浙北大酒店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模式,“1+1+1”是指:第一年,学生在校完成专业相关基础课程,进行企业及其岗位素养与技能的感知性教育教学;第二年,学生进行半工半读,一周教学时间实施“2.5+3.5+1”机制(两天半在校学习,三天半在企业见习,一天休息);第三年,学生进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实习。经实践,学生在现代学徒制实习期间完成了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相关岗位的训练任务,在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指导下,每个学生都完成了刀工、雕刻、冷盆、热菜、点心等8个岗位的训练。“做中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也改变了过去企业把接受实习生作为解决临时用工困难应急行为的情况。该班实习结束时,酒店把原计划在实习生中录用20人改为40人全部录用。•保障•
1.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我们制订了以下四大类制度:一是协议类,包括学校与企业协议、学校、企业、家长协议、师傅与学徒协议。二是管理类,包括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学徒实习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现代学徒制管理督查办法、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带教师傅工作职责、校企定期会商制度。三是考核类,包括学徒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转为员工制度、学生实习召回制度。四是奖惩类,包括优秀试点企业评比办法、优秀指导教师评比办法、优秀带教师傅评比办法、优秀学徒评比办法。2.经费保障。学校学徒制并轨湖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工作绩效由第三方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并保证补贴与奖励经费到位。经第三方考核合格者,按照学徒专业岗位数量向承担学徒培养的实习单位进行补助,实习单位每接受一名学徒可补助800-1000元,在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
3.激励机制。政府部门、学校与企业通过评选各类先进,进行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激励。去年,我校被评为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试点学校、我校的合作企业浙北大酒店被评为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试点企业、施胜胜与施利华被评为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指导教师、宋建忠与周国虹被评为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队师傅。去年7月,我校与浙北大酒店共同召开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大会,评出了1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队教师、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教师傅、1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学员。•成效•
1.学生技能得到强化,并突显了个人专长技能。如烹饪101的蒋华峰以前并不出色,经过学徒制班在浙北大酒店轮岗后,爱上果蔬雕刻,现在已经成为浙北大酒店果蔬雕刻的骨干,蒋华峰取得的成绩还感染了其他同学,如烹饪11学徒制班的朱云翔等同学受其影响也爱上雕刻,他们在业余时间里练习,并把练习的作品放在网上,吸引了更多的同学向他们学习与请教。又如烹饪西点10班的陈德堰同学进入学徒制班后,由于认真、好学,得到了湖州府厨师长的赞誉。再如该班的潘敏、杨玲玲同学主动申请到学徒制班,现在已在冷菜、面点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还有市级三好学生汪淑民同学,在师傅指导下技能进步很快,在2012年的技能赛上先后获得了市、省一等奖的好成绩。计算机专业通信运营班经“引企入校”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有80%学生毕业后免除招聘考试直接进入电信呼叫中心、湖州市多媒体产业园的相关企业等就业。大部分学生实习阶段就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的收入(非学徒制班的学生一般的1500元左右),许多学生现已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陈明明、邵雨莲等多位同学毕业后就直接被升任为业务主管。
2.学生企业岗位忠诚意识加强,职业素养提升。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岗位轮训,不仅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本工种各岗位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岗位轮训中培养了自己的技能兴趣和特长,企业也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岗位,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学生通过学徒制实习,更全面地了解了企业文化,从而热爱企业,忠诚度提高,使校企对接距离缩短。如烹饪11班于2012年12月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在轮岗实习中遵守规章制度,坚持每天向老师汇报情况,请假制度执行力高,对技术的渴望度高,不计较个人得失,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能互相帮助,涌现了如曹辉、邹凯远、费宏亮、张剑、王蕤等一批好学生。
3.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的三方管理,让多方满意。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校企双方“双导师”管理、家长全程参与教育、教产研结合的技能教学模式,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参与的岗位能力课程开发,第三方“五位一体”的客观评价,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机制等,以“学生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岗位培养、岗位成才”为特征,互渗交互培养学生,使多方满意,实现多赢。去年3月,中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我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省部级领导及与会教育界与企业界代表的关注。
4.专兼并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通过让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岗位进行学徒轮训、请企业师傅进课堂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专业教师发展梯队,并提升了专业教师队伍“五师”内涵(讲师、技师或工程师、心理辅导师、职业指导师、德育导师)。
5.形成职业教育新机制。现代学徒制建立了政校行企联席会议机制,并以政校行企联席会议为载体,并形成了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通过以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为载体,建立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及学校与行业、企业教产合作新机制;以试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为载体,建立保障试点工作科学决策新机制;以加强课题研究为载体,建立企业行业专家、职教工作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实习标准,探索建立教学方案动态更新的新机制;以督查工作小组为载体,建立试点督查工作新机制;以省市技能鉴定中心的技能考评专家和质量监督员组成的委员会为载体,建立社会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新机制。•思考•
1.国家要给力现代学徒制工作。
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得到企业大力支持。由于我们三线城市大中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企业主想到的就是如何让劳动力发挥更大的效用,劳动价值最大化,还没有到达要承担岗位技术工人培养的社会责任的高度。学徒制一不小心就会步入“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学校付给企业每位合格学徒800-1000元的费用,与企业在学徒培养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材料消耗、设备损耗等费用有较大差距。另外,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一位师傅要负责3-5名学徒的培训,还要占用生产设备,企业在生产任务繁忙时难以兼顾。
学徒制的实践要找到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共同的诉求点。我们建议:国家要出台相关的学徒制配套的政策与措施,比如,参与企业的行政、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学徒制实习标准与考核办法等等。为地方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实施“社会大职教”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机制、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保障。国家要研究制定学生实习标准和监督检查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实习标准,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政府和行业应牵头向学校引荐合适企业,促进学校能在更多专业中、更大规模地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鼓励学校开展个性化、多元化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我校现代学徒制突出了“以学校为主”和“以专业教学计划为主”是现代学徒制尝试的一种形式,并不是灵丹妙药,它在改变“学校热、企业冷”、关注学徒制学校与专业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职业成长与发展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只适用于那些技能培养与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岗位能够集群的专业,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专业,比如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经贸专业、文秘专业等就不尽适用。类似于这些专业,可以采用类似“校内实训基地”学徒制模式,把基地建设成“准工厂”,建设由行业专家、岗位技术能手组成“能工巧匠”型导师队伍,实施校内学徒制等。所以教育部门鼓励学校结合各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根据企业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实施计划,灵活调整学徒制实习时间,有个性地开展现代学徒制,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第五篇: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关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使用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概念,更多地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讲的,前者表示内容和实质,后者表示外观和形式。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马路的修缮、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举行等等。这种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学校内涵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四个方面的含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指向。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里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中小学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中小学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质学校文化。
文章快照: 胡锦涛主席和周济部长都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之新课程改革正纵深推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进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是在自身创造各种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本身发展的动力、氛围和态势。中小学要实现内涵式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一、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决策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精髓是“科
即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中心;着力一大创新,即在构建独具特色的成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创新;围绕两条主线,即围绕教学改革改革和高教研究两条主线;夯实两大保障,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强力保障。教学工作一内涵发展为中心至少包括以下基层含义。坚持内涵发展之路
观点一:“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全力老师引用了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局话,指出上城教育的发展,我们人人有责。他打了一个比方,说一个班的人出去野外春游,看到一个破房子,谁也不放在眼里。结果下起来了大雨,大家都躲进了这个房子,房子眼看就要塌了,大家拼了命去顶住他,撑住他。这个房子就是班级,是学校,是国家。发展初中到底是谁的责任,局长的,校长的,老师的,还是进修学校的。是不是每一个和初中发展相关的个体都应该有很强的责任感,或者说用怎么样的方法调动起这种责任感,可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除此之外,任何的改革都会有一部分人牺牲既得利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前提是不能让其他人穷下去,改革开放20年来,一直关注的是前面一句话,到后面才发现后面一句话的重要性,所以才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原来一直不理解国外为什么要对高收入人群征收超过50%的所得税,现在能理解了。是不是可以考虑让已经发展起来的学校对其他学校做一些扶持。
观点二:校长的思想能重塑一个学校
——校长的管理要达到内涵发展的三个层次。邱孝君老师发表他的观点,第一个层次是要使学生达到自信、自立、自强。校长通过威、严,达到“有为而治”。第二层次是靠校长的人格魅力,无私心,有魄力。这个阶段是“无为而治”。现在有些校长对于和谐的专注不够,办学需要排除一切杂念,以诚恳、信服的心态去领会“和谐”的内在精神。第三个层次是“无为而和谐”。人的思想会在无形中改变和重塑他的外貌、形态、性格,甚至际遇、机缘。
——任用真正想做事的校长。张化万老师提出,一个学校是小气候,社会是大气候,虽然大气候有很多不令人满意之处,但是有时候小气候也会影响大气候。所以,教育局一定要选择真正想做事的人做校长。要把上城的学校办成有特色的学校。不研究中考是不现实的,但是研究中考也要有科学的态度。进修学校要承担起领导教师的责任。另外,要抓好后1/3学生,不能只盯着考重点学校的学生,只有把最薄弱的1/3学生不断提高,才有可能提高整个上城教育的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校长要有平衡的心态。朱乐平老师的话更是发人深思,他说,就像佛家和道家那样,校长自己要能够自圆其说,能够带领着大家往一个方向走。无论对于目前好与不好的状况都要有健康的心态。校长能从根子上去思考才行,要去研究、去解决问题。而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校长经常去读书,特别是教育科研的书。读书是能够改变人的气质的。你要静下心来读书,形成习惯,不要说没有时间。哪个校长家的藏书量是最大的?我没有说藏书量大就是好。但是书是有好处的。有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最得意的书拿出来,大家讨论和交流。其次,我们在分析自己的生源和教学质量时,一定要细致,不要笼统。要有具体的原因分析,要操作化。空话是不能增强我们的战斗力的。
观点三:想出好办法留住生源
——出台一系列政策。张化万老师建议只要在和上级部门文件不相冲突的前提下,第一,出台一些留住生源的政策。对于考不进外语学校的学生,各种比赛获奖的学生应首先把他们争取过来。第二,建议出台奖学金制度。第三,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对口小学的学生提前感受中学的氛围。第四,对于稳定生源好的学校和老师给予通报奖励。
——形成“五四松散式”的新教学模式。邵红老师指出让小学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初中,六年级的课程可以在初中去完成;学校对潜在的生源提前进行宣传动员动作,要有推销员的精神。一个邮电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到惠兴中学上课之后,主动与家长提出不愿参加民办中学的电脑派位,他认为所在中学有比较好的师资和校园环境,有利于他的发展,这件事是有启发价值的。
——打造并发挥品牌学生的作用。余功蔚老师指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一流学生才能成就一流学校。一方面要把本区的优秀学生留住,另一方面,要吸引外区的尖子学生到上城区来,一要增强自身的实力,二要做好正面宣传,要重视对尖子学生的培养,有了成果,用数据来说话才是有力的,也就有了吸引力。品牌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品牌学校与品牌学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拥有品牌对办学的良性循环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打造出一些品牌来,对我区初中教学的发展很重要。
——使社区成为宣传自己的平台。金前进老师认为学校氛围相当重要。很多时候,学校的品牌是通过口耳相传为人所知。我们现在还没有好好利用社区宣传的力量。社区群众对学校的评价传播速度是很快的,所以我们要和社区紧密地联系起来。
观点四: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人事科要把好关。据余功蔚老师介绍,最近几年,光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就调走了七位,这些教师到别的区很快就成了骨干,调到拱墅区的两位老师,一位没多久就成了民办学校的教研组长,另一位也是出镜率很高,论文获奖、全市公开课等,优秀教师的流失是我们的损失。对此,老师们认为教育局人事科要作好把关工作。
——给老师减压。张化万老师还指出,中学老师比小学老师负担更重,他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我们要面对现实,做一些降温抗热的动作。
——加大品牌教师培养力度。余功蔚老师还提出要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他们搭建平台,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增强教师教学自主权,让教师获得更多幸福感。通过举办“名师班”等形式实现,现在每学科只有几个大组成员,他们也没有什么待遇,学校里都是满工作量的,要出来做点事情不容易。打造一些品牌教师,给名份,给待遇,也给明确的任务。教坛新秀(区、市、省)评上后,这些老师要进入另一个程序,给予进一步培养,发挥更大作用。不是教研员重视他一下,让他开一些示范课就完了,要有一个工程。
——重视学风与制度建设。王莺老师指出,教师要与教材对话,建立教师先行制。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习、作业材料的特色、妙处,切实提高知识加工、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与学生对话,建立个案研究制。时刻关注学生的尊严、需求、个性学习,研究学生的起点和困惑。教师要与自己的(行为、理论)对话,形成实践、反思制。不断监察自己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对它们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学校和教师都要注意积累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录、案例,使之形成能让全校乃至全区教师共享的教育资源。教师要与同伴对话,形成团队周研讨制。同伴的对话要以课例为载体,以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为策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教研活动,不断进行柔性地碰撞,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得到分享和共享。要达到与同伴深层次的对话并使对话产生显著的效果,还需要做到以下二点:生成共同话题,学会倾听和分享、分担。成为寻找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的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教师还要与理论交流,建立读书汇报制。理论学习可以让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实践。课例交流可以使人在理论的观照下,进行有目的的探索。
观点五:追求轻负高质的教学
——要巧干而不是蛮干。余功蔚老师认为,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要防止一种现象的出现,那就是只有苦干,不讲效率。校长的压力传递给教师,老师的压力传递给学生,大家的负担越来越重。前段时间,后30%学生几次模拟测试后,老师们压力很大,有几所学校甚至常常弄到晚上6、7点钟,这种现象如果是短时间内为改变局面而出现的,那还可以忍受,但长此以往,那肯定是不行的,学生三年后解放了,而老师就看不到希望,一年又一年,自己身心都不会健康,又如何去培养健康的学生呢。竞争不能停留在低层次上,要讲成本。这个方面可以学学富阳永兴中学的做法,既考核成绩,又限制时间。中午老师不能到教室讲课,自修课老师也不能随便进教室,老师的功夫70%是化在课前,要求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课,课的质量很高,考试前一周任何老师不能去给学生发讲义,用制度来保证教学的正常高效进行,谁违反,就在校园网上曝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成为了老师们的一种需求,这样,教研培训才更有效果。
共鸣:蒋莉局长谈感受
——打破平衡很有必要。上城教育与品质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打破平衡很有必要,但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每年有6000万用于教育事业,而经费的使用是否均衡和合理使用。这样的投入是否能产生高附加值?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对初中教育,可以尝试刚才有老师提出的六年级学生提前到所在学区的初中试读。对民办、公办学校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公正;有条件的民办学校也可以反哺公办学校。
——领头人的作用非常重要。领头人的概念可以泛化,局长、科室长、校长、班主任、教研员等都是领头人。上城教育,人人有责。所以领头人的概念需要强化。上城教育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教育局会通过各种途径调动上城教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部分都要各司其职,教学业务部如进修学校各部门、德育研究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部门,要把握教育教学方向性的问题,起到引领性的作用,起高附加值的作用。全体教研员也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三个目标:一是培养教师,服务于学生。要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薄弱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开展教学研究,服务于教师的提升。三是加强教育调研,服务于教育事业。为上城教育发展做谋划工作。不仅要发现问题,提升经验,还要能形成机制,为决策服务。
——用科学的态度促进上城教育的发展。读书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创新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真正产生出一些办法。意见征询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是查找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基层的机会。最后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真正起到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