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国家标准
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国家标准 2015年12月14日08: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近日,《意见》全文公布。该意见是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党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第一次明确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意见》对坚持党校姓党提出了四条具体要求,分别是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质量立校,坚持从严治校。
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主课
《意见》提出,要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明确规定这两类课,在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针对不同班次的学制长短,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等。
在强化党性教育方面,要坚持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党性分析与组织生活相结合,加强对违法违纪典型案例的剖析,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思想灵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此外,《意见》提出要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重视学位点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国家标准、办出党校特色。党校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意见》指出,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建立和完善符合党校智库运行特点的经费管理使用机制,加强智库成果在决策中的转化应用。创新党校学员参与决策咨询机制。建立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协作机制,确立决策咨询模式和智库成员管理模式,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党校系统与行政学院系统、高等学校系统、科研院所系统的智库交流与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
各级党委负责人每年至少一次到校调研
《意见》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办好管好建好党校作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党校工作。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党校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到党校调研指导或与学员座谈。兼任党校校长的党委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职尽责,做到时间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各级党委要点名选调重要岗位干部和优秀干部到党校培训,防止和纠正一些领导骨干和业务骨干多年未参加培训、部分干部多次重复培训的现象,真正使党校成为既培养人才又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支持和促进党校人员外派挂职交流,为党校教师挂职锻炼、进行社会调查提供必要帮助。地方党委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
各级党委领导干部须每年进党校讲课
省、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到同级党校讲一次课。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根据需要不定期到同级党校讲课。每年领导干部讲课总课时,占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各级党委要把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常性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
加大党校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力度
在师资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要注重从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中招录青年教研人员,从高等学校和其他部门引进符合党校教学要求的优秀人才。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聘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
《意见》强调,要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实行蹲点调研制度,组织党校教研人员到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实际,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职教研岗位在全校岗位总量中的比例。
此外,推进党校组织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办法,推行教师竞争竞聘上岗,探索建立岗位等级、工作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机 制。切实保障党校教师工资待遇,增强党校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第二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
背景与研究现状:
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它是墙肢之间传力的纽带。它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的优劣对整个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连梁同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延性和变形能力,因此同时提高连梁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是改善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和难点。为了解决传统连梁所存在的设计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大量研究,为了改进钢筋混凝土连梁延性,到目前为止,提出了带通缝连梁、带连接键连梁、斜对角交叉配筋混凝土连梁、菱形配筋钢筋混凝土连梁、劲性筋钢筋混凝土连梁和组合连梁控制结构体系等形式。
检索的最新资料:
[1]张宏站,张瑞瑾,黄承逵.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连梁抗剪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11;15-2
2[2]戴航.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自控系列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1.3;10-20
[3]刘清山.抗震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4[4] 杨萌,黄承逵,刘毅.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45(6):842-846.意义和预期目标:
意义:将钢纤维用于连梁中以构成钢筋钢纤维了混凝土连梁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组合抗震剪力墙结构是解决剪力墙结构难题的优良途径。通过研究不强度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抗剪性能,明确钢纤维混凝土连梁与联肢剪力墙之间的刚度、延性和承载力等局部性能与整体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钢纤维混凝土连梁达到延性联肢剪力墙对连梁的刚度、延性和承载力的要求。
预期目标:
1.分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受力特点,确定考虑剪力墙端部约束的适合连梁受力特点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模型和加载方法。
2.研究钢纤维对钢筋混凝土连梁承载能力、抗裂能力和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钢纤维对不同强度等级凝土连梁的延性、耗能、刚度衰减等效果的影响。
3.整理试验数据,得出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并对位移延性、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和耗能进行综合分析,得到钢纤维对不同强度等级凝土连梁的影响。
实验设计和研究安排:
实验设计:本实验变化参数为连梁的混凝土强度,强度等级分别为fcu=30 Mpa、40Mpa、50 Mpa、60 Mpa、70 Mpa、80Mpa,跨高比l/h为2.0;钢纤维体积率为ρf=1.0%,钢纤维的长径比为lf/df=60.共六个试件,其中控制连梁高度为400mm不变。通过反复加载进行试验,对测得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结论。
研究安排:预计2011年2月前准备并完成开题,2011年3月~2011年4月进行构件浇注,2011年5月~2011年7月研究实验,2011年8月~2011年12月论文撰写和补充实验,2012年1月~2012年4月论文修订、答辩。
第三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发言稿
整合校园综合优势,构筑美丽学术风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及研究生代表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很荣幸能作为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会主席,代表全体研究生在我校研究生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言。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的激励下,以“铺路石精神”为核心的长理文化熏陶下,加上长理人的共同拼搏,长沙理工大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我校教育改革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充分感激,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给予支持与重视的所有领导老师致以崇高敬意。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研究生,心中感到无比自豪。
如果说求学生涯是五彩缤纷的田野,那么对我们而言,研究生阶段就是我们生命中最绚丽的一束太阳花,如果说读研是动静交融的舞蹈,那么在长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生活就是活力四射的探戈。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这儿孕育着春天的勃勃生机,向往着盛夏的热烈奔放,期盼着秋天的硕实累累,翘望着冬天的恬静厚重。诗意的浪漫和激情在长沙理工被诠释淋漓精致,飞扬的时尚和奋斗的艰辛被丰富的学术氛围演绎的美奂绝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今后五年中国将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其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无疑是一个最大的亮点,因为如果能够按预期目标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中国的教育而言,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这也反映了我国人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部分,同样受到此项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我党也曾明确提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另外,赖明勇校长曾表示,我国高等教育正进入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长沙理工大学愿意当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愿意做湖南深化高教改革的试验田。借这次研究生教学工作会议的机会,与大家分享当下中国社会急速转型,学校教育飞速发展对我们研究生产生的影响及体会。
一.丰富的学术活动,为思维的碰撞和学术的交流提供良好平台。学校成功开展一系列学术活动,有主题丰富多元的学术报告或讲座,例如从韩少功小说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到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无机粘结剂的应用研究;从桃花意象在唐代诗歌中的流变到网络时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引领路径初探等。可谓文理古今,一应俱全;有持续开展的教授博士论坛,例如钟芙蓉博士的“转变思维方式,推进生态文明”讲座提出合格的研究生不仅要注重学术研究,更要关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民生问题;学校更邀请了利比里亚外交学院院长Augustine Konneh教授来我校讲学,会中提出独特见解,对学生的创造性起到引领作用,从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流中,丰富师生们历史文化底蕴,拓宽知识广度。+实际情况下的博力学术论坛。
学校提供这么好的机会,我们需要珍惜而多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今后的社会必将是一个讲究真才实学的社会,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如果我们不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积累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今后吃亏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要积累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广泛而积极地参与学术交流是一个快捷实用的办法。在学术交流上学什么?我认为至少要学两点:一是别人的科研思维,二是别人的科研方法。一场报告听下来,如果有一个观点、一种方法,或者一句话对自己有用,我觉得听这场报告就值得。认真学习既是对专家尊重,也是避免错过对个人而言最有用的地方。学术交流时踊跃举手提问,开展面对面的沟通,使我们的学术思想在交流过程中才会迸发出灵感和火花。
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术交流活动是科学技术工作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通过研究学者之间的思想接触,自由争辩,可以沟通情况,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今世界科学界面临百花齐放的态势,同时科学创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超出一个人的智力范围,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多学者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激发和协作研究,而学校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使得我们不会闭门造车,我们能把自己的问题、观点、结论拿出来向权威人士请教,与同学共同探讨,让真理“越辩越明”。因为只有站在一个和别人交流、探讨的角度才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激发出新的观点。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展示自己、学术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所有研究生能充分把握学术盛宴机会,每个人都要所收获、提高,科研视野得到开阔,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学术交流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在充分利用各方面人力,物力资源条件下,是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与科研资源等各方面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如学校对宿舍空调热水器的安装,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学校在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外,也将软实力建设方面提高到研究生教育的战略高度,学术氛围的营造则是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和整体教育质量的保证。学术氛围的营造通过提高科研队伍质量,开放用人机制,多渠道引入英才,净化学术环境,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及约束机制,预防和杜绝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加强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发挥学术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从而提高我们队学术研究的兴趣与动力。学术氛围的营造也离不开学校开展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沙龙,科技立项活动,“博力学术论坛”,科研实践活动等,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术活动,更好的适应了不同学科研究生的专业性。学校对营造良好学术交流氛围也做了很多努力,近年来,加强了我校研究生院与其他高校之间的联系,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跨学科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多,研究领域交错愈发频繁,跨学科研究,加强高校之间学术交流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而学校就尽力配合我们研究生会为我们研究生建立了这样一座桥梁。进一步而言,学校各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点燃了我们的学术热情,激发了我们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毋庸置疑,无论是国内或者国外著名高等学府,大都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学术研究不再是导师布置给学生的一种任务,而是成为学生自己心中热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将学术研究列入自己日常生活安排中,而这种学术氛围是在学校长期维护和引导中沉淀而成的,让我们大都有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学术追求,并具有较强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对学术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我们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术氛围的浓厚对我们的创新思维具有启迪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术研究的行列中来,而学术研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在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风是反映学校校风的一面镜子,也是折射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扇窗口。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学术研究则是研究生教育的精神魅力,因而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
最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指导研究生教育建设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记得陈寅恪先生曾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面对当下中国社会转型而众声喧嚣的时代背景,我愿与各位研究生们共勉,将“独立、自由”作为自己研究生阶段学习科研的信深守固之原则。让我们伴着精彩纷呈的讲座,在探究学术的浓郁氛围中,用鲜明的观点,精炼的语言,相异的思维,不同的角度,共同构筑一道美丽的学术风景。祝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在规模和质量上再创新的辉煌!
第四篇:6-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信息动态
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年第4期(总第31期)
甘肃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承办
2011年12月31日
目录
信息动态
甘肃省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兰州隆重召开.......................1 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 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2 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受到教育部表彰...................................3 2011年全国在职联考甘肃考区考试工作顺利结束...................................4 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信息动态
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天水师范学院获准成为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7 甘肃中医学院和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建立《中医骨伤科学》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8 探索与创新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成效显著............................................9
教授和甘肃省科技功臣、甘肃省农科院王一航研究员分别向与会研究生代表进行了宣讲教育。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教授做了题为《真实与责任——学术道德与规范的真谛》的报告,他指出真实是科学的基本属性,是对科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学术规范的核心。负责任的研究必须对人类和社会的安全与发展承担责任,必须尊重事实、不隐瞒真相。真实与责任,关键在于为人。号召广大研究生追求学问和学位的统一,为人和为学的统一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甘肃省科技功臣、农科院研究所所长王一航研究员从自身的科研工作实际出发,通过“我的农民情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信息动态
结”、“我的科研之路”、“我的创新探索”,以及“我的人生追求”四个方面为研究生全面阐释了坚守科学道德,培养良好学风的重要性。两位专家的报告结合实际,深入浅出,不仅对于广大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起步之时坚守科学道德、养成良好学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我省高校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孙杰书记在会上强调指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既关系到人才培养、学术繁荣,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未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认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对于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
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学风建设,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孙杰书记也向广大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他指出,广大研究生既是在校学习的学生也是未来各个领域里的研究人员,更是我国科研领域的生力军,代表着我国科技的未来。要自觉地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暨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12月28日下午,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暨学位与研
经学校申报、省学位办审核推荐,学位中心研究决定,授予甘肃省学位办、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被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兰州商学院牟凯、西北师范大学王萍和甘肃农业大学王辉为被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信息动态
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表彰奖励。
学位信息工作是学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进行学位授予管理、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确保学位信息工作的及时性和年报数据的真
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国家和其他省级学位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据悉,此次表彰活动全国共有北京工业大学等114个单位被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北京教育综合服务中心大学杨彦彤等137位同志被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
2011年全国在职联考甘肃考区考试工作顺利结束
2011年全国在职联考甘肃考区考点设在甘肃政法学院,共有考生3732人参加。考试涉及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会计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等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以及职业学校教师在职
育工作的副校长为考点主任、校学位办主任为考点副主任的考点领导小组,对整个考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考务组、试卷保密保管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保卫组、纪检检察组、违纪考生记录组、验证组等若干工作组,具体负责考务管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对外宣传、试卷保管保密、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严格保密管理,加强试卷的传递和保管工作
本次考试,考点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在试卷接送和保管各环节严格抓好落实各项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在继续执行考试值班和每场考试结束后半小时内异常情况零报告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试卷保密室值班报告制度。10月28日,考点副主任、试卷保密员、纪检监察人员、保卫干部一行多人专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信息动态
车接取试卷。经清点无误后,将试卷存放专用保密室,开始实施试卷保密保管24小时值班制,并制定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试卷的所有接送、传递过程中,严格履行《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工作规定》,保证试卷保管万无一失。
(三)规范程序、精心组织、加强巡视、严格施考
在正式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程序和考场指令》、《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偶发事件处理办法》,监考人员采取抽签确定考场的方式,并且每楼层设立楼层服务台,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问题。
为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考点专门设立考生
违纪处理台、违纪考生曝光台、考生举报电话,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查验、登记考生违纪材料和摄像工作,用于复核考生违纪情况。及时发放《违纪考生告知书》,当场张贴《违纪考生通告》。本次考试共查处违纪考生14人次,其中,替考6人次,作弊8人次。
另外,重点做好考场周围的管理工作,加强为考生服务工作。考点规定考生车辆一律不得进入考点大门,考点在考场周围设立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停留。同时,加大保安人员的巡查力度。考点为保证考生的顺利考试,设立考生休息室,安排医务人员,提供开水,尽力为考生提供服务。
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天水师范学院获准成为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名单,天水师范学院获准成为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
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是着眼于国家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引导高等学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
平,以及推动科研和教学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天水师范学院获批成为我省唯一的一个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标志着在我省兰外地区不久将开始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培养单位。这对于优化我省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布局结构,推进学位授权和学科建设与国家及区域急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011-
为了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家和省学位办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形势,西北师范大学于2010年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启动了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工程,明确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保证研究生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工程开展已经两年,各项改革措施进展顺利。
——学位点建设成绩显著,学科布局更趋合理。2011年初,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8号)、《关于下达按<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进行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结果的通知》(学位[2011]51号)和《关于下达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通知》(学位[2010]32号)等文件精神,我校在全国第十一次学位授权学科审核工作中,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体育、社会工作等9个硕士专业学位举办权,我校的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再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至此,自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学校已获准设立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拥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5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11个专业硕士学位,2个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已形成较为全面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除医学、军事学、农学以外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布局基本合理。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创新能力逐步提升。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工程的第二年,学校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由2005年的996人增加到2011年的1735人;在校研究生人数由2005年的2072人增加到2011年的4397人。当然,快速增长的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规模,还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了调动广大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研究生发表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著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于2010年出台了《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科研论文(著作)奖励办法》和《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管理办法》,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科研创新。一是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质量逐年提高,如2008年社科类A类论文1篇、CSSCI论文43篇、参编专著1部,理工类SCI(SCIE)论文23篇、获得专利1项;2009年社科类CSSCI论文47篇、独立完成专著1部,理工类SCI(SCIE)论文21篇、获得专利10项;2010年社科类CSSCI论文36篇,理工类SCI(SCIE、EI、ISTP)论文31篇,获得专利5项;2011年社科类CSSCI或CSCD论文41篇、完成专著1部,理工类SCI(SCIE、EI、ISTP)48篇。二是硕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总量稳步增长。如2008年共发表A类论文36篇、2009年65篇、2010年51篇、2011年76篇; 2008年发表CSSCI及CSCD收录论文161篇、2009年210篇、2010年179篇、2011年120篇。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产出A类论文等高水平成果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生对我校的科研贡献率。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有力,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的不断发展,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急需壮大,近年来,学校一直着力加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导师遴选制度,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导师队伍。到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学校拥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0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04人,涌现出南国农、胡德海、李定仁、赵逵夫、王云普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保证。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表现为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规模的扩大,以及为社会培养输送高层次人才的贡献方面。到2008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30年时,我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研究生12368人。其中,国家任务类毕业研究生6203人(含博士研究生307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3383人,各类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782人。分看,我校研究生的毕业人数从2000年的不足百人,发展到2010年,经过短短10年时间一年就能够毕业1137名研究生,发展速度确实惊人,而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1276人,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增强。我校在办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同时,还通过积极申报新的和扩大建设已有专业学位点(领域),加大具有职业背景的非学历专业学位教育,多种渠道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从1997年经批准开始招收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以提高甘肃及西北地区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素质为目标,多年来为甘肃及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人才;2004年又获准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分别面向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招生,大大促进了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2005年,学校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多年联办的基础上,获准招收培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研究生,以加快甘肃及西北地区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的公共事务
和行政管理人员。
面向未来,西北师范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时代脉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坚持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调控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以完善的奖助制度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构建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增强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征稿启事
征 稿 启 事
《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由甘肃省学位办主办、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承办的内部刊物。多年来,在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与研究生教育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快捷的传达国内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信息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于2004年创刊,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栏目:
一、信息动态
反映最新国内及省内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动态,包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新举措、新问题、新动态,各个大事纪要报道等简讯性内容。
二、政策导向
刊载国家及各级领导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解读、讲话以及相关政策的诠释性文章。
三、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通报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学位点申报与建设动向,反映各学位授予单位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动态。
四、导师论坛
展现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领域、科研成果、教育理念和工作经验。通过专访一些知名导师,请他们谈谈有关研究生招生、管理、培养、学位以及研究生就业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甘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征稿启事
五、探索与创新
选刊国内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以及目前此领域前沿研究成果,为全面推进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提供借鉴和指导。
六、研究生园地
刊登反映研究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文章,如研习兴趣取向、心理健康、学业竞争、就业压力、生活状态等, 从研究生的视角,反映广大师生的心声。
热忱欢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学会会员同仁就学位点与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心得和工作多赐稿件。
联系电话:(0931)7975599 联系人:李 夏 投稿地点:甘肃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秘书处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办公室 邮编:730070)
主 编:余学军 万明钢 责任编辑:刘 波 符得团 李 夏 联 系 人:李 夏 地 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政编码:730070 Email:summerli@nwnu.edu.cn 联系电话:0931-7975599 传 真:0931-7975599
第五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评估工作委员会
会讯
2003年第1期(总第5期)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编辑 ∞∞∞∞∞∞∞∞∞∞∞∞∞∞∞∞∞∞∞∞∞∞∞∞∞∞∞∞∞
目 录
第二届评估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纪要----------------1 2003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2 2004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3 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正在进行-----------------------------3 “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启动------------4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五”课题中期检查即将开始------4 学术会议消息---------------4
第二届评估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纪要
2003年8月26日,第二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了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共有18位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制定了下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并就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的规划及战略进行了研讨。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2003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
秘书处在会上做了2003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全体与会委员对2003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讨论。2003评估工作委员会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首先,进行了“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的研究。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具体研究、制订评估方案、实施程序等。半年多来,虽然有“非典”的影响,各参加单位还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研究、磋商、讨论,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淑林教授报告了初步研究成果,各位委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编辑 “会讯”并邮寄全体会员单位,报告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交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和提高;最后,积极配合总会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五”课题工作,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开题报告工作是8个二级学会中做得比较好的,现在正按照总会的部署认真做好“十五”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
二、2004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
经第二届评估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决定,2004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筹备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五次委员会议。拟于2004年春季在云南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五次委员会议,委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承办。②拟于2003年9月下旬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承办“第四期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训班”;③配合总会做好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五”课题一期的中期检查工作,同时组织会员单位准备申报“十五”二期课题,积极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④认真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科研成果,计划2004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第五届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⑤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组成的“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课题组,将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报告和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争取支持。⑥继续做好“会讯”的编辑、邮寄工作,传达总会指示,报告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交流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和提高。⑦积极配合总会,开展其它各项工作。
三、讨论全国第四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培训班有关事宜
与会委员讨论了全国第四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培训班的有关事宜,确定了于2003年9月下旬开始,并初步确定了有关内容。
四、研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规划与战略
与会委员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今后的规划与战略进行了研讨,理顺了评估工作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国务院学位办的关系,明确了评估工作委员会的民间学术团体的地位和性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评估工作委员会2003年工作总结
评估工作委员会在国务院学位办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同志们的积极支持下,2003较好地完成了二届三次委员会议(南京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
1.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三次委员会议决定:研究、准备独立开展“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工作。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具体研究、制订评估方案、实施程序等。通过评估活动加强各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切磋和协作,共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半年多来,虽然有“非典”的影响,评估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童星教授还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各位委员磋商、讨论,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淑林教授报告了初步研究成果,各位委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2.2002年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和江苏省学位办承办的全国第四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在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提交的论文主要围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评估技术和评估实践展开。大会完成的主要事项有:大会学术报告、会议分组交流研讨、表彰优秀学术论文10篇。会议编辑出版一本学术论文集,共收录了55篇论文。会议受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界的一致好评。《中国教育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相关媒体都予以积极报道。
3.二届三次委员会议决定要积极配合总会开好“国际学术研讨会”,认真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参加会议。评估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战军教授被总会确定为学术部副主任。遗憾的是由于“非典”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延迟到2004年召开。
4.原定2003年春季在云南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四次委员会议,受“非典”影响推迟,经过全体委员的努力,盛夏时节大家聚集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共同商议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5.原定举办“第四期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训班”。已有四家单位表示愿意承办,秘书处经过考察建议选择青岛大学承办,提请二届四次委员会议确定,并就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提出指导意见。
6.编辑 “会讯”并邮寄全体会员单位,报告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交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和提高。
7.积极配合总会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五”课题工作,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开题报告工作是8个二级学会中做得比较好的,现在正按照总会的部署认真做好“十五”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
8.2002年共有220个会员单位缴纳会费,总计72700元,主要开支是:“十五”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审费1854元。
评估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计划
经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四次委员会议(呼和浩特)讨论决定,2004年评估工作委员会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领导下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计划于2003年9月下旬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承办“第四期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训班”。培训班采取讲课、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讲人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及研究人员担任。
2.筹备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五次委员会议。拟于2004年春季在云南召开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五次委员会议,委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承办。
3.配合总会做好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五”课题一期的中期检查工作,同时组织会员单位准备申报“十五”二期课题,积极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4.认真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科研成果,计划2004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第五届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
5.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组成的“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课题组,将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报告和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争取支持。
6.秘书处继续做好“会讯”的编辑、邮寄工作,传达总会指示;报告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交流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的水平。
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正在进行
为推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于2002年4月开展了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试点工作。评估结果公布后,社会反响强烈。实践证明,学科评估试点工作是成功的,评估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各学科排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基本上反映出了各学科整体水平高低的实际情况。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学位中心决定于2003年7月~10月开展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本次评估实行网上评估,有关情况可到学位中心网页查询,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启动
评估工作委员会二届三次委员会议(2003年10月 南京)决定:研究、准备独立开展“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工作。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具体研究、制订评估方案、实施程序等。通过评估活动加强各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切磋和协作,共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半年多来,虽然有“非典”的影响,评估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童星教授还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各位委员磋商、讨论。在二届四次委员会议(2004年8月 呼和浩特)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淑林教授报告了初步研究设想,各位委员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后课题组将进一步研究撰写报告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争取理解和支持。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五”课题中期检查即将开始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五”课题一期中期检查工作由总会负责,计划于2004年9月启动,课题组需向总会秘书处提出申请,总会安排分2批(10月、12月),分3组(北京、江浙、西北),派总会学术委员会专家组作检查,研究工作做的好将给以经费支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简称总会)将在适当的时候开展“十五”课题二期的申报工作。
学术会议消息
1.计划于2004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学术年会,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请各会员单位认真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科研成果,积极准备论文提交会议,交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科学研究成果,共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水平。
2.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承办,原计划于2003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研究生教育国际研讨会”因受“非典”影响,国外参会人员到会困难等原因,推迟到2004年适当时候举行。
3.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办,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承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研究生院长联席会协办的“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03年10月17—1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