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名校,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现有办学优势
1、办学历史悠久。经过几代回小人的共同努力,学校已由当初破旧民居校舍的小学,发展为如今具有全新办学理念和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省级示范小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办学积淀,鲜明的办学思路,为今后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师生素质较好。作为区直小学,学校生源普遍较好,大部分来自社区,学生素质与家庭教育优势较明显。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目前拥有1名省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骨干教师,22名县级“业务能手”与“教学能手”。
3、学校文化凸显。学校2003年开始建设“少儿越文化博物馆”开展古越文化的探究,成为学校的文化特色,走在全县前列。
4、科研基础扎实。学校有良好的教科研工作基础和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名优教师,现学校加大了课题研究力度,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又申报了8个市、县级研究课题。
5、艺术特色初现。学校以舞蹈教学为龙头、多次在县文艺汇演中或一等奖,以《鉴畔童音报》为阵地展现学生成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类兴趣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每年都有一百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
(二)学校发展中的不足
回族小学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近几年学校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教学软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今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以下四个方面还是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引起高度重视。1.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虽拥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但其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仍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入。湖塘小学目前的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整体再提升,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留住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还缺少针对性强的有效策略。2.指导教育教学的策略有待优化。
学校德育以灌输说教为主,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由于脱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又缺乏丰富生动的实践体验,致使学校教育与学生行为相互脱节,学生“双重人格”现象不少。学校必须为学生发展服务,但如何通过有效的指导让教学质量相对薄弱的班级和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所改善和提高,如何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学校资源和特色有待挖掘强化。
由于教师的濒繁调动,因此学校源远流长的资源也没有充分挖掘,学校“少儿越文化研究”已有小成,但总体来说,学校特色项目偏少,发展较为单一,缺乏持续有效的发展后劲。要铸就艺术特色,需要学校予以科学规划,不断拓展特色领域,优化特色指导,丰富特色内涵,以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此外学校的办学思想及特色虽然已经清晰与凸显,但还不够落实与细致。
4、学校硬件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校园空间比较有限,校舍紧缺,生均活动面积偏少,配套专用教室不全,这与我县的“大城区”战略以及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学校硬件还需要改进的方面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是:运动场所和器材,图书馆,活动室。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立足于学校发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社区的互进共长为目的的综合性计划,是一种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和工具。根据漯河市教育局工作的部署,我校把三年规划的制定作为梳理反思、明晰目标、深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一所名校之所以有名,一是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二是因为在漫长的学校建设和文化积淀过程中,能涌现出一批名教师,总结出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新的发展趋势对湖塘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每个人都力争立足本质岗位,争做领头雁,才有可能以点带面,通过一个个教师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3.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回族小学随着城市化推进,外来务工子女比例增大,回族小学生源质量的下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更大的挑战,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育人手段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将成为我校教师的根本任务。4.创建“文化理校”是我校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目前,我校是社会实践的基地学校,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来。这又是给我校“越文化研究”的深度推进发展提供的很好的机遇和平台,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提升。
(四)未来三年学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建立系统、完善的系列化“鉴畔书香”培养目标制度细则。
规章制度就是规则,法规,具有一等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优良的学校规章制度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秩序有成效的进行,使教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化,学生在校行为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回族小学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书香培养目标制度细则。2.改进书香校园环境建设。
回族小学目前整体校园环境建设已经凸显了浓郁的鉴畔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但在班级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三年应努力让学校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带有书香特色。
3.组建具有鉴畔书香培养特色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习惯、提升学生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组建并开展学生系列书香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4.推进教师队伍优质化进程。目前回族的教师队伍发展受到一些瓶颈限制。已经获得的高比例的小高职称容易让整个群体陷入教学业务水平发展的“高原现象”,用经验教学维持现状成为许多教师潜意识里共有的状态,很多人会缺乏继续提升的内驱力,整个学校在业务发展上冒尖的人并不多。近年由于考调政策,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而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看到教师职业的压力,个人与个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在增强。要凭借实力吸引生源不外流,获得社会肯定,增强学校影响力,回族小学目前的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整体再提升。
二、办学理念
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教育局“均衡优质、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工作主题,以争先创优、改革创新为动力,内涵发展创和谐,推动回族小学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书香校园”体现的是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积淀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经意的细节中流露出来。这些细节,可以是图书馆中林立的书架,可以是长廊中捧卷阅读的学生,可以是校园中幽雅精妙的书文字画,可以是师生谈吐中的不俗之言,甚至是静谧安详的校园气息,它是可感的、丰富的、立体的。回族小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向家长、社会交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形成了“文化立校书香醇美”的办学理念,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学校成为学生、家长、教师向往的“精神家园”。
三、发展目标
(一)未来三年的整体目标
1.学生培养达成目标:有教养,会才艺。
挖掘书香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书香特色系列活动,在学校、家庭的共同引领、教育下,培养“待人有情、谈吐有节、处事有理、言而有信、学习有法”有教养的回小书香学子。
2.管理文化建设目标:有规矩,求和美。
坚持依法办学,不断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营造“自由、活泼、和美”的湖塘书香特色管理文化。3.行为文化建设目标:重细节,有个性。
充分关注师、生作为人的本体的发展需求,关注师生健康人格的成长,从细处、实处入手,促进师生的个性化发展,丰富师生的多元化人生。4.制度文化建设目标:讲民主,维和谐。
整合已有制度,不断完善学校的鉴畔书香特色规章制度,不断加强校长负责、支部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党派参与的学校管理形式和程序。1.2011-2012学年发展目标
(1)针对培养目标,考核促进书香校园学子指标达成。
良好的行为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这就需要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成功指标:60%及以上的回小学生能达到《回族书香学子评定标准细则》。(2)完善“书香十佳”评比,通过活动推进鉴畔书香家庭建设。
成功指标:通过宣传及活动组织,有30%及以上的家庭能切实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形成“书香家庭”,全校有20%的孩子、家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书香十佳”评比活动中来。
(3)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深度推进书香课堂文化。
成功指标:展开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并在研究实践、研讨基础上,落实《回族小学课堂学习规范》。
(4)书香艺社活动有序开展,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成功指标:核心社团(每个年级至少一个)每学期有一次活动展示,用成功的活动体验来推进社团在校园书香文化中的育人功能。(5)更新教师理念,提升书香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和优势学科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更多区内有知名度的骨干教师,逐步建成信息化学习型组织。
成功指标:学生全科成绩达到区前三分之一,争取高级教师职务比例达5%以上,力争达到区级名师2-3人。培养20%左右在区内有知名度的骨干教师队伍,主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
四、2010-2011学年的主要任务及实施策略 任务一:梳理建立书香校园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策略:
1.各线梳理原有制度,寻找不足与盲点,提出问题。
2.邀请专家解答问题,同时论证书香校园各项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3.分线制定书香校园各项目标达成细则。任务二: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凸显文化特色。实施策略:
1.制定本学年环境建设工作行动计划表,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确保全体参与。
2.出台学校图书馆管理细则,增添学校图书藏量,并开放学校图书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会活动。
任务三:借助书香行动研究,探索书香课堂学习文化。
1.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加强宣传,组建回小书香社团6个及以上核心社团(每个年级至少一个)。
2.利用校外导师资源,推出特色书香社团。
任务五:提升书香教师素质,发展自我凸显书香特色。1.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2.建立完善的教师业务档案,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制度。
3.加强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自主管理。注重团队力量的打造和整体形象的塑造。本学年组织优秀教师个人成长报告、教研组观摩活动、优秀备课组建设主题研讨、骨干教师观摩课评课研讨、优秀教研组建设主题研讨、提高课堂实效性主题研讨。
4.完善教职工聘任(用)和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制度,推进人事制度改革。5.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参与各级领雁工程培训,积极参加各级教师评选活动,争取较好成绩。形成一支书香醇美、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五、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主动增强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成立学校三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和家长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中来,通过广泛的征询、论证、研究,制定出科学性与个性化协调统一且富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学校发展规划。
2、明确目标责任,做好分期规划实施。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做好学校规划的实施工作。学校将在每学期初围绕三年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学期实施意见,并把具体工作目标逐一落实到各处室、各年级(组)中去。学校将于每学期结束前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划实施成效。对没有落实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加以整改。
3、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学校发展步伐。要努力增强主体意识,积极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要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生活情况,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既心情舒畅又严于律己,既利于扎实工作又利于不断创新的环境,以此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注重服务保障,增强学校发展后劲。要不断增强保障意识,认真做好学校发展的后勤服务工作。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技能培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要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专用室的服务功能,为学校的协调发展提供后劲。
5、重视评价引导,认真做好调控监督。要积极增强监督意识,努力做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与监督。学校将成立以教职工代表为主体的规划自评领导小组,建立自评操作体系,并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的监督保障作用,确保学校二年发展规划稳步有序的落实。
2011-2012教育发展规划总结
回族小学
第二篇:关于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
关于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的论述
(根据周文斌校长在第二届二次“双代会”暨 2004年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即席讲话录音摘录)
2004年2月27日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省委十一届四中全会指出,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能不能发展,关键是能不能解放思想。思想解放,天地就非常宽;观念转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转变观念时,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破除等、靠、要的观念,树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观念。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等、靠、要的现象,需要通过树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观念来加以转变、克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就是一种主动出击、“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很多事情,你老是去等、去靠、去要是没办法解决的。比如说,你能坐在那里去等红角洲的3000套房子吗?不能,很多东西不在我们控制之下,我们只有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条件实现我们的要求,而不能去等;还有院系管理条例,有些同志说,我们等院系管理条例出台之后才好操作,难道不出台就不开展工作吗?全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学校出台这东西,但不都在运行吗?所以,我们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2、要破除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我国改革开放要实现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中,首先就是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经济可以解决很多计划经济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校园管理,以前是由学校来负责的,尽管花钱不少,但效果很不理想。现在过渡到物业管理,由原来的拨款转变为现在的收费,以前早、晚能各扫一次地就不错了,现在是24小时恭候,随时随地清扫,厕所里有一滴水也给擦掉,这都是运用市场经济带来的效应。有的同志说学校给物业管理的钱多了,但没有想想原来学校出维修费、清洁费、付工人工资等费用加起来的支出比现在给物业的管理费还多。走上物业管理后,不仅学校经费支出可以得到控制,而且档次提高了,享受的服务也不一样了。再比如,一谈到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不少人就想到让学校向省政府打报告,建议政府支持高教事业的发展,考虑老师经济还不太富裕的现状,划出地皮为高校教师盖一批住房。这实际上是违反国家房改政策的事,是办不成的事,只有通过市场的唯一途径去解决。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破除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必然要求。
3、要破除大锅饭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我们很多人习惯于大锅饭,拉开一点差距就嗷嗷叫,但是,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趋完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竞争意识,根除大锅饭的思想,迎接时代的挑战。
4、要破除小市民意识,树立大都市、大南昌的意识。大家要以大都市人的标准和眼光来拓展自己的距离感和空间感,走出校园的小圈子,融入大都市的怀抱。为了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两年前学校决定建立间隔20公里的新校区。在建设、发展期间,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包括交通比较难,上、下班时间长等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既然这已经成为事实,我们就要正面看待。就说距离远吧,如果把它放到大南昌的范围去看,就算不上什么远,只有40分钟的乘车距离嘛,当上海北路修通以后,还可缩短10分钟。如果同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比,那就更谈不上远了。
只有坚决转变上述几种观念,我们才能解决在发展中的思想认识问题,才能帮助我们去解决很多实际困难,才能营造出干事、创业的环境来。一年来,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出现,大家要看事物的主流,要多一点宽容之心。学校要大力营造一种让大家敢干事的氛围,要鼓励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试,不要缩手缩脚,不要以旁观者的态度说三道四,更不允许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对人家指指点点。我们学校的工作都是公开的,不清楚的事情,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去问、去了解,到纪委、财务处都可以咨询得到,为什么非要去听信一些小道消息呢?南昌大学是全校教职工的家,它的兴衰与广大教职工息息相关,只有学校兴旺 了,上级才会重视与支持,我们教职工才能实现最大的利益。要保障教职工最大的利益,全体教职工就必须以校为家,共同促进学校的繁荣。因此,全校上下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认识,营造一种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环境,对于干事、创业者,即使他们遭受挫折,甚至失败,我们也要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他,对于看笑话、捣乱者,我们则严肃纪律直至处理。
(二)要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工作状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我们现在所碰到的很多问题,关键在于缺乏主人翁意识。如果大家真正爱校,能以校为家、校兴我荣,很多事情就是另一番景象。因此,今年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要加强主人翁意识的教育,使每一个教职工都能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
我们只有认清形势,作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我校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碰到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在昨天的《学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今天很多同志的发言中,都提到学校下一步面临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指标与要求相差甚远,需要我们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改变现状。我们大搞基本建设,而且是两个校区运作,办学经费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决不能有万事大吉的想法。这种艰苦奋斗,并不是说要让大家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要大家务必保持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当年周恩来西装革 履深入敌人心脏重庆进行谈判,物质上并不艰苦,但精神上决不比裹脚绑腿在那里打仗的八路军轻松,可以说是更加的艰苦。如果没有这种状态,我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就不可能会有坚强的意志,碰到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就不能很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
(三)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目前,发展是硬道理已被大家广泛认可,但仅停留在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层面上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必须深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的发展不能只是某个亮点、片面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只有经济的增长,而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上不去,不能称之为协调的发展。现在有些人只顾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不顾生态平衡与保护,导致各种资源的枯竭、野生动物的灭绝、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这样的发展不叫可持续发展。为此,党中央提出要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南昌大学正处在大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这几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学校的建设项目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不能导致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塘被填平了,山被挖掉了,植被破坏了等不良后果。二要处理好房屋建设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我们往往比较重视把房子盖起来,对人居环境的建设却没投入或投入太少,上次孟书记视察我们新校区建设时就指出,还要在环境建设 上加把力。三要统筹考虑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的关系。不能为了赶进度就不顾一切,结果,建设速度第一,损坏、浪费也第一,这是不行的,速度一定要服从质量。比如在去年新校区,我们本可以花200-300万元在新生到来之前把沥青路面铺上去,当时领导、老师、学生来看后都会高兴,我们脸上也“有光”。但是,由于地基还没有充分固结稳定,当时铺上的路面现在就可能已经翻起来了。我们没有做这种表面文章,没有去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只是在原来的路面上清扫干净后洒点水,虽然灰大了一点,骂也多挨了一些,但我们按照科学规律办了事,保证了道路的施工质量,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我感到挨点骂还是值得的。四要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硬件”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往往被广泛重视,而“软件”建设见效比较慢,容易被忽视,“软件”建设更难,而且更重要,所以,我们抓“硬件”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软件”建设。五要处理好办学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这一点,学校提出的控制本科规模、重视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注重教学质量等要求,已经清楚地告诉大家不会盲目追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要把使用好人才,培养好人才,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大楼容易,但出大师没这么简单,我们加快学校发展,需要大楼,但更需要大师、更呼唤大师。过一段时间,我们要开一个关于人才工作会议,专门讨论研究人才问题,并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为尽快培养出自己的大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今年我们不再提新的口号,希望大家以真抓实干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狠抓5-10年,实现第二届一次“教代会”上确定的奋斗目标。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扬真抓实干的精神,带领全体教职工在各自岗位上为实现学校确定的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同时,还要大力抓好学风、教风建设,力争今年学校的“三风”建设有所新的突破,实现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
第三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国家主席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报告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物价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发展观处处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并把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问题。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以科学为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处理好:
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
4、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人、自然的关系。同时我们要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总结教训,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组织工作;党的组织工作要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保证。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它是“科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这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阐述和明确定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知识、有思想,是塑造世界新格局的主力军,我们风华正茂、盛气凛然,是雕琢社会新面貌的中坚力量。我们应积极地响应时代召唤,身体力行、开拓奋进、创优争先,以坚持不懈的奋斗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学习、树立并践行科学发展观也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任务。
当代大学生首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才能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
“知识就是力量”已成为时代的强音。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学习知识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堆现成的结论,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要通过学习掌握探索、发现真理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特别是要培养独立的思想、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协作交往能力等。
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大学生要正确给自己的人身定位,自身的发展不能只为了提高一项能力和素质而片面发展,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而狭隘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孤立发展。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又快又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创新观念,我们需要学习足够坚实的基础知识作为载体,注意利用已知的知识来创造新的知识,并培养自己独立的思想。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铸就非凡人生。我们要不拘泥于常规,积极质疑,革故鼎新,敢于超越。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要让自己的灵感和悟性被定式思维所束缚,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应注重对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事物的质疑和思考。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树立成才意识,为梦想插上翅膀。我们只有凭借自己强烈的成才意识,学得更多的知识,掌握自己赖以生存的技能,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上站稳脚,为社会所接纳,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因此,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我们应深思笃行,脚踏实地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培养自己的为人处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将自己塑造成能迅速适应社会变迁的青年人才,为了自己心中痴心不改的夙愿与理想而竭力搏击。
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它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去,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他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珍惜生命,对自己高度负责,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无愧于生命;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树立起科学发展的意识,投身科学发展的实践,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开创光明的未来;都应该把握好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方法,坚持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才能尽情地享受生命的快乐!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
——把握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
人文社科学院 08中文 朱桃红 08111307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因为只有发展才会进步,只有发展人民的生活才会美好。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所以我们的发展刻不容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建立在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的,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所以科学的发展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发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我们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中国的经济在党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统筹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增进社会和谐,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提纲挈领的理人论,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和践行的!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时代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因为大学生如何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深刻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大学生只有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才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还要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指导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才能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
其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运用到我们个人发展上,就要求我们每个大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在知识结构上,我们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但知识的广博更不可忽视,特别是人文知识不可忽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所学专业,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的接触。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必要的大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更是我们立足社会,传承知识的必备素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自身修养的提升至关重要。而要真正做到知识结构合理,博专相兼,就要求我们个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综合发展。在学习途径上,我们更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安排我们的学习,而不是沿用传统的死学死背,也不应以应试为目的去安排学习,更不应该把课堂学习当作大学个人发展的全部。始终坚持“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的校训和“百折不挠 刚毅厚重 勇承重载”的精神品格,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要重视课堂环节,更要扩展到平时的实践活动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素质拓展项目的平台,锻炼自己,把专业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巩固专业,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奉献奋斗、团结协作精神,明辨是非的水平。在人格培养上,社会的进步对我们青年的要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精专的专业知识,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健康矫捷的身体素质,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健全完美的人格。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应该完善的。要做一名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就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乐观地接受自己,勇敢地超越自己;也能够从容地应对周围发生的变化,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当然少不了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能够感染他人,给别人带来欢笑和前进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充满着探索的激情,乐于创新,乐于感悟,发现生命的意义,选择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的价值,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更要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就业。认清当前形势,准确定位自己,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析问题,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就业,要敢于面对,敢于接受,敢于创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而不是自视清高,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做出过激行为。
最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学习理论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他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校应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社团、学工助理、勤工俭学等部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了解社会,品味人生。走进社会,做兼职、做调查工作、志愿服务等工作,都是社会实践的有效形式。学以致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技能是高技能。能够在社会中生存并发展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等进社区活动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也是真正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必须要结合自我的生活实际,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我们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才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能够做到“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我们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将来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让我们的国家重立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学习和落实科发展观是时代和社会是时代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好好学习,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