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校园结题报告(宋版)

时间:2019-05-12 13:4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和谐校园结题报告(宋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和谐校园结题报告(宋版)》。

第一篇:创建和谐校园结题报告(宋版)

创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

结题报告

四川省威远县严陵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愿望。社会的和谐取决于社会中每个单元细胞的共同和谐发展,而学校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源头,因此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我校是一个县级中学,地处县城边缘,有师生员工3000余人,招收学生生源复杂。近年来,随着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离婚率大幅上升,贫富悬殊加大,金钱万能观念以及网络、影视对学生的影响等不和谐因素对学校造成了极大冲击;学校本身由于评职、评优、绩效考核等也会滋生出各种不和谐因素,以上诸多原因了造成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激化;教师上课时,部分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与学生和家长缺乏必要沟通,容易造成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紧张;教师个性差异,容易导致同事之间交往的障碍;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教育、学习差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同学之间的障碍;校园内、外环境也对对师生心理和情绪影响很大。因此,研究怎样创建和谐校园,使教师愉快教学,学生快乐主动学习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依据

1、理论创新离不开历史的沉淀,离不开人类文明成果的花样翻新。古今中外的文明中都有关于和谐思想的宝贵成果。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腊哲学家很早就把“和谐”作为哲学的范畴,毕达奇拉斯学派有句名言:什么是最美的?和谐;柏拉图提出了“公正即和谐”的命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则说,各因素的协调一致就是和谐。

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创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和谐校园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实际上这也就是学校发展的建设目标。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必须十分关注和积极思考的问题。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勤奋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

三、概念界定

1、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的内涵包括:校园的管理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具有凝聚力,是一种有亲和力的校园精神生活黏合剂,能够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灵魂,能够满足校园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校园内实现自由、正义,实现秩序化,制度化。最后,校园各层级之间具有合理的流动途径,层级结构极大地弹性化,每个成员都具有一种人尽其才的平等的交流和流动的机会。

2、教师发展

发展即进步,教师发展就是教师各方面的全面进步。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教师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培养现代化教育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树立自我反思、在“做”中“学”的实践观念,能够积极应对新课程,努力尝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四、研究目的

和谐校园建设的宗旨,是为师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所谓生命成长,最根本的是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思想的成熟以及人性的发展。因而,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使之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和谐校园实际上是以“人和”为基本标志的规范有序发展的校园,以实现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团结和睦、平等友好、和谐共处为目标,形成一种使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氛围,努力营造出安全稳定、干事创业的和谐校园氛围,使教师快乐地工作,学生快乐地学习,实现良性竞争,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把学校办成领导放心、百姓满意、学生向往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高品位优质学校,最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都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教育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校内、外环境建设。

(五)研究周期

整个课题研究周期为四年,分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1-6月)校园环境调查,培训研究人员,学习研究方法和校园和谐建设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7年7-12月)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第三阶段:(2008年1-12月)实施校园人文和谐建设。第四阶段:(2009年1-12月)进行校园绿化、美化建设。第五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总结人文和谐与环境和谐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人文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改进方法,完善措施;

第六阶段:(2010年7-12月)撰写研究报告,结题申报。

三、研究内容和措施

(一)人文的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告诉我们,构建内涵丰富的和谐社会,关键是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核心,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1、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凸显人性关怀的管理体制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形成最大的合力。科学化的管理,公开、公平管理制度及评价方案,领导的示范等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础。因此,抓好学校的班子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以法规规范人的行动,就成了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校长在工作中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学校在管理中要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班子成员要在依照法律法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情感、态度、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努力拓宽信息渠道,了解教师所需,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

(1)建立公开的财经制度,实现财务公开

学校坚持每月财务公开,把当月所有收支按时在学校公示栏公示。

(2)、发挥教师主人公精神,凡学校建设项目5000元以上及学校重要事项需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

(3)、坚持实施<三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制度。*

(4)坚持实施教师工作综合评价方案,*每学期末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工作量、教育科研及出勤等进行全面评价。

(5)、建立“三访”制度,即教师生病必访,教师家中有喜、丧事必访,教师家中有难必访。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经全体教职工反复讨论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的校纪校规人人遵守,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正在形成。

2、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打造进取互助的教师群体

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教工队伍建设是保证创建和谐校园成功的根本。学校以教师发展为本,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对有学识、高水平、爱提不同意见或有小毛病的教师,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气氛。

学校从教职工的长远发展出发,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各类进修和业务培训,为教师提供乐业、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在校内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由教师担任主讲,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在教师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每一位学生,从而形成一支进取协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要引导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处处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克服“文人相轻”的不良风气,建立起同事间的友好关系,学校要设法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合作机会,增进教师间的交往、合作频率,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体验自己与集体以及自己与其他教师一起努力取得的成功。

为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学校坚持每月搞一次歌咏比赛或体育活动,坚持教师相互听课,结对指导。学校各年级组和教研组之间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学校都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学校工会和团委每年都要组织大型艺术节,开展师生书法、体育、摄影、科技制作及文艺比赛,一系列的有益活动,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斗志,舒展了身心,焕发了青春,增进了友谊,校园内笑声常在,其乐融融、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风气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差异发展,正确理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教师教学的过程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观念指导行动,只有在教师的灵魂深处牢固树立了师生平等的观念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彻底杜绝师道尊严的言行。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日常行为规范》规范自己言行。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真正的诚实去感动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去感化、鞭策和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

师生和谐关系的确立,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学技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乱收费,尊重关爱学生是创建师生和谐的前提。几年来,我校涌现了许多关爱学生的先进教师,在转化“差生”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为特困学生捐款捐物,有的教师无偿资助学生完成初中学业;2008年的大地震发生时,我校教师所有的上课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安全撤离,而教师确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把生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的实际行动,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尊重和好评。

4、培育和谐的学生关系,打造团结竞争的优秀集体

由于我校学生生源复杂,城市的、农村的,单亲、留守、借读的都有,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理念差异甚大,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加强对学生进行和谐精神、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和指导,促进学生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加强“与人为善、团结合作”的理念教育。通过班、组之间体育、文艺、演讲、等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彼此地认识、赏识对方,彼此取长补短,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其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在班集体中不断的改进自己,完善自己,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合作意识。

其次要善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人格作好示范;要细心留意学生的心理问题,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及时地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学校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站,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实现学生之间的和谐。

加强班风教案设,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班主任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通过晨会、班会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道德规范,提高认识;坚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关注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倾注爱心,诚心帮扶。通过系列措施形成良好扶正抑邪、爱意融融的温暖集体。

(二)、环境的和谐

校园环境的和谐包括文化环境、校园美化、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和谐,实现了这些方面的和谐,就能够促进整个校园的和谐。

1、用和谐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进步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是凝聚历史、凝聚师生、凝聚学校、凝聚社会的关键所在。校园文化应该有利于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在干群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讲诚信、讲文明的风气,有利于引导师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

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媒介的作用,结合师生集会和班团队会,采取音乐、图片、文字、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科技活动、艺术节、运动会以及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空间。

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积极开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配合县政府创建‘和谐威远’运动,带领学生走上街道,清扫街道,宣传和谐,用“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用和谐的秩序环境推动学校发展

校园的和谐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这个窗口是动态的,并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园的文化与和谐。

学校要加强校园工作秩序、学习秩序、生活秩序、环境秩序的规范,努力做到教育教学设施的和谐配置,严格控制班额,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实现教学区、运动区与生活区的分离,治理好脏乱差和乱停乱放现象,搞好校园环境整治,加强周边治理,努力用和谐的秩序促进学校的发展。

3、用和谐的制度环境保证校园和谐

相比显性的物的和谐,隐性的物的和谐即规章制度的和谐更为重要,制度的和谐是校园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奖优罚劣的机制的健全与否影响着和谐,学校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其重点是确立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等价值观,构建服务、激励、保障等制度文化。学校要以师生为出发点,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性化,制度的内容要凸显人文关怀,制度的执行要融入情与理的高度和谐统一。

3、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带动师生成长

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主要从绿化和美化两方面进行: ①用绿色环境建美丽校园

绿色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档次,因此,要高度重视绿色环境的打造。绿色环境可以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着手进行:

首先是视觉的绿色环境。这是基本意义上的绿色环境,既有利于净化空气,又有利于身心健康。学校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建议,根据本校实际做出全面规划。对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植物品种、花池形状、植物搭配、管理措施、经费渠道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在绿化的基础上辅以假山、喷泉、盆景,实现从地面、楼道、外墙到楼顶全方位立体式的绿化;温馨的人性化的标语代替了原来的‘不准’、‘罚款’ 等字样的强制性标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好感觉。

其次是听觉的绿色环境。这是感官能直接感知的绿化,是一种深层次的绿色环境。学校要大力倡导文明语言,杜绝粗话脏话,校园内形成一种文明的风气。师生要普遍使用普通话,大力推行“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十一字文明用语。用校园广播占领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从而打造出课堂纪律良好,校园秩序井然一种绿色的听觉空间。

再次是嗅觉的绿色环境。异味不利于健康,更不利于学习,因此要努力创造绿色的嗅觉环境。厕所应坚持每天用水冲洗,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实验室、微机室和教室要安装换气设备,坚持开窗上课,保持空气流通,校园里四季花香扑鼻,树木成荫。过道、走廊、教室里摆上了师生捐献了各种盆景花草,改善了校园空气质量,创造出绿色的嗅觉环境,2008年,我校被评为四川省绿化先进学校。

②以优美环境创造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离不开人与环境的和谐,只有在优美的环境中,人的身心才能得到完全放松,大脑潜能才能得到完全开发,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创造美的环境有以下途径:

一是解决脏的问题。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环境卫生,打造整洁的校园。要高度重视清洁卫生的扫除与保持,要坚持“早上进校扫除、中午进校扫除和下午放学后扫除”的“一日三扫”制度。要安排专人负责课间卫生的管理,狠抓生活垃圾源头的治理,规定就餐地点,禁止校内吃零食,将卫生的扫除与保持情况与班务管理相结合,从而有效解决校园环境脏的问题。

二是解决乱的问题。学校应对校园进行排查,采取有力措施对乱写乱画、乱停乱放、乱吐乱扔、乱窜班级等现象进行专项治理,将责任分解到班级,落实到学生人头,就能立竿见影收到效果。

三是解决差的问题。一个学校只要校风、教风、学风问题得到解决,教学质量就能上去,学校的品牌就能成功打造。学校要制定措施治理校风、教风、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常规管理治理校风,通过师德教育治理教风,通过学习习惯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治理学风。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优化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1、优化管理机制,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我校组建了德育教育两条线,即;

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

分管副校长——年级组——班主任——班委会 每条线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2、落实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坚持政务、财务公开,坚持实施教师工作综合评价制度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案每期末依照评价实施细则对教师实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评价过程公开透明,通过评价,使教师能认识差距,找到前进方向,从而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德育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提升了学校形象。

3、加强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坚持每门学科每周一堂公开课制度,学校领导和学校资深教师、学科带头人一起深入课堂听课,并对每一堂课进行讨论、评价,教师之间发挥知无不言精神,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提高了广大教师教学水平,三年来,在市、县讲课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获市讲课大赛特等奖3人次,一等奖12人次,县级奖58人次。学校领导坚持到教研组和老师们共同研讨教学方法,聆听广大教师对教学、教改的建议,集思广义,群策群力,坚持科研兴校,把课题研究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推进学校发展进程。

4、我校坚持开展以行为习惯教育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形成了“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品德教,以爱国教育为主线,以法纪教育为重点,以活动教育为载体,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全面育人格局,压降了安全事故,四年来,我校未出一起安全事故,使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和谐学校。今年威远县第四轮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时,检查组对我校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我校办学条件一流,规章制度健全,办学质量高,设备设施好,校园文化氛围浓,各方面在县内引领一流,我校被评为威远县“创建和谐校园”先进集体。

(二)维护了学校的安定团结

我校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学校”,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物价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收费,在校园内、外设立了‘廉政建设’信箱,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广泛监督,杜绝了‘三乱’现象,压降了安全事故。学校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关于规范办学的文件,与每一位教师签订了规范教师行为、廉洁从教责任书,教师对“不乱办班乱补课,不搞有偿家教,不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在上班时间打牌娱乐”等作了承诺,办学行为得到规范。学校认真开展了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了调解委员会,有专人负责调解,制定了维稳工作预案,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师生相处更加融洽了,校园更加和谐了。

(三)促进了教师的自身发展

和谐校园的创建,获得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认同和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促进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四年来,我校教师在全国各种教育教学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5篇,在省、市、县的论文比赛中有203人次获得奖项,在全国中小学科技制作创新比赛中,我校有1名学生获国家级一等奖,2名获国家级三等奖,18名获省级奖,16名教师获省级及以上指导奖。在省、市、县的讲课比赛和教学技能比赛中,有6人获省级奖,52人获市级奖,235人获县级奖,成为名副其实的获奖大校。近年来,我校共有6名教师在市级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有4名教师在市级学术讲座中担任主讲,有7名教师获市、县教学成果奖。

(四)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1、教学质量连续十年名列市县前茅。

仅去年初中毕业会考,我校861人参加会考,上国家级普通示范中学重高线185人,上该校普高线429人,上该校重高线和普高线人数比例均再次名列全县第一; 600分以上91人,550分以上232人,500分以上369人,620人成绩合格,各分数段人数比例均为全县第一;十一门会考学科中,我校平均分均名列全县前茅,其中语文等七科平均分名列全县第一。我校学生参加市、县运动会,连续多年均保持了团体总分县第一名、市第二名的好成绩,6人次打破市运动会纪录,12人次打破县运动会记录。今年,我校组建男女队参加内江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双双获初中组第二名,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县各类文艺汇演、市县科技创新大赛、少年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中上百人次获大奖,40余人次在艺体特长生资格考试中脱颖而出,保持了市科技特色示范校、市传统体育项目示范校等荣誉。

2、后勤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后勤建设方面,强化了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与后勤人员签订了责任书,强化了一岗双责,取得了显著成效:

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完成了实验器材的采购;更换了宣传橱窗内容,增设了报架,购进不锈钢公示牌,阶梯教室改建为会议学术报告厅;坚持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被县委和县政府表彰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设立了人民调解室,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完善了相关制度并接受了县检查;按时完成了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工作;顺利通过了档案室省三级、市最佳文明单位等的复查验收,接受了开学工作检查、警校共育工作检查、五五普法工作检查、安全工作大检查;加大了教育宣传报道的力度,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教育宣传工作目标任务520%分,保持了威远县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

3、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多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2007年,原内江市教育局长、现市委宣传部长黄忠同志评价我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内江一流;市县人大主任、县政协常委、威远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分别到我校考察,都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赞叹不已; 2008年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我校调研文章《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美的校园环境》获二等奖;2009年4月《教育导报》记者何永胜对该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了专题报道;2009年5月,县文明办和县教育局把我校确定为威远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点予以包装打造;2009年9月16日,出席内江市高中教育表彰会的130余名高完中校长、各区县分管县长和局长到我校参观,我校校长魏刚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介绍;2009年9月20日,全市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和文明系统工作人员三十余人参观我校,对我校校园环境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2009年9月28日,内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我校文章《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立体校园文化》获一等奖,并被内江市委宣传部收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文集;2009年四川省灾后重建校园文化论文比赛中,我校推荐上报的两篇论文《加强应急教育是灾后重建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地震灾后校园文化重建的四点思考》均被评为省二等奖;今年9月28日,《教育导报》以《立体校园,立体育人》为题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该文发表后不久,人民日报作品定制网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有力地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

和谐校园的创建,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斗志,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改善了办学环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讨论与思考

(一)打造和谐校园要坚持人文和谐与环境和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二)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打造和谐校园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三)和谐校园的建设中,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与教师发展并重,共同发展的原则。

(四)反思 五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学习了国际、国内有关和谐的理论,参照了兄弟学校的研究经验,制定并实施了我校研究方案,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比如,经费来源,现实与发展等问题,研究方案与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因此,创建和谐校园的方法还有待完善,我们仍需不断的学习有关和谐的理论,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创建和谐校园继续努力。

结论:本课题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了研究制度,培训了研究人员,建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进行了文化、绿化、美化等环境方面和干群、同事、师生等人文方面和谐的全方位的尝试,对创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实施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益,维护学校安定团结,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显著效果。经过四年的研究,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六、参考文献:

1、《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易红兵

2、《创建和谐校园内涵要素》

作者:乔力

3、《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冯世清

4、《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作者:曹雯

5、《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 作者:易森林

6、《试论和谐校园环境建设》

作者(李星光)

7、《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作者:左晓光

8、《关于和谐理念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作者:吴洛夫

9、《如何构建和谐的班级》

作者:杨再勇

10、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川省威远县严陵中学课题组

2010年10年10月28

第二篇:创建和谐校园报告

创建和谐校园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正宁县和谐校园创建实施方案》精神,不断推进我校教育创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管理,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特做一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树立“师风正、学风浓、高质量、求发展”的学校形象。不断促进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为建设“和谐于家庄”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要求

做到师生和谐校园安全,健康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机构基本完善,校园安全卫生设施基本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校园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卫生事故的发生次数明显下降;校园秩序井然,环境优美,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教育,校园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基本形成,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

三.具体措施

为了加强对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计划组建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落实。于4月6日学校召开了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专题会议,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五、六周动员师生积极参加校园“绿化美化”活动,在校种花种草,喷绘本校园公益广告牌匾,进行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第七、八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五讲、四枚、三热爱”教育集中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常识讲座,不断完善校园安全卫生设施。用特色文化铸就和谐校园,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六一”学校新购小号、军鼓等文艺器材,学校组织全体学生热烈庆祝“六一”不断开展丰富的文艺活动,并在此活动中,对该项活动中成绩显著的教师和学生及班级进行表彰奖励,使整个学校充溢着一种生动活泼,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人文气息,把校园变成师生共同发展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永和学区于家庄小学

2007年6月19日

第三篇:“和谐校园”创建报告

在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中,我校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主题,组织教职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努力提高我校的创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读、唱、看、写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围绕“全人教育”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艺、表演和比赛,培育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校进一步建全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提倡所有教职工开展家访活动。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定期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注重宣传报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经验和新典型。

多年来,学校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了小学生毕业率100%,其他年级全科及格率达98%,体育合格率达98%,思想品德合格率达100%。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2005年我校少先大队连续评为“长沙市红旗大队”,2004年在县小学生广播体操通讯赛中获一等奖,2005年在县六一文艺汇演中,舞蹈《浪花花》获二等奖,2006年学校工会创县“模范职工小家”。2006年在县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团体总分第七。2007-2008学我校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2008年我校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获二等奖。2008年2月数学数学教师教学片段设计获市级团体一等奖。

多年来,我们在校学生无违法犯罪和重大违纪事件;认真执行财务政策法规,严格收费管理,没有发生违规违法现象,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落实,无重大安全保卫责任事故。学校领导班子廉洁自律,作风务实,业务水平较高,在群众中有威信;教职工爱岗敬业。师生关系融洽向上,重视后进生帮教工作,无歧视、侮辱、体罚学生现象。学校育人氛围浓厚,文化生活丰富、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崇尚科学、追求进步;师生交往使用普通话,语言和文字规范。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校园整洁美观,绿化率高,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教学设施齐全且安排得当,办学条件标准化;象征全人教育主题的校园建筑个性鲜明、内涵突出。为我校全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开展 “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构筑了一个更新、更稳、更高的平台。

为了推进我校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发扬和谐校园创建的成果,把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全校教职员工思想觉悟和文明行为,提升办学品位,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德育主任为副组长,各处室骨干为成员的桥驿镇明德小学创建县级和谐校园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以全人教育为特色,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方案。决定申报创建2008县级和谐校园。

特此申请。

望城县桥驿镇明德小学 2008年7月2日

第四篇:书香校园结题报告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江西省第六期教学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课题《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该课题为我校校域性课题,下设11个子课题,其中5个为新余市教学研究第六期立项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意在通过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一方面关注学生阅读,引领精神成长,及早培养“阅读人口”;一方面关注教师阅读,丰富文化涵养,锻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构建阅读文化生态,还孩子们一个真真正正的童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自2006年3月课题开题以来,在省、市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校小学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社会学家帕克(Robert Park)曾经说过:我们之为人是因为我们会说;但我们之为文明人却是因为我们能读。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首先,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能力当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其次,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另外,阅读还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开放和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大量阅读的作用不仅限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收集、整合资料,应用和创新能力,更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有根基的人”。

进入80年代后随着视听媒体的兴起和互动的网络的普及,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各国普遍发现学生的读写能力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倡导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阅读运动。在英国,2003年初教育部发布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并借助各种传播工具宣传阅读。在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在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倡导并进行了“阅读挑战”运动,刚刚卸任的总统布什推出了“阅读优先”方案,大力提倡阅读。在法国,语文教学大纲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文学作品,通过这种学习开发智力。在中国台湾地校,一向非常重视儿童阅读课程的指导和儿童阅读的推广,2000—2003年全面推行了“儿童阅读实施计划”。在中国香港特校,语文课程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课外导读”实施的时间。在国内,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教育界正着力于母语教育新理念和实施策略的建设工作,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建立“书香校园”的主张,无疑成为推动社会阅读风气形成的强有力的动力。

然而,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校际之间办学差距较大,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阅读的质和量均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现代传媒的冲击,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没有主动阅读的愿望。

为了能指导孩子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及早培养阅读人口,我们将在关注各国及国内儿童阅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为根本,以实现操作流程的科学化、目标定位的多样化、推进策略的个性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校际互动的经常化为目标,着力于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策略研究,让孩子的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让阅读成为老师必须的生活,让书香弥漫每个校园。

二.课题的界定

书香校园是校园文化一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建设“书香校园”就是为师生构建一个最理想的文化生态,扩展无限的精神教育的空间。“书香校园”的理想状态是:书的香气就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读书对老师、学生来说是最自然的事情,他们不断地从书中汲取阳光和水„„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界定为:以塑造终身阅读者为宗旨,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为抓手,以创造性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操作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操作体系:着力于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努力探索“书香校园”的经营策略,充分发挥校域整体联动的优势,分层推进。

2.建立评价机制:建立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等一系列的评价标准,探讨实施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使评价有效地促进课题的研究工作。

3.塑造完美人格:既重视学生人文知识的积淀,更着重探讨如何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4.建设书香校园:通过硬件和软件建设,最终促成“书香校园”的建立,促成“书香家庭”、“书香社校”的形成,为最终营造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关于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策略研究;

2.关于 “书香校园”建设中阅读文化生态的构建研究;

3.关于“书香校园”建设中课内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4.关于“书香校园”与“书香社校”建设的协同互动研究;

5.关于“书香班级”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6.关于培育书香教师的实践研究;

7.关于不同阅读资源的教学策略研究(包括:①关于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的方法与技巧研究;②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大声朗读的策略研究;③关于图画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④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研究;⑤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机整合研究;⑥关于读写结合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⑦关于整本书的导读与交流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策略

(一)精心规划,确立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精心的规划与设计,那么在推进过程中就会出现进程慢、阻力大等一些诸如此类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效果不够显明。因此,在确立了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的思想后,我们在广泛征求基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就实验内容和推进策略进行了充分而细致的讨论,形成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

1.构建网络,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开设“绿色通道”。

光靠校教育局“书香校园”总课题组来推进校域性“书香校园”是不现实的,我们将校内所有小学看作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强势推进。为此,我们构建了课题研究网络,整个课题研究的成员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由局长和一把手校长领衔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通过行政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第二部分是由教研室和子课题具体负责人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和指导,如一年一度读书节的安排,教师读书会的组织等;第三部分是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核心成员,这部分老师来自教学一线,具体负责实验的实施,如书香班级的建设、书香课堂的营造、班级读书会不同课型的教学研究等。整个管理网络既上下贯通又各有侧重,真正做到了举全校之力强势推进。

但推进的过程又是艰巨的,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从拒绝到盲从,从被动到主动,这其间的转变充分显示了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力度与效度。

2.制定方案,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拟定“理想蓝图”。

校域性“书香校园”的推进,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否则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状态,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我校在实验初就制定了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实施方案,为校域性“书香校园”的推进拟定了一幅“理想蓝图”。

但是,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又有了更多新的思考。为了将我们的思考及时传达给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2007年初,我们出台了《让书香浸润维扬教育——五一路小学“十一五”期间书香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稿)》,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并形成了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的七大原则,即“书香校园”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照顾差异相结合的原则,阅读书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阅读活动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凸显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持续行动与及时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另外,我们还就“书香校园”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3.加强培训,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注入“源头活水”。

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师才是真正的教科书。所以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做职业学习者、终身读书人。一个不爱好广泛阅读的教师,很难想象他会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他甚至可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压制者。同样自己阅读量的微乎其微,阅读面的狭窄,也很难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热情,也更难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这样又如何能为他们打好“精神的底子”,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面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召开全校教师读书会,我们分别聘请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女士、著名“草根教师”看云、江西省特级教师王栋生(吴非)先生、“亲近母语”课题主持人徐冬梅女士、华东师范大学郑飞艺博士分别来我校进行有关阅读方面的专题讲座,拓宽了教师的教育和阅读视野。另外,各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08年,我们又在维扬教育网站设立了“书香论坛”,及时向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网上读书沙龙。

2008年4月2日,我们又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之一的“书香之旅”行动,让每个老师都能展开一段美丽的书香之旅,真正成为守护童年的“点灯人”。在此基础上,我们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成立了“书香教师工作室”,制定了申报制度、管理制度和提升计划,全方位打造书香教师。同时还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开展校内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活动。既是培训人,又是受训对象,双重身份更为他们开拓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另外,我校目前共有小学语文教师30多人,其中工作5年内的新教师就有24人,占整个小学语文教师总数的87%,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又于2007年9月成立了“新教师研习营”,从指导课堂教学、推荐阅读书目、考核教学基本功等方面提出了六个“每”,为每个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划,并通过每月一次的培训活动来加以落实。同时,我们每年都对所有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情况调研,形成校域性调研报告,及时向新教师传达。

(二)精细运作,实施分步推进的操作策略

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的学校及人员覆盖面较广,要想取得更大面积的丰收,就必须通过精细化地运作来实现操作流程的科学化、目标定位的多样化、推进策略的个性化、校际互动的经常化,以形成整体联动的良好势头。考虑到这些,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的推进决定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缓步而上、分步推进。

第一步:活动层面

点燃每个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最最有效的。为此,从2004年至今,我们已连续举行了六届校域性读书节。活动既涉及教师,又涉及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了师生共同阅读的成果。如中小学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书香校长论坛、小学生读写大赛、教师讲述比赛、“唱响童年”校园朗诵会、“书香校园行”系列活动„„此外各学校也开展读书节活动,尤其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会的建立,比如全校性的读书会、班级读书会、亲子读书会、教师读书会等,创造性地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组织问题与活动问题。这样,校域读书节“领头”,学校读书节“唱戏”,相得益彰。

第二步:教学层面

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让“阅读”好好地在校园内火了一把,可是我们也越来越发现,光在活动层面推进,只是一时的热闹,如何把阅读转化为持久的生命状态呢?我们觉得任何一项研究必须占领课堂,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在教学层面的推进。

2005年开始,我们着力于打造“书香课堂”,真正将课题研究的触角伸向教学层面

。一方面,我们通过每年一度的“书香课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和相关研讨活动对全校语文教师做出思想和方法上的引领;另一方面,我们实施校域性的“书香课堂”集体备课,不仅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还提供可作延伸阅读的推荐材料和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引导教师不仅站稳“教材”这块礁石,还要放眼文学的海洋,把一本本优秀的童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

第三步:课程层面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语文老师都认为语文=《语文》。其实一本语文教科书是绝对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阅读渴望的,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呢?在前期课外阅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将课题研究引领到课程研究的层面。2007年,我们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阅读的质和量的要求,制定了《五一路小学“书香童年”经典阅读课程》。整个课程分为经典诵读和名著阅读两大板块,课程设计以课标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为蓝本,兼顾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精选适合学生阅读且为学生所需要的阅读篇目,按照整体把握、循序渐进、难易适度等原则进行了较为合理地编排。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如下:

名 著 阅 读

低年级

每学期诵读10首,共计40首。内容涉及童谣、古诗、儿童诗、蒙学教材等。

每学期阅读1本书,共计4本。内容以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中年级

每学期诵读12首,共计48首。内容涉及古诗、蒙学教材、儿童诗、古代散文、散文诗、现代诗歌等。

每学期阅读2本书,共计8本。内容以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高年级

每学期诵读15首,共计60首。内容涉及诗、词、曲、儿童诗、现代诗歌、格言集萃、散文等。

每学期阅读3本书,共计12本。内容涉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古典名著等。

至此,我校各所学校积极组织课程实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课程形态。

另外,作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小学阅读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也在阅读课程的探索方面进行了扎实而有效的探索,从而成为整个校域性课程推进的“排头兵”。

第四步:文化层面

“书香”是一种享受精神丰盈的生命状态,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丰富、精神的滋养与成长的快乐。“书香”本是一种极为自然的文化生态,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自然而又不可分离。现在我们都说要建设“书香校园”,其实校园本应就是学园、乐园、书香之园,所以建设“书香校园”就是要还校园存在的本真状态。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就是通过构建阅读文化生态校域,还孩子们一个真真正正的童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他们的生命因阅读而更加精彩。因此,我们又把目标锁定在了构建阅读文化生态上,并把2009年定为“阅读文化生态”建设年。

(三)精致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推进格局

我校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工作从一个学校自下而上的萌芽,到举全校之力自上而下的推进,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1.设置多层面目标定位,在推进思想上寻求新境界

校际之间明显的差异,使我们意识到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决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校情和学情,制定符合各个层面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为每个学校创造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曾就全校各小学建设“书香校园”分实验小学、城市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小这四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随着《“书香校园”星级评估方案(讨论稿)》的出台,又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特色活动三个方面向各层次学校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建设目标。自从《让书香浸润维扬教育——五一路小学“十一五”期间书香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稿)》颁布以后,各学校又重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定位,明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2.尝试多维度推进策略,在研究质态上寻求新突破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其涉及面之大是可想而知之的,这其中既涉及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

班级,还涉及到全校师生,因此在推进的策略上就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1)学校层面:为了更好地展示各个学校在建设“书香校园”工作中的创造力,形成既符合自身实际又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研究,我们要求各学校结合我校提出的“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办学目标,将之与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产生“1+1>2”的效应。因此,我们帮助学校进行了梳理、提炼,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2)教师层面:我们以校内一批热爱阅读的校长、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领头人和探路者,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以“班级读书会”为方式的阅读指导策略,开展了大声朗读、名著导读、图画书阅读、阅读交流等多种课型研究,并通过课题研究现场会、教师读书会等形式在全校进行推广,带领全校教师共同踏上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

(3)学生层面:一方面,我们通过建设“书香课堂”,让孩子们能立足教材,放眼文学的海洋;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积淀语文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建立多元化评价细则,在推进方式寻求新发展

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非易事,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阻力,针对我校现状,我们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杠杆,来引导学校提高对“书香校园”的认识,促进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我们在先期出台《五一路小学“书香班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五一路小学“书香校园”星级评价标准(讨论稿)》,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特色活动这三个方面分三个星级分别拟定了较为详细的评价标准,既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又关注师生的阅读成长。因此对于这项课题的开展,学校是行有目标,做有方向。另外我们还出台了 “书香课堂”的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关注“书香课堂”的建设。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原先的评价方案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于是在2007年将“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又出台了《五一路小学“书香校园”评价细则(试行稿)》和《五一路小学“书香班级”评价细则(试行稿)》,并将此纳入到我校“教育教学方案”考评之中,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完成。

这样,通过行政的手段,利用评价的“杠杆”,就形成了我们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强大的推动力。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在新余市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我们陆续接待了来自吉林、湖北、浙江、安徽、广东、山东、山西等省份各个代表团的来访,彰显了我校的教科研特色。

回首过往,从2002年开始,我校就开始了“书香校园”的建设之路,2006年开始的课题研究是此项工程实施中的必然。几年来,我们维扬人一步步拾级而上的坚持也写就了一个个辉煌。

(一)形成了一套“书香校域”的经营策略

7年的推进之路,3年的课题研究之途,让书香逐渐散播于我们五一路小学的每一个校园,每一间教室,不得不说这与一套完善的实施策略的建构是密不可分的。

●整体勾画:从组织建设的完善、阅读资源的丰富、实施策略的科学有效、成果辐射的多元等方面提出较为全面、完善的整体构想。

●分步实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追求规划的精心、运作的精细、管理的精致,没有一哄而上,而是采取缓步而上、稳扎稳打的策略,建立了从活动层面到教学层面,再到课程层面,最终抵达文化层面的实施步骤。

●校域联动:因校域范围之大,我们对推进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阻滞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无论是校际之间,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我们都采取优势互补、重点指导等办法形成校域联动之势,不让一个学校掉队,让每个学生都能走进阅读。

●追求特色:“书香校域”的建设既是一盘棋,同时也应尊重每个学校自身的特色,让他们走出自己多姿多彩的棋路。因此,各学校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在某个点上下足力气,从而形成校域推动的合力。

(二)拟定出两个关注童年的阅读课程

一是覆盖全校学生的《五一路小学“书香童年”经典阅读课程》。我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亲近母语”理念为行动指南,以构建阅读文化生态校域为落脚点,在着力于守护童年生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着手构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书香童年”经典阅读课程,为全校小学生提供了营养较为丰富的“基础阅读点心”。

为了促进课程的实施,我们于2008年4月2日举行了“唱响童年”校园朗诵会。当天,从城市小学到农村小学,在五一路小学的每一个小学校园内,琅琅书声掺合着春日花草的芬芳,美妙的童音成为校园内最纯净的主旋律。从《三字经》到活泼欢快的童谣、童诗,从唐诗宋词到至真至纯的散文名篇,孩子们以各种方式参与诵读,或集体配乐朗诵,或个人激情领诵,或音乐伴唱,将一首首充满情趣的经典诗作演绎得精彩动人,对课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二是惠及六个班300名学生的“静悄悄的成长”阅读特色课程。该课程在关注儿童文化的视野之下,以苏教版国标本阅读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生命成长轨迹为线索,从诵读、图画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读写互动等方面入手,基本构建了一个关注童年,关怀纯真,为学生所热爱和需要的理想的阅读课程,成为孩子们进行广泛阅读的“特色阅读点心”。

(三)构建了三个不同层面的“书香校园”评价细则

任何一项课题的深入探究必定伴随着评价的研究,以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果。几年的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制定了相应的评价细则,从整体上架构出评价的初步体系:

1.学校层面:“书香校园”评价细则、“书香课堂”评价细则。

(1)关于“书香校园”评价细则:注重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从“阅读资源”、“推进策略”和“成果建设”提出了12个块面27个评价指标,为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引领。

(2)关于“书香课堂”评价细则:特别关注教师的文学修养和课堂的文化氛围,从“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策略”、“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引领教师关注儿童文化的存在状态。

2.班级层面:“书香班级”评价细则、“书香学生”评价细则。

(1)关于“书香班级”评价细则: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书香校园的建设依赖于一个个“书香班级”的形成。该细则从阅读的资源、时间、活动、环境、成果、特色等方面初步建构出一个“书香班级”的理想雏形。

(2)关于“书香学生”评价细则: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和主动精神,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既注重学生阅读的基础达标,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获得情感的滋润和成长的拔节。

3.家庭层面:“书香家庭”评价细则、“书香爸爸(妈妈)评价细则。

推进儿童阅读,家庭和父母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通过“书香家庭”、“书香爸爸(妈妈)”的评选,引领家长们走进阅读之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将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

(四)摸索出四个系列推广儿童阅读的教学策略

光靠一本语文书是无法解决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求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更广泛的阅读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获得了可喜的丰收:

1.大声朗读教学策略

“大声朗读”就是大声读书给孩子听,这是目前在国外运用范围较广、成效较显著的阅读方式。在孩子们没有阅读一本书之前,或者书源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我们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一本本的好书。大声朗读虽然比较简单,只需教师有一本书即可,但在朗读给孩子们听时还是有技巧的,在教学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些教学策略:(1)内容的筛选;(3)话题的切入;(3)悬念的预设;(4)朗读的技巧;(5)有效的讨论;(6)时间的安排;(7)氛围的创设。

2.图画书教学策略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像交响乐团的演奏一样,图画书是图画与文字的合奏。在图画书里,图画和文字一样的重要,有时甚至比文字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将图画书的阅读分为三个板块,每个板块有着不同的操作策略:

(1)读前交流:从图画书的封面或儿童的现实世界入手,创设适宜的且足以调动起阅读胃口的情境,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图画书的阅读之中。本环节耗时无需过多,目的是激发阅读的欲望。

(2)读中交流

◆关于环衬和扉页:设计时千万不要忽视,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让儿童获得阅读的乐趣。环衬和扉页的阅读可放在阅读正文前,也可放在阅读正文后,还可以前后都涉及。

◆关于提问点:所设计的提问点不宜过多,否则会破坏故事的整体性;提问点一定要是思维的发散点,想象的切入点,故事推进的着力点。

◆关于故事的节奏:图画书的语言有着自己的节奏,教师要善于把握这种节奏,并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这样的节奏,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翻页,让儿童体会阅读的快乐。

◆关于画面的解读:对于重点画面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特别要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色彩的变化,体会其中的韵味。

◆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故事的讲述、画面的欣赏应有所侧重。

(3)读后交流: 对故事再次进行整体的描述,帮助儿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设计的讨论话题以2-3个为宜,要能体现教学目标。能激发儿童持续阅读的欲望。

3.整本书阅读策略

初步形成了“导读式”、“交流式”、“比较式”等三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和不同年级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探索出组织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有效讨论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在整本书阅读交流的话题设计上,梳理出了几个基本的观点。

4.诵读教学策略

坚持日有所诵的原则,诵读童谣时,做到边拍手边诵读,体会童谣的节奏;诵读儿童诗时要能够读出诗的味道,体会诗的意蕴,感受诗的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适当地续写、仿写;诵读诗、词、曲和蒙学教材、古代散文时,不需要作过多的讲解,熟读成诵。

(五)重点打造了多个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既强调齐步走,又充分给予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因而全校上下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维扬实验小学以“小书虫俱乐部”为基础,在各级各类学生读书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上形成特色;四季园小学以校园书香文化的建设为基础,积极构建校园文化生态;梅岭小学充分依托

现有的优质师资,在书香教师的培养上下足力气,为全校教师队伍的内涵提升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工人子弟小学以“绿苑书场”为抓手,让一本本好书在聆听中走进学生的心田;平山小学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书香四溢的农村小学班级书香文化;竹西小学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墨香校园”;西湖中心小学依托蜀岗风景校的地理优势,在传承经典,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上彰显特色„„

(六)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方案

2008年,我们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方案,即图书漂流行动、经典阅读课程实施行动、教师书香之旅行动、大型阅读节行动、“书香校园”行动、儿童阅读推广志愿者行动。如今,我们紧紧依托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将这六大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六大行动的实施已经惠及五一路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就能与经典亲近,与大师对话,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相信他们的童年是充满书香的,他们的人生是充满幸福的。

(七)丰富了一大批教师和孩子的精神生活

如今,阅读已逐步成为我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师生彼此在阅读中一同成长,一同走向优秀。

1.教师:一个个活动,一次次磨砺,一节节生长

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后,教师中掀起了阅读的热潮。在讲述比赛中,老师们一同走进了一个个精美而又意蕴深刻的故事;在美文诵读大赛中,老师们在诗歌与散文的世界中徜徉;在“书香教师工作室”的展示课堂上,老师们一同聆听着课堂背后的读书故事;在“新教师研习营”中,一本本好书激动着新教师的职业情怀。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学素养的提升,精神生活的丰厚,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近几年,我校教师的名字频频见诸于《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江西教育》等专业杂志,一节节公开课更让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新余市教学骨干。

2.学生:一本本好书,一回回互动,一步步登攀

走进五一路小学的每个校园内,我们总能看见孩子们与一本本好书为伴,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班级的图书角、漂流箱成了他们的快乐小天地。走进我们的阅读交流现场,我们总能看见孩子们真情的流露、智慧的碰撞、精神的充盈。我们欣喜地发现读书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读书,使孩子们成了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的人,他们懂得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能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时也能促进了学生家庭文化生活的改变,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必能促使其家长对学校的关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同。让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

1、陶冶功能。校园文化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

2、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教育促进功能。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

4、导向功能。学校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思维在这里交流碰撞,使莘莘学子耳濡目染,浸润其中。所以文化的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的重任,其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校园文化是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还是起到负面的消极影响。

5、社会整合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中介”,起着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系统在整个运作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作用。校园里的每个成员在一定的校园背景下,其观念将与社会主流文化不断融合,同时,作为学校的文化载体,他们又将校园文化带入社会并作用于社会大文化。正是校园文化这些重要的价值功能,才促使了教育工作者对它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

三、课题实施条件:(学校各种关于德育方面的表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校园大环境。

学校有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有一整套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课题组组长曾多次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为本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为了本课题研究,学校相关的资料比较丰富,网络、影视、书报、杂志都可以找到有关的材料,实验器具齐备,在教学设备上能满足广大驾驶学生需求,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使这个课题具有了可行性和操作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方法和规律。3.探索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校园文化的教育模式。4.科学界定“校园文化”的实质与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教育价值的目标体系。

(二)主要内容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养成教育(主题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意等)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上学期还举行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四届主题班队会竞赛,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国旗下的讲话,庄严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非常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每天广播时间半小时,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4、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校园”、“节约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异常天气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5、加强校园显性文化建设,营造特色氛围。

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点的显性标志。

(1)在文化长廊内开辟作品栏,悬挂学生的美术、书法、电脑作品、手抄报等;布置“文化实小”展室,展示学生收集、整理、创作的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品味文化的精髓,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

(2)教学楼楼梯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3)结合学校环境构筑三条“德育墙”,除设置两图、守则、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

(5)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

通过“三室”(教师阅览室、学生读书室、教室图书角)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环境,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师生理想的精神家园,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6)结合我校实际,每天早晨安排课前15分钟及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时间,结合我校1—6年级古诗词教材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经典陶冶学生情操;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由我校刘安武老师进行写字教学,夯实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写字水平。

(7)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栏目。一扇扇别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门脱颖而出;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责任;“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骄傲的告诉同学和老师: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咛”让孩子们读懂了父母的融融爱意、良苦用心,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巧手慧心”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讨论法 3.访谈法 4.行动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时间)(1)形成课题方案。

(2)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专门小组等。筹备课题研究经费。(3)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情况。(4)上报有关职能部门寻求支持。2.课题实施阶段(时间)

成立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时间)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中期评估。

4.结题鉴定阶段(时间)撰写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接受课题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以下活动,把校园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活动中。1.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上,通过美术展览、室外展示墙及文化长廊,展示师生自创作的作品和励志标语。在硬件环境方面努力体现洁净、安静、优美的园林化特点,努力打造具有城中特色的优良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让橱窗、草坪、展板、文化墙等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无声的导师。

2.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制订、完善了《教职工工作纪律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考勤奖惩条例》、《评优选模及职称评定晋升制度》等,旨在增强教师岗位职责意识,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3.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将名人名言、宣传栏、优秀作业栏等井井有条地安排在适宜的地方,每周评选优秀学生并张榜公布,每月进行一次黑板报评比,既锻炼学生能力,也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使班级环境整洁、整齐、严肃。特别是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让学生的演讲、才艺展示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4.在教师文化建设上,通过创建现代教师阅览室、乒乓球活动室,羽毛球比赛,凝聚人心。不定期展出教师荣誉成果展牌,举办教育成果展览会等,使教师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成并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学习型校园,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教师读书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专业理念占领教师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党支部、工会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教师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6.在学生文化建设上,坚持以德育教育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班队活动、板报橱窗宣传、评比校园之星、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用每年12月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开展书画、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演讲比赛、校园少年歌星评比、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六、结论与思考

1.校园的整体规划虽然已经完成,但很多文化设施正在建设中,显得比较零乱,从外观上还无法实现理论研究的成果。

2.一部分老师甚至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缺乏相关的理念,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3.从全市别的学校来看,虽然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从思想认识到实践过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训。

针对以上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

(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资金、宣传力度上进一步加强。(2)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教师特别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市整体校园文化的水平。

(3)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努力学习外地先进的校园文化。

(4)把校园文化同学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

下载创建和谐校园结题报告(宋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和谐校园结题报告(宋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王晓锐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甲 :文明是什么呢?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与问好,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 乙: 文明是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是对生活学习环境的自觉保护。 甲 : ……然......

    创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师德建设是本 李大庄乡王寨小学——李强 摘要:教育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推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和谐校园是育人的最佳环境,中华民族是世......

    如何创建和谐校园

    国 旗 下 的 演 讲经济管理系 13级会计与审计二班 团支部二0一四年四月十四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校园不仅是我......

    创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国旗下演讲作者(来源):团委发布时间:2006-11-01各位老师,同学好: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和谐校园。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就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

    创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1) 何谓和谐?从孔老夫子的“大同”社会到老子的“小国寡民”;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从孔孟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到康有为的“人人......

    创建和谐校园(定稿)

    创建和谐校园 风可以不懂雪的漂泊;雨可以不懂霜的寂寞;沙可以不懂漠的辽阔;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泪可以不懂眼的脆弱.但我们不能不懂精神文明的追求,不能不懂和谐校园的需求.......

    创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共建美好校园和谐的校园环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它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 和谐的校园,向我们展示应有的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真挚的师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