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文化
“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征文
创新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文化
磻溪镇张下塬小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提出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我校把德育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把抓好德育工作做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德育模式。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与实践,最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了“构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优化德育课堂,注重德育培养,创新德育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的德育模式。具体工作如下:
一、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一)、学校重视与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
育人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此,学校首先从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分析,我校留守儿童特别多,全校12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60名,这些学生受周边闲杂人员的影响,又缺少家庭教育,缺少亲情教育,行为习惯极差,自私自利,待人没有礼貌,还追随新潮流、上网打游戏。对此,我们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亲人,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树立自我修养的信心。
(二)、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和德育紧密联系,重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人格和真诚的爱来感化学生。为此,学校规范教师教育行为,严禁体罚 1 和变相体罚,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因人施教,注重个性发展,从严管理,强化团队意识。特别是对于那些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的学生,耐心教导、循循善诱地去一步一步地引导感化。面对当前思想道德滑坡现象,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他们,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三)、彰显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和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了弘扬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事迹,给班主任创造更多的交流展示的平台和学习借鉴的机会,探索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介绍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同时发现班主任工作中的不足,探讨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途径、方法和意义,努力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理念在校园蔚然成风,我校积极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每个班主任可根据自己班主任工作实际撰写一篇能反映自己班主任工作理念、做法和体会的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案例选题要新颖,要紧扣新课程改革目标,能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某个侧重点,内容要详实,有理论,有实例,有独到见解,有实用价值。每一篇案例都有值得让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通过案例评选活动,促使班主任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的育人为本的理念得到转变。
教师的道德修养就是为人师表。我校严格要求 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语言教育说理、宽容之中,要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求学生文明用语,养成文明行为,不乱丢乱扔,不说脏话,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学典礼会上传达学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具体有八个方面二十条。并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觉遵守。
二、优化德育课堂,注重德育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 2 重要内容。因此,学校在创建和谐校园的文化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课堂与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拓宽了法制教育途径,逐步形成了以法制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模式。
(一)、立足德育课堂,加强校本建设
德育工作必须依托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我校留守孩子多,他们缺少家庭的管教和亲情关爱,迷恋上网、游戏、散漫、乱交朋友,学生感受不到生活中的丰富性和无限乐趣。学校要求教师深钻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而深入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它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以及审美观,荣辱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1、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制教材校本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得到了课时保证,每周各班有一节法制教育课,进行法制基础教育;同学们通过录音故事、法制动漫录和教师的讲解,接受礼仪法制教育;学校不定期的给学生发一些法制知识宣传材料,同时让老师和学生找一些身边关于违法犯罪方面的资料和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让学生不定期的办法制手抄报和法制宣传栏。
2、依托德育活动,提高教育实效,活动是学生“学法”的另一载体,而且孩子的天性使得他们更加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因此在法制教育中我们往往将一些教育的目标渗透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的方式传达给每个孩子。
在一次安全教育知识讲座中,我们特意在中场安排了一次知识问答竞赛。显然这种形式激起了孩子们听讲的兴趣,因此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那些枯燥、难记的知识竟然在问答竞赛中被一一解决。
(二)优化课堂结构,挖掘教育资源
法制活动的开展依靠学校本身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 3 的三结合。因此我们紧紧依靠家长以及学校的共建资源为法制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利用家长资源开设各类法制讲座,在法制教育的开展中,我们利用家长资源,邀请他们宣传各类法制知识,为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法制知识提供了保障。同时依靠社会力量为法制教育活动服务。
三、创新德育内容,丰富校园文化
建设一个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感到幸福的乐园是和谐校园的基本理念,而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既是和谐校园的一部分,同时也丰富了德育的内涵。这几年,我们依靠自身特点创新德育内容,逐步形成了阵地宣传文化、主题月活动文化、墙壁德育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开辟阵地宣传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
利用黑板报进行知识宣传,其中包括消防、地震、预防传染病的各类知识,使得安全知识教育在班级内随处可见。
(二)开展主题活动,构建校园文化平台
在确定活动主题下,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月活动。如:民族精神、孝敬父母、文明礼貌、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等等。而每一次的具体活动则结合具体的工作重心不断翻新,使得德育活动在传承的基础上完成创新。
总之,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学校德育工作制度不断的创新,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成果不断地涌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德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育人理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创新和改进德育工作,增加新内容,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更是职责所在。因此我们将继续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努力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用好演讲形式,丰富德育载体
一篇演讲,改变一生,不是没有可能。
三年的演讲,可以影响一生,应该毋庸置疑。
行政领导每周一升旗仪式轮流专题演讲,全体教师每日上午课间操轮流专题演讲,各班学生代表每日下午大课间活动轮流专题演讲,成为学校一道德育管理的亮丽风景。它犹如每日营养大餐伴随着学生三年的成长,犹如汩汩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田。难怪有的学生会对因下雨而取消的演讲惋惜,更有学生建议:雨天的演讲应照常在校园广播中进行。
演讲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巧,它更是一种教育、一种熏陶。演讲者在规定的场合,特定的时境,针对特别的话题,面对几千名师生,抒发感情,阐述要旨,通过有声语言、身体语言、主体形象宣传和发表自己的主张,感召听众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
我校十分注重利用演讲形式,做到学生讲,老师讲,领导讲;天天讲,周周讲,月月讲;讲理念,讲理想,讲生命,讲奋斗;讲理解,讲宽容;讲文化,讲习惯;讲竞争,讲自信;讲关爱,讲感恩;讲科学,讲文学;讲时事,讲校事;讲他人,讲自己……每一次的演讲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都是一次生动的德育体验。曾有学生在反馈意见上说:“每听一次演讲,都是一次灵魂上的洗涤,当我惘然时,它令我豁然开朗;当我彷徨时,它为我指点迷津;当我愁苦时,它为我解开心结。”“讲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这样的告戒与提醒,既让我们感到震动,也让我们感到亲近。”“每日一讲,篇篇都是佳作,富有哲理的故事,感人的榜样,形象的语言,优美的语句,鲜明的主题,荡气回肠的开头与结尾,使我感染、羡慕,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是这样的演讲,每学期都会由学生、老师评分评奖。三年的演讲,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提高着他们的写作水平与欣赏水平,这一点我坚信无疑,因为:
1、它是一种宏扬正义,宏扬道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政教德育条线根据每学期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教育主题,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演讲人选、演讲主题,提前一周审核演讲内容,然后在特定的时间里,由富有表演天赋的演讲者们引经据典、抛砖引玉、慷慨陈词,不知不觉中听讲者在聆听、理解、体会演讲者的观点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雅克·德洛尔说:面对未来的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要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每时每刻都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21世纪的拥有较强自主能力,判断能力;拥有较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成为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所有才能;成为会生存、会认知、会做事、会共处的一代骄子,创设这样的教育方式堪称杰作。
2、它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的交流方式。
在实验中学,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每位师生都可以是聆听者,也随时可变身为演讲者。人们常说“人生能遇到一位好老师足矣”,可是在这样一批演讲队伍中,会有一群好老师。他们在演讲的这一刻,将思想和才华随着他们的声音语言,肢体语言流淌出来,汇成河流,汇成歌,打动和敲击学生待成熟、待开发的心灵。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着:“每日一讲听了一天又一天,每天都好像在与知识面对面,在与人生面对面。老师几分钟的演讲,胜过我自己去读一本本厚厚的书,小故事中蕴涵的大道理,使我终身受益,每一个活生生的成功成才之例,使我由衷敬佩。今后我也会鼓足勇气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3、它是一个最大信息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育渠道。
有一句话说得好:对于一条路太熟悉,往往会忽略了其他路径的存在。人人都知道,单一的缺乏信息量的教育对学生是很不利,但每日一讲就不同了,每日一讲的准备者面对大量信息,精取巧舍,各具特色,不同的思维路径,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学生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信息格局。这对于听讲者来说,除了单位时间里获取了最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之外,更接受到了一种不断变化、更新的信息动态过程。尤其是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认识成果不断涌现,作为向学生传达信息任重而道远的教育者不能视而不见,每日一讲就恰到好处地形成了一条开拓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思路,架设信息桥梁,让学生领略精彩世界的渠道。
4、它是一条启发学生思考的自律教育之路。
每日一讲者往台上一站,侃侃而谈,他们没有要把自己的意识、思想、观点强加给学生的意思,却更像是透过一种启发,一种诱导在促使学生去追寻、去探索,继而去思考。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束缚,没有压制,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到新奇,感到力量,继之而来的是自律。这样自然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形式深受学生们喜爱,它不失为一种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成功的教育方式,同时三年的耳濡目染,也同样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演讲能力、演讲水平和写作水平。
第三篇: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载体
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载体
记忆的忘却,总在我心里面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只能用情感的刀凿在我心房上刻下十多年美好事物的回忆,致此长安关工委成立20周年之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我近年的工作汇总点点滴滴。
一、健全关教组织,实施网络共享。
实施德育教育,育人是关键,育环境是共享,如何提高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成为重中之重,为了落实关教工作避免有人管,无人抓的空洞管理,我及时召开了本街道领导班子会,成立组委会,确立关教小组,使每个小组负责人公示自己邮箱,及时传递关教工作新动向,新思维,新办法,新举措,为德育教育提供有效素材,实现关工委、普教、社会、家庭、学校联合抓德育,网上谈体会,促成黄良街道关教组织上新台阶。
二、德育为首,更新理念,实现关教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街道中心学校在教育局和关教组织的指导下,完善德育实施计划纲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抓师德内涵,增强德育管理人文化,建立各种育人载体,落实德育实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1)、抓感恩亲情,报恩社会书信大赛,共收到书信557封,湖村小学贾泽华同学获区级唯一一名特等奖。(2)、“美在长安”散文诗歌大赛征文40余篇获奖。(3)、收到班主任德育论文32篇。(4)、全街道开展小红星做好事活动。
三、强化关教组织领导,实现班主任工作上台阶。
我是一名中心校负责教育教学等多重身份的领导,对关教工作认识明确,始终坚持班主任在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起着导师的作用,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学工作和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近年来重点开辟班主任工作论坛,扎实开展了“我与学生的读书体会”、“班主任工作艺术大家谈”,创建班级精神文化特色、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营造民主、优良的育人环境,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本收到交流材料21篇,充实班主任管理新思路、新方法。
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充分发挥关工委的特殊作用,使班主任承担德育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等多渠道进行德育教育,结合实际开展了“英烈在我心中,红歌在我心中”革命传统养成教育。“校园、家庭、社会”的礼仪教育,纪律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贯彻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狠抓德育基地教育活动,年年开展悼念小五台英勇牺牲的28名战士祭奠活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长安电视台播放祭扫过程,长安开发登载此活动,受到社会不同层面的好评。
五、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充实德育载体。
上我们中心学校关工委成功举行了“感恩父母,报答社会”为主题的讲故事活动,在全街道反响良好,推荐湖村小学代表街道在区教育局组织的活动中获二等奖;“雷锋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为母亲节献上我最爱的礼物”、“父亲您是顶天立地的脊梁”征文活动。收效显著,得到家长的好评和赞誉。
六、喜迎十八大,铸就新辉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共产党,歌颂新中国,中心学校关工委组织了一台有代表性的文艺汇演,收到街道党工委、政府、村组干部的高度评价,在长安电视台播放,长安开发上报道。
七、
第四篇:丰富德育载体
丰富德育载体,提高学生素养
——浅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谁都知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青少年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既给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又使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又是教育之本,因而学校道德教育需看清前景,牢牢把握其前进方向,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努力提高小学生的素养。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新课程的编排也更注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它们是有机的整体,应该做到协调发展,共同提高。通过学
科的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而且生动活泼,效果显著。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科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长及优势。
要使寓德育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认真发掘各科丰富的德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方法上力求文道结合,自然贴切,而不是生搬硬套,要讲究教学艺术,使知识教育同思想道德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第三,各学科都要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都要培养学生崇高的志向,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风。
二、在系列活动中展现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系列活动,丰富德育载体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行之有效的途径。第一,系列活动可分为固定和不固定两大类,固定的活动主要有: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法制教育课,社会实践活动,国庆节歌舞演出,元旦讲故事比赛等。不固定的活动主要是配合上级指示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敬老助老”“手拉手,献爱心”,如参观访问,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读百本名著好书,唱百首优秀歌曲等。通过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食粮,可使学生的精神得以充实,心境得以提高,起到良好的教育功能。第二,让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还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把学生带出课堂。”通过参加劳动实践,访贫问苦,使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美德;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郊游活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风光,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救灾募捐、希望工程募捐等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协作精神。第三,营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校的每面墙都会说话。”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起着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功能。设想一所破烂不整,又脏又乱的学校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吗?如果是一所整齐有序,环境干净卫生、花草树木美观茁壮的校园;学校的墙壁上悬挂有名人名言、英雄伟人、科学家画像,宣传橱窗展示的学生的各类作品;教室布置美观大方,黑板报百看不厌,满教室的“学习园地”,就能让学生在这种积极振奋的环境中熏染,让学生在这种充满教育意义的环境中自我教育,起到的会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实践证明一条激励性的校训、班训为学生指明的是当今终生作人的准则和努力的方向。环境育人,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共识,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达到的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
三、在规章制度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从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劳动习惯、行为举止习惯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学生的一日行为习惯的养成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这样通过持之以恒的日常行为养成训练,潜移默化地将不文明的习惯、不自觉的行动转变为文明的自觉的行为习惯,通过小环境的力量,使学生能够晓理慎行,养成文明规范的优良作风。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还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引导他们去体验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社会效应,从而从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上得到升华,使之道德行为更为自觉主动。当然在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干扰,在按规范做的时候有时也难免违反行为规范。为使之符合规范,这时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对好的符合规范的行为要及时给予奖励,对有“失范”的行为的学生,通过“开小灶”方式,帮助他们去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行为上的过失给自己、给他人、集体乃至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从而对不道德行为产生厌恶和谴责,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产生自责和内疚感,并逐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向“规范”靠拢。在这一环节上要“一个都不能少”,容不得丝毫的放松和听之任之,正如心理学家詹姆士所说的那样“每一回破例,就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摔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比好多回才能缠绕上去的还多。”
四、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中落实思想道德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是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分不开的。整个学校德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德育队伍显然是不够的。学校不是世外桃园,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影响,校外习惯的养成无人抓,校内的养成教育功效就会被大大抵消。有人说“五天的教育抵不过一个星期六”,“学校的40分钟教育抵不上家长一句话,抵不上社会一分钟”。动用社会力量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树立大德育观念,发挥大环境作用,学校应主动出击,与家庭、社会开展共育活动,以保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正如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的那样:“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学校教育。”
五、在全体学生中宣扬思想道德教育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克服“偏爱”倾向,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对于优秀生,因为其成绩一向优秀,易产生盲目优越感,则应及时提醒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对于后进生,则应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信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真挚的爱来感化他
们,让他们迎头赶上。例如:我班的张露同学,一二年级时,一直是个双差生,上课不留心,经常不做作业,好说谎话。老师拿她没办法,同学们都疏远她。在班里,几乎没人愿意和她说一句话。我获知这些情况后,就召开全班班干会议,心平气和地跟班干部讲道理。我也带头从自己做起,我主动接触她,找她谈话,和家长联系。上课时有意识地多提问她。那些班干部也都带头和她玩游戏,与她结伴回家。在大家的帮助下,她感到老师不歧视她。学期末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总之,面对小学生这个全体,我们一定要根据其年龄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还会有许许多多问题出现,我们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针,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问题;溶入一腔真情,去化解问题,用真心、爱心来塑造一颗颗美好的心灵,这才样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第五篇:创新德育载体丰富德育活动
创新德育载体丰富德育活动
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
近年来,我校切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目标,以活动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有效地推动了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营造环境,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灵魂,文化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多年来,我校以校训“蕴才见美”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强化校园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环境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如今的戴泽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建筑美观大方,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公寓楼错落有致,高标准的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物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及运动场体育看台一应俱全,小桥流水,树影婆娑,鲜花盛开,绿草如茵,景色怡人,美不胜收,充分体现出人文与生态,高雅与实用,精致与恢宏的统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和勤奋的学习环境。
在推进物化环境建设的同时,我校积极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整合各种资源,营造文化氛围,凸显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精巧灵动的班级墙报,丰富多彩的宣传橱窗,立意高远的名人名言,底蕴深厚的文化长廊,亲切温馨的提示标牌,平凡可敬的明星校友,每一处墙壁都在说话,每一株小草都在微笑,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如饮甘 1
霖,既获得知识又受到启发,既锻炼了能力又滋养了身心,每天都在受到美的感染,雅的陶冶,趣的愉悦。
二、健全制度,管理育人
抓考核,促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制度。近年来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依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制度,结合本校实际,修订、完善的各种管理制度有十多项。一是学生管理方面,如《学生一日常规基本要求》、《师生一日流程基本要求》、《违纪学生处分条例》、《校外行为规范》、《从严治校十项禁令》、《从严治舍十项禁令》;二是校园管理方面,如《教学区常规检查评分细则》、《宿舍区常规检查评分细则》、《学生车辆管理规定》、《胸卡式学生证使用管理规定》、《在校活动安全须知》;三是班主任管理方面,如《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考核细则》、《班主任控辍保学考核方案》、《文明班级评选细则》、《优秀班主任评选细则》等。学校每年利用暑期军训提前组织新生系统学习,平时要求各班根据班情适时组织学习,使各类奖惩措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进而让学生明辨是非,规范行为。
立足德育资源整合,努力架设德育立交桥,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进一步凝聚德育工作合力。抓紧抓实学科渗透、自我教育、服务育人、校外指导四条德育工作线,使用多种途径,发挥整体效应,开展专题化、经常性、渗透式教育活动。严格执行“生不离师,师不离生”的封闭管理、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和校园一日常规检查,坚持班主任工作半月例会、每学年的全校家长会,校外辅导员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学校网站上设置德育网页,定期编辑出版校刊《桑阴地》,定期参加“共青林”“文明一条街”等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三、突出主题,活动育人
全面教育的主要手段是活动育人。我校以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为契机,搭建学生自我教育和发展平台,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行为习惯的养成获得提高。
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我校德育活动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系列,具体包括每年一月份的元旦文艺汇演活动,二月份的“感动•树人”系列教育活动,三月份的爱心基金会助学活动,四月份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五月份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六月份的“十佳学生”“单项标兵”评选活动,七月份的金钥匙科技实践活动,八月份的暑期军训及常规培训,九月份的班级板报、墙报评比活动,十月份的“弘扬中国精神,立志成才报国”演讲比赛活动,十一月份的“感动校运征文活动”,十二月份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提高学生的认识,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增长学生的才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学期,我们除了开展既定的系列活动外,对上级布置的每一项活动我们都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成效。在市局与团市委联合开展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中,组织学生学法,引导学生懂法、守法。最终不但荣获了兴化市第一名,而且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普法宣传;组织学生参加“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采用歌咏比赛、书法竞赛、编写故事等多元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兴化市首届时代嘉园杯少儿书信文化活动”以及第二届少儿书信大赛活动,缩短了学生与父母的代沟,加深了同学间的沟通与理解,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围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认真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评选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又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地;围绕“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认真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的。
多年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也让我校收获了累累硕果。“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泰州市模范学校”、“泰州市优秀家长学校”、“泰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兴化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组织奖”、“全国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奖”、“全国中小学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奖”、“全国中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组织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兴化市人防知识教育先进单位”……一项项荣誉,一块块奖牌,彰显我校德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四、创新载体,特色育人
为让德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且行之有效,我们不断在载体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内涵。
一是引申拓展,讲求实效。每周的集体升旗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国际国内及学校大事等精心安排国旗下讲话。为弥补讲话时效性短的不足之处,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每周的讲话内容及时公布到学校网站,并在班级设立“晨
会学习角”,由班主任及时将讲话内容下载张贴其中,每学年下来装订成册,成为宝贵的德育素材。
二是关注时事,巧用资源。学校在每年春学期的第二周开展“感动〃树人”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当“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同时搜集相关文字材料,大力宣扬“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的先进事迹,并开辟专用橱窗扩大宣传效果。通过“优秀观后感”、“优秀演讲稿”、“优秀墙报”的评选,让学生进一步深刻领悟到十大先进人物爱国爱民、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实践证明,通过活动,不少同学能将对英雄的崇敬内化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勤奋刻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校园的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三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自2005年以来,我校开全市初中生暑期军训之先河。严格的军事训练,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军训期间,学校同时安排国防教育,常规教育,广播操教学,英语预备教材培训,五位一体,成绩显著,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并已成为戴泽中学的德育特色。为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充分展示特长生的能力与才华,我校定于每年的秋学期和春学期,举办校运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并以此为契机,组织“感动校运”和“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共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古今和谐交融的书香校园、人文校园。
四是捕捉情愫,培育爱心。2005年成立的校爱心助学基金会是德育载体创新的最好例证,如今已充分发挥了它的德
育功能。在今年的捐赠大会上,负责德育工作的李主任跟学生讲了三个真实的事例,一是07届12班的一位同学,因家境贫困每年都被批准为受助对象,但在学校每次组织的集体捐赠活动中他都不顾同学的劝阻,执意拿出五元钱来。而这五元钱,是他一星期的全部零花钱。一是07届11班的一位同学,他毕业后给校爱心基金会写来一封信,信中说道:“每当从班主任老师手上接过助学金,我深感这200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全校师生对我的帮助,更多的是大家对我满心的期望。我唯有以汗水来领受,以努力来感激,以进步来报答,以胜利来回敬,于是基金会便给我加足了马力,扬起了风帆,鼓足了信心”。一是07届1班的两位同学,他们毕业离校时将265元钱交到分管德育的主任手里。主任正要询问缘由,一位同学解释道:“老师,这是我们班剩余的班费,大家一致要求捐给校爱心基金会。我们只有一个希望,不留名,不表扬”。这三个例子感染了很多人,捐赠大会上,捐赠十分踊跃,共募得师生捐款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三元四角。时隔不到三个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全校师生又积极为灾区人民捐赠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元六角,充分说明了学校的爱心教育已深入人心,富有成效。
多年的辛勤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与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上级规范标准要求相对照,仍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我们将致力于反思、改进、完善与提高,奋力推进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