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选课走班”
课
程
实
施
方
案
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选课走班”课程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满足学生运动技能,艺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本学期校级共设置了数棋、足球、摄影、魔方、音乐、美术、羽毛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二十来各个校级社团,进行拔尖型的教学;年级层面按照班级数设置了书画、棋类、动手做等社团,进行兴趣培养式的教学。
三、时间设置
每周利用周二到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实施:根据学生的已有层次选课,全校实施年级和校级层面的兴趣活动走班。周三下午第三课和周四下午三节课,分别实施阅读、思维、美文和主题活动社团,这些社团均能做到年级内同时(或部分同时),将在该学科的范畴内,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实施走班教学。
四、实施过程
(一)全员参与走班课程的研发
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我就是课程”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积极主动地辅导社团、研发课程。每位教师要无限相信卓越课程成就卓越教师,卓越教师研发卓越课程,积极倡导“学科+特色+人生导师”的创新思维,拥有属于自己、影响学生生命成长课程。
一是开发学科课程。加强和完善原有项目工作室,组建新的项目攻坚团队,发挥团队效能,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有阵地、有保障、有成果。继续完善弟子规、科技制作、摄影、魔方、科幻画课程,开始创编“五彩”石画、十二生肖、戏曲、橡皮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器乐、声乐等特色课程。二是开发传统课程。深度研发“补天文化”,开发升旗、入学、成长、毕业、集会等仪式课程,开发戏曲(艺术)、科技、体育、阅读等节日课程。用丰富多样的课程为“选课走班”奠定实施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走班教学的过程 1.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号召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确定所欲开设的课程,报少年宫审核确定。
2.少年宫采用自主申报和学校派发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走班的具体项目,向相关年级的学生公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形成新的教学班级。
3.指导教师根据确定的项目研发课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组织教学。4.学期末结合“学生庆典活动”开展走班教学的成果展示活动,评选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
五、基本规则
1.凡一经确定参加各组活动的学生,不得随意缺旷和改变组别,学生出勤由辅导教师每天作好记载,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和反馈情况。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配合各辅导教师开展工作,敦促报名学生按时参加选修活动。
2.辅导时间为周二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辅导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辅导工作,有事不能开展当日选修工作的,必须提前向领导小组报告,作好调课安排,通知好学生,否则将按旷课计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将承担主要责任。
3.领导小组按每天课程时间到指定地点检查。此项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纳入学校课程管理。
第二篇: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莒县四中2011级学生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莒县四中选课走班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选 课指导意见(试行)》为指导,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 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
1、发给学生每人一本《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每名学生进行选课。
2、教学班编班:
(1)平行分班:相对于行政班而言,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将各模块的学生在单元内平行分班,确定各模块教学班的数量和各班学生名单,班与班之间要成绩均衡,合理搭配,便于教学评价。
(2)确定座次:教学班学生的座次安排遵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座次相邻,学习小组的成员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原则。固定学生在教学班的听课位置,确定学生座次表,注明学生姓名、行政班号。
(3)组建学习小组: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成绩均衡,分为AA、BB、CC三层,选出负责任的小组长,便于合作学习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3、编制选课走班课程表:
(1)年级编排出选课走班课程安排表,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年级的课程安排形成自己个性化的个人课程表,并按照年级安排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
(2)课程表的编排原则:
①同一走班单元同时排课原则:同一走班单元的学生必须同时走班,同时上同一学科,避免出现学生无课可上的现象。
②走班教室不连续使用原则:尽量避免走班教室前后两节连续使用(尽量防止前一批学生还未完全退出,后一批学生在门口等待进入现象的发生)。
③走班模块课时分散原则:从周一到周五,各走班模块授课时段与非走班模块授课时段尽量交叉。
三、管理
1、教学班管理: ①教学班班主任:
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是教学班的管理核心,全面负责教学班的管理工作,及时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向原行政班班主任反馈,问题比较突出的要协同行政班班主任及时解决。主要职责:
A强化德育教育,形成动态稳定的班集体; B负责选出教学班班长及各小组组长,组建教学班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C指定不同学科的科代表;
D安排好座次;
E安排好卫生值日;
F设计考勤登记表,组织好考勤;
G搞好学生课堂听课评价,维持好教学秩序;
H组织好学科考试及学分认定等。
②教学班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A班内设一位班长,直接对任课教师负责,如有问题直接和任课教师联系。帮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课前考勤、课堂纪律维持、安排值日等常规工作。
B组建教学班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班长和来自单元内各行政班的学习小组的组长组成,负责纪律、卫生等各项工作,各小组长每天要向行政班主任汇报本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
C组建教学班学科班长委员会,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5个学科班长(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学科班长(课代表)一般由学习小组担任,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收发作业、分发学习材料、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③教学班学生守则:
A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任课教师的管理,按指定位置就座,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向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班主任请假。
B认真按照课时计划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下课1分钟迅速离开教室,保证课间得到休息。
C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公物,不得翻动其他学生物品。
D认真听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自觉认真地参加模块考试(包括修习不合格后的补考)。
E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环境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东西。走班时自己的课桌上锁、清理好自己桌面,为其他走课同学提供方便。来往走班走廊上安静有序。
2、行政班管理:
①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班主任做好,行政班学生的表现,是考核班主任的主要依据。
②除走班上课的学科外,其他学科及早晚自主学习时间仍在行政班内学习,原行政班学习小组根据选课情况重新组建,尽量做到选课相同的在一个学习小组。
③行政班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行政班的各项管理工作,还要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自己班级学生所在的教学班中,加强和教学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走班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3、全面实行“导师制”。
(1)“导师制”是新课程背景下为指导学生选课和落实全员德育而建立的一种师徒式的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制的补充。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辅导10--20名学生,或仅限于原来的行政班,或跨原行政班,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略作调整。
(2)导师职责: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向学生解释选课指导手册的内容,确保学生能理 解手册的各项规定;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和兴趣点;帮助学生了解高校招生的各种规定,从而为学生选课提出相应的建 议,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根据选课手册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积极创造一种温暖、真诚和开放的师生关系。
4、继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1)扩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在级部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对“1530”高效课堂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如预习、讨论、展示、反刍、复习、作业等)实施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培训成为常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5、加强学分管理。
(1)完善、严肃学分认定办法,从制度上保障选课走班的进行。从学习课时、修习过程、模块考试成绩三方面确定学生是否获得学分:只有修习课时达到规定课时的90%(36×90%=32.4 18×90%=16.2)、修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方面,由学生自评、互评和任课教师打分,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得出分数,60分为及格)良好,模块考试成绩合格才给予相应模块学分。
(2)为了确保学生完成选修课程,任课教师要严格考勤,按时检查学生的成长日记和学习笔记,为完成课程时的学分认定提供参考依据。每个级部设考勤员一人,考勤员负责所有学生的考勤记录,逐次检查教师、学生的上课情况。
(3)实行人性化的补考制度,对于那些第一次模块考试不理想,学分认定不及格的同学,年级统一组织补考,每位同学有二次补考机会。
(4)对于未办理退选手续,而不参加上课及考核者,该模块作自动放弃处理。
6、加强教师的集体教研,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
(1)许多选修模块对教师还比较陌生,要求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合作与研究。年级定期召开教学协调会,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召开有关班主任、备课组长、单元长和任课教师会议,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
(2)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实行统分结合的备课体制,即同一学科有统一的集体备课要求、内容,同时考虑到人文、科学倾向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分倾向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流程,实施整合的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3)授课过程中年级组织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相互听课观摩,共同提高,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相同模块的教师更要加强研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7、改革教学管理与评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按照行政班进行教学的学科,执行学校原来的常规教学要求和教师评价标准。
(2)重新完善考核办法,按选课走班组织教学的学科,除继续执行正常的常规教学要求和教师评价标准外,还要通过所教学生的动态变化对教师进行考核,以科学、民主的评价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第三篇: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峡山二中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实施,我校计划实施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班级管理模式。行政班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学校保持班主任的相对固定,便于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教学班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学班具有动态性,可通过班委会或科代表协助管理。任课教师应本着教管合一的理念,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现制定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如下:
一、学科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高中课程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编写,课程丰富多彩,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发展。由于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要求与个性化需求相协调,考虑到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考虑到应遵循的学习规律等因素,学校在课程编排上,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课程编排应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2)模块之间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应按顺序开设(选择);模块之间没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可平行开设(选择)。
(3)高一学生以开设必修课为主,兼顾适量选修课。高一选修课以选修Ⅱ为主,兼顾适量选修Ⅰ模块。待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选修课范围,以满足选修课的学习要求。
(4)课程模块的选择和开设顺序,应将学生的个人选择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统筹考虑。
1.语文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语文1 语文2 语文3 语文4)语文5 选修系列 系列1:诗歌与散文
系列2:小说与戏剧
系列3:新闻与传记
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
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选修系列模块内容:
系列1:唐宋选读、宋词选读、元曲选读、唐宋散文选读、中外诗歌选读、先秦诸子散文、唐宋散文、现当代散文、中外散文。
系列2:现代小说、当代小说、网络小说、外国小说、元明清戏剧、现当代戏剧、外国戏剧
系列3:新闻通讯、传记文学、文学创作 系列4:语言文学专题、演讲与辩论
2、必修模块语文1~5,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模块有5个系列,每个系列有若干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模块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选修模块一般按先必修后选修的选课原则。必修模块在高一年级开设,对于条件较成熟的学校,在高一也可开少量选修模块。
3、学生修满必修课程A1~A5,获得10个学分,可视为完成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在获得10学分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可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获得8个学分。加上原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同学,可先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加上必修10学分获得18学分,再从这五个选修系列中任意选修3个模块,获得6个学分,总计可获得24学分。
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必修与选修总学分0应达到18学分,文科类较高要求宜达到20—24学分。2.英语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英语1---英语5 选修系列
英语6-----英语11
语言知识类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选修系列Ⅱ中模块内容:
(1)语言知识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初级英汉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
(2)语言应用类:文秘英语、科技英语、信息技术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
(3)欣 赏 类: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欣赏入门、英文歌曲欣赏
2、必修模块英语(1~5)和选修模块英语(6~11)。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系列Ⅱ中,每一类有若干模块,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每个模块2学分。英语(1~6)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必修模块英语1~5和选修模块英语6~8,在高一和高二按顺序开设。任选系列II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英语报刊阅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语应用文写作等模块)可在高一开设,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的模块,可在高二和高三任意选修。
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英语必修与选修总学分应达到16—18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20—24学分。3.数学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数学1---数学5
选修系列 系列1(B1):选修1—1,选修1—2
系列2(B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
2、必修模块数学(1~5),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系列1中2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适合文科选用。选修系列2中有3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适合理科选用。必修模块和选修系列1中模块或选修系列2中模块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系列3中6个专题和系列4中10个专题相对独立,每专题均为1学分,选课时不一定要按顺序选课。
4、在高一至高二第1学段开设必修模块数学1~5,高二从第2学段开始到第4学段,同时开设选修系列l和2,分别供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的学生选课(必选)。系列3的专题侧重于数学文化,系列4侧重数学研究,这两个选修系列的开设方案是:系列3安排在高一,系列4安排在高二和高三,供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选课。这种安排更能适应将来的高考要求。4.政治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政治1----政治
4选修系列 1.经济学常识
2.国家和国际组织
3.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4.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政治(1~4),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系列相对独立,每个模块2学分。建议4个必修模块在高
一、高二两学年完成,每个模块2学段(即1个学期)完成。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可以开设选修模块。必修课按顺序选课,目前可选择选修模块1和2。
2、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理科政治必修8学分,文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2学分。5.历史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历史1---历史
3选修系列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探索历史的奥秘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历史(1~3),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6学分。选修系列相对独立,6个模块采用主题式的“并联”设计,选课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每个模块2学分,计12学分。
2、考虑目前的师资条件和周课时总数等因素,模块的开设时间安排如下,1个模块可以每周4课时,1个学段完成(4×9),也可以每周2课时,2个学段完成(2×18)。高一用“2×18”的模式,完成2个必修模块。在下学期开始,与政治同步开设选修模块。高二完成另一必修模块历史3。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理科历史必修6学分,文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2—14学分。6.地理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地理1----地理
3选修系列
1.地球与宇宙 2.海洋地理
3.旅游地理
4.城乡规划 5.自然灾害 6.环境保护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地理(1~3)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6学分。选修系列每个模块2学分,计14学分。
2、根据目前学校师资条件以及周课时总数,地理课安排到高一和高
二、高一完成2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用2个学段完成(每周2课时)。高二用1学段(每周4课时)完成必修模块3。从高二开始到高三上学期,同步开设选修模块,一般有志于相关专业的学生,至少应在选修模块中修满4学分。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理科地理必修6学分,文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12学分。7.物理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物理1---物理
2选修系列 选修1:选修1—1,选修1—2 选修2(B2):选修2—1,选修2—2
选修3(B3):选修3—1,选修3—2,选修3—4,选修3—5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1~2,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4学分。另外还必须从选修模块1—1或2—1或3—1中至少选择1个模块,获得不少于2个学分,总共获得不少于6学分,才达到物理必修课程的要求。
选修课程含有3个系列。系列1:侧重物理的人文性,2个模块;系列2:侧重技术应用角度,3个模块;系列3:侧重理论物理角度,5个模块。
2、因必修模块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高一4个学段开完必修1和2,高二开始,同时开设3个选修系列,供不同需要学生选择;一般倾向于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系列1中选择1个模块,以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倾向于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系列3或系列2中选择模块。3个系列中的第一模块知识范围基本相同,选修可不限于一个系列,例如同一学生可选系列l的1~1模块,再选系列2的2~2模块,依目前学校条件,倾向于理科发展的学生宜在选修3系列中选课较为切合当前的实际。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物理必修与选修要达到6—8学分,理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4学分。8.化学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化学1----化学2 选修系列 1.化学与生活 2.化学反应原理 3.物质结构性质 4.有机化学基础 5.实验化学 6.化学与技术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是化学l和化学2两个模块,各2学分。另外还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l个模块,获2学分,共6学分。
2、必修课安排在高一4个学段,高二第1学段至高三第2学段,开设各个选修模块。其中,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适合倾向于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推荐选学,以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该模块与“物质结构”模块同时开设,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选择。有志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上述选修模块2~5都应选学。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选修二个模块,共达10学分.报考化学专业的学生,再选修三个模块,共达12学分.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化学必修与选修总共6学分,理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2—14学分。9.生物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生物1----生物3 选修系列 1.生物技术实践 2.生物科学与社会
3.现代生物科技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共3模块,每模块2学分。选修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
2、生物课安排到高二和高三。高二完成3个必修模块,其中模块1和模块2分别用l学段完成,模块3用2个学段完成。从高二第3学段至高三第2学段,同步开设选修模块,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学生,三个选修模块都应选学。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生物必修6学分,理科最低要求8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0—12学分。10.信息技术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信息技术基础
选修系列 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多媒体技术应用 3.网络技术应用 4.数据管理技术 5.人工智能技术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1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l个模块,获2学分,共4学分。选修课程共5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
2、必修模块安排在高一上、下学期共4个学段完成。高二开始开设选修模块,学生至少要从中选择1个,以获得毕业所必须的学分。11.通用技术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技术与设计1、2
选修系列 1.电子控制技术2.建筑及其设 3.简易机器人制作 4.现代农业技术5.汽车驾驶与保养 6.服装及其设计 7.家政与生活技术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为技术与设计1、2,共2模块,每模块2学分。选修课程:7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2、本课程安排到高二开设。考虑周课时总数以及学习特点,必修模块分别安排在高二的第1、第4两个学段,高二的第2、第3两个学段用于选修系列的开设。12.音乐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 选修系列 1.音乐鉴赏
2.歌唱
3.演奏
4.创作
5.音乐与舞蹈
6.音乐与戏剧表演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音乐课6个模块全部为选修模块,其中“音乐鉴赏”为必选的选修模块,2学分,学生至少从其余5个模块中选修1个模块,获得必修的3个学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5个模块,每模块均为1学分。
2、根据学校师资条件和办学场所,音乐课安排在高一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1 学年修完。
3、音乐必选“音乐鉴赏”(2学分),报考音乐专业再修习另5个模块。
13.美术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 选修系列 1.美术鉴赏
2.设计与工艺
3.绘画与雕塑
4.设计与工艺
5.书法与篆刻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美术课5个模块全部为选修模块,每模块均为1学分。其中“美术鉴赏”为必选选修模块,为1学分,学生至少从其余4个模块中选修2个模块,获得必修的3个学分。
2、美术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有一支很强的师资队伍和办学经验。美术特色班高一高二学年每周均安排5学时美术课。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开成浓厚美术办学特色,高一开高二均开设美术选修课。
3、美术除必选“美术鉴赏”外,学校根据条件和办学特色,从5个系列中开设若干模块,报考美术专业应再修习其余模块。14.体育与健康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健康教育专题 选修系列 系列1:球类项目
系列2:体操项目
系列3:田径类项目
系列4:水(冰)上项目
系列5:民间、民族体育项目
系列6:新兴运动类项目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7个系列,每个系列含若干“项目”(课标未提供现成的模块)
2、从7个系列中选择项目,组织各学段的教学模块。其中注意:① 在7个系列中至少选4个系列,② 系列3内容的模块,至少有1个为必选模块,③ 系列7内容不能集中,宜分散到各学段。④ 高一至高三,每周2课时,均匀安排。有志于向体育运动及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在选修模块范围内再选修5个学分以上的模块。
3、修满11学分方可达到毕业要求。
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 1.研究性学习2.社会实践 3.社区服务
课程说明及学分要求 研究性学习三年总学分数为15,一年级完成6学分,二年级完成6学分,三年级完成3学分。高一全年、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开设,平均每周至少3课时,一般宜连课,根据需要,课时可以以学段为单位灵活安排,分散与集中使用相结合。研究课题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但学生应在高一至高三上学期这5个学期中,至少完成5个研究课题。
社区服务共2学分,一般可在高一和高二完成,共需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取得相关证明。
社会实践共6学分,三年中每年须参加l周,可获2学分,三年共6分。
二、选课指导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选课指导,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选课指导应充分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
2、综合全面原则
选课指导应充分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特长与潜能等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指导学生的重大选择必须由父母或者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参考学生家长的意见。
3、科学性原则
指导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必须对国家所规定的课程方案 及所指导的学科有足够的掌握,同时要对社会未来的人才需求有预见性的把握。教师根据学校实际、高校招生动向、将来学生就业状况等社会因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使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注意几个关系:
1、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关系。指导学生选课,既要考虑到学术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又要照顾到职业选择和生涯方面课程的分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定向提供支持。
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指导学生选课应当注意选修课的开设时间和开设方式,使选修课在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方面与必修课保持相应的连续性,体现出它们之间的互补。
3、学校开课与学生选课之间的关系。学校应当首先调查学生选课的意向,然后才能作出选课指导。但是如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学校所开课程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学生选课的愿望,学校应当就此向
六、选课指导实施机构职责
三、实施机构职责:
1、学校选课指导实行导师制(承包制),使所有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导师一般由本班任课教师担任,学生入校后经双向选择,最终由学校确认。
2、导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
3、导师对学生选课负有第一责任,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咨询、教育和选课方案的制定。
4、行政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等工作。
5、导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教务处、政教处人员等都有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责任与义务。学校为他们参与学校课程、承担选课指导责任提供相应的支持条件。校教务处设专人给学生提供选课的咨询,学生给予说明。
四、学生选课中须避免出现的问题;
1、学生不能把握课程与其发展方向间的关系;
2、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游离不定;
3、学生的选择屈从于家长的意愿或有从众心理;
4、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注意到模块学习的先后逻辑顺序,或者没有注意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5、学分分配不合理,面面俱到,追求高学分;不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只选择那些容易获得学分的模块。
第四篇:选课走班
高2009级——数学选课走班管理要求
选课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纵观世界高中选修课设置的状况,其基本模式主要有任选制(选课制)、选科制(分科制)、定向选修制和全选修制四种。它们各有利弊,适合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选课制完全依照学生的意愿,但若缺乏指导,学生的选课容易导致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从现实的角度来讲,选科制比较符合学生明显分化的客观情况,教学组织简单易行,但它几乎是文理分科的“换汤不换药”版,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定向选修制则结合了“选科”与“选课”,既保持了分科的特点,又克服了单纯分科的缺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同一科目下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较为理想,是我国目前大部分高中选择的模式;全选修制可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使他们的特长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比如语文这门学科,有诗歌鉴赏、写作指导、体味阅读等不同的语文课,再比如数学这门学科,有数学概论、函数专题、三角应用、统计概率、算法初步等不同的数学课。但该模块忽视学生发展必须的一些基本知识,因此一般在大学里应用较多。
2009级的选课走班是从高一下学期就开始了动员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给予选课的指导,然后填涂选课志愿表格,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学校做出统一安排和教师的调整等。我们实行的选课走班是按照“自主选科(——文理倾向),切块组合——(便于管理),模块走班(——保持稳定)”的模式,从学校发展、学生稳定等层面来说,我们的选课是成功的。
一、针对选课和走班,可能会出现的学生混乱等情况,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首先,确定组班模式。学校经过反复考虑,最终确定了“分割划片、切块重组”的“单元组班模式”。所谓单元组班就是将几个行政班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走班单位,以选择人数较多的行政班为母班,将其他选择人数较少的班级学生编入母班。这种单元组班模式一是有利于解决教室数量不足的问题,即使没有空余教室也照样能够走班;二是有利于缓解师资的紧缺问题,同一位教师可以分别承担多个走课单元的课程;三是有利于按不同学科的走课时段编排课程表。
其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编制各种课表。根据学生选课最终结果和组班单元的划分,完成“四确定,四安排”,保障走班运行。确定教学班班级数量,安排走班教室;确定模块教师数量,安排任课教师;确定模块课时数量,安排走班课程表;确定各班学生名单,安排座次表。最后利用“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系统”编制输出所有任课教师和走班学生的个性课程表。
二、面对流动的课堂、多变的学生,传统的教与学方式遇到了较大的挑战。要想使选课与走班的推行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满意,必须加强选课走班背景下教与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方式。我们采取的措施有:
首先,加强备课指导,统一每节的内容和作业的布置。这样的举措是为了保证同一行政班内的学生不同的班级走班接受的内容是相同的,不样让学生在课后多了对老师的非议。作业的收交我们在每个行政班配备小课代表,以行政班为单位收交作业,这样的好处是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收交情况更为清晰了解,也减轻了课代表的负担。
其次,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有助于解决走班背景下教学班学生组合的频繁变化、学生听课不停流动等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合作小组的划分遵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学班合作小组的划分以来自同一个行政班为主,行政班合作小组的划分尽量不拆解教学班小组。通过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讨论交流、日常作业的收发、自主时间的合作解疑等。
再次,构建解难答疑渠道。随着规范办学的推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没有教师辅导,教师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时间在减少,学生逐渐增加的疑难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已经大大制约了选课走班的顺利推行,必须探索一些新的渠道。课题组探索的具体做法是:在每间教室装配“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将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分学科放入盒内,课代表收集后交给各备课组。在学生自主自习时,各备课组安排教师轮流到“答疑室”值班,解决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另一种做法就是每天提供一节自习,通过学生谈论交流,解答疑难。
三、面对选课走班下的管理难度加大,我们以年级部管理为核心向下和向上两方面探索学校管理的新形式。向下主要探索了“教学单元工作组”负责制,向上主要探索了“学校精细化管理”。无论是哪种管理方法,都不是一方面的事情,需要多种层面的管理通力配合。同时,我们提倡学生管理自主化。制订《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细则》,加强自主管理制度建设。对参与走班教学的师生进行详细分工,明确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除确定各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辅导员,负责行政班和教学班的日常管理外,重点确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教学班日常事务的督促检查。各班主要学生干部组成自习管理委员会,各班设有值日班长,负责本班自习秩序;每层楼设有值日楼长,负责检查本层楼各班自习秩序。各班卫生委员组成卫生管理委员会,轮流检查和督促教学楼卫生、环境卫生和宿舍卫生工作。各班体育委员组成体育运动管理委员会,负责级部学生的早操和课间操检查,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生最了解学生,学校成立各种学生管理委员会,实现学生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又锻炼了学生干部队伍。
选课走班的教学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选课走班下的师生归属感问题,个别学生利用流动性“钻空子”逃课问题等。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才能让我们的学课走班更完善、更和谐。
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实行选课走班教学,不仅是一项行政指令,更是教育远离功利主义、靠近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选课走班教学改变的不仅是课程结构,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被动地位,以源于学生自主的多样化课程保障其全面化、个性化发展,从而为高中教育、为学生生命打开一扇可以自由呼吸的窗户。一句话,选课走班教学选的不仅是课程,更是学生一生的幸福;拷问的不仅是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更是我们的教育良知!
第五篇: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概念简述
选课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我国正在实验的高中选修课具有模块化、多样化、层次化、弹性化、学分制等特点。选修课的实施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与教学问题。选修课的评价包括课程方案、材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当前,要特别加强选修课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设置意义
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但是,随着知识的发展,知识在不断走向分化、深化、细化的同时也不断地交叉、渗透、融合。知识的不断分化与整合使传统的学校课程很难反映人类知识的当代成就,滞后于知识的发展。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使学校课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
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人类智力多种多样,个体智力是一种多种能力的结合。在他看来,至少存在着九种智力元素:逻辑/数学、语言、音乐、空间、运动、交际、内省、自然、生存,不同个体智力元素的组合方式导致了个体智力类型的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间的身心差异诸如兴趣爱好、性向特长越来越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始分化,到高中更加明显。我国教育固然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更不意味着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每门课程上都平均发展或门门优秀。学校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的生动发展。可以说,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课程体制中,教师被排除在课程编制活动之外,他们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法进行教学。而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品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当代知识研究的新成果。正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必修课数量、内容、范围有限,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格局之下,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只有选修课才可能既在科目设置上有一很大的灵活性,又在科目的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自由度。选修课尤其是学校根据所在社区和学校的条件、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选修课,有助于高中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总之,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是现代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我们必须彻底打破中学课程结构封闭、僵化、萎缩的状态,重构高中课程结构,使必修课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动态平衡,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课程模式
高中选修课的类型与比例 从课程内容上,选修课可分为学术性选修课和职业性(或技术性)选修课。前者侧重于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包括高深型、拓宽型、趣味型学术性选修课。这类选修课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挥特长,培养个性,对学生的学术走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后者包括农业类、工业类和商业类选修课,目的在于使中学生了解一些工业、农业、商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就业作一定的准备。从开设方式上,选修课可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即按照学生发展的不同方向,将有关选修课分组设置,组成定向选修学科群,让学生进行选修(实际上是选组)。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能力侧向。任意选修课即不进行固定分组,开设数量足够的、既适于升学又兼顾就业的选修学科,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它能避免过早专业分化所导致的发展的狭隘性。
怎样确定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比例呢?尽管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虽不是主次关系或主从关系,但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不同。选修课太少,导致教育僵化、封闭,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当然,选修课太多,又会影响学生基本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选修课膨胀,中学的选修课程曾多达一二百种,一些州的选修课比例甚至超过50%,课程变成“自助餐”,学生“误把糕点当正餐”,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鉴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随着年级的提高,高
一、高
二、高三应逐年递增选修课比例,三年内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定为3:7较为合理。至于选修课内部的关系,由于限定选修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定向,因此,限定选修课应成为高中选修课的主体部分,可占70%左右。而任意选修课对于学生兴趣、特长与个性的发展十分必要,可控制在30%以内,这样,才能既避免选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基本模式
纵观世界高中选修课设置的状况,其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任选制(选课制)
选修课均以任选课的形式出现,学生选什么课以及选多选少,均依学生志愿确定。选修课所占比重在各国各地各校不尽相同,一般地讲,大体占30%—50%。
选科制(分科制)
选修课分科或分组设置,学生只有选科(或选组)的权利,而无选择某一具体科目的自由。即不是选修一门一门的具体课程,而是从总体上选修一大类课程。有的分文、理两科,有的分文、理、职业(或称实科)三科,名称不尽相同。
定向选修制
它将“选科”与“选课”结合起来,分科后的每一科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限定选修保证了选修的方向性,任意选修又确保了选修的灵活性,较为理想。
全选修制
所有课程均具有选修的性质。如美国高中一般只规定必修的学科,如英语、数学、社会、科学等,而在每一门必修的学科中都开设有多种不同水平、不同名目的课程。比如英语这一学科,有基本水平、一般水平和高级水平等几种不同水平的英语课,同时还有多种文学和写作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志趣进行选择。这样,必修课也具有选修的性质。
上述课程模式各有利弊,它们适合一定的情况和条件。选课模式较灵活,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各种学生的情况和要求,但对于一些新课程,需要培训教师;如果缺乏指导,学生的选课容易导致盲目性和随意性。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实行,条件较差,则困难较多。选科模式大体上适应了学生明显分化的客观情况,在教学组织上简便易行,“一个班、一个教室、一张课表”,便于管理。但它从产生以来,就遭到人们的批评与指责,如它只把学生分为文、理科或几科,有些机械和简单化,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偏科”现象,反而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定向选修模式既保持了分科的特点,又克服了单纯分科的缺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同一科目下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上也易于操作。全选修模式可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使他们的特长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自选课程可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该模式可能忽视学生发展需要的一些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过窄,因此较适合高年级学生。
现行模式设计
面对多种选修课模式,我们应做何抉择?本次高中课程改革在充分吸收国外选修课模式的优点与总结我国选修课经验的基础上,对选修课(也包括必修课)的内容与结构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特点。模块化
所谓模块是指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围绕某一主题,通过整合学习领域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经验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稳定的学习单元。与以往选修科目相比,作为构成科目的基本单元,模块具有下述优点:相对独立,有一定的体系,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开放灵活,相对稳定的模块可根据知识发展与社会需要适当更新和调整,在有限模块内增加或减少相关内容,既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像美国那样选修科目过多、内容过滥的弊端,避免科目膨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内容整合,模块是按知识领域进行划分的,有机整合相关领域与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内在融合。因此,模块课程能较好地吸收多种选修课模式的优点,就目前而言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多样化
首先,从课程结构看,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既有递进关系(如英语选修系列I有六个模块,依顺序开设),又有并列关系(如英语选修系列n的模块相对独立,可自由选择),还有交叉关系。其次,从课程功能看,模块功能多种多样,不像以往那样笼统,要么服务于升学,要么服务于就业,而是更加具体,已深入到学科甚至专题上,学生可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与方向上进行发展。再次,从课程类型看,模块类型增多了,既有学科内选修模块,也有学科外选修模块,学科内选修范围大大拓展,除增加艺术、技术课程外,每门课程的选修新增了很多与当代科技、社会、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学校设置的选修模块更加灵活多样,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得到拓展,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层次化
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和同一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选修课可分为两个层次:国家规定的选修模块与学校自主设置的选修模块。前者主要着眼于保障学生的基本学力,大多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术性和均衡性,以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道德素养,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后者与个性发展、职业技术联系密切,更多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专长特长,有利于各校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教育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走有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弹性化
其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定位有一定的弹性,并非径渭分明。如艺术课程的必修模块实际上是在4个系列中的16个选修模块中选择6个模块加以确定的。其二,学生选课的弹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志向进行选择,对于必修课程中的选修模块,只规定基本的学分要求,而对“学有余力”和“兴趣志向”的学生倡导多多益善。就一些科目而言,学生可选可不选,可多选也可少选,“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其三,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也有一定的弹性。尽管高中课程计划规定学生三年里,国家规定的选修模块达到22个学分,在学校自主设置的选修课程中达到6个模块(选修模块学分共计占总学分的19%),但这只是最低要求,而对上线不做规定,这样,学生实际的选修模块可能不止28个学分,体现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比例的弹性。学分制
为了保证选修课的实施,本次高中选修课(包括必修课)采取学分制的做法,即学生必须在选修系列I(即科目选修)中达到22个学分,选修系列11(学校自主设置选修)中至少获得6个学分,加上必修课11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否则,不能毕业。这样的规定表面上看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它为选修课的实施提供了切实的制度保证,避免选修课流于形式,实施乏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