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物理分层训练实施方案
初二物理分层训练实施方案
诸城繁华初中
物理作业练习层次化策略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同一班级就读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因此,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势必造成课堂难于管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实施分层训练已势在必行。实施分层训练能使各类学生的学习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达到最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
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2、分层训练:所谓“分层训练”,就是根椐大纲和教材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促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已有认知水平基础上,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从而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分层训练不是简单的分程度教学,也不是简单的课堂复式训练,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思想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凸现学生主体,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等方面和谐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三、支撑理论
1、因材施教理论: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2、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新思想——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主要观点是指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未达到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当教师在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快发展的速度。
3、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认为,如果给予充分的时间及适当形式的帮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能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达到掌握水平。同时指出,如果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缺乏必要的认知准备,那么再好的教学质量出不可能使学生就这一任务达到掌握水平,除非教师改变这一任务的性质,使其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或者从弥补学生的不足着手进行教学。
4、加涅学习层次理论:加涅认为,任何学习必会有一种最合适的顺序,也就是先学什么才适合再学什么,先学的就是后学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师的教学改革应从补足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科入手,为学生设计出最佳的学习知识的顺序,逐层推进。
四、研究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根据心理学研究,我们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不变差异的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他们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这些差异是学生的优势差异,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
(二)合理性原则
对“分层”的正确认识是分层训练取得成效的前提,分层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只着眼于少数优秀生或“齐步走”的状况,教师只有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发展。脱离那些不切实际、无效的教学,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中的平等。制定的分层依据具体体现为:多元化、不惟成绩;考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决心;尊重学生意愿和选择。
(三)主体性原则
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平等的和谐关系,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病。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选择的机会、拓展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的有效情境,使学生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施分层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效果才可能有质的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训练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成功激励是为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评价激励是寻找学生成功和进步,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宽容。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的主要目标: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转变。2)促进各层次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发展。研究内容:
运用有效教学、分层训练的相关理论,重在实践活动中改变作业练习模式,作好学生发展方向及对学习的需求调查,认真把握好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目标的设置应具有区分度,同时应当研究对教师教学成效和学生能力的合理评价。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方法,通过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及时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将研究工作引向深入,与此同时注重个体行动研究,小组协作行动研究的有机结合。
2、文献研究法:在本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通过对相关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分析和搜索,;较为全面地掌握有关分层训练的资料信息,以便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访谈、问卷、测试等多种渠道去收集相关资料,深入课堂教学实际,发现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探索分层训练实施过程中的教育工作者规律。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注意积累,并进行理性思考,对实践材料归纳、提炼、总结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5、案例研究法:在进行分层训练实验中,对部分或个别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生,采用案例研究,做好记录,并进行阶段整理和汇总。
七、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分层训练设计(题库)、课堂分层次设计(教学设计)、典型课例、阶段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最终成果:相关论文集、研究报告
八、研究步骤
研究思路:
1)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任务。2)由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实施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3)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组织成果鉴定。
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建立课题研究网络,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主要工作:深入实施研究,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做好中期研究的总结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课题研究计划。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4年9月)
主要工作: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完成各类资料的汇总及相关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九、组织管理与分工
由王秀福老师担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由齐延英老师担任课题组副组长,协助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同时与闫志刚老师、邱发龙老师做好典型课例的研究;由杨桂刚老师、管延河老师对作业层次化设计(题库)进行研究;由陈才凤老师、李忠东老师对课堂练习层次化设计进行研究。
山东诸城繁华初级中学
初二物理备课组
王秀福 2013年9月
第二篇:初二物理总复习浮力专题训练20180519
浮力分类专题训练
一、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方法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其中向F向上、F向下分别表示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例1】一正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10N,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20N,则F浮=______N。
【例2】一正方体边长为10cm,浸没在水中,上底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则P上=________,P下=_________,FF=__________,F下=_________。方法2:称重法:F浮=G-F拉。
其中G代表物体所受的重力,F拉代表物体浸到液体中时所受的拉力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例1】一物体在空气中重5N,浸没在水中称重为3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当物体的一半浸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方法3:二力平衡法,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F浮=G物。
【例1】一物体重4N,放于水中时漂浮于水面,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N,当把该物体放于酒精中时,处于悬浮状态,该物体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当物体放入另一种密度只有酒精密度一半的液体时,物体所受的浮力________N。方法4:公式法:F浮=G排=ρ液gV排
3【例1】一物体重2N,体积为100cm,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二、公式的灵活应用 1.基本公式 : F浮=ρ液gv排 G物==ρ
物
gv物
液2.推导公式 :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F浮=ρ推导公式物gv排 G==ρ
物
gv物)
V排V物液(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物体在几分之几的体积浸入液体中,则物体的密度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例1】一物重20N,浸没于水中称重为10N,浸没于另一种液体中称重为12N,求ρ物、ρ液。【例2】一个实心物体,放在水中静止时,有_________kg/m。
【例3】一物体重10N,放入水中时
32的体积露出液面,则该物体的密度是541的体积浸入水中,放入另一种液体中物体有的体积浸52入该液本中,则ρ物=________,ρ液=___________。
【例4】一物体在空气中称10N,将其完全浸入水中称量时,重5N,则ρ物=_____,将其一半露出水面再次称量,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N。
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判断方法一:当物体浸没时所受浮力为F浮(1)当F浮=G时,物体悬浮;(2)当F浮>G时,物体漂浮;(3)当F浮<G时,物体沉底。
【例1】有一空心球,重4.5N,体积为0.5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练习1.一实心物体重5N,将该物体轻轻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水面由100ml上升到200ml,则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
练习2.一空心球,质量为0.5千克,体积为0.4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练习3.一球重50N,将该球投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20N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为__________。
练习4.一球重50N,将其放入装有水的杯中,从中溢出了20N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
33方法二:物体的质量记为m物,物体不论空心或实心,物体的整体体积记为V物,则m物V物
(1)当=ρ液时,物体悬浮;(2)当<ρ液时,物体漂浮;(3)当>ρ液时,物体沉底; 【例1】一空心球,质量为0.5kg,体积为0.4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球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
练习1.一物体,质量为0.6kg,体积为0.5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球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将其抛入水银中静止后,球在水银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
练习2.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铝球;(1)放入水银中后,所受的浮力关系为: F铜___F铁___F铝。(2)投入水中后,所受的浮力的关系为F铜___F铁___F铝。
练习3.如图所示,三个体积相同的球在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则三球所受的浮力关系FA___FB___FC。
练习4.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球在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则三球所受的浮力关系FA___FB___FC。三个球的体积关系VA___VB___VC。
能力提升
【例2】已知甲球两个实心球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1:2,体积之比为V甲:V乙=2:3,放入足够深的某种液体中自由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F甲:F乙=2:5.则这两个物体在该液体中自由静止时所处的状态是:
A.两球都漂浮在液面上 B.甲漂浮,乙沉底 C.甲乙都沉底 D.甲悬浮,乙沉底
【例3】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6N和5N,判定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酒精的密度为0.8×10Kg/m)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在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33
3四、液面升降问题。
1、一块冰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______。
2、一空心冰块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______。
3、一容器中装一定量的盐水,水中漂浮一块冰,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容器中的液面_________。
4、一空心冰块漂浮在油面,当冰块全部熔化后,液面___________。(ρ油<ρ水)。
5、一大容器中装有一些水,水面上漂浮一小容器,小容器中装有下列物体,当将小容器中的物体放入大容器中后,液面如何变化。
(1)石块(ρ石>ρ水),液面__________。(2)水 液面__________。(3)塑料(ρ塑<ρ水)液面___________。(4)乒乓球 液面__________。
6、一容器中,下面装有水,上面有一层很厚的油,中间悬浮一块冰,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将___________,油面将____________。
五、利用浮力求密度。
【例1】量筒中装有水100ml,现将一密度待测的物体轻轻放入量筒的水中,物体漂浮在水面,此时水面上升到150ml,用一细钢丝将待测物体完全压入水中,此时液面上升到200ml时,则ρ物=___________。
【例2】一空心玻璃瓶密度待测,现将该瓶口朝上轻轻放入装有100ml的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200ml,然后将玻璃瓶完全压没于水中(瓶中充满水),此时水面对应为150ml,则ρ=________。
【例3】已知一密度待测的物体的密度大于水,今在一圆柱形容器中装适量水,水面上漂浮一小容器,此时水面的高度为h1,将待测物体放入小容器中,小容器继续漂浮,水面对应的高度为h2,将待测物体从小容器中拿出放入大容器的水中,此时液面对应的高度为h3,则ρ=____________。
物玻 4
第三篇:初二物理测试题
力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2.以下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A.在弯路上的汽车匀速转弯 B.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小孩沿滑梯匀速下滑
3.当一个人提起一个物体后,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拉力,物体也对人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A.都相同 B.作用点相同 C.大小相同 D.大小、作用点相同
4.测一个约6N的力,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是()A.量程10N,分度值0.2N B.量程5N,分度值0.1NC.量程15N,分度值0.5N 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5.从运动员手中推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如不计空气阻力,铅球将….()
A.只受到手的推力 B.受到重力和推力 C.只受到重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6.假如地球失去引力,下列设想不正确的是()A.物体将没有质量 B.人跳起后,将不再落回地面C.即使杯口向下,杯中水也不会自动流出 D.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
7.下列实验中,属于减少有害摩擦的是()A.路面结冰后,常常在冰面上撒些渣土,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B.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常常在手上涂些镁粉 C.为车轴加润滑油D.在鞋底上制出凹凸不平的花纹
8.假如没有摩擦,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
B.手拿不住写字的笔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D.用吹灰之力可以推动火车沿轨道运动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事例是 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B.在足球场草坪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 C.从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滚越快 D.用力拉弓,把弓拉弯
10.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1.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A.人手作用于船桨上的力 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水作用于船体的力 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 12.重约1N的物体可能是()A.一张作业纸 B.100ml的水 C.一个大西瓜 D.一头小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脚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
2.用扳手拧螺母时,不仅要考虑作用在扳手上力的大小,还要考虑__,因为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它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测量。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
4.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_______;属于有益摩擦的是_______。(1)机器运转时,各部分之间的摩擦(2)拔河比赛时,手与绳子之间的摩擦(3)自行车行进时,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4)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
5.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在______刻度的位置。若不在此刻度,应进行调整后再使用。测力计上最大刻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的______。6.甲、乙两滑冰者,面对面地静止站在冰上,若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则(填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力可以使物体________发生变化,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7.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要观察它的______和______,还要看指针是否在__________,要检查指针和弹簧是否被外壳______,使其能自由伸缩;加在弹簧称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______。8.静止的弹簧测力计受到方向相反,大小都为4N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
9.用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头里的小钢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摩擦;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
10.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上 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处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面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的是: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开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_____(填“前”或“后”)。11.小明用5N的力拉一弹簧,使弹簧伸长3cm;小芳用力将这个弹簧拉长了4.5 cm,则小芳拉弹簧的力是_______N。
三、解答题1.作出下列物体受力的示意图。(每图3分,共9分)
2.一座公路桥头旁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t表示吨),用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总重为5×104N的卡车,通过计算回答这辆卡车能不能通过此桥?(5分)
四、实验探究题1.某同学在研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时,分别把钩码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算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7分)(1)在下表中填上所缺的数值。(3分)
(2)实验和计算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________;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________。(4分)
2.张华、李明、王艳、三个同学一起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得到了下表的数据,试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在表中空格内填上相应的数据。
(提示:表中第二行是弹簧的长度,而非弹簧的伸长)(4分)
第四篇: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自“因材施教”的思想被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以来,历朝历代教育者都相当重视。当前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实施“因材施教”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公平对待”的话:讲得内容简单易懂,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吃不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讲的内容较难,又使得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下,使其产生挫败感,也意丧失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因材施教”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遗传、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各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导致了认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的差异。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的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有区别的进行教学,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指导、要求、评价,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物理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物理知识认识服务。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主体不是仅仅知道差生或是优生,教学的主体应该包括所有的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视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的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他们学习知识的正确方法。
2、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这种差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度的帮助。
三、初中物理如何分层教学
1、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仔细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好坏,回答问题等情况,通过询问、调查、测试等方法,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类,淡然这个分类只要教师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便好,不能再班级公布,以防止刺激学生的自尊心。
2、制定目标的分层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了解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进一步的教学目标定位。
例如:在学习重力的时候,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求差生: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要求中等生:通过各种实验,可以总结归纳出影响物体重力的因素,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另外,还应该了解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要求优等生:在了解影响重力的因素和气相互关系后,展开联想,判断不同质量,不同位置的物体,重力大小的不同。
3、课堂教学的分层
分层教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共同目标,统一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更应该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合作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优秀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研究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中等学生,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在教学拓展内容上给予一定的点拨与启发,带动其学习更多更精的知识;对于差生,教师在教学中药明确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做重点的指导。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物理课实验多的特点,在班上结成优带差的实验小组,在实验中让中、差生对实验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优生要培养他们从实验的的现象,解释实验本质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各小组中指派优生作为小老师,对中、差生进行简单的指导,让优生提问,培养其发现问题,掌握重点的能力;让中、差生回答,培养其对思考。
4、作业布置的分层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需要分层设计。针对优生,在作业的布置上,应该以难度较大,思考性强的习题为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这对中等学生,应该以一般的课后习题为主,使其懂得课堂知识的运用;针对差生,应该以简单的知识巩固题为主,使其对课堂知识进行再次复习,加深印象。
例如:在上完《熔化与凝固》一课后,教师在安排作业时,可以分层安排:对于差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课文中出现的气态、也太、固态、熔化、凝固、熔点、凝固点等相关知识的定义抄写1-2次,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在作业安排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物质间三种形态的转化规律,并画图表示;对于优生,教师可以要求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发现并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电灯为什么要用钨来做灯丝;水银为什么不能做寒暑温度计等。
5、考试命题的分层
考试应该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来命题,做到考试命题的分层。具体来说,在物理考试考卷的设计上,应该体现分层,可以将试题分为三类:基础题、提高题和强化题。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提高题:要求差生选作,中等生和优生必须完成;强化题:产生不做要求,要求中等生选作,优生必须完成。对于不同学生,要求在必须完成的题型上达标,无论是差生,中等生还是优生,只要在自己必须完成德题型上达标,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
6、学习评价的分层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统一标准。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例如:在物理教学评价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组分层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组,给三个组制定三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于优组的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鼓励优等生互相竞争,对其的评价,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对于中组的评价应该差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中等学生不畏困难,用于探索,争取赶超优等生,促使中等生积极进取;对于差组学生,应该采用表样式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优点,肯定起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程金贵.利用分层教学贯彻任务教学法理念[N].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2).[2]丛建明.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8.11.
第五篇: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2011至2012学第一学期实验教研组教研活动材料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毕节十中
赵继刚
我校实施分层教学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从现在已经毕业的几届学生来讲,实行分成教学是我校一个教学实践的真正体现,是值得一走的新路子,针对物理这一学科特点和我校学生实际,我对物理学中怎样实施分层教学谈几点感受.1.教学对象的分层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数学基础、语言表达能力、智力发层水平等较为详细的学情资料,将学生分层。把学习教材知识都有困难的同学称为“基础层”;对经过激励和引导能比较好适应物理课堂学习并产生一定兴趣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发展层”;对几位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对物理现象有较强的感悟能力,在逻辑思维方面有较快反应,在实验操作中有较好的动手能力的同学,我们称为“特长层”。
对学生的分层是采用明暗结合的方法,分层的目的不是消除两极分化,也不是鼓励两极分化,而是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同学,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
2.教学目标的分层
对“基础层”同学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甚至还可以降低,对这部分同学要重在抓基础,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循序浙近;对“发展层”同学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基本要求;对“特长层”同学的目标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相应提高学习难度,拓展学习内容,鼓励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目标分层既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好物理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够得着”,学习成绩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目标分层同时又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创造了多学、学深的条件。
3.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的分层,包学习内容数量的多少和深浅程度的不同。如在学习高中物理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分析时,对基础层的同学只要求理解物体在斜面上,向上、向下分别作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时受力情况。而对特长层同学,不仅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还要分析斜面的受力情况,以及斜面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及斜面相对地面的运动趋势等,这是深浅程度的分层。教师要恰到好处的控制各个层次同学的学习内容,及数量的多少,使基础层同学能够“消化得了”,又可使发展层同学“吃得好”,还要使特长层同学“吃得饱”。
4.教学活动的分层
教学活动的分层,对特长层的同学可在小范围内辅导及个别辅导,这完全可可以做到,而且效果很好。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查缺补漏把最主要的基础知识补上。其次是教师的讲授分层,面向全班讲授时间,包括前后合起来不应超过半节课,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多边交流和自主学习,为照顾全面,教师的讲授必须从最低点起步,重在基础,适度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所领悟。教师在备课准备时要分层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堂自主学习内容,在课堂多边交流活动中,共性问题全班讨论,个别问题,个别指导。简单问题要鼓励基础层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特长层同学回答。课堂练习或课堂自主学习时,教师要重点指导基础层同学。
教学活动分层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分与合,同时也要求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5.课后复习及作业练习分层
为了促进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作业练习提出相应指标。
对基础层要求他们紧紧围绕教材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适量的基础训练和练习,重点放在反复阅读教材,不断提出不懂问题,学会讨论,要把教材读懂读透,并尝试作单元小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发展层同学,让他们全面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课本知识,适度的应用训练,独立完成单元小结,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特长层同学,在完成课本知识学习的同时,可以参与竞赛辅导,选读各种拓展性资料,要求他们在自学中学会质疑,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会讨论,寻求解答,指导他们完成一些小制作,小实验,小设计以及探究性或研究性小课题。这样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探询那奇妙的物理世界。
6.考试和评价分层
在物理测评时,同一考试卷在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分别给出不同层次的试题,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选做,特长层同学必须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包括各种附加题,而基础层的同学只须做较简单的题目,发展层的同学做中等难度的题目,其结果是三个层次的同学的分数若同为80分虽然不代表各自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深浅,但却反映了各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层次同等水平的学习要求,这与教学目标分层的要求是一致的。
除了试卷测试外,教师要更重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讲,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基础层同学,要多给予鼓励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抛弃自卑,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对发展层同学,采用激励评价,找出差距,指明其努力目标,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发展层同学采用竞争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戒骄戒躁,虚心好学,更上一层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进步明显的同学提高一个层次,对退步的同学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新起点,使他们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总之,物理分层教学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学习中等的学生有了长足进步,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物理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