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君山区“五联六解”,创新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工作机制
“五联六解”,创新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工作机制
岳阳市君山区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原国营君山农场、国营钱粮湖农场和广兴洲、许市两个老乡镇撤并而成的,属岳阳市三大主城区之一,是一个来自不同体制下的“组合家庭”,各类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君山区委、区政府健全完善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的“五联六解”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积累、信访上行。综治民调工作实现了连续11年保持湖南省先进,连续9年荣获全省平安县市区。
“五联六解”工作机制,把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把资源力量进一步下沉,把关口防线进一步前移,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五联”是指联村组、联社区(居委会)、联企业、联学校、联项目;“六解”是指用心解惑、倾情解冻、帮扶解困、集中解难、转化解疑、包案解结。
一、制定“总课程表”,明晰责任清单。完善责任体系,区四大家31名班子成员和67个区直部门及驻区单位,开展“五联”竞赛活动,工作责任联系点对应67个村、渔场和管理站、22个社区(居委会)、39家企业、29所中、小学校以及41个重点项目。联村的工作任务有九项,要求各单位党员干部要对联点村农户逐一上门走访,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村民小组,积极调处突出矛盾和信访难题,确保全年不出现群体性事件和到市赴省进京的违法上访事件,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争创平安村。联社区的工作任务有六项,要求围绕积极调处化解矛盾,创建和谐社区,督促抓好社区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培训。联企业的工作任务有七项,要求扎实开展“联手帮扶企业和产业发展升级行动”。联学校的工作任务有六项,要求区级领导每学期为所联学校解决1—2个实际问题,至少联系3名以上留守学生,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困难。联项目的工作任务有五项,重点为项目建设做好协调服务。以采取统一交办、公示进度、定期督办、群众评议、奖优罚劣为抓手,将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责任清单转化为工作清单和考核清单。
二、坚持“三抓三带”,优化运行管理。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是抓重点带一般。面对群众最直接的信访问题,要坚持分类处理,突出重点。要求区直机关各部门在征地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企业改制、环境保护
第二篇:创新我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创新我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金华市人事局课题组课题负责人:李秋华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人才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
一、我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
我市党委、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2003年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一)“党管人才”新格局初步形成。各级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党管人才的工作新格局。一是组织机构更加完善。目前,市县两级都已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放在组织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初步建立了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二是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金华市“十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党管人才要求 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金华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金华市新世纪“321”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力引进人才智力、营造人才环境等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三是目标考核不断加强。建立健全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督查考核制等各项工作制度。五年来,先后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8次,定期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把人才工作列入各县市、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人才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扎实实施“十五”、“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不断推进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创新。
1、关于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搭建公共培训平台,创新培养培训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一是人才培训网络初步形成。建成了以金华市人事培训考试中心为主体,以各部门培训机构为辅助的教育培训网络;利用金华市继续教育协会平台和金华培训网的优势,指导、协调各会员单位,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建立了劳动力培训基地、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等。二是人才培训体系逐步健全。对公务员队伍的培训,列入干部培训规划与计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开展公务员初任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军转干部培训,近三年培训10153人,公务员初任培训和军转干部岗前培训参训率达100%。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继续教育为主抓手,出台了继续教育登记考核管理实施办法,并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管理电子注册制度,现已有4万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入库,每年组织1.5万以上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对企业人才的培训,一方面与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开展了紧缺人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以举办高研班为手段,邀请专家来我市进行科技培训活动,近三年来,先后邀请专家来市讲座二十余次。今年又开展了企业人才培训需求调研,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人才培训奠定基础。三是人才培养工程深入推进。2003年至2005年,实施“2+1”人才基础工程,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0万名,实用型技术工人10万名,新增人才总量10万名,实现了基础人才数量的快速增长。2006年开始实施市“321”人才工程,认真做好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现全市共选拔出有国务院特贴人员、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151”第二层次以上人员90名,纳入市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以上培养人员103名。12、关于人才引进机制。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完善政策为手段,不断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一是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从1985年5月成立的金华市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到1998年5月金华市人才市场正式挂牌成立;从1999年10月建立金华人才网,到2004年10月成立浙江中西部人才柔性流动服务中心,以及民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现经批准的有13家)的蓬勃发展,我市人才市场体系网络基本形成。到2008年底,人才交流中心通过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赴外地招聘、周末集市等形式,人才市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万个,引进各类人才12万余人。二是人才市场管理服务功能不断增强。96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取消计划分配,实行市场化就业机制,政府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担了就业指导、信息发布、人事代理、就业实践、人才派遣等人才公共服务职能。到2008年底,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累计办理高校毕业生就业5.18万人,人事代理4.38万人。三是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若干意见》、引进人才居住证实施意见等引才政策,“零门槛”引进人才。四是人才载体建设不断加强。切实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研究生实践基地等人才载体建设,到目前,全市共建有9个博士后工作站,累计引进博士后科研人员21名,出站博士9名。2003年6月创办金华留学人员创业园,现已累计引进来自美国、日本、荷兰、德国、瑞典等近30名博士、硕士来园区创业,创办留学人员企业23家。2000年与浙江大学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每年为企业引进挂职的硕、博研究生10名左右。五是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不断健全。每年在“浙洽会”上提交近30项引智需求项目,2002年至今实际执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的项目38项,争取到资助经费120多万元;积极鼓励企业自聘专家,从2003年开始配套资助企业自聘专家项目57个110多万元。近十年来,全市共执行国外智力引进项目83个,先后引进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外国专家376位,解决100多个技术难题,直接为我市带来5亿多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发挥金华籍在外(北京、上海)博士联谊会作用,先后举办“博士故乡行”等活动,加强了与上海、杭州等地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加大与他们的对接交流。近五年来,开展(北京、上海)金华籍博士故乡行活动4次,参与博士260多人,签订智力和科技合作项目73个。
3、关于人才评价机制。以盘活整体人才队伍、提高人才使用效益为目标,将人才评价与人才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对党政人才的评价,更加突出群众公认和民主性。在选拔任用上,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92年以来相继开展了9次规模较大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活动,95年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2001年以来建立了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领导干部辞职制、领导干部任期制等一系列制度,2004年实行全委会推荐干部制度,试行了“海推”提名制度,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在干部考察评价上,2003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试行)》,2004年组建了专兼职干部考察员队伍,并实行考察员资格评审,同时推行了考察预告制,引入了民意调查制度,干部考察的准确性不断提高,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到领导岗位任职。二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更加注重社会、业内认可和专业性。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职称改革,组建评审专家库,不断规范评审程序,确保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公正公平公开。打破学历、年龄等限制,使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向基层一线倾斜,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出台了经委系统技能型人才、建设工程系列和交通公路工程等10多个专业人才职称评定政策,并组织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培训800多人,均获得初级或中级职称;会同市农业局、科技局开展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推广竞赛活动,获奖单位完成人破格直接申报农艺师任职资格。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近两年来组织5.7万人进行了职称外语、专业技术职称等各类执(职)业资格考试。三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更加注重市场认可和发展性。把职称评审扩大到企业,使职称评审政策向非公经济组织倾斜,对我市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要求作了较大程度的调整,着力打破学历、专业等限制,使更多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具备相应职称,专门为100多名企业家直接申报了高级经济职称。完善高技能人才
评价制度,近5年,全市核发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1.7万人次,认定技师以上职称的40余人;在企业广泛开展技术练兵、技术创新等活动,对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按有关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多形式开展农村乡土人才、农村技能人才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农民培训,培训合格发给证书,造就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
4、关于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奖励、经费资助、安家补助等激励机制,激励各类人才创业创新。一是建立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机制。市委[2003]21号文件规定,市财政给予建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一次性资助10万元;而义乌市对企事业单位建立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和15万元。鼓励企业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市政府规定每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在企业服务满二年的,一次性资助5000至10000元。对引进的国家级、省级专家,五年内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津贴;东阳市对两院院士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东阳市企业工作期间,由政府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和3000元的生活津贴。二是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金华、义乌、永康、东阳等市都建立了给予人才安家津贴、一次性购房补助、廉租房等制度。市本级对引进的博士、硕士分别由财政补助安家费3万元和1万元;要在金华购房的,给予补助博士10万元,硕士3万元,凡工作满五年后,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义乌市还建造了人才公寓,高层次人才可免费使用5年等。三是完善优秀人才评选奖励机制。分领域、分系统开展各类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培养对象进行表彰奖励,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如市政府每年开展“321”人才培养对象评选,对“32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培养对象每人资助科研经费3万元和1.5万元,仅2007年就发放科研资助经费11.7万元。开展“名师名家”培养选拔,现全市有在职省特级教师58名、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123名、市级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 216名、市级科技拔尖人才27名。2005年起市政府拨给名师名校长专项经费100万,用于名师名校长培养和奖励。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人才工作领导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工作咨询决策机制不够健全,职能部门协调配合还欠到位。二是考核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对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没有很好落实,不同程度存在走形式现象,导致部分县市没有把“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落实到位。三是保障措施不够到位。主要是人才开发投入不足。我市的人才开发经费,与省内兄弟地市相比,我市人才开发经费投入力度相对较小,人才开发持续投入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管理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是人才政策滞后。我市现行的人才政策大多是2003年以前制定的,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周边地市,这些政策规定中给人才的补助标准明显偏低,对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等扶持政策也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急需健全完善。人才政策的优势不明显,表现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子女就学、家属随调等政策还不够优惠;公园、休闲地等偏少,对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上的关怀相对较少等方面。二是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干部选拔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选人用人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
(三)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还不尽合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人才“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由于求职人员的素质与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存在差距,导致一方面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呼招不到优秀人才。尤其是一些对技术、经验、整体素质要求较高的岗位,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四)人才工作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机制不尽合理,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与差距悬殊同时并存,影响人才效益的发
挥。二是人才激励机制相对缺失。不管是政府部门层面,还是企业本身,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比较欠缺,影响优秀人才的创业创新热情。三是覆盖全社会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特别是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还比较多。
三、创新我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思考
在全面总结分析我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把握人才工作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新机制。
(一)努力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领导机制。党管人才,就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着重抓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优化服务、营造环境等工作,努力构建新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明确党管人才工作职责。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抓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重要决策以及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重大事项。一要抓好规划。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及人才资源开发的宏观布局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二要制定政策。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根据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人才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人才教育、培养、使用、引进、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框架,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水平。三要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协调人才工作大事,做到党委统一领导不断加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2、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实行人才工作目标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才工作机构。要在市、县两级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基础上,在有关部门设立人才工作专门处室,具体负责人才工作。二是建立人才工作联动机制。要从全局的高度,合理划分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权限、任务要求,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人事、劳动、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好有关人才工作的具体政策;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和单位对本系统的人才工作要切实负起责来,整合好系统内的人才资源;宣传部门要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典型的发掘、经验的总结宣传等。三是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报告制度。各县(市、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年底必须向市委书面报告人才工作情况。
(二)创新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不断创新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流动等运行机制。
1、创新培育机制,多渠道培养人才。要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一是科学制定培训目标。人才培养的总量目标,必须立足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才需求的具体实际。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具有全面性、前瞻性、科学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实现人才培养总量同经济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二是突出培训培养重点。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养取向。对党政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和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重点要突出优秀中青年领导人才的培养。对专业技术人才,要着重提高科研、学术水平,从中培养一批在全省及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科带头人。重点是要大力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专家。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提高法律、经营管理等水平。重点是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各类培训制度,大力推行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切实抓好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轮训。切实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执(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加强对学历、学位和各种培训证书的管理。逐步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重视实用型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
2、创新汇集机制,开放型引进人才。吸纳人才、集聚人才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建立健全良性引才机制迫在眉睫。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宏观调控。要围绕“建立浙江中西部人才高地,形成与浙中城市群相适应的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发展中心和区域性人才流动集散中心”的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确定引进人才方向;要结合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引进人才专业目录,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二是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措施。要充分发挥金华的“宜居”、“宜游”优势,因时因势制定吸引人才的各项优惠措施,在各类人才安家补贴、生活费补助、科研经费配套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要依托行政服务中心,畅通引才“绿色通道”,在户口申办、档案管理、职称申报等方面手续从简、费用从优,继续实施人才引进“零门槛”政策。三是加快引才引智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研究生实践基地等各类人才载体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博士后工作站和科技研发中心;探索人才、智力与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坚持同步规划招商项目建设和招才引智工作,通过项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项目;拓宽引进国外专家和国外智力的领域,充分利用“浙洽会”等,努力开展跨国界引进人才和智力,大力宣传引智典型经验,提高企业开展引智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充分利用北京、上海等地博士联谊会,通过举办金华籍博士故乡行等活动,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地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通过咨询、兼职、项目合作、考察讲学、学术休假、业务顾问等形式,吸引外地人才和智力。
3、创新流动机制,市场化配置人才。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深化的必然趋势。党管人才体制下,必须坚持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一是健全人才流动体制。要下决心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城乡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机关之间的人才流通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进一步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促进用人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二是健全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要素市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人才市场诚信品牌、优质品牌;进一步加大网络服务人才力度,建立人才需求排行和预测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人才信息库,培育和发展网上人才市场;进一步培育、发展、规范人才服务中介组织,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人才中介服务业,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管理体制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三是健全人才市场监管机制。要不断完备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的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人才市场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各类人才市场和人才市场中介组织的运作行为。成立人才市场执法机构,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充分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
(三)健全人才工作激励机制。用好人才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只有科学评价人才,注重激励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制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岗位职责规范,明确人才标准,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要素作为人才评价依据,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价值判断体系。一是对党政人才的评价,要重在群众认可。要进一步总结完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素质评价体系和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要重在业内认可。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打破身份、专业、学历等限制,研究建立以业绩、贡献为重点,逐步建立科学、规范、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三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要重在市场认可。大力发展社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
2、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形成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制定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聘任制、交流制和辞职制等制度,逐步调减领导班子职数。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
3、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机制。党政机关要完善公务员工资水平动态增长机制,扎实做好公务员工资改革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事业单位要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实行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办法,鼓励技术入股。
(四)优化人才工作服务机制。管理就是服务,要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1、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制定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相匹配的人才政策,做到相互衔接、形成体系。要加快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多项人才政策,加大政策扶持、项目资助、生活补助等力度,加快引进和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抓紧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妥善处理各类人才的劳动人事纠纷。要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研究制定专家考察、疗养、免费体检的具体办法。
2、着力优化创业环境,拓展成长空间。围绕“四大工程”的实施,加强人才开发资金的筹划使用,重点资助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企业紧缺人才培训、国外智力引进和大学毕业生创业等方面,使有限的人才开发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要督促用人单位按政策落实人才各项待遇,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各类人才更多的发展空间,鼓励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着力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宣传我市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全社会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努力为人才办实事、办好事,妥善解决各类优秀人才的家属就业、孩子就学、生活困难、医疗保健等方面问题,加强法制、信誉、人文环境建设,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各类人才安心创业。
(五)完善人才工作保障机制。人才工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整合各方力量,保障各项人才工作正常有序运行。
1、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投入机制。做好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是保证。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资为保障、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投入上的导向作用,加大财政在人才培养、人才载体建设和人才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保证人才资源开发资金;要建立人才开发基金,并列入财政预算,随着经济增长逐年递增。要突出企业在人才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和科技投入;对企事业单位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等方面的投入,允许单独设立科目,计入单位经营成本。要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对人才培养投入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责任机制。强化“一把手”要抓“第一资源”理念,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要建立健全党政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修订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改进考核内容和方式,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推行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各级领导可直接联系一批各行各业的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及时了解情况,搞好服务。要完善人才工作检查督办制度,根据党委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抓好督促检查和组织实施,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党委、政府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第三篇:浅谈当前信访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和创新维稳工作的对策建议
浅谈当前信访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和创新维稳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信访维稳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破解信访难题,探寻诱发信访原因,变通处访措施,稳控信访走势,近期,我街对1-11月份信访事项进行统计归类,分析原因,总结处访方法,积累经验,对我街信访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当前信访工作的现状
截止2017年11月份底,群众来街及街以上信访共30批80人次,其中进京非正常上访1人次,赴省上访2批4人次,到市访5批20人次。
从统计上看,当前信访工作呈现鲜明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集中访相对增加。1-11月份,全街共发生6次集访,占信访总数的20%。集访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机构改革、城区改造、房地产类以及相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如机构改革中离退休社区老干部、复员军人等群体因具有共同诉求,是集访的高发人群。二是越级访比较突出。除到街道上访外,上区访、赴省访、进京访等越级访现象也时有发生,他们不经街,不经区,直接进省赴京。如前进里社区如意里居民阳中华,在今年9月份中央文明组在对我区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入户测评时,直接从长沙坐高铁回衡阳,准备直接找测评组反映其不合理诉求。三是无理访日趋严重。全街发生的进省赴京基本上属无理上访。如东风南路181号13户住户何文郴,他本人于2000年向衡阳北站递交了辞职报告,北京铁路总公司也批准了他的辞职报告,并按要求赔付他经济补偿金和一次性辞职补贴。2015年3月何文郴又因该事上访至北京铁路总公司,10月份又到衡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相关机构均因其诉求不合理拒不受理,但他仍然坚持上访。四是利益访十分典型。在上访中,基本都是为着利益,而且是个人利益,很多上访者希望通过信访获取更多的利益,甚至额外的利益。如要求政府违规帮其办理“低保”、要求政府给予经济帮助等。如何文郴2000年就和单位签订《劳动解除合同》,但他现在认为解决方式不合理,多次到北京广铁总局讨要说法,希望总局给他原单位施压,现街道已按帮其办理了低保和廉租房补贴,但他还不满足,表示还要继续上访。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一是热点问题突出。我街当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矛盾凸显高发期,房屋征迁、土地权属、医疗卫生、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领域信访问题突出,特别是随着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的持续推进,涉及更多群众的切身利益,信访维稳任务加大。如:二环东路拆迁。动辄上百人到区集体上访。此类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二是信访积案不清。今年,我街对历年沉淀下来的遗留问题组织了攻坚,通过领导包案、专班处置等方式,部分得到了有效化解,但仍有一部分积案化解效果不理想。如意里小区由于衡州大道建设需要,途径我街前进里社区如意里B栋、C栋、D2栋,当时政府原计划拆迁安置在街道农田里,房源为电梯房,后因总总原因不能按原合同安置,现如意里小区居民经常到街道要求归还其原房屋并赔偿经济损失。三是利益群体多元。我街特定利益群体主要有退役军人群体、企业改制群体、老社区干部退休等。如我街道一批已经退休的老社区书记、主任因为当时社区运转制度改革,一次性将他们的养老问题划归为事业单位养老,现在因养老标准较低曾集体到市政府上访。
(二)原因。一是政策缺位。目前基层信访工作的困境是如何区别维权型上访和无理上访,无法在法律层面上甄别维权型上访和无理上访,而街道又没有权限制定政策来治理无理上访,这就为那些希望通过上访来谋利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我街道茅坪社区胡运秀因其儿子颜孔亮2005年因涉嫌盗窃在市看守所羁押期间因病死亡,她本人也已签订息访协议书,相关偿付补偿金也全部到位,但现在对处理结果不服,多次赴省进京上访,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支持,我街道无法区分她是维权型上访和无理上访。二是责任错位。当前信访工作全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划分,发生进京非访后,责任追究主要是查看非访人员的身份信息,国家追究省,省追究市州,市州追究县市,县市追究乡镇和街道,一级追究一级责任。这种无论上访原因而绝对的“属地管理”原则,给街道造成的压力很大。如我街道前进里社区居民谢培菊,她只是户口在我街道,而实际住在苗圃街道建湘村,她村人反映的实际问题又是市童服厂企业改制相关问题,像这种既不住在我街道,反映的问题也不我街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信访又属于我街道的模式存在责任错位。三是治理无法。《信访条例》对政府行为很有约束力,但对那些无理上访的人则没有任何约束力,这让街道在信访治理中很被动。再加上近年来个人权利本位畸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强调,这些都为无理上访者与政府的博弈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因此,一旦我们无法满足其要求,就会出现越级上访。如我街道谢培菊、胡运秀等都是无理上访人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信访维稳工作领导。要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督促有权处理的部门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变通“属地管理”原则。要强化责任追究,严格实行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把信访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因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认真解决信访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2、规范信访维稳工作秩序。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多向群众宣传《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知识,逐渐引导信访人员有序、依法信访,减少无理上访、缠访闹访事件发生。要完善调解与仲裁、复议、诉讼相互衔接的多元化解机制,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通过法定途径解决问题。
3、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力度。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事要解决”为核心,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积极探索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努力使一批信访人员在人文关怀中息访息诉。要把法治思维贯彻到信访维稳工作全过程,依法按政策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确保群众诉求在法治的框架内得到有效解决。
4.有效化解无理访、缠访。当前我街存在大量的无理诉求,他们的诉求方式激烈、行为违法,甚至少数人抱着“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态,采取极端做法,无理缠访,严重影响到我街的正常办公秩序,扰乱了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建议能够顶层设计,采取措施依法化解无理访、缠访问题。
第四篇:关于创新医药卫生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意见(精选)
关于创新医药卫生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的实施意见
(县卫生局 二○一○年八月七日)
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县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机制,贯彻落实卫生工作各项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创新医药卫生 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卫生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县县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创新医药卫生工作机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2010年,120急救服务覆盖全县城乡,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到2011年底,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覆盖全县城乡居民。2010年5月20日前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普及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施;五是负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协调辖区内单位和居民开展改水改厕、环境整治、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爱国卫生工作;六是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资储备、指挥、协调及处理。
(二)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一是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2010年,全县新农合个人缴费人均20元,2011年起提高到每人每年30元,全县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二是逐步提高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2010年全县平均住院报销比例争取达到60%以上。将恶性肿瘤、中风后遗症等7种慢性病纳入门诊报销范围,2011年慢性病门诊报销范围扩大到10种以上。进一步简化报销程序、控制医药费用增长、规范基金管理,加强基金监察、审计工作力度,确保新农合制度健康持续发展。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使用救助资金。资助城乡一、二类低保人员、农村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药费用的救助标准。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2010年全面推行“贫困农民新农合报销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整合新农合、大病救助、济困病床补助等项目,实现县内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实行网上转诊审批制度,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结算同步、监管统一的“一站式”服务。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强化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高素质卫生人才培养步伐。
(五)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药卫生安全。整合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制度,科学确定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职能定位,合理划分各级医疗机构对应的患者群,有效分流病人。建立疾病控制机构进医院、疾病谱排序和公共卫生预警机制。在全县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咨询室,村卫生室设立咨询点,开展健康咨询活动,探索开展预约就诊等服务项目。推行县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医疗中心双向转诊和医务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继续开展城乡医疗机构间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推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月分析评议会制度,完善医院内部各种查房制度,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完善治理过度诊疗和滥用抗生素的方法和措施,使用全省统一病历,推行公立医院之间的病历、检查、化验结果共享制度。
(六)完善预防体系建设,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落实疾控、监督和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加大疫情监测力度,着力加强鼠疫、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点传染病和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县、乡、村三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做好免疫规划接种工作。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和工作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和物资储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
以创建百姓放心医院为载体的文明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组织医务人员每月观看1次警示教育片,每季度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进行考核,将医务人员的执业规范、行业纪律等纳入医德医风考核范围,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业绩记录制度,以及医生药品使用量、抗菌素使用量、住院自费药品使用量和评估制度,严肃处理违纪人员,治理过度医疗问题。推行医患人员沟通制度,完善医疗服务有奖举报制度。加强卫生信访工作,积极排查和化解医患矛盾,努力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四、保障机制
(一)实施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考核机制,层层签订重点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各级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二)实施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建立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对重点卫生工作进行目标控制、信息反馈和工作考核,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各项重点卫生工作任务。
(三)实施有奖举报制度和重大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违规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制定公共卫生绩效评估方案,建立重大传染病、院内感染、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卫生执法依法公正、公开透明。
(四)强化卫生工作的监督力度。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主动接受行风评议,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卫生监督工作体系。
(五)健全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县财政要增加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学科和人才队伍等建设经费的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落实村医补助政策,提高村医报酬。在平等、公开、规范、有序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民营资金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或参与部分公立医院的重组改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六)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各单位在创新医疗卫生改制机制,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所做的工作,树立典型,推动工作。
第五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下)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法治队伍业务工作能力是指法治工作者从事法治专门业务工作时的错误率来判断的。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2.法治工作者是国家法律的立法、执法、司法践行者,承担
正确 √ 着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制定适用法律的职责。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对于不同人才规格的培养作出分类指导,按照高校规格和
错误 × 功能定位,将法律职业人才和法学学术人才做分类培养。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业务工作能力是指对一个人在从事某项专项业务工作或担任一个职位所具备的一组标准化的履职要求。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5.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思想观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正确 √ 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1951年,刘少奇在()中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概念。错误 ×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
D.《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正确 √ 牢固树立坚持()至上。
A.党的事业
B.人民利益
C.宪法法律至上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3.能力通常反映一个人能够发挥出来的力量,以下哪个选项
正确 √ 不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A.本能
B.潜能
C.才能
D.势能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4.根据本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上重点加强()建设。正确 √
A.立法队伍
B.行政执法队伍
C.司法队伍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5.“政治思想工作”、“思想工作”这两个概念是()提出的。
正确 √
A.斯大林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修身养性即道德修养,是个人在()等方面,自觉进行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以及经过长久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素质。
A.政治
B.道德
C.学识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7.法治工作的能力是一种社会活动能力,具有()。
A.规制性
B.程序性
C.客观性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8.影响和决定法治工作能力的因素包括司法机关的自身因素和()。
A.政府的重视程度
B.党中央的政策支持
C.社会的法治环境
D.社会的道德水平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9.()是法治工作的本质属性,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是法治工作的神圣职责。
A.人民性
B.公正性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C.政治性
D.公益性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法治工作的三大建设?()
A.平安建设
B.法治建设
C.德治建设
D.队伍建设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正确 √
1.根据本讲,工作能力包括()。
A.智力
B.本能
C.潜能
D.才能
E.技能
您的答案:BCDE
正确答案:BCDE
答案分析:
2.法治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具备的特征包括()。
正确 √
错误 ×
A.法治工作能力是一种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规制性、程序性和客观性
B.法治工作能力具有随机性
C.法治工作能力具有主观性,离不开社会评价
D.法治工作能力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干扰
E.法治工作能力是一系列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您的答案:ABDE
正确答案:ACE
答案分析:
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要
错误 × 从哪些方面入手?()
A.培养坚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善用法律思维
B.法治工作队伍符合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
C.实施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
D.加强法律队伍的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E.改进执法手段和司法程序
您的答案:A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4.根据本讲,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选择包括()。错误 ×
A.基于国情的理性剖析,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B.实行法治人才的分级、分类培养
C.加大国际化法学教育改革力度
D.积极拓展法学人才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法律实践。
E.大规模引进法治人才,实行筛选机制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思想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思想政治心理和思想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
错误 × 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
A.政治理想
B.政治目标
C.政治信念
D.政治态度
E.政治立场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