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六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下)(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5:5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六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六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下)》。

第一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六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下)

1.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由过度重视法律实践型职业教育向重视法学研究型专业人才教育转变。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业务工作能力是指对一个人在从事某项专项业务工作或担任一个职位所具备的一组标准化的履职要求。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思想观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法治队伍业务工作能力是指法治工作者从事法治专门业务工作时的错误率来判断的。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法治工作的三大任务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能力通常反映一个人能够发挥出来的力量,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能力的组成部分?()A.本能

B.潜能

C.才能

D.势能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2.()是法治工作的本质属性,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是法治工作的神圣职责。A.人民性

B.公正性

C.政治性

D.公益性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根据本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上重点加强()建设。A.立法队伍

B.行政执法队伍

C.司法队伍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法治工作的三大建设?()A.平安建设

B.法治建设

C.德治建设

D.队伍建设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5.影响和决定法治工作能力的因素包括司法机关的自身因素和()。

A.政府的重视程度

B.党中央的政策支持

C.社会的法治环境

D.社会的道德水平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6.修身养性即道德修养,是个人在()等方面,自觉进行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以及经过长久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素质。A.政治

B.道德

C.学识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7.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坚持()至上。A.党的事业

B.人民利益

C.宪法法律至上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8.法治工作的能力是一种社会活动能力,具有()。A.规制性

B.程序性

C.客观性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9.“政治思想工作”、“思想工作”这两个概念是()提出的。A.斯大林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根据本讲,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职位导向和()导向。A.就业

B.学术

C.公益

D.政治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做好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C.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D.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E.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2.根据本讲,下列属于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重点内容的有()。A.思想政治建设

B.组织建设

C.职业道德建设

D.人事管理 E.监督与督察工作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3.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法治工作人员提升业务能力提出的要求包括()。

A.提升法治队伍业务工作能力要与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教育活动相结合

B.提升法治队伍业务工作能力要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

C.提升法治队伍的业务能力要与“开门大接访”活动相结合

D.提升法治队伍业务工作能力要与政治建队相结合

E.提升法治队伍业务能力要与专门化职业教育训练相结合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4.根据本讲,法治工作队伍的优良作风是()。A.恪尽职守

B.忘我奉献

C.秉公执法

D.不怕牺牲

E.勇往直前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DE 答案分析: 5.根据本讲,工作能力包括()。A.智力

B.本能 C.潜能

D.才能

E.技能

您的答案:BCDE 正确答案:BCDE 答案分析:

第二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下)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法治队伍业务工作能力是指法治工作者从事法治专门业务工作时的错误率来判断的。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正确 √

2.法治工作者是国家法律的立法、执法、司法践行者,承担

正确 √ 着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制定适用法律的职责。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对于不同人才规格的培养作出分类指导,按照高校规格和

错误 × 功能定位,将法律职业人才和法学学术人才做分类培养。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业务工作能力是指对一个人在从事某项专项业务工作或担任一个职位所具备的一组标准化的履职要求。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5.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思想观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正确 √ 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1.1951年,刘少奇在()中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概念。错误 ×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

D.《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正确 √ 牢固树立坚持()至上。

A.党的事业

B.人民利益

C.宪法法律至上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3.能力通常反映一个人能够发挥出来的力量,以下哪个选项

正确 √ 不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A.本能

B.潜能

C.才能

D.势能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4.根据本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上重点加强()建设。正确 √

A.立法队伍

B.行政执法队伍

C.司法队伍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5.“政治思想工作”、“思想工作”这两个概念是()提出的。

正确 √

A.斯大林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修身养性即道德修养,是个人在()等方面,自觉进行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以及经过长久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素质。

A.政治

B.道德

C.学识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7.法治工作的能力是一种社会活动能力,具有()。

A.规制性

B.程序性

C.客观性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8.影响和决定法治工作能力的因素包括司法机关的自身因素和()。

A.政府的重视程度

B.党中央的政策支持

C.社会的法治环境

D.社会的道德水平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9.()是法治工作的本质属性,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是法治工作的神圣职责。

A.人民性

B.公正性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C.政治性

D.公益性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0.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法治工作的三大建设?()

A.平安建设

B.法治建设

C.德治建设

D.队伍建设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正确 √

1.根据本讲,工作能力包括()。

A.智力

B.本能

C.潜能

D.才能

E.技能

您的答案:BCDE

正确答案:BCDE

答案分析:

2.法治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具备的特征包括()。

正确 √

错误 ×

A.法治工作能力是一种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规制性、程序性和客观性

B.法治工作能力具有随机性

C.法治工作能力具有主观性,离不开社会评价

D.法治工作能力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干扰

E.法治工作能力是一系列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您的答案:ABDE

正确答案:ACE

答案分析:

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要

错误 × 从哪些方面入手?()

A.培养坚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善用法律思维

B.法治工作队伍符合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

C.实施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

D.加强法律队伍的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E.改进执法手段和司法程序

您的答案:A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4.根据本讲,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选择包括()。错误 ×

A.基于国情的理性剖析,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B.实行法治人才的分级、分类培养

C.加大国际化法学教育改革力度

D.积极拓展法学人才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法律实践。

E.大规模引进法治人才,实行筛选机制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思想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思想政治心理和思想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

错误 × 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

A.政治理想

B.政治目标

C.政治信念

D.政治态度

E.政治立场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CDE

第三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新联村2015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同志们:

按照演发„2015‟2号《关于开展大演乡2015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天借召开 “小学教”动员会的机会,与大家一起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探讨和学习。

我今天的讲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进入法治新时代”。侧重讲一下四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国际战略意义。

(一)四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四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必须把它纳入到历史长河中去,用历史视角和历史视野来看。170多年前,鸦片战争让中国从一个骄傲自信的东方文明大国坠入到深渊,已经成型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的那一套发生了致命性的缺陷,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制度发挥了优越性,使得他由弱转强、由衰转盛,在历史的大竞争中中国落后了、而且挨打了。

2014年是建党93周年,这次四中全会报告,实际上是建党93年来第一次专门以法治为主题做的报告、做的决议,这是前所未有的。新中国建国65年来,第一次以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去讨论法治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间点,前后我们就可以分为两大时期。

第一个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6

年,把它称为新中国法治的初创期,什么叫初创呢?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百废待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于是,1951年“惩治反革命条例”率先出台,1950年的《婚姻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先后出台,法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956年到1966年这十年,法治的建设可以说是乏善可陈,这个阶段称之为相对停滞的时期。这个相对停滞不表示一点进步没有,比如说,有“工业70条”、“农业60条”、“商业40条”,这一些文件,不是正宗的法律文件,某种意义上它属于党的政策,所以说把它整个这个阶段称之为停滞不前,或者是相对停滞时期。第三个阶段,就是1966年到1976年,文革十年,十年倒退,在这个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砸滥公检法,造反有理、革命无罪,整个法治建设都谈不上,公检法机关都没了,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没了。所以说,现代化的法治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完全谈不上,把他叫做法治的彻底破坏时期。以上就是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历史时期,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们首先进入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恢复建设时期,从1979年到1996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起点,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推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我们的法治走上了正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接下来进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新阶段。这个阶段把它的时间节点放在2012年,就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四中全会的《决议》,是三次会议的三个文件。十八大的文件讲到,中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到205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2

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手段、唯一途径。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才有可能让我们国家更强、人民更富,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保障。如果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两个全会的《决定》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两个轮子。如果站在法治保障的角度看,法治保障本身不是目的,在他的保障下、保驾护航下我们全心全意地全面深化改革,最后达成小康社会的建设,基本上就是这个观点。所以说三次重要的会议、三个文件,内容非常丰富,逻辑是一体的,大体是这样一个情况。以上是他的历史意义,主要从新中国成立65年,跟大家进行了分享。

(二)四中全会的理论意义

四中全会的理论意义可以从两个角度跟大家讨论。首先,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任务,这儿罗列了六个方面。

第一,未来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吴邦国委员长宣告,2010年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在提到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到法治一字之改,内涵更加丰富了、外延更加扩大了。法律指的是法律规范本身,这个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但是光有规范能行吗?我们古代的圣贤孟子说:“徒法不足以自行”。就是说光把法律白纸黑字写出来,能自我运行吗?不可能的事情,怎么样把法律从纸面上转化到行动上,转化到实施当中,这才是重要的。这种转变在本次全会的《决定》当中就提出了,法治体系既包含了规范体系,还包括法律实施体系、法律保障体系,还有监督体系。

第二,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句话是两个意思,第一,我们要走法治道路,而不走人治道路,第二个意思是说,是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然不是全盘照搬西方的那套、全盘西化的那套,这是第二个基本任务。

第三,坚定不移贯彻新十六字方针。刚才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小平同志讲了16字方针,新16字方针是什么呢?针对立法,要科学立法;针对执法,要严格执法;然后是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针对法治的四大环节,用最重要的那个价值来对他进行限定,就是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

第四,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党对整个社会,所谓治国理政的整体研究和判断越来越科学了,现在讲的国家治理不仅仅是国家法律法规体系,还包括了党规政治体系、政治协商制度体系和基层自治制度体系等等,整个中国要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方方面面都起作用,不能只靠国法,还要靠党规,还要靠社会制度。因此我们说,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或者说重要的目标。

第五,要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依法制约公权力,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他很小的面积、很少的人,但是却造就了近代世界的首强,建立了日不落的帝国,为什么?关键是法治。在大清朝,乾隆皇帝的时候,英国人曾经派了一个使团,马嘎尔尼使团到中国来,当时乾隆很傲慢,我们国家没有任何有求于你的,你们来恳求我给你做贸易,而我还不太愿意给你做贸易。等于说我们国家应有尽有,中华之大应有尽有,我什么都不需要,但是我可以在你走的时候赏赐给你一些东西。请注意这样一个时间节 4

点,当乾隆皇帝以万分傲慢的心境把马嘎尔尼使团送走的时候,马嘎尔尼所代表的国家却如日之初升,像旭日东升一样,英国的生产力、人家的制度建设都在一天天进步。英国,这么一个小国寡民,却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关键在治理,不在于人口。你可以想象一下,英国占领印度,印度当时就有4、5亿人,他得派多少人,如果全靠人,全靠武力、部队的话,需要多少部队才能把这样一个国家占下来。事实证明,他没有靠军队,他没有主要靠人,靠的是一整套完整的殖民制度或者殖民法律。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国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同样是华人社会,经过了英国的殖民,虽然我们说殖民主义是糟粕的,有很糟糕的一面,但是英国这个国家,他给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国家、这些地区,留下了法治,很重要。就是说把殖民主义赶走的同时,不能把法治这样一个“孩子”也扔出去,但凡保留了法治的地方或者国家,社会秩序井然,他的建设有预期,可保障。英国法治的精髓其实就是两句话,一个就是制约公权力;第二个就是尊重和保障私权力。第六,坚持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和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相结合。这是四中全会的核心点,就不展开讲了。

(三)四中全会的政治意义

政治意义就是说只有建成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推进良法善治,才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第一,怎么看待法治,这非常重要。法治和人治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一提起法治,就有另外一个词,人治与他如影随形,如果问人治好还是法治好,根据我们今天的文件,显然似乎该回答是法治好。

建设法治国家为什么比人治好,中国走向法治有什么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呢?这里有四大原因:第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人治”历史有深刻的教训。我们说罪行没有法定、刑讯逼供等等这样一些东西,在古代的文献当中比比皆是。第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决定性推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的地位需要法律来保障,主体的财产需要法律来保障,主体与主体之间处理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必须平等,这样一个地位、程序都需要法治来保障。市场经济要求法律保驾护航,从这个意义上看,市场经济每往前走一步,都呼唤着法治改革向前进。我们现在已经取得的诸多法律成就都跟市场取向改革有关系。第三,对外开放,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的必然结果。中国全面推进法治,走依法治国的道路,是对外开放的结果。对外开放以后,国际上的许多国家、许多文明类型,都是搞法治的,我们不搞说不过去。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环境全球化、公共事务全球化,势必要求我们法律全球化,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要与世界的法律制度接轨。

以上是关于这个政治意义的解读,从最近媒体报道的张辉、张高平叔侄冤案、赵作海冤狱、佘祥林杀妻冤案,可见一斑。

(四)四中全会的国际战略意义

最后一个意义,就是四中全会的国际战略意义。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才能在国家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毛主席在建国的时候就说过,要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是这样一个伟大梦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靠什么来实现呢?这是一个问题。有些同志说,靠经济来实现,这话是对的,但不全面。如果 6

没有政治力量、没有文化的力量,没有制度的力量,经济再强大也会被打败。未来我们国家面临的竞争是残酷的,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特别是中西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会很激烈,怎么样才能够在这样一种竞争中决战决胜呢?关键在制度。回顾1500年前,中国唐朝,整个东亚区域的周边国家,比如说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纷纷派人不远千里、万里,穿越惊涛骇浪来到中国、来到长安,就是要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礼仪风貌。学这些东西他们国家才会变强、他们国家才会变好。当年的唐朝之所以很厉害,就在于制度和文化被世界人民向往,世界人民愿意模仿、愿意借鉴、愿意跟从、愿意复制。如果中国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被世界人民向往,世界各国愿意借鉴、吸收、复制,中国才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同志们,刚才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了关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相关精神,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见谅!

汪结明

第四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精神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出席人员: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纪委常委及部分十八大代表、专家学者。

一、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五大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校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六大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四、读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五十个要点

10月23日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昨日,该决定正式对外发布。在这份约1.7万字的文件中,许多新的概括、新的提法、新的名词,让人耳目一新。文件提出了了50个新要点,具体如下。

要点01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向宪法宣誓

决定提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要点02法律草案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

决定提出,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据媒体报道,单独表决制度,是指在整部法规表决之前,先对分组审议过程中代表(委员)提出的“争议条款”进行表决,如果单独表决得以通过,仍然将其列入整部法规中予以表决;如果单独表决不能通过,则应加以修改甚至删除。这样可以避免“为了一条有争议的条款否了整个条例的诞生”。

要点03编纂民法典

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农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为何要编纂民法典?据《人民法院报》报道,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基本民事法律,但多年来立法机关奉行的分阶段、分步骤、粗线条的立法方针,造成目前法律法规既多且乱、虽多却漏、多且重复的矛盾现状,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司法解释,使得我国的民商事法律领域成为一个迷宫。制定一部科学的民法典,可以在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各个层面发挥单行法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民法典是法治国家的大厦坚固的支柱。

要点04行政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

决定提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这一提法,主要针对的是行政机关乱作为的现象。行政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一个中央精神被提出来,还要看具体规定,也就是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划一个边界出来。

要点05重大决策“久拖不决”要追责

决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久拖不决”是第一次提出。这主要是针对决策过程中的不作为情况。决策机关应及时做决策却拖延不做,导致小事拖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严重的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失。

要点06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决定提出,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这一举措旨在破解行政执法领域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提高执法效率。

要点07 收费罚没不得与部门利益挂钩

决定指出,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这一提法主要是针对案款提留问题。一些政法机关为了案款提留,把权力和利益挂钩,导致权力的不正当行使。目前这种现象很严重,尤其是法院和公安机关,办案多,办案经费就多。

要点08 法院受案由“审查制”变“登记制”

决定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这些年,我们司法工作中,老百姓不满的问题有几点,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百姓有案子立不上,比如征地、拆迁,下岗和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现在决定规定有案必立,法院审案时间又有明确的规定,法官不会久拖不审,老百姓的权利就能够得到及时的保护。

要点09 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决定提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针对的行为是损害“公共利益”,由于不会直接损害“私利”,在实践中很多公益事件因为没有人提起诉讼,而处于“不告不理”的尴尬境地。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之路。这项改革主要解决公益诉讼主体不明的问题,针对明确的公益事件,检察机关若不提起诉讼就是失职。

要点10 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

决定提出,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严禁司法人员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或者为其打探案情、接受吃请或者收受其财物、为律师介绍代理和辩护业务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防止利益输送。司法掮客是一种权力寻租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对于权力的应用、分配的机制要有改革,对于权力要有监督。

要点11 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

决定提出,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习近平在决定说明中表示:“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

要点12 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

决定提出,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此举主要是加强审计执法,凸显了审计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就是尽可能实现垂直领导,不受同级政府的过多干预。如果审计机关的人权、财权不能相对独立,受当地政府的影响就比较大。对于垂直管理之后,审计部门是否会权力过大的问题。刘剑文表示,审计部门也会受到其他部门的监督,例如纪检、人大等。审计实际是反腐败中一个很重要的职能。

要点13 领导干部“不讲法”要掉乌纱帽

决定提出,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

要点14 政法委必须长期坚持

决定提出,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

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带头依法办事,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

要点15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决定提出,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全国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强烈的典型性、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在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要点16 一切违宪行为都必须纠正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要点17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要点18 立法涉重大体制须报党中央决定

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要点19 探索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要点20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制度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要点21 企业有权拒任何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国家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要点22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要点23 贿赂犯罪不单单以财物为对象

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要点24 大幅度提高环保违法成本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要点25 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要点26 制定社区矫正法

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社区矫正法。

要点27 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点28 重大决策要进行合法性审查

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

要点29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点30 理顺城管执法体制

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要点31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

要点32 领导干预司法酿冤案要追刑责

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点33 藐视法庭权威或构成犯罪

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要点34 非因法定程序不得调离法官

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

要点35 探索法院、检察院行政和业务相分离

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要点36 最高法巡回法庭审理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

要点37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干预办案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要点38 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

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要点39 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

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

要点40 司法人员被开除终身不得从事法律职业

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点41 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要点42 保障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好”结果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要点43 重点治理危害食药品安全的问题

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绝不允许其形成气候。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

要点44 要选拔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人当领导

抓住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突出政治标准,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要点45 建立法官、检察官等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要点46 初任法官、检察官一律在基层任职

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

要点47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有敬畏之心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要点48 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

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在各级领导机关设立军事法律顾问,完善重大决策和军事行动法律咨询保障制度。

要点49 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坚持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防范和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要点50 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

五、人事变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第五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上)

迈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境界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我们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京西宾馆胜利召开。“依法治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掀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与四中全会有关的内容。

一、历届四中全会简介 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简称,按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改革开放以来,从十一届四中全会到现在已经召开了八次四中全会。这8次全会议题以党建或经济为主题的各有3次,以人事为主题的有1次,本次全会研究法治这个主题在历史上还是首次。出席四中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列席会议的有中纪委常委、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基层党代表和专家学者。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全党作出的战略抉择,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1、新中国“依法治国”理念的历史传承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依法治国是人类改造自然、争取更优异更适合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的需求,是人类历史发展下去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我国特有的法礼德情权相互包容、相互交织、相互促进,但不可否认,过去两千多年,法家思想虽与儒墨道并存,但封建专制王权统治下的“人治中国”思想根深蒂固,其作风积习阻碍至今仍存。中国共产党人从执政之初起,就想走出历史“周期律”,迈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初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文革”十年浩劫教训的反思和警醒,邓小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传递出鲜明的法治思维和主张。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的战略部署。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2、“依法治国”要解决的历史难题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对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四大危险。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但是,“法治中国”不会一夜建成,依法治国伴随诸多难题。在全会召开之前,有媒体分析,法与权、礼、情的关系,法治改革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关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关系,这些都是中国实现依法治国需要面对的改革“硬骨头”。对这个问题,9月30日和10月13日习总书记在不同会议上分别谈到,我们要以史为鉴,以“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启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治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继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之后,由执政党正式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行动路线,它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社会主义”,它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具体的实现路径是“法治”。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理论和新认识,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3、法律体系基础上的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很大的差别。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2008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吴邦国同志说,目前,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这个体系包括236项国家的法律,600多项国务院行政性法规,8600多项地方性法规,至此我们已经做到了科学立法、有法可依。由于历史上人治思想桎梏、公民守法意识不强等多种原因,我们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法治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的体系,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体现了法治的整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建设。五大体系是有机统一体,法律法规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基础,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是法治体系的生命,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关键,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屏障,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核心。三、四中全会的目的历史意义

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四中全会再次强调“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所以,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严治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学习大力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要紧紧围绕全会《决定》,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领会、深入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刻领会、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深刻领会、深入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刻领会、深入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下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六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下)(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六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下)(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