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法治赣州建设

时间:2019-05-13 17: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法治赣州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法治赣州建设》。

第一篇: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法治赣州建设

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法治赣州建设

——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发言摘登

(二)切实肩负起政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重大责任

马玉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措施、新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纲领性文献,宣示了我们党高扬法治旗帜开创改革事业的高度自信,彰显了党推进依法治国的强烈担当。《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的许多根本性、基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给予了旗帜鲜明的回答,不少问题都有重大突破,体现了党推进依法治国的锐意创新和决心勇气。

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关键要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改革振兴的具体行动,肩负起政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重大责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党的领导列为首要原则,并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这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市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法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要始终坚持法治信仰。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始终坚持公平正义。《决定》对“公正司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这对政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具有重要指引作用。要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严肃查处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不公平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要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要始终坚持锻造队伍。推进法治建设,需要过硬的法治队伍。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法治工作者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强化责任担当,坚守职业良知,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司法领域腐败,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带出铁的队伍。

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周光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确保法律实施、树立法律权威的基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这24字目标,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是要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设置政府机构,明确政府部门职责,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二是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把政府职能转变到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来。三是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重点领域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把该放的权放到位。通过加快制定并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大力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四是要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大力推行综合执法,优化和减少执法队伍。

二、健全决策机制,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一是要坚持依法决策。坚持法律优先,确保各种决策以及决策的各个环节都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进行。二是要坚持民主决策。要充分汲取集体智慧、群众智慧,问计于民,使不同意见和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和尊重。三是要坚持科学决策。落实好“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三、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公信力。一是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把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全面向社会公开。二是要推进办事公开。加强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规范“窗口”行为,创新审批方式,强化监督管理。三是要广开监督渠道。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等各项监督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投诉热线、市长信箱,网络问政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投诉。四是要即知即改抓落实。“政府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政府要当好诚信守法的榜样,对群众反映和投诉的问题,要坚持依法依规,在法律框架下抓好整改落实,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四、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和政府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建立法律知识培训长效机制,提高各级行政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养成依法行政的良好习惯。

深刻领会五个特点 深刻理解《决定》要旨

孙智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决定》的出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洞察执政规律、前瞻执政方向、统筹执政布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布下的一盘“时代棋局”,也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的进一步展开。

总书记在四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决定》的起草说明中指出,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五个方面的考虑。我体会,这五个方面的突出考虑,也就是《决定》五个方面的鲜明特点。深刻理解《决定》要旨,首先必须深入领会好这五个特点。

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作部署,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关系。这“三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就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保障。这一战略谋划和布局,必将对大力推进改革、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这就使《决定》既抓住法治建设的关键,又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要求,是我们深刻理解《决定》内容的一把“钥匙”。三是反映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我们要抓住宪法实施这一核心,深刻理解掌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和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直面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力争提出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学习四中全会精神,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直面问题的勇气担当和深化改革的坚实步伐,深刻感受到《决定》既是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文献,也是深化改革的重大步骤。

五是立足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此,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坚守,而且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宣讲宣传,切实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坚持带头依法决策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彭业明

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党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决心,必将带来执政方式的变化、执政水平的提升。依法治国,法治理念是基础,领导干部是关键。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一要带头学法用法。全会指出,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由“要我学法”向“我要学法”转变,系统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规则,用法治启迪思想,依法律执政理事,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能力。

二要树立法治思维。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改革既是“破”的过程,要打破传统的“瓶瓶罐罐”;也是“立”的过程,需要激浊扬清、吐故纳新。要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树立合法性思维、权利保障思维、公平正义思维、权责共担思维,并以此来想问题、作决策。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把观念从“按惯例办”转变为“依法办”,坚持用法律和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法治阳光下运行。

三要坚持依法决策机制。全会指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要加强决策主体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祛除“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走人拍屁股”的顽疾。要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坚持把科学决策各环节做规范、具体、到位。决策前深入调研、广纳贤言,决策过程严格把关、严格审查、全程监督,决策方案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重大决策应有多个方案比较,多方反复评估论证。要推进决策信息公开,广泛听取意见,使各种不同意见和呼声得到充分表达。要建立决策跟踪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缔于法无据甚至违背法律的决策项目和事项。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须问责、违法须追究。

四要带头维护法治尊严。全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要带头弘扬法治精神,以身作则、以“法”作则,把崇尚法治、守护公平、秉持良知、捍卫正义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坚守道德防线,警觉法律高压线,自觉接受监督。

厉行法治 深化改革

李恭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一、要以法治保障改革目标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法律法规,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而国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行的法治程度,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指标。

二、要以法治引领改革正确方向。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什么轨道上推进改革,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正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决定了改革的性质和方向。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程,正是因为有了法治的护航,改革才能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改革的深化,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靠法治思维的根植、法治方式的确立。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需要把深化改革纳入法治的轨道,避免改革可能出现的进退失据、甚至颠覆性错误。越是重大改革,越要坚持法治先行,越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要以法治推动改革难题破解。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调整经济关系、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发展。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能靠我们的主观臆断,要靠法律来界定,要用法律来规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的行为,保障市场经济高效运行、健康发展。改革要打破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藩篱,更重要的是要打破通过“红头文件”“内部规定”等途径固化了的利益格局,而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更需要靠法治。

四、要以法治巩固改革创新成果。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制度建设贯穿于改革的各领域、各环节。法治就是制度和制度的执行。《决定》强调,“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于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在全面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过程中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对于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成果,要注意将其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及时固化为法规、规章和制度。对于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改革,要在依据法定程序取得授权后大胆试、大胆闯,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殷金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实质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宣示,必将开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纪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建设法治赣州平安赣州竭忠尽智。

一、深刻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将以更加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带头认真研读全会公报,切实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进一步统一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的认识,统一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举措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凝聚到实现中央和市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督促落实作用,积极当好法治赣州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落实者。

二、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汇聚起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正能量。《决定》指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一名老领导、老党员,我将在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深入基层,紧紧围绕全会精神,广泛开展有声有色、入心入脑的学习宣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把法治精神内植于心、外践于行,牢固树立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借助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助推法治赣州平安赣州贡献余热。虽然退居二线,但我将做到退位不褪色,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在政法系统工作的宝贵经验,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主动融入到法治赣州平安赣州大局中,结合《决定》内容,紧紧围绕如何破解我市法治建设发展中的瓶颈,如何加快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创造公正司法环境,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在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基础上,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准确领会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张治峰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贯彻落实好《决定》各项要求,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要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化认识,主动作为。

一是要充分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所有这些,都需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二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三个方面,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才能立足中国实际建设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是要深刻领会法治的核心价值。“法者,天下之公器”。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对行政工作人员来说,维护公平正义,要推动科学立法,把握好制度质量这个关键;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

四是要牢记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要落实职权法定要求,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观念。要落实程序正当要求,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要落实权责一致要求,自觉接受各个方面的监督。要落实政务公开要求,建设阳光政府。

五是要在法治的框架内勇于作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之重前所未有,要避免规则恐慌,防止不知道怎样开展工作,以及不敢大胆开展工作的倾向,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随着《决定》的实施,国家治理领域必然迎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美好蓝图充满期待、信心满怀!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刘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法治中国的新蓝图,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提出的突出“三个关键”、抓好“五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把法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治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法治理念贯穿于我国探索改革发展的实践历程。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只有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才能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在创造经济奇迹之后,继续创造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事实证明,只有走依法治国道路,才能凝聚更大社会共识、调动更强社会合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二、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努力方向和改革要求,明确的新的历史时期法治建设的任务和途径。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框架内运行。一要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二要严格公正司法,切实维护司法独立和尊严。三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面守法。四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法治能力。五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第二篇: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共分三大板块、七个部分,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个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贯穿《决定》全篇的一条红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遵循。总目标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既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有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指导思想;既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的法治建设具体内容,也有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党的建设明确要求,是一个需要全面把握的有机整体。

“两个坚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各级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因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个深刻认识”:一是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做出的重大抉择;二是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三是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四个方面工作部署”: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可称之为“新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统筹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各级政府是行政执法主体,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政府权力运行规则,大力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规范行政裁量权,明确责任主体和运行流程,避免行政执法错位、越位、缺位,杜绝多头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人情执法等乱象,使各类违法行为依法受到严厉惩处,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感知依法治国的一把尺子。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完善体制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力度,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全民守法。执政兴国,关键在党。当代共产党人更应该做知法懂法守法的表率,用身外的党规党纪、内心的道德约束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筑起防微杜渐的“防火墙”。各级官员都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树立不触碰法律红线、不逾越法律底线的观念,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执法者必须“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让知法守法者尝到甜头,让违法者吃到苦头。塑造全民的法治信仰,让全民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五大法治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是有机统一体,法律法规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基础,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是法治体系的生命,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关键,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屏障,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核心。

“六大任务”: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七个关系”: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把握“七个关系”。一是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二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辩证统一。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三是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要坚持在法治牵引下推进改革,在法治框架内规范改革,在法治保障下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改革,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培育发展动力,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把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四是把握健全宪治实施和监督制度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五是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六是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全民守法意识。要统筹抓好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网上宣传和网下宣传、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让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七是把学习四中全会《决定》与现实工作相结合,组织力量深入研究阐释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有针对性地回答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干部群众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更好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第三篇: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都做了全面部署。大家要把深刻领会中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全会决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深刻领会有关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自觉支持改革、拥护改革。

王启荣强调,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部署上来。园区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自觉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行动,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切实将依法治国的新要求贯穿到指导实践中去。,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将依法治国理念落实到加快园区发展中去。一是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要完善行政组织、行政程序,推进机构、职能、权限、责任、程序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不授权不可为。同时要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二是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三是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根据不同政府的事权和职能,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合法配置执法力量。四是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法机构要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执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等执法行为。五是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行政权力要积极接受群众、舆论、审计、人大、党内和司法等法制机构的监督,努力形成权力制约和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确保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六是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政务服务中心要推行权力清单公开、收费公开、流程公开,签字审批公开,进行限时办结。东城和“两乡”要加强28个行政村村务公开,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各级党(工)委要加强干部考核全公开,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激发干部队伍建设活力。

王启荣强调,园区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建设宿州东部新城和高铁新区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维,精心做好项目谋划、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人气集聚、民生工程等各项重点工作,一马当先打造宿州经济重要增长极,加快园区跨越发展。

第四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最新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安排,至少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新意。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总目标包含了多重意思。首先是道路、制度、理论的融合性: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者的融合贯通对应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其二是体系的完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了两个方面五个部分的体系:一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意味着国家法律体系与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构成了法治体系,党内法规体系要与国家法律体系协调发展;三是推进的一体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就意味着法治建设必须要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结构层次的均衡;四是努力方向的现代性: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还要落脚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依法治国要朝着现代法治的方向努力,进而通过法治化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革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这些重大任务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立法工作和宪法的实施与监督。突出强调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完善和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完善党的立法决策程序,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依法赋予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等等。

第二,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明确了法治政府的六点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要求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健全行政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等。

第三,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在三中全会决定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和科学配置的制度机制,例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还有司法责任制、司法公开、人民参与等改革举措。

第四,培育法治文化与建设法治社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具体措施。在法治社会建设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求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救助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等。

第五,法治职业和人才队伍的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始终还是要靠具体的人来加以实施。全会指出了法治专门队伍的建设方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明确了“四个忠于”的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机制保障。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会指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可以预料,很快会有具体的举措出台。同时,还提出了党委依法决策、党组织监督、党内法规建设、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具体要求。而且,更有新意的是,将依法治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和依法保障“一国两制” 和推进国家统一明确提了出来。

这些创新性制度机制和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法治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难点的针对性部署和安排,需要我们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

开启法治中国新征程

廖永安:从总体上看,四中全会公报就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体现了“新”、“实”、“全”三个特点。

首先,公报内容表述“新颖”。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等富含法哲学思想的表述,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份极富思辨的会议公报,更是一幅全新展开的法治蓝图。

其次,全会所明确的依法治国内容“实在”。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几项重大任务,不仅是纲领性的,而且都明确提出具体措施。比如,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都把法治任务落在了实处。

最后,全会明确的依法治国六项重大任务内容“全面”。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等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党对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整体把握。

薛刚凌:十八届四中全会尤其强调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标志着我国的依法治国进入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过去的法治建设主要是各部分孤立地推进,把重视系统性提上日程是第一次。这样的推进具有一定必要性,因为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尤其是我们处在转型期,只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伦理走向理性,顺应时代需求,才能加速转型,缩短发展的瓶颈期。

杨伟东:公报全面深刻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同时提出了我国法治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决定。任何形式的腐败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权力逾越了它的界限,背离了它的目的。法治是从根本上约束住权力的一剂良药,是防止腐败、反腐败的一种重要机制。约束住权力,腐败出现的几率就会降低,查处的腐败案件就会越来越少。

第五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总结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部署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权威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国:一座新的里程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

总目标与五大体系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全会提出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这是一个全新的表述,是对依法治国理论的完善和升华。

“如果说法律体系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主要是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从立法的层面谈,那么法治体系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完整的系统性的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实现了从制度到制度实践的飞跃。”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封丽霞告诉记者。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杨小军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体系的提出是从全流程来抓实施,来保障法律的实施。

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马怀德特别注意到,全会强调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他认为,这说明我们党充分意识到,依法治国从党自身做起。将党内法规体系视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五大体系之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尤其对保证依法执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执政党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确立一个明确的坐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甄小英表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实现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甄小英表示,现代政党的执政方式一定是要依法执政,治国理政一定是要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领导现代社会的政党,也必须不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克服人治,实现法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会强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能不能够守法,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拓展空间和能达到的高度。”封丽霞说,全会坚定地表述,一方面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同时也要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不可偏废。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怀德说,应该明确的是,推进依法治国将加强党的领导,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发挥带头作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受访专家表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推进,是依法治国更深入、更透彻的体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遵守宪法不仅是公民的义务,而且是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这是此次全会的一大亮点。

全会强调,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甄小英表示,过去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里没有法治建设成效这个指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了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助力,必将极大地加速依法治国的进程。

六大任务的实施亮点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封丽霞说,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是全会的亮点之一。这抓住了依宪治国的关键。

封丽霞告诉记者,如果宪法监督制度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会危害宪法的权威,保证依宪执政很大程度上会流于形式。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马怀德说,全会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一制度应该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封丽霞认为,这个制度不但有针对性也有可操作性,是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保障。她说,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言压法,以权压法。

“现在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问题,只有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才能让群众在司法过程中感到公平正义。”马怀德说。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会提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甄小英表示,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就是要全民守法,全会对全民守法的强调就是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杜绝选择性守法。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的表述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以前没有提到过的。”封丽霞说,强化规则教育、法治教育从娃娃开始抓,从学校、家庭、单位,全方位推进,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速前行。

下载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法治赣州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法治赣州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